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63-02

未来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研究课题,关系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关系到矿业教育的百年大计。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各高校正朝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转轨,并通过校内各项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推动了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面向21世纪,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研究对策,以求得到长足发展。

一、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教学的指示精神,我校着重进行了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按照教育部的如下三点指示精神:(1)专业知识结构要进一步调整,拓宽专业面;(2)本科教学内容应适应21世纪采矿工程科学专业的发展要求;(3)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改革本科各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我们认为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1.拓宽专业面尚不够,特别与机电结合不够

近几年来,我们虽逐步拓宽专业面,如非煤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工程、计算机在采矿中应用等内容,但仍不够。特别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发展,采矿与机电结合不够,知识更新与实践环节均很弱,未形成高水平的模式与系列,不能适应现场生产发展的急需。很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矿山单位均指出:“若采矿专业再不实现与机电密切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不受欢迎”。随着安全高效矿井的一矿一井一面或一矿一井二面生产的发展,矿井巷道布置、采掘衔接日趋简化,而重在矿山机械的使用效率,所以矿山机电知识日趋重要。不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机电知识,难以管理和指挥生产,难以提高矿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的矿区、矿井总工程师已由机电人员担任。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矿山高级技术人材的目标,采矿工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2.教学内容庞杂,落后陈旧内容仍较多

近年来,虽然加强了采矿新工艺、新技术及计算机在采矿中的应用技术等新内容,但总体不够突出和系统,一些陈旧的内容仍在某些课程中占有大量篇幅,如煤矿开采学课程中的采区巷道布置和采区和井底车场线路等内容已远不适应安全高效矿井的要求,教学中应大大削减,有关岩石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几门课程都讲,另一方面大型现代化矿山的开拓巷道布置内容又显太简单,没有突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及成果。因此必须大幅削减落后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3.目前学校实习教学困难,急需加强开采、机电工程教学

除因安全等种种原因,生产实习受到削弱外,教学内容中还特别缺乏综采工作面装备的安装、使用、监测、维护、检修、回撤、事故预防和处理等知识。而原来传统的煤矿机电专业又有削弱的趋势,形成空白,急需填补。

4.课程设置系统性差,内容重复

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学科,所以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有采矿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课,又有为采矿工程服务的机电等课程,内容庞杂而分散,所以急需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精简或合并,避免交叉重复,使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既有课程本身的特性又注重整体性。总之,课程内容及体系应以生产技术发展来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二、采矿工程专业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本科教学改革必须以面向振兴东北煤炭老工业基地为前提,密切联系生产技术发展,选用多学科(分支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1.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面

实行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煤矿床与非煤矿床相结合;采矿与地下工程相结合;采矿与机电相结合;采矿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以此五个结合为原则标准调整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面要拓宽,内容要精,制定出符合这五个结合的新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

2.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科研成果。大力删除落后、陈旧的内容和脱离实际的内容,教学内容面向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既区别于大专、中专,又区别于研究生教学。建议增加各类型安全高效综采工作面工艺原理及装备,配套选型,工艺方式优选及工序匹配优化;采场围岩控制及设计,顶板及支架的监测、预报,采场装备使用、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生产科学化管理等内容。使矿井生产知识结构集中配套,符合生产急需,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并增加巷道围岩控制与矿井各类巷道的优化布置相结合;开采方法与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采矿工程一般设计与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等的实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煤矿生产、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素质,扩展知识结构。

3.实现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

拓宽专业面,除教学内容要精练外,教学效率必须相应大幅度提高。实施多媒体教学、学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型教学等。特别是模型教学直观易懂,是使学生对“矿山王国”有一个从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空间思维的有力工具,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大力加强采矿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应大力开发采矿CAD的教学演示系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4.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的基地

密切与大型现代化矿区合作,共建三结合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以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另外利用矿山闲置设施,在有关厂矿支持合作下,建立模拟生产的工作面。利用已磨损的生产上已不能用的装备、配套安装、模拟生产。模拟工作面的装备可以操作,又不影响生产,特别对加强机电知识及装备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等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利用同矿山企事业的科研合作又能促进实践和理论教学。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当指出,坚持知名教授上本科教学讲台的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来,知名教授被一些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缠身,难以走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教学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中青年教师也受职称评定条件的约束,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教学投入明显不足。上述现象与学生厌学的大气候共同形成了教学质量滑坡的客观现实,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6.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目前,学生自主成才已成为新的价值取向,原来固定的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必须改变。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是开发出实用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其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库、试题库、毕业设计资料库、教学文件库、专题论文库等等。

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不断取得成果。我们相信,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Subject

CHEN Hai-bo,JIANG Hai-feng

(College of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矿企业;工程经济原理

采矿方法与一般的工程相比,矿山开采工程量较大,且技术要求也较高。稍有不慎,轻者会造成矿山开采工作效率的低下,重者会对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必须对矿山开采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对采矿方法的不断优化,来达到其安全系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讲,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矿山开采方法选择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在采矿方法选择中引入了工程经济原理。希望借助工程经济原理,从科学的角度完善采矿方法的科学选择。

一、目前采矿方法选择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采矿方法选择主要是采用“三大步”的步骤,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各种仪器对矿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从技术上和经济利益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最合理的采矿方法,进而能够更好地促进采矿产业的发展;第二,在采矿方法确定之后,还需要对采矿的步骤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严格的采矿计划,最后根据采矿计划来合理分配相应的资源,从而能够为采矿计划的实施提供条件;第三,在实际采矿过程中,按照事先定制的采矿方法进行采矿,并对关键的计划点进行记录,确保采矿过程稳定有序地开展。但是,目前“三步走”的采矿方式有着明显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三步走”的方式是根据以往的采矿经验总结而成的,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三步走”的采矿方法是在以前的采矿工作中总结而出的,其主要对象是老矿山,但是对于一些新矿山或者是周围环境特殊的矿山而言,“三步走”的方式并不适合;另一方面,“三步走”的采矿方式,没有融入目前新的技术和变化因素,可能与目前的采矿工程有所区别,因此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采矿行业;第二,由于很多采矿人员对“三步走”的采矿选择方法比较熟悉,因此在开展采矿方法的选择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三步走”的方式,这就使得采矿选择方法无法得到及时创新。

二、工程经济原理的介绍

(一)盈亏平衡点法。对于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来讲,由于工程规模及周围环境的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采矿方法。盈亏平衡点法作为工程经济原理的重要内容,其概念如下:在采矿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其中某一种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发挥其优势,帮助企业在较低的开采成本下,获取较高的采矿收益;但是,另一种方法可能在另外一种特定的条件下更加适用,同样可以提高采矿行业的投入和产出比例。这就是盈亏平衡点法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一内容可知,采用这种工程经济原理内容进行采矿方法选择时,需要对采矿中的投入产生比进行计算,并以此为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采矿企业的利润。(二)分析价值工程法。分析价值工程法也是工程经济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方法的概念主要是: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采矿方法,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分析因素,从而对采矿方法进行严格的分析;同时,需要对当前的采矿对象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最适合当前矿产的采矿方法,更好地促进采矿企业提高自身的利益。其主要的步骤如下:第一,对目前的矿产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对比,包括:周围的地质环境、天气环境、矿产本身的掩藏深度、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等等,从而能够对矿产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第二,对采矿方法进行选择,从采矿方法中进行初步的选择,选择出可以应用到当前矿产的采矿方法,对于具有明显原因不适合本次矿产的采矿方法直接进行过滤;第三,对采矿方法中的重要分析指标进行分类,从而对其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往的采矿案例,同时也可以选择小范围试验的方式,对各种采矿方法进行实验,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采矿方案;第四,选择好合适的采矿方法之后,需要对采矿方法的关键性的指标进行量化,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对采矿方法进行度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采矿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第五,确定相关的经济测量指标,该指标是采矿企业最为看重的指标,通过经济测量指标能够真正从经济学的角度,反映当前采矿方法对企业来讲是否最为合适。

三、工程经济原理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以上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目前传统采矿方法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而对工程经济原理的两个主要内容:盈亏平衡点法和分析价值工程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可以看出在将工程经济原理应用到采矿方法的选择中之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采矿方法的选择范围,而且选择的采矿方法更加具有创新性,同时能够为采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工程经济原理应用到采矿方法的选择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一)盈亏平衡点法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盈亏平衡点法与分析价值工程法不同,其主要帮助采矿企业参考采矿方法选择中的盈利能力,因此会将盈利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所以,在采矿方法选择中进行应用时,主要有以下两个应用方式:第一,对于能够容易分辨的盈亏平衡点可以直接进行应用。例如:在某个矿产的开采过程中,通过对矿产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其中某个采矿方法具备较大的优势,同时在最近的采矿案例中,大多数都会选择该采矿方法,那么可以直接运用盈亏平衡点法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第二,对于不容易分辨出的盈亏平衡点法,需要进行部分领域的实验,从而能够找到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盈利的临界点,然后选择更加合适的采矿方法,帮助采矿企业在有限的投资内获取最大的收益。(二)分析价值工程法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该方法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对矿产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很多采矿方法都使用于该矿产,并且这些采矿方法无法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最佳的采矿方案。这时,就需要利用分析价值工程法,从而帮助采矿企业选择最佳的采矿方法。其应用过程主要如下:第一,通过显著的指标,对常用的采矿方法进行选择,经过筛选后依然会存在较多适用的采矿方法,因此需要对这些采矿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将其关键指标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分析价值工程法。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采矿方法分析人员,从而能够对各种采矿方法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第二,在选择好合适的采矿方法之后,采矿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采矿计划,并且安排相应的人员对矿产进行开采。开采过后,可以对收入与产出比例进行分析,从而能够验证选择的采矿方法是否适用于该矿产的开采,并且对相应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为以后矿产的采矿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总之,矿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是否能够保障采矿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就成为制约采矿工作的关键点。所以说必须结合各方力量,加大对工程经济原理在采矿方法选择中应用的研发力度,实现新时期采矿工程效益的全面提升,以此来带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怀智.浅议如何应用工程经济原理选择采矿方法[J].才智,2011,19

[2]袁世伦,成华雄.工程经济原理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J].黄金,2005,11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山 采场测量 浅析

矿山测量工作对于促进和保证采矿工业安全、经济、合理和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发展,是起着很重要作用的。生产矿山测量是矿山测量中,最经常、最大景、延时最长的一项测量工作。它包括从矿山建成投产,直至矿山报废过程中全部测量工作内容,它与采矿的设计与生产密切相关。

生产矿山,根据开采形式不同,可分为井下与露天开采两种,与之相适应的测量内容也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并下生产矿山的主要测量工作:1)联系测量。即将地面的平面与高程系统导入井下,使井上、下建立统一的平面与高程系统;2)井下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3)巷道施工测量;4)采场施工测量;5)井下各种矿山测量团的绘制。

二、露天生产矿山的主要测量工作:1)露天矿山的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2)露天矿山各种工程测量。如掘构、爆破、道路等;3)露天矿山采掘验收测量;4)露天矿山各种图的绘制。

由于矿山测量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对于矿山的井筒、巷道、采场、工作面、台阶、剖面等定位与描述,因此,它与地形测量相比,在测量对象、工作条件以及精度分布等方面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1、测量对象方面的不同

矿山测量的对象与地形测量的对象在实质上并无区别,因为都是解决点位的问题。但是,地形测量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而矿山测量的对象则在时间与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测量工作必然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要求矿山测量工作必须跟随采矿工程的进展而进行。

2、工作条件方面的不同

井下测量的空间是各种巷道与采场,由于巷道狭窄,加之各种管道、车辆乃至行人、风流等都在其中通过或活动。因此,必然对测量工作产生干扰或阻碍。此外还有照明条件差,通视困难,因此要求在并下测量时,应尽量避开行人、车辆和管道,采用专门的照明设备和特殊的仪器工具,使之适应这样的工作条件。甚至需要暂时停产,否则就无法工作。

3、测量精度分布方面的不同

地面测量,由于空间开阔,可以根据测量工作的原则,进行一次全面布设控制网并进行统一平差。这样,测区各控制点的精度是基本相同的,同一比例尺图的精度分加也是均匀的。而在井下测量,只能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延伸,所以测量精度的分布就不均约。当然,随着陀螺经纬仪的使用,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

采场作为矿山生产中最重要的场地,也是矿山测量中的重点区域。采场测量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天井在采淮巷道、采场内建立的控制点来标定采场的位置、测量采场的轮廓并填图;2)采场矿房、矿柱的测量,统计矿石产量和计算损失贫化等;3)根据控制点测设炮孔的位置和方向。

采场随着矿体的埋藏条件和采矿方法不同,其空间形状、位置以及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测绘方法也因其而异。一般采场人能进入,测绘方法比较简单,而合些采场空后形成巨大的空硐,人员无法进入,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狭窄采场

当矿床较窄,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时,所形成的采中区为狭长形。这时可在两个天井之间敷设经纬仪或罗盘仪导线,用支距法上下、左右侧量采场的轮廓,即可绘制出采场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纵投影图等。

2、宽大采场

当采场比较宽大时,可采用极坐标法,用经纬仪、罗盘仪或小平板进行测绘。首先通过天井把导线引入采场,在采场适当位置建立控制点。然后依次测量到采场各轮廊特征点的水平距离和各方向与起始方向间所夹水平角。由此即可绘制出采场平面图。

为了正确地统计矿石产量、损失量和贫化,对采后形成的巨大采空区(空硐),也需要进行测绘,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诸如安全条件极差,空硐高大、宽阔,形状很不规则等。对此,矿山测量人员作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提出了不少测绘方法。由于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要求限制,所以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实验。

1、角度交会法

首先将导线列入硐口,导线点应选在观测范围广而又安全可靠的地方。在导线点两点各安置-台经纬仪,分别以导线点另外亮点定向。然后,两台仪器依次同时观测空硐轮廓特征点,测出水平角及竖直角。最后用图解或计算的办法术出各轮廓点的位置,由此即可绘制出空硐平面图。

2、短基线前方交会法

短基线前方交会法与角度交会法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在空硐边缘往往不易找到较长的基线而采用的一种交会方法。

3、超声波法

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t/2 。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差测距法。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已知,测量声波在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出发射点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由此可见,超声波测距原理与雷达原理是一样的。

空硐测量方法还有偏心望远镜法、调焦测距法、单张象片摄影法、立体摄影法以及光电测距法等。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实践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矿山的测量工作也会不断的前进的。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标准试样;声发射;电磁辐射;环状裂纹

引言

近年来,针对煤岩受载破裂、瓦斯吸附等过程中声发射、电磁辐射信号特征的实验研究逐渐成为煤岩动力灾害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声发射和电磁辐射信号的采集分析能有效揭示煤岩内部的细微受载破坏活动,从而推断煤岩内部损伤演化的某些规律,在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以往的实验研究多使用煤岩样标准尺寸,而现场条件很少出现这种理想状态,为研究非标准构造煤试样受载破坏过程的声电特征,本文设计进行了非标准构造煤的单轴和单轴循环加载实验,研究结果可作为此类实验的数据补充及其他方面的参考。

1、煤样压缩实验

1.1实验系统

实验系统由YAW系列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GP6高效电磁屏蔽系统、CTA-1声电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组成。

1.2实验样品及实验内容

实验煤样采自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原煤,经加工制成实验所需样本。样本尺寸设置为Φ=75mm×40mm。根据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应力途径,设计了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两种形式的实验。实验共采用4组试样,单轴加载和单轴循环加载实验各两组,每组中运用声发射探头,电磁辐射探头各三个,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的声发射、电磁辐射信息,以用于后期理论分析。

1.3实验测试方案

两种实验加载方式均采用力控制,加载速度均保持在200N/s。单轴加载方式是指对煤体进行一次轴向压缩直至煤体破坏。单轴循环加载实验的过程:将煤体载荷值加载到4KN后保持速度-200N/s卸载到零负载,然后保持空载90s。第一个循环完成,继续加载,并将每次循环载荷峰值设置为比上一循环载荷峰值增加4KN。循环全部结束后,以200N/s加载直至试样破坏。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加载方式的声电响应特征

2.2.1声发射特征

声发射是指材料或结构受外力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非标准构造煤样在受到单轴加载方式的作用下,初始阶段煤体处于压实阶段,声发射信号波峰值很小,在75s,90s,100s,110s时声发射能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动,煤样内部开始出现细微裂纹,且出现波峰的时间间隔趋于缩短,表明内部破坏速度加快。在120s时声发射能量达到最大,表示非标准构造煤样内部发生了较大的破坏;非标准构造煤样在受到单轴循环加载方式的作用下,初始阶段声发射信号值较小且呈平稳状态,随着单轴循环加载载荷达到峰值,声发射能量也出现小幅度的增长达到该时间点邻域内的极大值,但前几次不同峰值下声发射能量相当,到770s时,声发射能量激增,达到最大值后下落,表明非标准构造煤样发生了较大的破坏。

3、总体能量释放特征对比

“DM”的代表意义是单向压缩煤样样本,“XM”代表循环加卸载煤岩样本。将DM-1与XM-4对比,DM-3与XM-2对比,发现单轴循环加载方式的总释放能量更大;平均每秒的能量释放量为单轴加载方式的30%~60%;单轴循环加载形式的单次信号能量值比单轴加载形式高出将近一倍。

在本实验的单轴循环加载过程中,加、卸载速率设为定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每次加、卸载的能量释放值相差不大,说明在加载时,非标准构造煤样由于受压内部摩擦和产生裂隙所释放的能量值与卸载时由于弹性形变还原时内部摩擦等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值基本一致。因此,非标准构造煤样采用单轴循环加载作用形式时,一次形变与还原过程中均释放能量,且释放时间较长,能量释放量比纯单轴加载形式高。结合两种加载形式破坏过程的载荷特征,可知单轴循环加载形式煤体破坏过程释放能量缓慢但总量却极大,表明内部破坏程度高,所以单轴循环加载形式作用下的破坏载荷比单轴加载形式作用下的破坏载荷高。

4、结论

⑴非标准构造煤在单轴循环加载形式作用下,破坏速率慢,破坏强度小。

⑵声发射能量在煤体破坏的小范围时间内都出现了累加波动:先小范围的增值,在破坏时大范围增值。电磁辐射能量在单轴循环加载形式的作用下初期小,中期波动幅度较大,后期波动范围变小并趋于平稳。

⑶单轴循环加载作用下非标准构造煤样的总能量释放比单轴加载形式作用下非标准构造煤的总能量释放大。平均每秒释放能量与每次信号的能量释放量不同,呈此消彼长的特征,印证了总耗散能量是声发射的总机械能量和电磁辐射能量的累加。

⑷单轴循环加载形式作用过程中,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均释放能量,且能量值基本相当。每一个循环压卸载过程中释放电磁能大体相当。

⑸单轴循环加载形式作用下和单轴加载形式作用下非标准构造煤样破坏载荷值与其总能量释放有关,能量释放越大,破坏载荷值越低。

⑹非标准构造煤的破坏外观是层裂,裂纹呈环形纹路,区别于标准构造煤样的破坏外观。其机理是加载过程中,先产生裂隙,却未完全破裂,当力加载到破坏载荷值时,所有的裂隙贯穿起来使煤样完全破坏并释放较大能量。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刘明举.含瓦斯煤岩破坏电磁动力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17-38.

[2]王恩元.含瓦斯煤破裂的电磁辐射和声发射效应及其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1997.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人背景;管理理论创建;管理思想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034-0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个人背景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理论传统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有一些问题和事实特别引人入胜。比如泰勒被称为“来自车间的管理学家”,法约尔被称为“来自办公桌边的管理学家”;又比如,泰勒和法约尔早期工作中没有领工资或工资很少,但他们在工作中都很注意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心和思考;再如对霍桑实验早期的试验之一的照明实验的结果,早期的专家没有能作出恰当的概括,而梅奥比较好地作出了说明,为什么泰勒反复强调劳资双方合作的思想革命才是科学管理?我们试着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时,发现他们思想的特点和具体的理论创建都可以从其个人背景中得到一定的线索甚至答案。在这里,我们选取了现代管理的早期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家,对他们的个人背景对其管理理论的创建和思想特点的影响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希望这种总结对管理思想工作者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家庭环境及教育对管理思想建立的影响

1.富裕的家庭条件为其理论的研究免除了后顾之忧

法国管理思想家、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1841―1925)和科学管理之父、美国思想家泰勒(1856―1915)都曾经做过工厂一线的工作,没有工资或工资很少,但他们与其他工人不一样,他们自觉地思考现存管理制度问题,而不是思考怎样赚钱谋生,也不在乎工资的多少。正是基于他们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使得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更好的条件去研究感兴趣的管理问题。

泰勒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律师,泰勒开始在费城的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因为家庭富有,最初4年的学徒期没有给泰勒发工资,1878年学徒期结束后才拿到每周3美元的工资。可是,泰勒在这里作为普通工人对工人的生活有深入的了解,看到了“恶劣的工业条件”、工人产量的限制、糟糕的管理和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思考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法约尔出生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其父亲是一个工程师,早年负责监督根据法国和土耳其之间的一项协议而兴建的各种建筑工程,回国后在勒普赞和勒泰伊的钢铁厂担任主管,富裕的家庭条件使得法约尔能顺利进入瓦伦司的一家工艺学校――皇家高等学校学习,17岁进入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被科芒特煤矿雇佣,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由于经济上无顾虑,所以法约尔从工作一开始就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认真思考管理问题,也使他能在实际的管理上青云直上,很快就当上了总经理。正是优越的家庭环境为他日后对管理实践管和理思想的潜心专钻研准备了条件。

社会学奠基人、组织理论之父、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和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澳大利亚出生的美国管理思想家梅奥(1880―1949)同样来自于富裕家庭。韦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经济宽裕且拥有广泛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家庭,父亲曾经担任普鲁士下院议员、帝国议会议员,这使得韦伯有条件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1891年韦伯获得博士学位。梅奥原籍是澳大利亚,同样来自于中产阶级的富裕家庭,让他能够拓宽研究视野,较积极客观地思考问题。梅奥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曾在大学任教,1922年移居美国。他们共同的富裕的家庭背景,使其以后的研究无后顾之忧。

2.家庭文化氛围与思维方式

泰勒出生在一个有良好文化环境的家庭,其父亲曾经试图让他子承父业,对他从小进行了严格的文化教育训练,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颇有优良品质的人,泰勒的性格很像母亲,个性坚强,活跃好奇,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生活作风严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为其艰苦的、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泰勒是一个清教徒,清教的一些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好奇、坚强、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人严格但不失幽默风趣等等。泰勒孩提时代就曾经喜欢科学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对缺乏优良的方法充满了不满,希望能按照事实改革事物,并且还发明了一些精巧的器具,这些都对他后来的科学管理思想创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谨的家庭环境使泰勒养成了严格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也影响了其科学管理思想的特色。法约尔来自一个文化家庭,父亲是一名工程师,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法约尔受到父亲影响,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善于思考,拥有一个睿智的头脑,具有领导的才能和品质。韦伯的父亲是知名政治家,家庭充满了政治氛围,许多学者和公众人物经常造访,这对韦伯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养成了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品质,一生积极参与政治研究,致力于思考如何使德国成为现代国家。梅奥从小生活在拥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拥有舒适的文化环境,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并一直热心于科学研究。

3.教育背景的影响

泰勒接受的早期教育相当自由,除了阅读古典著作,学习法语和德语,还不时到欧洲旅行。父母把他送进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还准备进入哈佛大学学习。那里的竞争非常激烈,常常一连学习几个小时甚至学到深夜,这导致他视力下降并且经常头痛。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戴上眼镜之后也没有了视力和头痛的问题,但泰勒还是决定离开法学院。泰勒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管理经验和工作技能,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升为总技师,后又升为总工程师,在工作期间,他深感自己没有系统受到过高等教育,于是参加了新泽西州的斯蒂文斯技术学院的业余学习班,获得机械工程学位。这些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学习,为他的科学管理实验研究一,7-时和工作动作研究提供了专业知识基础。

在接受教育方面,法约尔是名符其实的专业出身,矿业学校毕业后就作为工程师在煤矿工作,以后一直在该煤矿所在的公司工作了26年。由于其一开始就作为工程师、管理者进入公司,所以被称为办公桌边的管理者。因为法约尔比较早地进入到领导高层,而且在高层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长,其眼界比泰勒要宽,这也是他能建立工业管理理论甚至达到一般管理理论的重要原因。

韦伯除了在具有复杂社会关系的家庭受到熏

陶外,还受过正规的教育,他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和法律,随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1891年以《中世纪贸易公司史》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他受到过三次军事训练,对军队的组织制度非常了解,还曾经在军队服役,这使他对德国的管理特别是军队的管理制度有较多和较深的了解,为以后的官僚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作为人际关系理论建立者的梅奥,早年在澳大利亚接受逻辑学和哲学的教育,并研究过心理疗法,在苏格兰从事过精神病理学研究,以后在美国大学里主要从事工业研究,这对其人际关系理论的建立有直接影响。梅奥与韦伯一样,比泰勒和法约尔接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使得他们能以理论研究和大学教育为职业。

二、工作背景对管理思想特征的决定性影响

无论是泰勒、法约尔、韦伯还是梅奥,其管理思想均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他们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管理工作实践,或者积极参加科学实验,对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由于他们参加的社会实践上的差别,也导致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的不同。如果说,泰勒等几位管理思想家的家庭背景对其管理思想具有间接影响的话,那么他们的工作性质则直接影响了其管理思想的特征。

泰勒从哈佛大学退学后到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去做模型工和机工学徒。他同情工人,但也对“不好的工业状况”感到忧虑,其中包括工人磨洋工、管理低劣以及劳资之间缺乏融洽气氛等。1878年泰勒转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后升为职员、机工、机工班长、车间工长、总技师、总工程师。1881年泰勒在他25-岁时就开始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他仔细观察每一个工人,减少他在工作中浪费的时间和多余的动作,以提高劳动效率。实际上他在米德维尔的12年都在从事管理试验,这为他的工厂管理制度的思想和后来的金属试验奠定了基础。泰勒对生产率不高、工人磨洋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区分了“无意的磨洋工”和“有意磨洋工”,并对后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责任在管理者。在此期间,为提高生产率进行了管理方面的尝试。泰勒1890年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转到制造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但由于不满于金融家们只知道“迅速挣钱”而“对制造业完全没有自豪感”而辞职,后来做起了管理咨询工作。泰勒参与的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富有争议的咨询项目是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铲掘实验等几项著名试验,实施了他的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取得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泰勒在早期的工作中,作为一线工人和工长,对当时的工人的生产状况和思想情感方面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在后来的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阻力也使泰勒认识到,科学管理要能实施,必须要得到工人的支持同时也要得到雇主方面的支持,认识到科学管理中劳资双方的合作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管理的首要目标,所以他非常强调劳资合作在科学管理中的地位,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开篇就指出:“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泰勒作为一线工人出身,做过工长、机械工程师,主要关注的是一线工作,所以非常关注工时和工作动作的研究,被称为“来自车间的管理学家”。这一说法,也能说明和体现其管理思想的特点。

法约尔受父亲影响,17岁进入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学习,1860年19岁时毕业,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受雇于科芒特里煤矿。由于在防治地下煤矿火灾方面取得显著进步,25岁时晋升为矿长,31岁时成为一个煤矿群的经理,在公司陷入财务困难时,1888年被任命为总经理,开始对公司实行改革。他通过关闭部分工厂,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建立与其他公司的联盟,收购公司,扩展公司地盘;成立研究部门,充分利用公司的各位类专家在研究、制造和销售方面的能力;对公司进行准确定位,并进军新领域,如特种钢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他按照自己的管理思想对公司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和整顿,克服了困难,把公司整顿得欣欣向荣。

法约尔在早期的著述中曾经提到过对组织工作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非常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认为由于大公司和其他组织日益增长,今后的领导必须接受管理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墨守以往的技术教育、商业教育的成规,不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行事。他认为,在我们专业的学校中,缺少管理教育的真正原因是教育理论本身的缺乏,没有理论,就不可能有教育。然而,我们还没有一个经过大众探讨从而被确立认可的管理理论。个人管理理论并不缺乏,我们缺少的是众所认可的理论。方法并不缺乏,它们不尽其数。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理论,在家庭、车间或国家事务中,好的和坏的方法鱼龙混杂,公众无法判别这些管理行为。他认为当时法国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因此他自己着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对管理的职能和一般原则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一般管理理论,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管理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约尔正是因为作为总经理,对其下属各级组织和管理都较为了解,所以提出了不同大小的组织和组织的不同管理层对技术和管理能力需要不同的理论。对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作了区分,提出管理过程和要素理论,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了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和泰勒的管理思想也有很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正是他们工作经历差别的反映。泰勒从最低层做起,首先在工场实施他的方法,然后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法约尔从经理的观点创立他的一般管理体系,然后将其应用到下一级的组织机构中。

从工作经历看,韦伯自1892年起至1920年逝世,先后在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维也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执教,讲授过法律、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着广泛的兴趣,他还创办过《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献》杂志。在韦伯专注于自己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著作时,科学管理已经跨越了大西洋,泰罗的著作已经翻译了过来。韦伯感受到了为大型组织和大规模企业管理建立合理基础的需要(这些组织不管是政治组织、宗教组织、工业组织,还是其他什么组织)。问题在于如何使任何一个大型组织都可以更为系统化地发挥作用。对于韦伯来说,答案是官僚集权。官僚集权的意思是通过官职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来进行管理。为什么韦伯要研究大型组织管理问题?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从小型企业、小型组织向大型企业、大型组织转变,为大型组织管理建立合理基础成为必要。韦伯认为理想的官僚行政体制是最合理的管理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它比任何其他形式都要优越”(亨德森・和帕森斯:《马克斯・韦

伯》)。韦伯被称为德国的亚当・斯密,斯密摧毁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商主义,而韦伯试图用知识和技术能力进行的管理代替旧传统的政治控制,为大企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际关系学说是以霍桑实验为实践基础的,霍桑实验本来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研究工作场所照明条件对工人的生产力会起什么影响,结果发现产量的上下浮动与照明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照明度很差的情况下产量仍然持续上升?当时没有得出什么确切的结论来。梅奥参加指导了后期访谈计划,改变了访谈方式,将访谈改为非指导性的、较长时间的深度访谈。梅奥没有参加其他的实验计划包括绕线室团体行为的研究。雷恩认为:“当梅奥开始解释他的社会哲学时,他赢得了广泛的听众,而克莱尔・特纳虽然也曾投身于这些实验并且对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影响力却开始减少。因此麻省的明星陨落了,哈佛的明星正在升起。正如勒特利斯贝格尔回忆道:‘梅奥是思想领域的探险者……(霍桑的)数据不是他的;结果也不是他的;但是对其结果意义的解释以及从中引发出的新问题和假设却是他人的。”梅奥所接受的教育和他的经验,使他能够作出对工业中人们行为的这种新的解释。梅奥曾经有一个短时期研究医学。他虽然从未得到过医学方面的学位,却培养出了一种对‘精神病理学’即对精神上的不正常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梅奥的看法是,工人不能找到满意的渠道来表达他们在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不满。这种阻塞导致了潜在方式的“悲观主义的出神”和在人际关系上的偏见,而明显的方式则表现为对权威的反感,产量的限制以及其他降低士气和产量的各种行为方式。梅奥等人正是从对工业生活的这种心理病态分析出发,形成了人际关系运动的哲学原理。

三、时代背景及时代精神对管理思想特征的重要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是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应该都属于科学管理的范畴。人际关系学说正是在运用科学管理思想进行工业研究时创立的。为了实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理论都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进行有关管理研究,当时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思潮对两种管理理论都起了指导思想的作用。

但是,泰勒和梅奥所处的具体时代上有一定区别,这种区别影响了两位管理思想家的思想特点,他们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大异其趣。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由于泰勒、法约尔和韦伯大体处于同一时代,创立管理理论的时代背景基本相同。在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导致了大机器生产和大工业时代的出现,欧美国家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大工厂涌现,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当时的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劳资矛盾尖锐,致使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限制产量,即使是被认为具有激励作用的计件工资制,由于在执行过程中,雇主看到工人产量提高,就降低单位产品的工资率,严重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在此情况下,从基层工人做起的泰勒提出通过进行工时研究、动作研究,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一开始就处于领导地位的法约尔则提出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理论;韦伯更是提出了组织制度的建设的理论,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制度,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从小型企业、小型组织向大型组织转变,为大型组织管理建立合理基础成为必要。

而作为人际关系学派创始人的梅奥所处的时代则要晚一些。由于科学管理的应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在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企业中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冲突。比如劳资纠纷、人的积极性、人际关系问题等等,这就需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人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思想家们的个人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的特点。雷恩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对泰勒和法约尔作了比较分析,对于影响4位思想家的管理思想创建的特殊个人经历,我们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泰勒――来自车间的管理学家

法约尔――来自办公桌边的管理学家

韦伯――受军事制度影响的管理学家

梅奥――以精神病理学为旨趣的管理学家

从管理思想家们的个人背景对其管理思想创建和管理思想特征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这几个方面对今天的管理思想工作者的成长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要积极投身于管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出真知。早期的几位管理思想家的实践基础是他们创建管理思想的宝贵财富,很难想象,如果泰勒没有作为一线工人的实践,对工人磨洋工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也就不可能进行系列的管理实验,不会进行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从而也不可能有他的科学管理思想。法约尔如果没有管理经历,不可能创立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我们应积极投身于管理的实际工作,进行管理的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才能形成正确的真正有用的理论。

第二,要善于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泰勒等几位管理思想家的家庭背景较好,他们工作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在于锻炼、学习经验或进行理论研究。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赚钱上面,而是对生产、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进行积极的思考。如泰勒发现工人与管理人员或雇主的矛盾和一致性的关系;法约尔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韦伯在军队中对军事管理制度的认识等。这种思考是他们进行管理思想创造的前提。

第三、善于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得到深刻和独到的见解。泰勒由于出身于机械工程师,当过一线工人,做过车间管理员和工长,对车间、工场管理最为熟悉,所以着重于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而法约尔很早就进入了高层管理,所以眼界较宽,导致了一般管理理论的创立;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更是如此,对于霍桑实验结果,最初除了在生产率连续提高与照明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有共识外,对于产量提高的真正原因的看法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梅奥则从自己熟悉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出发对照明实验作出了独特的解释,这在当时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解释。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史[M],孙健敏,黄小勇,李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