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建筑

一、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作用

1.设计师的责任

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建筑师。首先要了解建筑设计师的责任。设计师是全面型人才,针对项目进行设计创意和理念合理剖析,最终转化成实体建筑或空间,是建筑设计师的主要责任。在剖析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验证。对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分两个方面:一是审美的需求,这点上可以运用美学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二是需要得到环境的检验,这要求建筑学学生有全局观念,从环境大局入手考虑,不能只孤立看建筑单体本身。这两方面的评价标准要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需要有环境统筹意识,将建筑置入环境之中考虑问题。从这方面来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2.大学时期专业教育的特殊使命

大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建筑学专业在这方面的特点尤为明显。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大学时期的教育只能算是专业基础型教育,提供给学生设计原理,并进行设计模拟训练,逐一进行辅导,这是建筑学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也不例外,提供给学生有关于环境设计,包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侧重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有序的设计训练,为学生未来就业走能应对这类普遍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当代建筑行业的形势

受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许多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都在经营中遇到了困难,这些单位要进行探索研究,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专业人才的市场信息获取,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教育教学训练要随着每年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要给学生树立项目统筹整合意识(以环境整体改善为核心,进行建筑、规划、景观方面的统一设计),从项目策划经营的角度进行设计考虑。

三、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改方法

1.教学内容的侧重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环境设计以及与环境设计相关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技巧的一门建筑学专业限选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种设计的结合体,但它的设计体系是建立在人、社会、环境三大要素之上的,因此需要在开设基本的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对形态构成、形体掌握、形式美法则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进行教学。

本课程研究的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环境,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再设计、园林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建筑与外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等。但由于课程本身是建筑学专业的限选课,在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设计知识的同时,需将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做详细解释,使之了解学习这门课程对本身专业的帮助和益处。授课的针对性应比一般艺术型专业强,必须结合建筑学专业知识进行案例讲授,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设计艺术理论,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教学手法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因此,在完成设计原理课程的全部传授之后,需安排多媒体演示的案例分析,将前期的理论教育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调研制,做成多媒体文件进行汇报分析,由学生3~5人组成学习小组,自己调研查找相关设计案例,并按照设计原理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分析,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设计分析能力。最终考评方式是大作业练习,布置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实践训练。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因此,设计实践的训练是最终核心环节,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解决问题,在设计实践练习中才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意及表达能力。

3.教学理念需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使之了解环境的基本内涵和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在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后,要对相关的学科内容进行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第2篇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循证设计起源于循证医学,本意是“基于证据的实践研究”[1]。是西方医疗建筑设计中逐渐兴起的,以实际证据研究为基础的理论与方法.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技术和科学为主导的社区门诊,就如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社区门诊的服务设计也成为检验医疗水平先进性与群众是否认可的重要条件。在社区门诊方案设计初级阶段,由于决定方在管理者,而不是社区居民,所以无法想象社区设计功能布局安排,如:门诊空间设计不合理、功能分区乱杂、色彩环境氛围不符合病人需求、服务窗口设计无序等。

关键词 社区门诊建筑;功能布局;色彩环境

0 引言

循证设计是在环境心理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设计思想,目前正广泛运用在建筑、医院等行业。目的是运用实践理论方法证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否为相互依存的关系,循证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为社区门诊设计与健康之间内在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设计方法在正开展城镇化建设的内陆地区将引起广泛影响。

1 城镇社区门诊循证研究

“循证设计”理论的出现,首次运用于医学领域,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其理论研究正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是通过严谨的实践理论方法证明了建筑环境对健康疗效产生的重要作用。其出现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建筑之间完善驱动的结果[2]。在中国,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使得农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待遇,但是随之而来的严峻挑战值得关注,城镇社区门诊能否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设计是否合理,功能布局设置,如:城镇社区门诊设计合理与否、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贯彻等,为城镇社区门诊的循证设计研究与探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3]。要注重在社区门诊设计方面不是以医务人员和管理方便为中心,更要体现门诊功能人性化,突出人文关怀精神,营造“病人为上”的文化氛围,体现服务特色,以社区居民的期望为基础,注重病人感觉,关注病人满意度。

1.1 方法与设计、调研、信息收集

前期阶段走访城镇社区诊所,采取抽样调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与数据报告找到符合本次研究的对象问题。如:门诊门面设计、广厅空间转换、诊所内部空间设计、诊所整体色彩环境氛围是否符合病人的康复需要、功能分区布局是否合理、各单元组合是否和谐统一等。随机抽取十所门诊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通过手绘平面图,了解接待室、候诊室、取药室、输液室、病人等候区、治疗诊断室、康复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需要修改地方进行分析规划。

1.2 观察法、问卷法

实地考察病人就医的全过程,包括病人怎么来,经过哪些就诊程序环节,又是如何离开,完成一个医疗流程需要多长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就诊速度的快与慢,就诊大厅设计是否合理等。针对不同的病人病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询问他们的就诊感受,详细了解出现问题的环节节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找到可行性依据。

1.3 成果分享、展示

制定行业规范,如:《社区门诊设计标准与规范》,在制度下进行规范实施,针对此上方面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做出总结。看到了社区门诊功能设计进一步健全与合理,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各功能分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包括:预防咨询区、医疗就诊区、保健区、取药区、健康教育区、档案区、病人反馈区、行政区域、病人恢复和放松的休息区设置,运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各室内环境设计,找到一种符合病人康复需要的色彩环境。开设一体化服务流程,病人电话咨询服务、电子信箱、上门与呼叫服务,并在医生配置和画室配置方面得到改善。

2 社区门诊设计合理性举措

2.1 建筑设计初始阶段审核阶段

设计方在门诊设计初期阶段实地考察社区规模、人口数量、覆盖面积等因素,对其做一个详细调查,便于在门诊外部与内部设计方面从为“服务患者、提高服务水平”为出发点,运用建筑门诊循证设计理念完成优秀设计作品。

2.2 建筑内部环境的塑造

优雅清新的内部环境可以促进患者减少痛苦、解除焦虑、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如:色彩搭配、设备设计安置、自然环境的引入等[4]。

2.3 建筑空间开敞性因素

当门诊建筑内部功能布局设计以开放空间为主,患者更有利康复。如:房间的狭窄、地面面积、窗户大小、顶棚高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会对患者心理压力产生影响[5]。开放的内部空间对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压力的缓解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封闭的内部空间给患者一种压抑与沉重感,不利于身体康复。

2.4 自然环境因素

研究显示,当患者能够在更多的时间接触自然环境,亲近自然,那么患者康复会加快,心理压力会缓解,从而有利于让患者心理平静,更好的养病。建筑设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成为了重中之重。

2.5 加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动性

社区门诊医务人员配置不足一直是亟需解决问题,在满足医务人员基础上,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医生与医生、患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够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做出合理诊断,对合理分配有效的医务资源与患者更好康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 结论

循证设计理论思想为建筑环境对患者康复影响提供了科学认识。它所运用的实践研究思想在门诊建筑环境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其所运用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方法在现阶段对未来门诊建筑发展方向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的定义、发展、基础及实践[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

[2]华浩明.循证医学和三位创始人[J].南京中医药大学报,2004.

[3]王一平 ,李保峰.从循证设计到循证教育[C]//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

[4]村上周三.CFD与建筑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第3篇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

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

方法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模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2)“快题”设置模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问题。

(二)教学内容探索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1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方法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色。(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体会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

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方案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方法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理论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问题。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

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

[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色思考[J].华

中建筑,2008(5).

[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第4篇

当前在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2015年赴美进修,实地走访调研后,详细介绍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的生态规划、生态牧场、绿色建筑、可持续景观等设计方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得出现代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应遵循所在地区的传统生态特色,大力倡导新能源新技术在校园内的发展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遵循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环境;自然生态;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波莫那市,该校是所实践技能型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38年。学校占地7900余亩,在校学生23000余名,拥有100余个学科专业。同时该校也是全美七大理工大学之一,全美景观建筑学科排名第三的高校,加州州立大学体系的23所大学之一。2015年夏季,我们有幸来到该校进行访问学习,并被这所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深深吸引。这所校园坐落于连绵起伏、绿草如茵的山丘上,宽阔的校园、绿色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都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整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1938年W•K•Kellogg先生将自己的阿拉伯牧场捐给加州政府,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学校位于洛杉矶地区的东面,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学校后来的整体规划都是依靠这片山丘而建。同时校园布置也是开放式的,不设任何围挡设施,校园的每条道路都能连接洛杉矶地区的城市街道。校园的整体规划是座西朝东的布置格局,校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地,是这所大学的教学区域,布置有各类教学楼、各类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区、各类体育场馆、停车楼、停车场等主要教学设施。校园西北面为山丘地带,是这所大学的景观区域,布置学校的接待中心、会议培训中心、各类牧场、各类植物种植中心、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配套设施。整座校园的道路规划结合了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并加以利用。在校园平坦开阔的教学区内设计了一条可循环的主干道,路面较宽、方便车辆通行;再通过这条主干道延伸设计出各条次干道,路面偏窄、方便行人通行。这样的规划设计体现出人车分离,以人步行为主,并且降低了校园内汽车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出行安全[1]。同时在校园西北面的山丘地带,也依山而建了车辆通行的爬坡道和行人通行的楼梯通道,这样既做到了人车分流,又保护了校园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养殖丰富校园环境

首次进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各类农牧场。主要有牧马场、牧牛场、牧羊场、农作物种植区、花卉植物种植区等。由于学校源自私人捐赠的农场,所以历代办学者都坚持保留这份源于自然的特色区域[2],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使这些原生态的农牧场转变成学校重要的科研与实践中心。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饲养马匹的阿拉伯牧马中心,这座牧马中心位于学校的东北面,占地面积500余亩。阿拉伯牧马中心设施齐全,包括了340余亩的户外天然牧马场、马驹饲养所、马匹繁殖基地、马匹兽医院、马技表演馆、跑马竞技场和三个谷类仓库。平时在这座牧马中心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户外实践锻炼,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技能。如今阿拉伯牧马中心已经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马匹类学科教学、推广、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公认先进的饲养和训练马匹的科研基地。另一个就是农作物种植中心,里面包含了蔬菜种植区、瓜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它位于学校的东南面,在一片地势平坦开阔的土地上,里面主要种植的是苹果、橙子、西瓜、南瓜、向日葵、玫瑰等农作物。这里也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的课外实践中心,师生们可以在这里锻炼农业类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加州气候十分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再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培育,所以这些农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同时这些农作物种植区也美化了校园的自然环境,还给学校师生们带来大量的绿色食物。

三、校园建筑的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是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建造,设计中对自然的阳光、风、水等加以充分利用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3]。由于学校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的地震高发区,所以校园内大多数的建筑都不高,层数一般是3至4层,且依山而建。最有特色的是1号至9号教学建筑群,这些教学楼均采用木质建筑结构,能够加强建筑的抗震力。并且每栋建筑都采用逐层递增或逐层递减的方式,随周边地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这栋建筑是整座校园里最高的建筑。其顶部耸立着高大的三角形结构十分醒目,象征学校追求卓越、拼搏向上的文化精神。再往里走就是学校的图书馆,该建筑采用了有机形式的组合设计[4],将长方形的主体建筑与三角形的入口门厅建筑相结合,最大限度拓展了图书馆的自然采光区域与室内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为了缓解学校师生的停车问题,在校园内设计建造了一座5层高的停车楼,每层可以停放100余辆汽车,并在每层设置电梯和楼梯通道,方便人们上下楼。这样既解决了师生们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学校的土地资源。

四、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观赏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但它本质的生态效应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就十分看重本质,希望能够更多地给学校产生有利的生态效应,这里较有特色的是玫瑰花园与再生研究中心。玫瑰花园的历史悠久,当年是W•K•Kellogg农场的一部分。花园位于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的正后方,整体设计为圆环型,中间有一座精美的美式凉亭,在花园的各条小路路面上都刻有学校知名校友的名字、就读时间、学习专业等。玫瑰花园不仅景色优美,所种植的大量玫瑰还可以做成茶料来泡茶,有行气活血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制作成化妆品,滋养人们的皮肤。现在玫瑰花园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的可持续性景观。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位于学校的山丘上,周围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里面主要包含了太阳能电力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美国加州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学校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在中心所有的建筑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阳光,在平地上修建了水资源回收与进化的池塘,在中心的北角设置了各种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这些既能为学校提供再生能源,也能净化校园环境。

五、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启示

在当前全球社会高度重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也不断调整和修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关注大学校园设计的环境效益和社会道德观念正逐步形成新的生态理念。通过论述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方法及影响,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1.坚持传统地区生态特色

校园的生态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地形的多样性、绿化种植的广阔性、人文景观的节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校园生态设计时,应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保护原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对于山林、坡地、田野等自然地形,应依山势随地形而布置,校园建设遵循减少人为影响的原则,依据现状地形作适当平整。对于翠绿成阴的树林、绿草如茵的田野应坚持能留不移、能移不伐,使这些绿化植被自然的形成系统,让绿色生态意识充满整座大学校园,同时也能够在校园内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5]。在美国加州,众多大学的前身大都是来自私人农场的捐赠,这些学校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但大多数至今能在校园内保留下农场、牧场、林场等。学校的历任管理者和师生们一道,精心维护这片绿色的土地,因为这里能够见证一座大学的历史与未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也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的牧场、农场一直为广大师生提供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这些农牧场产生的农业产品、畜牧产品也成为学校师生餐桌上的食物来源。现今在大学校园内设置的生态农牧场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的生态特色,既保护了校园内各类生态多样性良好块区的自然风貌,也有利于生态系统向外扩展,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2.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技术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依托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创新。在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中,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打造更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既能减低校园的碳排放,也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能源支持与储备[6]。在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太阳能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中心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为这所拥有两万余名师生、数十座建筑的学校带来了强大的能源储备,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生态设施解决部分的能量供应问题,同时也能降低户外碳排放。对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大力倡导,并加以运用给学校带来了清新的校园生态环境,提升了师生们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垃圾处理中心、废弃物回收中心等再生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都有效降低了这座大学校园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学校对周边环境形成超负荷的压力。同时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也能促进资源再生,垃圾焚烧处理也能够为学校提供部分电力。所以,新能源新技术的大力运用要突破传统的校园环境审美观念的局限,将校园的生态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使大学校园从节能环保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倡导先进生态技术的实验与运用。

3.构建和谐共生校园环境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西方哲学家认为自然世界是“和谐”的,而和谐的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构成的。在古希腊人朴素的整体自然观中,和谐自然的世界应体现在多样性之中,“和谐”在希腊文中的本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7]。西方社会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也十分强调自然哲学思想,甚至将目光移向东方,进而认同、赞赏和憧憬东方“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8]。而在美国,1967年设计学家戚克多•巴巴纳克撰写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要认真考虑地球的自然资源使用问题,应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服务。所以在美国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原理及方法去优化协调人类、建筑、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波莫那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环境设计会直接影响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城市。所以该校的环境设计始终将“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放在首位,并坚持人文校园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学校在建设中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如所在区位、地形地貌、各类植被、农场牧场、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建筑等。这些资源构建形成的校园环境含有丰富的生态关系,反映了十分协调的校园生态平衡,以及随着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状态而变化的生态景色,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身场所。

六、结语

“崇尚自然、回归田园”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生态设计的特色,这所学校也是美国加州众多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这些不仅仅只是培育孵化出“硅谷”,同样也拥有生态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每年都能够吸引全世界众多师生前往学习访问。目前在社会高度重视人类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内涵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未来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趋势。

作者:刘波 史青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浩.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55-58.

[2]刘华东,腾华忠,刘新田,等.美国高校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61-63.

[3]毛琳.美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探析[J].华中建筑,2015(9):117-120.

[4]张晓燕.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4(3):192-193.

[5]张健.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14-115.

[6]杨修明,赵辉,陈杰,等.美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技术解析及思考[J].建筑节能,2014(12):17-20.

建筑及环境设计调研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要求;规划存在的问题;抗震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the mass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and seismic design process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requirement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eismic proble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对住宅小区的要求

作为宜居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住宅,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以人为本、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既要满足人们居住、出行、上下班、购物、安全、舒适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

2建筑抗震设计过程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2.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的扭转反应。

2.2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离、内墙的布置、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等等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子分布的不对称、不协调,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

2.3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

竖向布置设计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反映在建筑沿高度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设计上。无论是单层或多层,还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建筑,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存在的这个主要问题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要求,如底层或下面几层是商场、购物中心,建筑上要求是大柱距、大空间;而上面的楼层则是开间较大的写字楼或布置多样化的公寓楼,低层设柱、墙很少,而上面则是以墙为主,柱很少。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建筑物沿高度分布的质量和刚度的严重不均匀、不协调。突出的问题是沿上下相邻楼层的质量和刚度相差过大,形成突变。

2.4在实际设计中,在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上下相邻楼层的墙体不对齐,柱子不对齐,墙体不连续,不到底;上层墙多,下层墙少;上层有柱,下层无柱等,使地震力的传递受阻或不通;抗震用的剪力墙设置不能直通到底层、剪力墙布置严重不对称或数量太少。所有这些布置都将给建筑物带来地震作用分布的不均匀、不对称和对建筑物很不利的扭转作用。

3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商业环境混乱

小区内商业用房过多过滥,住宅区内饭馆、家庭旅馆、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语辅导班、婚姻介绍所、牙科诊所等纷繁复杂的商业内容在小区随处可见,环保、城建、工商、社区多头管理,却无从根本治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2 生态环境单调

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多。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及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由于小区园林绿化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树木的模式,原有植被在重新绿化时一般全部被铲除,使得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被破坏,植物种类单调,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虫害的爆发。

3.3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城市开发时打通道路,或将不通车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随时可通机动车的小区道路,使城市交通被大量引入住宅小区内部。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现有主次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方便了有车族,但却影响了许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噪声和汽车尾气等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夏季开窗多更为突出。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内部道路应该是通而不畅的,为的就是避免将小区外的交通引入内部,影响居民安全和产生噪声。

3.4住宅小区建设突破了环境承载力且科技含量较低

小区内固体、液体及气体垃圾的处理消极被动;雨水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率很低;太阳能技术利用不多,智能化小区就更少。

3.5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够,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

4改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对策

4.1 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

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已经越来越受关注。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了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采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完善各项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来进行。通过对住宅小区空间轮廓、群体组织、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绿化配置、小品设置、屋顶、地面的辅砌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整合环境最优。

相对独立阶段的环境设计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进行,应建立在对居住形态的深入调研,对居住行为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一些住宅小区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树或很少种乔、灌木的做法也在改进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实用、贴近居民的宅旁路边可以进入的小花园和各种便于人们交往的休憩场所,住宅小区绿化追求密实度,讲究乔、灌、草、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气的释放量。中国风格、地方特色、尺度适当、空间宜人的规划设计已越来越受到推崇。这是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进步的表现,其环境整合效益定会越来越好。

4.2 适度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现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有越建越大之势,似乎成了住宅小区档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设施建得大,设施较多,功能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从长计议,公共设施大了,要获得经济效益,要维持正常运营,就必然要招揽区外人员加盟。然而,这对住宅小区环境是一种干扰,住宅小区居民的家园感、领域感受到影响。倘若无外来加盟者或数量偏少,则正常运营难以保证。

4.3 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4.3.1住宅系统: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为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同,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住宅建设中要积极运用环保的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采取屋顶绿化、窗户遮阳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小区。

4.3.2绿化系统:改变以草坪为主的简单的图案化绿化模式,尤其在北方缺水大城市中,应多植树木,减少绿化用水量。并且多树种搭配,养护更容易,遮阳挡风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辅以灌木、花卉等绿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绿化景观系统。

4.3.3能源系统和水环境系统

合理利用太阳能、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合理规划组织小区的日照、通风、绿化遮阳,改善小区环境的微循环。加大中水回收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的推广。

4.4 倡导小区智能化建设

能建筑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并渐成主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智能化”引入了住宅小区和家庭建设中。住宅小区智能化势在必行,目前小区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以小区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进行的三表的集抄,三防(防水、防盗、防煤气泄漏)网络的建立,楼宇的可视对讲及IC卡门锁,小区宽带网的建设,综合信息的服务以及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

5小区建筑设计现体出三种可持续发展

5.1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更要满足未来环境、生态和节能发展的需要。

5.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为所有居民提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交流文化及满足其精神需要的居住环境。

5.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具有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及信息化的经济结构和保值、增值的经济能力。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薛慧平.魏征.吴屹东.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陕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