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电工技术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组织与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高校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经成为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电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工程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信息在不断扩充。然而,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一门课程的学时数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调整。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成为各大高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通过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及时找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自己课程计划,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更好的为后续课程培养必备的基础能力。
2 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改革
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他们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应该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求,满足社会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
另外,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内容的改革时,还需要根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应整合,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实现我国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汽车中相关原理的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热情。同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把握“必需”和“够用”原则,强调必要的知识基础,剔除理论推导。
2.2 实验教学改革
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最终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合理设置并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展现当前最新的电子技术,让学生认识到该项科目学习的重要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实验设备应该及时更新,通过成立兴趣班、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校内实训提供更多机会。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求职打下基础;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对新入职岗位的适应时间,避免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3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多数教师的授课已经摆脱了纯板书的形式,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美PPT的制作,视频或者FLASH动画将复杂的原理清晰形象的展示,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具体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直接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虽然多数高校在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中能够做到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中,依旧没有大的突破。
3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新思路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是按照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正弦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电磁感应、发电机与电动机、安全用电常识、半导体(包括二极管和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的思路依次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将课本上的结论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各个章节缺少必要的关联性。本文提供一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思路,具体如下:
(1)课程的导入,由直流电路引入。给学生提供直流电源、开关、灯泡、熔断器,设计一个简易电路,从而引出电路结构、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等知识。
(2)在学生设计的简易电路基础上,引入继电器的应用,从而引入电磁感应。通过电磁感应分析,引出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与电动机等相关知识。
(3)由继电器线圈的保护电阻可由一个二极管替代,起到续流作用,引入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在此说明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介绍单相整流、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等知识。
(4)通过设计延时照明电路,引入电容器,通过电量计算,说明电容器并联在继电器两端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保持电路的接通,采取用一个三极管替代继电器,从而引入三极管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集成运放。
至此,所有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可以按照此顺序依次引出,在不同章节过渡中,可以通过电路的连接实验依次引出,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分组实训开展教学。
综上,本文给出了汽车相关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个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思路,着重讲述了不同章节间知识的过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用到各种教学方法,内容讲授上牢记“必需”“够用”两个原则,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1]张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2).
[2]石柳.《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7(08).
[3]张瑜,蔡立娟,韩春玲.《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2).
关键词:项目式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改革与研究
电气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实践的动态平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理论和实践知识是指“实践知识”是学生怎样去做的,“理论知识”是提供分析依据和解决办法。
一、项目式课程改革中理论与实践间的问题
中职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从普通教育课程中移植的,以学科为中心,将组成一个理论课程学习的教学体系。往往通过教学实验课程来学习实践部分,而课程外的实践动手训练是单独安排的,
实习或实训课程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任意分配时间,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理论与实习内容之间的脱节。改革后的中职教育要体现职教的特色,注重实践方面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与项目式教学法之间的融通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并发掘学生的实践性创造潜能。中职学生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融入社会,并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是专业课教学多于实践,学生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快地投入就业岗位之中。所以,通过项目教学法结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设置项目的任务应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项目式课程的提出应以工作项目为工作任务,整个项目都应包含实践和理论的相关知识,以项目为主线,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并考虑如何衔接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训设备设计了万用表组装项目,此项目包括焊接、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电路的检测与调试。通过此项目的练习,完成了不同类型万用表的使用任务和装配要求,形成了相关内容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2.开展项目教学应强调理论地位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传统的以师带徒的任务驱动方式已失去意义,他们常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做基础。从人才培养的方面来看,项目式课改的任务设置具有技术含量和理论内涵,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习,为今后提高学生实践适应能力服务。如果有些学生设计的电路有问题,教师再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他们慢慢寻找能支撑相关内容的理论依据,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完成本次任务。
例如,在电工和电子课程实验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家用线路,让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将理论与实际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获取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根据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按给定的装配图以较好的工艺水平完成线路的组接,也能根据故障现象正确使用电工工具,还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元件、合理布线等。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线路的分析和设计,还能处理各种各样现实工作中遇见的问题,这样的毕业生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6岁(1990年6月17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50******(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0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 位:电子技术算法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校:上海大学
自我评价
在工作实践中,我参与了许多集体完成的工作,和同事的相处非常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工作中,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工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电子技术算法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4/11 — 2015/6:XX有限公司[7个月]
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技术部
电子技术算法工程师
1.DM8127平台 Sensor 适配,调教 2A 算法及ISP 参数,实现 ITS 图像良好的亮度及色彩效果
2.使用 Imatest、HYRes 等图像质量评测软件评测 ITS 的图像质量,并与市场上的竞品作对比
3.优化 ITS AE 算法,增强场景适应性(包括解决相机顺/拟安装安装导致车牌曝光不足问题)
2013/5 — 2014/10:XX有限公司[1年5个月]
所属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技术部
电子技术算法工程师
1.实现 ISP 参数动态切换策略及补光灯等外部设备控制程序,使 ITS 在绝大部分场景下保持着良好的图像质量
2.设计并实现 AWB 算法,可用于多色温光源、纯色背景、运动物体干扰等复杂场景,已应用到 ITS。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上海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
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是在对人类智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的对于人类智能模拟、延伸和扩展的应用方法和技术[1]。该项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分支之一,主要目的是使得生产过程运用智能机器操作,实现生产的高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其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和语言图像处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多种学科科学,是自动化、仿生学和逻辑学、语言学、控制论等多种学科的集大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人类社会的多个领域得到有效运用,通过精确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大幅提高生产运作效率。
2 电气自动化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缺陷问题
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存在的问题之一,即系统的缺陷问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缺陷,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许多企业的隔离开关和电流短路操作上,均采用硬操作,这样一来,电气自动化控制无法发挥其自动化操作功用,造成操作效率较低,生产作业时间延长,也就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受损。又如发电厂升压站中,其使用传统的开关操作,多为按键操作方式,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用受限,自动化生产无法有效开展[2]。
2.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效果不佳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效果不佳,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监控设备支持下,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监控效果,但多为点状分布,无法覆盖多方位和全方面,造成监控死角,监控效果不佳。这样一来,工作人员无法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把握,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监控设备落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显示出现问题的系统,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有效性受损,生产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是该技术融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基础性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要想实现高效化运作,需要操作技术人才在掌握多领域和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保证其高素质和高责任感。这就对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成本也相对较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模拟人脑复杂的运算和运作机制,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在高效化、精准化模式下运行,保证了生产的高效率,还能降低人力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电气控制过程是电气领域的重要部分,实现电气控制过程的自动化,才能实现整体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电气控制过程的自动化,通过专家系统控制和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方式,完成对电气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模糊控制是电气控制中的主要控制方式,其通过传统电气控制过程的交流或直流传统来实现。电气直流传动控制中的模糊逻辑控制,多以Mamdani实现调速控制,以Sugeno来完成前者的例外情况控制[3]。
3.3 人工智能技术在事故诊断处理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用于电气事故的诊断和处理当中,使得诊断处理过程更加精准化和高效化。如发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出现事故后,传统的诊断方法则主要通过人工的检查,并结合相关知识和经验,既无法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且消耗大量时间,事故处理效率慢。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糊理论、专家技术和神经网络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事故点,并诊断出事故原因,提出事故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事故诊断和处理的效率[4]。
3.4 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操作中的应用
电气领域的日常操作步骤多样且繁琐,且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均十分显著,如某个环节出现故障问题,将造成整体电气系统出现故障,甚至导致重大事故损失发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日常操作得到有效简化,且在远程控制技术的实施下,使得相关数据资料信息得以准确收录和储存。操作的流程简化,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且日常操作的信息均能存留和备份,实现报表的生成,方便以后的生产和研究时的信息查阅,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更加高效。
4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其能够应用于电气自动化设备中,还能实现电气控制过程中和电气控制事故诊断处理中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运行的效率有极大的提升效果。就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存在的问题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缺陷的弥补和监控问题的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电气领域当中产生的生产推动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靳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5(02):74-76.
[2]马龙.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4,20(S1):114-115.
[3] 马仲雄.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11):153-154.
关键词:供水设备;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
供水事业的稳定发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供水事业中积极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供水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保障供水质量。
1 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和优点
与传统的供水设备相比,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供水工作的效率,促进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优点。
1.1 具有良好的自身保护功能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具有较少的控制独享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且具有自动保护装置,这也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搜集到详实、可靠的数据。在供水设备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够避免工作内容、设备所处环境对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避免供水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将各种负面作用降低到最小。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自动保护装置,能够针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响应,从而对供水设备进行有力的保护[1]。
1.2 工作效率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靠各个相应的程序来控制整个工作过程,并且及时记录涉及的各种数据,该系统可以以供水设备所处的位置改变为依据,及时地更新操作代码,从而保障工作指令的可靠,及时向供水设备传递工作指令。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进一步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供水工作的效率,并且及时向相关位置传递操作指令,减少传递过程中的延误。
1.3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由于供水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较差,如果要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则需要职工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不仅对职工的人身健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一些供水设备所处的环境过于恶劣,职工甚至难以深入。此时就可以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操控,避免职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同时提高供水工作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人为误差,使供水事业的发展更加稳定[2]。
1.4 具有更快的远程传播速度
在供水设备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及时地传输信息。与人工操作相比,该系统具有更快的远程传播速度,能够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和传播,使用远程监控设备来进行信号输出。这样可以减少职工对供水设备的近距离操作,从而完全实现远程控制监控对象。
2 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设计概述
2.1 积极应用集中监测理念
所谓的集中监测理念也就是通过处理器来有效的控制供水设备,其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维护,操作较为便利,能够充分地完成供水设备的运行工作。如果供水设备出现故障,还能够进行便利的维修,从而保障了供水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但是集中监测理念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尽管通过独立处理器能够使工作程序大幅度简化,然而也造成了处理工作过于集中,从而拖慢了处理的速度。特别是当控制任务越来越多时,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集中监测理念只适合在短距离的监控中使用,随着距离的拉长,电缆成本和供水质量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操作失误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当前只在简单的防护设备中应用集中监测理念。
2.2 集中应用远程监控理念
远程监控理念也就是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并进行远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远程监控理念的优点在于布设电缆时可以依照距离的远近来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电缆的用量得到了降低,供水费用也得到了减少。远程监控理念使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并能够收集和分析信息,对供水设备进行有效的远程监控。但是远程监控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无法对该项技术的特征进行充足的反应。如果需要进行远程监控,就必须进行远程输送和处理,这也带来了比较繁重的数据传输任务,数据传输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远程监控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数据流失[3]。
2.3 积极利用现场总线监控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理念主要是对工作现场进行总体监控,在处理器中集中所有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从而保障供水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收集和处理所有的数据。现场总线结构理念的优点在于能够对供水设备的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供水设备的监控效率较高,监控数据的整理和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得到了降低。然而现场总线监控理念属于现场总线监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控制功能的混乱,难以对监控信号进行全面地收集和传输,从而影响了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应该综合应用以上三种理念,从而以数据、距离、信号方面的要求为基础,来选择合适的理念和技术,并对其进行完善,使供水工作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总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设备的工作效率。结合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监控的效率,并对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控,由员工在操作室中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监控,有效地提高了该技术的通讯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供水设备的作用,推动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步。
3 结语
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监控供水设备的运行情况,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供水工作的效率,促进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在供水设备中积极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建伟.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