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6-01
引言:中指出,人的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在以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一c在教育事业中也同样适用。近年来我国新课改中,针对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生活脱节严重的现象,提出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化教学理念由此应运而生。下面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探究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应用策略。
1.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实意义,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
1.1是适应时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时展要求下,传统教育模式弊端日益凸显,逐渐不适应时展要求,因此,基于当前形势,进行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适应时展的现实需要。
1.2是改善当前高中教育现状的必然选择。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体系使得我国人才培养趋于理论化,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造成学生理论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理论学习内容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1.3是提高高中生学习兴趣、增强高中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由于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和概念性,给许多高中生带来学习困难,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枯燥等特点,学生缺少个人生活体验,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从而影响学习效果[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是教学创新的表现之一,有利于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纯理论化教学内容的复杂难懂以及教学过程的枯燥无味,是提高高中生学习兴趣、增强高中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2.实例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生活化教学在当今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各大院校以及生物课程教师理应积极寻求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2.1积极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指导教学实践。教学理念和意识指的是教师关于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的思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思想等,良好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指导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因此,响应教育改革要求,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化学习意识。教师应明确,高中生物中的理论知识,均来自于实践,并可以在实践中得以印证和检验,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2.2积极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起生活化教学意识之后,还需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传达给全体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素质建设,还要求教师帮助全体学生树立生活化学习理念,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习惯性的与自身生活实际结合。
例如,《遗传与进化》中,学生除了明确关于遗传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如脱氧核糖核酸(DNA)等之外,还应将其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遗传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常有人说自己像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或是二者皆有?为什么俗语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转变学生思想,拓展学生思维,并且积极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和学习环境中树立生活化学习理念,以该理念指导生物课程学习,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2.3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践,以实践检验内容,以内容指导实践。最后,应做到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践,以实践检验内容,以内容指导实践。将生物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学生均影响甚大。例如,将健康问题与生物知识结合。
结束语:生物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也是高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各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现状,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应在各高中院校中加以广泛应用和推广,践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多,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更应当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一、高中生物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总结起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多媒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动性。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不断完善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然后,多媒体教学应该遵循媒体多元化原则,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教师应依据生物教材的内容与效果进行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多媒体教学还应该遵循强化训练原则,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教学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使其不仅能够反映生物的基本知识内容,还能够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
二、高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很多有效的策略。主要如下:
(一)多媒体在生物课绪论及新课导言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绪课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研究的方法与对象,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生物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且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研究内容。多媒体在绪论中的应用能够将一些经典实验研究过程再现出来,并且将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完成新课的引入。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好奇心对生物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枯燥的生物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氛围,为生物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DNA的结构”这部分内容讲解上,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出DNA结构模型,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生理功能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直是一大难点,由于生命活动规律是一个非常抽象、细微、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很难依靠课本上的图片进行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将这一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生命变化规律。
(三)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生物水平和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然而,受生物实验难度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很难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生物实验教学。多媒体能够清楚地展现相关的生物实验,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实验的操作演示,将实验过程的细节清楚地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够弥补生物实验教学的不足,还能够放大一些细微的过程,方便学生观察。
三、高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注意问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有具体明确的目的,且目的要直观简洁。教学中需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的的设计,防止学生只注重多媒体画面中新奇的东西,而不注重知识内容。生物教师还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疲劳与视觉疲劳,降低教学效果。第二,主辅需要清晰明确,并符合实际情况。多媒体的应用只是生物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观察不到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解决,同时应该将知识内容放在主要位置,让学生清楚地观看到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加深印象。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领域都应用了信息技术,其中也包括高中生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物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探究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原则、策略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艳香.高中生物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延伸性
生物是高中理科课程中一门重要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正确认识,并深化锻炼,培养其实验科学和验证科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延伸性,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制订课前计划,强化实验活动效果
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在教学活动开展前详细计划教学任务及流程是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充分开发教学潜能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也是如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计划性建设主要包括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分析总结,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应首先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确定实验教学的流程、实验步骤等,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先进行相关操练,尽可能地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突发问题,从而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好的实验效果。
二、正视实验结果,确保结果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实验科学的指导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受实验室环境、实验设备、学生操作能力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科学定论之间可能出现偏差,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可能与教材的定论不符,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正视实验结果,不扭曲、不夸张、不掩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科学定论不一致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有错误或易造成偏差的步骤进行改正,正确地掌握实验步骤。
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试剂溶液剂量、温度处理时间长短和试验操作程度等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到此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与教材定论不一致时,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定论不一致的现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不能简单依照教材定论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否定,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失去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目的建设,明确生物实验目标
相较于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更高,但学生乐于进行实验活动往往并不是对活动本身有兴趣,而是能在实验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实验器材、工具等,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活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缺乏对实验活动本身目的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容易发生实验过程混乱的情况,实验教学实效性不高。因此,在进行生物试验教学前,教师必须先说明实验的目的,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表性的、粗浅的实验现象转移到实验本质和内涵上。
高中生物教材上有关实验活动的内容中往往对实验目的都有简要性的介绍,但由于文字性表述本身的枯燥性,学生往往不会认真阅读,或者即便阅读也很少真正对其进行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教材的要求进行分析,有意识地通过在实验活动开展前设置问题等方法强化实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分子与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中,实验材料使用了白萝卜、大豆和花生,在实验开始前,先为学生提供西红柿、面粉等其他更多种类的实验材料,并提出为何会选择白萝卜、大豆和花生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择其他材料?如果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实验,则会得到怎样的结果?白萝卜是否只含有糖,有没有蛋白质?等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活动中。
四、发挥引导作用,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后,才能促使学生更周密地掌握实验活动的细节,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限制,常常会发生被实验现象吸引,偏离既定实验目的的现象,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和步骤,确保学生熟悉实验活动的目的,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中,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白萝卜、大豆及花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第二个实验目的是建立在第一个实验目的基础上的,是对实验的进一步详细探讨,教师通过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促使学生的实验活动始终不偏离教学目标和任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物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发挥自身引导者、辅助者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延伸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各项理论知识记下来,却体会不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更无法理解学习生物知识的作用与价值。这一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生物课程的实用价值,影响了高中生生物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力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使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时,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以往的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同时,翻转课堂还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适时给予学生赞扬与鼓励,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能让学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配合,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翻转课堂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只能采用共性教育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最终的学习成效参差不齐。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例如,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暂停、慢放或者反复观看,从而促进学习成效的全面提升。此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合作教学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以此来加强生生互动,使学生通过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自行编辑制作给学生观看的视频,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筛选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应用。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提高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比较优秀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层面。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翻转课堂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以及教材中重点与难点内容。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进行科学设计。例如,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导入翻转课堂,并且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另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将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画面内容力求做到简洁生动、直观明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二)合理把控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视频情境中,为接下来观看视频、理解学习内容、互相学习、内化知识等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把控好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加快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2]。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翻转课堂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实用性及科学合理性。但是,要想让这些教学优势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翻转课堂的内涵与价值。这样,教师才能通过一段段优质的教学视频,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演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课程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提升。
(二)营造探究型教学氛围在翻转课堂模式中,理论知识讲解环节大多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师只需要进行少量的辅助讲解即可,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3]。以“观测细胞结构”这一节为例,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教师在课前将实验步骤制作成视频文件,以直观的方式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涂片、切片的制作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专业的旁白解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充分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照视频内容,确认自身的实验条件是否充足,是否存在缺陷与不足,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相互融合。由此看来,教师借助实验教学这种途径,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但又不能让实验教学孤立无援,而是通过翻转课堂、信息交流、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共同作用于实验教学。否则,实验教学只能流于表面形式,在学生的头脑当中,依然无法构建起完善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这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常规化的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则要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相关职责。为了适应这一改革策略,高中生物教师应尽早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定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4]。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以往的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沟通渠道,与全体学生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向,鼓励学生将学习障碍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学生共同探寻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才能及时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四)提高课后练习题质量对于高中生物这门课程而言,学生通过做课后练习题,确实可以巩固和提升课堂学习内容。但是,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时,一定要对练习题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注重提高练习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凡是能够在学校内完成的生物练习题,要尽量在校内完成,以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及时反馈问题,随时与生物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其次,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习题量,多布置一些带有实践体验或者探究性质的习题。例如,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小型生物实验,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饲养一些小动物或者种植一些植物,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其获得更加全面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开设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进翻转课堂,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钻研精神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显然不适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或者主要依据。否则,评价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例如,除了定期进行书面考试以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环节,并且将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换算比例融入考试分数中,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大大提高考试结果的客观性、综合性,同时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教师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生生互评则是建立在分组教学、合作教学、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对合作伙伴的学习表现进行整体评价。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及时纠正他们“临时抱佛脚”的错误认知,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日常学习中。
结语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意义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能学有所成。
一、普通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主动,因能分类,按类分层。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物基础、学习能力、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按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要达到三个层次,即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学生被按照上、中、下,按3:5:2的比例,被分为A、B、C三个层次:拔尖的优等生是A层;成绩中等的学生是B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C层。分层次教学之前,首先,我们要向学生说明情况;其次,学生要实事求是地看清自己,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最后,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情况,要统计分析,选择不合理的同学,在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再作个别调整,最后公布分层结果,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2、教学目标层次化
按照学生的层次,各层次学生有适合自己教学目标,这些层次目标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A组学生要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3、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因此,在安排课的时,以B层学生为基准,兼顾A、C两层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后给A层学生补讲。
在课堂教学中, 始终要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在听课时,要保证A层学生不等待,C层学生基本听懂,能及时得到辅导,这样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要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根据生物学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 先复习提问,再导入新课[1]。
我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为例说明,,我的设计是:给C层和D层的学生的问题为:“1.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几种类型?分别叫什么名称?”“2.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是怎样的?”“3.怎样区分这三种血管?”等等比较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而给A层和B层学生的问题为:“1.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三种血管壁的形状和厚度各不相同?”“2.为什么在静脉血管里有静脉瓣?如果没有这个瓣膜的存在会出现什么症状?”“3.这三种血管中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又要流向哪里去?”等等比较复杂,需要探求讨论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自然而然导入到心脏这一新课。 接着 学生自学,即导入新课后,老师布置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自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不同,一般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每个学生必须会回答基础题,也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能回答选做题,这些题主要是提高A层和B层学生的提高题。
4、布置作业层次化
课后,要布置相应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作业一刀切,往往使C组学生吃不消,A组学生吃不饱。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后作业不同: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留给C组学生,以基础性为主,略有提高的题目,留给B层学生,而A层学生做基础性作业和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选择适和自己的作业题组,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的压力减小了,抄袭作业减少了,课业负担减轻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辅导分层
分层教学还有个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后分层辅导。通过辅导学生,为学生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2]。
对C层和D层学生来说,需要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类总结,归纳要点。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
对于A、B层学生,提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大胆探索,大胆去实践,积极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至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负担切实减轻了,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到能轻松自如的学习生物了。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特别重视后进生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3]。
三、总结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虽然生物学是一门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但是有些知识需要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才能掌握高中生物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深入浅出,针对高中生的特点,使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张莹.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