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通过对一个典型的高职院校的老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剖析,指出该专业的现状和跟不上社会需求发展的原因,必须改革才能生存,而改变专业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然后对多种该专业可以开办的新专业方向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每种方向的优缺点,分析生源结构以及专业方向的选择思路,并将专业分多方向推荐为符合学生不同基础的优秀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刘晓刚(1970—),男,湖北竹溪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教学和信息系统。
0 概述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 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
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 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 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
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 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 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ASP.NE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
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 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
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 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
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2 各方向的分析和推荐
从近几年的市场就业情况来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WEB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方向的就业率高,薪酬也高;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就业面广,找工作容易,薪酬一般;多媒体方向和动漫方向就业有一定困难,市场只需要有美工基础以及对技术精通的人才;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就业和薪酬都一般,并且处于下行状态。
所以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从事WEB软件开发和前台设计,开办WEB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方向是较好的选择,毕业生普遍就业好,薪酬高。但是各省的高校招生情况不同,录取高职生的素质也不相同,许多高职新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弱,很难学好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技能。而且开发设计岗位工作辛苦,出差加班较多,也是许多学生拒绝这个方向的理由。对于数学、英语基础较好的高职生,特别是从中专、职高单招单考进来的学生,有一定编程基础,或对编程感兴趣,可以开设这两个方向;如果生源基础不是很好,可以考虑企业信息管理、多媒体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不是很难,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而且都有一定的就业市场;动漫方向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适合在美术方面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1.1构建迭代优化的教学模式
(1)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
参考当前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按照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流程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作为实践教育的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结合该教学模式和原有政产学研合作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素质,探索出适合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新方法。
(2)紧跟行业动态,持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教育体系。
学院持续不断地将最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每年都会根据当前热点技术调整教学计划,甚至设立新的专业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热门技术,从而在实习、就业中保持竞争优势。例如,为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学院设立了移动互联网和游戏开发技术方向;近期为了将云计算、大数据等热门技术引入课堂,学院正在筹划设立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方向。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学院结合多方需求,将更多的企业力量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课后实验、项目实训、科研创新、实习创业等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为了增强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院教师团队密切研究跟踪大型软件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方向的契合点,同时结合企业在用人方面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4)提高教师素质,形成具有“双师型”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多年学术研究的经历使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工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通过加强与社会及企业的合作,我们将更多的实际开发项目引入到实验室,同时也将部分教师安排到知名企业中进行交流,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应用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从而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迭代优化,课程体系得到及时更新,教师项目经验得以不断增强,企业参与教学获得持续动力。教学内容变得全面而立体,理论与实践并重,动手与互动并行,形成了互动式立体化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课后实验、项目实训、科研创新和实习创业5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均以学院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双方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大量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已具备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互动式立体化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1.2主要创新点
1)基于迭代的方法对教学体系的主要环节进行持续优化,形成了软件工程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人才需求,我们对教育模式、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按照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进行循环迭代,持续不断地改进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结合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和原有资源优势,最终提出了面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2)基于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及时融入前沿知识,形成立体化课程体系。
我们紧跟国内外技术前沿,动态调整专业方向,淘汰落后方向,设立新兴方向,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对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将每个方向的教学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提高课3个层次,分别注重拓宽基础知识领域、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和普及前沿技术热点,形成分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体系结构。
3)基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克服校企合作困境,建立三方互动的教学机制。
我们结合知名企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教学的热情。我们对课堂教学、课后实验、项目实训、科研创新、实习创业等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前者注重理论授课和过程管理,后者注重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以此建立学院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三方互动的教学机制。
4)基于校企双向互动机制
提高学院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弥补课堂教学的短板。我们通过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加强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互动交流,鼓励教师经常参加知名企业组织的技术研讨会,直接参与企业人才培训和工程项目开发,将更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学校实验室,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开发任务;增加学院教师的实际项目经验,增强他们的“双师型”素质,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立体化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互动式立体化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在新专业方向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以下将以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的设立和教学实践为例介绍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2.1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的设立
近年来,数字娱乐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成为目前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方向。大量游戏和移动互联网公司的高速成长预示着市场对本方向人才的巨大需求。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了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与微软、巨人网络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移动互联网应用研究中心,进行合作教学和实训、实习指导。在软件工程培养体系下,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通过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和公司实习等方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技术优势,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游戏开发、数字娱乐、人机交互等。教学注重课堂、实验室与产业界的无缝结合,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沟通与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使之逐步具备国际化视野。本方向围绕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游戏策划与开发、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等领域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授课以开发技术为主,交互设计为辅,面向当前信息技术产业的热门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为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和游戏公司培养高水平的骨干人才。
2.2教学与实验环境建设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对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分配了专门的实验室和实训室,配备了数十台苹果一体机和图形工作站。实验室拥有可靠的Internet网络环境资源和丰富的电子资源,浙江大学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库,如ACM、IEEE、Springer、Elsevier、万方、维普、中国专利库、美国专利库、欧洲专利库等,为学生进行文献搜集、国内外研究进展跟踪等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引入知名合作企业,学院先后成立了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微软移动互联网应用研究中心、巨人技术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并获得了合作企业的手机、图形工作站等硬件支持及Windows正版软件、游戏引擎等软件支持。实验室建设旨在基于与知名企业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设备可熟悉Mac、Linux、Windows、iOS、Android等开发环境的建立和使用,使自身的开发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2.3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紧跟当前技术动态,学院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每年都会跟合作企业商讨调整,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领先。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英语、自然辩证法等公共课,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基础专业课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游戏开发等特色专业课。每门专业课的授课均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过程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这里以游戏开发关键技术课程为例展示授课内容。
2.4校企合作的推动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广大工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这种培养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然而,由于现行学校机制、教师观念、资金问题以及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等原因导致目前校企合作教学面临困境。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找到了一条产学研合作进行互动教学的道路,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从上一节中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主要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就可以证明。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
(1)研究知名企业发展战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推广方向相结合。
知名企业是行业技术的引领者,一些前沿、高端技术往往由这些企业提出,他们有推广自身新技术的需求,而高校是推广新技术的最佳场所,及时与这些企业取得联系就很容易将企业工程师请入课堂。例如,在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的教学中,微软不但提供了设备支持,还派出了数名资深工程师进行现场授课。
(2)了解中小企业的技术要求,将学生的实习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
中小企业是行业技术的追随者,他们不愿意也没精力去主动推动一些新技术的普及,但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高校是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从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出发也很容易建立合作培养学生的关系。例如,在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的教学中,杭州无端科技、上海毅睿网络等公司通过设立实训项目的形式对教学进行了支持。
3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1)招生数量逐年增加。
移动互联网与游戏开发技术方向研究生招生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第一年为33人,第二年为84人,第三年为91人。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了持续的吸引力,相信该模式对其他院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也将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
2)课堂教学成果更加丰富。
将知名企业引入到学院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企业工程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学生也做出了更多有创意、有技术含量的作品。例如,学生学习WindowsPhone应用开发技术课程,完成数十款App的开发,并成功到了应用商店;游戏开发关键技术课程学生也分组完成了十余款跨平台游戏作品,并到了多个应用商店。
3)科研创新成果突出。
经过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联合授课,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一些合作企业会将合适的项目放到实验室由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开发,这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以学生为主力开发完成的项目包括:宁波团市委“最青春”、仁通科技牛扣网及客户端、兰州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手机客户端、宁波海关移动办公、机器零件互动展示等。
4)科技竞赛成绩显著。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程序设计竞赛,使学生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创意设计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例如,软件学院有多支队伍报名参加一年一度的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每年都有队伍晋级中国赛区半决赛,并多次获得了中国赛区三等奖等奖项。5)实习就业效果良好。学院通过互动式立体化软件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学生的实习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2—2014年,学生实习率每年都达100%,进入一流IT企业实习的比例保持在7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100%,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和重点企业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6)地方人才教育和产业水平得以提升。
该专业方向有多门专业课程入选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和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网络视频公开课,每年考核结果均为良好以上。学院教师还面向宁波其他高校和企业举办了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专题培训,提升了宁波人才教育和产业水平。
4结语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服务外包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712.4;F7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经济的发展,为当今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自1995年中国产生电子商务萌芽至今,在20年的发展中,电子商务经历了“工具”(点)、“渠道”线,“基础设施”(面)到“经济体”(体)四个阶段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发展,从而催生了“边缘力量”的变革,这种力量即为“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3月15日,国务院总理两提“互联网+”,让这一概念的热度几近沸点。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如:“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等。
1电子商务服务学科特点
服务型企业的所提供的服务(或者可以说是产品)与生产制造企业是不同的,服务型企业出售的是无形的服务,如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的物流管理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授信服务等,这种服务(或者可以说是产品)是根据客户的不同身份,不同需求,不同环境来定价的。因此服务型外包十分适合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商务服务的开展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学科,利用“互联网+”拓展电子商务服务人才,不断开拓电商的服务领域与服务范围,从而达到电商企业的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是目前电子商务服务型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很多电商企业提供的都为服务类需求,如:B2B、B2C、C2C企业及目前火热的的O2O和P2P领域,这些领域含盖了商业、金融、贸易等服务类,电子商务企业充当了新型的中间商及第三方服务商,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电商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宽发展渠道,要完善企业的互联网基础,搭建互联网生态圈,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利用互联网思维方法去解决企业互联网问题,提升企业的互联网程度,网上企业的互联网生态。鸭梨科技认为企业在互联网发展要注重生态圈的建设,通过组合多个平台形成企业自己的圈子来提升品牌粘性,从而逐步发展起网络渠道。
2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现状
在学科建设上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专业,教学经验、教学方法都处在探索之中,教学资料不够完整,缺乏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缺乏一定的教学模式,因此电子商务的教育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如果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不进行合理规划,一方面将浪费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将耽误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时机。因此学校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和协作组或兄弟院校帮助下,规划各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战略,进行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方案。
在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首先可以确定专业发展的方向。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大,各专业及领域学科建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各院校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校的条件来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抓住社会某些领域对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地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这不仅可突出本校在办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并可实现差异化培养。在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教师应指明电商服务领域的范围,针对学生的不同就业方向给出相应的教学指导,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可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或学校所购买的教育平台的课程实现自助学习。例如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学科的特点,以及已有的服务学科方面的优势,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突出了两个特色,即:与网络服务相结合、与贸易服务相结合。
3“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学科建设的要求
目前国内已有600多个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对于此类高校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对课程的设置和认识还不到位,未考虑实际,片面的理解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水准未达到实际要求,解决不了电子商务的实际问题,再加电子商务为边缘化学科的特点,涉及专业较广,专业细分不明显,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移动开发 手机操作系统 iOS Android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兴起,带来一场手机操作系统的革命,两个移动市场上的霸主:Android和iOS,这两个操作系统引领着手机系统开发的潮流,吸引了广大开发者的争相关注和加入,很多从事其他语言或是相关语言开发的纷纷转行到了这两个操作系统的开发狂潮,带来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变化。接下来从市场分析,就业分析,技术分析等三大方面来帮助开发者了解这两大移动开发技术的发展与就业。
1 主流移动开发技术应用的市场分析
苹果公司的IOS平台与Google的Android平台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两大应用平台,这两大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应用数量都是高于微软以及其他平台的。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大主流移动设备公司产品的市场数据分析:平均每位开发者的应用数量:谷歌5款,苹果5款;平均每款应用的下载次数:谷歌6万次,苹果4万次;平均每次下载带来的收入:谷歌0.01875美元,苹果0.1美元。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 开发者首选的平台无疑是iOS和Android。不过,苹果给用户的体验是非常便捷但同时也是处处受限的,其AppStore商店的应用精致但却不足以满足日益变换的用户需求,但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设备及应用的严格控制使得开发者在iOS平台的软件权益受到了保护,相反,Google的Android系统开源且免费应用庞大,很多开发者同时也是用户不断为安卓应用注入新鲜的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而谷歌公司也在这些免费应用中负载的广告让其收益越来越大。
从货币化的趋势来看,两大主流移动开发技术的应用商店绝大都是免费的,在应用内不存在货币化,这意味着苹果公司想从收费应用中获利的可能性减少,同时又有它的局限性,使得苹果利润增长受限,而随着中国地区智能机用户数量的增多势必导致不喜欢付费应用的用户更多,而安卓宽松开源且应用种类丰富的环境使得更多手机用户选择安卓系统以期更多免费应用,这种差距的增大也意味着安卓应用的开发者获利更多。
2 iOS与Android平台移动开发的就业分析
由于互联网刚刚兴起,加上发展的速度太快,很多企业无人可用,为了迅速壮大自己的队伍,企业都开始各个领域抢人,只要从事IT行业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跟移动互联网有关的人才都要,这就导致其他的行业也开始缺人,形成恶性循环。而人才输送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的课程与移动互联网不相符合,在很多行业中,大学生都是行业支柱,唯一在信息化行业中,大学生跟不上时代潮流。由于信息化更新太快,移动互联网又是新型行业,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开设此专业,更别说人才供应,目前移动互联网方向就靠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人才输送,从根本上来讲,人才培养地太少。此外,在个人PC的网络时代的发展规模足够庞大,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PC时代的15倍,移动智能终端和3G网络迅速普及,社会各界都看好移动互联网,纷纷加入此行业,导致行业企业迅速增多,这些企业为赢得市场,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做支撑,而此时人才严重不足。从本质上来看,岗位迅速增加,人才供不应求,所以移动开发技术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
来自百才招聘网的数据表明,仅以北京地区为例,安卓软件工程师入职平均月薪为8858元,IOS软件工程师的入职月薪为8357元(截至2013年11月)。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群,手机市场的繁荣促使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断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移动开发技术的高薪以及未来不断升温的前景无疑将引爆移动开发工程师这个黄金职位,移动开发工程师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
3 iOS与Android平台移动开发的技术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者如何选择Android和iOS,本文从平台开发要求以及用户体验等因素进行分析。首先,iOS平台使用的语言是Object-C,类似于底层编程,开发环境为Xcode,只能在Mac下开发,里面的文字全英文,要求开发者需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其操作系统式以Mac OS为基础的,其开发的基础成本需要每年99美元购买工具包,开发的应用只能在APP Store下载,苹果给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发环境,同时iOS系统内嵌的用户交互十分流畅,用户体验很好。
另一个主流的平台是Android,截止目前安卓手机的市场占有量是第一位的,所以选择安卓开发也就选择了最大的用户群体。Android移动开发环境可以在PC,Mac,Linux系统下开发,操作系统以Linux为基础,开发语言是java语言,其应用下载方式灵活,可在安卓相关商店以及Web页面都可下载。同时,由于安卓本身开源,所以开发者所采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比iOS平台要简单,但也正因为它开发性导致无序性,开发者的软件很容易被盗版。安卓机器的设备规格多样,使得开发者因机型配备不同而增加许多开发和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亮.移动应用开发技术选择六要素[J].程序员,2012(06).
[2]鄢军霞.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初探[J]硅谷,2012(15).
作者简介
余美华(1984-),女,江西省南昌市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数据挖掘。
关键词:新技术;高校;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72-01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迈入信息社会,而今我们依旧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新的经济时代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呈爆炸式增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需求。高校作为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推动新技术向前发展的坚实推动力,更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的重要发源地。因此,在高校大力推行新技术,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加以使用新技术,对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一)传统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兴起于美国,作为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有信息的载体与传播渠道。从互联网兴起到现在的短短半个世纪,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速度急速发展。互联网所提供的通讯、社交、资源共享、对象化服务等内容一方面作为第二课堂,极大地服务于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并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传统互联网技术主要涵盖: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社交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校园多媒体显示终端等。这些传统互联网络技术一方面将受课堂形式与内容局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与生动化,另一方面将大量的由课堂引申的教学内容予以拓展,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从而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二)手机等可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的新科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等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技术的方便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得以显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使得互联网络实现了随身携带,由此诞生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诸如微博、微信、易信等软件,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股新技术浪潮。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可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有:微信,以及由此衍生的官方订阅号、朋友圈、官方微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由传统PC端衍生的应用程序等。这些可移动互联网终端及其技术的出现与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有效性,针对高校学生的走在科学与技术前沿的特性,有针对地使用新技术,为进一步做好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学科交叉领域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综合练兵场,高校所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帮助学生明晰时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目前,高校在进行就业创业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宣传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就业创业工作中,教育学生成为适应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人才。
(二)心理学相关技术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学科渗透、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现代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融入心理学方法与理论,采纳心理学相关技术,对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业创业心理咨询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手段与技术,针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准职业定位,采取求职行动,为最后取得求职择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已就业大学毕业生而言,职业适应是每一个初入职场人士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适时的教授学生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术,对于帮助毕业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GCDF项目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实践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成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与学生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实践主体,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时代以及高校教学改革对于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2004年GCDF被引入国内,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GCDF,即全球职业规划师,是由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以及美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共同发起的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体系,是符合美国咨询与教育认证中心(CCE)标准的专业人员。通过GCDF项目培训,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者可以进一步了解生涯辅导的理论与模型,进一步学习助人技能,通过更多的方法了解市场资源与信息,识别不同个体与群体的实际需求,了解相关道德与法律规范,熟悉求职方法与技巧、熟悉培训技能,了解评估技术,帮助学生实际开展生涯服务项目。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GCDF项目即是对现有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辅助,又是对当前时展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的有效解决途径,通过有效的技术咨询、技术辅导与技术演练,GCDF能够有效帮助来访者梳理自身困惑与问题,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总之,新的时展趋势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寻求新技术,结合高校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寻求一条新形势下适应时展要求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海丽.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