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物理论文

高校物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物理论文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应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委员会,由其讨论决定专业基础课程。要综合评价传统学术型本科所开设的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与培养方向的关联度,通过量化指标确定以上课程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很小的课程,要退出课程体系;关联系数较小的课程,要减少学时和学分;关联系数较大的课程予以保留;关联系数很大的课程要充实加强。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践来看,上述6门课程可删减3~4门,可增加与专业方向紧密的课程,如光电技术方向可开设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光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经过优化后,有些课程的学时会在原来基础上减少,但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可通过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课程整合成课程群,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避免学时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按需要组成力学、理论力学课程群;热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课程群;电磁学、电动力学课程群;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课程群等。也可视实际情况将四大力学整合成理论物理。

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集中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委员会应充分调研,广泛征求行业、用人单位和师生意见,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选择行业共性技术课程、岗位标准所需的定向课程以及引领该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课程。以反映所服务行业的共性技术基础课程为核心支点课程,保证课程模块的适度稳定性;以产业链的各个岗位所需的技术课程为定向辐射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保证课程模块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反映行业最新发展的多样化的前沿课程为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模块的先进性。

3.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应增加课程的广泛性,建立课程多样化及选课自由与学习自由的约束机制。开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开阔视野的选修课程,如贴近专业方向的实用性技术课程、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物理学专业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课外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职业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了解,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1.校企深度合作是主要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之路,合作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职业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具有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的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探讨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合作形式:一是组建院系专业委员会。成员来自院系和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合作伙伴,且后者的比例不低于50%。专业委员会促使行业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育的指导与评估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专业课程,举办技术前沿学术讲座,兼职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选择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共建实践性教学基地。院系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实践的机会。与行业高水平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假期实习、完整学期的顶岗实习提前介入职业岗位。院系应通过信息反馈,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三是组建职业性学会组织。发挥学会的桥梁作用,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加强专业与市场、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促进教学活动和科技开发的高效开展。

2.强化实践教学是基本保障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通识课中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按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要增加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专业方向课的实践教学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模拟真实生产的技术流程和场景,才能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3.实施开放办学是有益补充资源缺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与提升。重视外延发展,引进社会资源,专业才能办出特色,形成亮点。一是国际合作共办专业。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校际合作共办专业。与合作高校互选第二专业,互通学分,充分利用兄弟高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开辟生源渠道建设专业。选拔部分高职高专的优秀学生、各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进入专业学习,为专业人才培养开辟新的生源渠道。

4.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特色一是素质拓展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包含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规定必须获得一定课外活动学分才能毕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电子产品、仪器设备小制作,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及硬件维护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培养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同时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科技发明与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另外,还可建立院系创业教师指导队伍,聘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跟踪和指导。

三、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唯一评价主体的不合理现状,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由高校、行业企业、技能评定组织等各方面协同参加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价模式。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体的,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也是更为真实的质量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多元化。降低定量评价的比重,提高定性评价的比重,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的合理化、多元化,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最终质量的核心问题。应用物理学专业应该提供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专业委员会每年要召开一次由行业、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参加的毕业生质量评估会议,对往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四、结语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物理定义以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题2:半径为r的半球体放在深度为h的水底,求出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是多少?分析:此题中涉及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压力是由半球体上方的水的重力作用于它表面造成的,但水对半球向下的压力数值上与正上方的水的重力是相等的,于是学生很轻松的得出结论:f=g水=pg(пr2h-2/3пr3).

二、攻克易错题———触类旁通

不少学生本身基础掌握不牢固,加上审题时粗心大意,导致审题不清,概念模糊,往往出现雷同性错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易错题进行归类,将有利于学生避免重复犯错。例题3:有一物体A,在F=75牛的力作用下在斜面上作匀速向上运动时,计算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题目往往不假思索解题,他们错误的认为物体都在做匀速运动,摩擦力与拉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很容易因此得出f=75牛。然而,由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不再满足构成平衡力的所需条件,所以不是平衡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路进行高效解题,应从做功的角度入手:由W总=W有+W额和W额=fL可得出f=15牛。

三、运用比例法解题———立竿见影

目前使用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一般反映二三个物理量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而这些物理量之间又是正比和反比的关系。因此,灵活运用比例法解题能既达到解题过程清晰、简洁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及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尝试运用比例法解题,一般要完成三大步骤:第一,写出表达式;第二,列出比例关系并化简;第三,代入数据运算。

四、注重总结引导———命中率高

不少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高效解题能力关键是多做习题,殊不知,这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后果,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徘徊不前,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相悖。其实,学生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虽然有很多因素,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是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务必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他们利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高效解题。譬如:我在执教“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简要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将题中所描述的数据标好,使复杂的问题梳理简单化,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的能力稳步提高。

五、坚持以生为本———教学一体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1.1丰富的知识

教务管理人员不光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丰富广泛的各学科知识。总之,知识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1.1.2严谨的工作态度

作为教务管理人员,总有大量繁琐的工作去做,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端正态度,在工作中认真谨慎的做好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1.1.3优秀的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人员其实也是校园里的服务人员,做工作要考虑到校内的师生,多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考虑,真心地为师生做服务。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办事要迅捷,属于自己工作职责的事情不推脱,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或超过了自己职责权限的要给师生指明方向。努力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1.1.4积极开拓创新。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不能一成不变、墨守陈规地去工作,必须积极地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做到既能继承优良传统还能适应当前形势勇于探索。五是清正廉洁。教务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管理职能部门的一线人员,总在为校内师生办各种繁琐的事情,比如领导的签字、学校各部门的盖章等,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为师生做好服务,不能,贪赃枉法,要树立自身清正廉洁的形象,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赢得师生、同事的尊重。

1.2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升是确保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得以提升的保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工作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1.2.1执行政策的能力。

每年教育部门都会有各种政策下达到各高校,学校内也有自己的政策,这些政策每年都在进行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政策执行能力,同时也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把政策、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灵活地处理。

1.2.2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大多都会涉及到教师、学生及校内其他部门,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1.2.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写公文报告、工作总结时需要教务人员的写作能力,同时在汇报、请示、通知时又需要他们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者是一个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外在形象的体现,有了这能力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

1.2.4是继续学习的能力

自古就有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教务管理人员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知识,这样才会提高管理的效果、适应社会的发展。

2.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途径

在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队伍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队伍在素质提升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需要关注与强调的问题。

2.1教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教务管理人员的来源并不是来自统一的专业的相关岗位,有本专科的留校生、有转岗而来的等等,即便是本专科的留校生也不一定是从教育或管理专业毕业的,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同时,高校很少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外出交流的机会,致使教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2.2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教务处作为学校的管理机构,其工作繁重、压力大,教务管理人员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怠工误工的情况也会发生。领导忽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鼓励、培养,而且教务管理人员的工资低、晋升难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教务管理队伍的稳定,人员极易流失。另外,学校对教务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培训、晋升、考核制度,致使教务管理人员缺乏上进心。

2.3对教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机构,其管理人员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不只是给学生安排课程、考试、统计成绩这些简单的工作。大多数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务管理的真正意义,只是做一些传统型的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思考主动工作的思想。

3.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只有不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我国输送人才做好准备。所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如下:

3.1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自身终身学习意识

教务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要熟识管理知识、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本校的政策制度,同时还要熟悉和掌握教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让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管理的行家。

3.2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自身服务意识

教务管理人员要把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师生放在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要有计划,主动为他人服务,而不是当别人有了需求再去服务,总之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3.3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自身合作意识

教务管理工作是统一的一体,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紧密相连,如果管理人员不去积极和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就会导致工作质量差、效率低。因此,只有互相合作、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

3.4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自身创新能力

教务管理的优良传统需要继承,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还需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管理的需要。而且教务管理不仅是事务性工作,还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对已经不能适用现在教学的管理方法及模式,要勇于改进和调整。

3.5引导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自身换位思考的意识

教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耐心解决师生和同事的问题,在贯彻学校规章制度的时候多从师生角度考虑,争取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当教务管理人员设身处地地为师生考虑了,就会大大提高在师生心目中的印象,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4.总结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亟须清晰定位

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为接近,因此在专业定位上,既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又要与会计学和金融学有所区别。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财,着重资金的规划、筹措与运用分析;后者重点则是会计实务,着重企业经营的数据核算。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前者的重点是企业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面向金融市场。各地方高校在对本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应借鉴成功高校的经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将会计学、金融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公司理财和企业金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适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的,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力求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做了大量人才需求调查后结合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需要而开设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积极建设优质课程,并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着重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但由于许多地方高校财管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甚至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财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省属高校财管专业应在提升办学层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实践环节方面下工夫,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即创新我国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高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出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应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省属地方高校应按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财会工作组织能力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技能,必须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省属地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财务管理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五)狠抓实验室和实训建设

省属地方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师生科研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3D实训平台进行财务经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沙盘实训,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真实企业职业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近年来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正在大力开展,一些地方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认可度,进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大量研究和大胆尝试。因此,围绕三峡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2000年至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毕业生的需求量、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调研,并积极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论证、改革和实践。

(一)宏观上更新培养理念

明晰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依据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地域特点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明晰定位非常重要。由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决定着专业选择、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理念,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当地财会人员需求的现状,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一是就业区域定位:2009年坐落在宜昌市的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求索”校训和“双服务”发展战略(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三峡区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域之一。随着宜昌市建设特大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宜昌本地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省属地方高校的三峡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去向应立足宜昌,服务湖北,辐射三峡,面向全国。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在宜昌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就业层次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有别于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学术型教育,又有别于注重实操,而缺乏理论根源的技术型教育。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既懂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三是就业岗位定位: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岗位群,包括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岗位的需求。

(二)微观上适应学科发展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橡皮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猜想:鸡蛋是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学生讨论气氛很快便热烈起来,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演示该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

a:将一只生鸡蛋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鸡蛋沉于水底;

b:再将这只鸡蛋投入浓盐水中,鸡蛋却浮于液面。

学生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之大的反差,出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时,个个感到异常惊奇和兴奋,跃跃欲试,这就营造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浓烈氛围,接着让学生用器材(橡皮泥、塑料小球、金属球、水、盐、弹簧秤等)动手做探究,学生人人参与,教师恰当把握时机,掌握学生追源求根的心理,适时用课件呈现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讨论物体是浮或沉的原因,并思考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放一段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并揭开谜底。

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气氛活跃,形成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完成由猜想——观察——思考——探究——获得结论的认知思维过程,学生为自己的探究结果能被教师和同学认可而倍感兴奋和自豪。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学习了知识,还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琢磨教学艺术,才能引导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如此,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如笔者经常引入一些成语典故来吸引学生,讲平面镜这一节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成语“杯弓蛇影”等。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

还有,在举例的时候,经常举一些他们日常中经常碰到而又容易理解错的现象,并把这些例子形象化使他们听起来觉得浅显易懂,又感兴趣。

例如,在热现象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虽然意思差不多,但同样不符合物理含义。笔者举了这样的例子:笔者说:张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胖跟粗差不多,瘦与细差不多,我们干脆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得了,你们同意吗?学生哄堂大笑之后,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通过培养学生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大家早已理解到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新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教育、教学和考试选拔体制决定了人们必须让所有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

确切地说,应试教育仍是当前教育的主流。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尽量地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

例如:学习连通器原理时,可要求学生先观察并思考,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保持一样高?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明白茶壶是由壶身和嘴两个器皿构成,教师出示壶嘴去掉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茶壶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圆柱套管,做改变嘴的长短装水的试验,使学生观察到壶身矮了,将不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

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方法的选择,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计地新颖有趣。

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时,笔者常借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巧用情景诱发思维。这样不仅直观、生动、形象,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向往美好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笔者同样做了尝试。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笔者在让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有关摩擦和压强知识,认识了杠杆及滑轮后,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不了解自行车构造,于是笔者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行车,了解它的构造;有的结伴到修车摊观察自行车修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4.

[3]李磊.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中学物理,2005(6).

Abstract:“Qualityeducation”and“Droppingburdens”havebecomebasicrequirementsinthecurrenteducation.Thispaperdiscusseshowtoarousestudents’learninginitiativeandimproveclassroomteachingeffectvia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