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语教学;课文导入;第二语言

1 关于日语教学

日语教学就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教学,其中也包含了不完全具备日语能力的归国子女。被称为日语教育之父的长沼直兄对外语教学和母语学习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外语教学的几项特征,如下[1](笔者译):

(1)教学中难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

(2)通常都是学会母语之后进行外语的学习;

(3)在日常生活中不太使用;

(4)不使用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5)学习的时间及与学习语言的接触机会受到限制;

(6)心理年龄与语言能力不统一;

(7)有意识的去学习;

(8)害羞心理。

外语教学不同于母语,因此,以上几点是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

2 基本导入法介绍

好的导入方法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出发点,采用符合学生口味的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法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本的课文导入方法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图片导入法

2)影视导入法

3)音乐欣赏导入法

4)时事导入法

5)故事导入法

6)背景知识导入法

7)名人名言导入法

8)悬念导入法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的第21课题目为「火山と温泉,主要内容为日本的地理情况,笔者认为对于此篇文章运用上述的方法1的图片导入法或方法2的影视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导入本文部分最为适宜。

通常的第二语言教学顺序,都是先从生词入手,再进入新句型讲解,最后导入本文部分。也有部分教师采用直接进入课文的方式,当遇到生词或新句型的时候再对其进行讲解。笔者认为第二种讲解方式过于杂乱,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新单词新句型,导致学生整堂课都在不断的翻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有学生跟不上讲解速度,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者认为第一种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

(1)运用图片导入法

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日本火山和温泉的相关图片,尽可能准备课文中提到的九州鹿儿岛市的樱岛火山和伊豆大岛的三原山的图片。因为有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和温泉,所以对火山和温泉并不了解,这一课的内容可以说是新知识。因此,相关图片的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拿出火山的图片,并尽可能简单的介绍图片中火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片看图片边简单了解课文内容,并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

使用图片导入法,需要注意的是,图片一定要彩色的,大且清晰才能更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运用影视导入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课堂上应用声、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所学知识也就更容易消化吸收。利用影视导入课文也就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它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视频片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同上述图片导入法一样,需要准备一些与日本火山和温泉相关视频。课文中提到的九州鹿儿岛市的樱岛火山和伊豆大岛的三原山都是旅游胜地,可以寻找一些介绍这两处景点的视频。关于温泉的介绍,仍然可以选择箱根温泉,箱根被称为“温泉之乡”,相关视频的搜集则更为容易。

但是,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视频一定要选择短一点的,这样可以避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其次,要选景优美,最好是配乐的景色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疲惫,更能避免内容的重复,如果视频都把重点讲完了,那么课文的学习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进入本文之前,先让学生欣赏视频,配合一段简短的导入语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3 练习要求与注意事项

在本文学习之后,最好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第21课自测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2]

①火山が多くて困る点は、どんなことですか。

②温泉はどのように利用できますか。( )の中に、正しいものにはを、間違っているものには×を入れなさい。

ア.湯に入って、疲れをいやしたり病気を治したりできる。( )

イ.市民の生活や農作物がしばしば被害を受ける。 ( )

……

笔者认为上述练习题是最能够检验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的题型。在问题②中,采用了判断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乍眼一看,「イ中的句子在本文中出现过,有很多学生会认为它没有错误。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题判断的不是句子说的错还是没错,而是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此时,一定要提醒学生,题目问的是「温泉はどのように利用できますか,而「イ所叙述的是火山并不是温泉,所以「イ是错误的。

不认真审题是多数学生的通病,因此,用此种题型来反复的锻炼学生也会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进行如下训练:

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完成句子后翻译成汉语。[2]

①日本の国土は、地球上の陸地のわずか400分の1_____。

②日本の風とを考える___、これらの火山の存在を無視す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③しかし、困ることがある___、逆にありがたいこともある。

上述练习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句型掌握,在理(下转第225页)(上接第188页)解课文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句型是学习的关键。在做这种题型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稍稍给与提示,但一定要避免学生翻书。在做完练习①②③之后,如果课堂时间足够,还可以让学生用填在横线上的词语造句,这样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

4 结论

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于母语,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有多学多练才能逐渐掌握,最后变得熟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做到: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课后练习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且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程度。

【参考文献】

[1]石田敏子.日本語教授法[M].大修館書店,1988.

[2]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赵天民.浅谈精读课文的导入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机械;创新设计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20世纪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一开始在法律教学中应用,后来逐步应用在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上面,培养了大批能够独立思考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案例教学在国内推广较晚,但得到重视,已被列入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目前,很多课程都应用了案例教学,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研究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几门课程中,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等课程。

一、为何要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

当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急需一批机械创新应用型人才。机械创新设计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这门课所使用的教材和上课内容基本还是按“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创新设计技术基础——机械演化、机械结构、机械组合创新等各类方法的介绍——创新设计实例”的主线,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加上抽象的概念较多,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该门课程中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成为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研究的重点。对于机械课程,有些知识较枯燥,有些概念较抽象,有些问题较难描述,甚至无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给案例教学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革,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生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教学案例和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对传统的机械类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前内容准备

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开发案例过程中,最好对教学对象做一定的问卷调查,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比较分析,根据需要开发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形象、直观、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比如健身洗衣机、自动切菜机、硬币分离机等,都是生活中常用创新型机械。

实践表明,生活中的机械创新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当今互联网发达,这些案例的收集、制作并不困难,收集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关键是如何引入案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何总结。

2.案例讲授方式

有些案例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光靠文字语言无法描述很难进行讨论的案例,直接可以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没有答案的案例,为了不让学生厌倦,每堂课需要把握讨论时间,讨论案例设置3-5个为宜,太多的案例讨论会影响课堂秩序,占用过多时间,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有些案例材料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一段时间,这样的讨论效果更好。

3.案例的展现方式

目前很多案例还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比较单一,实践表明,文字加图片、视频等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让案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利用文字描述、图片结合、视频辅助的方式,使人的视觉、听觉都融入到课堂当中,更有利于创造情境。

三、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如何展示和教学

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的实际,列举几个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讲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时,首先引入一些重要发明的图片,如带有温度计的保温杯,瑞士军刀,“房车”。通过这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发明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增长学生的创新理论。在讲授习惯性思维时,笔者通过一段这样的文字展示了给学生“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很快有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发言说“可用一只手做锤子的手势,一只手拿着钉子的手势给店老板看”,有学生说“写在纸条上”。点评是“手语,五金店的老板应该可以看懂,写在纸上也可以”,然后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瞎子到这个五金店买剪刀呢?”,这时一个学生回答“用两只手指做一个剪刀动作即可”,点评是“瞎子只是眼睛看不见,但是可以说话,他可以直接说买剪刀,看来是受到前面情景的影响,导致了思维定势”,这时全班笑了,在欢笑中理解了思维定势这个概念。

案例二:在讲授思维方式的群智集中法的概念和优势时,笔者以美国一家电力公司解决电线上积雪为例。讲解案例之前,首先展示一些下雪后的美景图片,加上一些小孩子堆雪人的图片,让学生回忆下雪天的美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一些交通被积雪弄得瘫痪的情境图片和下雪带来的灾难数据,最后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积雪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引出电线结冰导致电线断掉的画面。提出问题“电线结冰,如何解决更好?”的问题,同时将教室里的学生分成4组讨论,十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一组的学生说设计一种专用电线扫雪机;二组的学生说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三组的学生说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四组的学生说乘坐直升机去扫除电线上的积雪。点评“四种方面都是一些方法,但是方案一扫雪机可能要考虑机子重量、安装的问题;方案二电线发热量较小,不敌冰的降温作用,方案三需要考虑电线的稳定性和成本,方案四需要考虑人的安全问题”。当这些方法让学生都感觉到存在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课堂气氛突然变得低沉了起来,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提出一个想法,利用直升机螺旋桨产生的高速下降气流扇落积雪。点评“直升机螺旋桨产生风力较大,不影响电线,而且适合高空作业,安全可行,比前面四种方案都要好”。原来这学生通过第四组的学生发言受到了启发,加上自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电扇下吃冰棒时容易掉水”,最后点评“同学们通过讨论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最终较好的方案,这个过程叫群体集智法,也叫头脑风暴法。”

通过这两个案例讲授,深刻理解了定势思维和群体集智法的概念。更掌握在创新设计中需要注意思維定势的影响和群体集智法的优势。

另外,笔者在讲机构创新方法时,不是按教材的方法对比一些机构的区别及应用,而是通过案例的模式进行的,如“目前共享单车盛行,链传动自行车依然作为主流,但是,链传动自行车存在掉链条的情况,甚至链条会刮破裤子,如何设计更好的自行车”,同时展示共享自行车的图片,以及自行车掉链条的图片,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出了利用双曲柄传动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圆锥齿轮传动方案,还有的同学利用同步带传动方案,并且画出了传动的原理图,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利用机械原理知识去进行机构创新的积极性。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案例教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了试点,研究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兴趣较高,学生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具有较多创新之处,部分还准备申请专利,有的作品还参与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

四、结论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在机械类课程中应用较少的问题,倡导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几个教学案例及其实施过程的展示,提出了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的优势和开展方式,给机械类其余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辛绍杰.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16-217. 

[2]刘树密.浅谈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4):61-63. 

[3]陶平.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类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3,(3):52-54. 

[4]于克强,陈国辉,刘秀莲.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80-81.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第3篇

编写脚本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用适于计算机表达的文字和画面表达出来,脚本的编写格式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这里以顺序型格式为例供大家参考,如表1所示。增强程序的可读性Authorware提供多种增强程序可读性的方法,例如给每个图标起一个与其内容相关的名字,使流程线上的内容一目了然;充分利用组图标的群组作用,达到模块化设计的效果,可以减少流程线的图标数量,使程序的结构清晰明了。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更便于程序的修改。撰写设计文档在设计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及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案,便于今后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有时间最好编写一份设计文档,虽然不用像国标这样详尽,但在课件脚本的基础上编写课件逐层深入的详细设计过程(包括各种素材的制作),将有助于设计员全面深入整理个人的设计思路,及时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如果课件是团队协作设计的,设计文档将起到信息传递、沟通的桥梁作用。课件交付使用后,设计文档在后期的维护工作中就更显其作用了。

媒体元素更新的策略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学要求的改变等都需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相应课件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也需要更新。1文本元素的更新。文本是课件最基本的媒体元素,根据它的文字数量、格式及更新频率,常用如下三种方案来使用文本元素。(1)使用显示图标的文本工具。对于一些不改动或不常改动的少量文字,可以直接使用Author-ware显示图标的文本工具输入,把它们嵌入在程序里,今后即使要改,直接在程序中修改也不困难。(2)使用外部文本文件。更新频率高的文本由于需要经常修改,如果也用显示图标的文本工具输入,今后就免不了要经常修改程序,这大大增加了设计员的维护工作,所以这种类型的文本最好放在程序外面,将数据与程序分离,由用户在程序外面直接修改数据。Authorware提供了一系列的系统函数和变量用于读、写外部文本文件,实现程序与外部文本数据的交换。(3)数据库的应用。文本文件可以解决文本数据的外部使用问题,但对于像课件中的试题库这样具有多种数据类型的大量文本,一般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织与管理。Authorware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接口,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访问支持ODBC标准的FoxPro、Access等数据库文件。这些ODBC数据库的应用都是通过Author-ware的ODBC.U32提供的5个函数实现。数据源的配置可以选择系统“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数据源(ODBC)”打开“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手工配置,但考虑不精通计算机的一般用户,可以使用ODBCOpenDynamic()函数在程序运行时自动配置并连接数据源[2]:db_handle:=ODBCOpenDynamic(WindowHan-dle,"db_error",db_cs)WindowHandle系统变量为演示窗口的句柄;db_error自定义变量用于保存ODBC操作中的错误信息;db_cs自定义变量包含连接数据库时需要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名、数据库的类型及数据库的路径等参数;db_handle自定义变量为数据库句柄,返回值大于0表示连接数据库成功,否则表示不成功,可以通过查看db_error变量了解错误原因。2图像元素的更新。课件设计中的图像是通过导入到显示图标来展现的,有嵌入程序和外部链接两种方式。对于一些需要经常改动的图像采用外部链接方式,可以由用户在程序外面直接修改图像,但需要注意在修改中路径和文件名不能改变,以免出现课件运行时找不到文件的错误。3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的更新。多媒体课件离不开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的支持。Authorware的声音图标支持Wave、mp3sound、Aiff、pcm、swa、vox等六种格式的声音文件,和图像一样有嵌入程序和外部链接两种使用方式;Authorware的数字电影图标支持AVI、MPEG、FLC/FLI、widowsmediaplayer(widowsmediaplayer支持的视频文件)、Director(DIR/DXR文件)等大部分的视频文件,除FLC/FLI嵌入在Authorware程序中,其它都以外部文件的形式链接到Authorware程序。GIF、Flas是通过导入GIFSprite、FlashSprite对象播放的,但注意在显示图标中导入的GIF文件将是静态图片。GIF动画和Flas都有嵌入程序和外部链接两种使用方式。所以,课件中除视频外用到的教学录音、动画等媒体素材,如果需要经常更新,最好使用外部存储的方式链接到Authorware程序,便于用户随时更新。但要注意,程序打包时,如果选择了打包对话框中的“PackageExternalMediaInternally”复选框,将会把媒体(除视频外)的链接方式转换成嵌入方式,今后媒体修改后需重新导入程序,程序重新打包后才会更新。

媒体元素更新策略中相关技术的应用

在课件设计中,媒体元素除了上述的典型设计方法外,还可以应用库、RTF对象、OLE等技术提高课件的设计和更新效率。1库的应用。库是设计图标的集合,库文件中的图标通过链接关系可以在一个程序中被多处使用,也可以被多个程序同时使用,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存储空间。同一媒体元素如果要在程序的多个地方用到,可以在库文件中设计好,再将之拖放到程序的流程线上建立链接关系。当库文件中的图标内容(不包括图标的属性)被改动时,和该图标有链接关系的程序中的图标将自动更新。需要注意的是,程序和库文件之间的链接关系在设计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但程序时要实现可执行文件与库文件的分离,仍保持链接关系,则程序和库必须分开打包。程序打包时,如果选择了打包对话框中的“PackageAllLibrariesInternally”复选框,将会把库文件和程序文件放在一起打包,生成的可执行文件运行时不再需要库文件,今后库文件的修改也不会影响可执行文件,程序只有重新打包后才会更新。2RTF文件的应用。Authorware的排版功能有限,不支持图表、表格等对象,但Authorware提供的RTF(RichTextFor-mat,多信息文本格式)知识对象通过链接RTF文件,可以扩展Authorware的排版功能,轻松实现图文混排。RTF文件可以用大家熟悉的字处理软件WORD创建和编辑,这样用户随时可以用自己喜爱的画面在程序外面修改RTF文件来更新显示内容。应用RTF文件可以借助WORD来弥补Author-ware的不足,使课件能显示表格、图表、艺术字、公式等更丰富的内容,但WORD的功能RTF对象并不全部支持,像WORD中的文本框、绘制的图形等对象以及分栏、环绕等格式就不支持,所以创建和编辑RTF文件时要注意避开这些。3OLE技术的应用。如果RTF文件丰富了Authorware的显示内容,那么OLE(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技术在扩充Author-ware数据种类的同时,更拓展了Authorware的功能。OLE是一种增强数据集成能力的技术,可以把其它软件设计的对象(如PPT演示文稿、EXCEL工作表等)链接或嵌入到Authorware程序里,而且这些对象仍然保持原有软件的设计能力。使用OLE链接技术,还可以直接在程序运行中通过鼠标单击或双击OLE对象来启动对象的原程序编辑对象,将结果保存在源文档中[3]。OLE对象的交互属性设置中只能设置一种交互方式,如需要其它的交互方式,则需要使用OLE函数OLEDoVerb()进行控制:OLEDoVerb(IconID@"IconTitle","Verb")—Verb为触发动作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第4篇

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媒体教学的“神化”色彩渐渐退去,人们开始更理性地看待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笔者也走过了一个从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到趋于科学理性地运用媒体的过程。现将笔者思考的初三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的互动方式有所转变,从往日师生双向互动,变成教师、学生、媒体三方互动。但是,多媒体与师生的互动并非是与师生互动并列的,多媒体在三者中应处于辅助地位,它必须服从于教师的主导,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备课环节,教师要根据自己达成教学目标之需要,去选取有益的教学课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决不能让教学的进程由多媒体课件去主宰,那样是喧宾夺主之举,是本末倒置之事。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对于这样抽象的知识如果只靠一张嘴来讲清楚是有困难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去解释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等现象,先要给学生以基本的知识―酚酞遇到氨水会变红,然后播放辅课件,通过观看动画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氨分子在大烧杯中的扩散,同时点明,不仅氨分子在运动,烧杯中的酚酞分子和水分子也在运动。这样,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科学、更直观地理解了分子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二、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新课改后,更加强调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如果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功能,可能会在不自觉中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变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一名“看客”,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使用媒体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教,更要考虑到让学生更好地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有效思维,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作用就应该被质疑。

例如在讲“控制水污染”这一问题时,如果教师只是放映一下有关的图片、数据对比及相关视频,学生只是在视觉上形成一定的刺激,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地位。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图文与视频,并制作成PPT文件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不仅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当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PPT文件在班上展示时,会产生成就感。所以,我们在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多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三、多媒体教学中,科学实验不可省略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的优势很明显,能可快可慢地清晰呈现操作过程,能可大可小地呈现待观察现象,能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能把现场不可做的实验演示出来等,但是,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要注意:

首先,多媒体展示的是人为的二度创作,并非实验的现场直播,再逼真的画面也不是完全真实的。所以,多媒体演示与当堂实验的真实性、科学性、可信性是不能等同的。化学教师还是要坚持能现场做的实验一定要在课堂上现场操作。其次,学生的观看是动眼,学生的操作是动手。动手操作更加吸引学生,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操作中也更容易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最后,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是成功的实验过程,而在科学探求过程中,往往不能直达目标,这中间的波折正是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契机,缺失了独立探究的过

程,学生的深度思维难以调动起来,容易形成坐享其成的懒惰的学习习惯,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四、多媒体教学中,不要忽视因材施教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同时关注共同的信息,但由于学生的能力和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对于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形成的结论也是有差别的。教师不要认为,播放和讲解完课件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刀切”式的媒体教学方式显然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违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也要正确看待学生间的差异,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向前发展,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复习酸的通性时,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外,还要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观看多媒体知识网络的展示,再结合呈现出的内容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练习。例如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盐酸中的哪种粒子与石蕊试液发生了反应。这样,不仅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之长,还辅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关照,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多媒体教学中,更要强调教师集体备课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们的课改意识明显加强,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也开始提倡合作―合作学习、合作工作、合作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精诚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益处不仅有知识互补、示范合作、激活思维、革新教法、提升技能等,还体现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如果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分担,则会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所以,多媒体教学中,要加强集备的组织力度,强调群策群力。

六、多媒体教学中,不应过分注重形式的花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意不能太过花哨,也不能太过死板。过于花哨了会将学生注意力从听课中分散出去,过于死板了则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选对自己课堂教学有用的课件,选择那些适合课堂播放的、目的性强的课件。

线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范文第5篇

本单元一开始安排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帮助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准备。然后安排了“计算游戏”和“比一比”的内容作为提高,其中“计算游戏”不仅复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能力;而“比一比”的内容,让学生用尝试法来解决a+<b、a->b这两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数的思想: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有时还可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

我在教学中发现,两个提高内容中学生对“计算游戏”掌握较好,就算是较难的类型:给出三个结果数,三角中的圆片要自己摆放(教材P4最后一题),学生正确率也较高。当然,解答这类题目有一定的解题策略:这类题目需要多次尝试,应从三个结果数中最小的两个数中间的区域进行尝试,例如:三角外的三个结果数分别是“3、5、6”,那就从最小的两个数“3”和“5”中间的那块区域开始尝试摆放圆片,从1个圆片开始,只要耐心+细心,每个孩子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而“比一比”的内容,要求学生“①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②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们在上一个学期已经学会了使用符号“<,=,>”并能够对数与加、减法算式进行比较。从形式上看,学生似乎都接触过,但其中的要求却不同,以前只需要学生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就行,而这里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去解一个含有变数的不等式(当然这只是不等式的雏型),对这些题的重要意义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它们可能有很多解”(不止一个解)。解题的策略是:先测定(推断)最大的答数与最小的答数,然后所有余下的答数在它们之间。

另外要指出的是,要学生填出“最大的是几”,有些学生往往将得出最大结果的数填在横线上,而实际上应该填的是所有符合不等式条件的正确答案中最大的一个数,例如:“20->14,中能填哪些数?最大是几”。符合这个不等式条件的答案如下:

20-0>1420-1>14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