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国际商务专业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深入发展,但是目前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却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其中,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了基于任务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并运用于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任务导向;教学改革;国际商务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随着WTO的加入,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蓬勃发展态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行业无疑将有一个更加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据IDG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要量超过200万人,同时我国有超过300家高校开设国际商务专业,有数十万国际商务专业在校学生。本应是人才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可事实却刚好相反。一方面是为数众多的学生处于失业状态;另一方面是企业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情况在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缘由耐人寻味,笔者认为,供需脱节是造成国际商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国际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其中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以及学生缺乏国际商务就业岗位的实践训练是阻碍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几年来针对就业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反映的现实是,不少外贸类企业并不乐意接受刚出社会的外贸类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他们操作技能不够熟练,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工作需求。而在此方面,大部分国际商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弱势,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定位能力及工作适应能力的低下;或者实训教学和现实的工作情境差别过大,学生难以将其对接等问题。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设置了15至20门学科的课程,意欲培养学生的全面知识,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但由于“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生所学课程大多不切合实际需要和落后于应用,造成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差悬殊,加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的先天不足注定国际商务学生就业困难。
其次就业方向不明确影响学生就业。很多高职院校不能明确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方向,也不了解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割裂了供需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联系,培养了很多社会不适用的人。社会上很少有标明招收“国际商务”人才职位的,企业和用人单位把国际商务人才包含在市场调查、市场策划、市场推广、商务谈判、英语函电、货运保险、报关报检等职位里面而没有单独给予列出,国际商务学生在应聘时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对国际商务理解的不同,使学生在就业时普遍感到迷茫,这样一来国际商务学生就业就与企业用人单位发生错位,造成专业不对口的假象,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和对国际商务前景的信心。
第三缺乏职业规划造成国际商务学生就业困难。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未能给予学生以有效的培训,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学校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教育,学生知识结构又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未毕业已处于失业状态;加上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明确,社会又没有对国际商务给予明确的就业方向,有关部门也没有为该类专业提供职业辅导和指引,致使国际商务学生就业方向不明、就业前景不乐观、就业艰难的情况发生,与当前企业和用人单位急需来之能战的有用之才形成脱节,大量缺乏实际技能和知识过时的学生未能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要。
三、解决问题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可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中的确遇到问题。因为国际贸易本身就是一个商务流程,在该流程上的专业方向太多,因此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太多,而且每个岗位都会涉及到不同的专业课程。这样,自然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泛而不精的不良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关键技能入手。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并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招生是文理兼收,三校生与普高生并存,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根据他们的基础、兴趣、爱好,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英语基础较好,对商务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另一类是英语基础薄弱,但有商务倾向的学生。显然,虽然他们同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但他们学习的重心和发展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前者应该是国际商务的语言交流;后者应该是国际商务的流程运作。只有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专业方向,他们才能学以致用。这是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急需改革之关键。
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方向的划分是由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该专业的专业定位特殊性决定的。但是专业方向的划分只是一种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技能,在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中,还必须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有可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如果将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方法运用于此,就可能为我国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其任务之一就是设计围绕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任务课程链路”。每条链路课程可以由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课程组成,目标是完成一项专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一条链路课程也可以看成一个课程模块。链路课程可以通过把职业专门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及职业综合性任务,并考虑劳动组织形式的时空特点,按任务导向组织教学,即从整体上可以实施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为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原则。同时在对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和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我们可以分析其各自不同方向的岗位专门技术,从而根据其职业专门技术设计系统化的课程及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践
我们可以把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两个模块,一是“专业基础模块”,二是“专业能力模块”。关于前者,其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对于商务及国际商务有基础的认识。对于刚由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外贸行业,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到外贸类专业学科的学习,需要有一定准备,这一部分的理论教学将成为初入专业门槛的过渡学习。因此,本阶段的学习将着重于以设计出相应直观的学习任务来带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后者,其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个模块中,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学习领域,以学生的实施带动技能培养和素质形成。因此,对这一模块中的教学内容,需要以不同的岗位所涉及的不同的具体工作为依据,归纳出岗位的单项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由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
“任务导向”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并最终转化为专业能力。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际商务的核心工作就是货物的进出口,其中包括了解商品、市场推广、商务谈判、签订合同、货运保险、报关报检、制单结汇、退税核销等流程。这些环节的学习分散在不同的课程里。这些课程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并且,这些知识是成体系的,由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许多学生在学习其中的某一课程时没有学好而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显然这种教学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被激起兴趣,学习中没有内驱力和应有的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为学生设计一个长期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完善,而且该任务与课程相关,同时该任务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多数学生毕业时货物进出口的技能将会自然形成。只有让学生有一个长期的任务,才可能设立更加明确具体的短期学习任务。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交流和沟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就业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合市场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能力。虽然在课程体系里有大量的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听说等等,可是学生的商务交流能力依然非常贫乏。原因何在?首先,英语教师可能并不是“商务人士”,他们只是英语教师,因此他们只教英语知识不教英语交流。其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英语交流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本人认为,商务交流应该贯穿在整个专业学习中。
国际商务源于生活,又高于日常生活。实际上,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为国际商务的教学改革提供的很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必须布置一些学生任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比如,讲授外贸商品的包装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去观察一些包装,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那些有意思的包装。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在日常生活自觉的去学习商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志、条形码等知识。
除了布置了长期学习任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任务外,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一些专门的学习任务。以出口业务这一学习领域来说,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五、结束语
这里的学习任务就是构建这样一个框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的行动情景中通过动手操作自然形成的,其内化于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的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而教师是该工作任务的设计者、塑造者,是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贴切地服务于其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也更加真实,同时教学内容和考核更加贴近学生将来的实际岗位要求,使学生的合作、处世能力得到锻炼;对于老师来说,也应该加强自己与外商客户的沟通能力和网上办理各种外贸业务操作的能力的实战能力,培养自己的“双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合格的国际商务高技能型人才。(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教育技术(教科版).2006(1,4).
[2]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技术(教科版).2005(31).
[3]池瑜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175-02
国际商务是跨越国界的商业事务活动,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海关、商检局、商务局、外管局、银行、保险公司、国税局、货运等多个部门。高职院校是培养国际商务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训教学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面临着难题,如校外的实习基地难以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即使找到实习的单位,由于企业从商业机密角度考虑,实习学生往往无法参与企业的主要业务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用人单位却希望招聘的毕业生到岗后可以马上投入工作。要解决这个矛盾,高职院校除了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国际商务企业的合作外,可以从建设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入手,为学生培养专业技能提供训练保障,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以解决学生专业实训实习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导,带动专业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开放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国际商务人才培训中心。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的职业素养
校内实训基地应从社会对实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构建一个以职能岗位为基础的工作实习平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学到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有机整合为系统、完整的专业技能,在校内的实训实习工作中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培养全面的职业素养。
(二)推动教学改革
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改变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所分离、时间分离的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建立科学系统的国际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基于网络的国际电子商务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三)促进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进行理论教学,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即成为“双师型”人才。教师全程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改进,结合教学和项目实践,不断创新,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还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探索国际商务实践教学的更有效方式。
(四)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培训中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除发挥校内教学功能外,还应具备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实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实训基地可作为国际商务师、外销员、报关员等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开展一系列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证的网络培训业务,以及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联网模拟操作实训。
二、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构建
国际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实务、国际物流、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这些课程都是根据现实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需要开设的。实训基地将这些在现实社会中国际商务企业的业务按岗位进行设置和仿真体现,由教师现场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对每一个工作程序加深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商务的业务流程,将专业知识加以系统整合训练,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实训基地应该具备功能专一性与综合性有机统一的特色,营造高度仿真和高度动态、符合国际商务规范化操作流程的环境,提供全面、综合的国际商务实战演练平台。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建设
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综合实训基地可由六个实训室和一个实训中心组成(如表1),构建各个仿真的国际商务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接近真实的国际商务情景中,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设计
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实习训练,配合课程学习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网上训练和现场模仿演练。
1.单项技能训练。学生进行国际商务实习的基本功训练。这项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理解国际商务专业的知识和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操作技能,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安排一定的实习训练课时,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一个感性认知。主要的单项专业技能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物流、报关报检、国际单证制作、国际结算、参展营销等。
2.综合技能网上虚拟训练。学生在完成单项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商务流程,将各单项技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国际商务实习过程,进行系统的网上训练。在一个共用的国际商务平台上组成仿真的互为竞争的国际市场,学生自己组建公司,制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参照国际商务的行业规则进行国际业务操作,学会处理与银行、海关、商检、外管局、税务局、保险公司、船公司等部门有关的业务事项,按部就班地完成业务流程。学生从此项训练中将会形成对国际商务交易过程的整体认识并基本掌握国际商务的流程。
3.现场实战演练。在国际商务仿真综合模拟实训中心,现实中的各职能部门机构一应俱全,教师将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扮演各职能部门机构的负责人,与学生进行互动演习。由学生组建的公司将在模拟的广交会会场寻找客户、谈判、签订交易合同,在工厂组织生产采购,到商检局办理商检,到外管局申领核销单,到海关办理报关,与船公司联系装船出运、领取提单,到保险公司投保,到银行办理货款托收(或付汇),到税务局办理退税,整个场面可以看做国际商务市场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学生将从中体验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乐趣。
三、国际商务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一)教学软件的配置
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配置各种软、硬件设备。目前市场上硬件设备的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实训基地的需要。软件方面,虽然市场上有不少软件公司推出国际商务系列教学实习软件,但是大多由不熟悉国际商务的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研发,由于研发人员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存在盲点,且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商务发展动态,教学实习软件往往存在知识错、漏、陈旧的缺点,更新不及时,操作上较为呆板,设计内容不完全符合国际商务的实际情况,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效果。
对此,学校可与国际商务部门机构密切合作,如果有条件可以共同开发更加切合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更加专业的教学软件。如果技术条件不允许,学校应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的联系,并与国际商务行业人员合作,问诊所用的教学软件,把问题及时向软件供应商反馈并要求其在线即时更正或更新。
(二)缺乏“双师型”教师
一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从事国际贸易或其他涉外经济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出口实务操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熟识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海关报关、外贸函电及制单、跟单、国际货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涉外部门从事国际商贸业务与管理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贸专业人才。对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除了个别特别优秀的——要想在政府涉外部门和大型跨国公司管理岗位与一流学校毕业生竞争比较困难,定位于外向型企业的外贸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更加切合实际,这也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外向型企业的外贸相关业务中很大部分是出口业务开发,为企业产品寻找国外买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这部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现实中具备相应能力的外贸人才供给远远不够,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外贸出口人才供给不足,造成这个困局的主要原因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以及由此导致不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就业定位时放弃去企,业从事出口业务开发。
从事出口业务开发的核心能力是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是多数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内容以及大部分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大纲都是基于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即主要利用纸质媒介获取信息、通过当面沟通完成主要谈判内容的谈判,例如国际货物买卖谈判,国外采购商主要通过各种展会及纸质媒介了解我方的产品,一旦对产品产生兴趣,通过电话、邮件索要更详细的资料,然后双方见面就交易的细节如质量、数量、货物的转移方式和时间、买卖的价格条件与支付方式等进行深入谈判。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谈判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完成,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实践中许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利用专业的电商网站如阿里巴巴网站向潜在国际买家展示产品信息,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如阿里巴巴的Trade-manager,腾讯的QQ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在未曾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主体内容的谈判。新媒体背景下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要求跟传统谈判有很大的区别,教学中必须根据新媒体条件下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 传统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安排
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材和教学安排大体分成四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1 树立正确的谈判理念
通过阐述国际商务谈判的概念,分析国际商务谈判行为跟其它行为的区别。国际商务谈判具有商务谈判的共性,具备商务谈判的一般特征,又因其是跨国主体间的谈判因而有其特性。
商务谈判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双方利益互相依赖,谈判双方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要求谈判者不但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还要考虑谈判对手的利益,因为如果谈判对手一无所得,谈判对手可能退出谈判,谈判者自身的利益也就无法实现。商务谈判的主要目的是经济利益,但谈判者同样不能忽视其它利益的存在,如关系利益、原则利益、过程利益等。
国际商务谈判的跨国特性要求谈判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法律、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保证谈判过程中沟通的准确性,保证协议的法律有效性。国际商务谈判的跨国特征也使得国际商务谈判比国内的商务谈判更加复杂,对谈判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制定有效的谈判战略
谈判战略是对整个谈判的总体安排。商务谈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谈判者需要周密的策划,才能获得好的结果。目前国际商务谈判的教材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从商务谈判的准备的角度阐述这部分内容,包括资料或信息准备、目标制定、方案制定、人员准备等内容。另一种是从商务谈判计划的角度来阐述。良好的战略和精密的计划是谈判成功的基础。
3 掌握基本的谈判策略
谈判策略是谈判过程中谈判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谈判的各个阶段采取的具体的行动和手段。一种内容安排方式是按照开局阶段策略、报价阶段策略、磋商阶段策略、成交阶段策略来组织内容,另一种是按照不同国际商务谈判类型来组织内容,包括国际货物买卖谈判策略、国际技术贸易谈判策略、对外加工装配贸易谈判策略、国际补偿贸易谈判策略、合资、合作经营谈判策略等,还有则是不分阶段、不分类型,从更加一般意义上阐述谈判策略。
4 提升谈判沟通能力
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和教学对于谈判沟通的阐述主要针对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提升沟通能力主要从商务沟通过程中的“听”“说”“问”“看”“说服”等角度展开,“听”的技巧强调“用心听”,“说”则强调“把话说对”“把话说准”“把话说好”,“问”强调问的时机、问的方式、问的内容,“看”则是从谈判对手的表情行为判断对手的内心想法,“说服”是一个独立的技巧,“苏格拉底劝诱法”被普遍借鉴。
三 新媒体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教学调整
(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 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网络不再是大海捞针式的信息获取途径,旨在向潜在买家传递商品信息以吸引注意的各种电子商务网站成为潜在买家获取准确信息的有效途径,新媒体背景下,谈判者必须具备利用网络准确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握买家的关注点以准确设置“
关键词”来吸引买家的注意,吸引注意是新媒体背景下国际货物买卖谈判的起点。
2 谈判过程的改变
因为可以通过网站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换,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谈判,买家在跟卖家接触之前,通常都会根据自己对产品的基本要求进行多方比价,一旦开始淡判,过程会变得相对简单,前期的试探过程高度简化,主要议题基本就是围绕价格,而且谈判空间相对有限,因为在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卖家的初始报价通常不会太高。
3 沟通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背景下,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成为重要的沟通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听”“说”“看”的技巧变得无用武之地,谈判需要通过电子信息传递来传递己方的意见、要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意见、要求,在此基础上设法说服对方接受己方要求。即时通讯软件的特点要求谈判者在传递信息时要尽量地简洁,直达问题的本质。因为买家可能同时跟多个卖家谈判,反应迅速者更容易得到买家的认同。在新媒体条件下,谈判者要实现有效沟通就必须让表达准确、简洁、快速。
(二)适应新媒体背景下商务谈判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调整
1 仍然以传统的四个教学模块为核心
为了全方位地理解国际商务谈判,传统的四个模块的内容仍然是必须的,一方面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另一方面传统谈判的理念、策略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谈判中仍然是有效的。如谈判权力构建、僵局处理等。
为了增加有关新媒体背景下淡判的相关内容,需要适当淡化关于商务谈判类型、阶段划分、商务沟通中有关“听”“说”“看”的内容,适当删减不同谈判类型的谈判策略的内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压缩课时。
2 在各个模块中根据新媒体背景下谈判的特点补充相应的内容
将新媒体背景下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引入教学,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谈判的关键因素,通过有针对性地关注一些电商网站如果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掌握能够迅速吸引潜在国家买家关注的产品描述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借鉴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与潜在买家谈判的过程中,树立牢牢锁定潜在买家的优势。
3 安排应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货物买卖谈判的实践环节
根据地方经济特点,选定特定产品,如中山的灯饰,要求学生通过阿里巴巴等专业的面向国际买家的电商网站上熟悉相关产品,掌握产品的性能描述、质量描述、外观描述、材质描述等技巧,在向学生阐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的技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为便于操作,选用腾讯的QQ即可)展开谈判,基本规则设定:所有买家可以向所有卖家发出询盘信息,买家根据卖家回复的及时性以及回复内容的亲和性自主选择跟哪些卖家进行更深入的谈判,把获得更进一步沟通机会的买家数量作为主要指标来判断卖家的沟通的优劣,同时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感觉互相指出别人语言运用的好坏。互换角色,重复过程,让学生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淡判的沟通技巧,为更加切合实际,应该使用英语沟通。
参考文献
[1]钟生根.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定位探讨[J].时代金融,2013(11).
[2]刘园.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
[3]罗伊·J·列维奇,戴维·M·桑德斯,国际商务谈判(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光军.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物流英语;语法特征;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increasing business activities between countries promote the rising trend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Logistics English shows its special importance.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logistics English need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ogistic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logistics English and puts forwar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logistics English; grammatical featur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物流行业在各个国家中已经构成了一个蓬勃的全兴行业,诸多国家与地区已经相继将其规划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下,物流行业已被归到十大振兴规划产业当中,变成我国重要行业,正逐渐实行国际化。在国际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下,诸多物流专业名词和术语时常通过英文的方式出现于商业文件当中。通过长期发展,国际物流英语已经变成专门用途的英语,具有本身的语言特征,具备专门的语体特点。
1 国际商务英语中物流英语的语法特征
1.1 物流专业术语较多
国际商务英语中涵盖物流层面的专业术语较多,在国际商务中可以通用,所以对所有词句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够真正了解国际商务内所有业务的关联,这对不同国家相互间在贸易以及物流方面的互通十分有利。自从我国颁布了物流标准以来,就详细规定了物流业务中的相应属性。对于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专业词汇翻译而言,则需将相应国家的标准当作根据,从而能够令物流专业术语相协调,业务人员也能够依照相同的标准给予操控。例如,涵盖到物流基本业务的一些术语,配送distribution,托运人shipper,接收人recipient,供应链supply chain,库存inventory等。并且,在物流技术与业务持续更新下,还产生了诸多物流专业词汇,例如条形码扫描技术bar coding and scanning,虚拟物流virtual logistics等。随着物流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也引发出诸多与智能化有关的专业术语,例如:自动配送系统automatic distribution system,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动态监控dynamic monitoring等。对于新衍生出来的物流专业术语而言,在翻译和实际使用中应当更新知识,了解句法的意思[1]。
1.2 广泛使用缩略语
缩略语作为国际商务英语内物流英语极为关键的构成方法,具备了使用便利、简单、较易理解的特质,所以在物流英语内大量使用了缩略语,具体方式包含了首字母缩略词、截割词、部分缩略词等。首字母缩略词是通过短语内的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形成的首字母缩写词,这成为了物流英语词汇内重要的构成方式,有的缩略词包含两个构成方面,其一,前端赘龅ゴ实乃跣从胱钪找桓龅ゴ实耐暾构成,例如美国海关舱单的申报费用Automatic Manifest System charge进行缩写时则为AMS charge。其二,通过第一个单词的完整方式与接下来几个单词的缩略方式结合而成。截割词则为对构词字母偏多的单词依照发音方式分成几个大写字母的单词,例如金额amount的缩略词则为AMT。
对于国际商务贸易而言,还会涵盖到与物流相关的货币以及货物的计量单位,这些均透过缩略语进行表述,例如人民币则为CNY,英镑是GBP,公斤是kg,吨为t等。
1.3 名词化短语与结构偏多
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进步,所以诸多专业词句在结构方面均为科技性文体,大多使用了名词连用的合成词构造。名词连用构造则为名词+名词的方式,具体则为诸多不变形态的名词后接上名词中心词,不变形态的名词则为这些名词中心词在前置方面形容词的修饰语,在英语语法结构中被称作扩展的名词前置修饰语。
对于物流英语专业词汇而言,名词化短语能够令语言构造更加简单,以免产生过多的从句构造,在国际商务实践中能够令沟通更加便利。例如报关customs declaration、运输单据shipping docu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班轮运输liner transport等。对于物流合同条款而言,也使用了这一名词结构,应当对所有名词化短语与结构在涵义方面通过专业的方向进行理解和翻译。例如:“The shipper is responsible for complying with all packing requirements and appropriate marking and labeling of the package, documentation, as well as with all applicable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laws, regulations, ordinances and rules”,此段话中对于托运人的衣物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可以翻译为托运人要遵守所有包装标准的衣物,正确标注包装与文件,并且须依照所有相应法律条例执行。在此句内使用了诸多名词性短语及名词化结构,例如:packing requirements、marking and labeling。
1.4 跨学科与行业的词汇较多,产生诸多新词
因为物流行业归于新兴行业,在国际商务范畴中存在诸多业务涉及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仓储、配送及包装等跨行业、学科的词汇,例如磁悬浮列车:maglev;国际运输内的直达运输:through tranaport;集装箱货运站: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s;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报关程序内的承兑交单:document against。对于物流技术的使用而言,还应当涵盖到机械装备等一些专业词汇,例如电缆吊线夹板cantilever、旋臂起重机jib crane、带式输送机belt conveyor等,所以在解释物流英语行内的专业词汇时,应当大量涵盖到所有行业的专业词汇。
依照词汇学的理论来讲,词汇自身则为能够不断引发新的词汇。物流行业是全新的行业,在国际商务当中的物流技术更加为持续更新的产物,所以在物流的所有环节当中均衍生出诸多新词汇,例如: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在新出现的词汇当中,有些是透过复合方式衍生的,有些是新创造出来的,还有的是对旧词汇给予全新的含义。想要较好地理解且掌控这些新词的真正意思,则应当在平时随时关注国际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尽快做到对词库的更新[2]。
2 国际商务英语中物流英语的翻译策略
2.1 以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与渊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为根基
物流英语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包含了诸多专业与学科,主要涵盖到物流管理、关税、仓储、包装、交通运输、装卸、流通加工等方面,包括管理学、互联网、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学、文学乃至法学等不同专业的词汇与术语。所以,翻译人员不但要具备雄厚的英语专业基础,还应当具备充足的物流知识。如此才可以真正读懂相应的文献,了解物流术语,从而依照上下文进行正确的理解。
比如在翻译It is obviously out of question to effect two shipments of crude oil by the end of October时,一旦译成十月底发运这两船原油显然是办不到的。则会与真正的意思迥然不同,这是由于“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属于两种并不相同的意思,前一个意思是“不成问题”,而后一个意思则为“办不到”。所以,如果没有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则会在翻译时出现错误。
比如对于total一词而言,其本意为总额、总数,可是在物流当中则被翻译成“理货”,意思是在货物的装卸当中,与货物运输的票据进行对比点数,查看是否存在残缺现象,进行核对和标注,对包装进行检查,并现场进行签证。第三方物流的正确译法则为“third-party logistics”,假如翻译成“third-part”则为“第三部分”。所以,在翻译时,应当积极主动了解相应的物流知识,提升语言在理解方面的能力以及在翻译方面的品质。
物流英语翻译不但属于中西文化的沟通,还属于对具备这两种文化的读者运用文字给予的交流。翻译人员需要熟知将英语当作母语的国家在社会中的文化,比如宗教、经济、科学、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民族习惯、军事、外交、科学等方面。只有真正进行分析,才可以深切体会原文,感受中英文化的差别,以此了解原文所要表述的内容。显而易见,汉语词汇的意思十分严谨、精准、固定,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英语在词汇的意思方面则较为充裕,追寻语境,上下文具备较强的依赖感,独立性较小,两种语言在词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被文化差异所影响,中国人大多通过综合的思维方法追寻形象及整w,加强主体性。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其大多通过分析性思维方式,偏向抽象、个体,重视理性与客观方面的意识。例如在汉语词汇中的“码头”在英语中则具有各种说法,比如“landing, shipside, dock, pier, wharf, jetty, marina, quay”,西方文化更为偏向以个体出发,透过各种词汇传达功能有别的码头[3]。
2.2 以用词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为原则
物流英语翻译是对物流活动提供服务的,物流英语语言存在规范性与严谨性的特征。物流翻译的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物流英语语言的两大特征,才可以有效展现出原文在精神方面的实质,以此令英汉版本展现相应的功能,且完成了最终的交际。物流活动在合同文书内涵盖的时间、金钱、规格等数据,如果处理不正确,则会为交易双方造成严重的损耗,因此物流英语在翻译时必须做到规范和严谨。这是指以专业词义为根基,真正了解原文传达的语境,让人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对于“Party B shall be unauthorized to accept any orders or to collect any account on and after Demcember 15”的翻译,则需译成“自12月15日开始,乙方已经无权接受任何定金或收据”。对于这一句话的翻译而言,英文运用“on and after+时间”,这一双介词短语实则指的是包括当天日期以内的时间,因此在翻译时应当说明自12月15日起。
在物流互通当中,金钱翻译较易产生一些错误。$不但指美元,还指其他国家乃至地区的货币,相互间由于具备了较大的差别,在翻译时可以将US$译成HK$港币,一定会对交易双方带来庞大的损失,形成贸易纠纷。
因为英语在名词中有单数与复数,进行翻译时,假如未严格分析,则会翻译错误,特别在物流活动当中,比如“exports”与“imports”可以翻译成“进出口额”及“进出口商品”而“export”及“import”则翻译为“进出口业务”,“import”与“export”的意思是“进出口业务”,“shipment”是装船,装运的意思,而“shipments”则是“装运的货”的意思。
2.3 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灵活掌握翻译的内容
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虽然包含诸多专业性的词汇及短语,进行翻译时应当加强文本的规范性,可是物流英语自身也属于一种英语语言的传达方式,词汇以及短语处在十分灵活且稳定的辩证统一方式。特别对于超语言环境而言,物流英语的使用中也会具有词句意思不精准的状况。翻译时可以依照意思而表达出其中的内涵,且忠实于原文含义。可是对于物流英语而言,时常会产生相同单词在不同逻辑关系乃至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从而需要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灵活掌握翻译的内容。例如对于物流中的shipping一词而言,在物流实践中具有较多的含义,而在shipping agency里则为船务的意思,在shipping label内则为运输的意思,而到了advanced shipping notice里则为运货,对于shipping location而言则为发货[4]。
2.4 加强物流语境内的英汉差别
在翻译国际商务英语的物流英语时,则需注重英汉词汇的差别,不但要正确传达出英文原本的意思,还应当依照汉语传达的形式对翻译的句子构造进行二次转变。例如在英语中,会把定语或状语进行后置,假如直译则无法与汉语意思相符,所以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把后置问题进行转变,主要包含了转换成汉语的主谓结构或颖龉乖臁1热纭The invoice date begins the credit term cycle, and payment for transportation charges is due within 15 days from the invoice date.”其中的from the invoice date则将时间状语后置,假如直译则与汉语意思有别,所以翻译时需要把这方面给予前移,把原句转换为主谓结构,从而应当翻译成“付款期限自发票日期开始计算,运费应在发票日期起15个工作日内付清。”
总而言之,翻译作为人和人相互间透过介体而执行跨文化、有目的地交际。从而需要翻译者依照翻译功能目的论,且融合文本的类别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学习把握物流词汇和特点,挑选适宜的翻译方式,对物流从业人员具有较大的提升,清除了跨文化交际引发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物流业在国际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蒋文静.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 英语广场,2016(2):43-44.
[2] 拓葳. 新时期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探析[J]. 英语广场,2016(8):39-40.
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21世纪,“谁掌握了物流和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人们新的共识。
首先,并且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间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促使国际物流迅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对各国运输条件和运输设施要求不断增加,对各国物流自然地理环境信赖程度加大。尽管现代科技发展能够改变许多自然环境,但还不足以完全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对物流的影响,自然地理和气候依然是影响国际物流活动的重要因素。掌握各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港口机场设施、运输条件和气候知识,是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先决条件。
其次,物流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交通运输、物资仓储、包装流通、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等活动的内在联系;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地理环境是影响物流经济布局的基础条件。只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地理环境的状况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物流经济布局的形成原因,并为合理的进行物流再布局指明方向。因此,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地理这门课显得尤为必要。
二、中职学校编写《物流地理》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现有的《物流地理》教材种类很多,且内容丰富,大多包括的章节有:物流地理概述、我国物理地理的结点、重工业物流地理、轻工业物理地理、运输业物流地理、商业物流地理、港澳台物流地理和国际物流地理等内容。教材中所包括的内容全面,但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生疏,理论性太强,所以学生难于理解。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并且学生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学习兴趣也很淡薄,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知识相当贫乏,连最起码的基础地理都几乎是不知道,所以,如果直接选用市面上流行的一些《物流地理》的教材进行教学,会增加教学难度,而且所学课时较多;并且《物流地理》是针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时,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果教材难度太大,不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基础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初期就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将现有教材《物流地理》中所涉及到的“轻工业物流地理,港澳台物流地理以及国际物流地理”等内容照本宣科的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以上所述内容,针对于我校学生生源情况和我校的教学特色以及专业设置情况,编写一本专门适用于我校学生的简单易懂的校本教材《物流地理》很有必要。
三、编写《物流地理》校本教材的特色
编写《物流地理》这本校本教材,结合中职学生的特征和现阶段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以“实用性,具体性,针对性”为指导,主要介绍了七大洲、四大洋、和各洲的一些大国的地理环境,并对世界著名港口、海峡和运河以及基本航线做了讲解,且对学生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工作最容易接触的各国国旗进行了认识;针对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行业这一具体情况,本书还专门对我国的区域地理以及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状况做了介绍。
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简单,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中职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通过对《物流地理》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有信心、有基础的进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在编写《物流地理》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依据”的指导思想,旨在为国际商务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物流地理》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在编写《物流地理》校本教材时参照了市面上现有《物流地理》的章节体系结构,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常识和图片,整体上遵循了以下依据:
(一) 教育部关于中职学生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
(二) 依据“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三) 东北三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
(四) 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理环境以及港口特色;
(五) 我校学生的生源结构比例和生源地;
(六) 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状况;
(七) 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
(八) 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近三年来专业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听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重晓:《物流地理》,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