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天人合一;整体观;中国哲学

1 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

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共生关系、二者基本上不存在影响的关系、二者存在相互影响的负面关系。首先,就共生关系而言,经济和环境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一面,经济和环境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其本身又对环境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其次,就经济和环境基本上不存在影响的关系而言,经济的发展本身并没有对环境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经济和环境共同都在发展,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如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新加坡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自身环境的发展,所以新加坡也被称为花园城市。再次,就第三种关系而言,其又可以分为两种关系:第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并没有超过其本身的承载能力。第二、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超过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就前者而言,环境虽然遭受到了破坏,但并没有超过其负荷能力,在采取相应措施后环境依然能够逐渐恢复,甚至达到原有水平。对后者而言,环境已经在质上遭到完全破坏,环境已经不可能通过自我的自净能力恢复到原有水平,经济的发展已经对环境本身造成了不可修复的影响,那么这也是人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不能并行的重要理由。

值得强调的是,在经济和环境二者的关系中,共生关系和二者基本上不存影响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中,并不存在环境的保护。环境本身就可以在被促进或自我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良性的发展。而只有在第三种经济对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才谈环境保护,才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关系。但笔者认为,就第三种关系中的两种情况而言,都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并行的可能性,即使是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不可修复的影响,其理由如下:首先,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良性的生态平衡系统,其并不是一定要恢复到原有绝对理想完满的水平。其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不能说环境在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就置之不理或不加以保护治理。再次,不管是经济发展也好,还是环境保护也好,二者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应当也必须并行。最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不能并行的理论假设是错误的。

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并行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

导致人类过分看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应是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只是一种主客二分式的关系:人和世界万物是两个相互对立、彼此外在的实体,人是主体,世界万物是客体,人通过认识(这里指广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实践―通常理解为人从世界万物之外进入和深入到世界万物之中,对外物加以改造的活动)以解决 世界万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间题”[1]。和这种理论构成直接相关的则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论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仅仅是客体。一切活动都必须满足人类这一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人才是价值评判的尺度和标准。于是在“主客二分”和“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不是你就是我,不是主体就是客体的单一线型思维指导之下,人类开始疯狂而不计后果的向自然开采和掠夺。做为回报,自然开始反过来报复人类:生态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海平面上升等接踵而至,这些灾害无疑都是自然在遭受严重侵犯后,为了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产生的正常现象,但是却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同时,由于“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单一的不是主体就是客体的思维模式,主体性的人类在遭受到客体性的自然的打击和报复之后,人类往往又显得无能为力,人类的这种渺小性顿时又和自然的强大性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发展经济是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本身都对人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整体观、系统观、协调观等也开始逐渐代替了“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而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这样的理论之一。

3 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按照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真正有生命力的深层和谐必然是天下、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谐,也只有在此情形下,一物、一人、一地、一国才可能获得真正持久的和谐。”[2]这种整体观认为,人本身就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万物构成平等的关系,“宇宙洪荒的实质是生生不已的创造力,其中涌动的是无穷的生命力。对于人与自然的所有生命而言,天地是所有成员的父母,万物和人类构成天地之间的生命共同体,即所谓“民胞物与”,有了这种情怀之的一,人在宇宙中不再具有疏离感,不再深怀孤独感,而是觉得自然与其他生命、山川草木,都是创化的产物,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存在者。”[3]我们可以说:人和自然的生命不再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主客相分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支持也相互制约的合一关系。

在这种整体思维的指导之下,“人的存在境域不是一个狭小的人类社会,而是一个天地宇宙。”[4]人做为万物之灵,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这就必然要求他把自我当作生命存在的同时也把外在生命当作一种存在,在重视自我生命的同时,也重视外在的生命。人其实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之人,而是主载之人,所谓主载就是有义务和责任去考虑或承担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承载自我也承载他人。

所以,人和外在环境在本质上都属于宇宙洪荒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宇宙式的生态系统。人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必然要去考量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如果要真正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把自我置身于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平等地考量所有的生命存在。

这样,可以说在任何时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应该是可能的,而且应当变得可能,即使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之下。倘若我们在理论前提上就认为二者不能并行,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实际上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以至消亡。从而使经济发展变得不可能,人类也将变得难以生存和发展。

当然,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指导下,传统的五行观,中医学理论则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传统五行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他们存在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构成相生、相克的生成和制恒关系。事物在这样的生化克制关系中保持着平衡和发展,而中医学则以传统五行理论为基础,并将其应用到中医理论和治疗上,把人的身体看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讲究:辩证施治、阴阳调和、抑强扶弱等。

同样,经济和环境二者都构成整个自然社会的一部分,二者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哪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二者的正常存在。人类社会同样也是一个大的生态平衡系统,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经济和环境的生克制化,重视调节和平衡。所以以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正是解决经济和环境内在矛盾的良药,也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世英.“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结合―论精神发展的阶段[J].学术研究,1993(4):1.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第2篇

尽管遭遇坏账急速攀升的困扰,银行业及其所处金融业的利润仍傲视A股。金融业净利润之高超乎想象,仅工商银行一家的净利润水平就超越了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千家公司的利润总和。

2015年报披露大戏几近尾声。截至4月28日,两市仅有约50家公司未披露年报,年报披露率已达98%,已具备很强的可比性。根据年报数据统计,金融行业2015年整体净利润达1.55万亿元,同期非金融类行业整体净利润仅有9137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7倍。

56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约占A股总数的2%;其他类上市公司近2800家,约占98%。这意味着,占A股公司数量不足2%的金融类公司完胜其余98%的上市公司,坐享整个市场一半以上的利润。

今年早些时候,“上市公司业绩不如北上广一套房”的文章曾在朋友圈疯传,相关公司业绩令人唏嘘。如今,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赚钱能力,令两市近2800家上市公司黯然失色。

这已是近年来的常态,且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贫富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2015年,两类公司净利润比值已达1.7,过去三年这一比值则在1.18-1.34之间。更早些的2011年,金融类公司的整体利润尚在其余公司整体利润之下。

导致两者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来自部分非金融类行业业绩严重缩水,典型的行业如煤炭、钢铁、石油等。其中煤炭行业已从2011年盈利千亿元的水平降至2015年亏损近5亿元;钢铁行业则从此前的盈利上百亿跌入谷底,去年一年亏损额近500亿元;石油开采行业的净利润也从2011年的1300多亿元大幅缩水至300多亿元。

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影响,煤炭和钢铁行业近年来遭遇滑铁卢,经营业绩持续恶化,业绩拐点迟迟未现。财政部4月26日的一季度国有企业运行情况显示,虽然一季度部分经济运行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石油、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当前赚钱能力可与金融业相提并论的行业,仅剩房地产、电力、汽车、基建等,这些行业2015年的净利润均在500亿元以上。

在诸多行业中,银行业依然是最赚钱的行业。在前述金融行业2015年累计赚取的1.55万亿元净利润中,银行贡献了1.27万亿元,占比超八成。其中,工农中交建等五大国有银行去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232亿元,该业绩已可与近2800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相匹敌。

以被戏称为“宇宙第一银行”的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去年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这一盈利水平已经超越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2015年的盈利总和。

截至4月28日,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已悉数公布了2015年业绩,其中创业板公司累计创利610亿元,中小板公司累计创利1639亿元,二者累计实现净利润约2200亿元,但这仍比不过工商银行一年赚取的利润。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有50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775家(未含ST股),两大板块公司数量近1300家。工行去年利润已远超两大板块上千家公司利润之和,其赚钱能力堪称以一敌千。从五大国有银行中任意选出一家银行,其去年的盈利水平均可超过整个创业板。

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相比于银行的巨无霸,这两个板块内上市公司的业绩简直不值一提。

在创业板公司中,除去年借大华农实现整体上市的温氏股份外,其余公司净利润均未超过20亿元。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利润不足亿元,还有51家公司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

与此相比,中小板公司业绩稍强,约半数中小板公司净利润超过亿元。但不容忽视的是,国信证券、宁波银行、西部证券等金融类公司对该板块整体业绩的提升。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休闲产业;虚拟休闲;网络体验经济

随着经济财富的积累,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休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力。“休闲体验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第四阶段。我国许多省市都将休闲作为支柱产业而加以扶持,如浙江杭州提出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四川都江堰市致力于建设“中国西部生态休闲度假第一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江门市提出建设“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自2007年夏天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美国次贷风波揭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集团等“金融大腕”纷纷倒下,触发了信贷与资本市场的空前危机,美国次贷风波正式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世界经济由此转入衰退周期。宏观经济的萧条令众多产业陷入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休闲产业。饱受失业、减薪、资产缩水困扰的人们,纷纷捂紧钱袋子,大幅削减非必需品消费,休闲体验被四处求职、辛苦打拼所代替,红极一时的休闲体验经济开始渐行渐远。面对如此现实景况,休闲产业又该如何化危机为良机、变不利为有利,迅速找到自己的振兴之道呢?笔者以为,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的休闲体验经济,乃振兴休闲产业的良机与良策。

一 经济衰退时期传统休闲产业遭遇的发展困境

1 预期收入下降

对普通大众而言,作为温饱之后的新生需求,休闲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休闲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必须“有钱”。以北京为例,调查表明用于休闲消费支出的比例占全部消费支出的28%,该数据反过来说明,支撑休闲活动的经济基础必须十分稳固,否则休闲经济得不到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休闲产业的经济周期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经济景气繁荣时期,休闲消费与体验经济蓬勃发展,而一旦经济运行出现衰退拐点,则休闲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特别是高端的体验消费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就更大。当前金融海啸深不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经济衰退不仅减少了人们的现期收入水平,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预期收入水平。根据弗里德曼的恒常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增加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够预期到的持久性收入的增长。显然,如此罕见的金融危机,严重摧毁了人们对未来经济运行的信心。由于看不到尽头的失业、减薪、股市暴跌、资产缩水等因素,许多人的预期收入显著降低,休闲消费变得越来越谨慎,在社会保障水平未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削减休闲活动,直至完全放弃休闲消费。因此,经济增长放缓,预期收入减少,支付能力下降,制约了传统休闲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

2 闲暇时间减少

休闲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有闲”。休闲的本质是自由。休闲活动不仅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而且和消费者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关联密切。从经济学分析来看,休闲不仅是对产品、服务的消费,也是对闲暇时间的消费,而闲暇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可以用来工作以获取收入。在经济衰退中,随着工资率的降低,对闲暇商品的需求会受到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的影响。由于工资降低,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变得更便宜了,于是在替代效应下消费者会增加休闲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水平降低,为维持过去的效用水平不变,必须工作更长的时间以弥补收入的下降,从而在收入效应下消费者会减少闲暇时间以增加工作时间。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力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工资(或收入)下降所带来的收入效应远远大于替代效应,其结果是人们不得不合弃闲暇,四处奔波求职,努力寻找一切可能创收的机会,为了生计不惜加班加点。即便是下班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不是休闲。虽然政府鼓励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但真正落到实处尚需时日。可见,经济衰退中,时间因素对传统旅游休闲、观光休闲、体验休闲等闲暇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制约。

二 经济衰退时期发展网络虚拟休闲的有利条件

1 危机时期休闲的心理渴望更加强烈

欲望与支付能力是形成有效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行为经济学原理表明,休闲因“生活不能承受之重”而产生。经济危机中,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与节奏的加快,人们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心理冲击和压力,渴望通过休闲来释放精神压力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心理专家认为,在经济危机下,休闲是最佳的减压途径。但在收入和闲暇制约下,这种渴求被压抑下来,这就为发展廉价而又便利的网络虚拟数字休闲提供了需求上的心理基础。如一张“星际争霸”的游戏光盘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失业者得到了消遣,近年风靡日韩两国的米黄色的“快乐小鸡”,被媒体称为治愈型的休闲卡通典范。

2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节省交易成本,费用低廉

交易成本是指为达成交易而发生的价格以外的一切费用,包括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履约成本等,这些成本费用有时比交易价格高出许多。譬如旅游休闲,在门票等价格之外,要耗费大量时间,要经受舟车劳顿,要购买安全保险,要跟旅行社谈判合约,总之,交易成本带给人们的负累绝不少于得到的休闲体验。因此,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振兴传统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果说,浓缩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世界之窗、深锦绣中华等主题公园为人们带来“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地球”的便利体验,这种半虚拟的改造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成功之作,那么,通过电子信息与数字网络技术将休闲体验完全虚拟化,则是人类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实践。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话机,带给人类不受距离限制的便利通信体验。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带给人类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通信体验。而数字电视更是大众再熟悉不过的信息化休闲的典型应用。这些产品可谓网络虚拟休闲的先驱。现代互联网的出现,更显著地降低了人们体验休闲的交易成本。对于休闲产业的供给方来说,降低交易成本成为继物质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之后的第四利润源泉,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耗费,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休闲产品的供给价格。比如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一个小时只需花费玩家0.45元,这个价格对玩家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今,在网上“过年”、聊天、聚会、婚恋……早已成为年轻人休闲放松的新方式,既时尚又省钱。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验异域风情并非非得亲赴现场,网络虚拟旅游业务的推出,大大节约了旅游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如一趟太空旅游,目前至少得花2000~美

金,相当于每分钟花费1300美元,令许多梦想太空旅游的人士望而却步。2006年,美国宇航局和Google公司联合成立虚拟太空旅游网站,以NASA的太空探索技术结合Google的3D虚拟地图,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全球太空游爱好者们就可以安坐家中,通过电脑逼真地看到月球或火星峡谷的实时高分辨率3D影像,能实时追踪国际空间站或者正在太空作业的航天飞机,使体验者们享受到既廉价又真实的太空感受。微软研究院与迪士尼正在联手开发“虚拟太空旅游”,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等全球主要望远镜和天文机构观测的数据和图像综合起来,消费者通过家用电脑和互联网,或者借助DVD和蓝光盘(Blue ray),就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虚拟太空旅游,通过太空导游机器人的望远镜探索茫茫宇宙。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虚拟旅游必将更加逼真刺激、更加人性化、更富多样性。总之,在经济衰退时期,网络虚拟休闲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缺钱少闲”的上班族、工薪阶层带来了休闲体验生活的新希望。

3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节约实体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保护自然资源

当前,世界各地景点林立,休闲园区比比皆是,休闲产品雷同开发,低层次的重复建设严重,自然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浪费。一些热门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据报载,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因承受过重的旅游压力,使脆弱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受到破坏。如敦煌石窟,因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光线的长期侵蚀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的损坏超过过去数百年的自然风蚀。

这些传统休闲经济中存在的资源耗费弊端与负外部性问题,在网络虚拟休闲中几乎能完全避免。现代休闲体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智力上、精神上的体验,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当信息虚拟休闲带来新体验经济时代之后,能将原来必须依附于旅游景点、文化剧院、艺术场所、游乐园地等实物性的休闲元素,转化为在不同介质上的数据、音频、视频以及随时随地移动的网络虚拟休闲元素,这些虚拟的休闲元素可以方便地储存、组合、转换、复制、以及再开发,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极大地节省实体性资源的重复消耗,避免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最近,市场上出现一款“虚拟紫禁城”的小软件,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的庞大木结构建筑群以及近千件殿内珍藏尽收眼底:到乾清宫看皇帝批阅奏章、去御花园和公主们一起游赏、来射箭场与武士切磋技艺……,这种虚拟的网络故宫游让电脑用户穿越时空自由自在地游览,同时又不会对真实的故宫造成直接破坏,可谓一举多得。

4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需求方范围经济

现代休闲强调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呈现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休闲的本质是人们获得某种独特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用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式来渡过一段时间,自由选择观光、度假、文化、艺术、修学、体育、康复、购物、美食、社交等各种休闲方式。体验经济提供的感受是个性化的柔性需求,柔性需求是变化多端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然而,在传统休闲产业供给上,个性化的休闲服务相当缺乏。调查表明,46%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与自己的需求不相适应。

网络信息时代的休闲方式是“鼠标点击”,以复杂的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具有不同接口的软件平台提供DIY式的个体休闲体验,获得需求方范围经济。需求的范围经济是指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可以通过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软件产品或服务一一得到满足,比起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的成本要低。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网络经济的普及,体验经济所要求的专门为顾客设计的成本远远低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个成本。过去批量生产很难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现在的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可以承担为任何一个顾客定制个性休闲的委托。这种定制服务只有在信息网络时代才会产生,因此,信息网络时代为体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百度空间推出虚拟宠物领养模块,任何博友都可以在自己的百度空间中饲养专属于自己的博客宠物,自得其乐。又如腾讯QQ休闲游戏,自2003年面世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同时最高在线用户突破28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以网络游戏出名的“联众”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过数十万的三大个性化游戏网站之一。

5 有利于化解黄金周的弊端,变集中消费为分散消费

传统休闲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休闲供给刚性与休闲需求时间弹性之间的矛盾。实行“休闲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休闲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休闲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黄金周假日休闲受时间相对集中和内容相对单一的双重约束,休闲成了“花钱买罪受”的代名词。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类似黄山、张家界、桂林山水、三亚风光、新马泰等热门景点尽数放上网络,开发网络虚拟休闲业务,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休闲时间自动错开,休闲客流相对分散,在家里随时随地享受真实旅游休闲的乐趣,从而实现对旅游景点,特别是世界遗产地和著名旅游景区的客流进行有效分流,最终化解传统休闲的短期供给刚性和集中需求弹性问的矛盾。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供给非常紧张,可谓一票难求。为解决此难题,组委会应用VR技术对奥运会进行仿真,建立虚拟奥运村三维动画模型,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在虚拟奥运赛场中任意漫游,身临其境体验真实的奥运赛事。

6 有利于开发独特的休闲体验产品

由于现代网络虚拟技术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千里之外的航海远行、极地探险、峡谷漂流、大海冲浪、高空蹦极。不仅如此,网络虚拟技术还可实现传统休闲无法胜任的特殊休闲体验活动。

三 发展网络虚拟休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虚拟休闲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轻型化、柔性化乃至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社会需求开始瞄向“追求个性与自由发展”的精神消费,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加快了虚拟休闲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与现代化步伐。此时,发展网络虚拟休闲产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壮大,进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报》所预测,21世纪虚拟休闲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1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发展网络虚拟休闲需要一整套完备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撑。

硬件方面,输入端的视频摄录、加工、制作设备,传输端的海量信息存储器和高效传输线路,输出端的高效能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软件方面,要有网络虚拟休闲的内容提供商、软件制作开发商、服务控制系统。这些设备设施的投资开发进而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如电影、软件制造、玩具、电信、电脑设备、通讯业等。比如远程虚拟人物视讯技术,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有思科的网真、惠普的Halo、腾博视通的Experian,以及宝利通的TPX和RPX系列,利用这些技术,使用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出现在远端的特定位置,同时被赋予影响远端使用者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的位置、动作、行为、声音、表情乃至目光等均可以在远端被感知、传达并重现出来,配合EyeConnect对视技术以及环绕立体音频等特点,令使用者仿佛跨越到另一个时空,在一个可见的四维空间中与远隔千里的同事、伙伴们实现“真实”的会面。据预测,远程视讯的市场规模将在7年内从2007年的1.45亿美元攀升至14亿美元。

2 网络虚拟休闲可以推动互联网体验经济的振兴

互联网升级到Web 2.0之后,互联网用户更加活跃地参与、创造和分享着网络上的各种内容与应用。从Blog、MSN,到视频分享、P2P下载、社区网站等应用,强调的是以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特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并悄然流行起来,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人们通过网络,能体验到更多样化、更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网络在人们的日常休闲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为大家提供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幻想的空间里,每个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与身份,可以隐姓埋名,化身为任何角色,把烦恼抛开,让想象得以抒发。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国休闲交友用户月度覆盖数一直位居首位,均保持在3000万用户左右。网络虚拟休闲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空间无限的“体验经济”,已成为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核心。可以预见,“哪里有电脑哪里就有休闲,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体验”,网络虚拟休闲的发展将对互联网经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第4篇

一理智决定论

怀特海认为决定论观念最初来源于古希腊人的悲剧精神,即认为命运是冷酷无情的,它驱使着悲剧性的事件无可逃避地发生。这种宿命论形态的决定论观念成了希腊哲学理智论中的最重要观念。理智论的集大成者首推柏拉图。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两个部分。对应于可见的世界是一个可感知的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意见的对象。对应于不可见世界的则是共相的世界即理智的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知识的对象。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变化无常的,因而,是不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共相的世界是真实的,是可见世界的本质。静止的共相世界是变化的经验世界的原本,而变化的可见世界则是不变的理智世界的模本,变化的世界被不变的世界决定。

柏拉图所建立而成的理智决定论一直是神学家关于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逻辑证明的主要依据。这种提倡主要研究感官经验后面的静止的、理智的、本质的、必然的逻辑世界,从而为解释和预测可感知世界提供某种基础的观念为近代唯理论者所复兴,并为所有科学分享。

最能集中反映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理智主义精神气质的就是英国的牛顿和法国的拉普拉斯。牛顿力学仅仅用三大基本运动定律和几个与基本的力学量,即时间、位移、质量、力等,然后借用数学和几何学提供的逻辑这个脚手架,推演出了一个严密的、没有任何矛盾的和精美的逻辑的或观念的理论体系。这个如此简单的数学模型不仅解释了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和彗星的运行,而且还可以预测没有观察的星辰的存在。这就说,决定整个宇宙万物动物状况所有机密和枢纽都在这个优美、简洁的数学公式之中。牛顿力学所提供的观念就是:只要建立了运动方程,就可以依据初始条件来确定随后的运动。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而且被发展到极致的决定论观念,也是理智决定论最高的范本。

拉普拉斯被看成是法国的牛顿,在他看来,整个宇宙演化过程都是严格遵循着决定论的,

也就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宇宙方程。他设想一个具有全能、全知的智慧精灵(被后人称作“拉普拉斯妖"),只要这种精灵知道了某一瞬间宇宙间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他就可以借助数学方程,将宇宙的一切全部看透,预言未来的一切事件了,也就是说世间一切事件事先成为已知的了。他曾以阿基米得口吻说道:如果有人能告知我整个宇宙诞生初期的条件和宇宙边界的条件,我甚至可以计算出整个宇宙的演化历程。或者说,只要给宇宙中所有质点的初始条件,就可以预先确定宇宙中每个质点在任何时间的位置,包括万年后某棵树上的树叶漂向何处。显然,拉普拉斯的话透露出一种神秘的宿命论的意味。理智决定论又回复古希腊人的命定观的形态之中。

理智主义决定论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学所追求的是一个静止的、本质的、具有支配性的理性世界。经济学像其他硬科学一样属于柏拉图理智主义传统,都是建立在本质和现象两个世界的区分基础上。即假定那个超感官的、理智的、齐一的、规律的、静止的世界,支配着可感觉的、经验的、杂多的、变动不定的世界。我们日常经验到的经济现象可以从经济规律得到理解、解释,甚至可以预测我们将要经验到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试图从杂乱的经济现象中寻求经济规律。换言之,经济本质决定经济现象是经济学所隐含的一个本体论承诺。这种形而上学的信念体现在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对市场均衡的追求。

均衡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一个核心概念,诸如价格均衡、就业均衡、消费者均衡、厂商均衡、竞争均衡、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宏观经济均衡等等充满着经济学理论之中。韦森曾这样写到:“'均衡'概念或者说均衡分析,可以说是以新古典主义为主流的当代经济学的灵魂。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瓦尔拉斯均衡',到'阿罗-德布鲁均衡',以至到目前已经融入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哈萨尼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以及'演进博弈均衡'等等,可以说,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浸透在绝大多数当代经济学理论文献的分析与话语之中。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保险地说,当代经济学的辉煌、精美、诱人和极其庞杂繁复的理论大厦,完全是建立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之上的。即使六十年代以来以科奈、巴罗、贝纳西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非均衡论”或者说“反均衡论”,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均衡”二字。因此,经济学家们好像对'均衡'着了魔、入了迷。离开了均衡二字,经济学家们就会没事做、没饭吃。”1

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均衡也是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状态下,每个市场实体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从而自动地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关系的平衡。正因为作用于经济实体的各种力量达到平衡,它们没有发生变动的倾向,从而经济实体处于稳定的、静止状态。经济学均衡分析实际上就是从变动不居的经济现象的表面,寻求恒定不变关系,并利用联立方程组来确定惟一的均衡解,从而确定了所有经济变量的均衡结构。当然,这种静止的、均衡的世界不是现实世界,而是逻辑的世界,理智构造的理想世界。熊比特十分清楚地表明,“现实生活中的市场是决不会达到均衡的,所以只能对观察者高度抽象地想像出来的市场提出均衡问题。"2新古典经济学正是从理智的、静止的世界中获得了经济知识的确定性,并用它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第二,经济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逻辑的、必然性的和有严格秩序的理想王国。理智决定论把一切经验的现象还原成不可经验的理想的思想客体。正是在思想客体这个影子的世界中,才能遵循着严格的必然性,没有偶然。近代物理学把可见的物体还原成幽灵似的质点,这是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没有弹性形变的刚性的“质点",并且是在没有任何摩擦力和真实的世界中运动。

经济学同样通过理智的抽象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变成经济范畴和概念,从而把现实的世界变成一个纯粹的逻辑王国。以经济学理论的经济人这个核心假设为例,经济学把现实的人还原为经济人。显然,在经验中人总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相反,只有在静止的理智王国中,人才是原子式的。这种经济人的本性是一个常数,或者说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人。因为经济人如果在同样的约束下,每个经济人都会做出这种同样的选择。经济学所假定的经济人没有性别、没有意志也没有感情的逻辑机器。当输入几个数据(收入约束和效用目标)时,他就会闪电似地且精确地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效用函数计算好)运作,人的行为是严格被决定着。关于这一点,霍奇逊了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注释,他说,“在新古典学派那里,个人被看作仅仅是循着一个设计好了的追求最优化的模式来对经济环境作出反应,偏好一旦确定,选择于是便确定了。个人被置于一个机械世界里,其中质点总是对合力直接作出反应。引人注目的是,帕累托写道:'个人可以消失——假如他将自己的偏好告知我们的话。'从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出发,有关意志和目的的问题便退到后台变成背景材料,尽管这些问题不一定被机械论者排除在外"[3]。

二普遍主义

理智主义不仅具有决定论特征,还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理智主义普遍性特征假定存在着一种超越国界和超越文化的理性和普适的规则,从而强调同质性、一致性,排除多元性、差异性和增殖性。

对普遍性的追求一直是萦绕于理智论者脑际的一个梦想。古希腊理智论始于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则从逻辑推理角度上论证了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静止的,并且存在是理智认识的对象。

苏格拉底把知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经由概念的,概念是撇开具体事物的特殊属性而形成的,是普遍的,不变的。实际上,“苏格拉底方法的目标就是要抽绎出这种普遍判断,而这种方法是苏格拉底在讨论中所用的,是反复追问的巧妙形式。"[4]这种从特殊之中寻求普遍的原则或本质是理智主义的重要诉求。

柏拉图承接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以及关于概念的知识是唯一的真知识的教诲,创立了他的理智主义体系。他进一步阐明,只有“概念的知识揭示事物中的一般、不变和基本的因素,因而是真知识。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4]。在这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念世界中,所有的抽象观念之间都满足于普遍的逻辑规则,没有矛盾,只有一致性。并且,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理念的逻辑体系,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精神统一体,由宇宙目的、即善的理念所统辖,因而是一个有理性的精神整体。"[4]

最明确地表现普遍主义要求的就是斯多葛学派。他们认为宇宙不是由一连串的机械的因果链条,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有理性的,美好和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受一个智慧的上帝所统率。人是宇宙的一个部分,是一个小宇宙,因而拥有上帝赋予的理性。世界只有一种宇宙理性,因此,世界只有一种法律即自然法;世界上只有一种权利即天赋的人权。正是斯多葛学派把自然法理解为超越一切种族,属于所人类的法律,从而表现了强烈的世界普遍主义特质。在他们看来,正是由于人类有着同一起源,都是同一父亲即上帝的儿女,所以每个人身上有着相同的宇宙理性,他们服从同一种法律,是同一世界的世界公民。斯多葛学派代表的库斯·奥勒留说,“我们不应该说'我是一个雅典人'或‘我是一个罗马人',而应该说,‘我是一个宇宙公民'。"[5]斯多葛学派这种具有普遍主义的自然法对后来的罗马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罗马法所说的自然法或“万民法",也就是强调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守共有的法律。

近智主义肇始者勒奈·笛卡尔,主张知识是从先验的、自明的、简单的少数原则或公理出发,当然这些少数公理本身就是超越时空的、不变的、普适的抽象原则,经过严格地逻辑演绎,以达到一个远不是自明的定理,再由这些定理演绎出一些可通过经验观察的推论,这些公理、定理和推论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们正是通过这个演绎体系来发现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并且,只有当人们的经验与这个演绎的知识体系的推论相吻合时,这种经验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普遍的原则可代替具体的事物,只要理解了这些普遍法则,也就掌握了现实世界。这种诉诸普遍性的理性来理解现实世界,是因为在近智主义者看来,“整个世界是一致的,像物理定律般可通约的、可解释的"。[6]

理智主义在黑格尔达到了顶峰。他认为宇宙精神即绝对精神是在自然、历史和人类思维中显现自己的。理性充满着宇宙,不仅太阳系是有理性的秩序,有机体也是有理性的,而且全部人类历史过程也是有理性的,有目的的和具有意义的。而且,“宇宙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4]这种演化过程是从理念即潜在的宇宙、具有自为、自在创造力的逻各斯或理性开始。它不仅表现在自然界、个人中,也表现在人类制度和历史、权利或法(财产、契约和惩罚)、道德或良心以及习俗和伦理义务(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中。它最后还体现在艺术、宗教和哲学中,从而达到了绝对精神,并且绝对精神认识到了自己。这种绝对精神统摄着自然界、思维和人类社会,并且,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是严格地按照古代东方、希腊、罗马和日尔曼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唯一标准进行着的。

总之,这种对普遍主义的追求是理智主义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从不变的、抽象的前提出发,把自己推定的原则、价值或生活方式论证成为普遍的和唯一的东西。

主流经济学像其他科学一样属于柏拉图的理智主义传统,它强调所有现象背后深藏着一个普遍的规律,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这一规律得到精确的预测和解释。为了寻求到这种规律,经济学通过撇开处于真实的人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文化、习俗、制度中的环境,从而把人所生活的环境抽象成一个像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摩擦力和真空状态,从而,确保它所倡导的规律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普适性。同时,主流经济学也把具有各种知、情、意、欲等复杂动机的人以及各种差异的人抽象成为完全齐一、同质的,只有单纯的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高度理性算计的经济人。然后从这种“非常稳定的、高度简化的人性中推出有关社会中的人的'法则'"[7]。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经济人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虚构人,所以它才有高度的普遍性,所有的经济学现象都可从这个抽象的理性经济人出发演绎出来。或者说,所有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回溯到抽象的理性经济人。对于当代主流经济学来说,理性经济人已经不仅仅成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强力工具,而且它已经渗透和扩张到所有社会科学领域。或者说社会科学的全部领域都落入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分析范式之中了,人们把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主流经济学认为,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下,理性的经济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既可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指整个人类。当它指整个人类时,就是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从而使整个人类的福利增加。在经济学看来,关于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理论是超越一切民族国家的普适规律。不仅如此,经济学所揭示的原理具有与自然科学一样的普遍有效性。西尼尔就曾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具有普遍效力的理论系统。这门学科被宣布为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工资、利润和其他经济现象受永恒不变的法则支配,就像自然被重力法则支配一样。"[8]先验主义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代表米塞斯一再重申,经济学是一门先验的、因而是普遍正确的知识,具有和逻辑学、数学一样的普遍性。

除了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所散发来的普遍主义精神外,实际上,经济学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实际上就在推行其普遍主义诉求。众所周知,1815年欧洲恢复和平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封锁政策期间积压了大量的工业品,为了向欧洲大陆倾销,学术界利用古典经济学中的普遍主义诉求,采取了各种办法诸如专门划拨“机密费",收买和操纵欧洲大陆经济学界人士和新闻工作者,从而控制理论界和新闻舆论,以科学的普遍主义姿态,向欧洲大陆大肆宣扬斯密主义。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斯密主义已经“作为一种神圣的教条被所有国家的经济学家接受,就像在英、法、俄国一样,在德国的科学界权威都一致同意这一教条。"[9]

三数理方法

对世界的认识要用数学语言和演绎方法既是理智主义对决定论追求的一个体现,同时,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理智主义数理方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数是世界万物背后的那个永恒不变的本质,只要找到数量关系,也就找到和认识了隐藏世界背后的神秘的本质。宇宙万物都是遵循数学的原理。同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几何学方面,也有着超凡的成就。这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十分深远地影响。这是因为“几何学是从自明的、或者被认为是自明的公理出发,根据演绎的推理前进,而达到那些远不是自明的定理。公理和定理被认为对于实际空间是真确的,而实际空间又是经验中所有的东西。这样,首先注意到了自明的东西然后现运用演绎法,就好像是可能发现实际世界中一切事物了。这种观点影响了柏拉图和康德以及他们两人之间的大部分的哲学家。"[5]

对于柏拉图而言,数不仅是不依赖于人们感官经验的一种抽象存在,而且,数也是达到最高抽象客观实在即理念世界的阶梯。柏拉图把数看成是认识理念世界的工具。在他看来,神在创造世界时已经把数学放入其中,人们只要认识到隐藏在世界背后的数学关系,也就进入了理念世界即真实的、本质世界。可见,柏拉图这种对世界的看法只不过是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主义更精致的表现形式。

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而经院哲学是由早期基督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理智主义。罗素曾指出,“严格的经院形式的神学,其体裁也出于同一个来源(指毕达哥拉斯主义——笔者注)。个人的宗教得自天人感通,神学则得自数学"。[5]对于毕达哥拉斯来说这个永恒的对象是数,对柏拉图来说是理念,对基督教来说,就是上帝。它们之间是相通的。这是因为,数仅仅作为思想的对象,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同样,几何学意义上的点、线、面,不是经验客体,仅仅是作为思想的对象而存在。这种永恒的对象就要以被设想为上帝。实际上,作为西方理智主义开端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体现了数学和神学相结合的特征。罗素说指出,“柏拉图的学说是: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而詹姆士·琴斯爵士也相信上帝嗜好算学。与启示的宗教相对立的理性主义的宗教,自从毕达哥拉斯之后,尤其是从柏拉图之后,一直是完全被数学和数学方法所支配着的"。[5]并且,这种数学与神学的结合,“代表了希腊的、中世纪的以及直迄康德为止的近代宗教哲学的特征。"[5]

可以说,从中世纪直到近代欧洲人来说,宇宙是上帝依照数学设计而成的和上帝就是一位至高无上的数学家的观念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把上帝看成是大自然的设计者和创造者,上帝创造的宇宙是有法则、有秩序的,人们运用上帝赋予人类的理性去发现宇宙的秩序与法则,从而体察上帝的伟大和善意。中世纪的学者正是在为了赞美上帝的仁慈和智慧这种强烈的宗教动机的驱使下研究自然,从而能够证明自然界与数学定律相吻合。伽利略之所以开创了用数学解释地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上的天体运动,正是基于上帝依照数学设计宇宙万物的信念,笃信大自然这本大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出的。只有用数学才能窥探出自然的秘密和领悟上帝的伟大。他在《试金者》中曾这样描述过宇宙:宇宙这本书是上帝“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其文字是三角、圆和其他几何图形"。[10]开普勒对外部世界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现上帝赋予它的合理次序与和谐,而这些是上帝依数学语言透露给我们的。他建立在太阳中心说基础上的开普勒定律,即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此两行星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以在数学上的简洁、优美的形式表述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而著称。

同样,牛顿确信上帝创造的世界与数学原理吻合。他认为通过数学可以领会上帝对宇宙高超的设计。牛顿对上帝的信仰是他进行数学和科学研究的动力。正如罗素所指出的那样,“牛顿的《原理》一书,尽管它的材料公认是经验的,但是它的形式却完全是被欧几里德所支配着的"。[5]他的对自然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寻求上帝设计自然界的秘密的宗教动机。这种宗教动机是他晚年全部献身神学的主要原因。牛顿为了展示造物主的智慧,在原来的数学无法提供揭示和表达自然奥秘时,他自己发明了“流数"(Fluxions),也就是今天所谓微积分来满足他的请诉求,提出正切、加速度、斜率、无穷小、微分等概念,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数学的猜透上帝想法的功能。

近智主义代表笛卡尔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把代数应用到几何学上,发明和运用了解析几何方法,“为近世数学指出道路的人"。[11]他的先验理智论就是依靠数理方法即数学领域中的演绎推理方法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这个方法首先要求从几个先验的、直觉的、自明的前提出发,然后通过演绎推理获得各种真理性知识。它不仅能获得关于事物的确实可靠的知识,而且可以认识上帝、整个世界和人的灵魂。笛卡尔在他的《方法论》中,运用普遍怀疑的原则和诉诸于理性权威,确认了“自我"存在是一个自明的事实,从而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第一条原则和基石。然后,借助这一自明的前提,建立起他整个哲学体系。

近智主义另一个重要人物斯宾诺莎也是极度推崇数学上的演绎方法,甚至于超过笛卡尔。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受着一种绝对的逻辑必然性支配,在精神领域中也没有所谓自由意志,在物质界也没有什么偶然。"[4]实际上,他的《笛卡尔哲学原理》和《伦理学》著作都是运用严格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写作的。他首先列出一些普遍性的定义和公理,然后再列出一系列命题,并对每一命题逐一加以证明,最后由得到证明的命题再加以推理,从而得出必然性的结论。

理智主义为经济学提供的重要思想资源就是这套数学和几何学的思维方法对也就是经济学的数理方法。所谓经济学数理方法就是指把数学分析作为一种认识工具来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它包括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数量化)、数理经济分析(符号化)和演绎推理方法(形式化)。

第一,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这是一种数量化的要求,它把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关系简约为一种数量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的分析方法。从哲学上来看,这就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的观念。在质与量的关系中,把量看成比质更为真实的反映本质,而质最终都可以通过量加以描述和解释。在形式与内容(质料)关系中,形式高于内容,形式可以独立于内容而存在。经济学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个信念上的。经济学理论处理的是一个量的世界,即是一个可以通过精确测量和统计的数字世界;一个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的并且遵照经济学方式运行的世界。

对统计分析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威廉·配弟。他首先在经济学领域最先提出了“政治算术"的方法。他十分重视经济现象的统计学分析。杰文斯就直接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量,涉及的是经济现象的量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它在性质上是一门数学科学。实际上,“杰文斯的效用理论及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是数理经济学最突出的成果"。[12]他也是最早提议用“经济学"一词取代“政治经济学"一词的人,显然,他是希望为经济现象提供一种更科学的解释,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可定量的从而能够用数学形式表达的现象中。

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20世纪初开始迅猛发展。由于古诺和瓦尔拉斯数理分析,经马歇尔的补充,使许多变量更具操作性,从而易于测量。同时,由于此时的统计方法和概率理论已经十分成熟,从而为计量经济学兴盛提供了数学工具。1930年,拉格纳·弗里希(“计量经济学"一词发明者)和阿尔文·费希尔创建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主要基于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等数学理论对相关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归纳和统计,试图从复杂的经济变量关系中寻找相关性,从而为经济理论的质的分析提供量的内容。

第二,数理经济分析。这是指采取代数的方法,即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建构理论模型的经济理论,经济学理论的定理成了一个个优美的数学方程。法国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运用微积分研究经济学的名著。它在“边际革命"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杰文斯把经济学理解为一种“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13]他们把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地运用于消费、生产、投资等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莱昂·瓦尔拉斯就强调,“经济学跟天文学和力学一样,既是经验科学,也是理性科学"[14],他仅仅用几套代数方程就建构起一个个精美的数学模型系列。公式化使得经济学借助数学表达式简洁和清晰地表达经济学思想,诸如消费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模型、货币需求函数模型、投资函数模型等都是很成功的范例。

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并且,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用数学符号加以全面地改造,把经济学在30年代以前用的自然语言和图式的分析改写成为定性的数学模型和推理方法,从而确立了现代主流经济学追求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经济学已经变成了社会代数学。

经济学这种符号化的诉求,使得现代主流经济学拥有了一个统一的语话体系即人工语言系统,从而使经济学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学许多相关理论、定理和命题如尤拉定理、斯拉茨基方程、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等得到严格的数学证明。总之,现代经济理论广泛地应用函数、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等符号化工具,使得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逻辑化和公式化,因此,经济学具有了科学性的外表。

第三,所谓经济学演绎推理,是指经济学理论以几何学的方法为蓝本,即从简单性、不证自明性的公理或假设出发,然后合乎逻辑推理出一整套命题体系的方法。对演绎法的强调肇始于李嘉图。他把经济学变成一个纯粹的演绎体系。他对诸如价值、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学基本范围进行改造,然后通过范畴来演绎经济学体系。熊彼特则把李嘉图的演绎法方法称为“李嘉图的恶习"。[15]

西尼尔最早地明确地表述了经济学的演绎法。他认为,经济学就是从以下四个自明的命题[16]出发,演绎出整个理论体系。西尼尔之后,在古典经济学中形成了所谓西尼尔-穆勒-凯尔恩斯传统,这个传统都是坚持经济学理论的演绎方法。穆勒对西尼尔方法进一步公理化,确立了经济学演绎的原点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特别在“边际革命"之后,经济学的演绎推理方法通过数学公式化得到了最好的表现。罗宾斯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著作中,强调经济学方法是从内省得到的类似于公理的那种自明性的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出经济学的真理来。

对于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而言,无论是先验主义代表米塞斯、实证主义者弗里德曼、工具主义者萨缪尔森和证伪主义者布劳格,尽管他们之间的存在千差万别,但在经济学演绎法方面,他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弗里德曼在他的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论文中,完全以一种柏拉图-笛卡尔的先验论观念维护演绎法的。他以欧氏几何为例,说明经济学与几何学、物理学一样,是从一个简单、抽象的假设出发来演绎出一系列推论和经济预测,然后,根据经验观察来检验这种推论和预测的正确性。这种演绎假设“首先,是一个概念的世界,或者说,这是一个比'真实世界'更简单的抽象模型,它只包括这种假说声称的那些重要力量;其次,这是一套由规则定义的一种现象类型,它是由'模型'规定被认为充分代表了'真实世界',在模型中的变量或整体和可观察的现象之间详列了一一对应关系。"[17]他还强调,“这种模型是抽象的、完备的,同时,它是一种'代数学'或'逻辑学'。"[17]

总之,模仿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演绎法已经成为现代大多数主流经济学的主要方法。1995年诺贝尔得主卢卡斯对此直言不讳,他说“经济思想的进步意味着越来越好的、抽象的、类比的经济模型,而不是对世界的好的书面描述。"[18]从现代经济学的形态看,经济学成了数学的形式经济学,其方法就是依照数学和物理学那样,首先建立一个抽象的数学的模型,当然这种模型是人们理智上的虚构出来的假设。正如弗里德曼所提出的,后来萨缪尔森称之为“弗氏-扭曲"(F-Twist)即“越是有意义的理论,其假设就越不现实"。[17]这种假设作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运用演绎的方法,严格遵守逻辑法则,指导了一系列可以用经验加以检验的预测性命题。最后,把经验观察和统计的各种数字,输入这种形式推演体系之中,从而得到一国经济或市场供求情况和动态,当然这种结果不是现实的经济世界本身,仅仅是一种完全关联的虚拟经济,经济学理论就是这样“通过时间序列近似模拟出现实经济的时间序列来。"[19]

参考文献:

[1]经济学消息报,2000-12-29.

[2]熊比特.经济学析史:第三卷,朱泱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325.

[3]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向以斌等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6-67.

[4]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南岛:海南出版社,1997,第24页。

[7]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1:192.

[9]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0]弗朗索瓦·夏特莱.理性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4.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5.

[12]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73.

[13]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45.

[14]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7.

[15]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7.

[16]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46.

[17]Friedman,EssaysinPositiveEconomics,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53,p.24.

[18]小罗伯特·E.卢卡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5.

[19]小罗伯特·E.卢卡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8.

责任编辑:王骏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function of a city is not only the ba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a way to enhance it.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 city is the extrac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function of a city. This paper gave deep research on some advanced foreign cities to illustrat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our domestic citie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service function.

关键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先进城市;启示

Key words: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function of a city;advanced cities;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99-03

0 引言

世界级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目前全球世界级城市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以伦敦、巴黎、柏林、法兰克福和巴塞罗那为代表的欧洲,二是以纽约、墨西哥、芝加哥和洛杉矶为代表的北美,三是以东京、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现阶段世界级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实力较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一批城市正在快速向世界级城市迈进。

文章研究并总结了新加坡、横滨、洛杉矶、法兰克福、符拉迪沃斯托克、利物浦等世界级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成功发展的经验,以期为国内城市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些许启示。

1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概念

城市功能一般包括交通服务功能、金融服务功能、商贸服务功能、制造业高端服务功能以及社会环境服务功能这五大主体要素。这五大主体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根据复杂性理论,五大主体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呈非线性,并受到外部因素的制衡与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界定为:城市的交通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制造业高端服务和社会环境服务功能五大主体要素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在路径依赖和外部策动力的影响下不断演化,最终使城市系统内部要素协同发展、并具有为本辐射区域各类经济活动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便捷服务的能力。

2 国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经验

2.1 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凸显城市发展特色

通过对国内外国际化都市在产业布局方面的实践活动加以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优化产业布局,凸显城市特色是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先决条件。例如新加坡,在这片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土上,如何进行产业布局以满足460万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而新加坡穷则思变,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最终成为极具特色的国际化都市。目前新加坡已形成电子、化工、生物医药、资信与传媒、物流、金融等多个产业群,逐渐凸显出其金融服务功能的优势和国际总部型经济的特色,并且其产业结构和布局在国际上已极具竞争力。再如法兰克福,二战后利用其在德国和欧洲一贯的商贸、金融和政治优势,着力发展总部型产业,使法兰克福迅速崛起为德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城市。

2.2 建设基础设施和科技文化事业,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

国际化都市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核心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国际化都市的成功首先需要硬实力的基础。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服务设施、商贸服务设施、金融服务设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等一切有形的物质力量。国际化都市的经济实力和水平、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就是通过城市的基础设施对大范围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

美国洛杉矶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多中心、低密度、水平方向发展的格局,这样的城市必然要求其交通高度发达与便利,这样才能吸引世界各地资源在此集聚。事实上洛杉矶的交通服务设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洛杉矶和腹地紧密联系,并辐射带动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发展。日本横滨同样也是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的国际化都市,横滨作为日本海外交流的窗口,自1859年开港以来,遇到过关东大地震(1923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破坏,经历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川水质污染等城市问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资源能源使用极限的挑战。为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应对老龄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挑战,横滨积极推进“能够享受到城市生活便利性”的城市建设,并以“建设有效利用现有设施的小型城区”、“继承提高生活质量的绿色美丽的景观”、“地区与行政协同规划城市未来的蓝图,并有效利用地区个性”为目标推进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德国法兰克福的商品交易会大厦每年都会举办贸易博览,它曾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物,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展会设施,现场总面积约58万平方米,设有10个展厅,其中展览场地占32万平方米的空间,正是基于如此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汇聚全世界的参展商到此参展。

国际化都市的发展,不仅要发展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的支撑。软实力是城市能够产生引领和影响世界发展方向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世界上顶级的国际化都市都是以软实力功能确定自身的品格和质量,也都是以软实力参与地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竞争的。例如洛杉矶,该地区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位居全美第一,科研实力雄厚,其通过尖端国防工业带动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仪器等产业发展,因而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洛杉矶还是全美六大生物技术中心之一,在商业性研究设施和化验室方面占有优势,并且有全美著名的癌症、眼科等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中心;在工程设计、环境技术方面,洛杉矶处于美国和世界领先地位。正是由于具有领先世界的软实力,才使洛杉矶成为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中心。英国利物浦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船坞和传统制造业急剧衰落。在20世纪80年代初,利物浦的失业率是英国大城市中最高的。自90年代中期以来,利物浦利用自己在文化资源上的软实力优势,选择了文化搭台,重振城市的战略转型之路。2008年,欧洲确认了利物浦文化之都的地位。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它已从工业码头的衰落走向文化、商业、旅游业的兴盛。

2.3 推动科技发展,引导产业转型

以上各个城市普遍重视科技发展,视科技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持续推进科技水平向前发展。美国洛杉矶、日本横滨、新加坡、英国利物浦、德国法兰克福等城市依托本地的一流学府和科研机构提供的前沿技术支持和优秀科技、智力资源,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美国洛杉矶的大学校际合作密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注重培养将发明转化成产品的技能,在培养下一明家和企业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横滨为保障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经济空心化,在实体产业的人才培养等科教领域做出很多努力,逐渐建立实体经济的产业人才库,这不仅为横滨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横滨城市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在此集聚,助推横滨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4 强化外部策动力,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

世界城市除了依靠自身经济优势以外,外部策动力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外部策动力是指来源于城市系统外部的激励,主要包括国家制度和政策、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等。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持续的外部策动力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使城市系统因受到外部策动力而获得巨大能量,从而加大城市发展的动力甚至使城市发展的格局重构。该现象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动量定理进行形象的解释,即:

F: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t:力的作用时间;mi:研究对象的质量(i=1,2);vi:研究对象的速度(i=1,2)。

将上述物理学定理中的字母内涵运用于城市系统中,可以形象地把F喻为研究城市所受到的外部策动力,t喻为外部策动力F的作用时间,mi喻为受到外部策动力变化前后的城市规模,vi喻为受到外部策动力变化前后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速度,mivi喻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当城市处在同一发展时期内,即t不变时,将有3种可能出现的作用结果:

①当城市系统受到的外部策动力越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将会越高,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规模都将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②一定规模的城市受到外部策动力时,外部策动力越大,将会使城市的发展速度越快;

③保持一定速度发展的城市受到外部策动力时,外部策动力越大,将会使城市规模越大。

例如美国洛杉矶,二战结束后,由于朝鲜战争以及和前苏联的“冷战”,政府通过提供贷款和军事订货等方式吸引大批相关工业企业迁往洛杉矶等南部地区,同时也加强国防产业与教育、信息等产业的联系,鼓励引导国防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洛杉矶从飞机制造中心转变成导弹与宇宙飞船研发的综合性中心;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美国政府提出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的计划,促使洛杉矶成为全美第一大制造业中心及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再如中国上海,2010年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本届世博从主题到论坛,都改善了上海人文环境,为上海提供了文化发展的契机,从硬件条件上完善了上海的文化环境。通过世博展览体系及活动体系提供的文化共享平台,在文化理解和共鸣上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作用,使上海的城市品牌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广泛认同;同样的,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加快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步伐,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还将金融、物流以及贸易进行集聚,提升上海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以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国际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辐射与集聚效应。

3 我国城市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启示

3.1 密切城市主体要素联系,增强城市功能体系有机性

协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主体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是要求国内城市一方面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各主体要素之间建立平衡与协调的关系,使交通、金融、商贸、制造、社会环境等构成要素处于动态平衡中,构建一种健康、高效、低碳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城市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流通体系,协调城市与外部环境关系,确保其在竞争中向前发展。

3.2 平衡城市主体要素水平,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服务功能主体要素的强弱对城市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城市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资源的聚集和扩散,因此,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的首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城市对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增强其资源配置能力,通过聚集和整合资源,实现对区域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城市资源配置过程中,优势资源既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对象,也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杠杆。因此,国内城市应该平衡城市服务功能的主体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引导资源的使用和流向,提高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3.3 发挥城市自身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

每个世界城市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城市竞争力而取得的:日本横滨凭借临海优势发展港口产业,依托东京经济圈集聚全球资源;德国法兰克福依靠其政治和商贸优势发展金融业,依靠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美国洛杉矶凭借雄厚的科技基础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凭借好莱坞城市品牌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因此,城市竞争力是城市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的,与其他城市相比能够聚集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

3.4 强化城市外部驱动,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

从世界城市的发展成功经验来看,世界城市之所以成为全球最为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外部策动力的驱动。我国上海和广州也不例外,它们在发展中都有强大并且持续的外部策动力为其经济助力。

4 结论

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探索中,国内城市除了要借鉴如新加坡、横滨、洛杉矶、法兰克福、利物浦等国际化都市的基本发展经验,但是又不能照搬现有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国内与这些城市的发展历时不同,所处的政治体制不同,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同,所以必须要在充分研究和消化其基本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其优异成果,进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化都市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海江,苗长虹,郝成元.中国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强度与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2010(1):49-56.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环渤海经济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