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认识;培育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购买,只能靠长期的努力经营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因为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目前我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开放、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企业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许多企业至今仍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战略管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理念,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 :国内有代表性的五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企业的经营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过于主观化、随意化,这就造成企业的竞争力很低。以销售额看: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入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它包括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由政府强制企业推行某种管理经验,企业被迫进行制度改进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切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
(二)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技术发展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二、如何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讲,以资源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获得超平均利润的水平,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他企业的显著特征,从识别标准上看至少满足下列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否可以给顾客带来超过其价值判断的利益
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顾客带来一般技术能力所不能带来的超过顾客预期的价值,并且企业核心竞争力旨在实现顾客最为关心的价值所在。不同的顾客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但就总体而言顾客在某些价值观点上会具有相似性, 在核心价值判断上往往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而这些价值观才是企业要尽最快的速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创造的, 并能超过顾客的预期价值。如日本本田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
(二)是否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
一项能力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所普遍拥有的能力不可能被定义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某项能力只被一个企业独有才具有核心性。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进入哪个特定行业,都必须拥有该行业所必要的技能条件,如果该项能力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那么把这种能力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三)是否具备一定的延展性
某一企业的专业技术,从某一特定交易来看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但它如果不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服务领域, 则从整个企业角度来看,就未必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如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几个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定在一个很小范围。而如果公司没有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避开以产品为中心的能力观, 而应该以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市场的某种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
三、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
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建立核心价值观须结合企业的状况和目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多方入手,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企业员工的内心,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动力,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目标形成共识。美国福特公司在创业的初期,遇到的也是空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竞争,福特公司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美国普及汽车”,并为之奋斗,为了向员工宣传贯彻,公司以很优惠的价格将汽车售给自己的员工,使自己的员工从中受益,让公司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源源动力。正是这种价值观引领福特公司以目标作为激励,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以研发不断的核心技术,使其一步步登上汽车王国的宝座,成为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之一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特征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此书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应变力和延展性。能够为顾客提供根本性、关键性的效用和贡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顾客的消费心理以及价值判断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若企业核心能力是固化的或者扩展空间有限的,就难以产生持久的效力和作用。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种产品,而是能够为企业在多个领域和相关活动中实施竞争行为提供有力的支持。
(2)难以模仿和学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一种能力。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领导者的智慧、职工的忠诚和企业文化、企业的形象、管理运作的机制等等,看似无形,却是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3.战略价值
核心竞争力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并且富有战略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对企业终端产品的客户做出直接的、关键性的贡献;第二,能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并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利润。
4.不可交易性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相伴而生,随企业的成长而逐渐完善变得强大,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1.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源分析
(1)有形资源。有形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产和财务资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物质资产通常包括事务所所在的办公室,以及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室设备。财务资产是指事务所所占有或拥有的货币形态的资本。有形资源只会因事务所的规模不同而造成差异性,是可替代可模仿的资源,也不具有稀缺性。所以说,有形资源不能构成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2)无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能够为企业创造收益,但不具有独立实物形态的资产。事务所的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品牌、公众形象、专有知识和经验、企业文化等。每个事务所的无形资源都不同,所以这些就属于差异性资源,可以构成事务所的竞争优势。
(3)人力资源。余玉苗等认为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可分为通用人力资本和专用人力资本。通用人力资本指事务所的一般审计人员,而专用人力资本指对事务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本文定义这部分人为事务所的核心人力资本。
2.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是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本。
三、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事务所文化建设
(1)事务所文化的内涵。①社会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客户是社会公众,所以它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通过提高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来树立良好的品牌。②团队精神。事务所本身是一个大的团队,不仅要有协作、分工,更需要沟通、理解、合作和凝聚力。④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注册会计师既需要具备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保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④以人为本与人和意识。人力资源是事务所的主要资源,这是会计师事务所与一般企业的主要区别。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事务所才能越做越好。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好地培育人和意识。
(2)事务所文化的设计。事务所文化通常是由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所构成。①事务所理念文化的设计。理念文化的内容包括整个事务所的价值观体系。事务所理念文化的设计目标是找准本所在社会中的角色,统一员工意志的思想观念,增强员工对事务所的认同感,进而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②事务所制度文化的设计。主要是建立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质量控制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③事务所行为文化设计。这是指事务所员工的活动文化。包括事务所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体活动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④事务所物质文化的设计。物质文化的内容包括事务所的名称、标识、文化体育生活设施等。
(3)事务所文化的贯彻落实。①首先要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如采取培训、制度规定、召开会议等方式进行广泛发动,使员工对本事务所的文化内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②领导带头,树立榜样。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事务所的领导层必须深刻领会新文化的内涵,率先垂范,并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项切实的工作来抓。④完善制度、体制保障。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在培育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2.事务所人才培育
(I)人力资本专业素质培育。注册会计师必须接受后续教育,这己经作为一种要求写进了我国的审计执业规范。进行后续教育的目的是让从业人员熟悉不断改进、颁发的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核心人力资本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能力,使事务所有能力应对不断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
(2)核心人力资本职业道德建设。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执业目标,必须遵守一系列前提或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客观、公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因为注册会计师要以自身的信誉向社会公众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真实与公允的。
本文认为,事务所除了对注册会计师有业绩考核外,还需要建立一套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对核心人力资本的职业道德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整洁的布局
房间尽可能设在安静而且进出人较少的地方。房间中的物品布置要井然有序,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能尽快地安下心来,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效率。相反,如果房间乱七八糟,本来平静的心也会因此而烦躁不安,只会降低学习的兴致。
颜色的学问
墙壁颜色的选择有学问:
嫩绿显得温柔、明快、恬静而富有朝气;黄色能给人以庄重、高贵的感受;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紫色、玫瑰色具有幽婉、华贵之感;蓝色平静;白色纯洁朴素。
如果周围环境喧闹,那么房间就以蓝色为宜,因为蓝色能起镇静作用;黄色和桔黄色能调节压抑的心情、低落的情绪。同时注意,房间的墙面颜色应与外界环境色彩相协调,不可对比强烈。一般说来,室内应以宁静悦目的中性浅色调为基调。
细节的妙处
1、书桌离床铺远一点,椅子不要用柔软安逸的。人都有一种惰性,如果创造了这种条件,你就会不自觉地利用这一条件。有时候这种利用是下意识的,或许你只想躺在床上稍微休息一下,但结果往往是大睡过去。
2、桌子上不要摆放玩具之类的东西,但可以插些时令鲜花或是一些较小的观赏植物,这样可以给房间带来一种非常清新的气息,有助于大脑疲劳的恢复。
3、如果你的自信心不足,可以在床头或书桌旁贴上诸如“我一定能行”之类的警句、格言。
“八荣八耻”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全面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南。
“八荣八耻”观是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一个社会耻辱不分,甚至以耻为荣,人际必然冷漠,社会必然无序,哪还谈得上社会和谐?“八荣八耻”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涤清社会风气,树立社会纲纪,打牢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更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不少人心中已经成了奢侈品,觉得那对自己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有些人甚至在刻意“踩路道德”,动辄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以嘲笑和奚落,更有人公开叫喊“越堕落越快乐”。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起来,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誉、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成为顽症。
我们应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即相对于改革和投资等问题而言,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这个偏向的后果今天已很明显,我们的社会正在为这些“虚”的东西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当明确的是,如果人的道德状态不断恶化,当耻不耻,以耻为荣,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良性作用,再好的规则也会遭到破坏,经济社会当然也无法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媒体变革中,广播独有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也许新媒体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某些媒体形态的灭亡,但并不意味着某种传播形态的消失,就像纸质媒体可能会被电子媒体所取代,但并不代表着文字传播就会销声匿迹一样,在新技术革命中受到冲击的只是传统广播媒体,而非声音传播形态。只要人类还有对声音传播的需求,广播就有生存的空间。
声音传播的深度涉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广播媒体在伴随性收听方面的优势,仍是广播媒体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何谓深度涉入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收声音信号的时候,只需使用大脑的听觉通道,大约占大脑通道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人们收听广播有一心二用之便,这被称作广播的深度涉入能力。当人们在开车、走路甚至工作的时候,任何其他形式的传播都可能因为需要人脑付出更多的关注而干扰其他行为的进行,广播则迎合了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因此即便其他媒体形式能够进入移动传播领域,其伴随性和非独占性也难以与广播匹敌。
即便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内容的竞争,新旧媒体只不过是渠道的不同而已。“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立身之本,新媒体固然因其新颖的形态和服务功能赢得受众,但最终还是需要用内容来“锁定”受众。传统广播长期在节目内容采编和精良制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优势,较之新媒体略胜一筹。
由此可见,广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变中求存的根本之道,须紧紧抓住并充分发挥声音媒介的传播优势,强化其伴随性和非独占性特征,使节目不断贴近地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保障节目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无论怎样改变市场结构、影响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内容始终是包括广播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广播的一切社会功能都是通过节目来实现的,节目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因此,构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就成为建立现代广播媒介管理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
根据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实践情况,传媒业内的研究人士指出,广播节目评估体系的基本构成可以概括为“5W”,即appraise what(评什么,用什么标准评)、in which channel(用什么渠道、方式或方法评)、who appraises(谁来评)、what result(有何结果)和why appraise(为何评、有何用)。由此形成节目评估体系的五个子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体系、评估操作体系、评估分析体系和评估应用体系。其中,评估指标体系规定评估的对象、内容和标准,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节目评估指标体系最重要的基本指标是“两个效益”指标,即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同时还包含反映节目产品优劣程度的质量评估指标。而本文涉及到的经济效益评估指标是指衡量节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低的指标,它由三个主要指标构成:收听率、覆盖率和投入性产出率。一般而言,收听率、覆盖率越高的电台,广告商就越愿意投入广告,广告价格也就越高。同时,收听率、覆盖率越高,意味着电台的潜在影响力也越高,对电台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也越高,相应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而投入性产出率越大,经济效益则越低;投入性产出率越小,经济效益则越高(显然,不断提升收听率、覆盖率和降低投入性产出率也是广播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的题中应有之义)。
节目评估体系能为广播媒体提高各项管理效益,特别是为宣传管理效益和节目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深化广播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对广播传播效果和节目发展走向之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迅速构建公开、公正、科学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节目评估体系,是新媒体时代的广播变中求存的现实需求,已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管理机构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广播收听率、覆盖率和投入产出率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衡量经济效益高低的基础指标必被纳入其中,缺一不可。 培育受众忠诚度
从某种角度来讲,广播在生产节目,也是在生产自己的受众。传媒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对受众的竞争,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分割、吸纳、竞争与维系。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受众已从过去的“大众受众”时代、“分位受众”时展到了今天的“适位受众”时代乃至互联网的“一对一受众”时代,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就是更加专业化、细分化、主动化和个性化。媒体为寻求更为丰厚的效益回报的传播区位,其市场定位必将日益呈现出细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特征,按照受众的需求来决定如何调整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形式已成为传媒业运作的第一法则。
越来越多的广播专业频率通过锁定部分受众的“窄播”来实现“广播”,广播变“窄播”已是大势所趋,即从主导性、综合性媒体转化为专业化、对象化、类型化媒体,各专业频率以其特色来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通过更符合听众需求的内容选择和频率定位,寻求更贴近性的服务和对位的传播;在顺应受众基本收听习惯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开拓和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标受众由此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广播与受众的对位经营愈加显现。
从功能上来讲,在新媒体日渐分割市场、受众越来越细分的过程中,媒体之间使用价值的可替代性逐步增强,任何一种媒体都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功能领域实现独占,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了对注意力的“份额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忠实受众就成了媒体最可贵的资源,因此,注重开发使用价值之外的情感价值、认同价值则成为媒体
培育和维持忠实受众的重要手段。
提升广播媒体的“受众忠诚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民化”,加强广播与普通受众的联系,让广播从高高在上的“传播者”论坛走下来,切实融入受众的生活中;二是“权威性”,借助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事件,着力体现广播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关怀,让广播成为受众所信赖的信息来源,对受众的实际行为产生影响。鉴于广播媒体单一的传播形态和电视等媒体日渐增强的时效性,将广播作为第一信源的受众规模日益减少。因此,广播应当更加注重从“平民化”入手,加强广播与受众的情感联系。如成立能为受众服务和开展活动的“听众俱乐部”、启动能让受众积极参与的“户外直播室”等,这些都能增强受众对广播消费的认同感。
此外,随着MP3、手机听广播等新形态的不断涌现,通过贴近性的内容和服务的改善,培育各个年龄段群体对广播的消费习惯,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受众的顾客价值,也是广播提高竞争力、培育忠诚度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拓展成长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增量的播放渠道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更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大有可为的机会。传统媒体可以因自己的内容而获得更多报偿的机会,如与新媒体形成内容交换和合作机制,网上广播具有传播范围大、多媒体性、互动性、可检索性、付费收听节目的经营模式等诸多优势,传统媒体如在节目开发和制作上进行更大投入,将受益良多。在新媒体世界中,声音传播将获得更多的展示空间,极有可能从中找到新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