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用心帮扶,推进帮扶工作纵深发展

为将西安培华学院尽快建成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2011年3月,在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西北大学与西安培华学院结成对口帮扶院校并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经两校协商,西北大学根据培华学院需求,派专家学者帮助西安培华学院规划、指导专业、学科建设;为西安培华学院培养青年教师;两校共同争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两校教师可合作申报或相互参与科研工作;为西安培华学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加快西安培华学院内涵发展。2011年底,陕西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对公办院校对口帮扶民办院校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明确了有关规定和措施,促进了两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发展。

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多次互访、协商、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2012年初,西北大学副校长杨春德带领该校有关职能部门十多位处长到西安培华学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共同座谈、研讨帮扶工作。对此,陕西省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委派副巡视员张亮、民教处处长权秋虎亲自到会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西安培华学院姜波理事长深有感触地讲到:“民办院校从初创至今,一直离不开公办院校的支持帮扶。陕西省政府2011年7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组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开展对口帮扶,是对民办院校工作的极大支持,这项工作,收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我们一定要创造性的落实好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相信在我们两校的共同努力下,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张亮要求,两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校建设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大事来抓。他表示,教育厅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积极探讨具体措施,逐步建立起支持倡导帮扶工作的政策导向机制。权秋虎希望两校积极探索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为陕西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总结经验。

“五项计划”探索对口帮扶新途径

一年多来,两校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项目:

“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在陕西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派出高水平、责任心强的专家学者为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举办了“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西安培华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学历和职称晋升搭建平台。目前两校正在积极协商探索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西北大学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的导师,实行专业对口一对一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西北大学9名导师与西安培华学院9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已落实,正在商定具体培养计划。

“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2011年上半年,西北大学派出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刘丰教授到西安培华学院为青年教师举办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向青年教师公布了西北大学在研课题项目和有关科研项目主持人、专家的联系方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受到西安培华学院青年教师好评。据悉,目前西北大学已将西安培华学院6名青年教师纳入西北大学科研项目组,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同时两校还达成一致意见,凡参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青年教师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干部培训计划”。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干部培训中心创新培训方式,专门为西安培华学院举办了一期干部培训班,西北大学积极配合,派出高水平教师授课,对西安培华学院100多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收到了预期效果。目前两校还在积极探讨如何针对民办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培养、培训适应民办院校需求的各类管理干部。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计划”。目前西北大学已派出5名学术水平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担任西安培华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并将根据西安培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组织专家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建设进行论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电工会;创新发展;实践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62-01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广大职工群众,是发挥干部职工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落实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创新”理念越来越有力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当展的主流思想。唯有创新才能保持事业旺盛的生命力,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不被时代所淘汰。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广电系统内部各部门的职能随之转变,并渐趋完善,广电工会在广电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广电工会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大家对工会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提高职工素质,推进事业发展

广电工会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适应广电系统的工作需要,提高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工会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淡化削弱了,而是越来越重要了。这在客观上要求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与机制。要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思想,通过创建工会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工会在职工中的作用,确立工会在单位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从组织行为学层面上讲,任何组织对环境都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适应环境为前提,这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创新工会工作机制要把握一条重要的原则,那就是通过搭建多层次的对话平台,建立起单位信息沟通机制,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工会加大创新工作机制力度,既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又能充分履行工会职责,这对于促进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搞好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要“依法”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要切实建立互助保障机制,要建立维护职工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机制。工会工作要突出重点,紧抓关键,保证工作“干实”,工会工作就是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相统一,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重点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求的突破,以达到用重点带动一般的良好效果。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上级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三、关心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工程

开展送温暖工程是工会工作的职责要求。要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帮扶机制。要切实建立对职工(遗属)完善有效的帮扶责任工作机制。在动态管理上做到“第一知情人”,建立“三联系”制度;在主体责任上,成为“第一联系人”,在网络化帮困上,做到“第一协调人”,建立行政与工会横向联系制度;在预警分析上,成为“第一反应人”,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党政组织反映,及时同工会小组通气;使帮困工作走上动态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建立个性化维权统筹机制,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不同职工群众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工会个性化维权服务势在必行。在建立个性化维权统筹机制中,要善于研究各类人群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满足不同形式的维权要求。科学安排帮扶救助内容,深化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着力推进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完善工会工作制度,认真解决职工诉求,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工作机制,促进职工队伍稳定,推进职工队伍建设。

四、“求变”“做专”,创新工作机制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广电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广电发展的需要。首先,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定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广电行业为了求得不断发展,内部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格局中的态势和作用。其次,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广电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工会要想顺利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创新性、专业化建设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一、科学制定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引”人

为确保“大学生村干部”和治村“能人”能引得来、留得住,我县借鉴间接经验,结合**实际,制定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意见》和《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实施意见》,鼓励县域内大学生和“能人”到农村干事创业。

1、破解“报酬低”的难题,提高经济待遇。我们明确规定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期间,由县财政按副村级补贴待遇支付工作报酬。通过法定或规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应职务的,按照乡镇自行规定的相应职级从县财政转移支付中支付报酬。在参评或破格参评专业技术资格时,在**县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能够评审的范围内,可减少一项参评条件或放宽一项成果等级。在破格参评时还可减少一项破格条件,技术报告可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免试。对因故未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可一步到位参评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同时,可以与其他村干部一样,享受“三项保险”待遇。

公选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实行年薪制。乡镇党委按照目标责任书,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每半年对公选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考核。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经考核验收合格者,身份为非财政供养人员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下岗职工、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在职村干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自谋职业人员等,年薪按照本乡镇现行村干部报酬待遇支付,年终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者,另奖励全年全额工资的20%。身份为财政供养人员的,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保留不变,另外,县财政每年给予3000元的交通补助费。

2、破解“进无路”的难题,提高政治待遇。公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乡镇机关干部,作为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工作实绩突出者,符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规定,按照有关程序提高职级待遇;工作实绩平平者,回原单位工作。非财政供养人员三年工作期满,实绩突出者,可作为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同样,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通过规定或法定程序参加村“两委”的换届选举,三年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续聘留村工作,作为副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现在,有128人参加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竞聘,46人参加别斯托别乡江尔森村、阿热勒托别镇哈拉西克村、那拉提镇哈罗依村等3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公开选拔。参加公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大部分是机关干部党员和农牧民“双带”标兵。阿勒玛勒乡农牧民党员王建章,2006年被评为州级农村实用人才,个人资产逾百万元,也积极参加了阿热勒托别镇哈拉西克村一个多民族聚居村的公开选拔,并进入了竞选演讲和答辩。他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富了应该做点带领群众富的事。以前机会不多,现在县上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我又曾经有过当村干部的经历,我想自己一定会干好,一定会用自己致富的经验带领大家尽快致富。”

二、精心组织选聘,用严格的程序“选”人

在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管部门,乡镇党委、县委基层办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县财政、教育、卫生、共青团、涉农等部门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工作。按照公开招聘、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招聘对象主要为35周岁以下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非在职“五大”毕业生。具体操作中,我们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采集、汇总村级组织人才需求信息,汇总上报需求信息。根据需求认真审核大学生参考资格。二是严把考试关。对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员进行公开招考,根据笔试结果,确定面试人选,开展面试。三是严把考察关。经体检合格,将列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选名单报县委组织部批准,确定人选后,由县委基层办备案。

在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七个步骤”一个不少。一是全县报名。报名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对组织推荐的人选,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由所在单位出具推荐材料。对群众举荐的人选,必须有本村村户代表的三分之一以上联名推荐,并出具推荐材料。个人自荐,由本人携带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直接到指定的地点报名。二是资格审查。根据选拔的条件和要求,由资格审查小组,依据公开选拔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笔试准考证。三是笔试。笔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主要测试应试者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行政管理知识等。四是面试。面试由纪检、组织、人事、司法、各涉农部门的领导及选拔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面试评审委员会,采取现场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对报考者进行测试。五是确定考察对象。按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40%和60%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确定考察和竞选对象。被确定为组织考察和竞选的人员,到县医院体检。体检如有重大疾病的,取消考察资格,然后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六是考察。考察和竞选人选确定后,由公选领导小组组成考察组,并向社会,对体检合格的考察对象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七是竞选演讲和答辩。考察合格后,各参选对象根据自主选择的村,集中5-7天时间,进村摸底,递交竞选演讲稿,进行竞选演讲和答辩。由“公选”领导小组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相关人员召开竞选演讲答辩会,演讲答辩特别突出者,由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后,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公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原则上为3年(含一年试用期)。具体操作中,我们及时将公选村党支部书记情况通过《**党建网》公布,保证了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县纪检委全程参与并监督竞聘和公选工作。

三、加强教育管理,以发展的观念“用”人

“大学生村干部”和公选出的治村“能人”上岗后,及时加强教育管理,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培训。把“大学生村干部”和“能人”培训工作纳入农村干部培训计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村干部”和“能人”扎根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信念;加强党的农村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实用技术、村务管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干部”和“能人”农村工作能力。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和“能人”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二是坚持合理分派。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农村发展需求,采用个人自愿与组织确定相结合的方法安排定岗,原则上优先派驻到偏远、贫困农村任职。三是注意引导帮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县直单位帮扶、乡镇领导指导、帮带的工作体系,在项目选择、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及时加强引导和指导,提供周到细致、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四是多岗位培养锻炼。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年纪轻、有文化、学习能力强的优势,让“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村里一些其他职务,在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培训实用技术、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了解与本村实际联系紧密的致富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购销信息。五是坚持科学管理。“大学生村干部”和公选出的“能人”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和公选出的“能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同时,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干事创业,我们明确提出,对回乡大学生中有贷款需求的,符合金融部门有关小额贷款要求的,其所在乡村尽量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于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一、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创先争优

一是开展学习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们及时举办工会干部学习报告会,要求大家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之家”,真正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成为职工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引路人”,成为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者、代表者及维护者。通过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专题演讲、一次道德讲堂,撰写一份心得体会、选树身边一个典型的“五个一”活动,组织全区广大职工广泛学习胡汉生老人先进事迹。推荐并由上级工会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大力弘扬劳模先进精神。

二是劳模再立新功,扩大示范效应。启动第三轮劳模“珍惜荣誉,再立新功”活动。在承诺方面,总工会对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村居干部等分类提出要求,逐一进行审核。全区87名有履职能力的市以上劳模参与,承诺257件事项。年末将在践诺的基础上开展评先表彰。六月份将开展“讲述我身边的劳模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光大劳模精神,传递劳模正能量。

三是组织劳动竞赛,引领创先争优。今年5月7日,我们表彰了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十大金牌职工”和一批“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启动了第二届“劳动者风采”万人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大赛。体现我区产业特色,引领职工技能提升,我会精心确定了10大技能比武项目,目前已举办了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金融行业预防职务犯罪暨金融风险防控技能竞赛,其余8项技能竞赛将陆续展开。通过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在全体职工中大力营造鼓励创先、人人争优的浓烈氛围。

二、推进两个普遍,实现强基固本

一是扎实抓好工会组织建设。区委将工会组建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凌建华在全区党建工作会议上专门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5月份作为工会组建“集中行动月”,按照企业发展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进到那里,工会工作就渗透到那里的要求,采取排查摸底、宣传发动、试点先行、观摩学习、普遍推开的“五步法”,扎实推进组建工作。拓宽建会领域,创新建会形式,通过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社区工会或行业工会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区总工会机关干部分3个组,集中1周时间赴各镇区进行指导和督促,目前全区已建会307家,新发展会员16063人,完成了市总下达的任务数。上半年我区还代表市接受全省工会组建工作检查,获较高评价。

二是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目前全区企业签订工资专项协议3561家,签订集体合同3560家,分别占新签、续签企业总数的89%和90%。创新工资协商与共决机制,继续推行“2+X”工资协商模式,促使劳资关系双方实现互利双赢,涉及企业占总数的80%,惠及职工18万多人。举办了1期共120多人参加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指导员培训班,邀请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专家组2位专家前来授课,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理论和谈判方法、技巧。重点选择1-2个行业开展工资协商,努力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上有新突破。

三、创新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

一是积极开展“三谈三增”活动。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区规模企业中深入开展“三谈三增”活动,即企业管理方与职工谈思想,在深入交流中增进双方理解;谈工作,在建言纳智中增强发展活力;谈生活,在帮困解难中增添企业和谐。企业一般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与员工代表参加的恳谈会,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参会对象保证其代表性与广泛性。恳谈会由企业工会提前将会议时间告之每位员工,由企业行政或工会主持,工会主席参加,大家在坦诚、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思想,提出意见。注重活动实效,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管理方与普通员工方满不满意、认不认可、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诉求是否得到满足、事业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评判标准,严防形式主义走过场。各镇区普遍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增强活动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人民网》、《搜狐网》、《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了介绍。

二是全面推进“4+1”维权监督。全区已形成区、镇、村(社区)、企业四级法律监督组织1628个,覆盖企业3206家,覆盖率100%,聘请法律监督员3226名,实现了监督网络全覆盖。实行零报告制度,基层工会每月5日前将上月本辖区本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保险缴纳及职工权益落实情况以月报表形式逐级上报。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监督员反映的侵犯职工权益问题和隐患共59起,其中51起在企业内部得到解决,5起在镇区、村(社区)得到化解,3起由区总工会协调解决。

四、狠抓帮扶服务,满足职工需求

一是倾情帮助困难职工。今年春节前夕,区总工会以区、镇两级职工服务中心为平台,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倾情服务困难职工。区总工会共集中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100户,发放慰问资金85.7万元,发放物资折价2万元。各基层工会筹集帮扶资金158万元,为2千多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了节日补助和临时救助。无论是帮扶资金的数量,还是困难职工受益面,均比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开展多种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四助一中心”职工服务模式,在已经建立区、镇两级职工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区规模企业开展建立职工服务工作站工作,上半年500人以上企业将全部建立职工服务工作站,200人以上企业30%建立职工服务站。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春风送岗位”暨百优企业招聘会,113家企业提供了3258个岗位,现场达成合作意向600人,其中本地人员占52%。举办了“三八”妇女维权周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接待并解答群众有关法律、医保、就业、婚姻家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30多个。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上半年共组织了800多人次参加的电工、焊工等培训,帮助受训人员早就业、就好业。

2013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区总工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区委的部署要求,继续以推动“两年争先、四年领先、六年率先”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再立新功。

一、继续推进工会组织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着力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继续开展建家工作,重点抓好“五个家”建设,即把建家活动与争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结合起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提高职工能力水平的学习之家;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结合起来,建成协调劳动关系的和谐之家;与经济技术创新和争创“工人先锋号”结合起来,建成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建设之家;与推动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建成维权之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建成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文化之家。加大对联合基层工会建家工作的探索力度,力争有新突破。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基层工会中开展“双亮双代双评”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镇区工会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市总的部署,继续开展争创模范镇工会活动,推进重点、难点工作的完成,在工会代表常任制、行业工会建设、会务公开、工会主席直选等方面创新创特色。

三是积极培育、打造基层工会工作创新项目。各镇区、会机关各部室积极培育、打造一个工会工作创新项目,年末开展全区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在此基础上全区选树2-3个创造性、全局性、可行性、实效性强的创新项目报市。

四是加强培训,注重实效,不断提升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年度工会干部培训计划,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基层工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

二、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一是围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入开展劳模“珍惜荣誉,再立新功”主题活动。举办“讲述我身边的劳模故事”演讲比赛。动员全区职工找寻身边劳模的感人事迹,开展劳模精神大讨论活动,制作劳模事迹汇编,在全区职工中广泛宣传,并在区行政中心举行专场的劳模事迹报告会,以劳模事迹感召广大职工学习劳模,赶超劳模。

二是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开展“建功‘十二五’,创新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劳动者风采”万人劳动竞赛,突出行业主线,采取“条块结合、分头承办”的方法,多层次、宝塔式、全方位动员和组织全区10万职工参与劳动竞赛、万名职工参加各类技能比武活动。区总工会精心组织农药残留物检测技能竞赛、供水行业维修工技能竞赛等10项技能竞赛,年底经过层层选拔与角逐,将决出前60名,其中10个单项第一名要授予“金牌职工”,第二至六名的50位选手要授予“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称号,并进行表彰奖励。另外,对2年来劳动竞赛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回顾,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宣传典型,在全区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氛围。

三、大力推进职工服务工作

一是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服务站。8月底前,全区500人以上规模企业建站率达将95%以上,200-500人规模企业建站率达30%以上。每个工作站均做到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资金、有制度、有活动。

二是以“四助”为重点,继续深化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活动。做好暑期扶贫助困和2014年春节送温暖工作,完成困难学生救助300人次,家庭助困600人次,重症助医200人次,劳模助难40人次,发放救助金100万元。启动困难职工子女“助长圆梦”工程(暂定名),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系统帮助,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脱贫致富。依托社会力量办好“爱心超市”和“爱心药店”,帮助更多的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摆脱困境。

三是切实做好家政培训工作。依托职工学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培训任务;做好困难职工及子女的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完成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技能培训1200人次(其中免费培训100人次)。

四、全心全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职工维权监督。充分发挥“4+1”职工维权权益维护监督的作用。以贯彻实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为契机,积极探索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新机制、新路子、新方法,在全区推进建立“4+1”劳动法律监督网络,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是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足额发放工资、有无缴纳社会保险缴纳、是否落实生产安全措施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情况。对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由本级监督员出面协商解决,并监督、追踪他们解决矛盾的情况;不能解决的,督促上一级劳动法律执行情况监督组织协调解决,形成分级联动的维权监督机制。

二是深化”三谈三增”活动。在下半年,力争全区规模企业有85%以上能推广“三谈三增”活动经验做法,建立相关活动制度。通过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民主管路水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召开例会。通过召开例会,鼓励职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新模式、新办法、新经验。第二,发扬民主。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将解决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保证真实、全面反映所有职工意愿,增强方案本身及实施的有效性。第三、贴近生活。加大帮扶力度,规范帮扶系统。借助“三谈三增”活动,完善帮扶体系。

三是大力抓好工资集体协商。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争取党政支持,形成工作合力。重点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建会建制“三同时”,即在建会的同时建立职代会、集体协商制度。7月份,对未建制的企业采取职代会换届提示函的方式,督促企业及时换届。10月份,我们会组织各镇区工会对基层工会建制及换届情况进行抽查。至目前为止,全区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3272家左右,建制率97.6%,其中独立建会企业建制率100%。

帮扶干部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自20*年实施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县委、人大、县政府及时出台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时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表彰会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启动动员大会,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签订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坚持每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确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直保持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形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党组成员、副科级实职领导专任,从而增强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

(二)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的关健领域和关健环节,务求实效。

1、抓重点对象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实现社会法治化奠定思想基础。“五五”普法期间,我县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2000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20*年至2009年,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我们在每年的“3.15”、“3.18”、5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持续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60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2、坚持三项制度,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第一,坚持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县委建立健全了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通过拟定学习计划,采取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发言、集中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依照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做到每年至少2次以上学法活动。第二,坚持法制讲座制度。坚持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五”普法实施以来,我县邀请了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的教授专家多次到*作了《物权法》、《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依法行政与行业体制改革》、《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等法制讲座,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法制讲座。第三,坚持学法考试考核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每年由组织部、人事局、依法治县办联合组织开展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每年组织一次,参加考试合格,在《干部学法用法合格证》上进行注册登记,成绩进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职务晋升和考核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还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和考核制度,凡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必须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任用。

3、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20*年11月开始至2009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从二郎乡开展“三关工程”以来,切实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和维权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年必须完成2至3节法制课时,并且要求有课时安排表及教案,各个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1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

4、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工面临生产安全、工伤致残、超时劳动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20*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20*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09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础。2009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

5、抓重点领域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20*年以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以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引导和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为内容的“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执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上,县畜牧局、工商局、计生局被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各领域发挥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示范作用。

6、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抓热点问题的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各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县组织开展了多个专项依法治理活动。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了矿山安全整治、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4月份以来,针对“8.15”案件暴露出来的干部管理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县司法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宣传发动、督促检查等工作。一是组建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开展宣传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制作宣传光碟,组建“*县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围绕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布置进行宣传发动,共出动宣传车86台次。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咨询活动。4月18日,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组织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58家235名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以法制宣传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宣传手册2000多本,展出展板60多块、挂图与图片达4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8000多人次。三是精心安排、指导抓好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书写、制作悬挂永久性标语7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15块。四是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创办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栏,并定期公布综合整治工作动态。五是在县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张贴车身标语200多条,增强宣传效果。六是在县城主要位置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5块400多平方米,在乡镇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11块100多平方米,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7、办好“红城法治”栏目,扩大法制宣传效果。自20*年自办法治栏目“红城法治”开播以来,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制作播出22期节目。尤其是2009年在未安排专项经费情况下,还制作播出6期,受到群众欢迎,效果明显。

(三)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措施,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机制。一是每年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并对考核结果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先的主要依据;二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三是建立依法治理专项考核奖惩制度。每年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建检查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活力。一是形成合力。以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为契机,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人民团体、学校等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普法合力;二是专家讲座、邀请省外法学专家教授为科级干部作法制讲座;三是集中培训。坚持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四是组织法制文艺演出,二郎乡、仙源镇等组织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发挥了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五是法法专题栏目“红城法治”深入群众,效果良好。六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八进”活动。

3、加强督促检查。一是每年组建专门工作检查组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活动。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局、检察院、法院等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人组建专门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中期检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三年来,检查组先后到全县24个乡镇和100多家单位检查调研,对普法依法治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由县政府法制办建立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质量案件评查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20*年、20*年我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连续两年年终目标考核获全市一类县位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保障措施不够有力,考评机制有待健全。一是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大普法”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还没有完全突破。二是县级财政体制问题,依法治县办要求落实的按普法对象人均每年0.5元的普法经费一直未落实到位。不少部门和单位存在普法工作人员缺、设施差、经费少的问题,少数乡镇还没有将普法经费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有的乡镇普法依法治理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三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单独纳入县委、县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2、思想认识有偏差,传统观念亟待更新。有的领导同志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人民群众已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法制知识,普法工作可搞可不搞。少数领导干部和部分执法人员认为普法的对象主要是老百姓,通过普法教育让他们遵纪守法就行。少数公职人员带头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高。有的单位没有摆正经济建设和普法工作的关系,把普法工作看成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软指标”。

3、重点对象学法有待加强,死角盲点仍然存在。一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观念淡薄,导致这两年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率呈上升趋势。二是受现有体制的制约,少数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三是有的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法制教育,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劳资纠纷不断上升。四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对他们的法制教育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隐患呈上升势头。

4、普法教育轻重失衡,学法用法结合不紧。一是重义务灌输,轻权利宣传。在普法教育的内容设定上,注重和强调义务性、禁止性、制裁性法律规范的灌输和教育,忽略了权利性、许可性、保护性法律规范的宣传。二是重计划安排,轻落实检查。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有计划安排,无检查落实的问题,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三是重宣传形式,轻实际运用。少数部门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运用法律手段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四是有特色的普法“品牌”和“亮点”还不多。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把法律宣传教育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工作之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2、突出法制宣传,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方法。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加强法制宣传,迅速形成“大普法”格局和学法对象主动学法用法的浓原氛围。县司法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运作方案,负责办好“红城法治”栏目,确保每月播出2期自办节目,把“红城法治”栏目办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品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编写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案例手册;《今日*》要开设“普法依法治理专栏”;各镇乡、各单位要建立专门的法制宣传栏,永久性法制宣传栏规格为150厘米*500厘米,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并每月更新法制宣传内容;县依法治县办公室配合县城管局要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制作永久性依法治县工作宣传专栏;各乡镇要在县城出入口和镇乡公路沿线明显的地方制作大型法制宣传标语牌,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宣传内容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为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3、突出“法律八进”,丰富形式,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细化“法律八进”活动的内容、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法律八进”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贸局、县*局、县人武部、各镇乡党委政府协助配合完成。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文联等相关单位配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送法制文艺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和法律知识融为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法律八进”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任务分解督查考核方案,并加强检查考核,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

4、突出创建示范,典型推动,全面提升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实效和水平。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镇乡、企业、学校、村分类创建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作为推进“法治*”创建的标准,加快各行业普法依法治理进程。2009年在全县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8个,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镇乡3个,依法治校示范点4个,依法治企示范点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5个,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负责抓好落实和督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