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婴儿的护理知识

婴儿的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婴儿的护理知识

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常综合护理;婴幼儿湿疹;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

我院从2016年9月-2018年5月诊治的42例婴幼儿湿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15±0.35)岁;病程4d~12个月,平均(5.5±0.5)个月;慢性型4例,混合型5例,亚急性型6例,急性渗出型5例。观察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17±0.36)岁;病程5d~13个月,平均(5.7±0.6)个月;慢性型5例,混合型7例,亚急性型4例,急性渗出型6例。以上整理的所有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处理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对症处理皮炎、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等症状,提供一个适合患儿的舒适治疗环境。观察组给予日常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皮疹局部护理。急性期湿疹的皮肤损伤不同,对应用药也应有所区别。若湿疹为水疱、渗出、糜烂类,可采用湿敷,应用水溶液药剂治疗;若湿疹为丘疹、红斑,可采用粉剂、洗剂外涂于患处作用。慢性期湿疹皮肤损伤会产生痂皮或鳞屑,可在患处涂抹糊、油类药剂。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应注意做好患处皮肤的保护工作,叮嘱患儿不要抓挠,且减少周围过敏源与皮肤接触而产生的不良刺激。哺乳后若意外乳汁溢出到下颌与颈部间,应及时抬起患儿头部,用软毛巾干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2)日常护理。用药治疗同时,进行湿疹患儿日常护理,具体内容:忌频繁给患儿洗澡,且洗澡时要控制合适的室温,若患处有明显分泌物渗出,可先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量让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被褥选择棉质的,枕头、被褥等勤换洗,保持干爽,被单枕巾及时清洗及太阳暴晒,且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若患儿突然出现瘙痒,患儿啼哭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因此需营造舒适的环境,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不能过分吵闹,尽量保持安静。(3)饮食护理。湿疹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以过敏为主,湿疹过敏源中,食物是最为常见的过敏源。分析导致婴幼儿湿疹的食物包括:①摄入糖分含量过多,导致胃肠内出现异常发酵;②乳腺接触到致敏因素,或食用某些不洁食物,经乳汁影响婴幼儿自身对蛋、鱼、虾、牛羊奶、牛羊肉过敏等。针对上述致敏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护理:为避免异体蛋白而导致湿疹,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哺乳期间禁止食用辣椒、鱼、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湿疹治疗期间可给予婴幼儿适当添加辅食,选择添加微量元素的辅食,若发现食用后湿疹加重,应立即暂停进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湿疹消退时间以及瘙痒评分。瘙痒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无瘙痒0分,剧烈瘙痒10分。(2)临床疗效评价。评估内容包括患儿哭闹、睡眠、搔抓、湿疹创面色泽、深度、大小、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皮疹彻底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明显改善:皮肤愈合面积>60%,炎症有明显改善;改善:皮肤愈合面积30%~60%,炎症有改善,但不明显;无效:皮肤愈合面积<30%,瘙痒症状无改善,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明显改善+改善)/总例数×100%。(3)观察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的湿疹复况。(4)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根据护理满意度程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优>80分,良60~80分,差<60分。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整理中涉及的数据经spss20.0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的湿疹消退时间、瘙痒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湿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复况比较

随访3个月,观察组湿疹复发率为4.55%(1/22),对照组湿疹复发率为30.00%(6/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4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儿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mode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pediatrics. Methods Thirteen nurses were arranged to take care of patients under the nursing mode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y were graded into one head nurse, advanced responsible nurses and primary responsible nurses, and they were assigned with different duty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s. They were responsibl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illness, treatment, nursing, safety of the ward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to make sure patients can get prompt as well as suitable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s on basic knowledge, specialty skill, first aid, comprehensive ability, management of ward’s safety nursing quality, nursing document, and so on(P

[Key words] Hierarchy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Pediatrics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服务观念的改变,社会对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质量[1],我科在2012年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五制推动,按护士队伍分层分级管理,建立和完善护理工作管床制,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儿科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含护士长1人,护士12名,主管护士3名,护师4名,护士6名,床位35张,每人分管3名患儿,将2012年6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0例,实施护士层级管床责任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患儿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及家属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采用轮班制度,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法进行管理,采用连续责任制科学定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学历、职称、年资、责任心、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组,将护士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设组长1名,也就是高级责任护士[2],组长由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士担任,负责主持床边交接,对危重、疑难患者实施重点关注;协助医生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3],更好地指导初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落实整体护理,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对初级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指导。每位责任护士分管3位患儿,本组护士上夜班或休息时由同组责任护士分管,保证每组都有2名责任护士上班[4],使患者能够得到连续的护理。

将病床分管到每位责任护士,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均由一名护士分管,患儿的一切治疗、护理、记录均由同一个护士完成,每天每组2名护士上A班,上班时间为8AM~16PM,管床护士负责自己所管患儿基础护理、医嘱执行、护理措施的落实、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出院宣教。每组配治疗车,护理和输液用具都在车上,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工作在走廊和病房,能及时观察病情、输液情况、发现患儿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在床边,减少护士在病房、护士站来回走动时间,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接触患儿,责任护士与患儿家属可以随时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5]。让患儿得到全程、全面的护理。

1.3评价标准与方法

1.3.1岗位能力 实施前后对护士进行护士岗位能力比较,通过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 护士压力感进行测定[5]。

1.3.2护理质量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按照儿科病房质量考评细则,每周进行考评,分别对实施后住院患儿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进行检查,对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模式、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并进行前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比较

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变化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住院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以科学方法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体现层级护理优越性。实施层级管理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在科室形成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阶梯链体现层级不同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能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6,7],减轻年轻护士的压力,有利于人员的培养,明确低年资护士个人发展方向,激发工作热情。高年资护士担任了高级责任护士,充分发挥了她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护理专业知识,成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在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护理质量[8]。高级责任护士在培养专科知识、技能能力,在危、重症患者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协助护士长管理工作,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的竞争意识[9],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每个班次均有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使护士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有一定自主性、积极性,高级责任护士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可增强护士成就感[10],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强护士合作精神[11]。

在儿科推行层级责任管床制,将护士按层级使用,并固定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等,并协同医生联合查房,了解最及时、最适合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为患儿提供连续、合理、个性化的基础护理,照顾患儿更细致、更人性化,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有被照顾感和安全感,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明显加强了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床位的包干,管床护士责任更明确,工作做得更细致周到。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12],护士可以给患儿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地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开展层级责任管床制是护理工作模式的创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 提升了护理质量。得到家长的认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深入护士层级管理,使护士整体素质提高,层级责任管床制更能体现护士主人翁责任感, 激发护士工作激情、增强凝聚力,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13],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吕鲜梅,黎冬梅,张萍. 层级责任制排班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J]. 中外健康文摘,2012,10(36):374-375.

[2] 刘东梅,殷秀. 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 (3):361-363.

[3] 纪曼芬,陈信芝,秦秀群,等. 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新儿科的实践[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23-124.

[4] 张志英,苏桂娣. 床边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外科中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C):147-148.

[5] 郭红英,杨凯红. 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实施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2012,(8): 179-180.

[6] 杨毅华,吴文华,李丽娟,等. 层级小组与管床责任制结合对责任护士岗位能力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2(7):1617-1619.

[7] 胡艳兴,曾小英.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护理园地,2013,10(8):56-57.

[8] 黄小屏. 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探索[J]. 护理研究,2012,19(9):133-134.

[9] 陈胜琼,覃丽,韦武燕,等. 管床包干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10-111.

[10] 吴玉花,苏针. 责任包干制作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35-136.

[11] 赵忠凤,徐国良.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内科的实践与效果[J].吉林医学, 2013,34(13):2579-2580.

[12] 林凤英,麦志晖,王永飞. 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6):1697-1698.

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各种严重创伤的消化道黏膜发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消化应激性出血。应激性溃疡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54%~63%[1]。我科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共行小儿心内直视术380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9例发生率2.36%,我们对9例患儿进行了动态病情观察,并制定出相应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岁2412~9岁,其中法乐氏四联症患者3例,房间隔缺损并室间隔缺损者2例,主动脉错位者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者3例,患儿手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3例。9例患儿均在全麻深低温下进行心内直视术,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72 min,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34 min。患儿于手术后3~9 d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量180~1 300 ml,8例抢救成功,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 护理

2.1 循环系统的护理 患儿手术前心功能差,心内直视术后由于手术对心肌的损害,体外循环对血液动力系统的影响,故患儿循环不稳定,术后应严密监护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本组9例患儿均采用动脉有创血压监护和中心静脉压测压,进行24 h动态监护,通过微量泵调控血管活性药物的输入,多巴胺1~6 μg/(kg・min),硝普纳0.3~4 μg/(kg・min),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患儿心率、血压、尿量控制在理想范围,密切观察患儿皮肤的温度、湿度及末梢循环状况,患儿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伴烦躁不安,冷汗时,立即通知医生,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做好抢救的准备。

2.2 胃管的观察与护理 术前为患儿置胃管保留,可以降低胃内氢离子浓度,观察胃液的性状。本组3例患儿均在拔除胃管后发生应激性溃疡,需重新置胃管保留。抽收胃液做潜血试验和pH测定,每4 h送检胃内容物潜血试验3次阳性者即确诊为隐性出血 [2]。另外,检测胃液pH值>3.5,即可以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3]。当患儿胃管内抽出咖啡色胃液,颜色由淡红转暗红并且>150 ml,同时混有血块,表明出血来自转大血管。应准确记录出血的时间和量, 遵医嘱自胃管注入抗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以防应激性溃疡加重。

2.3 应激性溃疡出血时的观察与护理 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术后10 d之内[4]。患儿发生消化道出血时立即建立通畅静脉液体通路,根据出血量尽快补充血容量,输入新鲜红细胞悬液及血浆,以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保证胃管通畅,经胃管进行有效止血,我科采用Tryba[5] 介绍胃灌洗法,即将原胃管拉至贲门处,再置一根较粗胃管至幽门,1~2 h内以3~5 L冰林格氏液从近端胃管持续注入,由远端胃管吸出;若清洗液变清,即注入硫糖铝混悬液(12 g/60 ml)。本组9例患儿除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余8例止血效果满意。同时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观察隐性出血的发生。

2.4 合理营养支持 合理饮食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活动,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患儿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应禁食,通过静脉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患儿出血停止12~24 h后,予以清淡无刺激流质膳食。自胃管注入时,膳食温度调至38℃左右,使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进行鼻饲,间断喂食前后用20~30 ml温开水冲洗胃管。

2.5 积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积极预防可使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减少50%[6]。术前积极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通气功能、凝血机制和肝肾功能,避免术中长时间灌注压偏低,Widera[7]等确认应激性溃疡与心脏手术灌注时间密切相关。另外,防止术后并发症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重要环节,对高危患儿预防应用H2受体拮抗剂是减少本并发症的重要措施。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2.6 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患儿手术创伤、对于出血的恐惧以及离开母亲、家人等因素均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孤独感;术后气管插管使患儿语言交流发生障碍,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心理护理,运用非语言交流即通过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皮肤接触及空间效应与患儿进行交流,为患儿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加强一般护理:患儿应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及时更换被血、呕吐物污染的衣物,防止患儿看见产生恐惧感。用温水轻拭肛周,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3 小结

本组9例心内直视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儿,手术前心功能状态差,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手术后患儿易发生血液动力学改变,患儿处于应激状态,低氧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均可造成患儿胃黏膜血管痉挛,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发生胃黏膜糜烂,形成溃疡,引起出血;另外9例患儿由于术后带气管插管,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防喉头水肿,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胃黏膜保持与修复能力减弱,易诱发应激性溃疡。我们的护理体会是,术后应严密监护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发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相关护理,可以使患儿度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Hubert JR,Kiernanl PD,Welch JS,et al.The surgical manangement of bleeding stress ulcers.Ann Surg,2000,191(6):672.

2 马燕兰,等.胃液监测对预防阻塞性黄疸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意义.中华护理杂志,1993,28(2):69.

3 张在兴,严仲瑜.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临床外科杂志 ,1997,5(3):16.

4 乔峻,张生,木拉提,等.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新疆医学院学报,1997,20(3):186.

5 Tryba M,May B.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stress ulcer bleeding:a new approach.Scand J Gastroenterol,2002,27suppl,1991:16-24.

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115-02

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患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抵抗力差,加上小儿还没有成熟的生理和心智,这就使得护理更具难度。一旦患儿症状没有减退或者哭闹不停,就很容易引起患儿家长的焦虑,对患儿的治疗和恢复以及医院的日常工作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些比如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特殊检查过程中,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对疼痛的敏感度和排斥度都比较高,大大降低了疾病诊治及护理的依从性,患儿过激的反应会引起患儿家长的担心,使家长不信任医务人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发生[1]。因此,在儿科疾病诊治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科患者80例,患儿的疾病主要包括:感冒、高烧、咳嗽(部分患儿有肺炎)、腹泻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2岁,平均(6.56±1.1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3岁,平均(7.05±1.67)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告诫患儿家长病情状况,避免患儿家长和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帮助患儿尽快熟悉环境,消除其紧张心理;协同患儿家长做好治疗前准备,包括进食、排尿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临床研究表明,很多儿童患儿由于对打针、吃药的畏惧,在进入医院环境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儿童患儿本身处于成长阶段,认知和心智功能还比较低下,新环境的改变本身就容易引起患儿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和不适感,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认知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要确保就诊环境的采光良好、通风性好以及干净整洁,可适当的放置一些玩具、图画等等,以此减少患儿在医院早期的抵触和紧张心理[2-3]。(2)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交流是转移患儿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期的精神系统成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当儿童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不断增加的时候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快速的提高并进入发育期。在此过程中,正确合理的引导是提高患儿认知功能最重要的方式,同理,护理工作的正确引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儿亲密接触,比如抚摸、拥抱等方式或者微笑的表情,以此加强与患儿的情感交流,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患儿家长进行认知干预,比如患儿需要接受穿刺治疗的时候,患儿家长由于缺乏对腰穿的认识,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排斥等心理,一旦中途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4-8]。(3)加强对患儿的关心呵护,提高护理质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对患儿的关注,并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的关心,不仅是对病情、健康的关心,同时也包括对患儿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不仅在工作行为中更加认真负责,也要注意在沟通上掌握技巧、文明用语等。科室应制定人性护理理论制度,并定期考查实施情况;其次是要关注护理细节,由于护理工作比较繁杂,尤其是在患者比较多的时候。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从细节入手,在业务繁忙的时候不慌不乱,轻重有序,要时时谨记,细节决定成败,服务的质量正是体现在服务细节上。尤其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患者,要及时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干预,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让其正确的看待治疗,不要因小失大,延误患儿的治疗时机;最后是根据治疗情况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行为干预,比如练习、排尿方法,护理人员可通过游戏等轻松的方式指导患儿,而不要采用非常严肃的方式,以此使患儿尽快掌握这些自我护理方法[9-11]。

1.3 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其中,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我院预先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中有37名患儿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率达92.5%;对照组中有28名患儿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率为70.0%,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多元化儿科护理教学

1.前言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儿童,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护理,因此,儿科护理教学对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临床护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它涵盖的知识面广,学习难度较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合作式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一改传统课堂你说我听的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种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对于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多元化教学方法概述

2.1教学方法简介

所谓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一改传统教学方法中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把学生当作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种和谐、热烈的课堂范围,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形式上来看,参与式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儿科护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来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比如将案例展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我们知道在儿科护理学中有很多的案例讨论,因此可以将案例分组,在小组讨论之后由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一定的锻炼;还比如角色扮演法,由于儿科护理学的实践性较强,在课堂上会出现很多的情景模拟,因此可以在特定情境中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在参与中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2.2注意事项

参与式教学法使得课堂更有活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另一方面,参与式教学法也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弱,课堂的有序性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巩固教学成果,有一些注意事项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参与式教学法一改传统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更加灵活,课堂纪律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及时地引导和组织,就可能导致课堂秩序过于散漫,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参与式教学法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时刻注意在必要时组织好课堂秩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力求使每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参与式教学法更偏向那些乐于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这类学生更能适应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但很可能使一部分这方面有所欠缺的同学流于课堂主体之外。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策划者的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积极关注学生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尤其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的同学,并适当进行评价和协调,把握好大局,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都能成为参与式教学法的受益者。

3.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儿科护理学科是非常复杂和枯燥的,而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最大优势就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开始投入热情,就为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保障。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整个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作用大大增强。而且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也融合了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小组交流、案例讲解、困惑答疑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专业、枯燥的医学名词不再乏味,让同学们在互动和参与的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所增强,老师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知识、获取知识。种种实践表明,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要比老师灌输的印象更加深刻,知识的保存时间也会更持久。从长远来看,参与式教学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作用,而这些也是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3.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名好的医护人员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临场反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参与式教学法就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和同伴之间交流合作以及自身沟通的能力,课堂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临场反应能力的实践机会等。一味的死读书并不能适应儿科护理工作对学生的要求,而参与式教学法将学生们从书本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使得课堂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和锻炼平台,和工作实践的联系也更加地密切,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紧随时展的潮流,不断对传统课堂进行创新和改革,探索更加适合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参与式教学法适合儿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开展的教学方法。但是作为教师,还是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和以及对特殊学生个体的关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真正地从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来,真正地从课堂中获益。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传统和新型教学方法相融合,使儿科护理学科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作者:刘翅琼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