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特点

大学语文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语文特点

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第1篇

一、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的目标特点

(一)中小学:“个性”的潜意识培养中小学德育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个性”培养。

小学主要强调习惯与性格的培养;中学主要关注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个性”的培养需要经历社会实践的熏陶,特别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求以“潜意识”的培养方式为主。但中小学生尚处于“个性”培养的初始阶段,要想养成自觉的、稳固的良好“个性”,绝对不能单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关注个体的活动,通过实践教化与知识的沐浴,使学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性,这既符合个性的形成规律,也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二)大学:“个人素质”的显意识塑造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都需要系统培养与定型。

高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全人”的教育目标。很明显,高校重在理论“灌输”,通过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大学生是经过多年知识与实践熏陶而具备一定成熟“个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意识的理论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力量,塑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人”的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充分体现育人的主要功能。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模式特征

(一)中小学:“实践”主导教学模式由于中小学德育教学“个性”培养目标的限制,中小学思政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有助于中小学学生“个性”的培养。

“个性”培养需要自觉性、稳定性。学生的性格、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等本身就是长期社会实践作用于“人”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加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稳定。

2.实践教学符合中小学学生自身的特点。

中小学时期是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最好的培养时期,也是未来思想素质提高的关键和基础阶段。中小学生个人习惯、性格等因素均处于无序状态,如果要培养符合社会国家需求的“个性”品格,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实践”的教学模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通过社会实践潜意识活动与课堂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才能实现“个性”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与德育教学内容一致。

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安排主要以“实践”为核心,把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知识编排总体上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身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如高中思政课内容就突破了传统政治课的理论模块,摸索出了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内容安排。知识的讲述方面则以条块编排为主,简单易懂,实用性较强,将各种知识结构分裂开来,系统解剖。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目标贯穿于社会实践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在“潜意识”状态下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理论塑造”主导教学模式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决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依靠知识记忆的模式,而要侧重于理论熏陶,否则就难以完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1.理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经过多年的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生活习惯、性格等基本形成。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主要通过提高自我认同感,判断自己的“素质”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由“潜意识”的状态转变为“有意识”地培养,这就不断地需要理论性提高。通过有意识的理论学习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逐步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升华到一定程度而使其定型,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

2.大学思政课内容以理论“灌输”

为目标。大学阶段思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求以理论塑造为主体。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实践教学内容,都充分体现了理论的重要性。深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强调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说明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明确区分了理论与政策的特征,突破了把政策作为理论来论证的思路。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侧重于理论研究与探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过程。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的困境

(一)“实践型”教学与“知识型”教学的矛盾由于应试教育问题仍然广泛存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大多以沿袭传统的“考试”为核心的主导模式。小学思品课普遍存在被忽视的现象,中学思政课则因“考试化”而存在“知识化”现象,忽视了思政育人的目标,产生了“知识型”教学与“实践型”教学的矛盾。

1.实践与教学严重脱节。

由于考试的需要,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讲授基本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社会实践问题关注不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大大减少,缺乏实践对知识的检验,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问题,知识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

2.理论知识讲授过深。

由于升学考试的需要,教师往往把基本理论开发过深,超越学生的实际,一些应该在大学阶段才能安排的理论在中学却已经讲授。这种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都具有一定矛盾。

(二)“理论塑造”诉求与实际探索不足的矛盾大学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学定位于“理论塑造”型,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大学思政课教学却存在理论探讨不足等问题,加剧了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矛盾。

1.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心认同感不足。

尽管中央一直强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高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但实际上,从学生到老师甚至部分领导都存在把思想政治课教学表面化现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课堂教学被边缘化局面普遍存在。学生上课是为了追求学分与考试成绩,教师则认为该学科实用性不强等。因此,教学中存在轻视思想政治课的现象,忽视了思政课“理论塑造”的特性,降低了思政课的功能。

2.思想政治课理论探索不够深入。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科研经费、及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自身不被重视等问题广泛存在,导致思政教师不愿真正倾心于理论探索。理论讲解与实际结合的“度”很难把握,理论讲解的深度远远不够,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塑造的教学目标。学生则存在单纯应付教师的现象,缺乏真正探索理论的目标,实践教学也基本流于形式。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理论塑造人的根本目标。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一)拓宽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1.实践渗透于教学。

结合我们所进行的课堂内容,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能够把道德教育的内容深入到内心深处。一定要通过事例或学生参与的实践为主导模式,把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实在的东西进行传教。

2.行为培养渗透于教学。

加强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参与加强学生对道德意念的体会,增强自觉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行为规范的实施管理机制,在良好规范管理下加强行为培养,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

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或个人活动,会给孩子潜意识的教育,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去参观烈士陵园,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对烈士的景仰之情,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

通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

(二)探索大学思政课理论“灌输”

模式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现有教师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探索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机制,探索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1.探索“浅入深出型”理论灌输模式。

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时,大学教师一定要寻求与社会实践的契合点,把握理论核心与实质。从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浅入深出”地阐述理论的具体含义,激发学生关心理论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与社会实践出现的矛盾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矛盾形成的原因,探索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特点,总结理论的科学性。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难点,结合理论分析,既容易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兼容性,也能提高理论的可行性,增强课堂的教育效果。超级秘书网

2.完善理论灌输的“多样化”课堂模式。

大学教师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的转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实践方式等。但多样化的基础则必须把握教学的主题,把握理论发展的逻辑脉络,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把逻辑主题讲解透彻。

3.探索案例与理论结合的“度”。

针对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不足问题,特别是政治理论枯燥无味的特点,我们最好选取适当得案例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有助于理论的把握与理解。但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典型性,注意案例分析的方法。

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温哥华岛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教育深入发展,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日益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了建设“双师”型师资

队伍关键性因素,而且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方面。为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选派骨干教师到示范院校示范专业学习、到国外培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讲,还不理想,还远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那么,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温哥华岛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特点

加拿大是世界少数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之一,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加拿大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几乎和企业员工没有差别,真是令人羡慕。加拿大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点大同小异,其中,以温哥华岛大学为例,对其专业教师建设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温哥华岛大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准入条件严格

教师实行聘任制,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都是来自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且占50%。在全职教师中,基础课教师来自大学,专业教师具有5年以上企业行业经历、有顶级资格证书和相当的文凭,有些专业如土木、焊接等要求有10年的工作经验。聘任的专业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必须在两年内通过培训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来自企业的教师试用期为6个月-2年,两年内取不到教师资格的要辞退。

(二)教师有良好的实训条件

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设备相当好,有的实训场地就是工厂,如,食品加工课程的实训基地可以为学校提供70%的食品,剩余的还可以出售市场。另外,校企关系也比较密切,教师能够顺畅地到企业锻炼,补缺企业员工。

(三)教师培训制度完善

为了提高来自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委托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或派专门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教师每年有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到企业工作,学校提供一千加元补贴,但对学历教育不资助。教师培训和学历提高与其待遇挂钩。通过开发项目让教师重新回到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在企业实践的教师要接受企业监管,回校后,企业向学校汇报。

(四)有效的考评制度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除了查看教案、听课外,还要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来考评教师。学校设有学生自选课,没有学生选课的教师要下岗。对教学质量的考评,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主要以学生的实训表现和操作能力为依据,分值约占70%。对院系教学质量的考评,以一年内学生的就业率为依据。

(五)教师待遇较高

教师薪金由学校与教师代表双方约定。教师的薪金分十一个层级,原则上每年晋一级,教学十年后,年薪八万多。教师有无教师资格,薪酬不一样,有教师资格的薪酬高一些。教师有无教学经验,薪酬也不同,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从第六级起薪。十年后,薪金达到顶级了,每年全体教师再增长2%,之后,即使优秀的教师也没有额外薪金奖励,但可采取进修、考察以及其他的方式予以鼓励。此外,教师还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兼职教师不加入工会。

(六)教师参与决策

学校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现有15名董事会成员,有2位教师代表、2名辅导员和2个学生代表,8名成员是政府指定来自社会各界的名士,另外1名是校长。还一个类似议会的学术委员会,有建议权,也有一线教师参加。

(七)教师在浓厚的职教文化氛围中成长

加拿大职业教育深受欧洲的影响,是依托企业发展起来的,工商界是“始作俑者”,也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有力推动者和赞助者。产业团体(商会)、社区学院协会和企业一道游说政府支持职业教育。联邦政府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投资创办职业院校,还制定法律,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就形成了重视职教的合力。

三、温哥华岛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以上通过对温哥华岛大学教师队伍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专业教师动手能力强不是一方面的因素造就的,因此,提高我们职教专业教师动手能力也不是一个孤立行动,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

师准入门槛

提高职业教师的准入门槛是提高教师动手能力的基础。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行业,必须懂技术会操作,这是从事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多数地方职业院校引进的教师,大都是通过地方人事部门统一招考引入的,学校几乎没有自主权,这些教师大部分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行业经历,动手能力十分有限或没有实践能力是普遍现象,这不但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教师实践能力的自我提高。温哥华岛大学专业教师队伍一个显著特点即从教前就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其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从国家层面制定科学的职业教师准入制度并认真执行,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但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文凭,还要有一定的企业行业经验,从事特殊专业的教师还要有高级专业资格证书。这不仅能够可以较快地改善“双师型”教师结构,而且能够改变职业教师的观念。

(二)密切校企关系

企业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动手能力持续提高的源泉。温哥华岛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是和企业千丝万缕的关系分不开的。这种关系为教师在两者之间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方便。这样,教师既可在学校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又可在企业及时了解行业信息、掌握先进应用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做”相长。这一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因为企业有着永恒的技术设备、生产场地、行业信息、企业文化等真实工作环境,是任何校内实训基地无法代替的。

温哥华岛大学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固然有着深刻的历史职教文化背景,但是也和学校改善校企关系的努力分不开的,和学校的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比如说,董事会管理体制成功之处在于:其一,学校决策层来自于社会各界、热爱职业教育、了解社会需求并与企业行业有着广泛联系的名士,他们能够把社会企业行业最新信息带给学校,并形成学校发展决策,使学校能够及时把握企业(行业)的内在需求。其二有利于建设民主治校、依法办学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使一线教学的意见能够有效地反馈到决策层。这种管理体制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它能够促进“单主体”办学模式向“双主体”办学模式转变,使企业(行业)从市场调研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模式,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再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全过程参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也只有如此,才有助于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实现“以产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实际上,近年来,我们也深感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并且主动与企业合作,但是由于自身实力比较弱等原因,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还多在浅层次上运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教师队伍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也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尤其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在“发育”期,这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良好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是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不可缺少的载体。温哥华岛大学告诉我们,校企关系再好也不能代替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和企业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职业院校是为生产、经营、服务而育人,企业是用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而生产、经营、服务。一个学校一般都要开设几十个专业,每个专业都经常性地到企业现场教学也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教学的实践性。办好职业院校有比较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是教学活动所必要的。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下教学,不但能够针对性地培养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中也能够熟练技能。因此,我们还应想方设法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四)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

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的捷径。从温哥华岛大学看,兼职教师队伍占很大的比例。他们都是来自企业行业第一线,是企业行业的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掌握着先进技术和最新信息,有着丰富的企业行业经验,动手能力很强,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温哥华岛大学在校生虽然也以全日制为主,但“半工半读”生、其它岗前培训或择业培训生却占有很大比例,且每年的学生数量是不固定的,兼职教师灵活性的特点,恰好适应了这一情况。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不但弥补了全职专业教师的不足、节约了办学成本,还改善了“双师”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目前,我们多数职业院校也在聘请兼职教师,但是做得不如人家好,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教学能力不强,五是学校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不适应实践教学和兼职教师等,六是待遇不高。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学习温哥华岛大学,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具体

说,即,深化“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其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课时费用或工资待遇,改善应聘环境,搞好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我们专业教学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发展和全日制在校生源大幅度下滑,成人继续教育将占有很大比重,聘请企业(行业)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不是应然问题,而是必然选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向。

(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保障条件。温哥华岛大学作为加拿大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办得那么好,是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政府对其支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拨款扶植。该校办学经费分为政府拨款、学生收费、学校创收、社会捐助。其中政府拨款占有很大比重。如,去年政府拨款比重占46%,前年占49%。二是制定法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制定了多个法律来支持职业教育,比如,颁布《技术和职业训练支持法》、《国家培训法》等资助职业教育,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目前,加拿大规定18类职业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才可就业。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等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如提供实习场所)。温哥华岛大学教学设备和校内实训条件比较完备,除了企业、个人捐赠外,就是政府投入。校企合作那么融洽,也和政府政策导向有关,政府在密切校企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就是说,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统筹”功能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具体我国而言,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的力度,比如,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等等,在政策、法律、资金投入等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这些问题近乎老生常谈,但在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的资金投入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特别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全社会形成关心职教、重视职教、职教必要的浓厚氛围,使从事职教更具有吸引力,这对于职教教师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单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六)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第3篇

一、现今高校外语教学采取的传统大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学生学习特点及其弊端

传统式的外语大班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采用语法翻译法以死记硬背为特点。这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有下列几个学习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内向学习,是指这种教法下的学生认为知识应该是从老师那儿得到的,而不是自己主动获得的。因此,他们会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是很正常的,并且习惯于单纯接受知识而不是去努力理解它。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安静害羞,沉默寡言。他们不喜欢在公共场合使用外语或用所学外语发表意见及表达情感,所有这些正是性格内向的标志。

第二个特点是封闭倾向。这种教法的学生不喜欢模糊或不确定。为了避免这些,他们会匆忙的总结出一些语法规则或者归纳出所读材料的主题,而且他们学习方法也过于具体呆板。因此,具有这种倾向的学生通常缺乏独立性,过于依靠老师或类似的权威人物,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步骤学习,也趋于墨守成规。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教法下的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发表他们的观点或提出问题特别是不愿公开地表达。

第三个特点可能是最普遍的:善于分析并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这一般是由于以书本为中心,和语法翻译教学法造成的。以这种方法的阅读课为例,学生们先一般模仿老师大声地读出新单词,然后老师一句句地解释课文,分析语法结构,修辞和文体。另一方面,学生们记笔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学生们就会变得注重细节和准确度。表现出的特点便是善于分析及专注于某一领域。他们会毫不费力地从堆杂乱无章背景资料中挑出重要的细节,并且更愿意去注重一些能够条理清晰的分析材料的学习方法,再这些材料中寻找诸如对比及因果关系。

第四个特点是视觉学习。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书面材料或获得视觉刺激。对他们来说,没有视觉支持,讲座,对话和口头指导会使他们觉得迷惑。很明显这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教师强调通过阅读而学习,并总是将所学知识写在黑板上;另一方面,学生坐成排,面向黑板和老师。学生一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在课堂上说所学外语, 一种是大家一起阅读,另一种是在老师严密控制下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获得的渠道一般只是听讲和书面材料(课文和黑板)相结合,根本没有锻炼口头表述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第五个特点是,这种教法下的学生易于侧重于思考而忽略情感因素。他们通常把判断建立在逻辑分析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其他人的看法、个人的情绪等情感因素上。调查表示:和美国学生相比, 中国学生一般“三思而后行”, 表现为注重准确和在交流中不冒险匆忙表达意见。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学生会要求思索一段时间后再给出正确答案,而如果让他们靠猜测给出答案,他们就会觉得不安。

从上述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传统教学发下学生学习特点的描述,我们能清楚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外语专业口语练习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方法并不是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那么以学生特色为中心呢?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课堂上,无论课堂主题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特点都会多种多样,主流的,个别的,积极的,消极的等等。这都为考虑到每个学生特点的以学生特点为中心的教学造成困难。所以只有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相配合的时,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本文就主要从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配合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

二、从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配合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由各种学习特点的学生组成的班级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化整为零的分组教学是通常所想到的比较科学的方法。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方法。本文主张以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分组。

在分组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学生学习特点。只有教师了解他们学生的需要、能力、潜力及个人学习特点,并尽力满足这些需求时,才能做到教学风格与学生特点真正有效的配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使用譬如教室工作特点调查(classroom word style survey, kinsella,1996)测试手段,它会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并会对不同特点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建设性反馈。调查实行前,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相关的小讲座,其目的包括:

1.建立兴趣:什么是学习特点;

2.给一些常用术语下定义:比如说:调查,问卷…;

3.讨论师生如何能决定和利用学习特点;

4.解释计算调查结果的方法;

5.指明了解自身学习特点的好处。

讲座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听小讲座时做的笔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他们更加理解要做的调查,以及关于学习特点的理念。在小组讨论的同时,老师要准备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接着学生开始完成问卷调查,作完以后,计算各自的测试结果。

下一步是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测试结果。老师把主要的学习风格写在黑板上,然后每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名字写在所属风格的下面。通过讨论,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个班级是一个多种学习特点的混合体,而且学生对于学习特点的初始兴趣也会被加深。通过这次讨论学生还可以找到与自己学习风格相象的同学,并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同时分组工作也就完成了。刚开始时,这个讨论的进度可能会很慢,但随着学生们发现他们的异同点,讨论也会变的越来越活跃,而且教师也能从测试结果中了解本班究竟存在那几种学习风格,并作为以后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传统大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学生学习特点及其弊端的深入分析,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侧重将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紧密配合,积极探索与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提出分组的教学方法,从而努力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外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树敬.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旅游专业 表达能力

论文摘 要: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为了真正的发挥语文的作用,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还应该结合专业进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重视旅游知识的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是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的。同时积累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条件。没有丰厚的积累,就没有流利的表达。表达即是“说”,而没有积累,就不会有“说”的存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脑子空空的人,他的表达能力会有多好。旅游业是一个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是语言修养,旅游从业人员,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还要有较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一定需要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涉及到,这就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考察。因此,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第一,结合课文内容广泛的积累旅游素材。旅游专业固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与语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挖掘蕴含在语文资源中的旅游知识,名胜古迹、与名人的相关作品、景点的典故传说、诗歌等。第二,通过熟读、背诵积累旅游素材。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法,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要求的段落,背诵一些精美的短文,或者是背诵一下典故、名人传说等。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导游词、景点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第三,用竞猜、填空、在电脑上写帖子等形式,帮助学生收集和背诵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

2 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质俱佳的文章,通过阅读,他们加深了对这些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的积累了素材,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当然,阅读教学也要讲究策略,第一,泛读。泛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早自习或者是晚自习的时间不断的大声朗读,锻炼其表达能力。第二,精选朗读和背诵。教师可以精心的选择一下比较好的范文,让学生不断的朗读,然后进行背诵。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三,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遵循课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

3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逻辑思维能力是靠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的。有些学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半天也没有清楚的表达一个问题,这都是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造成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讲解一个事物的时候,设计到许多方面的知识,面对许多的人,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差,相信即使他的知识再丰富,也没有办法让大家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推理等都属于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例如:在写“总结”时,要让学生从“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今后怎么做”这几方面来写;应用文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谋篇布局;而说明文就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方位来进行。在进行文章分析的时候,教师更要善于将这些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文章,找出文章的脉络。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他们说话也会按照这种规律来进行,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4 重视语言表达活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常的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说”,有勇气“说”。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课前5分钟或者是10分钟进行演讲训练。可以由教师限定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演讲结束后学生进行自评或者是互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续编故事等进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课堂训练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选择。教师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轮流做新闻值日生,播报和评论时事新闻,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锻炼其普通话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另外,在课下或者是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训练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多举办诸如:校园主持人大赛、播音员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当老师给了学生说的机会以后,然后为学生的“说”创造一个最为和谐的环境,也就是给学生说的“勇气”。有些学生不敢发言,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但一到课堂上就会很紧张。教师要努力的创造条件,消除这些学生的紧张情绪以及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的持肯定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5 结语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语文教学就应从积累、阅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活动等方面努力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兴扬.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0(5).

[2] 蓝桂娥.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 管爱娟.阅读教学在高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

大学语文特点范文第5篇

当前,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对于如何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关注度日高,但是就大学语文本身的发展状况而言,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与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相背离的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清,过于强调它的工具性特征;第二,对课程的定位不明,出现工具性、人文性、趣味性美育性以及“人文教育”等多种定位;第三,对教材的选用过于多元化,未形成材;第四,多数教师将大学语文定为基础性课程,认为于职业无任何裨益,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关注度不高。由此可见,对大学语文教育予以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改革迫在眉睫。

2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意见

2.1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定位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语文水平的增强

由于高职院校大都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把人文和语文结合在一起,突显出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以及开拓性特点。而就大学语文的教育理念来说,应把旧日的语文观念转变为人文语文思想,尤其需突显出语文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同源联系。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来说,语文是整个积淀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构件。大学语文教育是华夏民族的母语教育,其不仅需对民族文化予以传承而且还需对整个华夏儿女的民族意识与精神予以唤醒与振奋,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破除旧日的纯文学教育理念,坚持把文学与哲学、美学、历史学以及科技等各种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令学生体会到美的内涵,另一方面又使其收获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与动物相较,人类所具备的最独特的文化符号就是语言,而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语言不仅是文化载体,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在历史的沉淀中,语言将一个民族所具备的风俗、思想、情感以及经验等都包融在内,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承整个民族的文化,应当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语文水平的增强。

2.2大学语文的教材编写需突显人文本位

过去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其核心内容大都为文本讲解,讲究知识本位,这一情况过于强调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而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人格塑造排除在外,无法完全地把大学语文所具备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来,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出现文化缺场现象,最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对大学语文的教材予以变革,采用人文本位取代知识本位,使大学语文的教学由传统的死板知识教授转变为鲜活的生命体验,借助大学语文教育,促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并规划人生,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

2.3大学语文的教材与教学需注重学科融合

过去用于大学语文的教材通常都注重文选一途,所编内容大都杂乱无章,不具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语文的沿袭,这样的教材结构不仅对学生知识系统的建立相当不利,而且也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应当摒弃传统的学科分离,坚持把知识板块融于一起,比如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生情感以及科技艺术等融合于大学语文教材之中,使学科沟通取代学科隔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关注度,促进其自身发展,并使其满足社会所需。

2.4大学语文教育需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小学与中学的教育是为了应试所需,往往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而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尽管不再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沿袭,但实质上仍旧能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子,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这一情形势必会造成语文教育的逐步边缘化,最终使大学语文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因此,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应当紧跟时代的脉搏,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情感,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当下的生活所需,而且还有利于其适应将来的生活发展所需。总之,要想使大学语文教育如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那么必须具备多彩多姿的生活源头。只有如此,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才是真正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才是真正地与生态教育思想相符。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