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画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也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在该课题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局部解剖知识为基础,准确判断出血部位,紧跟最新研究进展,密切结合临床,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消化道出血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 掌握局部解剖知识准确判断出血部位
消化道出血是指自入食管入口至的消化道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便血及黑便[1]。在临床初诊中,消化道出血的判断及进一步诊疗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患者可有多种表现。如反复呕吐后再出现呕血,多为贲门粘膜撕裂引起;呕血提示出血部位位于屈氏韧带以上;黑便说明出血部位位于回盲部以上。在教学中,应掌握局部解剖知识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将呕血、便血、黑便及其特点一一分析,使学员能够根据出血量及其特点判断大体出血部位,进一步判断出血原因。同时,应排除伪消化道出血,如口服铋剂引起的黑便。
2 应用最新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教学
2.1 循证医学医学的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2]。循证医学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为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机遇。在教学中,教员应将最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传授给学员,摒弃已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授以学员最新的科学知识。
2.2 充实新知识改正教材陈旧观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员学习及巩固知识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出版时间及编辑等多种因素,在教学时,教课书中一些观点已陈旧,不再适合目前的医学发展趋势。如对于急诊胃镜的描述,教课书中认为应在出血后24~48 h内进行,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内窥镜已不是既往的单纯诊断手段,而是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即使在出血中,也可行内窥镜检查,在明确病因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3]。因此,教员在备课时熟读教材,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课书中陈旧的观点进行 及时改正,使学员接受新观念,不再受旧观点的困扰。
2.3 合理利用国外最新文献
在利用国外最新文献时,应当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应盲目照搬。比如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国外文献认为病因多为血管畸形及憩室[2],而在国内,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差异,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及国内相关文献发现,除上述原因外,肠道钩虫感染也占了相当一部分。
3 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
在教学中,将临床疑难病例搬上课堂,供学员讨论,可明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病例的选择尽量选择教学过程中临床表现典型,但仍未最终诊断的病例。诊断未明确的病例更易激活学员的好奇性,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学员的思考及分析,纠正学员的错误的或不成熟的观点及概念,对于正确的观点应予肯定并采纳。在讨论后,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供学员课外参考及学习。待正确诊断结果出来后,应与学员再次分析初次讨论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包括教员与科室其它教员的错误之处。通过再次分析,加强了学员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教员及临床医师在明确诊断前的分析错误,突出了疾病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增加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性及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若临床无现有病例,可讨论既往科学性较强的典型病例。通过病例讨论,培养了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病例选择上,尽管有人认为可以选择模拟病例,但模拟病例真实性差,临床变化少,不能突出疾病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我们认为只要注意临床收集,相关病例足够教学应用。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以局部解剖知识为基础准确判断出血部位,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密切结合临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理论与临床实践间搭起桥梁。
参考文献
[1] 杨 敏,陈东风.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的方法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2):116.
随着我国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也是越来越重视。初中美术绘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牢固,并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最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初中生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性,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建立起符合学生层次的定位目标,这样就能使得更多的同学都能提高美术绘画能力,牢牢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绘画学习的兴趣。由于初中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耐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疲惫程度来确定教学的方式,如果当学生处于非常累的阶段时,此时就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多媒体的课件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外景写生。
2.教师发挥好主导的作用
在进行初中美术绘画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写生和临摹的练习。让学生进行临摹的练习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习别人绘画的技巧,进行写生的练习主要就是让学生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且在这些基础的练习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养成自己的艺术特色。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临摹和写生这两种练习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绘画基础的训练。临摹的练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好的绘画技巧运用到写生的练习中,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临摹的练习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侧重情况,研究绘画的技巧,将写生课和临摹课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学习的知识,加强学生绘画基础的训练,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直观的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就是教师给学生进行很细致的讲解,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并且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也不能熟练运用教师所教授的技巧。主要原因就是绘画本来就是很抽象,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给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学生是不会完全掌握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选定的具象的物体进行拆分,再根据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在符合美术绘画规则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学生对造型理念的认识,也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创作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和体验。所以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加强学生直观的感受。
比如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个画板,并且运用多媒体软件将自己的绘画过程投射到投影上面,给学生示范绘画的一些技巧,特别是比较抽象、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就可以直接通过绘画的过程来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有很好的直观感受。所以说在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多进行示范性的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
4.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从而就使得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绘画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方法的培养主要就是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注重学生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观察。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大多数都只是注重对于局部的观察,而忽视对于事物的整体情况进行观察,这是观察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观察。
第二个方面:结合长期和短期的作业。在对初中生进行美术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布置给学生很多长期的作业,同时也会布置给学生一些短期的作业,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用短期的作业来对长期的作业进行辅导,使得学生一步一步慢慢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第三个方面:做好调整和修改的工作。当绘画的作品基本上已经完成的时候,要注重对绘画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此时学生要对作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对比,同时检查绘画作品的画质效果以及整体的感觉,观察作品的空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画面主次的虚实是否符合主题,一旦发现不好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5.注重作业的批改
5.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批改的方式,比如说面批、学生互相批改、自己批改等方式,评价的标准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就真正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在不断的批改过程中得到了逐渐的提升,这样就能够达到了批改最原始的目的。
5.2 丰富评价的内容。一般传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只有简单的对错或者是分数,并没有批语附在作业上面,此时学生就不知道高怎么改进自己的作业。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的批改时可以丰富评价的内容,比如,可以这样来表达:"你的作品总体来说构图很好,但是没有很流畅的线条,如果以后能够多观察,大胆画出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得线条流畅,这样你的作品就非常优秀了!"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适用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具体实施
中职院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时,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需要立足于实情,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充分应用有效教材,对美术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前美术教育特点与自身美术素养有机结合,面向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以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采用何种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目前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 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适用性
第一,在中职学前阶段,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本身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学生要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他们的学前专业美术基础学习要满足升学时专业课考试的需要;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按照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走向社会开始创业或是就业。他们学习学前专业美术尤其是简笔画基础知识的目的,是加强自身对从事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二,由于中职院校在学前专业美术专业招生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在学习简笔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已掌握简笔画基础知识及特点,经过“正规”简笔画训练,但部分学生缺乏对于简笔画的基本常识的变通转换及灵活运用,忽略了简笔画几笔成形、生动有趣的特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有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个性和经验的因素,学习成绩存在明显差距,增加了传统教育教学的难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教学任务,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全方面发展。第四,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只是应用纯美术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有专业的场地,导致学生简笔画基础能力薄弱,没有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走进单一模式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注重基础简笔画训练,兼顾学生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大班上课,如果只是进行个别辅导,则无法满足全体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将主要精力用在个别学生身上,无法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学的“个性化”与“个别化”,实现优势互补,对学生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中职学前专业美术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分层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在中职学前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按照学生绘画、美术基础知识和对美术的兴趣进行抽测,然后按照抽测结果划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将绘画感觉和基础知识相对比较优秀、对美术产生兴趣和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学生划分成A组;第二,将绘画感觉良好、基础知识良好,但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划分成B组;第三,将绘画感觉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划分成C组。
2.2 教学目标分层
临摹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过于重视临摹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制定不同的简笔画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注重简笔画与生活的联系,凸显简笔画的一致性,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对于学生在日后教学中常用简笔画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划一性”和“层次性”。例如,在大动态任务的简笔画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特点,通过分层施教和分层辅导方式努力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与环节,让A组学生准确掌握人物动作的外形曲直变化规律(垂线、水平、透视缩短、倾斜、曲折和弯曲等),捕捉人物中最强烈的第一印象,并灵活运用动态线对人物的坐、走和跑等常见的动态特征进行绘画创作;B组学生需要准确掌握人物动态的外形曲直变化规律(垂线、水平、透视缩短、倾斜、曲折和弯曲等),并按照动态的主线,利用简笔画进行创作;C组学生则是掌握与简笔画有关的知识点,按照教师提供的范本画进行临摹,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任务,还可循序渐进地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2.3 课堂教学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做到“分”“合”结合。不仅需要面向全班学生的“合”环节,也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分”的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绘画色彩技能训练与美术表现的关系。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与美术表现的需要相背离,只是简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不仅会给学生学习美术色彩和美术表现带来影响,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因此,不管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都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还可提升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例如,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分层,通过“由易到难、先临摹、再写生、默写”的学习方式,将需要练习的道具(苹果)拿出来,让学生对苹果的形状进行观察,并简单地进行绘画,然后采用点线面的线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俯视和仰视等角度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苹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就可以看到学生利用简笔画创作出的作品:有的画着带露珠的苹果,有的画着有虫子的苹果,有的画着切开后的苹果……通过分层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绘画的快乐与完成绘画的成就感,还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2.4 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美术基础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方位发展。例如,在布置人物穿衣的简笔画课后作业时,教师可结合三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给A组学生布置以人体题型特征、不同职业、民族服饰为主的简笔画课后作业,让学生抓住基本形刻画,创作出具有形式感的作品;B组学生布置以人物静态速写为主的简笔画作业,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抓住习惯动作和道具进行创作;C组学生在本次所学的简笔画基础上,以任何形式临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5 课后评价分层
绘画是一种艺术体现,没有不会画的学生,只有不被承认的艺术作品,在绘画前需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分层要求”。在作业评价时,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不足。这样不仅可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内涵,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激发学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升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让各种形式的简笔画呈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简笔画归纳为器物类、人物类、植物类、昆虫类、家禽类以及野生动物类,然后从简单的器物类符号造型着手,布置层次不同的作业练习。A组学生可结合自己对简笔画的理解,从临写开始到改写、写生和默写方式进行设想创作,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图案,并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B组按照自己对简笔画的理解,选择喜欢的人物、植物等简笔图案进行绘画,并简单说明作品含义;C组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器物类简笔画图案进行临摹。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所学知识上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升学习效率。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简笔画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与表扬,让学生学会长短互补,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6 分层交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并不是将同一个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学习绘画,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还会降低学习效率,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注重学生之间的总结交流,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回顾自己是怎么样学习的,长此以往便会不断进步。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升。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可安排A组学生为“小教师”,让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帮助B组学生或者是C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共同讨论、交流,@样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例如,在人物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观察,设置有关问题:“同学们,人物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象,要想通过简笔画将一个鲜花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让学生分层组合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总结出:“人体的结构和比例(成年人比例、儿童的比例和性别)和人物直立的画法(正面、侧面和北面的特点)”,然后给学生分配任务,收集与人物有关的简笔画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说出人物简笔画的成年人比例的标准、儿童发饰与衣服着装、人物背面、正面和侧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讲解人物简笔画重点突出内容的重要性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收集资料。此外,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教师也可从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讨论,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也可帮助其他学生收集,提示他们该怎么做,让他们少走弯路,确保人人参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还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用分层次教学,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分成教学法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后评价等各个教学阶段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日后学习与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晓冬.分层次教学法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8):186-187.
[2] 巢晓鸣.美术专业课中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上),2013(11):121.
[3] 周立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建设过程浅析[J].新校园旬刊,2014(4):70.
园林专业绘画艺术相对其他视觉造型艺术来说,绘画只是园林专业的一项基础知识,因此,在园林专业绘画基础课的训练课时量安排较少,但时间虽少,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却很多,这在实践和内容上就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当前园林专业发展的关键,这里就需要解决一个突出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安排绘画基础课的训练。例如,传统写实、现代变形以及介于二者之间诸多绘画的表现形式,尽管它们的训练方法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艺术规律,在绘画基础训练时都应该加以注意,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就素描课训练内容而言,明暗素描可适当减少,可以利用绘本来临摹练习,都可以很快的掌握绘画的基础。应加大速写训练的力度。如要掌握人体绘画基础,就是要掌握先方后圆的基础训练,就是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用弧线画人体外形,要先学会掌握把人体可以按比例轮廓打成方框,比如可以把模特的头部、躯干、腿,按模特的动作画出大概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再用线勾画出模特的外形,这样就会逐步提高绘画的基础。这样利用速写的能力,不仅可用来快速地收集园林的素材,而且在园林设计画草图时也常用,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园林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他们未来从事园林设计必备的基本功。速写看似简单其实要画好也很难,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如果掌握了这些基础训练,那么你在园林设计专业学习时就会得心应手,显现出绘画基础训练对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把握园林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就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适当地安排其他训练课题。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的书画艺术,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绘画基础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
空间构型,这种重技法轻理论的做法,导致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认识和表现还只是停留在表层肤浅的层次,使学生停留在只要考虑画面的造型合理,很难深入到对象内部本质层次。这就使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但艺术整体的素养却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很难对那些有生命、无生命、有形、无形的物象来组合搭配,利用它们各具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使它们能够构成视觉中的美感。这时候绘画的过程就是“画人物不能只想到画肖像“”画物体不能只想到画物体”,技法训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固然是园林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技法背后的“道”。就是理论基础,在园林设计构思中,要通过剥离对象,净化对象,只有将复杂的形体单纯化,才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就是要把“技”上升到哲理高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模糊的形体明朗化。这样才可以使各种微妙的感觉压缩到构思的形体之中,建立一种空间的形体概念,才会具有最佳美感。因此,在绘画基础训练时,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画画,还要教学生构思物象整体的空间构型,这样才可以对那些有生命、无生命、有形、无形的物象来组合搭配,使它们能够构成视觉中的美感。在绘画基础训练时,只要向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这样画。讲清楚其中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一方面是指绘画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知识,这时候绘画的过程,就达到了“画物体不能只想到画个体”,在构思中,这样才可以将各种微妙的感觉压缩到构思的形体之中,才会表现最佳的美感。
3结语
1.1以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1.2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力求形神兼备。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1.3素描教学中运用理性知识指导作画
学生在作画中除轻视对物象认真细致的观察外,另一问题是单凭感觉作画,见黑画黑,见白画白、依样画葫芦,很少用脑想一想问个究竟,虽有画的不错的,但由于对物象认识不明确,理解不深,因而印象浅薄,又无绘画常识指导作画,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知识理解物象,通过分析和比较,作出正确判断、抓住物象特征进行描绘,因为感觉到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例如:物象所产生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生往往画出相反的现象,这是因缺乏透视常识所致。所以,必须训练学生理解掌握物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形体结构的比例、解剖、透视、色形、明暗等关系理论知识进行描绘。也就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教学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4素描教学如何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提法
教学中发,现学生作画时,造型不准确,不像物象,经了解,学生误将“似与不似之间”,理解为“像与不像之间”。初中素描注重基础训练,不能夸张与变形。“似与不似之间”是指艺术作品与自然形态的关系问题,素描作业不要画到与自然形态一模一样。写生时要从“似”入手(自然形态)去认识理解和掌握物象,再经过艺术加工舍弃那些表面的非本质的东西,突出那些本质的特征物象更有个性了,达到艺术的且的。绘画不同摄影做机械的纪录,而是通过画者的独立思考,抓住物象本质的特征,按艺术性的要求健用不同形式描绘物象的美,可达到艺术形象。所以说“似与不似”不等于“像与不像”。这一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素描教学任务的完成。
2、基本的素描训练
2.1轮廓结构训练
在素描课学习的入门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对事物轮廓结构的认识,绘画应按照先外后里,先形后体的顺序,事物轮廓的质量对内部结构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事物的轮廓表达不够准确,也就不能将事物的特点反映出来,也就失去了素描绘画的意义。造型上似是而非是学生在入门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就是轮廓训练,要求学生对事物轮廓有准确的把握。在初级阶段并非一定要求学生对事物外形把握非常的细致入微,只要学生能够做到比例准确、构图恰当、要点鲜明形象就可以了。轮廓训练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事物要有严谨、客观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学生平时在学校和生活中养成求实的作风和严格的态度。
2.2明暗训练
基于轮廓结构训练的基础之上,应该要求学生抓一抓素描绘画的细节,明暗训练就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勾勒出事物的形体结构之后,可以让学生用2H铅笔,以浅色调去描绘暗的部分,根据“关系紧,调子松”的原则,找出最重的点,以此作为参照,让整个画卷最重的颜色浅于此点。此外进行点和点之间的对比,由实至虚,由深至浅,严格遵循绘画步骤,自始至终强调明暗调子的深浅程度。有些同学对于明暗表达不是很清晰,可以尝试利用版画的效果方便他们理解表达,争取做到画面效果生动简洁。
2.3表现训练
在平时的素描绘画训练时,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因为本身绘画是一种创作,即便是素描或者是临摹也会有绘画者自身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每一幅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表现力。所以学生在进行素描绘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临摹的层面上,必须有自己内心的表达和体现艺术的再度呈现,学生所描绘的内容不单单是事物的一部分,也是画面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单单注意是否画的对与错,更要注重其作品的表现力。素描作品的表现力对于黑白灰、线条、概括以及画面的组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备,才是此项训练的最终目的。不得不承认,这项训练属于素描训练的进阶训练,需要学生对于美术,对于审美,对于素描有较深的理解。能够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感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素描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并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