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职场沟通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动导向 客户沟通 教学改革
客户沟通能力是通信运营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客户沟通课程所着力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衔接、拓展作用。“客户沟通技巧”的职能涉及与客户交往以下几个方面:自我介绍、会见与面谈(拜见客户)、销售演讲、与客户和上下级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倾听技巧、非语言沟通以及倾听技巧。这几个方面也就是“客户沟通”的主要工作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同时养成积极自我沟通以培养积极心态、亲和力、人际沟通等职业素养,以有效支撑通信运行管理专业全人格职业能力培养。但客户沟通是非常实践性的行为,对其应该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如何开展教学,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从沿用学科体系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效果很差,学生不满意,自己不满意,尝试引入实践,有一定改观,但不顺畅。为此在高职教育界姜大源教授等学界专家研究成果的指引下,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体系课程建设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客户沟通技巧课程的教学中,并结合学院特色,在“以训促教,以教促训”的教学理念下指导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高职高专《客户沟通技巧》课程教学改革理念――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为:能力目标作为教学核心和方向,为了实现能力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完成一系列相关的学习任务,获取知识,方法和关键能力,最终达到做、教、学一体化,达到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将客户沟通技巧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能力培养,一切为了能力养成,围绕能力养成开展课程建设,这是作为教学实践性很强的《客户沟通技巧》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客户沟通技巧》课程针对通信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大就业领域的营业员和话务员服务类岗位的客户沟通能力要求,与绍兴联通,绍兴电信,杭州电信10000号,浙江移动公司等单位开展教学合作,从营业员和话务员等工作岗位角度,梳理服务岗位客户沟通工作有效完成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本课程旨在培养通信运营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客户沟通能力,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秉着学院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要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能力标准,围绕能力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根据对《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分析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通过在企业调研和顶岗实习累积相关案例。选取出典型沟通情境或工作任务为学习的核心,按照客户沟通工作的实务情景设计实训项目,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训教学,按照客户沟通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并进行典型的模拟项目而展开对应的教学活动,模拟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模拟下,主动探寻完成基于沟通流程单元的实训单元体系,提高学生的客户沟通能力。
3、以职场化为导向
浙江邮电技术学院基于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思路对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学院“拓展培训业务”的理念下,学校派优秀师资参与通信行业业务培训,并对我校的培训教学质量以及我院培训讲师业务水平评价良好,大大提升了我院的培训知名度。在此背景下,利用优秀的培训资源,客户沟通课程教学仿照企业员工业务培训的模式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式,实训场景与情景,考核标准与考评方式等方面,尽可能仿照职场环境。
二、依据岗位沟通流程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客户沟通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所以必须基于工作过程化、训练项目化来整合教学内容,并要求符合全人格职业能力标准。根据营业员,10000号话务员,社区经理等客服人员岗位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客户沟通形式(业务办理,套餐营销,投诉处理,上门维修,客户维护)户沟通一般流程。流程包括:沟通认知――培养亲和力――接近客户――有效表述――有效促成――异议化解――客户维护。
三、基于客户沟通流程与岗位任务构建实训项目体系
根据客户沟通一般流程构建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选取书面沟通,演讲,会见与面谈技巧,会议沟通技巧,电话沟通技巧,上下级沟通技巧,接近客户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倾听等任务进行情景分析与模拟演练,结合通信行业岗位特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构建分阶段,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的实训项目体系,包括单元项目、综合实训、实战项目。
1、单元实训项目
根据客户沟通过程中的某一能力点设计单元实训项目,如电话沟通礼仪,倾听等系列实训项目。
2、综合实训项目
利用学校呼叫中心,仿真营业厅实训基地,根据岗位任务,将模块中的若干能力点综合起来,进行较为完整的模拟沟通实践。如营业厅营业员接待客户来访,业务办理,投诉处理,等项目任务。
3、实战项目
带领学生去通信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会话务员,营业员,社区经理进行实地实践,沟通。
四、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实训项目体系
1、情景设置
在一定的沟通理论知识铺垫后,在以教师的项目组织课堂教学时,倾向利用典型沟通案例(通信方向)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教师为主体,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留出学生参与的切入口,目的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作用。
2、角色扮演
确定好情景活动后,以5-7人为一组开展模拟实训,角色扮演(营业员,话务员,社区经理,客户经理),小组比赛的氛围,最关键的是启动时尊重学生的创意和构想,,分组后学生之间能相互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相互调节。
3、看电影学沟通
美国哲学家杜威和教育学家布朗曾提出“情境学习理论”,利用仿真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体验学习与灵活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的互动效果,透过电影剧情的演绎,让拥有创造力,想象力,直觉力和图像思考力的右脑,有系统的去捕捉沟通理论的精髓。看电影片段感受和学习沟通技巧,体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应用更灵活。
4、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全程案例情景演绎,将理论传授,互动讨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发学生思考,分析通信行业一线案例,紧贴企业实际,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游戏法
通过在课堂上做一些与沟通相关的培训游戏,让学生“悟”出沟通心得,进而改变自我认知,引导正确的沟通行为。
五、能力本位课程考核方法
能力本位考核强调的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检测的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成绩,主要包括过程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能力考核及社会能力考核。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和监控学习质量,通过一些可量性的考核量表如沟通力能力标准考核表,在课程学习开始之时,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清晰的明白要学习效果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的管控,有利于教师面对数量众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监管。课程最后的考核程序,形式多样化,如理论知识,情景模拟,课堂表现,素养变化值等,综合考核学生。这种考核形式放弃传统考核的横向对比,发展到纵向自身能力的对比,侧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学习课程前后对比,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
C=CBN
Y=Yukako Uchinaga
C: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贝立兹以专业的、高质量的语言与跨文化培训服务享誉全球,带给全世界一种新颖、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贝立兹教学法”。贝立兹如何创造出这套与众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法?
Y: 贝立兹的“母语”教学法,源于一次“奇妙”的偶然事件。贝立兹教学法(Berlitz Method?)的创始人西米利安・贝立兹先生(Maximilian D. Berliz)在1872年时,任华纳工艺学院的校长,负责所有的语言教学事务。
之后贝立兹先生新雇了一位完全不会英语的法语助教―尼古拉斯・约利先生(Nicholas Joly)。而正巧当时贝立兹先生病倒了六个星期无法讲课。贝立兹先生只好请他利用实物解释名词,通过表演教学生动词。
他发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反而进步神速。因此,贝立兹先生将当初请法语助教使用的教学方法做更有效,更有系统的调整,通过启发式辅导建立起了一套崭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就是现在“贝立兹教学法”语言课程的基石。
C: 贝立兹今年在中国大力推广全球领导力培训课程(GLT - Global Leadership Training)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Y: 在2009年,我在日本提出了想做GLT课程的想法。2010年开始,我们先在日本本土进行了试验,结果收到很多公司不错的反馈。基于日本成功的经验,我们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逐渐投入资源和预算在中国推广GLT。
贝立兹的学员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想在多元文化企业环境成功的公司人,特别是管理者。另一种是有出国计划想先适应国外文化的学生们。尤其前者,他身处在多元文化的企业环境里,发现原来管理本土公司的那一套方法不适用的时候,就很迫切地希望学习能够管理现在公司的新技能。今天,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中国管理者对于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商务技巧的需求也越来越显著。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外籍管理者也渴望从文化层面“读懂”自己的中国部下,令管理变得更高效。这些需求都让我们看到了市场。
C: 在中国,面向个人的外语培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贝立兹在这个市场获胜的信心来自哪 里?
Y: 中国的确存在很多家主要面向个人的语言培训机构,而且做得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华尔街和新东方。但他们和我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内容,他们只是教授学员怎么说外语,而我们GLT课程是教授包括外语和跨文化沟通在内的一整套技能。对一个有着商务沟通需求的学员来说,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英语该如何表达,激励下属时应该用英语说些什么,这些都需要逐步训练。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贝立兹将培训分为5个阶段。在巩固了英语能力之后,我们的课程会进入第二、第三阶段,学员会学习英语沟通技巧并被派去国外的大学及机构里进行研修。最后,进入了第四、第五阶段后,他们便需要培训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网,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终极的培训目的。
在推广方面,我们的客户以在国外已签约并想把培训导入中国的国际公司为主,通过进一步与这些客户的合作,提高培训课程的数量。同时,我们也在加大与有国际化培训需求的中国公司的合作。在个人业务上,我们会通过进一步开设各地的中心来扩大覆盖范围。在那些没有我们语言中心的城市里,我们通过电话教学、在线视频教学甚至是微博教学等创新产品来完善。
C: 对于所有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您有什么建议吗?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Career Planning
YE Xiaolu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four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noting tha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enerate complex social factors and practical factors, and then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高,就业机会日趋紧张,用人单位在注重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规划。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只凭单薄的文凭和常规的专业技能在求职竞争中屡屡碰壁。甚至有些高职毕业生将就业压力一味的消极埋怨高校扩招和社会结构失调,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皆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高职院校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调查发现,由于多方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是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与校园活动中。但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达到全方位的效果,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尽早的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个人职业选择主观因素的分析。
2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普及,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高校必修课程范畴,因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大一公共必修课之一。但由于这门课程发展时间较短,框架不够清晰,使这门课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并面临着重重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预防和干预为主,发展为辅,大部分内容都重在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把课程教育引入了被动式防守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积极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繁多,但效果甚微。如今说教式已不流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但一直都没有形成一种极具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较为提倡的体验式授课法,仍是停留在理论上居多,实际的教学手段呈现甚少。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估方式依然陈旧,平时的考勤、作业加上期末的试卷测试或小论文,合成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与其他课程无异,也不能很好反映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教学评估不能评估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失公正。
3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均属于心理学的分支,都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全人”的理解有着共同的看法。1909年,帕森斯第一次阐述了个人特质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的人之匹配理论帮助人们选择适合的职业。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崛起,推动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诞生和发展。而在心理健康方面,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人的成长不是等心理疾病发生以后再进行矫正,而是要在教育中促进新一代人的健康发展。”大学正是一个人从学生时代逐渐向职业过度的准备与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促进了自我认识和外在职业环境的认识,也提高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要求包括沟通能力、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激励-强化自信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适应、学习心理、意志品质、情绪健康、自我认识、人格健全、人际关系等。可见,两者内容的重合度较高。而且,之所以大学阶段为个人心理问题高发期,是因为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大部分学生陷入了目标缺失期。因此,为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让学生在入校之始就开始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的修炼自己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况且,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自我认识教育方面,能打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三者间的任督二脉,很好地弥补当今大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灌输这方面的缺陷。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使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更为系统有序,环环相扣,而且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更具体,内容更贴近时代需求,更有利于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熟。因此,构建一套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4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索
4.1 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从预防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以潜能开发与良好心理素质为培养目标,自我认识与自我规划相结合,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积极面对生活,乐于面对挑战的态度与品质。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仅仅停留在没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阶段,而是持续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等个人内环境建设的基础。
4.2 延伸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标准,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整合转变,将培养方向从心理健康的学生过渡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未来职业人。因此,在心理适应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环境的心理适应过渡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再进一步过渡到求职与就业环境的心理适应;在学习心理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压力应对、考试焦虑调适过渡到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习惯养成,再进一步过渡到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等潜能开发与行为能力训练;在情绪健康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情绪问题的解决过渡到学习自我情绪的管理,再进一步过渡到对自我情商的开发;在人际关系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友谊与爱情的处理过渡到人际沟通技巧,再进一步过渡到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在自我认识和人格健全板块的教学中要从自卑心理与自恋心理的调适过渡到对自身气质、性格与兴趣的解读,再进一步过渡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的分析。
4.3 创新教学形式
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笔者一直尝试以心理游戏与课堂研讨相结合为主,再结合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其他方式为辅的特色体验式教学形式。每堂课都设计一个与本次课程目标相关且全体学生可参与的心理游戏,游戏结束后以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次游戏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经过教师统整与延伸,深化内涵,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在轻松氛围与主动参与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知识点。以人际关系板块中的沟通技巧内容为例,设计了“天使与主人”的心理游戏,每位学生将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将自己的名字折叠投入一个盒子内,然后每位同学在盒子里抽取一个小纸条(如果抽到自己的名字将重抽),偷偷记住纸条上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这位同学的主人,自己就成为自己主人的天使。用一周的时间,天使要为主人默默的服务但不能被主人发现。在下一周课堂上,如果天使一直没被自己主人发现,但在谜底揭晓后,主人却想得起来自己的天使帮助过他,天使获胜;如果主人早已猜到自己的天使,则主人获胜。游戏结束后,全班开始讨论三个问题:(1)天使和主人获胜的技巧有哪些?(2)哪些天使和主人是你喜欢的?(3)在校园中,你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4)在职场中,你又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一套既贴近学生自身又容易实践的人际沟通技巧。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4 改进教学评估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以期末测试或者课后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估方式,但为了增加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可以将阶段性评价作为一部分比例的成绩,如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一部分为自我分析,在课程初期完成,教师修改后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正。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程度给予成绩,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任务的理解,也能更好得达到任务效果。第二部分为学习规划,可在课程后期完成,教师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修改与给予成绩。第三部分为职业初期规划,可放在学生大二、大三时的就业指导课上继续完成。类似这类阶段性的教学评估方式将成为未来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评估手段。
4.5 增设课外咨询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是将重心放在学生心理疾病的排查与心理问题的咨询,未来应该增加发展性的咨询项目,比如学生生涯规划与个人成长咨询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完善化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成为一门集知识、体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层面的人格与意志的健全,心理健康以自我完善为导向,更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层面的自我意识觉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职业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云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2] 张豫晋,姜琪.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2(1).
[3] 程利娜.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学研究,2012(7).
[4] 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5] 刘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6] 张利兵.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科教文化,2013(1).
关键词:教学;职业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众多民办院校应运而生。各级各类高校年年扩招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输出质量,社会也要面对因毕业生俱增带来的消化难问题。纵然社会、国家大力拓展渠道,专家、学者进言献策,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深在高校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如何发展自我,身兼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教师如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应成为“就业”之问题链上的第一环节。而职业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课堂教学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 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及所达到的实际职业素质和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其中,前三项是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而职业技能则为外化素养,即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以6.5∶3.5 的比例进行划分[1]。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性越大。所以职业素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
二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中,高校教育贯穿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 学子们通过学校教育、社团活动、兼职工作等, 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心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更详细地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历经成长期、幻想期、探索期、工作实践期和基础培训期。[2]因此,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不能只片面地吸收专业知识,而应通过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了解职场的行为规范,开发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为未来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2、 社会需求
大学生在告别象牙塔走入职场成为完全独立的职业人时,应该具有完整的职业素养。但是事实反映,有些学生面对毕业求职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在面试环节不能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败北;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职业素养的不足,一方面自己对工作深感不适,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该员工有限的职业潜力而遗憾;而员工的诚信,敬业,忠实度更直接影响着职场的稳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互相信任及欣赏度[3]
三 课堂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联性
1. 学习与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终身学习型社会,企业人才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杨福家教授曾说过,今天的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刚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已经有50%老化了。因此进入职场并不表示学习过程的结束,更意味着发挥展现自己学习力的开始。为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课堂教学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课堂学习不是短、平、快的技能获得过程,它考验一个人的持久毅力和灵活应用各种策略方法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学习所设立的近期的、长远的、大小细节的目标,及由此目标所指引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学习策略的融会贯通,及各个阶段所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必会迁移到以后职业活动更广义的学习中,促进个人职业成长,从而更助于形成企业的学习力。
2. 沟通与交际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这一社会属性决定了在社会活动中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有效的传情达意,高效的进行管理,解决问题。由团中央和北大联合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外雇主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非专业能力的考察,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中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排列前三位[4]。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高考压力等原因,在进入高校及进入职场表现出或孤芳自赏或不善交际沟通,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潜力。Hymes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对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何人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现代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话题出发,结合实际设计新颖、思考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请学生们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资料的搜集过程、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课后的整理写作等构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在这些活动中不仅知识得到了训练,更是培养了学生们人际交往的勇气,信心及沟通技巧。
四 结语
优秀的职业素养绝非一个讲座,几节训练就可达到。西门子公司的“人才素质模式”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中,他们认为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工作经验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培养能力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能力”就是本文中所指综合的职业素养。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蕴涵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担当的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人类思想精华的传承。职业素养涵义很广,本文仅从上述三大点阐释语言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以期教师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做好职业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琳.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 (24).
[2] 爱德加·薛恩, 仇海清. 职业的有效管理[M]. 北京:三联书店,1992.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护理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以就业为导向、早期接触临床的高职护理临床课教学改革途经。方法在前期医院和社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教改方案。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选择试验组共46人,采用工学结合教改方案,并与随机选择的同年级同层次对照组共50人作对照,试验组第3学期采取每周3d理论教学,2d医院临床见习,第4学期每周2d理论教学,3d医院I临床见习,对照组采取常规理论教学加课问见习。抽取第3、第4学期考试课成绩作对照分析并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试验组学生和医院带教老师作调查。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医保范围的扩大,对护理专业的职业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袭多年的学院式传统教学法受到质疑,塑造符合职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当今医改背景下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在进行深入调研和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针对医院反映的新毕业生护患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从2007年9月起对2006级护理班进行了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对象
2006年级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为同批次录取的理科女生。用抽签法随机抽取A班46人为试验组,B班50人为对照组。试验组前2个学期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可比性较好。
2方法
试验组从第3学期起安排每周2d临床实践,3d理论教学,第4学期起安排每周3d临床实践,2d理论教学,历时1年。试验组学生每4-6人组建1个学习小组。分赴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参与临床实践,临床相关科室都有指定兼职教师专人指导学生临床实践,学院专职教师则定人定时定任务下到学生中。试验组以强化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操作技能、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为目标。对照组则与同年级其他班级一样,常规组织理论教学和课问见习。为不削弱试验组的理论教学,试验组利用了许多学生的自修课时和短学期的实践时数下临床,使试验组相应专业课程教学总时数和进度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两组教学安排和考试组织严格按照原教学计划程序,随机确定任课教师和实验带教老师,各专业课程结束后,抽取试卷库试卷进行考试。采用标准化试题、流水作业阅卷和严格考教分离。试验组在第5学期进入毕业实习2个月后对学生作问卷调查。对试验组学生和带教老师作访谈。
3结果
3.1各临床专业课程考试成绩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成绩显著提高,两组成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
从表2可见:83%以上的学生对教学改革持同意态度,尤其是认同能较好地提高交流沟通和动手等能力,能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3访谈结果
3.3.1受访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改革有利于较早地感知护理工作的价值和艰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促进。加深感受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了解病人的需求,学习沟通技巧,学习独立思考,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这在刚刚进行的2个月毕业实习中得到充分体验,尤其是护生护理操作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增强了护生成就感。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综合强化实施中理论教学进度与临床见习科室安排应尽量对应,带教老师要更适度放手,对学生学习小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有学生认为开始阶段有些不适应,时间上有些浪费。
3.3.2受访老师都认为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有助于学生感受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增加职业认同感,坚定专业思想。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强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及时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既学以致用,又能超越课堂的局限,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从已进行了2个多月的毕业实习带教中明显感到这批早期接触临床综合强化组学生较非强化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表现为护患沟通能力强、基本操作上手快、分析问题有想法、处理事情有主张。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改革目标。当然与临床实际相关性不大的基础理论受到一定冷落,这是否会影响到对基础理论依赖较高的执业护士考试还有待观察。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临床工作较忙和衔接上的原因有时会出现管理脱节等问题,学生渴望动手操作和老师重视护理安全发生一些矛盾。
4讨论
4.1循序渐进接触临床能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传统医学课程体系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课程教学、临床课程教学和毕业实习,由于存在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相互脱节的缺陷,已经逐渐被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但是在如何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护理教学中把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不少学者都有较为成功的探索。早期接触临床从时间上有从第1学期开始,也有从第2、第3学期开始,从形式上有课间见习、集中见习、模拟病房(病人)见习和全程医院临床教学实践等,但基本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本研究对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课教学所采取的工学结合探索,从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和带教老师访谈来看,总体上收效满意。事实上根据教学实际,渐进式地增加临床接触的量,分阶段实施不同的临床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如在早期让学生参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组织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教学中的病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在学校仿真的模拟病房进行“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多项实验操作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让学生在真正下到医院前已经大量接触到了护理临床,这样为教学改革实施打下了基础。同时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早期接触临床并不是仅仅为了早些学会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融汇专业知识,形成职业理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工学结合教改的早期,学生们希望老师多放手的要求没有得到带教老师的认可。带教老师们更倾向于先学好专业理论和基础操作再实践护患沟通和相关操作,采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式临床带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4.2早期感受职场压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护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了解医院新护士招聘考试要求、院校后期工作会议和带教老师的座谈会等有效就业信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突出问题是护患沟通能力差、独立工作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和综合素质不高。虽然这恰恰是学院式传统教学的软肋,而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模式,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临床职场的真实压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对临床专业课的学习上出现了带着书本找病人,翻着病历找书本、问老师的可喜景象。通过网络、图书馆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作业。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难以看到的。同时强化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习沟通技巧和训练健康宣教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知情和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