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Key words: newborns; ward prevention;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中?D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来新生儿医学的飞快发展,早产儿、危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侵入性操作频率也在随之增加,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以及住院时间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加上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各项系统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对于外来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本文总结了我院的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12011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7543例,女性新生儿4468例,胎龄28~43周,平均胎龄(39.2±1.1)周,入院年龄15min~28d,平均年龄(5.6±3.2)d,出生体重720~4550g,平均体重(2350.5±210.3)g。
1.2 研究方法
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和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每年的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12011例新生儿共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发生率为0.82%,2015年发生感染45例,感染率为0.37%,2016年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0.26%,2017年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为0.09%,可见感染率逐年下降。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地区,根据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显示[2],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约为4.5%~11.4% ,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小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也就越高。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来源范围比较广,造成感染的因素也相对较多。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通过加强新生儿护理管理,能够让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下降,更好的控制感染发生。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3.11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缺乏。虽然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的法规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但是没有明确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缺乏对于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特有的防范指南,使得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且在发生感染后无法有效的控制[3]。
3.12 医院的防控工作力度不强。防控工作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机构不完善或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关规章知识不健全、使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量明显不够且专业不合理,无法及时发现感染或发现后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4]。
3.13 医院的防控意识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知识。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医院人员仅仅将医院感染当做并发症来对待,发生后没及时的向上汇报;缺乏相应的知识,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鉴别感染,控制力度低,强调客观条件,或采取的措施不正确,或防控意识薄弱,依从性较差[5]。
3.14 防控医院感染措施的执行力不足。手卫生不合格,可表现为洗手方式不正确、设施差、洗手依从性较低。消毒不彻底:例如,配奶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奶瓶或奶嘴等消毒保存不达标;新生儿在沐浴时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而沐浴使用的相关用品、操作台等物品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和隔离会加重感染;诊疗时需要使用的暖箱、呼吸管理以及监护仪等没有严格消毒,或消毒灭菌其不达标,或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维护和管理,消毒无效;消毒剂不合格。隔离不到位:单个感染仅进行床旁隔离,有效性比较差;感染暴发时没有及时进行单间隔离和分组治疗护理[6]。
3.15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不理想。主动监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而大部分医院的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数量都明显不足,很难做到监测医院的感染人数和爆发趋势。报告不及时,由于临床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知识都明确的缺乏,在存在感染后无法识别,更别提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控制不及时:发生医院感染后,医院不知道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也愿意寻求外部的支援,让医院感染暴发最后发展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7]。
3.16 医院建筑不合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设施不完善或落后,资金投入力度也明显不足。建筑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沐浴间在NICU内,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观察室在感染性腹泻儿隔离间的附近,这样做非常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感染控制的相关设施不完善:一个病区内只有护士站和治疗室中有手卫生设施,甚至在NICU都无法找到洗手池或速干手消毒剂[8]。
3.2 新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3.21 新生自身因素。新生儿大多易感,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对于感染的高度易感性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全,特别是对于早产儿而言,皮肤屏障发育不成熟,无法细菌的侵袭,使得细菌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另外,新生儿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于细胞的杀毒能力也明显的减弱,免疫球蛋白无法通过胎盘,尤其是分泌性就IgA的不足,会让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性疾病[10]。
3.22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手污染或间接性接触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11],革兰阴性杆菌通过医护人员手的携带率为20%~30%,革兰阴性菌通过空气?鞑サ幕?率非常少,接触传播是重要途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洗手设备不完善、洗手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性态度随意、工作过度紧张、使用相同的擦手巾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23 环境因素。空气不洁净:空气污染会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查房、治疗以及交接班等,人员的来回走动或是风扇造成空气中流动飞扬的尘埃和微生物,造成空气污染。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部分固定装置,如蓝光箱、雾化器、导管、婴儿床、沐浴用品等消毒不彻底是发生感染的重要途径[12]。
3.24 侵入性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新生儿免疫功发育不完全,患病的新生儿需要使用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等侵入性操作,这些侵入性器械的使用为微生物进入机体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3.3 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
3.31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管理层应该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将医院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体系中,作为评价医院质量的指标。医院的感染科需要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专业的控制和预防各类感染的计划,同时组织所有科室的骨干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监控网和监控管理体系,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完善。
3.3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关于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的有关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保洁措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评分等。感染科的专业人员应该每个月进行检查评分,科室每个月进行自评,形成标准的管理模式。
3.33 完善病区硬件设施。合理规划病区的布局,新生儿的床和床应有1m以上的距离,同时设有功能不同的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各个区应该有门隔开,张贴清醒的标志。
3.34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完善关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标准,规范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制作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图,让所有操作能够规范化,保证消毒措施的落实。开展医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来强化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消毒灭菌技术培训,树立消毒隔离理念,能够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及规定。对于监控员和卫生员应做到每隔半年进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业务知识。建立相应的反馈信息制度,科室监控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应该在短时间内将情况上报至医院感染监控科,感染科应该定期进入病房巡视,掌握最新的动态。科室监控人员需要定期和抽查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查看制度的落实情况,寻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保证消毒质量。
1.1调查的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该前提下对新生儿家长应用健康教育方式。从患病新生儿入院到出院期间对其家长进行规律的、有序的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设计新生儿科疾病知识问卷,将一百分设定为满分,将分数在八十分以上的定为达标,并设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以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以P<0.05判定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1.3常规护理方法
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新生儿的体温偏低,则可以采用暖水袋,确保其体温上升到三十六摄氏度之上,在保温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患儿的皮肤,并加强对室内湿度的控制,确保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在吸氧护理中,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通过面罩器为患儿提供湿化氧,氧吸入的时间为五小时左右,氧的浓度为45%左右,之后可以采用间断供氧的方式,直到患儿呼吸恢复平稳,且皮肤青紫消失为止。加强新生儿护理,保证呼吸通畅,密切对新生儿的啼哭,呕吐、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
1.4健康教育的途径
1.4.1在入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刚入院时,应该让其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及医疗设施设备,并了解医护人员及设备使用方法。医护人员应以真诚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新生儿家属沟通。医院应对其家属发放一些具有丰富内容,图文并茂,且简单易懂的育儿小册子,或者将其制作成光碟,向家属介绍各种新生儿疾病的防治知识,并对其介绍新生儿病区的环境,专科的特色,对其宣传正确喂养新生儿的方式,并明确医院探视制度,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关心,尽量满足其需求,让家长放心,消除焦虑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4.2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家属在其住院期间,会因为过度担心患儿病情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安心。根据患儿病情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应让家属跟新生儿接近,以促进其跟孩子间的感情,在家属陪同新生儿进行各种检查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易懂的语言宣传新生儿疾病等相关医学知识,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并介绍常规护理方式,介绍母乳喂养好处等,让家属加强对疾病从发生到康复等过程的理解,并提高治愈的信心,消除焦虑心理,并利用家长探视时间,根据家长带有的疑虑,对其进行解答,可以采用随时随地讲解疾病知识的形式,或者通过讲座形式为家长提供疾病知识,也可以在新生儿科、产科等科室中展开各种育儿技能的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获得更多新生儿健康知识。
1.4.3在出院的时候进行健康教育新生儿患者的家属很多都缺乏相应的喂养幼儿及营养知识,对各种新生儿疾病认知低,尤其是初产妇,因此,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等亲自进行指导和师范,提高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并明确护理要点,育婴的基本知识及医学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指导出院后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的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等,应给予家长相应的疾病护理干预光碟。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健康知识达标概率为9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以及73.0%,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各种疾病发生概率的不断提高,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所秉承的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身体机能恢复及疾病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全面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并传播较多的医学卫生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健康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强化保健的意识,以降低发病概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衡量,健康教育已经是护理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
摘 要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新生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9例,研究组予集束化干预进行预防接种管理,对照组予常规操作,统计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 预防接种 集束化干预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luster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vaccination
Ji Fucang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Zhengyang County,Henan Province,463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ustering intervention applying to neonatal vaccination.Methods: 118 cases of newborn were admitted from 1 June to 1 December2013.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11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vaccination management with cluster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operation.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he timely vaccination and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after inoculation of neonate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imely vaccination and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 after inocul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had bigger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Newborn;Vaccination;Clustering intervention
本研究主要对正阳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1日-12月1日出生的59例新生儿予集束化干预进行预防接种管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新生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9例。研究组新生儿男29例,女30例,平均孕周(38.12±1.30)周,出生时重量平均(3.26±0.55)kg,顺产45例,剖宫产14例。对照组新生儿男32例,女27例,平均孕周(38.43±1.28)周,出生时重量平均(3.32±0.31)kg,顺产43例,剖宫产1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足月分娩、体重达标、无先天免疫功能缺失;其家属或第一监护人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患有内脏、皮肤、神经系统疾病者;资料不全者。
接种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流程,具体:评估新生儿状况,确定接种对象,健康教育,查对疫苗,溶解、稀释、抽吸卡介苗,抽吸乙型肝炎疫苗,查对新生儿腕带及疫苗,接种部位消毒,卡介苗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注射器、安瓿、剩余卡介苗处理,相关情况记录并保存,接种后定期访视,3个月后进行接种效果监测[1]。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集束化干预措施,方法:预防接种应用专用注射器,乙肝疫苗的接种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0.5ml),卡介苗的接种用微量注射器(0.1ml);将当天要接种的新生儿5例分为一组;将每天14∶00定为新生儿接种时间,由2名固定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接种及登记宣教等相关事宜;将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和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分别定为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
观察指标及评价:接种后阳转率为接种12周后于受检者右前臂掌中下1/3交界处皮内注射PPD 0.1ml,48~72小时内观察结果。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结 果
研究组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差异,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各种传染病菌缺乏有效的免疫力,因此预防接种对新生儿极为重要[2]。集束化干预管理中的专用注射器接种、分组集体接种和定人定时定部位接种的措施,对预防接种各方面工作的推行均有重要意义。
从接种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方面分析,使用专用注射器接种不仅可以减少注射器内的死腔残留,增加疫苗接种的成功率,保证接种质量,还可以让接种人员形成了注射器与接种疫苗两相对应的固有概念,避免混淆接种,保证了接种的安全。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新生儿的PPD阳转率的分析,得出研究组的阳转率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3.05%,说明集束化干预有助于提升接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保证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从接种的及时性方面分析,集束化干预管理中由固定的护士进行宣教,保证了健康宣教的质量,增强了科普性而降低了形式化,同时,由固定的护士进行接种工作,可以减少交班次数,接种人员对当前批次的新生儿接种情况较为了解,也能更好地与新生儿家长交流并反馈接种质量,这都是常规的预防接种管理中所不具备的。本研究对两组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率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100%高于对照组86.44%,研究组卡介苗接种率98.31%也高于对照组84.75%,也表明集束化干预提高了接种效率和及时性。
从接种的满意程度方面分析,集束化干预分组集体接种,可避免遗漏,提高疫苗的使用率;固定时间接种,可以使新生儿家属更方便配合接种工作;而固定部位接种,则有利于介绍新生儿的刺激和不适感,同时便于接种后对局部反应的观察和处理[3]。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满意度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3.05%,也体现了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接种满意程度方面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集束化干预有利于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定清,沈曲,袁中草,等.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5):1229.
[关键词]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医疗卫生标准要求的提升,围生医学正在迅速崛起,这是一门研究孕产妇与围生儿卫生保健的学科体系,研究胚胎发育、胎儿生理病理、孕产妇与新生儿疾病预防与诊断的科学,旨在降低围生期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1】。为了进一步探究围产期保健与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分娩的2400例孕产妇以及围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分娩的2400例孕产妇以及围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孕产妇年龄在18-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9±3.2岁),孕周在28-3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9±1.8次)。其中,1208例剖宫产,1192例顺产。孕次在1-5次之间,平均孕次为(2.0±1.3次);产次在1-4次之间平均产次为(2.1±0.4次)。新生儿情况:2368例健康新生儿,33例新生儿缺陷,其中,6例多趾,5例脊柱裂,5例唇裂,5例脑积水,1例尿道下裂,2例闭锁,2例下肢缺损,6例其他畸形。 方法
对上述孕产妇以及围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统计产妇年龄、职业、分娩过程等资料,并通过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
孕妇年龄、孕周情况、产检次数、孕期用药、孕妇职业以及孕期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重要因素,p
表1:围产期保健与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
指标
例数
新生儿缺陷
X2
P
年龄
11.20
0.000
18-19
13
1
20-30
2186
22
35-41
201
10
职业
10.11
0.000
农村
2102
31
城市
298
2
孕次
0.68
0.324
1
1407
17
2
692
10
3次以上
301
6
孕周
10.58
0.000
28-36
81
3
37-41
2283
28
超过42周
36
2
用药情况
12.25
0.000
孕前三个月
316
27
孕后三个月
701
6
产检次数
16.54
0.000
1
131
13
3次以上
2269
20
分娩方式
0.73
0.434
剖宫产
1208
11
顺产
1192
12
胎膜早破
0.93
0.367
是
297
6
否
2103
27
妊高症
13.24
0.000
是
123
10
否
2277
23 讨论
新生儿出生缺陷指的是新生儿任何功能与形态结构的异常,新生儿缺陷会导致人类寿命下降、新生儿死亡以及各种长期疾病的发生【2】。加强新生儿出生缺陷预防研究,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文研究中,2400例孕产妇,其中,33例新生儿出生缺陷,导致新生儿出现缺陷的主要因素如下:
孕妇受教育程度:从上文研究中发现,城市孕产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显著低于农村孕产妇。主要是因为:①农村孕产妇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信息不畅、知识缺乏,优生优育知识缺乏,对于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孕期高危因素,即使发现了也没有进行及时检查与就诊【3】。②农村医疗设备与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即使进行产前检查,也很难发现胎儿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农村地区的医疗设备、经费、人员投入力度,完善三级网络,全面做好围生期健康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孕妇健康知识水平,旨在降低新生儿缺陷。
加强产检,从上文研究中得知,孕周情况与产检次数也是新生儿出现缺陷的高危影响因素。通过及时、全面、系统产检,能有效掌握胎儿与孕妇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必须知道孕妇进行产前体检,尤其是基层医院,必须强化产前体检重要性,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筛查,降低新生儿畸形,减少家庭与社会负担。
减少环境与药物影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我国先天性缺陷儿童每年约新增120万人次,约占6%【4】。造成新生儿缺陷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说,碘缺乏,儿童智商显著下降。酸性食物食用过多会导致器官发育畸形。孕妇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新生儿腭裂或唇裂,怀孕前八周,正是胎儿器官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放射线、化学药物、病毒等环境非常敏感,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产妇接触有毒物质、营养不良等都会导致胎儿畸形。农村孕妇因接触有害农药等几率较大,而且,缺乏早期叶酸补充等意识,导致新生儿缺陷几率比较高。所以,孕产妇应尽可能注意周围环境,避免接触药物或有害物质,加强孕早期的叶酸补充,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降低新生儿出现缺陷几率。
综上所述,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针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与干预,对于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望艳美,方波,蔡春芳,足月妊娠孕龄、分娩方式与母体产科并发症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73-74
[2]涂素华,李小燕.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8,20(5):1276-1277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07-01
围产期保健指的是围生育期保健,具体而言,便是指一次妊娠由妊娠前至新生儿期为胎婴儿与孕母的健康提供的保健措施[1],这种健康教育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母婴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维护新生儿与孕产妇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文献显示,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2]、身心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现探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孕产妇采取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60例孕产妇入组起始时间在2016年4月,结束时间在2018年4月,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年龄均值(26.84±3.94)岁;孕次均值(2.03±1.14)次;孕周均值(35.15±4.18)周。研究组年龄均值(26.72±3.29)岁;孕次均值(2.11±1.24)次;孕周均值(35.64±4.07)周。两组资料对比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认识以及预防妊娠后阴道出血;指导孕产妇的生活方式,保障其科学膳食;对孕产妇妊娠期用药进行合理指导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干预前提下行围产期健康教育:①产前健康教育:a.在孕妇妊娠周期?M28周后,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孕妇体检的结果对其开展整体性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其恐惧、紧张等心理及时消除;b.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由儿科、产科病房和产科门诊等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集中进行讲课,主要沟通交流孕妇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常识、产前检查项目以及就诊的时机等;c.系统课程教育:每月向孕妇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孕期运动及营养、监测体重的重要性、自然分娩的优势、产程应对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孕妇对分娩知识提前了解,进而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②产时健康教育:a.孕妇妊娠周期达37周时,需与孕妇、家属热情主动交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使孕妇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缓解。b.告知产妇产房工作内容以及异常产程的处理措施等,使产妇、家属的焦虑、担忧等心理尽快消除,做到有备分娩。c.与产妇积极交流产程进展以及病情变化,产妇分娩时助产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将产前所学知识运用到产程中,例如用力技巧、呼吸减痛法,使分娩顺利有序进行。d.分娩时要积极引导有利于分娩的动作,将分娩进展及时告知产妇,使其减少担忧;分娩时给予产妇充足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至顺利娩出胎儿。③产后健康教育:a.产后可进行床旁宣教,普及科学育儿、坐月子常识,分娩3d内,乳腺科及儿科医师可至产科病房开展床旁宣教,掌握新生儿发育、哺乳等情况,并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b.将产后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尤其是新生儿照护,向产妇告知新生儿看护相关注意事项,并教授日常生活照料技巧、母子间沟通、喂养知识和新生儿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等知识;将产后育儿知识与保健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家属,增加其了解。
1.3 效果评价[3] (1)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2)参照WHOQOL-100调查表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导致的生活负担(四项)、性功能(两项)、治疗满意度(两项)、睡眠(三项)、认知功能(四项)、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五项)、工作状况(四项)、社交质量(三项)、症状与不适(十二项)、医护人员鼓励(五项)及社会支持(两项)。每项指标评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x±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研究组自然分娩21例,总产程用时(11.76±3.19)h;参照组自然分娩12例,总产程用时(13.58±3.20)h,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总产程用时对比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x2=5.4545,P=0.0195;t=2.2062,P=0.0313)。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每个妇女均需要经历的特殊阶段,亦是诸多并发症高发时期,尤其是围产期女性,这一阶段的女性表现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不仅会影响母体身心健康,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娩出带来直接影响。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高,使得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