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第1篇

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静水压力大,如果只采用一个区供水,不仅影响使用,而且管道及配件容易损坏。因此,供水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使静水压力降低,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消防系统设计应引起重视

超高层建筑引发火灾因素多,火势蔓延速度快,而且扑救困难。因此,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比地层建筑高。由于目前消防设备能力有限,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度较大,所以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应立足于自救。 (三)管道材料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或采用新型单立管系统。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管道应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管道材料,并采用柔性接口。 (四)发生事故影响范围大

超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给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畅通。 (五)管道易产生震动和噪音

超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震动和噪音,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改进。 二、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一)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1、供水方式选择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维护管理及使用效果,因此给水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现行给水设计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第二种方式采用水池水泵房屋面水箱用水点的流程供水,第三种方式采用水池变频供水设备用水点方式供水。 采用第一种供水方式系统简单、投资省、安装维护便利,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节约能源,但由于内部无贮备水量,当外网停水时,将使内部断水,因此供水可靠性差。采用第二种供水方式,因水池、水箱贮备有一定水量,当停水停电时,可延时供水,因此供水可靠,水压稳定,但不能利用市政管网水压,能源消耗较大,安装维护麻烦,投资较大,有水泵振动、噪声干扰,且易产生供水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增加了屋面水箱,相应地增大了结构荷载。采用第三种供水方式,由于水池贮有一定水量,因此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同时由于变频供水设备可根据用户实际用水情况,通过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以调节水量,因此能源消耗较少,但是水泵型号较多,选型技术要求高,水泵控制调节麻烦,且投资额较大。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供水方式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的供水方式。

减压措施

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给水系统相对于一般建筑是处于高压状态,不稳定因素较多。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检修的需要,系统应当有减压稳压组件及相关技术措施。 给水系统上的防超压措施主要有减压阀、减压稳压消火栓、安全阀、泄压阀、减压孔板及节流管等。

给水系统经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用来分区的减压阀有比例式和可调式的。可调式减压阀的压力调整范围一般不大于0.7MPa。对生活给水系统而言,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压力差不宜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MPa。一个给水分区内有可能存在超压的管段,也可以通过可调式减压阀来减去过剩压力。管径大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先导式可调减压阀,小于等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直接式可调减压阀。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一样,也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不同点在于消防给水系统减压阀要求成组设置, 即设置备用(单个报警阀例外)。 生活给水系统上的减压阀可成组设置, 即备用设置, 也可不设备用。当不设备用减压阀时,要保证减压阀失效时管道的压力不超过卫生器具的最大可承受压力。消火栓给水系统常常在超压管网上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安全阀及泄压阀一般用于系统压力最大处,如水泵出口、减压阀组附近等,闭式热水系统的压力容器也用到安全阀。超高层建筑的水泵接合器应安装安全阀。减压孔板及节流管可起到减压限流作用。一般用于管网末端减压,如水龙头。由于对流量有影响,配水管上较少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 减压孔板及节流管一般设于消火栓口或水流指示器前。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减压孔板孔径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30%,且不小于200mm。 (二)排水系统设计 1、排水管的承压

重力排水管是非满管流,重力雨水管是满管流,但两者均不是压力流系统。因此在考虑排水管的承压问题时,不能完全按排水立管的高度确定管材的压力等级。当排水管管径为DNl50、立管高度100m时,如果压强达到0.1MPa,即使管道内有堵塞物,也会被如此大的压力冲走,很难停留,所以我们认为排水管管材选用0.1MPa的压力等级是安全的。在实际的项目中,超高层建筑主楼屋面的特点是面积不大但高度很高,为了更安全可靠,重力雨水管往往采用了压力等级更高的金属管材。 2、单立管排水

一般特殊的单立管排水系统适用于以下情况:排水立管设计流量大于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住宅、宾馆和卫生间较小的公共建筑;卫生间或管道井面积比较小的建筑;要求降低排水水流噪声和改善排水水力工况的场所。而超限高层建筑的客房层通常都能上下对齐,但建筑面积有限,又要满足五星级房间面积的要求,客房的管井面积会比较紧张,可选择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与普通排水系统相比,可节省专用通气立管,有良好的排水和通气能力,可减少排水水流下落时因冲击、紊流而引起的噪声。但是在立管汇合时,需要采用特殊配件的接头,接头的尺寸会较大。 3、雨水系统及空调冷凝水系统

高层住宅楼的屋面雨水及阳台雨水通常单独设置立管排放,空调冷凝水及空调机隔板雨水也由专门管道收集后一起排放。一些户型专门为空调机设计凸窗,将空调放置在凸窗下,而空调机的隔板即为下一层的凸窗,在这情况下,设计时考虑空调机隔板的雨水排放孔设在侧面,即从侧面接一管子接入立管,使得空调机隔板的雨水顺利排放而不会流至楼下。 (三)消防系统设计 1、消火栓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一般采用水泵、减压阀或减压水箱进行分区。以42层住宅楼为例,消火栓系统分区如下:1~20层为低区,由地下室的消火栓泵减压供水;21~42层为高区,由消火栓泵直接供水。这样分区的优点在于管路和控制系统简单,所占管井较少,不需要占用设备层,但对减压阀的质量要求较高,减压阀需备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quickly quickly, building in the complex shape, multiple func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u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talk about his proposal.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大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建筑企业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并拓展市场,就必须在施工时间、工程质量、施工成本等各个方面来提高企业实力。最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产业规模素质都有所提高,尤其在某些单项技术方面,甚至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还属于劳务密集型和粗放型的产业,并没有质的变化。因此,如何在建筑行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施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从而使施工技术全面进步,是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关键问题。

1 建筑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最近几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领域,各种技术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施工工艺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的建筑施工面临巨大挑战。新技术和工艺的广泛应用,基本上解决了之前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难题,对原有的瓶颈有所突破,从而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时间。此外,大量新技术的应用,还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为工程的安全稳定增加了一层保险。总之,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及应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大力推广的建筑施工领域的几项新技术有:深基坑的支护技术、高强度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型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等。

2 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

(1)施工测控新技术:GPS定位技术。施工过程中的放样工作通常需要依赖控制网进行,需要极高的精度,传统的方法比较困难,采用GPS精确定位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还有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等诸多优点,效率相当高,保证了项目实施的安全性。近代建筑中,大量超高层的建筑不断涌现,然而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由于存在很多外界不确定因素,例如温差、光线、风力等,传统测控方法往往难以达到需求,利用GPS测控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该任务,保障了施工测量的质量。

(2)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全站仪测量精度高,还有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种中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指的是借助全站仪的优点,直接对放样点的坐标放样,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大量数据的准备工作,大幅提高工效,此外,还能有效减少放样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该方法尤其适合造型复杂的建筑物的放样工作。

(3)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传统的高程传递技术往往采取水准裁量和悬挂钢尺等方法,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工程耗时较多,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比较低。现代的测距仪测量精度高、读取数据简单方便、耗时少,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超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中,效果显著。

(4)垂直度控制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其垂直度是评价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准,传统垂直度控制方法是利用经纬仪或者挂锤球等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存在精度低、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等缺点。目前施工中此阿勇的激光准直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激光准直技术以其精度高,测量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通过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误差的积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指的是对于工程中需要接触水的部位,进行防渗漏、防裂缝的保护措施。首先,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做好正确的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本着多道设防、防排并用、全面设防等原则,并要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针对外墙进行的防水措施,主要有使用加气砼砖墙进行施工等,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在对墙体进行抹灰操作之前,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加一层钢丝网进行固定,之后在进行基面的处理,处理方法为用20%的108胶水,兑以15%的水泥,进行刷浆。最后进行抹灰施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用砖不能使用干砖或者过度浸泡的砖,不能随浇随砌。施工完成之后再及时的进行淋水的养护工作。

对于屋面进行的防水措施,可以使用新型的防水施工技术:聚合物水泥基涂膜法。采用这种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板封、节点、基层处理不容有错。施工过程中,在涂膜时要尽量做到均匀分布,而且要进行两次涂膜操作。膜层厚度不得小于1毫米,最后需要在涂膜上进行防水涂料的多次涂刷,该过程也要做到均匀,以不流淌不堆积为宜。

2.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面的新技术

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泥放热反应比较复杂,如果产生的温度应力过大,以至于超出混凝土的受力极限时,就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防止混凝土出现受热裂缝的问题急需解决,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温度,经过详细的计算,才能确定浇筑的方法,进而根据预定施工方案准确计算决定使用何种运输工具和浇筑设备以及夯实工具等。传统的浇筑方法,首先需要用混凝土泵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应该合理的精确的进行分段 分层处理,以确保混凝土能够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而且整个浇筑过程应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的裂缝出现。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必须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而且在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和终凝前都要做捣实处理,并且要使用专业工具反复进行抹压密实等操作,以消除表面裂缝。施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外部温度,如果是在非冬季进行施工,需要在混凝土终凝之后进行淋水养护。如果在冬季进行施工,由于温度较低,所以在浇筑完成并经过抹压去缝处理之后,要及时的覆盖保温材料。另外,还要注意如果混凝土所用的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那么在比较超市的环境里进行养护的时间,应该不能少于七天。

2.4 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用到钢筋连接的地方,在钢筋连接的施工中,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接头的面积,其百分率应该按照主要受力区不易控制为佳。比如使用钢筋数量为单数时,百分率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而受力区则没有过多限制,否则会导致判罚尺度过于苛刻。对于绑扎接头,其面积百分比控制应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定:在受力钢筋梁、板及墙类中不易太大,如果工程中确实有增加接头面积百分比的需求时,应该确保受力钢筋低于50%,其他部分的构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应注意要满足长度要求。

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即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直螺纹接头连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直螺纹连接方式连接钢筋时,首先将连接钢筋装入连接套筒中,然后将该部分柠到被连接钢筋之上,当搂在套筒外面的丝扣小于一个完整扣的时候,连接即完成。此外,还有一种连接方法是加长丝头型接头,首先将锁紧的螺母和标准套筒,按照设计时的顺序,一起柠在加长丝头钢筋一端,把套筒柠回到标准丝头,使用扳手拧紧,最后把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锁定,即完成连接。连接完成之后,需要有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分批检验。

2.5 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从某种角度上讲,其主要环节在于屋面的防水施工,传统的屋面施工,通常是采用传统的防水卷材,现阶段,我国的屋面材料施工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满粘法,该方法比较浪费材料,而且施工过程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被承包方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满粘法已经无法适应潮流。于是一些新的屋面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例如点粘法、条粘法和机械固定法等,不但大幅提高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还能有效的避免防水层开裂、漏水等不良后果。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有更多用于建筑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大量涌现,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应用,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还需要不断丰富建筑业的高新技术,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型需求,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诗明.浅析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11.

[2]殷继伟,章锡鼎.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

[3]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报,2007.3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要点;相关阐述

广义而言,高层建筑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大于五十米高度的的为一类高层,而大于七十五米部分的是二类高层,大于一百米的为三类高层,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十层以上的则为超高层。众所周知,在进行高层建筑相关施工的过程中,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成本投入和工期投入都相对较大,并且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对混凝土的投入量也非常大。需要提到的一点的是,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两个方面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上述高层建筑的相关特性对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要点进行具体阐述,希望为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的强度一般是指建筑混凝土的强度,因为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较大,相对而言,其建筑施工工期比较长,与此同时也会受到气候和施工设备等条件的制约。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混凝土强度的相关问题。

1.配比选定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之前,通常要根据建筑设计的相应要求对高层施工混凝土强度进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相关法定实验机构去进行一定的级配实验,经报告审批合格后根据级配实施具体的配合比试验,在经过试验之后按照最终结果进行实际施工操作。

2.实行相对严格的养护制度

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用的混凝土应该采用泵送式混凝土。因为适时的使用泵送混凝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周期,并且还能对其施工性能进行较为良好的改善。需要提到的是,在一些工程配比材料的使用说明中,假设对振捣进行严格控制时其也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状况,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养护时间的不合理掌握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3.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科学评定

众所周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科学有效的判定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点。与此同时,我国颁布过有关混凝土强度判定标准的相关条例,其中也强调了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和检测的重要性。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真正符合施工标准的混凝土施工应该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龄期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其中一种较为合适的混凝土进行投入使用。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并且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及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相对较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工要求标准过大。但是假设将其进行较为笼统的判定,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产品不合格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此种情况进行分批处理,并根据基本条件相互符合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仔细的判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达国家规定条款的同时也达到了了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二、对结构转换层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安排

1.符合建筑功能的相关需求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上部建筑的空间要求相对较小,但是下部建筑的需求空间则需要较大的轴线布置。同时,如果上部建筑的受力情况较小的话,那么在进行正常施工布置的过程中其下部建筑的刚度就会显著增大,并且墙面和柱网都会有所改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墙柱轴线之间的实际间距。上述情况往往会导致高层建筑正常布置和相应的建筑功能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综上所述,要想使其达到高层建筑施工标准,建筑结构应该采用与常规设置相反的方式进行施工布置。需要提到的是,上部建筑布置的布置空间比较小,而下部建筑的布置空间却相对较大。要想实现上述格局布置构思,我们应该在进行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对相关楼层进行设置转换工作。此种类型的转换层方式大多数被应用在剪力墙结构体系创建当中。

2.转换形式的高层建筑模式

众所周知,具有转换层的剪力墙是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构成形式。但是,因为当下转换层高度的不断变化,其简体结构的应用次数相对减少。还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转换结构包括两种类型,一般为带有相应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和带有转换层的简体结构,经过对上述两种转换结构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具体因素主要为:转换层的相关高度,转换层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等相应的等效刚度数值比。但是对简体结构而言,其主要结构影响因素包括:外筒刚度和内筒刚度。

三、三线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主要难点在于对工程轴线和工程标高以及相应的工程垂直度的掌握上。但是由于上述因素的涉及面相对较广,同时施工操作难度也比较大,这就会使工程施工中的建筑部件位移以及测量不准的状况时有发生。其中进行合理有效地三线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首要任务。

1.对相关垂直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广义而言,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就应该对相关垂直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把握。对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应该先从建筑柱网的分布情况角度出发,同时要将边脚柱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安装边角柱模板时应该沿着边角柱的外层弹出其厚度线,并在此基础上立磨和支撑。立柱垂直高度的测量应该采用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在保证立柱垂直度完全符合规定标准后,将模板的外侧边线进行加固和支撑,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要进行严格把关。

2.轴线控制

正确的做法是,在进行对过程线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挂起两条线并对剪力墙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这是高层建筑施工轴线控制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在进行对剪力墙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胶合板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固定外墙的具体规模,而内墙散装散拆应对其进行相应的组合模编号。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墙体的平整度。但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墙体的垂直度状况。

3.合理控制标高线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预控抽线都会有少数进行标高的洞口,与此同时用标高综合复核进行标高配合,之后再用水准仪进行抄平工作,此时应该对相应洞孔进行检查其是否在固定的水平线上,从而保证了标高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标高线控制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相应引测点的准确性,并对累计层复合点都要进行严格的复核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对标高线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保证了高层建筑的各步骤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使后续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要点重视起来,对相关的强度、裂缝和三线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有利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决策。

参考文献:

[1]黄立超.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置和施工[J].才智.2009(25)

[2]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015-02

1 前言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2 结构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从功能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一般要求进行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在其下部的结构中则需要进行大空间范围的轴线布置。基于以上标准要求,我们不难看出高层建筑的这一结构施工特点恰好与合理结构及布局自然的一般建筑结构需求背道而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的下部楼层结构需要承受很大的楼体压力,而随着楼层的增加,越接近建筑结构的上部其承受的楼体压力就越小。在一般建筑结构的布置中正常的标准为下部结构的刚度建设标准较大、墙体较多、柱网布设较密,而在上部建筑结构中墙体、柱体的结构数量则进一步降低,同时,轴线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正常的建筑结构建设规律却不适应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因此为了切实满足高层建筑的结构功能需求,在结构施工建设中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在上部结构中以小空间布置,在下部结构空间中则用大空间布置。为了满足这一结构目标我们必须采用结构转换施工技术对高层楼层的设置进行必要的转换层施工建设。该类结构转换层可广泛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剪力墙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实现较好的结构功能建设。当然不论采用何类结构转换技术,在高层结构施工建设中,剪力墙转换层施工技术无疑都是目前各项功能指标完备、适用广泛的结构施工技术之一。同时,随着结构转换层位置的升高,具有转换层特点的简体结构施工技术也成为当前的主力施工技术之一。为了明确影响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我们可通过对以上两种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上层与下层间角度位移及内应力变化指标情况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控制结论。即高层的抗震等级在剪力墙转换层结构技术中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高度设置、其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的等效刚度比例关系、转换结构层与其上层的侧向结构刚度比存在着紧密的影响效应关系。而在简体结构转换层施工及时技术中其抗震效应则与转换层上层的外筒剐度、设置高度及内筒刚度有紧密的关系。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两类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中,转换层的高度是决定其抗震影响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的高度越高,其上下层之间的位移角度、内应力突变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在施工设计中我们应科学的限制其转换层施工设置高度。同时对于位置较低的转换层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我们可通过对侧向刚度比的控制来调节其转换层较近距离的层间位移角度及其内力突变情况。另外在结构层施工实践中我们还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的下层结构施工强度。即有效的扩大简体结构中落地墙的实际厚度、提高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依据施工需求在建筑周边增设部分结构剪力墙及壁式框架结构或楼梯间的简体结构,从而有效的增强高层建筑抗震功能,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不落地的剪力墙开洞施工技术、开口或减小墙面厚度等措施有效的实现弱化上部结构的科学结构施工目标。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涵盖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电路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电路布线系统、通信系统、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等众多施工环节。基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构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耗电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系统结构复杂、铺设线路工艺复杂、方式多样、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需求较高、电能消耗量大、自动化集成控制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各个电气工程施工环节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思路充分适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照明系统的构建中,我们应本着事前控制的原则,在土建施工中便考虑周全,对楼道内、走廊中及车库、电梯等场所的照明系统以及安全应急照明、高层室外环境的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环节施工进行预留到位处理。基于高层建设高度较高及居民住宅分布密集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的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的按照防雷类别进行细化施工,并利用建筑桩基、地梁及柱内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同时确保其建设数量的达标,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4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是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能否持续、健康、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一旦高层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供水系统断水或排水系统堵塞现象,那么将会使用户日常所需的水源连续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该施工环节我们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连续、畅通的水源供给原则,对管网进行科学布置设计与高水平的建设施工。在高层建筑室内的给水管道施工设计中应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变配电房间、高层集中通讯控制机房及大型的网络枢纽控制间等,不应为了施工便利就将其布线从生产设备的上方通过。另外高层建筑内部生活给水及排水管的埋地铺设环节也应做到科学有序,不能将两管道进行就近交叉铺设,其平行距离应在半米以上,给水管在上、排水管在下,且交叉距离不应小于0.15米。当进行给水管道的隐藏敷设时,不应将其直接设置在建筑的结构层中,而是应通过穿越地下室及高层建筑外墙的方式进行暗敷,且对于穿越屋面的管道部分应通过选择防水套管设置的方式为其进行必要的防水保护。

5 通风及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

为了给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的居住及使用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均包含大型的空调机组以便依据外界环境、天气的变化为高层建筑提供夏季凉爽送风、冬季保温供暖的人性化服务。同时还会在车库及电梯间、楼梯间进行必要的通风设计与防、排烟管道及风井的建设施工。因此我们可通过在建筑屋顶加设正压加压风机的建设方式,为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畅通的通风环境。基于这一完善建设目标,在事前施工与控制阶段,我们应严把质量关,按照相关条例标准进行文明施工、科学施工,依据建筑空调及通风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完备的风管制作,部件构造及各风管系统的安装、空调及通风设备的安装、空调水循环系统、制冷系统等各环节的安装。同时还应依据防腐及绝热的需求展开对空调通风系统工程的详细调试、对其各项工程的综合效能进行核定及调节。

6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超高层建筑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施工技术;土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施工中各项新型技术的研发也在慢慢增多,这些新型技术的产生不仅极大的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是对于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的有力推动。本文将以逆作法为范例具体谈谈新型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应用。

一、新型施工技术的优越性

1. 新型施工技术更为科学

新型施工技术比起传统施工技术而言科技含量更高,能够更好的解决施工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新型施工技术立足与传统施工技术,并且对于传统技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了改进。此外,新型施工技术中引入了大量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许多好的技术手段融入到施工工艺中。这不仅极大的提升了施工质量,也让施工过程的展开更为顺畅。

2. 更有助于造价工作的展开

新型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一个最为直观的差异便是,新型施工技术中对于各项数据的统计更为全面,同时也更为准确。这不仅给施工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数据也构成了很重要的信息,能够给工程造价提供很有效的参照。各项施工数据的统计不仅准确客观,而且也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信息来源,这给造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 有助于建筑业整体技术的提升

新型施工技术较传统施工技术而言形成了一套更为严密与科学的管理体系。不仅在施工工艺与施工手法上有许多改善与创新,新型施工技术中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也更为深入与全面。这些都是建筑业整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此外,新型施工技术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对于传统施工工艺中的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都给予了修正。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也是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有所创新的保障。

二、新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1. 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逆作法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新型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逆作法是用基坑围护墙和工程桩、受力柱作为工程中的垂直承重构件,利用主体结构的楼板和顶板来做支撑系统,在工民建时,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临时支撑,采用地下和地上同时施工的方式,或是从地下到地上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逆作法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一般来讲,部分逆作法和半逆作法在工民建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逆作法的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既能够作为挡土防渗的结构,还能够作为主体结构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两墙合一”。在逆作法施工时,要注意测量土压强度,例如计算静止的土压力强度,可以按照这样的公式:p0=(Σγihi+q)K0来进行计算,其中p0是静止土压力强度,γi是各层土的重度,hi是个土层的厚度,qshiite地面的均布超载,K0是静止土压力系数。另外在工民建的钻孔排桩挡土结构中也可以利用逆作法来进行施工。一般来说,工民建施工时首先要进行地下连续墙与中间支撑住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然后将地下一层土方进行挖掘,构筑顶部的圈梁、腰梁、被扣和纵横支撑,并进行一层楼板的施工,在施工地向各层梁、板、柱结构完成后,进行地下二层的土方挖掘工作,土方开挖工作完成后进行楼板的施工,等到地板养护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进行下面的施工,与之前的施工过程大体相同。

2. 逆作法的施工特点

逆作法在施工工艺上有着一些独有的特点及优越性。首先,逆作法的选用能够很有效的缩短土建工程的施工工期。由于逆作法是采取地下与地上同时作业的施工模式,这可以很大程度节省施工时间,能够让施工过程更高效的得以完成。其次,逆作法还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护基坑形变的作用,由于在施工中会采取封闭地下维护的模式,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减小施工过程对于周围环境以及建筑体的影响,也能够很有效的降低基坑形变。此外,采用逆作法还能够让底板设计更为合理,这些都是逆作法的施工特点,并且这些特点都能够带来一定的施工便利。

3. 逆作法的具体应用

逆作法在土建施工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首先,逆作法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变形与沉降的控制。在采取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土建施工时鉴于地上部分的墙体、楼板等通常是在地下施工完成后才开始施工作业,在这样的条件下会产生很明显的沉降与形变问题。逆作法则不一样,由于楼板及柱体是临时施工结构,因此施工中的监管也会更为严格,对于这些结构的控制也会更为注意,这些都能够很好的避免变形与沉降问题。此外,逆作法在土建施工的挖土环节也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新型施工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

逆作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新型土建施工技术,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具有许多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逆作法的产生很好的弥补了传统土建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是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的一种极大的完善,这对于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将会是很有效的推动。另一方面,由于融入了许多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及新型技术,逆作法能够很好的应对施工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不仅如此,这种科技含量更高的施工技术也是对于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推进。

结 语:逆作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新型土建施工技术,它不仅很好的弥补了传统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这种技术中也融合了许多新型科学技术。新型施工技术的产生不仅是对于旧的施工技术的一种极大的完善,同时,也是对于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发展的有力推动。

参考文献:

[1] 蒋利学. 逆作法施工基坑对周围建筑沉降影响的工程实例分析[J]. 建筑结构. 2005(07)

[2] 蒋曙杰. 逆作法施工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述评[J]. 建筑施工. 2004(04)

[3] 史广德,胡德均,邢克宣,王作林. 深基础逆作法支撑柱的设置及节点的技术处理[J]. 施工技术. 2002(01)

[4] 苏永平.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11)

[5] 贾升琪.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山西建筑.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