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讲座

文化艺术讲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艺术讲座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第1篇

性格外向的麦凯凯才不怕别人指她干些什么,你做你的,我唱我的。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麦凯凯转身一望,原来是伊安!伊安是学校的大队长和篮球高手。他跑过来,先喘了几口气,然后苍白着脸说:“麦凯……凯,松……松鼠!”

麦凯凯迷惑不解,看着伊安又红又白的脸,她生气地插着腰说:“什么呀?松鼠也不用害怕成这样吧?你在和我开玩笑?”

伊安又是摇头又是点头,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NO,不是普通的松鼠……”他看了看四周,把脸一沉,“它会讲话!”麦凯凯正想大叫一声,可被伊安捂住了嘴巴。

“嘘,别说出去呀,晚上到你家去讨论一下,OK?”伊安悄悄地说。麦凯凯的家,也就是孤儿院,特大。

她点点头,学校开门的音乐铃声响了,他们摆摆手,一起进了学校,然后分别走进了一班和二班。

这一天的上课麦凯凯感到特别漫长,她在第三节下课再也忍不住了,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五个好朋友。他们就是:米露、奇峰、奇乐、苏丽兰和陈贝贝。

“下午到我家,有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麦凯凯指了指隔壁班正在看书的伊安,“是伊安发现的,会讲话的松鼠。”五个人惊讶地望着麦凯凯,麦凯凯给他们肯定:“真——的!”

“伊安也要去吗?”米露讨厌伊安。

“他发现的他当然要去啦~哇呵呵!”米露听了有点不高兴,可米露又想参加这个活动,没办法,她只好暂时接受伊安。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打响,麦凯凯带着五个人在门口等伊安做完值日。

过了一会儿,米露开始不耐烦了:“他来不来啊,这么久,天都准备黑了。”奇乐连忙说:“来了来了,他来了!”见奇乐和自己唱反调,米露生气地走到了陈贝贝的身旁。

伊安看见麦凯凯带着五个人,有点生气,走到麦凯凯面前悄悄地说:“不是说别说出去的吗?怎么,怎么说出去了?还,还告诉了某人!”伊安指的某人就是米露。

没想到,麦凯凯大笑一声,道:“人多才好玩嘛,何况你和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有福同享!哇呵呵!”没办法,伊安只好同意。

来到了孤儿院的门前,麦凯凯把六人带进了自己的房间里,在麦凯凯的桌子上正放着一堆松果,松果是今天的零食。孤儿院很大,但麦凯凯的房间只是孤儿院里的一千分之一还要小的地方。因此,七个人在小房间里,已经连一点儿缝隙也没有了。

陈贝贝是一条馋虫,见有松果,猛吃起来。而坐在她旁边的苏丽兰,却无比安静。忽然,一个飞快的黑影伸向了松果,一个松果不见了。正在讨论事情的麦凯凯、伊安等人被陈贝贝的叫声吓住了:“你干嘛吃我的松果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有超能力!你说话呀,苏丽兰!”所有被陈贝贝看中的东西都说是自己的。

苏丽兰是一个只要把遮住眼睛的头发往上梳,就会变成野蛮女,而平时却很文静的小女孩,她没有回答陈贝贝。见陈贝贝火冒三丈,奇乐连忙说:“别吵了,着火了。”奇乐是个笑话专家,虽然成绩不太好。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第2篇

责任书好比“军令状”,白纸黑字是一定要奖惩兑现的。但奖惩毕竟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的思路是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充分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使大家携起手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逐步走向成功。走向成功必须始终保持成功者的心态,我想成功者的心态要点有三:一是乐观自信,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全力以赴,份内工作勇敢果断使满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三是虚怀随缘,要有全局观念,谦虚谨慎,注重处理周边关系,力求上下同欲,左右逢源。譬如责任书中明确规定了部门目标,但目标分解不等于条块分割,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各部门达标,最终实现公司“三大目标”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部门的孤军奋战都难以成功,甚至是无济于事的。

说到这里,顺便谈谈学习型组织的修炼。

有统计资料显示,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美国高新科技企业只有10%活过5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岁。一连串数字令人可怕,是变幻的大潮淹没了众多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学习修炼。从何修炼?首先是观念。观念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灵魂,观念更新是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观念决定行动”已成公理。美国作家佛格森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可见,重建心灵地图,打开自我改变之门,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没有正确的观念引导,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是机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核心的两项修炼,一是心智模式,即思维和观念问题;二是系统思考,也就是机制问题。机制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确保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最终发展到整个组织学习。为实现“三大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促进全员学习进取,为达成目标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这个运动的“陀螺”最终成为“发动机”,驱动全身解决根本问题。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第3篇

(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促进青少

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

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

(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四、结语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文化艺术组织 政府 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随之衍生出对艺术的需求。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文化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改革创新,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成为重要的文化职能补充。目前,我国形成以三大部分为主体的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分别是以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单位;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各类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以民营艺术馆为代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①

一、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重要性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一项必要社会组织起到了引导合理社会价值观、培养公民审美情操、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非营利艺术文化组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能够充分吸纳社会资源,通过募捐等形式募集社会资金及慈善物品,在动员志愿者参加组织开展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中,以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特征充分弥补政府与市场缺失带来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二)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公众意识的表达载体,充分体现公众文化诉求,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拓宽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了解,提升公众审美情趣,比如艺术馆、博物馆开展的展览活动和讲座,直观的向公众展示文化艺术的实体与思想,公众通过“看”“听”甚至“摸”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观念的传播。②(三)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导向,引导公众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文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出版物、公众讲座等形式进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历史文物,形象化的展示、讲解传播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政府相互配合保障公共文化政策的推进实施。(四)社会团体的成立保障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权益,用团体的形式构成规范的文化体系。因此,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健全发展以及与政府构建良性合作关系是实现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背景下,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掌握公共权力,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权力影响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是政府实现其文化职能转变的载体,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对政府政策的有效回应可以对政府形成强大的支持力,反之会产生限制作用。二者间良性互动的关系是提升社会文化传播能力、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政府的强制力决定了政府在政治力量对比和资源分配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③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要得到法律与政策支持,以获得成立和运行的合法性。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位不够明确,导致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缺乏独立性,④文化艺术传播的主题与内容受限。在二者的合作关系中,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处于被支配地位,忽略了公共文化艺术的公众性、多元性、创新性的特征,没有做到以公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二)在我国,政府资金支持是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相关募捐和基金政策不太健全,导致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在运行活动与决策上缺乏自主性。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本身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倾向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员工呈现老龄化态势,缺乏创新性,人、财、物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资金短缺,社会公信力、影响力不高,难以实现与政府的有效合作。

(三)公众全民参与程度有限,制约了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发展,使得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内部资金利用不充分、文化设施资源浪费。主要存在着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的问题,还没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政府作为文化艺术事业导向的主体,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互动性不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的情况。此外,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自身也存在能力不足的现状,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活动开展缺乏长期性、计划性,无法对政府的支持予以有效地回应。

三、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构建良性合作关系的对策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既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要能够匹配经济发展的步伐。政府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时,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二者应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角色的转变。

(一)基于公众需求的统一文化推广

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应加强沟通与交流,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拥有便利的条件了解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作为公众意志的载体,应积极向政府反映公众文化艺术推广的切入点,不单单以政府指令为根本,应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实现政府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地方政府社区合作,开展社区书法艺术品展览、社区老年人书法大赛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在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艺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推广满足公众需求的文化。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规与管理机制

政府深化法制改革进程,简化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审批程序,高效合理的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进行管理。政府在明确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合法地位前提下,要认清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之间可能出现的公共资源竞争。⑤合理调配资源,在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进行拨款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英国《慈善法》为借鉴,规范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融资环境,保障资助人权利与义务,对文物与艺术品捐赠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营造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独立自主的决策与运行环境。同时,明确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管理体制,以科学透明化的管理来提升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少的受到政府干预,形成自身良性发展。⑥

(三)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政府始终扮演着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监督者角色,但人民群众是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公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与接受程度是政策推进的根本。加大公众参与,形成惠及全国上下的格局,形成第三方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监督态势,提高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合作效率,杜绝资源浪费。

构建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良性合作关系,是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前进的首要出发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文化事业的“第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功能补充作用,积极构建和谐共赢的合作关系模式,为进一步推发动我国公民文化艺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JB201106;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BH-Z12079;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gzdxk-13004)

注释:

①黄小娇.美国非营利艺术组织的募捐及其实践――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2014.

②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J].学术月刊,2006(9):8-11.

③田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理性选择视角的分析[J].学术研究,2005(1):90-96.

④郭小聪,文明超.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新型关系[J].公共管理学报,2004 (1): 57-63.

⑤马力.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构建[J].学术交流,2007(4):86-90.

⑥周正兵.英国非营利艺术机构管理经验及其启示――以经常性资助机构为例[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 (45):62-69.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53-02

文化馆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主体之一,也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的重要公益性单位。近几年来,政府部门把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作为我国民生工程之一来狠抓落实,根据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文化馆对外免费开放工作是指利用馆舍开展的每周都有活动并予以公示的免费服务项目,包括免费的演出、视听、展览、阅览、培训、讲座、游艺、体育,以及免费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等服务项目。本文就此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问题及相关对策展开以下探讨。

一、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现状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各地文化馆对文化馆(站)也纷纷响应,免费开放工作开展至今已近四年,其发展状况如下:

(一)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特点在于公益性、普及性、规范性。公益性是指群众到馆享受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普及性指群众零基础、零门槛都能参与免费开放的培训、讲座等活动;规范性是指提供给群众提供服务的规范性。规范性的服务、零门槛、零收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瞩目,许多地区文化馆(站)各门类讲座、培训班的名额出现“秒杀”、“时光”、“日光”等热捧现象,许多群众主动来馆要求增班增额;培训场地的使用也吸引了社会团体纷纷前来预约,逐步发展了一批文化志愿者(团队)。发展至今,许多群众、企事业单位还参与到馆(站)内的免费对外开放项目意见反馈工作中去,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备受社会关注。

(二)硬、软件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文化馆馆内硬、软件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升级,增设不同艺术类别的功能培训室、群众活动区、专业工作区、功能教排练厅、电子阅览室,修葺大型宣传窗、展览厅等功能场所,做好对外开放项目配套设施、设备的准备。

(三)文化馆(站)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自免费对外开放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文化馆访客量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群众选择到文化馆(站)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其中不乏中小学生、少儿儿童等未成年人,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到馆参加艺术类培训课程、综合类讲座,通过阅览室寻找资料、查阅书籍等,文化馆(站)成为群众培养业余爱好,陶冶性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接待人数剧增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零收费、零门槛,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参与。但鉴于馆舍面积的限制以及出于公众安全的考虑,每个培训班、讲座的名额都是有限的,而有意参加的群众人数较多,甚至出现课程名额一夜之间“爆满”甚至“秒杀”等热捧现象,很难做到满足绝大部分人的文化艺术需求。

(二)服务压力加大与服务人手紧缺之间的矛盾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接待人数剧增,服务项目明显增多,给馆(站)增添了较大的服务压力。但文化馆在编人员多是身兼数职,且人数较少,要保证服务质量就需增设人员。

(三)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资金紧缺之间的矛盾

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成为群众的迫切需求,虽然近几年来中央、省级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人力不足、馆舍面积有限、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一些文化馆(站)免费开放项目的开展,给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四)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与单一的文化服务产品之间的矛盾

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目的在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普及性、基础性的内容传播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将面临单一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推进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引入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竞争机制,以解决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少、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

当前,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少、服务内容单一的最主要原因是由缺乏竞争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所致。政府和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甚至是唯一主体,这种包揽服务最终导致服务成本高,缺乏竞争性、活力性、多样性。在国际上,把“项目外包”、“委托业务管理”等竞争性机制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通行的做法,我国现时不少文化馆也在借鉴,但碍于政府并未对此做法建立相关规范的规章制度或指引、指南,大部分文化馆(站)并未能“放开手”、“迈开步”地走出传统的“一览独包”的运营模式。

要使“项目外包”、“委托业务管理”等竞争性机制有效运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需通过建立规范的“文化艺术服务政府采购”制度,明确参与政府采购的单位资质、采购服务范围、采购流程等具备指导性的实务内容。通过“政府采购”机制,把优质的、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带给群众,同时也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团队),以缓解服务压力大与服务人手紧缺的矛盾

文化馆(站)通过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业余兴趣外,还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孵化出更多愿意加入我们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文化志愿者(团队)。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文化志愿管理制度,发展热心公益且具备教学能力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士加入到免费开放培训辅导工作中,发展在培训辅导中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的业余爱好者(团队)参与到免费开放汇演中,发展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爱好者参与文化馆(站)日常的服务工作中,以缓解服务压力大与服务人手紧缺的矛盾。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与社会机构展开合作,建立馆外服务驻点,以解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资金紧缺之间的矛盾

为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免费开放项目的开设也逐渐增多,在场地使用有限、配套设施设备陈旧的情况下,为使项目能顺利开展,可通过实地考察、评估,选取馆外单位建立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合作点。通过借助外单位成熟的硬、软件设施、设备,开展我馆设置的免费开放项目,以解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资金紧缺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徐春华.浅谈落实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措施[J].大陆桥视野,2015(02).

[2]苏日娜.开展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