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现就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教育生态的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已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健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情绪化突出,人际关系不和谐,严重妨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能力,使大学生走出误区

首先,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构建较晚,许多学校虽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但因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匮乏,存在将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淆等认知不全面、不客观的现象。这种认识上的误区致使高校轻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质性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因此,转变思想观念是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其次,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的教育环境正趋于复杂,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成立,是提高全体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的重要手段。

二、健全心理教育机构,完善心理教育体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是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建立大学生心理教育健康中心,完善人员配置,设立专业的实施和保障机构,负责资料收集、文档编辑、网络建设宣传等工作;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网、橱窗、校刊等媒介普及心理教育知识;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常驻本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专业化的分析;通过心理健康热线、信箱、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手段,与大学生深入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提高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1]。

三、培养师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应分为专职和兼职。专职工作的知识性、专业化、技术性很强,需严格把关,选拔出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学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具备专业化水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师,为专职队伍提供基本保证。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应选择综合素质良好、有担当、甘于奉献、热爱心理学和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的教师,使其与专职师资团队一起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组织心理学学术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心理学研究[2],制定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以定期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关注和把握大学生的心态,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人生信念。

四、心理教育机构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首先要保证教育办公经费的投入,包括心理教育宣传活动、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教育网站建设与推广、学校期刊等印刷品的资金投入,并充分利用不同的传播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活跃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其次,要保证外聘专家和师资团队的经费与学术交流经费、专题经费的投入。最后,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资金投入[3]。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良好的学校环境、健全的硬件设施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心理教育正常开展的保证。

五、认真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做好监督

学校通过约束机制对心理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提高工作成效,是实现大学生心理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4]。检查、指导和监督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并在监督与反馈中提高教师团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同时,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生命力[5]。

六、结语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开发潜能,加强其社会适应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应对能力。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素质教育正常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助力。

参考文献:

[1]卢杰,李秀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构建[J].校园心理,2011,9(5):343-344.

[2]刘广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7(1):133-134.

[3]郭丽虹.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9-131.

[4]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8):57-59.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升心理健康教育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随之发生着改变,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趋复杂,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趋向性随之提高,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具有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入校时分数低,学费相对偏高,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作为一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组的一份子,在日常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以及心理咨询过程中,对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现状有一些了解,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安排,取得了一定的预防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及突出特点

如今,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积极的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独立院校而言,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因地区差异发展不同,部分地区独立院校对心理健康课程重视不够,发展迟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目标,教学考核也多围绕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就业率高的学校来年招生情况就会火热,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实际显性收益的心理健康教育被放在了较为忽视的地位,有的学校虽然把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必修课,并没有开展一系列的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

(二)师资力量不强

对于高校来说,师资力量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课程能否真正起到作用,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师资力量是否充足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某些院校甚至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只有一个,两个。很多心理健康课都由没有收到系统心理学教育培训的辅导员和从事党政工作的行政人员兼任。心理咨询室大多也只有一到两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负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独立院校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虽然由传统的黑板授课改为多媒体,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的任课老师自己非心理学专业,主要以课本为主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会造成学生兴趣缺失。相反的情况是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抛开理论知识不讲,只讲学生感情趣的案例,这样导致学生没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在遇到自身心理危机时无法正确处理。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生健康心理的课程。学生尤其是心理有波动的学生在上心理健康课时,往往会把教师当做心理咨询师来对待,渴望从课堂上收获自信心、安全感、归属感和关爱。独立院校的大多学生高考时分数接近二本分数线,学费却是二本院校的数倍,对于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错而家庭又相对贫困的独立院校大学生来说,相对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独立院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发挥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使心理健康课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课程建设

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学越来越重视,2011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提出要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必修课。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文件要求,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把心理健康知识推广普及。在完善课程体系上,要科学的构架课程体系,以教学对象为主体,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要求,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二)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最大的难题是师资问题,只有拥有一支人员齐备、结构合理、知识素养高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足够的课时和良好的授课效果。目前很多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往往只有少数几名科班出身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很多心理学课程由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独立院校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教学师资队伍。要配足一定数量心理学专业并具备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资质的专职教师。以专职教师为核心力量配备具有优秀思想品质、一定学生工作经验的且获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兼职教师队伍。独立院校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走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培训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要想获得良好效果,首先要保证教学时间。每周至少安排2个学时的课程,并且要把课程从大一排起,使学生尽早的接触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机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越早越好。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工作条件建设等7个方面,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内地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研究、教育途径研究和教育模式研究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育内容研究。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沿用这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第二方面,教育途径研究。总结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甚至是专业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是普遍认可的途径。本研究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区别对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三方面,教育模式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因此,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分析来确定教育模式。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进一步体现出政策支持的强大力度。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跨入大学后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没有。近两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完善,结合重庆师范大学近两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对课程发展情况整理如下: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被设为通识选修课程,从课程设立之初的只针对新生年级学生开放,发展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按照学校通识选修课程相关规定,全部课程含有7次课,共计20个学时,修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计1个学分。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目标成就未来、情绪、人格、爱情7个话题,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授课主题。第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为辅。第四,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以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为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课程管理与运行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总结如下:一是课程理念缺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应淡化专业和文理科的区分,突出课程的发展性与指导性作用。二是课程定位不准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教师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重点,有的教师则以内心体验和行为认知为重点,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该门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三是教学随意性较大。由于课程内容设计只定了主题,没有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同一主题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四是考核方式缺少实践环节。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策

(一)明确课程定位及目标,丰富课程实施形式

高校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专业学习及第二课堂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主动性、普及性、预防性等特点,将此列为公共必选课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了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力度,切实做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培养人格健全、心智健康、思想积极正面向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传授心理学先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固定的内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研究,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规范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进行心理学理论研究,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结合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拓展教育平台,建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网络;理论讲授、活动体验课、心理咨询和网络教学课相结合等,从加强学科建设的层面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

(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从学校和学院多个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部门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负责,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计划和内容,同时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微调,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个人魅力、积极心态、言语能力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壮大队伍成员,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强已有队伍师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和成立心理咨询坊等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拓展教学领地,创新课程安排,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和投入力度。

大学生心理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目前海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海南高校每6000名大学生还不到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所有高校均没有根据1∶3000-50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其心理品质要好,有着良好地心理素质,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目前海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多是兼职或半路出家;队伍不稳定,因为很多心理专职教师不属于教师岗位,在职称评定、待遇、编制等方面缺少必要的激励;普遍尚未建立心理督导队伍和完整的督导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师自身健康情况堪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局性工作,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必须各学科、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环境,才能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海南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全员育人的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校其他部门或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甚少等,只是孤立地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显然力量不够,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部署,最终导致不能有效的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出来,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评估,开展得如何,怎么去评价,怎么去督导,没一个很好的效果评价体系。

二、加强海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必须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新、变革教育理念,树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理念。目前,海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经过调查和理论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为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为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各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出发去考虑,比如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等都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依据。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当中去,开展学习心理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建立心理健康防御体系,挖掘大学生潜能,以特殊的方式去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二)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任务,当然我们提全员参与不是说让所有的教师都像专职工作者一样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所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意识,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有利于营造高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当中度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时机。不管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其他的专业课程都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使用,如果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心灵健康的关心,就会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让专业课教师参与进来,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去。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具有的的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校园风气。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当中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些校园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纪校规、校风校训、学生行为规范、师生关系等这些校园精神和制度文化,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具有认同感的心理氛围。活动文化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平台,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对好奇心较强、个性特点明显的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合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改善适应能力,建立心理健康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体对用户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低,因此网站、QQ、博客、微信、微博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虚拟网络使心理问题学生不必担心身份的暴露,可以保证其表达内容的真实性,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来讲,更有利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排除。新媒体可以将更多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某个信息源为中心聚合在一起,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共享,心理问题学生只要通过网络就能接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平台的建立还可以实现朋辈之间的互动交流,心理问题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提问或求助,在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下,跟和自己年龄、生活、经历相似的同学交流,最终达到对心理问题的排解。

(五)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海南高校必须组建一支专职队伍为主,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合理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职称、晋升等制度,吸引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教师,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笔者认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资格认定,只有考核合格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任职资格证书,才能被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尽量避免非专业人员的使用。

(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