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第1篇

本文试图探讨手机短信新闻的和管理现状,各相关单位现有的流程和管理制度,手机短信新闻的现有赢利模式和发展空间,并就如何加强管理、促进发展提出建议。

一、手机短信新闻发展现状和前景―――不夸大近期影响力,不低估远期发展潜力

手机短信新闻包括短信新闻、彩信新闻两种模式。手机短信有几大传播特性:快速、随机、精确,并具有阅读强迫性,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更普及―――4亿多的手机用户群,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但是,手机短信也有致命的弱点。一是每条短信只能发几十个字,一条彩信也只能发几张图片和几百字,信息量受到极大限制。二是信息传送性价比太低。如果按市场价格计算,每条彩信的发送费用高达0.8元,发三条的成本价即高于发行一份报纸,而三条彩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远低于任何一份报纸。

为此,目前开办手机新闻的各家媒体纷纷表示,通过短信、彩信发送手机报目前缺乏市场价值,推出的目的只是为了先卡位,要等将来3G手机发展了,通过升级换代,再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据此,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对于手机短信新闻的态度应该是:不夸大近期影响力,不低估远期发展潜力。

二、手机短信新闻传播特性―――“树状传播”和“网状传播”的结合,话语权难以掌控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是“树状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即从一个信息源(树根)向受众(树叶)作单向传播(见图1)。受众(树叶)向信息源(树根)的反馈,是滞后的、非同介质的(读者来信、来电等),传播和反馈不能同步进行。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网状传播”,即它是一个渔网式的传播网,网上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向其他任意一个节点或节点群作点对点、点对面的单向或双向互动式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可以即时互动,信息反馈可以即时进行,传和受的位置可以即时互唤。

我们认为,手机短信新闻的传播方式,是“树状+网状传播”,即由新闻内容提供方完成点到面的“树状传播”后,信息接受终端又可以完成一个“网状传播”。因此,手机短信新闻,不仅传播链较长,而且可以相互交错形成网状互动,“传者”和“受者”可以随时出现“角色互换”。(见图2)

由此,手机短信新闻传播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树状传播”(图2中虚线框内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网状传播”。第一阶段类似“点对面”的传统传播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传播介质以及由这种新的传播介质带来的即时互动。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第二阶段,即网状传播阶段,这是一个“面对面”+“点对面”+“面对点”的混合传播,很大程度上类似互联网传播。

在这个传播网中,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既是“受者”也是“传者”,以电波方式可以实现隐性传播,又以手机用户的个人性带来了传播的私密性,即精准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对于形成舆论、达成共识、议题设置、策划鼓动尤其是所谓“小道消息”的传播,都有传统媒体所不及的效力,同时使得话语权难以掌控,从而也给宣传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一)传统媒体由于是树状的单向传播,传播链相对较短,从信息源传递至受众后,传播过程基本结束,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信息扩散。但是,由于是单向传播,它的传播者是具体的、有限的、经过登记的,也是可控的。即只要控制树根(信息者),就可以控制信息的传播,话语权的控制相对简单。因此,传统媒体的宣传管理模式是:“我传你受”,控制源头。

新媒体是网状的双向传播,网上的任意一个节点都随时可以收发信息、发表意见,它的传播者是抽象的、无限的,因此也是不可控的。即从理论上看,新媒体可以无限接入,至少不可能完全控制。

(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包括报刊、收音机、电视机等是具体的,受众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方式是固定的,它们的发行和传播区域也是有限的、可控的。

新媒体的传播介质,包括有线或无线的计算机网、电信网等是“虚拟”的,受众通过新媒体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方式是随时的和多样化的,它们的传播区域也是无限的、难以控制的。

(三)手机短信新闻由于是“树状+网状传播”模式,兼有两者的特性,管理创新尤其显得重要。尤其是,传统媒体可以有多种方法手段对刊播的错误信息进行撤消或者更改。一条有问题的新闻在网站上后,也可以方便地修改或删除。但手机短信新闻发送后很难清除发送的错误信息,假如传播信息不当或错误,其负面影响会更难以消除。

三、手机短信新闻管理―――控制源头、分清管理权限

手机短信新闻管理,关键在于信息源头的控制,在于明确这个者(“树根”)的属性和资质,明确对它的管理范畴和管理权限。牢牢管住手机短信新闻者,抓住开展相关业务的审批和采编管理工作,也就是抓住了手机短信新闻传播链的源头。

手机短信新闻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传播类似传统媒体,第二阶段的传播类似互联网。因此,现有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网站的管理规定可以借用,具体来说,业务申办、人员资质、信息来源、采编审核这些环节完全可以借用对传统媒体的管理规定,而阅评监管、宏观指导,尤其是在对信息再传播这个环节的规范和管理,可以参照现有的互联网管理以及无线电通信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

从上海目前的情况来看,开展手机短信新闻业务的都是拥有新闻资质的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等,包括解放集团、文新集团、文广传媒集团、东方网等,新闻来源都是记者自采或摘自其他传统媒体,新闻的流程也同传统媒体基本一样。从新闻的采、编、发送过程来说,没有太大的管理漏洞。

但是,手机短信新闻的发送过程中,除单位(新闻单位)、传送单位(电信部门)之外,中间还有一个增值服务提供商(SP),信息必须由增值服务提供商发送至用户。目前除东方网本身是SP、文广传媒有SP公司之外,其他媒体发展手机短信新闻,都必须同其他SP公司协作,而SP公司归电信部门管理。也就是说,这个新闻平台的审批、管理权不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手里。

另外,手机还可以通过无线上网(WEB),到无线网站上查看新闻,目前这些无线网站刊登新闻的审批权也不在宣传管理部门手里。

因此,有必要参照互联网新闻网站的管理方法,同电信部门进一步分清管理权限,SP公司是否有权新闻,最后的审批权应该归口到宣传管理部门。

同样,对手机短信新闻的事后监管也要加强,不妨采取一定的手段,纳入新闻阅评序列。

四、手机短信新闻产业发展―――建立专业队伍,加强媒体联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从有关调查反馈来看,参照庞大的手机用户数字,手机短信新闻订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产业发展潜力和影响力发展潜力不可轻视。

(一)手机短信新闻的产业发展之道,首先在于做好内容,为用户提供及时、重要、有用的新闻。要做好内容,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新闻编辑队伍。

从实际来看,手机短信新闻之“短”是弱点,同时也正是它的优点和特点。在信息海量的新时代,手机短信新闻产品的特性之一,应该在于“最权威和独到的编辑选择”,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有新闻眼光,选择能力、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编辑队伍。而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除个别媒体之外,大部分开展手机短信新闻业务的单位,目前还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副产品,由一些部门附带着在做。

(二)手机短信新闻的产业发展之道,其次在于创立品牌,必须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接和联动。

任何新媒体的发展最终要靠品牌,传统媒体打造出的现有品牌,比如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具有很好的品牌优势。事实上,无论是电信商还是手机短信新闻订户,都比较看重既有的传统媒体品牌,这应该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在发展新媒体时,不要轻易放弃传统媒体品牌,动辄另起炉灶。

由于传统媒体和手机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不是谁替代谁及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各有空间,可以相互促进的。

我们建议,手机短信新闻时,至少应该注明消息来源,以此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接和联动。

(三)手机短信新闻的产业发展之道,在于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手机短信新闻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即通过收取每月一次的订阅费来获得收入。月订费一般在10元以下,还必须同电信部门和SP公司分成。由于现在电信部门一般免收手机短信新闻的短信和彩信费,媒体还有一些赢利。如电信部门改变态度,媒体肯定入不敷出,目前的手机短信新闻盈利模式有很大风险。因此,成都一家投资公司去年专门就手机短信新闻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投资。看来,各媒体必须加快转变思路,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1.我们认为,加快开发手机短信新闻的广告市场,应该成为手机报经营者关注的当务之急。

由于手机短信新闻具有快速、随机、精确的优点,并具有阅读强迫性,许多商家对此感兴趣。手机广告可以在彩信新闻中应用,形式包括商家LOGO、产品图片、视频和背景图案等。目前商业广告到达每人每次的价格是1元出头。如果手机短讯新闻附带广告,按每天两至三条计算,上海目前订户每天的广告价值就有数十万。但是,由于目前电信部门免收手机短信新闻的短信和彩信费,因此也不允许媒体在手机新闻中嵌入广告,手机短信新闻广告至今还是空白。

我们认为,不妨付给电信一部分通道费用,以获得手机短信新闻附带广告权;或与电信部门谈判,分享广告收益。

2.我们认为,应尽可能掌握手机短信新闻的订户信息,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的盈利点,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手机具有的传播精确性和阅读强迫性,使这些客户资料非常有价值,它是我们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盈利点的重要资源。比如,开发手机精准广告。在掌握客户个人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有条件把广告精确发送到指定的人群。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考虑付给移动运营商的数据流量费用,按照0.5元/条的价格,有效广告投放量总计达到每天20万人次以上时即可稳保实现盈利。即当手机用户达10万户,每人每天接受两条广告时,就能实现盈利。

具体说,支出:

1.发送每条0.5元乘20万为10万元,每月支出300万元;

2.对于手机主,需要用为他们创造价值的方式来吸引他们,比如,免手机短信新闻订阅费,赠送一定数量的通信费等。按照现在手机短信新闻订阅费大部分在10元以下的情况计算,如果10万订户全部免费,每月减收100万元。

收入:每到达一个机主,收广告主广告费1.5元,1.5乘20万为30万元,一个月为900万。

收入减支出,每个月的毛收入可达到500万元。

光此一项,发展潜力即十分诱人。

而事实上,手机短信新闻目前主要靠电信部门在做推广,客户信息完全掌握在电信部门手里,没有也不愿意让媒体共享。这种情况亟需改变。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第2篇

2006年艾瑞咨询集团了《2005年中国数字杂志研究报告》,从中国数字杂志的发展过程、杂志分类、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数字杂志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广告收入等方面对电子杂志市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而从2005年至今该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基于2006年艾瑞咨询集团有关电子杂志报告的线索,搜集和分析自2005年以来中国期刊网上讨论电子杂志的文献,并对有代表性的电子杂志和其发行平台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理清我国电子杂志市场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空间。

对电子杂志的界定

电子杂志(E-magazine)又称网络杂志、互动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除了文字和图片外,它还有视频、动漫等多媒体元素对内容和广告进行表达,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电子杂志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当前电子杂志的阅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在线阅读:二是将电子杂志定期通过P2P平台发送,需要用户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即阅读器,再通过阅读器从电子杂志出版商提供的杂志库中选择感兴趣的杂志下载到本地阅读;三是EXE格式可执行文件的独立下载,用户直接从网站下载该文件后打开阅读,而无须使用阅读器。(艾瑞咨询集团。2006-10)

我国电子杂志的市场分割

目前,国内电子杂志市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子杂志内容市场,一是电子杂志发行市场。

内容市场可以细分为明星电子杂志、所属传统媒体的电子杂志和网站背景下的原创电子杂志。

明星电子杂志的代表包括杨澜的《澜》,目标锁定在20岁至35岁的年轻女性;陈鲁豫的《豫约》,意图打造类似“鲁豫个人日记”式的刊物,是一本优雅轻松的时尚读物;徐静蕾的《开啦》,读者定位偏重徐静蕾自己的年龄阶段。最重磅的专栏作者是痞子文学创始人王朔和“80后”话题作家韩寒。

所属传统媒体的电子杂志包括纸媒杂志的电子版,代表杂志为《瑞丽》、《时尚》等,它是依托纸质同名杂志,发展该纸质杂志的电子版形式:而传统媒体创办的纯网络杂志如《WOW!ZINE,物志》则没有纸质同名杂志为依托,为纯网络杂志。

网站背景下的原创电子杂志包括草根杂志,以综合门户网站为平台,凭借博客、视频、相册等丰富内容,让每位网友成为主编:电子发行平台或综合门户网站下的原创杂志,代表杂志有POCO旗下的《POCOzine》、《印象》、《味觉》,新浪旗下的《车行天下》、《数码梦想》、《女人》、《新浪房产》,利用本网站丰富的资讯资源和社区人气,雇用专业的采编队伍创作杂志。

电子杂志的发行平台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代表各具特色。POCO做社区、做原创。利用社区和个人空间内容支持原创杂志;XPLUS利用电子报纸加电子杂志发行;ZCOM做渠道。并利用电子杂志的形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杂志”的特色广告。

当前我国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

根据艾瑞网《中国数字杂志研究报告2005年简版》分析,目前为止,广告收入是电子杂志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到2010年中国数字杂志广告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1亿元。相较之美国已经非常成熟的收费电子杂志市场,中国网民习惯免费阅读电子杂志。2005年艾瑞市场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免费是吸引数字杂志用户的最主要因素,77%的用户表示免费是他们选择数字杂志平台的主要考虑因素。内容收费一直是中国互联网难以逾越的鸿沟,一家刚刚成立半年之久的网站Zbox宣布推出收费网络互动杂志。在正式开通互动杂志收费频道10天之内,收费内容下载量却不到1000本,其他免费试用的杂志下载量竟接近5万。

2007年,Zbox又发声明,退出电子杂志排行打造数字内容淘宝。影视巨星赵薇的唱片同名网络杂志《天使旅行箱》在Zbox收费发行,短短半月时间,销售量已接近4万本,歌迷和网友反响热烈。继明星出书、明星办杂志之后,赵薇给明星出版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通路(艾瑞咨询集团,2007-12-13)。而2006年赵薇因为她的另一本电子杂志《薇亮》的收费问题惹过争议。最终停刊。可见,对电子杂志的收费有乐观的迹象。作为电子商务内容的一个新补充,数字出版这一典型的长尾市场势必会在某个时刻爆发。

当前我国电子杂志存在的问题

内容同质化严重。电子杂志呈现年轻化和娱乐化趋势,以女性读者居多,内容上同质化严重,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化大于内容。目前电子杂志表现形式分为两类:一是多媒体电子杂志(以flash表现,加入图像、音频、视频和动态效果。用EXE格式打包的电子杂志):二是传统互动电子杂志(原版纸质杂志用PDF格式表现和阅读)。从调查数据来看,多媒体表现的电子杂志备受网民青睐,但是硬件和下载速度是影响受众对电子杂志不爱的原因之一。而传统的PDF制式,虽然视觉冲击力没有多媒体强烈。但制作成本低。下载速度也快,比较适合传达资讯类的信息。因此,不要一味崇拜多媒体的表达方式,要根据市场来选择制作电子杂志的媒介元素。

盈利模式不清晰。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称,当前电子杂志盈利模式尚未明朗,仍处于烧钱阶段(艾瑞咨询集团,2008-04-07)。由于国内电子杂志发行收入很低或者没有,目前广告收入成了电子杂志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事实上电子杂志的网络广告形式目前还不为大多数广告主认同,电子杂志的广告收入很难保证电子杂志平台运营商实现规模盈利。另外,除去广告和发行等传统盈利方式之外,其他的盈利模式还很缺乏,必须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推广力度不够。对于电子杂志的推广仅仅在网络上做广告是不够的。一定要做跨媒体的宣传。大多数中国的电子杂志并没有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自己,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它们还是陌生的。根据艾瑞市场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数字杂志但从没看过的网民所占网民比例最大,有34.1%。其次是没听说过数字杂志的网民,占28.7%。只有23.7%的网民表示一直都看数字杂志。还有13.5%的网民看过数字杂志但现在不再看了。

监控体系要加强。电子杂志在上的进入门槛很低,内容参差不齐,多有不健康内容出现。一些时尚类休闲杂志虽有部分健康的时尚内容,但还是打包了大量的涉黄文章。2008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透露正在修订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条例》,将加强互联网出版物的管理,对互联网出版杂志或者书籍等出版物将借

鉴传统H{版物的管理模式采用登记准入制度。电子杂志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没有出版资格的企业、团体或者个人如果在互联网上出版发行电子杂志、电子书等需向总署申请相关的登记准入资格。这说明,电子杂志出版的门槛将会提高。(艾瑞咨询集团,2008-03-23)

拓展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要明确两个区分:第一,区分电子杂志和电子杂志发行平台。我国目前对于电子杂志发展的研究往往混淆电子杂志和杂志发行平台两个概念,在模糊两者界限的基础上探讨发展问题是毫无意义的。第二,区分网站媒体杂志和传统媒体网络杂志。两种媒介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是不同的,因此对于电子杂志的发展定位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其次,涉及具体某个电子杂志内容商或发行商的发展战略,本文以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平台发行商――差异化渠道功能结合多元化渠道。回顾网络杂志平台的发展历程。多家平台的发展方向已经出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Xplus转向数字报纸、Zcom转向Flashget、POCO的经营重点变为社区。Zbox全面转型为数字内容的出版交易平台。除了依托网络媒体的发行,其他媒体的拓展也很有意义。2007年6月,读者除了通过在Zcom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下载阅读《男人装》电子杂志版以外,还可以通过购买东芝SD卡获得免费预装的最新杂志。此次合作Zcom将获得东芝SD记忆卡每年上千万份的发行量支持,使电子杂志的用户黏度进一步提升(艾瑞咨询集团,2007-05-16)。除了灵活的线下发行方式外,利用手机等个人终端进行离线阅读也成为一种可能。2006年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通过手机终端补充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而今,3G在国内的获准使用,必将使手机媒体市场向前迈一大步。

内容出版商――多元化杂志内容。虽然广告收入是包括发行商和出版商的主要盈利来源,但是作为出版商,还是应该努力挖掘付费杂志市场。这其中包括两块市场:一块是企业市场,一块是普通读者市场。

企业市场。作为上游的内容出版商,企业电子杂志是他们可以挖掘的杂志内容。作为一家很早就进入电子杂志制作市场的企业,阳光导航从一开始就瞄准企业市场,生意模式很简单:由企业提供其公司宣传素材,阳光导航公司以多媒体的数字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呈现出来。汽车、房地产、消费电子、家具、旅游景区等需要多媒体表现的领域,是阳光导航的目标客户群。这种B2B的生意模式,可以区别于目前尚未有明确盈利模式又鱼目混珠的电子杂志公司。

普通读者市场。多媒体表现形式不是获得读者关注度的救命稻草,内容才是读者买单的关键。虽然休闲娱乐是读者阅读杂志的主要传统需求,但是同质化的红海拼杀对于想进入同一市场的后来者而言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市场的争夺和品牌的建立。同时。做同质化的内容对于广告商而言也是不被看好的。所以,不要只考虑做诸如娱乐时尚或者是女性类的杂志内容。

打造电子杂志网上社区。网络媒体正处于Web2,O时期,对于SNS模式的运用非常普遍。因此,综合类的电子杂志商都提出打造社区的口号。以对电子杂志的阅读为人口,聚集各种论坛和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个人博客空间和个人杂志的制作空间,刺激用户的参与度。但是增加用户参与度的困惑在于很多社区虽然增加了人气。但是并未带来杂志平台盈利空间的增大。在这一点上,QQ网站和POCO网站有不错的方向。前者对于虚拟社区的开发和虚拟货币的联动起到了很好的增值效果,后者几本原创杂志的内容均源于对应的草根社区内容。而对于社区当中草根制作的杂志,如果是有稳定不错的点击率或者是下载量的,也可以开辟草根杂志专栏,发挥数字出版的长尾效应。另外,电子杂志和空间的互动,聚集到的人气还可以延伸到线下与企业公关活动的开展。

广告投放的多元化。根据《电子杂志广告效果探析》研究显示,在主画面一致,受众接触率一致的情况下,电子杂志富媒体广告在消费者的记忆和广告态度比门户网站富媒体广告效果要好。随着电子杂志市场的发展,广告商对于电子杂志市场开始关注。但要最大化广告主对于电子杂志商的资金投入,必须完善广告投放的策略。

电子杂志在技术上支持添加监测代码,科学监控用户对广告信息的阅读行为,为广告主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要加强广告的精准投放。譬如Xplus上面汇聚了数百种杂志,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传输渠道选择。Xplus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名为“即时插页”的广告精准投放方式,也就是在电子杂志里预留了广告位,根据消费者偏好,有针对性地投递广告。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第3篇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范围及广度越来越大,造成传统媒体的一些优势日渐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路况信息资源优势减弱

传统广播媒体以往的信息来源是热线电话、短信或微信平台以及人工服务电话留言,进而选择适宜的信息传播给受众的重要功能。对于移动人群,他们更关注的是交通状况。所以,将丰富的路况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传播给受众就是交通广播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然而,在对广播信息需求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有的专业广播也开始兴办与交通信息有关的节目,至此交通广播对路况信息的“垄断”得以解除。

此外,在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途径可以获取路况信息,例如在微博、微信等上面都可以搜索到第一手的路况信息。面对其他广播和新媒体的双重影响,交通广播已经无法再对路况信息进行“垄断”。所以,与新媒体有效结合,重塑路况播报的优势,是交通广播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与新媒体的融合缺乏深度

新媒体对广播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广播的发展营造了新的媒介环境,使之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它把全新的经营理念带到广播事业的发展中,促进其更快的发展。面对新媒体,很多交通广播纷纷与新媒体结合,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与受众交流互动,通过微电台与受众线上交流,这一系列措施证明,交通广播都在探寻如何与新媒体成功结合。然而,当前的交通广播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缺乏深度,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大多只把新媒体运用到信息播报以及与听众互动方面,在具体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等方面依然采用旧有的体制,并没有把新媒体对自身发展的有利作用完全探究出来。

3.依赖广告盈利模式

由于我国新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利用广播媒体能够提高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这样更不利于传播媒体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现阶段我国广播媒体,仍是将单一的广告模式作为广播节目的赢利法宝,这种“单点支撑”的短视行为,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只会导致广播媒体广告的滥竽充数,直接降低了广播媒体节目质量,尤其是听众的收听质量,从而制约了广播媒体的发展。采用多样化的盈利模式能使广播媒体拥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以上优势的削弱问题,交通广播应该在新媒体时代找寻属于自己的发展出路

1.发挥积极作用,创新发展模式

就目前我国交通广播事业发展情况来看,有很多交通广播电台之间都进行了合作和交流,这就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创新发展模式和内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这样既能够提高交通广播的影响力,还能树立交通广播的品牌意识,增强交通广播的凝聚力。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从1955年已经成立了中国广播交通组织委员会,近20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的交通广播发展事业不均衡,但是其发展理念始终是思想正确引导行业发展、活动正确带动行业发展等,通过这种全国各地的宣传模式,进一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创新发展模式,为我国未来广播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由此可见,自从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交通委员会之后,不仅能够提高广播行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团结力,同时还增强了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优化我国广播交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丰富了广播电台交通事业的内涵和形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提升信息内容,提高节目质量

新媒体时代给交通广播带来了挑战,由此可见,很多交通广播必须打破传统的节目要求和发展模式,真正优化整个交通广播的质量和水平,丰富其内容。节目内容不新颖就无法吸引听众,交通广播想要寻求发展,开辟新路,首要任务就是创新节目内容。交通广播已经发展成为了市级广播形式,没有当地新闻是万万不可的。交通广播要将自己的节目本土化,这样一来才会更受本地群众喜欢。这就需要交通广播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信息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更多有利的信息,并且进行整合和规划,将其广泛应用于我国交通广播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我国交通广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第4篇

商业视频网站建设基本态势

近年来,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网络分发技术(CDN)以及对等网络(P2P)技术的成熟,视频网站蓬勃兴起。特别是受美国YOUTUBE神话的影响,一大批机构相继开办视频分享网站。截至2007年底,我国各类视频网站数量超过2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P2P播放软件超过200个,BT、电驴、迅雷等影视节目下载软件超过40种,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视频博客、P2P下载、视频分享、视频搜索等多种网络视听服务新形态。在这些视频网站中,多数都是由商业机构开办,如新浪宽频、腾讯宽频、悠视网、PPlive、Ppstream、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等。由于对视频网站的发展前景充满预期,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不惜重金纷纷砸向这些视频网站。DCCI的数据显示,近3年间,视频网站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超过4亿美元,2008年前7个月就融资近1.5亿美元,其中土豆、酷6、优酷三家网站融资超过1.2亿美元。视频网站建设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商业视频网站率先遭遇冲击。首先是网站融资开始趋紧。由于风险资本自身融资难度加大,风险投资商投资选择变得谨慎起来,对于这些未能出现明显盈利模式的商业视频网站,立即失去了兴趣。2008年上半年,还只是一些中小视频网站资本出现“断供”;下半年,一些明显形成规模的商业网站也难以争取到投资。其次是广告收入受到严重影响。除了风险投资外,广告收入几乎是商业视频网站唯一的收入来源。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视频网站广告经营本已呈现良好态势,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波及,一大批企业经济下滑,广告投放明显减少。视频网站吸引的多是中小企业,其广告所受影响自然更为明显。在金融危机的直接及间接冲击下,商业视频网站无疑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为顺利渡过难关,商业视频网站开始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节约开支,减少成本。据公开资料显示,六间房等一些商业视频网站陆续传出裁员计划,并逐步付诸实践;部分网站开始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开支。据悉,优酷网近日收购了一家P2P技术公司,寻求尽快大幅度降低宽带成本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重视营销,增加收入。部分企业开始发力视频营销,力求吸引更多受众和广告主,扩大收入来源,增强造血功能。优酷网在进行完新一轮的融资后,加大创收力度,创新广告形式,据悉已经有多家一线品牌的广告主在优酷网投放广告,销售额开始攀升。土豆网也开始考虑提高广告报价。

商业视频网站缘何深受金融危机冲击

视频网站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如此明显,首要原因是其运营成本高,资金需求大。一方面,为了保证用户端访问的流畅,运营商需要购买大量的服务器和带宽,该类支出通常能占总成本的70%左右。根据优酷引用艾瑞数据公布的日视频播放量超过1.6亿推算,即使优酷自己布置CDN,月成本也在2400万人民币左右,年度带宽消耗达到2.9亿元左右。另一方面,为吸引广告主的投入,商业视频网站需要购买正版内容,版权价格通常比较昂贵,尤其是奥运会、世界杯、NBA等重大赛事的版权。另外,为在商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商业视频网站必然要加大对营销方面的投入,同样也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其次是其盈利模式不清晰。现阶段,商业视频网站的盈利能力普遍欠佳,多数视频网站仍停留在吸引眼球上,没有创收手段;部分开始探索广告、用户服务收费等模式的企业,也未能有效地将流量转化为收入。据悉只有2%的企业达到盈亏持平,其余98%都在亏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2006年观看过网络视频的用户达到6300万,2008年底高达至2.02亿,但是视频网站的广告价值并没有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而相应提升。另外,部分视频网站不断探索的用户付费模式,因盗版问题的普遍存在一直没有大的进展。

再次是过于依赖风险投入。由于没有好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视频网站不得不主要依靠风险资本维持运营。从2006年以来,我国获得首轮风险投资的网站达50家左右,获得第二轮风险投资的约20家,合计融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有10家左右。部分流量较大、获得牌照的公司融资更多,例如土豆网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第四次融资额据称高达5700万美元;截至2008年7月,优酷网成功完成共计8000万美元的风险融资;2008年7月,酷6网正式完成第二轮融资,数额达到数千万美元之上,是视频网站同轮次融资中最大的一笔。风险资本投入促进了我国视频网站的繁荣,但过分地依靠风险投资也给商业视频网站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产生巨大风险。风险资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项目进行几轮投资之后,如果没有出现盈利前景,投资人往往会失去兴趣,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些企业继续再融资的可能性也将大为减少。

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视频网站的基本走势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个商业视频网站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个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随着金融危机给整个商业视频网站带来的影响逐渐深远,以及视频网站盈利模式尚在探讨,视频网站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一轮洗牌,部分企业或遭淘汰或被迫转型。能度过金融危机并成长起来的企业很可能是具备如下特征的企业:取得了相关管理部门的牌照,特别是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能按照有关规定合法经营;目前的现金流相对充裕,近期内进行了有效的融资活动,足以支持一定周期内的日常运维和市场创新;成功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建立起品牌,通过创收维持自身发展。经过这一轮洗牌,相信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强大的视频网站数量不会很多。

二是行业内外将进行新的并购重组。现阶段,商业视频网站数量较多,经过新一轮洗牌后的网站必将进行新的并购重组,以增强实力,度过危机。并购重组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形式:行业外部相关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注资收购的形式购买商业视频网站,以补充自身的短处,扩大影响力;行业内部的龙头网站,收购实力稍差的网站,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网站,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行业内部的龙头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产业价值链逐步趋于完善。金融危机给商业视频网站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将促使视频网站更加深入思考自身的发展模式,以便早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过新一轮的洗牌, 整个商业视频网站的产业价值链将趋于完善和成熟,形成内容供应与内容集成运营、营销推广、商业拓展等各环节密切合作的新局面。在内容供应环节,视频内容质量将得到大幅提高。用户简单上传的内容由于其质量有限、供应不稳定、没有明晰的版权等原因,将难以吸引广告主的参与,也难以在整个视频网站中占有主导地位;而由专业机构生产的内容、由网民参与的多版本互动结局的影视剧等将成为视频网站产生盈利的关键,必将受到商业视频网站的高度重视。目前,美国YouTube开始关注影视节目点播,土豆网推出了以播放高清电影为主的“黑豆”频道。在商业视频网站主导的内容集成运营、营销推广、商业拓展等环节,将注重内容的专业化、差异化运营及品牌塑造,并通过加强推广营销,吸引更多客户关注,将流量转化为价值,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在内容商和网站之间的合作环节,合作方式及模式将更趋多元,分成、买断等都将存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不同网站因核心竞争力不同,相互的合作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比如,PPlive不久前就增加了点播频道,可以直接看优酷和酷6的电影,在酷6的网站上也有推荐PPlive客户端的链接。

商业视频网站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在风险资本全面紧缩,实体经济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商业视频网站要想度过这场危机,有必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主动寻求资源整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部分视频网站已形成一些特色,并具备一定影响力,但仅仅依靠单个网站的力量难以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应积极寻求各种资源整合。商业视频网站应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确保版权提供方收益的同时,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网站之间也要进行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共同面对难关;某些存在倒闭风险的视频网站更应主动寻求合并合作,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使整个视频网站行业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提升广告投放价值。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广告投放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广告市场规模仍然很大。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达到92.5627亿,较2008年增长了12.2766亿,增幅约为15.3%,创出历史新高。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经济体带来一些影响,但对于核心媒体的广告投放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反而表现出较高幅度的增长。一般来讲,在市场相对萧条时期,企业更希望通过有限资金来寻找优质的广告平台。视频网站广告的优势比较明显,与电视、平面媒体相比,其价格更加低廉、投放更加精准,在技术、版权、人气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后,会呈现出比较高的性价比。2008年奥运会已经给商业视频网站广告提供了很好的练兵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商业视频网站应该能够找到自身的增长空间。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探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周边产品衍生品;产业链文化消费;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48-02

新媒体的出现使不同的文化相关产业之间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传统媒体产业的单一经营模式在新的媒体形式冲击下生存日趋艰难,跨界整合、求新求变以延续生存成为诸多传统媒体产业的选择。图书出版业作为传统媒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也纷纷开始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其中的出路之一就是图书周边产品的开发。

1 图书周边产品及相关概念

周边产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在图书出版领域鲜少提及。因此,笔者需要对图书周边产品的概念进行相关阐述及界定。

与图书周边产品关联度较高的概念有图书附属版权经营和图书衍生品。三者之间虽有交叉重叠,也存在细微差别。关于图书附属版权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微观的案例研究,如汤伟武的《试论图书附属版权的多元化经营》,对“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附属版权多元经营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冷秋丽的《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图书附属版权产业价值分析》从“大出版”的角度对图书附属版权进行了出版产业效益上的考量。

对图书衍生品的研究相对更丰富,主要有两类,一类侧重对细分图书衍生品进行系统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有邹蕊的《漫画类图书衍生品开发研究》、姜曼的《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研究》等,侧重于对图书的衍生品进行界定并就特定的营销方式进行阐述。另一类将衍生品置于出版产业链下,进行出版业盈利方式的探讨。如余人、徐艺婷的《论图书衍生品开发与出版产业链拓展》、韦林鹿的《大众图书增值研究》等。

但此类论文或模糊图书附属版权产品与图书衍生品的概念,甚至引入另一概念“周边产品”,进行3种概念的互释;或将二者归于普通商品,模糊其特殊性。

周边产品,顾名思义,指的是某种产品的衍生品,该词通常指代动漫衍生产品,包括单纯赏玩收藏性质的硬周边(Core Hobby)和具有实用价值的软周边(Light Hobby)。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热门作品通常会有相应的周边产品,包括价格较高的人形、扭蛋①等硬周边及挂卡、文具等软周边。因此,日本动漫能推动一套与之对应的周边体系形成,可见,周边产品背后潜藏的是一套立体化的商品经营模式。

随着营销观念的跨界创新,不同经营思路相互借力谋求发展,周边产品的研发思路也逐渐被借鉴,诸多文化产业开始依托某种成熟的原始产品,进行跨领域、多形式的周边开发及市场投放。

图书出版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产业,在立体经营理念的影响下也开始试水周边产品。图书的周边产品通常与图书内容紧密相关,与动漫类周边产品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不受图书内容是否虚构的影响,而且,也不排斥同类型纸本书的新形式,再版、翻版图书也可以成为原版图书的衍生品。

根据图书周边产品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2种标准对图书周边产品进行分类。

1.1 按产品的形式属性分类

按照周边产品所属的形式,可以划分为同属性周边与跨属性周边。

同属性周边主要包括与原版图书相似的其它版式、形式的图书。譬如,老年版、青少版、线状版、精装版、平装版等不同版式的四大名著。不同版本的周边产品通常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如老年版针对老龄读者,将字号放大以方便老龄读者阅读;青少版注重图文并茂,加注拼音、对原内容进行适当删改以契合青少年的阅读水平等。

而跨属性周边主要指的是不同于纸质书的其它形式的周边产品。比如与原书内容相关的明信片、T恤衫、CD等,这类周边不局限于纸质形式,因而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标榜个性的需求,将阅读感受本身物象化,并延伸至其他领域,使得图书内容能够跨领域、全方位互补协作,实现一种立体式的品牌塑造效果。

1.2 按产品的效用分类

与“硬周边”和“软周边”的划分类似,图书周边产品按其效用、使用价值的不同也可分为2类。一类是单纯具有审美价值的周边;一类是实用和审美价值并存的周边。

单纯具有审美价值的周边主要用于收藏,在少儿童书中极为普遍。如童书随书附赠玩具类产品,譬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查理九世》系列读物的人物立体纸模。获得这类周边或需要读者购买价位相对较高的套装书、精装书,或在周边产品上付出较高数额的开销。因此,受众面较小而盈利空间极大,购买者多为图书的“脑残粉”“骨灰级粉丝”。

实用和审美价值并存的周边较前者更为广泛。包括与图书配套设计的明信片、书签、T恤、包袋等等,甚至包括游戏类的虚拟产品。如安妮宝贝《且以永日》随书附赠的古典明信片,《达・芬奇密码》幸运购书读者获赠的达芬奇密码T恤等等。虽然这些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但其象征意味远高于使用价值。例如,《达・芬奇密码》的T恤的获得者事实上并不在意这件衣服质量如何、是否合身甚至是否好看,他们在意的仅是T恤上有《达芬奇密码》书中的内容符号。这也说明,从内容中剥离的文化符号的意义较内容更易为读者重视。

2 图书周边产品的开发思路

图书周边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制造符号、生产意义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贩卖周边产品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作为物质载体所携带的意义。因此,如何将图书作品中的抽象意义剥离并打造成一种具有鲜明识别度的理念,并使其能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受众认可度,进而使相应的周边产品能够携带从内容中剥离出的理念,成为商品使用者形象的建构介质,是图书周边的开发目的。

图书周边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生产意义并将意义付诸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大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图书内容进行宏观概括。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对文本原有意义进行的解码过程,也是一个赋予文本新意义形式的制码过程。一方面,周边之所以为周边,就在于其有相对明确的母体,即周边须有迹可循;另一方面,周边要对原内容进行摘炼,使之在不同群体中碎片化地高效传播。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信息提炼者的主观影响,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使这一制码过程尽可能符合原作者意图,且具有普适性是重点及难点所在。

其次,将图书内容进行形象化再现。图书周边作为承载图书文化的产品载体,不仅需要将抽象形象、理念具象化,而且具象化方式需要与周边特点相契合,同时,具象本身需具有典型化、程式化、品牌化的潜力。比如,明信片主要通过与原书内容相关联的图文再现,摘取原书符号以够唤起读者关于原书最直接的印象。而CD光盘中的内容应立体化呈现原书内容,视频应为原书经典场景、音频应为贯串原书的主旋律。

此外,需对周边进行品牌式打造。包括品牌意义塑造、品牌文化传播、品牌营销方式创新等。如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一书富有艺术感的封面设计使封面上如独角兽之类的图案通过各类周边印花产品成为都市爱情观的一种象征,如能保持一定的传播热度,该手绘独角兽图案或将成为Hello Kitty、Snoopy式的品牌也未可知。

3 图书周边产品的意义及风险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出版业涉足周边产品已日趋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图书周边对急于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出版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周边产品的打造是图书盈利方式的创新。周边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单一模式,延伸了销售链条,使图书潜在盈利空间得到拓展。图书产销和盈利作为整体,不仅需要获利,更需要践行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反哺盈利有限的部分,实现出版系统内的协调,从而维持出版系统运作,是周边开发的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迎合大众在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再止步于吃饱穿暖,而逐渐讲求文化消费。相当部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实物消费,开始注重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图书周边的出现正是对读者文化消费心理的迎合与推波助澜,倡导了一种理念消费的新模式。

此外,图书周边有利于发挥图书的品牌效应,延长图书生命周期。与动漫产业相似,图书周边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海量出版物面临的生命周期有限带来的盈利风险。且通过周边产品,出版产业得以形成一个立体系统,对文化理念及品牌的跨领域传播大有裨益。

然而,新事物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图书周边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难题与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也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方面,对于部分随书附赠的周边而言,其产销捆绑在一起,在售卖过程中极易存在周边遭窃的情况。尤其在开放阅览式书店里,只拿赠品不买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产品安全与产品体验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另一方面,周边研发对图书销售的影响难以量化。由于影响销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销量进行定量研究并不现实,导致只能泛化估计图书周边的作用,即周边可能与图书保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可能喧宾夺主一枝独秀。

图书周边模式发展潜力相当可观,但在周边的研发销售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现有周边多运用于童书出版,其成熟及广泛投入市场尚需时间、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如何从这一新路径中探求规律并指导图书产销,从而形成更为稳固的文化消费体系,进而拯救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饱受质疑的传统出版业,这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人形、角色模型为动漫人物的人偶式产品,扭蛋为一种日本蛋形玩具。

参考文献

[1]余人,徐艺婷.论图书衍生品开发与出版产业链拓展[J].出版广角,2013(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