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课堂导入部分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的重要的课堂学习环节。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寻找源域特征、建构映射认知等三个步骤,能帮助学生突破以往从修辞角度对隐喻进行理解的局限,逐步理解和建构隐喻的映射模式,为理解隐喻表达和隐喻语篇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隐喻;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课堂导入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35-02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隐喻理论研究开始了从文学领域向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转向,隐喻作为认知机制与手段,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概念系统和语言[1]。教育者们又逐渐意识到,“隐喻能力”或许能解释非本族语学习者达不到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流利性和概念流利性的原因。[2]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师对隐喻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介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概念隐喻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目的语言的概念流利性[3]。
一、概念隐喻理论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 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表面想象下的深层认知机制,隐喻的产生是通过映射(mapping)来突出源域(source)与目的域(target)的相似性而掩盖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性[1]。以“MARRIAGE IS A JOURNEY”为例,在该结构性概念隐喻中,“JOURNEY”是源域,“MARRIAGE”是目的域,人们通过从JOURNEY到MARRIAGE的系统映射来理解MARRIGAE,如图1所示。
在该概念隐喻中,源域是JOURNEY,目的域是MARRIAGE。人们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发现marriage(婚姻)与journey(旅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如同旅行一样,婚姻需要Y伴同行,婚姻中有欢乐有忧伤,婚姻有开始但不一定会结束。尽管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有不少差异性,但是就相似性而言,journey的各种显著结构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marriage这一概念域上,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表达:
①We just began ou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
②Tom and Mary’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曹雯雯,2016)的教学环节包括确定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提供情景、合作探究、独立探究和效果评价等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在该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源域认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帮助学生建构起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模式,为下一步理解目的域的相关表达打下基础。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应该遵循“内容上高于学生已有认知,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学上提供‘支架’”三个原则,即课堂导入环节的学习目标为对隐喻映射的认知,通过设定一定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课堂导入环节包括3个教学步骤:1)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概念认知;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教师给予的一定“支架”引导,找到隐喻源域特征;3)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发现源域与目的域的相似性,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建构隐喻映射模式。
三、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二版)第三单元为例,整篇课文的建构基于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 JOURNEY”,说明跨国婚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笔者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下课堂导入环节。
1.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s your most impressive journey?”“Why did you start the journey?”“With whom did you enjoy the journey?”“Anything special during your journey?”和“How did the journey end?”要求学生们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旅行及亲身感受。然后,教师提供电影《The Motorcycle Diaries》的预告片要求学生根据预告片的内容依次回答以上问题中的后四个问题。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唤起自身对“JOURNEY”的概念认知。
2.寻找源域特征。首先,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 are phases of a journey?”“What are essential parts of a journey?”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在多媒体课件上提供有关旅行同伴、风景、困境等图片,并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问:“Can this be deleted?”或者“Can this phase be skipped?”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答案。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源域“JOURNEY”(旅行)的特征。
3.建构映射认知。教师播放《Little Fockers》的剪切合成之后的片段,包括Palm和Greg的婚礼、生活、争吵以及问题的解决,依次提出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m and Greg?”“How was their life?”“Why do they become so nervous?”“Can you predict how will be Palm and Greg’s family in the future?”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试图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列出旅行的特征和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例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对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 JOURNEY”的映射进行认知,并建构该隐喻的映射模式。
③Palm and Greg start thei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
④Palm and Greg’s life go smoothly.
⑤Palm has different opinion with Greg.They are heading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四、结语
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入概念隐喻的映射认知学习,在展示了原本毫不相关的物体之间的某种相关方式的同时,使得隐喻在学生们的心里构建出一幅玄奥的意象,[4]能帮助学生们对抽象性概念或者不熟悉的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学生们在理解概念隐喻映射模式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隐喻表达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信息,为进一步把握语篇框架和理解语篇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学生们将概念隐喻知识进行内化以后,在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提高他们的概念流利性和目的语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12-13.
[2]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一、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二、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
三、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
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应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 高中阶段 英语阅读 理解能力 培养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识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当然,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阅读达标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初步了解了一些外国文化习俗,特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接触了一些不同题材及体裁的阅读材料,学生对阅读技巧也有了浅显的认识。
到了高中阶段,阅读材料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其体裁也多种多样,有记述文、说明文、小说、传记,还有书信、日记、戏剧、诗歌等。广泛多样的题材和多种多样的体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学生还要进行广泛阅读,不断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继续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极其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己的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SEFC Book 2A Unit 6 “Life in the Future”时,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预习找出答案。
(1)How will people shop in the future?
(2)How will people travel in the future?
(3)What will schools be like in the future?
(4)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in general?
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说,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培养学生归纳理解,从而达到对整体篇章的掌握。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从整体上理解思想内容、知识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对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SEFC Book 2A Uint 1“Stephen Hawking”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培养学生对整体篇章的掌握。
(1)What did Stephen Hawking do when he was told that he had an incurable disease?
(2)What did Hawking write in 1998?
(3)What did Hawking explain in the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4)According to Professor Hawking,how do people misunderstand science?
(5)What is it that Hawing doesn’t like about his speech computer?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不同的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阅读文章的学习,一般采用三步走模式。
1.First-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歌德曼(Goodman)于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解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材料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略读、跳读、推读、概读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些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显得尤为必要。
2.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码认识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 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识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现实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起关键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The Earth Sammit”时引导学生归纳文体思路并写出文章梗概,即,
Introduction:Introduce the Earth Summit to the readers.Tell readers when and where it is first held and what it is about.
Body:Give more del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blems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Comclusion:Tell readers what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 earth.
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
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Frightening Nature”引导学生回忆“汶川地震和XX海啸”等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时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全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拆词: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互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而应该是在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读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3.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读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的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仍没有得到太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依旧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程度也不高,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依旧局限在考试的对错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变和提升,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的抵触心理比较强烈。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还不到位,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实际情况,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繁杂,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文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靠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根本没见过、听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很难浮现出相应的形象,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更加轻松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翅膀》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图片的旁边可以配备一些词语,让学生仔细认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蝴蝶与西瓜之间的授粉联系。通过情境创设,自然巧妙地引出学习的内容,通过语言与音乐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实现了意境的交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内容,领悟了其中所要讲解的核心理念。
2.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强,大声朗读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等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不管是口头和书面表达都需要学生的用词准确、连贯、句式灵活多变,内容具体、清楚。朗读能够使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对语言材料进行积累,把握好各种句式,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背景,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体会,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感悟出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科学设计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一手段,把握好整堂课的节奏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有疑问才会有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认识制造一定的矛盾,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 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一、教学概述
1.教材分析。《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英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这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都能体现。首先,高中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都充分体现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题型占据相当大的分值比例。最后,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进行信息查找、筛选和过滤的基本技能。
阅读策略教学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skimming技能是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通过skimming技能可以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信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习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skimming技能的使用场景和方法,以及skimming技能在获取文章主旨大意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阅读策略的使用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升英语阅读的信心。
3.学习者特征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现状是:重视、有兴趣、效率低。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老师不重视阅读技能的培训、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和不懂得利用阅读技能掌握文章主旨大意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巩固学习阅读技巧,掌握skimming技能,提高阅读学习效率,获得信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s-based-learning)的方式引导学生使用skimming技能获取文章主旨大意。
(2)通过对课前阅读练习的讲解总结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
(3)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黑板和粉笔
二、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whole class as usual. Now let’s take a journey from My Love From The Star(来自星星的你) to our love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设计说明】以时下的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开篇,在课一开始就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摒除阅读课枯燥无聊的印象,使得课堂能轻松愉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Step 2 Lead in: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Beer and Fried chicken(啤酒和炸鸡)
This year, My Love from the Star boosted sales of fried chicken amid the bird flu crisis, because the female protagonist said she adored “beer and fried chicken” as her favorite food when the first winter snow began to fall.
【设计说明】继续以开篇话题相关的新闻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点,即对英语阅读主旨大意的把握。
Step 3 Find skills on how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by checking up the answers to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ask 1: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Tip 1: at the beginning
主题句(Topic sentence)在段首/首段:一个主题句常常是一个段落/文章的开头,其后的句子/段落则是论证性细节。在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科技文献和新闻报道中多采用这种式。
Example1: It’s in our everyday life that computers cause many problems. Let’s get back to using people instead of computers, before a mistake that we can’t put right.
Question: The writer’s main idea is : we’d better use people instead of computers in our everyday life.
Key information: the passage firstly states two interesting news items, 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news items, at last further example: computers make mistakes.The last paragraph is where the topic sentence is.
Tip 2: at the end
主题句在段尾。作者先摆出事实依据, 层层推理论证, 最后自然得出结论, 即段落/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中心思想在尾段得到体现,它是文章内容的结论。主题句在段尾的体裁通常是记叙文和说明文。
Example 2:
It’s good to make mistakes, and here is why. First of all, mistakes are a clear sign that you are trying new things...
Another good thing about mistakes is this:...
Finally, when you make a mistake you are much closer to success. Why?...
...If you accept and use your mistakes in this way,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business and your career...
So go ahead and make mistakes. And learn. And grow. And succeed.
Key information: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is in the Para 1 and restatement of it in the last paragraph.
Tip 3: at both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先提出主题,结尾时再次点出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常用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但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
Example3:
...too hot a country! But to our great surprise, the tourism(旅游线) there is getting very well. Nearly all the year round the tourists can be seen coming and going.
That is becaus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In-the-Well Hotels” in Mali.
Question: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should be: The Well Hotel in Mali.
Key informatio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e question and the next paragraph is the answer where the topic sentence is.
Tip 4: Three main steps:
First,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or find repeated/key words.
Seco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in our own words.
Third, compare it with the choices to see which one is the best.
【设计说明】任务二是通过例题解答提供了在文章没有主题句时获取主旨大意的方法,即通过锁定关键词的方法做出选择,且总结了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三步骤”。
Task 3: Conclusions
1.阅读中主旨大意题的题型分类
2.主题句在文章或段落中的位置
3.解题方法Techniques
【设计说明】通过对阅读理解的例题解答,归纳总结主旨大意题的考察题型和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技巧。
Step 4 Have a try
略
【设计说明】归纳总结方法和技巧后,通过实题演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Step5 Consolidations
Firstly, skimming.
Secondly, judge styles.
Then,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Finally, make your choice.
Put yourself in the writer’s sh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设计说明】最后梳理英语阅读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过程,理清思路,以便学生更好的实践应用。
Step 6 Homework
来自2005 高考的它们 / Our love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bout the main idea).
【设计说明】课后巩固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争取更好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获取技巧。
三、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课前已经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初大部分学生英语阅读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方法,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s-based-learning)的方式,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使用skimming技能获取文章主旨大意,总结获取文章主旨大意的方法,并进一步巩固应用到学会阅读策略的使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较好,听课认真,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不但激提升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提高了阅读效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交际,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