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哭闹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护理;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1]。新生儿黄疸足月新生儿出生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持续7-10天消退,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h内,TSB>102umol/l;足月儿TSB>220.6umol/L,早产儿>255u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TSB每天上升>85umol/L;或黄疸消退延迟,超过2-4周,多为病理性黄疽,需及时治疗。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1]。副作用少,价格便宜,对新生儿损伤少,操作简单,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为蓝光照射时新生儿哭闹不止,使新生儿无安全感,佩戴眼罩不适应等原因,家属不能配合治疗,导致每天光疗时间不足,效果差,反复照射,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放弃治疗,导致了不良后果。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笔者对60例在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家属的心理护理,新生儿光疗前进行洗澡,光疗时进行抚触,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光疗结束后的护理,家属和新生儿的依从性提高,新生儿顺利完成了蓝光治疗,经皮测胆红素下降至正常范围,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的足月新生儿,60例,男婴30例,女婴30例,出生2-4天,体重大于2.5kg小于4kg,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10-275mmol/l。遵医嘱给予蓝光治疗6-8小时/天,根据家属和新生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家属对新生儿黄疸有充分认识,护士精心做好入箱前的准备工作,减少了新生儿哭闹,取得了家属的信任,依从性提高,焦虑程度明显减轻,能主动配合对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治愈新生儿黄疸,无一例放弃治疗,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
2护理
2.1家属的心理护理现在临床工作中,实行母婴同室,至少有6个家属密切关注着新生儿的变化,光疗时新生儿的哭闹容易引起家属的不安、烦躁,新生儿孤单的躺在光疗箱内,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觉着新生儿可怜,心理脆弱,易受外界的干扰,放弃光疗,待再次入院时,新生儿黄疸加重或引起脑损伤,笔者向家属简单介绍黄疸的原因,预后,详细介绍蓝光治疗时新生儿会出现的现象如腹泻,大便颜色变黑绿色,哭闹,佩戴眼罩不适应,无安全感等,使家属有心理准备,能正确对待新生儿蓝光治疗时所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家属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区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必须治疗,不能等自行消退,严重者可引起智力损伤,家属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依从性提高,能主动配合蓝光治疗。
2.2光疗前给予新生儿洗澡脱去衣服,洗澡是新生儿住院期间已经适应的一项操作,洗澡时新生儿放松,洗澡可以清洗掉新生儿的皮肤上脱落的表皮碎屑,同时检查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剪短手指甲,检查脐带有无出血,新生儿感觉舒适,洗澡后及时喂奶,补充水分,新生儿入眠后,放入蓝光箱内,此次新生儿睡眠时间较长,哭闹减少,依从性好,醒后按需哺乳。
2.3舒适的卧位首次放入蓝光箱时,新生儿采取侧卧位,双腿自然屈曲,膝盖部位能触到蓝光箱的边缘,伸腿时双脚能触到蓝光箱的底部为宜,新生儿有安全感,头部枕一块纯棉布的条形布,宽约5-7cm,1-2层厚,新生儿感觉舒服,光疗时新生儿出汗多,玻璃板光滑不吸水,棉布可以吸汗,呕吐时防止呕吐物流淌,保持玻璃板的透明度,方便更换,缩短了停止蓝光照射的时间。
2.4光疗时的抚触抚触能增加婴儿迷走神经紧张性,使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摄入奶量增加,同时抚触能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时间[2],新生儿入箱后,护士或者母亲用双手抚摸新生儿的双手或脊柱,轻拍臀部,使新生儿有安全感,易使新生儿安静,入眠时间长,超过2小时,奶量增加,大小便次数最多,胆红素排泄增加。
2.5冷光源蓝光照射蓝光箱温度过高或太低也会使患儿感觉不舒服而烦躁哭闹,不利于患儿坚持蓝光治疗,所以除了定时监测患儿体温,多补充水分外,还要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日龄、体温调节合适的箱温,在夏天可以采用产热低的冷光源蓝光治疗:冷光源蓝光是波长窄的单色冷光源,经光强度测定,光谱中无红外线和紫外线,产热低,且体外实验发现胆红素光异构化显著,箱温恒定,蓝光箱风扇启动次数减少,转动时间短,噪音减少,新生儿受干扰少,体温稳定,不哭闹,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
2.6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①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如大于38℃应降温。②加强喂养,多补充水分,由于光疗时小儿易哭闹、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可多喂些糖水,脱水者要补液[1]。喂奶速度不宜太快,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防止吐奶及窒息。③观察眼罩及尿布有无移位、脱落,及时调整到位,防止损伤眼睛及生殖腺。④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大小便的性质,皮肤有无损伤及皮疹,当出现青铜症时及时汇报医生。⑤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有无抽搐及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反应低下等,及时汇报医生。⑥保持蓝光箱处于功能位,箱温恒定,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7光疗结束后护理①关掉光源,打开箱门,在光疗箱内检查新生儿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及炎症,有无新生儿红臀的发生。②出箱前,先将包被及衣服预热,再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包好包被。③将新生儿放置于帷幔内,(每个病床必备的)帷幔内光线暗淡,待新生儿安静时摘除眼罩,新生儿病室过强的光线可以引起新生儿不适,控制环境光线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项护理措施。④有条件时再次洗澡,保持新生儿清洁舒适。⑤继续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及时治疗。
2.8工作人员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主动洗手,每次喂奶前先检查新生儿的大小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洗手后,帮助新生儿吃奶,态度认真,工作有条不紊,新生儿抱紧轻放,家属看着放心,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第4版第次印刷ISBN978-7-117-13072-1/R..13073.
关键词:新生儿;人性化护理;应用体会
0引言
人性化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要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1]。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或降低不适程度,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中的五大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敬和自我实现。而对于新生儿只有生理、安全、爱三大需要[2]。居住在新生儿科的患儿,由于疾病的影响和治疗的需要,患儿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因而也失去了父母的关怀。疾病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带来的巨大痛苦又不能用语言表达。因此,关爱新生儿,为其提供人性化护理是新生儿科护士的职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儿为2015年1-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胎龄0-24天,平均为(12.6±1.2)天,体重为(2.8±1.1)kg。观察组男21例,女9例,胎龄为0-25天,平均为(12.8±1.1)天,体重为(2.7±1.0)kg。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
1.2.1提供适合新生儿生理状态下的人性化环境措施有:
(1)对住院期间在暖箱或远红外上的新生儿,应用“鸟巢”式,创造接近母亲宫腔的环境,提高患儿舒适度、增加安全感。
(2)一切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尽量轻柔,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儿沟通。
(3)暖箱用被套遮盖严密,给患儿创造接近母体的黑暗环境,避免声光的刺激,影响患儿睡眠。
1.2.2满足患儿对安全感的需要
(1)对住院期间的新生儿采取音乐干预,避免患儿哭闹,还可以提高患儿智力发育。
(2)侵入性护理操作时给予安抚奶嘴吸吮,用小毛巾固定,避免胶布对患儿的皮肤损伤。
(3)使用CPAP辅助通气的新生儿,根据患儿的鼻孔大小、间距及鼻翼厚度修剪相匹配的安普贴敷料,避免压迫鼻黏膜而引起局部皮肤黏膜和皮肤损伤,降低患儿不适感。
1.2.3疼痛的护理
对于一些特殊操作,比如采血、静脉注射等,均容易给患儿带来疼痛感,对患儿的睡眠和食欲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执行这些侵入性操作时,给予安抚奶嘴及身体抚摸,动作轻柔,可缓解患儿的疼痛感[3]。
1.2.4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
(1)开通热线电话,24小时接受外线咨询。
(2)每周二、五为固定探视时间,重视与患儿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由床位护士介绍患儿情况,并使用一些昵称如患儿的小名字称呼患儿等,语气尽量和缓、面带微笑、尽量缓解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在患儿病情有所改变或有特殊检查时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4]。
(3)出院时给予健康宣教,避免家属因知识缺乏产生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对比哭闹现象、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开展,统计家长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研究相关的数据,整理并输入电脑,运行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哭闹现象、家长满意度的比较经χ2检验确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率;住院时间的比较经t检验确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显示P<0.05则数据的比较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增进了患儿舒适度,患儿哭闹现象较前明显减少。促进患儿康复,降低了住院日,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由于具有病情比较严重,转归不明确,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等特点,护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5]。护理作为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我科开展的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消除新生儿内心的恐惧,增进了患儿舒适度,减轻新生儿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科开展人性化护理后,投诉率明显下降,每月电话回访调查也表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朱红艳.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06):121-122.
[2]王海玲.浅谈NICU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09-110.
[3]胡裕红.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327-328.
[4]赵浴光.以预防控制为突破口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01-2302.
关键词:蓝光照射;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巩膜、皮肤及黏膜出现黄染的一组疾病。黄疸症状严重可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1]。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是蓝光照射,此方法虽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但由于治疗疗程长,患儿易出现腹泻、发热、皮肤损伤等症状[2]。本研究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龄(4.34±0.32)d,出生时平均体重(1832±156)g,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平均为(14.21±2.31)mg/dl;对照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4.36±0.31)d,出生时平均体重(1824±161)g,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平均为(14.25±2.35)mg/d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蓝色荧光灯管选择波长为420~470nm,仔细检查灯管、电源,并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选择箱温和湿度。入箱前将患儿皮肤仔细清洁,给予黑色眼罩佩戴,并将会遮盖。患儿放入箱后,先取仰卧位,记录照射时间,再依次变换,每日照射时间为12h,连续治疗3d为1个疗程。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配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治疗,适当补充钙质。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检查蓝光箱灯光和箱内温度、湿度,患者照射治疗时,注意观察患儿情况,防止出现不良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内环境和卫生,注意通风,控制室温和湿度,蓝光箱内温度保持在32℃~34℃间,将软绵布覆盖在箱内,固定患儿头部,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头部。②光疗前帮助患儿洗澡,将皮肤擦干,不得使用任何粉、油膏等。并将会用一次性纸尿裤遮盖,每日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直至结痂脱落,帮助患者戴上一次性眼罩,调节松紧度。③每日进食或洗澡后给予新生儿全身抚摸,重点抚摸患儿腹部和背部,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加快患儿排便。④光疗治疗尽量选择婴儿睡眠转态,头部偏向一侧,喂养时选择小号奶嘴,防止呛奶导致患儿窒息。患儿光疗时若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易增加患儿肢体皮肤压迫,使患儿感到不适,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每隔2~4h翻身一次,保持皮肤均匀受光;⑤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每30min巡视1次,观察皮肤情况和肢体情况,护理人员每隔4h测量患儿体温,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8.5℃暂停蓝光治疗,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进行光疗;⑥许多患儿家属对蓝光照射治疗认识不足,担心患儿安全,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蓝光治疗的原理,减轻患儿家属紧张、焦躁情绪;⑦对新生儿给予按需喂养,注意补充充足水分,加快胆红素排除体外。⑧患儿长时间与母亲分离,独自在陌生环境中,会产生恐惧、孤独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增强与患儿交流,患儿哭闹时,注意观察是否饥饿、大小便刺激、口渴。若患儿喝水、喂奶及更换尿布后仍然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可轻轻哼儿歌或者抚摸患儿肢体、背部、头部等,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其尽快安静。同时还需检查箱内湿度和温度,将患儿因过热或哭闹流出的汗液及时擦干,保持患儿皮肤干燥,避免受凉。⑨光疗时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⑩蓝光治疗时随着胆红素的排除,患儿大便将呈现黑绿色,且次数较多,大便较稀,此时要注意护理患儿臀部,预防红屁股。11光疗时选择合适的音乐,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调节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提高内分泌、血管及神经等系统功能。12给予新生儿游泳疗法,患儿游泳时,水温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加快粪便及结合胆红素的排出。13蓝光治疗后,提前准备好患儿所需要穿的衣物,并将衣物预热,患儿出箱后立即采用预热好的衣物将患儿包好,轻轻将患儿眼罩去除,仔细检查患儿眼部有无异常,护理人员此时可检查患儿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14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黄疸产生的原因及治疗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家属母乳喂养时需要多喂水,加快胆红素排出。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皮肤黄疸指数的变化情况、退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观察组治疗3d后及治疗5d后,胆红素指数明早低于对照组,P
观察组经护理出现发热2例,哭闹8例,腹泻3例,体温异常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出现发热6例,皮肤损伤4例,哭闹17例,腹泻4例,体温异常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生率较高,约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程度会有所不同,大部分程度较轻的黄疸均可自行消退,但新生儿黄疸中有部分程度较重,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智力发展,危害性较大[3]。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是蓝光照射,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患儿呕吐、烦躁、腹泻等,影响治疗效果。若不良反应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儿在蓝光箱内不适感导致的,如环境改变、母婴分离、喂养方式变化等[4]。
蓝光箱中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增加患儿舒适度,减轻患儿紧张心理。蓝光照射治疗中,患儿要与母亲分离,放置在蓝光箱中,患儿对于陌生的环境会感觉恐惧不安,因此光疗中患儿会哭闹不止,不利于治疗的进行[5]。因此蓝光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安抚可以使患儿感到安全,缓解患儿的恐惧感[6]。许多家属对蓝光照射治疗认识存在偏差,加上担忧患儿病情,家属易出现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安抚家属情绪。
本研究中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7.6%,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儿科学[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66-67.
[2]周慧萍,曹莉,蒋春明,等.新生儿黄疸系统护理措施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131-133.
[3]唐妮娜.新生儿黄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1-682.
[4]郭霞.84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58-360.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 ~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 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 32~472. 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表1 黄疸出现日龄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 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 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 ~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 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每2 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裸露,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 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4): 2798
[2] 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 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2): 233
[4]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6
[5] 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6
[7]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 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 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摘要】:新生儿由于其生理功能调节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关心呵护,以积极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预防措施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长对医疗和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从入院到出院均由护理人员操作进行,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能出现差错,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所以,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培训时间短,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1.2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1.3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无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1.4药物外渗:新生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液体以提供热量。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1.5其他:新生儿腕带脱落,化验单与抽血条码不符,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医护记录不吻合等.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让家属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减少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安全隐患。只有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配奶污染。喂奶时不可离开患儿。患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及安全。抽血标本时,防止新生儿坠床,同时压迫抽血部位以不出血为止,并动态观察抽血部位有无继续出血。安全使用暖箱、光疗箱,远红外抢救台,按时测量体温,并根据患儿体温及时调整箱温。患儿异常哭闹时及时评估找出原因给予及时处理。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要做到:a.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每天进行擦浴,病情允许后每日沐浴.b.及时修剪患儿指甲,以防划伤皮肤;c.新生儿皮肤相对较薄,要尽可能少用胶布,清除胶布时动作轻柔;d.做好关键部位皮肤如关节、颈部、臀部的护理。e.加强脐部护理,发现感染及时处理.
2.3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一个患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以防交叉感染。接触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血液、体液等戴手套,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做到“每触必洗手”。病室保持清洁。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病儿应分室居住,床位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
2.4帮助护士减轻压力:医院领导重视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给予新生儿护士以肯定的评价,减少监护室噪音,减少工作量。
2.5输液部位的评估和观察:新生儿输注营养液和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首先加强局部静脉状况和全身情况的评估。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按医嘱要求的滴速,加强巡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渗漏、肿胀、若有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渗漏部位予以硫酸镁湿敷或酚妥拉明局部湿敷,并积极观察变化。
2.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腕带识别制度: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分别进行,避免同时脱掉多个患儿的衣服,清洗完后应及时核对新生儿腕带有无脱落和是否正确.抽血时必须两人核对化验单和抽血条码,并进行登记.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要求护士理论扎实,遇到问题要请教,书写完毕再次检查的习惯,科内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员每天检查并登记护理工作中的缺点和漏洞,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每个月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护理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团队合作,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充分认识到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