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针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效用范围与责任划分,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中大致可以分为外部监督职能与内部监督职能两个部分。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内容一般有:监督会计事物资料并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监督具体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保证每一笔收支都符合相关的政策章程;监督具体财务执行活动和各项资金的报备与使用等等。会计监督职能是一项外部体制环境与内部工作环境混合下的产物,其根本性的作用是维护事业单位工作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财产使用的合法性。

二、当前会计监督职能问题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是社会全体通过法律赋予会计部门与相关财务人员的神圣职权。作为一项对经济行为实行监督的重要职能,在社会结构深化改革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当下,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结构简单,加上财务工作开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制度和人员上的通病,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还是存在着监督软化,效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一)基础环节不规范

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会计监督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会计监督工作的经济管理基础。虽然针对于基础环节工作的开展,社会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制度与政策。但是缺乏高层的重视与会计团队建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造成了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的不扎实。比如,对于财务工作计划的时间节点安排的不够详细;不严格按照规定记录账目,核对账目;会计资料的历史记录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归档;对于陈年的暂结账目清理不及时等。

(二)纪律缺乏严谨

基本的会计工作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一线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纪律的严谨性缺乏认识,使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工作规范的纪律性与严谨性缺乏。再加上当前我国基础的会计教育制度建设得不够完善,很多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对于自己的要求偏低。这些情况不仅仅使得会计人员公款私用,自用收支的问题泛滥,还严重危害了国家资金的使用安全,给社会公共经济制度带来了隐患。

(三)外部监管缺失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财务票据,现金流量,会计专用图章集中在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会计人员身上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不相容分离原则。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对于会计工作的基本制约与监督彻底丧失。而不同的会计工作模块与权力的过度集中,还会造成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失去效力,对在体制内发生违规的会计操作无法做到有效的遏制。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职位通常又都受到体制内升迁,福利待遇等相关个人职业规划因素的影响,缺乏独立的职位效应,更加加剧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三、完善监督职能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手段帮助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解决。

(一)健全内部监督

将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内部监督拆分,实行管办分离的措施。通过制度的改革来改变会计工作中各项职能过于集中的状况,为会计监督职能的高效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养

首先利用新的社会媒介与多媒体手段加强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宣传,通过真实的法律案例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操守。利用外部的社会环境渲染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制度培养体系。并在基础的培养制度基础上,实时关注国内外新型的会计理念,保证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定期更新,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核算

会计工作的数据核算是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准确处理会计信息。还可以通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人工核算手段的结合,提升对于会计工作中账目与数据的核算效率。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第2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凸显。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却始终面临着相应问题,不仅阻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就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本文将主要以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问题

一、会计监督职能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一般来说,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就是指规范、控制事业单位活动的运行,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来说,会计监督职能处于关键核心的地位,同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监督经济活动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特点。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权责与范围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划分成事业单位外部会计监督职能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两类,外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者将会逐渐转化成政府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主体则为本单位自主设置的会计部门与会计工作人员。从监督的范围上来看,单位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彼此间的监督,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与掌控、对本单位资产的管理与监督以及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等相关监督内容。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会计监督不仅能够保证会计行为的规范性,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促使事业单位能够对自身的财务情况予以清晰地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最大限度上避免失误现象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中进行会计监督还能保证我国法律标准以及单位自身规定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进而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

从我国事业单位的当前会计工作上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在填写等相关程序上都严重的缺少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弄虚作假的可能,进而使一些原本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收支转变成了合法的;票据为合法票据但反映的业务内容不真实。此外,许多事业单位在会计账簿的设置和会计科目的利用上都没有严格按照财务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这使得会计的核算工作不具备系统性。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账目混乱以及账目与现实情况不符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会计报表弄虚作假也是当前会计监督失衡的另一重要体现,这类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报表数字的填充,更严重的甚至存在编报两套报表的行为。在这两套报表中,一份负责向外提供,另一份则自用。这两套报表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向外提供的报表在一开始的编制目的就不是为了让人们真实地了解情况,所以使用者将不会根据这类报表得出任何的有用信息。

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不到位还可能来自于类似收入、成本以及资产等初始信息的失真。收入失真主要体现在资本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体现在成本的多出或少出,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进行虚拟报账,出现虚亏实盈等现象;费用失真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用在生产成本上,资产不实主要体现在资产面值额不能主要反映出企业各项资金的实际用数额,出现资产管理混乱,虚实账面不符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说明了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财务工作方面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所面临的问题

1.相关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待加强,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外界的诱惑都在吸引着会计人员,这是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操守的一种考验。然而,在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许多会计人员都没能做到坚守职业道德,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做出了违背法规和职业操守的事情。依照利益授予者的要求私自收费和滥收费,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了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会计和财务人员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自身所从事的职业就是会计以及财务相关的知识,因此专注于会计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在这样不学法、不懂法的情况下,又没有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很难希望他们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标准来工作。

2.现行会计制度自身存在缺陷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先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在会计制度上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科学的会计制度是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能够自觉地遵守这种约束。我国当前的会计制度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会计制度中陈旧不足的部分正在不断被完善和补充,新的制度还在酝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之处。

四、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拓展会计人员的知识面

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来说,会计人员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努力推行终身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守则,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相关的会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各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避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好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相关单位的领导也应当坚持走群众监督路线,实行政务公开,对本单位的重大收支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公开,将会计活动交由群众去监督,最大限度上避免违法犯纪现象的出现。

2.为会计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的财务部门应当实行独立、垂直管理,进而在会计管理的体制上能够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选用只有建议权,而财会人员的考核、任免以及调动权责交由财务部门直接负责。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财会人员代表国家利益行使监督职能,确保财会人员能够严格执行相应的财经制度,最大限度上做到人尽其才。

3.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还应当逐渐在内部建立起相关的监督机制,涵盖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控制和核算监督、会计人员彼此之间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以及对本单位资产的监督等各类内容,最终建立起一套贯穿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关联以及相互制约的会计监督体系,保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应有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凤.试论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24-25.

[2]周友宏.对如何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195-196.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第3篇

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比较多,因为很多职责与组织的发展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结合现代财务会计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流动资金核算

流动资金是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必须对流动资金进行正确的核算。为此,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详细实施办法,参与核定流动资金的定额,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实行管用结合与资金归口的分级管理模式。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应该编著详细的流动资金计划,并根据企业的负债情况,制定银行借、还款计划,根据计划和组织的发展需要进行流动资金调度,组织流动资金供应,以满足组织的发展要求。在核算过程中,要详细考核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调整流动资金速度,实现流动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经营性的组织,主要指的是企业,也就是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在成本核算当中,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程序,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在成本费用计划当中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费用开支的范围,对费用开支情况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都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按照规定编制成本报表上报。在成本费用考核当中,主要检查费用实际产生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寻找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并在今后的核算管理工作当中加以改正。

(三)利润核算及分配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第4篇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关键词]会计 监督 职能

1 会计监督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其核心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

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社会会计监督,指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政府会计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会管理体系。

2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2.1 合法性。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2 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2.3 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2.4 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2.5 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3 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3.1 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建国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全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而实际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3.2 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

4 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1 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范文第5篇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离,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对原本由各分支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单位”)分别负责的经济业务事项集中统一处理,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中核算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关法律责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故放松甚至放弃了财务监督,但是事实证明,实行集中核算的企业既有必要又有条件加强财务监督,一是核算单位实行了账实分离,为了防止账实脱节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一部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特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程序。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促进会计处理标准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和程序,从而避免了财务人员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检查方式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属于更高层级,并与集中单位相对独立。一方面,集中单位无权也不能直接、随意地指使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心更加自主地开展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工作,有效抵制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开展财务监督时能够有效避免同级部门或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监督和过多地讲究个人关系问题,从而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集中单位的财务数据都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集中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企业的监督资源,对集中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从而实现对集中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债、收支、预算计划制定和执行、财务计划落实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最终能够较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单位财务监督机制出现缺失和弱化倾向。

集中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单位的优秀会计人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使集中单位的内部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同时,集中单位客观认为财务监督职能随着集中核算一并转移到了核算中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核算中心的审核,从而导致集中单位在行使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上流于形式。

(二)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

一是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职责定位不清。由于核算中心在功能定位上侧重核算职能,并认为自在集中单位,对其监督有难度,于是,核算中心与集中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二是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由于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一般不在一起办公,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参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审核仅限于相关的票据,很难掌握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和业务的真实性,这样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同时,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了解集中单位的经济业务,造成财务监督由事前、事中、事后,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无法对监督工作形成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材料证据。

(三)集中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集中单位对报账人员随意任命,认为报账人员有无会计从业资格、有无财务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无关紧要,导致报账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报账人员疏忽大意、不负责任,不是报账不及时,就是报账错误百出,并且对相应的经济业务事项理解不透、说不清楚,而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对集中单位经济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有的报账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日常业务完全按照领导的授意、指使处理,依法治企观念淡薄,导致会计资料不真实、模糊不清,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优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功能定位,健全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队伍,充分发挥双方协同的财务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

(一)提高认识,及时转变工作观念。

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核算环境。集中单位要认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深刻体会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的趋势和要求,努力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核算中心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核算中心要严格审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向集中单位反映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实现核算中心由单一记账机构向全面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职责权限。

核算中心是财务监督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授权审批程序、资金集中管理、标准成本应用等方面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功能,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以会计服务为目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算中心在集中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将自身功能定位于单纯的会计核算的误区,可以将名称调整为“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管理中心”。集中单位是财务监督的责任主体,重点做好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功能。同时,集中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纠正认识偏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负责,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动接受来自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要根据经济业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形成严密的宏观制度约束,对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少些弹性,多些刚性要求,对内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保证核算中心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等,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只有会计法规和规定健全了,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开展,会计监督才能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加强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财务协同监督。

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协同开展经济业务监督,核算中心要积极参与集中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细致审核、严格把关,促进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目标的有机统一。集中单位要逐项审查各项支出的手续是否完整、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争取从业务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发生。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双方要协同作战,形成耦合力。

(五)提升报账人员素质,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报账人员是集中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在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提高报账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报账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集中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报账人员,加强培训和培养,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独立和稳定,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