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创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规模 公共品 数字版权 政府责任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1O月国内各大媒体曝出新闻:全球第一大网络公司谷歌未经权利人允许将570名中国作家的作品先行扫描上网,进入谷歌图书馆,然后提出每本书赔偿60美元。过期不候。一时引来各方口诛笔伐,国人谴责谷歌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唾弃其老大的做派,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以网络(网站)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规模
新媒体产业乃至整个新经济,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一种成功之道――技术、资本、盈利模式。技术是原创性的基础动力;资本是孵化器;盈利模式是自我造血功能。但在谷歌图书馆事件中,我们首先要重新思考规模的重要性。
1 规模恐惧
数字图书馆并非谷歌独创,以行政方式运作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以商业模式运作的超星,其中国业务都早于谷歌,为何谷歌图书馆一染指中国,当面临同样没有解决的数字版权问题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出于对践踏数字版权的义愤,而是我们不愿承认又不得不面对的来自谷歌的规模恐惧――谷歌图书馆在2008年就与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商协会等相关方达成和解,国内数字版权问题松绑,目前在中国已经获得6万本图书的授权,其中国业务已达瓶颈突破之势。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
2 规模、生活方式与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是“盈利模式”。当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遭遇亏损尴尬的时候,“缺乏盈利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抱怨。其实,这种意义下的盈利模式是一种短期的、战术上的盈利模式,而非长期、稳定的、战略意义的盈利模式。
媒介即讯息,新媒体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观念。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可能,接下来的工作是发展其用户规模,培养主流生活方式,并最终形成战略意义上的盈利模式,而规模是盈利模式探索的第一步。
而在新媒体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规模经济(staleEconomies)的这一工业经济时代的原理似乎有些被人忽视,其实这一理论在信息社会中同样起作用,甚至作用更加明显。只有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性(Economies),市场细分后要整合,长尾市场也要尽可能整合,只有整合成规模,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才更有现实操作意义。
相比之下,谷歌图书馆是一种战略性的布局,并非盈利模式的苦思冥想,其发力点就是规模。搜索是网络的基础性应用,具有强大的基础用户规模;而图书作为最原始的媒介形式之一,凭借其内容组合的系统性、叙述方式的流畅性早已印烙下人类文化生存方式的基因。二者的简单结合,就足以完成战略盈利模式的打造。
谷歌已经发射了地图卫星,2009年lO月又曝出微软、谷歌欲投资英国海上风能发电的新闻。当我们醉心于贴片广告和视频版权分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战略上遥遥领先了。
二、数字版权
经济学中依据产权归属、偿付难度的不同,将产品分作公共品(Public Goods)和私人品(Private Goods),而文化产品兼具两种产品的特点。一方面,知识、信息、文化,惠及全球。恩泽后世,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另一方面,版权则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公共品与私人品之间的矛盾在数字文化产品中表现得更加复杂:
1 数字产品的低成本复制、强传播能力,强化了其公共品特性
数字文化产品是历史上复制成本最低、传播能力最强的产品,人类知识的几何级数增长(Exponential Increase)和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正基于此而发生。这种情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但也强化了人们免费获取信息的消费习惯,从而使数字产品的盈利只能绕道广告二次销售或是开发虚拟付费产品,由此网络精英们开始了盈利模式的艰难探索。
2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的悖论
客观地讲,公共性与版权价值悖论在传统文化产品中已然存在,只是在数字产品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9年数字版权争端频现,优酷和搜狐版权大战更是夺人眼球。但稍早一点时间,2009年9月1日,番茄花园园主正式服刑则让人同情惋惜。据一项超过15万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对番茄花园作者被拘一事的态度”时,支持番茄花园的人达到79.88%。
人们的同情惋惜来自番茄产品的速度、好用和免费。但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微软真是一个唯版权至上的企业,它的反盗版行为应该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而为何偏偏迟到了1O多年?显然,这1O多年是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中国普通PC用户使用习惯的10年。也是Windows版权价值在中国市场得以确立和增长的10年。
数字产品的公共性与数字版权价值之间存在悖论。当数字产品在以公共品方式迅速传播,形成巨大规模受众的同时,数字版权的价值才有商业的意义。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570名作家可以接受谷歌的和解,每本60美元,并获得未来收入的67%分成,这是充分实现版权经济价值的理想方案。
三、对策
但,对谷歌图书馆的和解方案,出于对自身权利和人格的尊重。中国作家可以说不。不仅如此,通盘考虑,谷歌图书馆事件理应让我们有更全面的对策意识,以应对国际网络巨头的竞争,促进国内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1 政府
凯恩斯主义。作为上一轮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们留下的经济学遗产,其核心观点是政府在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波幅上负有责任。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正是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强力投资拉动经济保持8%乃至以上的增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把美国和中国都看作一种市场+政府的混合型经济(MixedEconomy),显然,美国是偏市场型经济,中国则是侧重于政府主导型经济。这就使得中国政府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担负有更多的责任。
在2009年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于9月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深度改革的正式启航,结合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相关政策也迫近破题之时。就此,我们提出如下思考:
(1)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规划目标”的第一条就是“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的理解是要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的主体,同时要
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主体,形成国有、民营双主体良性竞争,最终实现中国文化产业振兴的伟业。
国有文化企业实力雄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法人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而就新媒体领域,培育具有战略气质的民营文化主体似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的草根智慧、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为我国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lexa的网络点击资料表明,在日本、法国的国内排行中,美国的网站都占据前列,而中国则门户有新浪、搜索有百度、电子商务有阿里巴巴、即时通讯有腾讯,我们的民族网站似乎在哪一方面也不输给美国。但就全球业务总量而言,我们却远远落在后面。当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工商银行与花旗可以比肩的时候,谷歌的总市值为1700亿美元。雅虎为220亿,而百度和新浪的总市值分别为130亿和20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网站在本土上胜利,得益于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得益于在既缺乏银行信贷又缺乏国内风投融资平台的条件下所激发出来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草根创业精神。这种以务实、灵活、坚韧为特征的草根精神为我们赢得了网络产业发展的第一个10年。那么以后呢?我们更需要的是精准的战略眼光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能力,而这正是美国企业的强项和中国企业的短板。今天,当谷歌图书馆来我们家门口要图书版权的时候,我们更加感到民族网络业实力亟待扩张的紧迫。
战略气质不可能凭空而降,归根结底需要有实力作底气。这就要求政府在信贷资金投放、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给与民营文化企业以倾斜或至少公平的待遇,让它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战略的问题,去考虑如何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未来,将利润与公益良好结合起来的问题。
(2)宽严有度、循序渐进、有所作为
为保证效益与公平,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和微观经济活力,我们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划出合理的界限。对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我们同样面临划线难题。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当行业处于幼稚期、发展期,规范过严将阻碍行业的上升之路。新媒体行业在初创时期,面临寻找盈利点和规模扩张的压力,政府扶植、爱护的态度至关重要。
“扶植、爱护”并非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司法判例、行政干预等方式为新媒体作出行业导向。数字版权问题具有复杂性,存在公共性和版权价值的悖论,对此问题,政府应审慎对待、循序渐进,在适当时点对数字图书版权、音像版权、新闻版权保护问题有所突破。比如,此次谷歌图书馆事件,是解决数字图书版权的有利时机,稳妥处理可以成为解决国内网络图书馆发展瓶颈的一次契机。
中国曾经经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尴尬,西方国家对资源性收购异常敏感,而此番谷歌图书馆旨在打造全球图书网络资源平台的做法又恰恰触及中国图书资源的敏感问题,这需要政府运用智慧、有所作为。从长期来看,提升中国软实力必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而面对2009以来愈演愈烈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都需要政府及早做出战略、战术上的安排。
2 产业
产业是市场微观主体的集群。在表1所示的全球点击排行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产业团队的实力,包揽全球前5,谷歌更是在任何一个国内市场中位居前列。差距仍然十分明显,需要我们做出多方努力,本文在此处重点谈产业结构和产业文化两个问题。
1 由泾渭分明到结构优化
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泾渭分明非常明显:国有与民营分别在传统传媒领域和新媒体领域各自把持一端。二者当前的任务似乎也依然明了:国有文化企业做好法人制度建设,走向市场,做好传统媒体与新传媒的对接;民营网络则继续发扬创业精神。扩大规模。深度挖掘需求,创新产品,同世界网络巨头抗衡,为中国网络保有一席之地。
这种泾渭分明的结构。有其历史原因,但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理由是:
(1)不利于实现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
未来,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会体现在网络上。传统传媒在资源消耗、成本、多媒体、国家文化壁垒等许多方面的缺陷,决定了它在国际传播中与新媒体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法国是对美国文化入侵欧洲最为敏感的国家,但又能怎样呢?法国排名前5的网站不还都是美国网站?依靠传统传媒在西方落地或是中国导演在奥斯卡上获奖来传递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远没有网络传播更富有效率。承认这一点,按目前泾渭分明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任将最主要地担负在民营新传媒的肩膀上。当然,这样做并非不可,但存在控制风险、责任与利益不匹配的问题。
首先,单从经济理论上讲,要让企业长期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保证其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地位,因为“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条件下,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去追求这样的非盈利目标是不可能的。”。显然,在新媒体领域单一地让民营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同在传统媒体领域单一地让国有产业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都是不尽合理的。这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加大控制风险的难度。
其次,中国的民营网络如阿里巴巴、新浪等最初以国外风险投资起家,现为上市公司,追求利润回报股东是其壮大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机制。它们的资本、资源实力和政策优势目前还难以同国有产业相比,而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充分调动各方优势、积聚资源,国有产业理应更多地加人新媒体行业。当年,国有企业长虹以产业报国为己任,领导中国家电业打了一场翻身仗。今天,国有文化产业更应在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此时已有其它产业先行一步了。
(2)不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战略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改革不能关起门来改,必须与开放并行。开放能为我们带来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请来对手、引入一种竞争的机制,从而激发微观主体的创造力。我们尚且能对外国开放,为什么让国有和民营在传统传媒与新传媒各持一端,泾渭分明呢?这样做,既不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也不利于中国新传媒行业的再次勃兴。
国企和民企,投资主体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内在激励机制和管理风格也不相同。打个比喻,中国的国企像个职业经理人,稳健持重,而民企则更像个创业者,激情四射、充满梦想。如果说中国网络在过去的lO年所取得的业绩更多地来自于创业者的激情和执着,那么接下来则更需要战略眼光的精准,更需要国企和民企两种气质的融合。
2 塑造开放、共享的新媒体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是涉及产业发展和管理哲学的问题。媒体的文化基因存在于媒体的物理结构之中。网络去中心、开放、共享的信息传播结构决定了新媒体文化必然是以开放、共享为特征。按照媒介决定论的观点,这种由网络所开启的开放、共享的新产业文化,是对机电传媒(印刷和广电)时代的分工文化的打破。
从这个角度上讲,谷歌图书馆旨在全球共享图书资源的战略布局,是符合新媒体产业文化逻辑的。但我们仍需警惕地对待此事,因为已经高度发达的新产业文明,仍无法绕过军事力量、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霸权这些现实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是迎合新媒体产业的文化特征,争取实现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跨越发展,具体体现在:
(1)积极有序的开放
传统媒体领域向民营资本的有序开放,有助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深化改革;国有资本、银行信贷、创业板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进入新媒体行业,有助于新媒体行业产权结构的优化、媒介形态的转型升级、战略性地提升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机构新闻开放公民新闻的窗口,有助于舆论监督、内容的生产并最终提升新闻机构的影响力。
一个湖南的乡村女孩儿,打工后回学校复读,考入北大,在复旦读研期间,创办婚恋网站。
最终,她带领公司成功上市。
与大部分成功女性不同,龚海燕创业不是夫妻档,她出生的家庭甚至连小康都不算,目前一大家人还靠她支撑。没有显赫家世的她,算不上美貌,也没有嫁入豪门,她完全凭借自己的顽强奋斗从这个社会的底层,站到了金字塔的上层。
2011年5月11日,国内婚恋网世纪佳缘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按照发行价11美元计算,此次IPO最高融资额达7810万美元。世纪佳缘成功IPO,也让其CEO“网络小龙女”龚海燕身价倍增。按照发行价11美元计算,龚海燕身价为6970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达4.省略。而“风险投资总是希望你有偿地为人民服务,来获得回报,所以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有经济效益,这是我的目标。”龚海燕说。
全球最大的交友网2006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收取入会费。而国内由于网民习惯免费,目前包括世纪佳缘在内的几乎所有婚恋交友网站都在为网民免费服务,寻找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婚恋网站全行业面临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龚海燕开始着手建立独立的婚庆网站,利用手中686万会员的庞大资源向婚恋行业的下游发展,开发更多的增值收费项目。除了网站,世纪佳缘还开发了诺基亚、掌讯等手机合作伙伴。
等待中国人习惯网上婚恋服务收费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成功创业源于实名制
研究生二年级时龚海燕因一连几次网上相亲的不愉快经历决定要办一个婚恋网站,为更多的人提供相亲交流的平台以及空间,也可顺便解决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2003年10月8日,连如何注册域名都不懂的她,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让“世纪佳缘”上线了。世纪佳缘所做的定位就是严肃征婚的网站,鼓励用户用实名验证的方式加入,并且所有的信息交流都要保证是最真实的信息。这样一个严格区别于同类网站的诞生,谁都想不到在未来却成为了一个行业的领跑者。
网站成立的初期,她到处游说自己的同学、朋友来注册,足足1000个用户都是龚海燕一个人一点点累积的,通过熟人的口口相传,世纪佳缘在高校、科研院所等人群中渐渐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最初,龚海燕并未设想将其打造为盈利性的公司,只是作为公益性的社会实践,因此网站从一开始即为免费模式,从开始运营所需的费用都是龚海燕自己的积蓄在投入,渐渐地她自己也山穷水尽了,到底该怎么办。龚海燕正为资金苦恼时,转机就这么出现了,偶然和网友聊天谈到此事,结果那名网友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给她投了10万元,用来帮助她购买服务器、电脑,这也是她真正意义上获得的第一笔投资。伴随着网站用户数量的增多,自己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们认可,龚海燕才决定把世纪佳缘当做一个终身的事业来做。
在2005年,世纪佳缘的用户已经突破了32万,巨大的市场前景引来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向世纪佳缘注资200万元。拿到这笔资金后,龚海燕在上海徐汇区租下办公室,成立美工、技术、客服、市场等部门,开始正规的公司运营扩张。在之后的2007年4月,世纪佳缘获得新东方三元老4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同年6月,世纪佳缘又获得美国启明创投1000万美金的机构投资。两轮巨额投资后,世纪佳缘开始渐渐步入正轨。
而在当时的龚海燕也从未想到过在4年后自己走进美国纳斯达克。
上市之路曲折而多彩
世纪佳缘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有点像龚海燕的求学之路。1992年8月,16岁的龚海燕经历了大喜大悲:先是拿到湖南省重点中学桃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几天后就遭遇车祸,这次车祸让本不富裕的龚家欠下了外债。坚持到高二上学期,龚海燕选择了辍学,一年后,她赴珠海打工。她凭着自己的文学天赋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做到了公司内部报纸的编辑。1996年11月,她重返桃源一中,继续高中学业。1998年7月,她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2002年本科毕业后,她又被保送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究生。
此时,她已经成为大龄剩女。在母亲的催促下,她开始征婚,两次被骗后,她办起婚恋网站。这个网站让龚海燕收获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还让她找到了另一半,他就是世纪佳缘最初的投资人。
世纪佳缘成功融资后,投资喜鹊网,直奔3000亿元的婚庆市场大饼而去。
除了和和许多创业者共有的顽强、刻苦外,龚海燕还是一个精明而敏锐的创业者,她懂得跟着用户走,引领市场,从解决一个微小的用户需求出发,而非主观地为了创业而创业。
当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不知如何把炫丽的商业模式变现为实实在在的盈利模式的时候,龚海燕找到了世纪佳缘的生存之道―― 微支付;而且,在IPO前夕,她很快又抛弃了互联网公司的传统盈利模式―― 广告。
冬天营销是世纪佳缘惯用的手法。很多人记得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后,当大家都在收缩的时候,网络广告大幅消失了,世纪佳缘却推出了大量的广告,一下子拉开了所有竞争对手的距离。世纪佳缘在2008年Top50的互联网广告,甚至超过了中国移动和李宁。2011年的11月下旬,分众上的电商广告消失时,世纪佳缘的广告出现了。
Google Reader走了。
于理,鲜果应该感到高兴。Google不在乎的数百万Reader用户,鲜果在乎。在鲜果眼里,一个重度阅读用户,价值远高于1000个闲逛的浏览用户;数百万重度阅读用户,对专门做阅读的鲜果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天赐大礼,何况如今已经有数十万用户转移到了鲜果。所以Google Reader的关闭,对鲜果确实是好事。可是于情,终究觉得不舍,毕竟,我也曾是GoogleReader的忠实用户之一。
为什么Google Reader会关闭?Reader前产品经理布莱恩施(Brian Shih)在问答网站Quora上做了解答,称Reader之死是为了给Google+等社交产品让位,也提到了Reader不盈利的困局,我本人非常认同,但依我看来,Google Reader的关闭确实也与RSS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由于使用者大多是专业人群,造成RSS长久以来用户都较为小众,;二是交互性比较差,RSS的用户只是沉默地吸收信息,却没有互动,不像Twitter或者Facebook,在消费信息的同时,也是在和朋友交流沟通。这在全民提倡社交、分享的当下,沉默的RSS就很容易被边缘化。所以Google在这次春季大扫除里,关闭Google Reader转而为其他产品让路,就成为了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是,Google Reader关闭了,并不代表RSS就会随之消亡。源于1995年的RSS,最早是为了解决各个网站的主动推送问题,演变到现在。它能够跨越单个网站的区别和局限,促进信息在各个网站之间互联互通,自由流动,这非常符合互联网的精髓。所以即使再过10年,我相信RSS依然还会存在,虽然它本身并没有盈利模式,但关键在于,这种纯粹的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服务,更符合专业人群的需求。对于那些每天要跟踪很多信息源的用户,RSS依然是目前最好的工具之一,RSS的用户群虽然不大,但会一直存在。所以,Google Reader虽已消亡,但RSS将会永生。
为此,针对从Google Reader转移过来的用户,鲜果于6月底单独推出了一款名为鲜果阅读器的产品,提供一键搬家功能,将其之前在Google Reader订阅的所有内容,都迁移到鲜果阅读器。
有朋友问我做鲜果阅读器赚钱吗?当然不赚。鲜果阅读器诞生的初衷就与当年鲜果初创时一样,无盈利方面的思考,只是以知识的聚合传递为主,为一部分RSS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仅此而已。
如今的龚晓华,泛舟商海多年,已是加拿大爱德华国际企业集团(EEIGI)董事长,加拿大国家艺术学院董事长。商海弄潮
2002年龚晓华辞别在国内的戏剧编导工作,移民加拿大。初抵加拿大创业时饱尝磨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后,他发现了直销中的盈利模式,果断购买优秀保健产品专利,并设厂生产。初期生产的几千瓶短期即被一抢而空,令他信心大增,立即将刚买的房子卖掉,自己租房暂住,继续扩大生意,结果在短期内发展迅速,此后渐渐有了爱德华国际企业集团的雏形。
如今,爱德华国际企业集团已成为一家以先进纳米生物研究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集团,在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以生物制药、日用化学品、纳米生化工程研究和网络科技为其发展核心,同时涉足地产、教育、金融等投资领域。
集团也是全球首家在网络营销领域创设“全球股东制”的企业。其率先运用全球股东制、电子商务、网络邮购的三大运作模式,让每一个股东经销商得到应有的实惠并成为企业股东,让每一个股东经销商真正成为企业的土人。该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直销行业中下线帮上线打工、上线帮团队领导打工、团队领导帮老板打工的不公平现状,开创了直销的另一模式。
集团自成立生命与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以来,历经多次转型,如今已拥有集研发、制造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自2004年起集团涉足网络销售事业以来,企业营收大幅增长。
2008年9月,集团在德国法兰克福与纽约纳斯达克股票隆重上市,集团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法兰克福上市的国际企业集团――024国际医药联盟(024 PH ARMA PLC)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科技的生物产品,业务涉及金融、地产、能源、教育、传媒等投资领域。计划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在全球打造百万家国际联盟专卖店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不断追求。另外,集团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及加拿大股票上市,成为北美国际企业集团之一。
正是因为龚晓华的孜孜进取及勇于拼搏,爱德华集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10年“第五届加拿大杰出华商颁奖会”上,龚晓华荣膺“国际经贸风云人物”奖。热衷公益
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龚晓华从未忘记自己的华人身份,并努力为华人及中加经贸发展添砖加瓦。
爱德华集团的一项新业务是建立全加拿大第一家华人卫星电视台,公司通过购买其他公司已有的电视频道,并在万锦市购买物业,准备全力发展电视事业。
龚晓华坚信,随着中加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界及产品信息交换的需要会越来越大,该卫星电视台成立的目的就是促进中加经贸合作,为两国企业合作提供最佳平台。
怀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宗旨,龚晓华率领的爱德华集团热衷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包括赞助并参与主办中国中央电视台“走进加拿大”、艺术大师钢琴家傅聪加演出、天才小提琴家李传韵音乐会、世界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演奏会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爱德华集团为这些活动出资出力,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安省政府及社区贡献奖,为中加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果没有美图秀秀,朋友圈里的自拍至少会少一半。
截至2016年6月,从美图秀秀、美颜相机到美拍、潮自拍等应用,美图的系列产品已经覆盖超过11亿台移动设备,月活用户量高达4.46亿。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能实现如此高用户数据的,只有微信、支付宝、百度搜索这样的巨头级应用。
但美图的市场地位,离BAT差得还太远。
高流量下的营收迷思
圈用户,圈流量,做体量。
互联网世界一直有一条信念―― “先把用户规模做大,有了流量就能变现。”
在这条信念的指导下,多少创业者、投资人前仆后继地拥入“圈用户”的大军。他们相信,烧钱、亏损都是暂时的,只要有了用户,就会有盈利模式。“流量终将变现”是他们咬牙坚持的核心动力。
伴随美图公司的上市招股书公开,投资人眼镜碎了一地,创业者看得胆颤心惊。
在美图的上市招股书中,截至2016年6月30日,美图月活跃用户4.46亿,其中美图秀秀月活跃数1.03亿,美拍月活跃数1.41亿,美颜相机月活跃数1.13亿。BeautyPlus月活跃数3 600万,潮自拍月活跃数2 400万,美妆相机月活跃数1 700万。
作为一个工具类App,这样的流量成绩,可谓十分靓丽,与之对应的收入数据愈发显得惨淡。
2016年上半年,美图营收5.855亿元,其中95.1%都来自于手机硬件销售,营收可以被看作严重依赖硬件。问题是美图从2013年开始做手机,目前为止一共销售了98.24万台手机,对比4.46亿的月活跃用户,只有约0.22%的用户认可美图秀秀品牌,从使用软件的免费用户,变成了购买手机的付费用户。
这意味着有高达99.78%的美图用户并没有直接成为付费用户,4.46亿用户体量带来的流量变现还不到3千万元。如果对比美图系应用11亿移动终端的覆盖量,用户付费率还会更低。“有流量就能变现”这一被互联网创业者们奉为经典的定理,似乎正在失灵。
人们不禁要问,工具类App还有未来吗?
移动互联网企业数的爆炸式增长,掩盖了大量创业企业的退出与死亡。那些提供基础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微型创业团队,历经漫长寒冬,即便获得了个别VC的支持,在商业模式和营收的探索上也举步维艰。
对这类公司而言,工具类的应用和基础性的服务,如声音、天气、图片、LBS,在社会的观望、媒体的揣测、大公司可能的复制性竞争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之下,不知不觉间“进化”到公益。于是,事你要做,想赚钱门都没有。
在资本寒冬下,叫好不叫座往往意味着退出或死亡。
2015年底,印象笔记App裁减了大约18%的员工,并将关闭10个海外办公室中的3个。
作为第一批“独角兽”工具类App中的一员――印象笔记,最高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2016年7月,曾排在应用分发市场第一名App的碗豆荚卖身给阿里巴巴。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手机助手时,豌豆荚还是行业龙头。短短两年时间,一边是市场被BAT逐渐蚕食,另一边是守着巨大流量却找不到有效的变现方式。
不论是美图,还是印象笔记、豌豆荚,乃至更早的墨迹天气、万年历,工具类产品的特点是功能极致专注,可以靠某一方面的优势快速积累大量用户。但是,工具类软件的缺点是只能在用户需要时被使用,即使做到了同行里的第一,在用户没有需求的时候也谈不上用户黏性。
2015年10月,美图CEO吴欣鸿为美图制定的三大发展战略是国际化、平台化、商业化, “之所以把商业化放在最后,是因为我们没有特别急迫需要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9年前,吴欣鸿曾用3天时间做了“火星文转换器”,仅一年的时间便带来了4 000万~5 000万的90后用户。当用户规模达到增长边界、产品形态趋于定型时,商业空间在哪里?做这款产品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赚钱,推出来后也很难找到盈利模式。
在美图秀秀身上,这个相似的故事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软与硬的探索
作为一款工具类App的产品,美图的未来走向会有几种可能?
第一,为应用付费。为应用付费的关键来自于工具的实用性、习惯性甚至必须性。美图也许具备了付费的基础可能,但整个移动互联网环境对流量的贪婪,以及投资者对用户数据的偏爱,付费下载并没有商业基础。
第二,刊登广告。当烧钱大户共享出行领域时,各类明星、企业、电视节目以冠名的形式出现在“滴滴们”的分享链接上。这虽然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但不会带来指数级的营收想象空间。
第三,图片社区。Facebook花费7亿美元收购的Instagram,如今已经估值350亿美元,社交、互动是后者与美图最大的区别。但产业环境、社交习惯的不同,这条路也注定充满挑战。
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在纽约老虎基金全球年会上,说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话。
“25年前,我只想能够偷渡到纽约来打工,今天却可以在全球资本精英面前讲述自己创建美图秀秀公司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蔡文胜提到了美图未来盈利的两个方向。
第一条路是软件,包括广告、游戏、电商和图片大数据。在蔡文胜看来,广告收入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游戏、电商变现空间也十分巨大,图片大数据则是布局未来的爆发点。第二条路是智能硬件。尽管以美图手机为主的硬件出货量不高,但是接近20%的毛利率,却高出同行不少。
方向虽美,但软硬两条路都很艰难。
美图招股说明书披露,2014年上线的美拍,如今已拥有1.41亿月活跃用户,用户每天使用美拍的平均时长为31.5分钟。在短视频领域中,美拍占据着行业第二的位置。但用百度指数把短视频领域当下几个佼佼者做比较,却发现在最重要的用户搜索趋势中,美拍被搜索的频率远远落后于快手和秒拍,仅能排在行业第三。
美图积累下来的4.46亿月活跃用户,无论是从手机用户转化率还是美拍转化率来看,证明用户忠诚度并不高,关联产品的消费性也不强。工具类App的用户黏度低、品牌延展性弱这一缺点,在美图身上还是很明显。
短视频和手游到底是否赚钱?在美图秀秀招股说明书中有详细披露,在“互联网服务及其他”收入一栏中,分为在线广告收入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其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就是指短视频和手游项目。
2013-2015年,美图秀秀分别实现了营收3.1万元、151.9万元和204.7万元。这又是一组“数量级”的反差数据,拥有上亿的月活跃用户,年营收却只有百万之级。
坐拥海量用户,但如何实现用户转化,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领域脱颖而出,取得行业领先的地位?如何在短视频领域找到盈利模式?这都是美图秀秀要直面的问题。
在智能硬件领域,美图也让人乐观不起来。
据披露,目前美图的智能手机研发人员共有148人,这支专营团队仅负责手机的设计及研发,制造、渠道、仓储、保修等环节都由第三方完成。这与小米、锤子等互联网手机的轻运营模式几乎如出一辙。
做智能硬件当然需要大手笔的投入,在做手机之前的5年,美图一共完成了两轮融资,但数额只有数百万美元而已。而2013年做手机之后的3年间,美图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智能硬件领域。
然而,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以来,美图5款手机的年销量分别是:2.8万台、27.8万台、38.8万台和28.9万台。三年多来,美图秀秀的手机销量不温不火,常年挤不进全国手机销量榜单,累计销量还不到100万台。作为对比,同样以拍照为核心功能之一的OPPO手机,2015年实际销量已超过5 000万台。
吴欣鸿做手机的动力源于两句又理想又落地的答案,“你不觉得做手机很牛吗?”“硬件卖得好的话是可以挣钱的。”只是在“很牛”与“挣钱”之间,美图还没有找到连接两个点的路径。
两点之间不只情怀
作为颜值的守护者,美图自己的颜值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在美图的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的是截至2016年上半年,净亏损人民币22亿元,累计巨亏近62.26亿元。但也有数据指出,美图秀秀其实只累计亏损了11.39亿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出在招股书中的财务报表标准上。如果采用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则要计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和“股权激励”的部分。由于美图秀秀前后一共进行了5轮融资,融资总额达5.01亿美元。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投资机构拿到的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按照投资的游戏规则,美图秀秀每一轮融资之后估值都会越来越高,同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提高,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优先股的公允价值越高,则财务报表中显示的亏损越大。
如果采用美国上市所公认的一般会计原则(GAAP),则不会计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这一项,于是美图的累计亏损则是11.39亿元。
美图的经营数据没有招股说明书上那样凄惨。超过62亿元的巨亏中,只有11.39亿元可以被视为经营性亏损。只是,美图既然选择在香港上市,自然必须得使用港股采用的IFRS标准。
这部分亏损其实就是美图提前预支了上市的募资,从投资人那里获得的“高息借贷”。但是美图年年亏损,投资人的权益亏损加上融资成本这个坑总得找人填上,于是等到美图上市以后,这些“欠债”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了――都要由中小股民埋单的。
如果美图最终以50亿美元的估值在香港上市,将创造继腾讯之后,港股市场最大的互联网IPO案例。这样的关注效应也是美图想要的,除去资本市场的因素,美图在香港上市也是为了更贴近用户,这种贴近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吸引新的用户流量,以及提高现有用户的付费率。
吴欣鸿反复强调自己首先是一个产品经理而不是公司的CEO。他最核心的事不是做管理,而是把产品做好,把用户需求弄明白。把这句话再往下解读就是,产品做好了才会有用户,有了流量自然就能变现。
一个产品经理可以只关注产品本身,但一个公司的CEO应该明白,在很牛的产品与赚钱的产品之间,不能空有理想和情怀。
以手机为例。没有渠道优势的美图只能依赖分销体系出货,2016年上半年,只有25.5%的手机是由美图直接销售的,大部分销售依赖于7家分销商和7家大陆地区零售商。与之相对的,是OPPO在全国拥有渠道网点20万个,直营店6 000多家。28.9万台销量与5 000万台销量的差距,不只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研发、供应链、营销、渠道等一系列传统但现实的商业运转体系。
蔡文胜曾直言不讳:“创业就是赚钱,投资就是用钱来赚钱!”
但在美图秀秀这个他引以为傲的创业项目上,至少目前蔡文胜还没有找到赚钱的最佳路径。这个一手撑起中国颜值半边天的男人,坐在月活跃数4亿的流量巨川之上,却只能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