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塔位桩;直线桩;MySQL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外业获取手段的逐渐增加,数据量不断加大,不同数据的交互处理及自动化处理渐渐成为输电线路工程测量外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输电线路工程测量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测量外业数据处理利用率,也提高了外业数据的使用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了适用于输电线路的工程测量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对外业测量数据进行管理,并自动生成输电线路工程测量所需的各项成果(线路测量手簿、干线数据成果表、杆塔数据成果表等),提高外业工作者数据处理效率,并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1.软件功能设计

1.1 数据格式

在输电线路工程测量中,所涉及数据主要包括:干线数据、非干线数据、塔基数据、塔位数据。其中干线数据、非干线数据和塔基数据的外业采集手段主要包括GPS-RTK、全站仪(Leica),这两类数据是本软件所涉及的基础数据。塔位数据指的是塔位与干线数据关联表。

1.2 程序实现及应用

软件根据输电线路勘测技术规范,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完成了一套适合输电线路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系统,最终打包生成独立可运行的exe应用程序如图1所示。本软件实现了数据导入、数据编辑、GPS干线数据处理、GPS非干线数据处理、全站仪数据处理、塔位数据处理、各类成果报表输出(线路测量手簿、干线数据成果表、杆塔数据成果表等)及其他应用,如图2所示。

2.主要数据处理方法

在软件编写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包括GPS干线数据处理、GPS非干线数据处理、全站仪数据处理、塔位数据匹配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GPS干线数据处理所涉及的直线精度和转角度数计算,全站仪数据处理所涉及的平距、偏距和高程计算。下面介绍上述几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2.1 GPS干线数据处理

GPS干线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涉及直线精度与转角读数问题。

(1)直线精度

直线精度是指放样点到干线的距离,在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为正,右侧为负。如图2所示。A、B、C、D、E点的直线精度均为0,F点的直线精度计算方法为:

此外,还需判断直线精度的符号,本软件采用的是斜率进行判断。

当kAB>=0,XF>XF1,直线精度值为负号;

当kAB>=0,XF

当kAB

当kABXF1,直线精度值为负号。

(2)转角读数

转角读数是指相邻直线桩间夹角,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为左转,右侧为右转。如图3所示,B点为左转,C点为右转,D点为左转。以B点为例:

∠ABC=αBC-αAB±180° (5)

式中:αBC、αAB分别为BC和AB的坐标方位角;∠ABC为转角读数。

2.2 全站仪数据处理

在输电线路测量过程中,局部区域需要批量采集时,通常使用全站仪进行采集。全站仪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平距、偏距、高程计算。

(1)平距

D=S・SIN(Z)-1.46592048E-7・(S・SIN(Z))(S・COS(Z)) (6)

式中:S为距离;Z为竖直角;D为平距。

(2)偏距

偏距是指测点到最近两点直线桩距离,计算方法与直线精度的方法类似。

(3)高程

H=S・SIN(Z)+6.820057869E-8・(S・SIN(Z))2+I-J

(7)

式中:S为距离;Z为竖直角;H为高程。

结语

通过建立输电线路工程测量系统,计算结果满足输电线路勘测规范要求,并自踊生成各类报表,能够大大缩减内业处理时间,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本软件是基于MySQL进行开发的,适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能够确保原始数据的安全性而不至于轻易丢失。软件界面友好,使用者很快就能熟悉软件的操作。软件可升级性能好,方便后续自动更改、升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雷伟刚.基于编码的GPS RTK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测量系统设计[J].测绘通报,2010(1):45-48.

[2]陈中林,龚建辉.测绘项目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测绘,2007(6):252-255.

[3]高首都,王宇,王建立,等.输电线路测量辅助处理软件编制[J].北京测绘,2012(6):89-91.

[4]徐辉,胡吉伦,周勇,等.输电线路测量外业数据一体化管理程序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4(6):113-115+4.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策略

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技术属于工程测量技术的一部分,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建筑物而言,如何解决沉降观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观测技术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建设安全,同时也是建筑物竣工验收以及备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建筑物向正向空间发展的趋势,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成为控制建筑施工质量,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系数的关键性因素。为此,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控制原则和技术改进策略进行详细的探索,以此提高沉降观测精度和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1 沉降观测精度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业GIS的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也步入现代化时代。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沉降观测在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建筑沉降观测精度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作为设计图纸的责任方,设计方并未按照相关的规范出具沉降观测方面的相关要求或者具体的图示标注;其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观测点的正确设置不到位,甚至出现错误。观测过程中没有时间意识,忽视技术规范对于观测时间段的要求,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瞎编乱造沉降观测记录数据;最后,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前,用户由于缺乏认识,忽视对建筑沉降观测精度的复核。

2 沉降观测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以水准点为基础,监测建筑物的下沉状况,以此对建筑物的构造和埋设部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在观测中,技术人员对水准仪进行调节,控制水准气泡的位置,精确把控水准仪器的度数,按照闭合水准路线的的形式,多次往返测量,同时借助精密水准尺的辅助,以此测定观测点的高程,比较观测点的高程变化量,为最终确定建筑沉降量提供依据。

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用到DSI精密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沉降观测精度,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观测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例如观测作业环境一般为户外,观测时间较长,这对于仪器而言具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观测精度的误差增加。此外,沉降观测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对大型建筑物、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物的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误差必须保留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视觉误差、读数误差以及水准尺倾斜等问题的存在,对沉降观测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注意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3 沉降观测精度控制的策略

3.1 布设完善的水准网,精确水准测量基点

水准基点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础点,尤其是对地基以及变形深基坑不均匀沉降的观测,具有固定、永久性。为此,水准测量网的完善和水准点的确定成为沉降观测的关键因素。在工程测量中,一个测量组涵盖三个水准点,并配备一个固定的测量站,为提高监测的精度,技术人员应优先选择网形,以水准网为基础,对高程起算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定地下点、墙壁点以及水准基点。在水准基点选择和设置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稳定性高且安全系数高的地点,按照沉降观测技术规范设置监测距离以及埋深深度,如在墙体半米高处设置永久观测点,对于超大型建筑物可以适量增加水准基点的数量等。此外,技术人员还应考虑外界环境对于水准基点的选择和监测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综合考虑外界因素,包括工程进度在内的其他因素,完善水准基点的设置和标示,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

3.2 严格设置沉降观测点,保障其准确性

在开始测量和监测前,技术人员应对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核对,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外观样式、基础和支护结构、基坑环境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进行准确的布设。如可以在相距深基坑支护结构上的锁口梁10-15m的位置设置沉降监测点。在基坑与支护阳角位置增设监测点。另外,为准确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提高沉降观测精度,在沉降监测点设置过程中还应考虑新旧建筑、高低建筑等相互之间的额影响。对于处于地震带的建筑为,还应加强其局部构造处监测点的设置,如烟囱。最后,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应在高层建筑的承重墙、堆荷位置等局部位置加设沉降监测点,以此提高观测精度。

3.3 严格把控沉降监测的时间

建筑物沉降监测具有周期性,主要的目的是准确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对于正式投入使用前的建筑物而言,一般每个季度观测一次,直到建筑沉降数据趋于稳定为止。在特殊情况性,对于高层建筑物的锁口梁、地下室的浇筑等需要增加监测频率。在时间的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严格落实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把控监测周期和观察的时间效应。

总而言之,结合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对于实施观测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观测技术、操作规范等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持续改善和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如实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评定建筑物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物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章的探究,为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沉降量和测量误差的影响,从技术层面加以改善,并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相关的规范规定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潘国荣.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方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1,3.

[2]杨建荣,邓太平,魏良帅.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的设计与数据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2(1).

[3]赵籍滨.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管理;工程测量技术;问题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测量工作能够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应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发挥工程的应用效用。在工程测量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保障工程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工程质量。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工程测量工作的发展,但是,工程测量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下面简要叙述。

1 工程测量概述

工程测量工作涉及到我国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为对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阶段、工程的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的使用阶段的数据进行测量,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建设与应用。因此,工程测量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国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具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保障整个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从而为工程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

2 工程测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效果与社会反响上来看,我国的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程测量工作不能完全地发挥作用,阻碍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完善

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完善的、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有效的科学依据,不能对工程测量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得工程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保障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1)首先是在测量人员的管理上。工程测量工作是一个流动性十分大的工作,其工程测量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这是由于工程测量工作的条件艰苦、工作量大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工程测量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工程测量管理工作设置了许多障碍。(2)其次在测量设备的管理上,由于工程测量工作经常在严峻的户外条件下进行,这就导致测量设备经常发生故障或丢失,许多测量设备的精准度发生了偏差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因而导致了工程测量数据以及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了工程质量。(3)最后体现在对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上,因为在工程收尾工作的时候,管理人员会更多地关注工程的质量而不是测量工作的质量,没能对测量仪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测量质量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

2.2 人员素质不达标

人力资源是工程测量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撑,工程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具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测量工作人员的参与,否则,将会影响测量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国整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测量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经常不能做好准备工作,没能及时将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在测量的过程中,放样不准确,意识差,工作拖沓,没能够将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心上,落实不到位,导致工程测量工作不能及时准确地完成。一些新来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和老员工完成工作交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整个工程测量的队伍中来,使得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降低,不能及时完成工程测量工作,甚至造成测量误差,影响工程测量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2.3 测量方式、方法管理不善

工程测量工作对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工程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运用许多高科技的、先进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技术进行工程测量工作。然而,目前,许多测量单位采用的测量方式不够先进,没能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接轨,而且许多设备和技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够,严重的影响了测量工作的精确性,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在另一方面使得测量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工作中的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加强工程测量管理的措施

工程测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对工程测量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中,应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测量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工程测量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注重对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工程测量工作人员流动大的情况,最好建立科学合理的留人机制,完善工程测量人员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条款,设备使用前要进行校准,设备的使用要签字才可取走,使用完之后要及时维修保养,及时归还,并且检查归还的设备食是否存在损坏,如有问题,及时修理。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测量技术管理体系,对工程测量技术要科学创新,对传统的、不适用的技术及时整改或淘汰,积极引进先进的工程测量技术,提升工程测量的整体水平。

3.2 加强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对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测量工作中,要注重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要对工程测量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提升,提升工程测量人员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工程测量工作往往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艰苦的精神尤为重要。要加大对工程测量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经常举办相关的培训,提升工程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他们工程测量工作的熟练度。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确保工程测量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测量工作,保障测量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并且及时更新测量新技术,使测量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工程测量技术,提升整个测量工作团队的整体的技术水平。

3.3 加强技术与仪器的管理

现阶段的工程测量技术正在受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使得工程测量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因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应该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与仪器的管理,根据不同的工程测量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工程测量技术与设备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工程测量工作中来,更好地为工程测量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鲁新生.加强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J].民营科技,2011(10).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质测绘; GPS; RTK; 测绘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will also gradually upgraded. In the new period of modern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PSRTK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PS; RTK; Mapp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质测绘是为进行地质调査和矿产勘察及其成果图件的编制所涉及的全部测绘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物探测量、矿区控制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勘探网布测、勘探工程定位测量、坑探工程测量、井探工程测量、贯通测量、露天矿测量、地表移动观测以及有关图件的绘制、印制和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建立。

地质测绘在过去长期依靠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等仪器进行工作,但是,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逐步扩大应用,向老仪器、老设备、老技术告别的时代已经到来。卫星定位技术(GPS)不仅降低了地质测绘工作的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其数据及图形的精确程度。但是,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也对地质测量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无论是对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的水平,还是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可靠性能,都有更高台阶的要求。

一、地质测绘中GPS RTK的技术特点

GPS RTK即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技术的简称,它是通过一台基准站和若干台移动站组成的测量系统,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使用无线数据链进行连接。GPS RTK 技术在测量中的有三种主要应用模式: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动态定位测量和准动态测量。三种定位模式各有优势,也可相互交叉使用,在地质工程测量中被广泛使用,可覆盖到包括施工前的测量、地图绘制到施工期间的监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众多环节

RTK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① 一个以上已知控制点即可工作,这在矿区周围已知控制点破坏严重、资料不好收集的情况下不致影响工作;② 直观快捷,可以实时观测、记录、使用测量数据,无须再进行复杂的平差计算;③ 精度高,其测量成果远远高于导航型手持机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完全可以达到除高等级控制测量外的所有测量工作的需要;④ 目前该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无线通讯技术的限制, 目前市场出售的多数品牌的GPS RTK数据链连接最大可达到二、三十公里,一般只在1O公里左右,山区根据地形情况则作用距离更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差分(星链)、网络RTK等新技术在GPSRTK测量工作中的应用,GPS RTK将拥有更广的发展前景。

二、地质测绘工作中 GPS RTK的应用

地质测绘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地质设计和研究地层构造提供测绘资料;二是根据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在实地定线、布设。给出施工位置和掘进方向;三是定位工程点,为编成地质报告和储量计算提供有关资料。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区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布设工程点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勘探坑道测量、贯通测量、物化探测量等八方面。除勘探坑道测量和贯通测量外(坑道内收不到卫星信号),其他六项测量工作GPS RTK都可以直接完成。

2.1 工区控制测量

工区控制测量一般都是根据测区作业面积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之上做首级控制,在工区作业面积不太大的情况下,一、二级小三角点或导线点即可满足要求。根据GPS RTK的厘米级精度指标,它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地区的控制测量需要。在控制点分布比较密集均匀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基准站,直接进行各种工程测量,当国家等级控制点不能满足需要时,利用GPS RTK发展布设低一级控制点即可满足各种地质工程测量的需要。实践证明各项精度指标完全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2 地形测量

在地质所需要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工作中,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要指相对高差较小、坡度不陡.接收卫星信号好无线连接无死角),可直接利用GPS RTK采集测量数据。否则.在地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利用RTK GPS配合全站仪等其他测量仪器采集测量数据。无论那种方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图精度。

2.3 工程点布设

在工程点布设精度要求较高、导航型手持GPS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只有GPS RTK能担此重任。我们把设计工程点坐标输入到掌上机上,然后利用GPS RTK 的放样功能,把点位布设到实地。其他如GPS的静态测量、后差分测量都无此功能,无法完成工程点布设任务。

2.4 勘探线剖面测量

在所有的GPS测量中.只有GPS RTK能完成勘探线剖面测量任务。一是GPS RTK的线放样功能可确保观测点在设计剖面线上不偏移;二是可保证观测地形点的高程精度。而静态和后差分无法直接确定剖面线位置,导航型手持GPS高程测量又不准确。

2.5 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

使用GPS RTK进行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非常方便,只要在离工区十数公里以内找到国家控制点即可开始工作,如果控制点离工区较远,利用RTK测量方法发展一到二级将控制点引到工区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工作时选择有利地形架设好基准站,移动站既可对各地质工程点进行逐一测量。

2.6 物化探测量

物化探工作,一般都是先在测区内运用测量的方法,沿直线方向布设一系列等距离或者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物化探观测点或取样点,即布设物化探网。利用GPS RTK的线放样功能是很容易办到的,首先把设计好的基线或测线点输入GPS RTK掌上机,然后利用GPSRTK线放样方法将设计点位布设到实地。

三 结论与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GPS RTK测量技术进行地质测绘是地质工作的一大进步。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测绘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与传统的经纬仪视距、全站仪光电测距相比,使用GPS RTK测量系统提高了地质工程测量精度。由于直接在高等级控制点下工作。大大降低了测量点位的累积误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作业时间。为我们今后的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和其他测量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促进了地质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

[3] 周忠谟,易杰军。《GPS 卫星测量原理及其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GPS-RTK;工程测量;控制测量

一、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相关理论

GPS RTK指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 Rea-l time Kinematic) 定位, 它是GPS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测量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1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GPS RTK的基准站由主机、GPS 天线、电台、电子手簿、放大器、数据通讯天线等组成, 流动站由电子手簿、主机、GPS 天线及数据通讯天线组成。通过同时接收卫星信息与基准站发送的改正信息, 经过解码, 自动给出具有厘米级精度( 1~ 2) cm的定位数据。

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

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 -lO min,在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动态定位模式,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 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二、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优点

1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可达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2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3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2~4s,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比拟的。

4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厂区控制网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原燃料场库存测量、GIS前端数据采集等诸多方面。

5如辅助相应的软件,GPS 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GPS 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三、RTK在工程测量的施测步骤

野外作业时,基准站安置在选定的控制点上,打开接收机输人点号、天线高、WGS一84的已知坐标;设置完毕检查接收的GPSI卫星数≥5颗。检查电台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基准站设置完成。流动站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匹配的电台频率,检查电台接收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接收卫星颗数)4颗,流动站可开始测量任务。先联测1个~2个已知控制点,评定测嚣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测量任务。实时动态RTK数据处理相对筒单,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

四、RTK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4.1 RTK用于地形测量

由于RTK测量随时都能显示当前位置的三维坐标。因此可利用RTK来测量地形地物点。并记录该点的序号和特征值,内业采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实际作业中对独立地物的测量序号应尽量连续,如测量房屋,应围绕房角至少测2个(对角线)或3个点,测量池塘要连续测完,并注明从xx~xx详细代为何地物,和现场勾画草图。外业结束后,再根据草图绘制地形图。由于采取勾绘草图与清绘为同一个人,对自己所测过的点都十分清楚,很容易把一天所测绘地形地物进行成图。

4.2 RTK用于控制测量

由于RTK测量在20km内点位平面标称精度为士3cm,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I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土3cm,从理论上讲RTK测量完全可以满足I级以下导线点的技术规范要求。

在某工程道路放桩RTK测量中,我们对距离基准站lkm一6km的一些四等GPS控制点采用一点法进行检核比较,结果表明平面坐标分量最大差值为3.1cm,高程最大差值为4.9Cm。完全符合I级导线点的规范精度要求。

4.3水下地形测量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水下的地形复杂,作业恶劣,这时想要做好水下地形的测量,就必须有准确的水下地形资料。采用三竿分度仪、六分仪或全站仪配合测探仪这些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方法具有工作量大、精确度有限、测区范围小等缺点。使用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还需要一些其他辅助,在测量时,先将GPS、探测仪还有电脑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导航软件引导测量船在被测的断面上行驶,电脑上海洋测量软件分析GPS和探测仪采集到的实时数据,最后再用成图软件生成水下地图。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为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4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传统的碎部测量一般是根据侧区已有的图根控制点,利用平板仪测图或使用全站仪测图,使用全站仪时,测每个点均输入该点方榕地物编码,然后再利用成图软件成图,这些方法作业时要求测站点和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一定要通视,而且一台仪器至少要求2-3个人同时作业。采用RTK进行测图时,不要求通视,架设好基准站后,仅需一人拿着仪器便可以测量。测量时,测量员在仪器初始化(获得固定解)的情况下,在要测量的地形地貌碎部点上,将测杆对中、让气泡居中后,开始测量几秒钟就能获得该点的坐标,精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以保存,保存时输入该点的特征编码,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利用专业数据传输和处理软件可以输出所有的测量点。

五、应用RTK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GPS作业由于每个测点都是独立的观测量,缺乏相关联的检核手段。因此,在作业前后,在测区内找均匀分布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是目前较好的检核手段;坐标转换方法,如控制联测法,单点法等所测量的点位精度不同,作业时应依据任务要求,测区大小使用不同的方法;RTK采用VHF超高频无线电波做数据链,容易受到电信发射塔。无线电台。高压电以及地形起伏条件的影响、因此,基准站应尽可能远离干扰源,并位于地势高处,对天条件要好。

结束语

GPS-RTK测量技术在不断发展,不仅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大大太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虽然还有其不足之处,但由其满足工作条件,具有高精度、速度快的特点,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