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设计
引言
土地综合承载力即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1]。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的对象是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组成的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可预测性的人地综合资源系统,因此,设计一个能衡量区域范围内土地对自然、生态、经济及社会各个子系统的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背景
彭山区隶属四川省眉山市,地处东经103.40°至103.59°,全县幅员面积465.32平方公里。彭山区下辖13个乡镇,总人口约33.57万人。彭山区位于成都平原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的核心层,北接成都双流、新津、邛崃,向南为拓展眉山、乐山和雅安的枢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彭山区的经济活动与现代化进程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环境问题的逐步暴露: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明显下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以耕地减少,园地、林地及非农用地大幅增加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急剧变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地交互作用的强度和密度。
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土地综合承载力体现不同尺度区域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联系。因此,要实现全面、准确的反映土地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及相互之间协调程度的目标,必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原则。
2.1 科学性、区域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认识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指标,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同时具有针对性,避免选取类似的指标,从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区域独特性指标的选取。除了选择能反映土地承载力的共性指标外,还应该选取能反映各个区域自身特点和功能定位的特殊指标,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意义。
2.2 综合性、层次性原则
由于评价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多个指标来说明,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出综合性。同时,评价对象可以分解为若干较小的亚系统,亚系统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这样的层次关系可以依次递推到具体的区域土地系统特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至少是一个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层体系。
2.3 简明、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标体系要简繁适中,指标内容应简单明了,通常以人均百分比、增长率、效益等表示,并具有极强的可比性。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和资料要容易获取,二是指标要容易量化。从而实现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意义。
2.4 可持续性的原则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保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地的超载过牧等,使得土地人口承载量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越来越不协调。因此,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指标体系设计中要特别体现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
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的科学性、综合性、整体性等设计原则,围绕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同时结合研究区的特点,本文以彭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为单一目标层,以土地资源的水土资源承载、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和经济承载作为4个二级指标层,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GDP年均增长率等19个三级指标。
3.2 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
(1)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其取值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关系等多种因素。
(2)人均耕地面积:指耕地面积数与常住人口数的比值,其取值高低反映了当地的耕地资源保证量。
(3)人均水资源量:指在某一个时期的水资源总量与常住人口之比,反映了当地水资源保证量。
(4)水土协调度:指单位区域内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情况,其取值等于单位区域水资源量与单位区域耕地规模的比值。
(5)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区域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实现绿化的程度。
(6)污水处理率:指研究区内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是反映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7)人均公用绿地面积: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其中,公共绿地主要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和企事业单位绿地。该指标反映了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的福利水平。
(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其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9)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常以每平方千米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是人口对土地承载能力最直接的表征。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自然增加的人口数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人口数之比,反映了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是表征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11)城镇化率:通常用研究区的非农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表示,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程度及聚集过程,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指标。
(12)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指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占GDP总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该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区域的经济状况,也可以反映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14)GDP增长率:指区域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占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反映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15)经济密度: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反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水平,是表征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活动效率与土地利用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
(16)复种指数:指一定时期内(常取一年)在同一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次数,是耕地上一年内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耕地利用的程度。
(1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指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是衡量当地经济活动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18)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区域固定资产投入与用地面积之比,是表征区域固定资产用地利用总体投入强度的指标。
(19)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4 结束语
本文以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为基础,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建立了彭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万常,周兴.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00-103.
[2]李吉英,王晴.滨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9):124-128.
[3]代丽娜,赖雪梅,朱晓岚.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J].当代经济,2016(11):5-57.
[4]杨阳,赵翠薇.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0-15.
[5]黄敬军,姜素,张丽.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A2):204-208.
[6]彭洪兵,李江风,吴姗姗.广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85-12687.
[7]虞晓芬,丁赏.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房地产,2012(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国家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进行软基处理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控制。本文提出了建筑中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以及施工控制技术,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软基处理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行”与“住”。而这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不容小觑。而建筑业的繁荣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又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决定其潜在危险指数十分高。近些年来,我们时常听到楼房倾斜、桥梁倒塌的新闻,这既造成了国家经济的损失,也是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做好建筑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建筑事故可能会导致广大群众的危险。所以,建筑中的软基处理工作以及施工控制技术刻不容缓。
1 建筑物中软基现象简述
软土地基是指由天然含水量大、承载力低、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及泥炭,基本特性为:
1.1 一定的物理特性
高含水量、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和中等灵敏度软土含水量高达45%~50%,孔隙比大于1.0,塑性指数为20左右,强度为10~30kPa,压缩系数为0.5~1.0MPa-1,固结系数为(0.1一1.0)x10-3cmz/s,灵敏度为4~8,因此压缩沉降量大、排水固结缓慢,地基稳定性差。
1.2 一定的结构性
随土的矿物成分、沉积环境、孔隙水的成分及沉积年代结构性不同,软土均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结构性的主要作用是增大了土骨架的刚度,因此其力学特性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应力水平较低时,土会呈现较好的力学特性;应力水平超过某临界值后,土的结构性破坏,使力学性质明显恶化,而且这种恶化是不可逆的.短期内很难恢复。软基就是软土地基的简称。而软土,又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它主要是由天然的含水量大、抗剪能力差、固结能力弱的淤泥积淀而成。它的特点是承载能力低、压缩性大、扰动性高、透水性弱等。而在此种地质上建筑桥梁或房屋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会因承载能力弱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坍塌,最终会酿成危害性极大的事故。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今天,特别是沿海地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所以软基处理的重要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日益引起广泛的研究。
而软基处理就是在软土地基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变其土质构造,提高软土地基的坚固性和固结度,从而使其土质适合建筑。如图1所示,就是施工前的土壤土质曾分析。这样就防止了建筑后因地基的下沉或松软而引起的建筑物倾斜或坍塌等不良后果。
图1
2 建筑中软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控制技术
2.1 填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如何改变软土土质松软的问题
2.1.1 换填法。换填法就是用新的材料取代原有的软基材料,使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更好。一般的,在施工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地基中软土的成分,然后用其他强度较高、承载能力较强的材料填充。
2.1.2 抛石填筑。不改变它的原有材料,只是在其上方填充其他的材料以加强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施工时,一般采用碎石材料,并用推土机在地基上方反复推压石块,使得石块坚实不至于再次出现软土现象。在这个反复推压的过程中,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已经被绝大多数的排挤出来了。最后,只需要在石块上填筑土方。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填石的高度应比原地基高5~10cm为宜。这两种方法主要区别是是否挖除原有软土。第一种方法就是彻底清除了地基中的软土,防止其上方建筑物因重量等问题而是软土压缩,造成建筑物的潜在威胁;第二种方法则是采用推压的方法,把原有软土中的水分和空气排除,使软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更合理;但第一种方法则使得地基的承载能力更强些,使用寿命更长。
2.2 排水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如何排除软土中的水分问题
2.2.1 盲沟法。在要处理的地基上,根据地基面积和形状挖掘出横向或纵向的盲沟,以排出软土中的水分。在现在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塑料盲沟,它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土工合成材料新产品,渗透性好、抗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还需要注意的是,盲沟的出口必须与排水沟联通,这样做有利于地基中水的排出。
2.2.2 石灰浅坑法。除了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把水引出来外,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把水吸干。在软土中的水分和空气较多而使其蓬松,这样形成的土壤叫做“弹簧土”,致使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弹簧土”松软的现象。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含量不是很多的话,可以采用“石灰浅坑法”法。在施工时,先挖一个坑,然后清除坑中的渗水,最后向坑中填入生石灰。
2.3 水泥土搅拌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如何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2.3.1深层搅拌法。所谓深层搅拌法,就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处将软黠土或松散砂土与固化剂强制拌和,水泥水化物与土料之间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抗渗性和整体性的水泥土固结体,从而加固地基强度和变形模量。
(1)桩体作用。深层搅拌桩桩体比周围土体的刚度大,在荷载作用下等量变形时,地基中的应力将按材料模量进行分布,因此,桩体应力比桩间土上的的应力大,这样就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比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所减小。
(2)垫层作用。深层搅拌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层。这一复合土层的力学特性优于天然土体,起着换土、均匀应力、增大应力扩散角的作用。在桩体没有完全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的地基中,垫层的作用尤为明显。
(3)挤密作用。深层搅拌桩中的水泥具有吸水、发热、膨胀作用,对桩周围的土可起到挤密效果。
(4)加筋作用。深层搅拌桩还可以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坡的抗滑能力。
2.3.2 粉体喷搅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是水泥土搅拌法中的一种,是利用水泥等粉体材料作为固化剂,用空压机作为风源,使加固料呈雾状喷入地基内部,用螺旋式搅拌钻头与原位地基土进行强制搅拌, 同时利用两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 使水泥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半刚性桩,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粉体喷搅法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无环境污染、费用低廉和地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并且应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处理含水量丰富的正常固结淤泥与淤泥质土、饱和性黄土、粘性土、粉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软弱土地基。
3 结语
总之,在工程建设中,对于大面积软土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结合水文气象资料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在确定软基处理方法时,还要注意节约能源,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因软基处理对地面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以及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公路小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41-2000)[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关键词】MBR;脱氮除磷;膜污染;污泥活性
0.导语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污水处理发展技术过程中典型的处理工艺之一,一起占地面积小、出水质量高、操作管理简便、运行稳定的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适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也广泛使用。在MBR反应器中,实现了依靠膜技术,使泥水分离,配合一些配套工艺共同运行可以使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本文介绍了MBR目前各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1.膜生物反应器的简述
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其中,使用的膜的种类繁多,按分离机理进行分类,有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按膜的性质分类,有天然膜(生物膜)和合成膜(有机膜和无机膜) ;按膜的结构型式分类,有平板型、管型、螺旋型及中空纤维型等。
2.MBR在脱氮除磷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MBR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很快,但自身脱氮率仅为40%~60%;在除磷方面,效果也不理想,很多都要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化学处理才能满足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
2.1 MBR脱氮工艺及处理效果
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是建立在硝化以及反硝化的过程中来实现的,通过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但是由于脱氮要求较高的停留时间,在处理较高浓度氨氮废水中,水池的容积偏大,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在MBR工艺中,由于微笑膜孔的截留作用,使得微生物大量停留在反应器中,不改变容积的情况下,大大增加污泥龄。
国内外对于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生物脱氮处理法。国内外对低浓度含氨氮废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面由MBR膜的完全截留作用使得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完全分开,同时反应器维持很高的MLSS使得反应器里硝化菌的大量积累有了可能,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创造了条件。
袁丽梅[2]等人设计一种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的脱氮除磷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AAAM工艺能够高效去除营养物,对COD、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7.4%和94.1%。
李春杰等[3]在利用SMSBR处理焦化废水时发现,在相当长的污泥龄的条件下,氨氮亚硝化较为全面,而氨氮硝化效果不明显,使NO2--N积累。进一步研究表明,短程硝化并非由氮的浓度和氮负荷引起,是由于硝化菌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亚硝化菌的生长速率。
2.2 MBR除磷工艺及处理效果
传统MBR反应器中,由于缺乏绝对厌氧的条件,对于释磷过程十分不利。即使用间歇式曝气MBR反应器,对于磷的去除效果也并不理想。基于以上缺点,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往往加以配套设施,强化除磷。如添加一部分厌氧或者缺氧的反应装置。
何圣兵等人在传统MBR反应器的基础上,配合厌氧装置,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调整各个阶段的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连续性试验。结果如下:对COD、TP、SS、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0%、84.25%、100%、94.09%和85.33%。
3.MBR存在的主要问题
MBR工艺中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投资成本高、能耗大、膜污染、氮磷去除效果不理想、缺乏成熟的设计规范、优化的运行参数等,阻碍MBR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
3.1 膜污染
所谓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颗粒以及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和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通量及膜的分离特性产生变化的现象。
艾翠玲[4]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h、溶解氧浓度(DO)为3mg/L、抽吸/停止时间为12min/6min、污泥浓度为5g/L、温度20℃条件下发现,当操作压力达到0.13MPa以前,废水的膜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之后,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膜通量增幅很小。
李艳芬[5]等人将膜生物反应器采用序批式的方式运行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厌氧好养的时间 ,考察了各类膜污染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空曝气的清洗方法,可以使膜压差下降8.4kPa;采用空曝气加0.5%的NaClO溶液在线药洗的方法可以使膜压差下降14.18-19.19kPa;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0.8%的NaClO浸泡的清洗方法可以使膜压差下降31.99kPa。
3.2脱氮除磷效果差
由于MBR反应器在泥水分离方面效果很好,所以很有效的保持了反应器内的生物量以及延长了硝化菌的停留时间,所以在对于氨氮的处理方面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反硝化需要缺氧环境,所以在MBR反应器中,由于曝气作用,对于反硝化有很大影响。所以,未配套有厌氧或缺氧装置的MBR反应器反硝化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对于总氮的处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张捍民等在将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后指出,进水COD/TN为18.3-32.2时, SBMBR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2%和91.5%,硝化和反硝化效果都很好;而CMBR对总氮平均去除率为30.5%,反硝化效果较差,但此时的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3.3%,说明CMBR脱氮的限制性步骤是反硝化。
李进等人通过对于产生污泥膨胀对MBR反应器脱氮除磷的影响中发现,由于丝状菌对有机物、氮、磷的亲和能力均强于絮状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丝状菌的同化作用和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竞争有限的基质,使氨氮的去除效果得以提高。但对于TN的去除中,TN的去除率下降。
3.3 污泥活性降低
膜生物反应器的SRT一般在30天以上,较长的SRT可以获得较高的污泥浓度MLSS,进而降低污泥产率并减小反应器体积。然而,污泥龄过长,可能会引起污泥的菌体细胞活性降低, Shin和Kang等报道了以合成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5天和44天的运行条件下,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5%和32%。
4.MBR的发展展望
对于MBR膜工艺,在实际应用当中,应该注重膜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努力开发新型制造工艺,继而使MBR工艺更为广泛的应用。其次,在脱氮除磷方面,筛选高效菌种、研发配套工艺都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在控制膜污染问题上,一方面可以着手开发高性能、抗污染的各类型膜;另一方面,可从操作条件方面着手,如投加凝聚剂等改善活性污泥的聚集状态,投加填料、定期排泥以维持系统内悬浮污泥浓度,采用恒通量过滤、适宜曝气强度、高膜面流速等延缓污染,再配合物理清洗、化学清洗恢复通量,延长膜寿命。 [科]
【参考文献】
[1]于水利,赵方波.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沿革与展望[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2):1-6.
[2]袁丽梅,张传义,张雁秋,奚旦立.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能[J].中国给排水,2006,22:14-17.
[3]李春杰.焦化废水的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处理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4-27.
一、经纬网图
1.图像特点
由抽象的经纬线构成,在不同的视角下,经纬线有不同的表现。
2.识读要点
(1)通过审题,先确定是何种视图。(北极俯视、南极俯视、赤道俯视及其他角度俯视)
(2)确定视图类型后,识别经纬线。
(3)通过题干所给的条件,计算或推算出图中经纬线的数值。
(4)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所提的各种问题,有些情况需要对图像进行变换,如转换为同时刻的北极俯视图,以便于回答问题。(两点间的距离、点的坐标、点的地方时间,或区时、月份,或日期、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某区域,或点所在的陆地(国家或海洋、气候类型及特点))
3.例图判读
读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完成1―3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
A.20°N,145°W? B.20°N,35°E
C.20°S,35°E D.20°S,145°W
(2)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A、B昼长相等 B.Q昼夜可能相等
C.P点出现极昼 D.Q点一定出现极夜
(3)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B.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
C.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
判读方法:此图为日照图的局部,需先进行图像转换,即把试题所给图像还原到更为完整、更容易理解的日照图(如下图所示),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对第2小题对图中各点昼夜状况的描述,通过对复原图像的分析可知,Q点有可能位于赤道上,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但并不是一定出现极夜。
答案:(1)B (2)D (3)D
二、区域地理图及假想区域地理图
1.图像特点
由中国或世界全部范围或局部区域构成,当取局部区域时,如果仅抽象出其中的某一特征值的分布图(如等高线、等降水线等),则要求对区域轮廓及经纬位置有较高深刻的认识。
2.识读要点
(1)调动脑海中存储的区域图像,通过比对,先确定可能是哪一个地区的地图。可以根据轮廓形状直觉推测,也可以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定,或利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形、河流、地名、资源等)辅助判断。要求掌握以下经纬线的位置(穿过的国家、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海洋等):东西经0、30、60、90、120、150、180度线,赤道,南北纬10、30、50、60度线。
(2)结合试题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确定地理区域(事实上试题本身对审图也有一定的提示)。
(3)根据所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提问的各种问题。(国家或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地形区名称、河流、海峡、运河、矿产资源、气候特征、农业发展条件、主要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区及重要城市及其他问题。)
(4)假想的区域地理图,多涉及地形与气候、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交通和资源条件与工业区位选择等,在判读时应尽可能联系与假想地区条件相似的实际地区的情况。
3.例图判读
读右图,完成4―7题。
(4)图中并不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广东 B.山西
C.云南 D.青海
(5)图示区域内,具有全国意义的优势资源是( )。
A.太阳能 B.煤炭
C.天然气 D.铝土
(6)图中各地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甲――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B.乙――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C.丙――沙漠化的防治 D.丁――地质灾害的防治
(7)2008年5月12日,图示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为了迅速查明灾区堰塞湖状况,组织人员及时排除险情,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判读方法:通过对图中城市分布、省区轮廓、水系形状及题干提示,可以确定该区域为我国西南部的局部区域,主要包括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省区和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横断山区等地形区,基于对中国各区域的了解并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4)BD (5)CD (6)BD (7)AC
三、等值线图
1.图形特点
地理课本中常见的等值线图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盐度线图等,等值线图通过等值线的延伸和弯曲、疏密、数值大小等来反映某地理要素值在区域的分布状况,借以反映或说明区域地理特征(位置(海陆与纬度)、地形、河流、天气或气候、洋流等)。另外,等值线图通常还可能转换成剖面图。
2.识读要点
(1)根据等值线的排列状况判读。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沿一定方向延伸,所表示的数值按一定方向变化,相邻等值线之间的差值为常数。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判定等值线的数值(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常数值)及估数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说明所表示的地理数值如气温、气压、海拔及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判读。在同一幅图内,等值线的疏(稀)密(集)程度表示在一定方向上地理事物差异的大小。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面起伏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等高线稀疏。等温线密集说明水平方向温差大;稀疏说明水平方向温差小。密集的地方气压差异大,风力大;稀疏的地方气压差异小,风力小。
(3)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判读。在等值线图上,有时等值线呈封闭状,等值线的数值由外向内递增或递减。如果中心数值最高,在等高线图上表示山顶地形,在等压线图上表示高气压。如果中心数值最低,在等高线图上表示凹地(或盆地)地形,在等压线图上表示低气压。
(4)根据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判读。等值线弯曲(凹凸)方向也表示地理事物的特点。
①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其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分水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其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集水线,易发育有河流。
②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凸出表示高压脊,其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向高压方向凸出表示低压槽,其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通常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东部槽线形成暖锋,西部槽线形成冷锋。
③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的判读服从“高高低低”规律,即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向低纬方向凸出则相反。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等。
(5)各类等值线图的设问。
①等高线图中的地形种类、坡度及坡向、崖高、坝址及库区的判定、画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
②等压线图中的气压类型、低压槽线与气旋锋面、风向、风力和天气变化确定。
③等温线图中的海陆与季节、洋流及分布地区的确定。
④等辐射线图中太阳辐射强度与纬度、海拔、云量的关系。
3.例图识读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 B.Pa<Pb<Pa
C.Pb>Pc>Pa D.Pb<Pc<Pa
(9)当图2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10)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判读方法: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判读的方法,很容易解出第8小题,第9、10题与季节相关,在等值线图上,要注意气温数值、气压数值、降雨量数值对季节的指示作用,当陆地上高压中心气压值>1035时,应理解为冬季。
答案:(8)A (9)C (10)B
四、各种统计图
1.坐标轴图
(1)图形特点。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表示地理事物相对或绝对的数量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通常由等值线图转变而来;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如海拔与气温。
(2)识读要点。
①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尺度。(细心也是一种能力)
②关注图形的总体变化趋势,归纳总体特征。
③读准图形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横轴和纵轴上的对应数据及其含义。
④分析各轴所代表的几个地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⑤能通过对数据的定量分析,推测上述各种特征蕴含的成因与可能的结果。
(3)例图识读。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I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1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同于( )。
A.Ⅰ B.Ⅱ
C.Ⅲ D.Ⅳ
(13)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I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II
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III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IV
判读方法:这是一个三维坐标图,图中每一个点可读出三个数值,解题时先应清楚这三个数据的数学关系,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出生率等的数值特征,能进行定量分析。通常,人口出生率大于2%即为高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大于1%即为高死亡率。
答案:(11)A(12)B(13)B
2.饼图或扇形图
(1)图形特点。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一般要求能透过抽象的数据,说明隐含着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或说明某些地理事物的重要性。
(2)识读要点。先读清是何种地理事物(土地利用类型、能源利用类型、水能分布等)局部与全部的关系,然后读出具体的数据,最后再推测这种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成因与可能的结果。
(3)例图识读。
[2002年广东]图4展示了1992年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为主。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判读方法:第1问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即所谓的图文转换能力。第3小题难度较大,要求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解题时要回归教材,分析破坏植被与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影响,对于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措施的回答,应注意与产生该问题的原因的对应。
答案:(1)以生物(质)能(秸秆、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共占71.5%(2)秸秆薪柴(3)①引发的环境问题:第一,砍伐植被(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第二,秸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②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第二,(大力)建设薪炭林;第三,提高能源利用率。
五、因果联系图
1.图像特点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很强,逻辑推理性也很强,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用箭头指出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联系。
2.识读要点
(1)通过审题,先确定是哪几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关联。
(2)根据所掌握的地理事象间的关联及日常的生活经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常下列地理事象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植被与水土保持等环境功能、大气层结构改变与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人类活动与农业生态环境、海陆或纬度位置与气温、气温与气压和降水、人口增加与贫困、湖泊或人工水库与河流径流变化、地形与农业类型、流量流速与水能等。
3.例图判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间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生产重心开始北移,东北地区成为粮食产量增长的重点区域,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1)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E.减少生物多样性,加剧荒漠化 F.增加播种面积 G.培育优良品种
(2)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实现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判读方法: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许多地理事象间是有因果联系的,平时复习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关联,此题考查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题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事象间的因果关系,如增施化肥会导致水土污染等。
开发商历来将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单独出售,但购买者很少有领到产权证的,多年来,人们很少对此进行追问.今年11月12日南京鼓楼区法院的一纸判决牵动了商品房买卖双方的神经。现将该案例简述如下:
星汉城市花园是南京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开发商于1998年9月申报该项目时,南京市规划局以《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要求,其规划建筑应按机动车0.2车位/户,非机动车2车位/户配建停车库。小区建成后,3幢楼下建有连片整体地下车库,共有59个机动车泊位。2001年7月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发给开发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明确记载:“使用权面积”和“其中分摊面积”都是7697.6平方米。
开发商在销售时曾承诺:小区配建地下车库供业主停车。但业主们入住后却发现只有购买车位才能取得停车权。开发商以至少8万元的单价卖掉了其中的37个,其余车位则被小区物管公司以每月250元的租金租了出去。为此,业主将开发商诉之法院,要求开发商将地下车库交还全体业主。开发商则坚持认为其对地下车库拥有产权。
2003年11月,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根据规范设计要求,车库应交付建筑物的所有人共同使用。同时,根据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不能相分割的原则,星汉城市花园土地面积已全部分摊到全体业主身上,小区的土地使用权即为该小区业主享有,因此,开发商不再享有该土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其次,根据《江苏省商品房价格管理规定》,附属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商品房成本的构成部分,未经物价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或变更。由于被告并无证据证明车库的建设成本未纳入商品房的成本,因此,车库作为公共配套设施所发生的费用已经计入商品房成本的事实应予认定,被告再行销售的行为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再次,根据《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配套使用的附属设施、附属设备、公用部位属全体业主所有,且被告也未按规定取得销售车库的许可证明。因此,被告以车库的建筑面积未分摊给业主而有权另行处分的理由也不能成立。
据此,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江苏星汉置业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星汉城市花园地下停车库移交给原告星汉城市花园业主委员会管理,并由星汉城市花园全体业主享有该地下停车库的权益。
判决告诉大家,车库并非开发商所能出让的。但由于立法的欠缺,判决并没有解决车库的所有权问题。它用了“管理”和“收益”两个词,回避了最敏感的产权问题。
二、车库的法律属性
有人认为小区土地使用权既然为业主享有,开发商就不能再享有该小区的土地使用权,因此,也不能享有土地地表和地下建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也有人认为,地下车库作为小区建设的配套设施之一,是建筑物的辅助设施,就应如道路、管线一样,是房屋的从物,应交付建筑物的所有人共同使用,在买卖合同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从物应当依从主物(房屋)一并出售、转移。还有人认为,业主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包含了空间权,如果承认了地下车库的产权属于发展商,那么就承认了空间权被发展商保留,但既然土地使用权都转让给小区业主了,发展商又依据什么来认定空间权还保留在自己的手里?从法律逻辑上解释不通。因此只能推定出地下车库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享有。
上述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地下车库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和地表上某独立单元房间对地上空间资源利用一样,都具有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在建造时都需要额外投资。地下车库是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具有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的所具有特性,它是一种特定的、独立的物,并不能以其它物代替,而且在空间上能够个别地、单独地存在。因此,虽然确定地下车库的所有权的归属尚无法律明文规定,但它具有专用使用权是不容置疑的。法律上未确定其所有权并不意味着相关的权利就不存在。如违法建筑的建造人,他肯定是无法取得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实际上他又是违法建筑的所有人,如果其它人对他的违法建筑具有侵害行为或者违法妨碍其行使正常的居住权,照样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再如,购买房屋后在没有登记办理好所有权证书这段时间内,购买人仍然可以凭借相关票证来证明其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更何况该类地下车库的兴建一般都是经过合法审批手续的,并不存在违法行为。
三、车库的种类
(一)不得销售的公共配套设施
开发商根据政府规定兴建地下车库,则修建地下车库是他的法定义务,他修建该地下车库不能为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谋取私利,而是为了满足小区内业主生活需要,向特定人群提供停车位的。如浙江省物价局颁发的于1999年4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商品住宅价格构成及价格行为规范》第十一条就规定:“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及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列入住宅小区详细规划要求配置的非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商品住宅开发经营单位必须无偿提供给整个住宅小区的住户使用,不得另行作价销售。”象这种情况,如果开发商将地下车库向非小区业主销售或者出租,则是违法行为。
(二)可以销售的公共配套设施
虽然根据政府规定,开发商应当修建地下车库作为小区的配套设施。但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开发商仍有权销售地下车库。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要将地下车库无偿交给业主使用。地下车库和房屋的关系不同于水电和单元房屋、电梯和高层建筑的关系。地下车库并非房屋必须要配备的设施,它与单元房屋是主次关系,不是主物与从物关系,系相对独立建筑物,它可以独立使用而不失使用价值。因此,只要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则不存在从物随主物一并买卖转让的说法。开发商如没有承诺无偿给业主提供地下车库,且并没有把地下车库面积计入共摊面积内,那么,投资兴建该类地下车库的开发商对此享有专有使用权,业主也就无法要求开发商无偿交付其使用。
(三)非住宅区的配套设施
这一类地下车库只要审批程序合法,当属开发商自由支配,即可以转让,也可以出租,也没有销售或承租对象的限制。至于是否能拥有所有权,还有待于国家法律予以明确。目前杭州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此类地下车库准备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下车库将拥有独立的所有权证,届时,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动产将可以抵押、转让,其所有权权能将能全部得到实现。
(四)利用人防工程进行改造成的下车库
1996年10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政府最早对地下空间进行的立法,同时这部法律也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最高阶位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了地下人防工程可以军民两用,即在和平时期可以利用人防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战争状态下归国家统一使用。同时规定了“谁投资、谁使用、谁收益”原则。由于国家对其使用权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和平时期,投资者享有包括转让使用权、租赁等方式的使用权、收益权和一定程度上的处分权,同时承担维修保养的法定义务。
如果投资者将人防工程改建为地下车库,那么首先必须要获得有关行政部门的审核同意,在保证不降低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能力情况下,才能根据国家对地下车库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修改直至符合地下车库使用要求后方可作为地下车库使用。
四、如何判断地下车库的归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判定小区内地下车库是否应无偿交付给业主使用,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开发商在计算共摊面积时把地下车库的建筑面积计算在内;
2)开发商在出售单元房屋时承诺无偿提供地下车库;
3)开发商把建造地下车库的成本核算在住宅开发成本之内;
4)根据国家法律或当地政府规定应无偿交付给业主使用的。
五、地下空间立法的缺位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建筑技术的发达程度。在工业革命之前,基于人们对建筑科技的局限性,对土地利用仅限于土地的平面利用,无法对地上、地下空间加以利用,法律自然没有规范和调整的必要。时至今日,城市化导致城市生活环境过密和土地过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与此间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广泛扩及至空中和地下,如兴建高架铁路、地铁、空中走廊、地下街、地下仓库、地下停车场、上下水道及排水沟等等。人们对土地利用已经朝着立体化发展,地下空间权也已经形成,法律滞后和缺位的问题已经开始凸现。
从理论上看,地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可以相互分离的。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只是获得了修建地表以上一定空间内的建筑物权利,并没有涉及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权,该部分空间利用权依然属于政府,如加以利用,必须经过规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审批。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不能相分割使用原则,并不适用地下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更何况,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不能相分割使用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只要获得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仍然是可以分割使用的。
但是,从现行房地产法律法规看,确认地下建筑物所有权归属问题却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只是对土地上的房屋权属登记作了规定,并没有涉及地下房屋的权属登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这里的“土地上”当指地表之上。房地产所有权证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要获得权利证书,必须要到房管局登记,如果没有进行权属登记,自然无法获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民事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规章和地方法规无权对此立法。从民法精神看,确认一个新的物的所有权当属民事基本制度。对此,加快立法研究,尽早出台地下空间立法已经迫在眉睫。
六、当前国内对地下空间的立法研究
无可否认,空间权是一种现实的权利。它就是人们对土地地表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支配权,包括空间所有权和空间利用权。空间所有权为土地所有权所包容,空间权利用必须附属于地表,是土地所有权的题中应有之权,当它为土地所有人享有时,它与土地所有权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予以分割的必要。在我国,因为城市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故除国家外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空间所有权;当空间利用为土地所有人之外的人享有时,则不能以“空间所有权”称之,而只能得以“空间利用权”称之。
从用益物权立法角度看,空间权本质上即是一种用益物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派生的用益物权。但是,它到底是属于一项单独用益物权,还是属于传统用益物权的某种形式,我国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争议,并形成了“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见解。
以梁慧星教授为首的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对此持“否定说”。在《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没有对空间权作出专章规定,而是将其分解成空间基地使用权、空间农地使用权和空间邻地利用权三种,分别归入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和邻地利用权三章当中予以规定。
以王利明教授为首的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对此持“肯定说”。在《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将“空间利用权”单独列为一节,作为用益物权一章中的一个单独的种类,予以专门和系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