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跑腿公司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快方送药的团队很少向外界提及这些细节,或者更准确地说,根本无暇顾及。过去3年,对于这个医药O2O入局者来说,无论是医药还是O2O,与之相关的两个领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同行倒闭、资本寒潮等消息常伴随左右,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如何活下来。
如今,医药政策回暖,O2O模式也已逐步趟出了一条路,仍在探索布局中的快方送药,正在迎来春天。
医药O2O,不是伪需求
2014年前后,O2O在国内各个细分领域异军突起。高越在这一年卖掉经营了3年的德开网上大药房,从B2C转战O2O,创建快方送药。在高越看来,用药是紧急需求,而B2C以天为单位的配送时效,显然力所不逮,相比之下,O2O模式更能切中痛点。
基于对时效性的追求,快方送药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1小时送药上门”的商业模式。每50平方公里,划定一个服务区域,选择一家药店进行合作。用户下单后,从这家药店出货,再由快方送药的配送员送药上门。除了快方送药的App,用户还可以通过京|到家等第三方O2O平台下单。
客观讲,这种模式本身并无新奇之处,商超、餐饮等领域都能找到对标的创业项目,但是对医行业来说却意义重大。快方送药B轮投资人、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消费者进药店的目的简单明确――购买某种病症的对应药品,交易完成后直接离开,没有人以买药为乐,因此相比其他实体店铺,传统药店不具备体验式的场景,存在的意义不大。
此外,传统药店的低效也是有目共睹。绝大多数药店都在出售洗护用品、保健品甚至米、面、油,转租柜台也是常见的事情。这就意味着,纯粹靠药品销售根本无法支撑起门店的经营。而药品恰恰是一种标准化极高的商品,特别适合互联网的改造,由此观之,医药O2O大有可为。
快方送药上线不到1年,平均每家合作药店的日订单量就突破了200单,然而麻烦也开始接踵而至。这个看上去并不算太高的订单量,已经冲破了药店原有的销售体系:备货、拣货的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极大影响了快方送药“1小时送达”的服务承诺;有些药店不愿意配合快方送药24小时营业的要求;最关键的是,快方送药无法接入药店系统,因此这种合作注定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关系。
“很多问题不是快方送药单方面能解决的,它需要药店配合。但是在矛盾无法调节的情况下,我们干脆就把合作药店买过来,自己去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高越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说。
2015年4月,高越开始考虑把跑腿模式转为自营模式,着手收购和改造实体药店。
众所周知,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从研发到销售,整个链条都要受药监局的强力约束。其他商品做自营O2O,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设立分仓就可以了,但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药品必须从符合规范的零售药店出货。所以快方送药必须自建或收购现有药店,才能走通自营这一路径。
为满足“1小时送药上门”服务所需,快方送药对收购后的药店,一般要做以下3方面的改造:把原有药店的营业员,逐步改造成拣药员;将药店原有单一的管理系统,改造成适应送药上门业务的系统;把柜台改造成便于仓储和拣货的货架式陈列。
从跑腿到自营,不仅意味着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转变,而且经营理念、商业逻辑、人才队伍等都需要重组。在线上线下的融合中,高越的准则是,驱动线上团队多去线下蹲点。这样收集问题回来,做事会更接地气。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高越更希望营造线上线下公平对待的氛围,比如公司很少进行团建,因为线下团队24小时运转,是没有办法统一参加的。
事实上,与快方送药几乎同一时间起步的同领域创业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叮当快药、药给力等。当年正值资本热潮,多数企业都顺利拿到了A轮融资。但资本很快转冷,药给力等陆续倒闭退出。
谈及这一话题,高越认为,越是在资本寒冬,越需要追求清晰的盈利模式,而快方送药转自营,就是为了能够拿到药品的毛利,这是形成造血功能的关键。在他看来,跑腿模式虽然可以向药店要分成,也可以向用户收配送费,但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些都无从谈起。那么只剩下一条路――把规模和数据做起来,向VC融资。然而,当时敏感的资本已对烧钱模式敬而远之。
快方送药适时转型自营,让资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可能。在李康林看来,快方送药创始团队此前在医药行业的积累很有价值,自营其实是他们对医药行业深刻理解后做出的必然选择。
对于医药O2O,一直以来,行业内外质疑颇多。比如有人认为,医药O2O是个伪需求。对此,高越回应称,从快方送药的数据来看,用户对送药上门的需求是十分稳定的:首先,快方送药几年来热销的品类,与线下药店完全一致,完全有可能取代线下;其次,订单量连续几年翻倍增长,验证了送药上门服务是真实的需求;最后,从用户体验来看,生病时更倾向于选择送药上门,而这也减少了药店偶尔缺货给用户到店购买带来的时间浪费。
跑通模式,赋能全国
在转向自营的2015年,快方送药一鼓作气在全国5个城市收购了31家药店,准备跑马圈地,迅速形成市场规模。但是彼时资本依旧没有回暖,高越觉得,这段时间必须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打通线上线下,而这个过程,放在北京一座城市试验足矣。
2016年年初,快方送药一方面果断暂停了其他城市的线上业务,只维持已收购药店的线下经营;另一方面集中人力、财力,决意要在北京跑出一个可复制的O2O系统和模式。
快方送药的这套系统,围绕“1小时送达”的目标展开。通常来说,O2O会通过布局越来越密集的分仓点来提高配送时效,但在高越看来,这种逻辑并不适用于医药领域。
快方送药的做法是一定区域内只设立一家药店,因为药品的标准化和同质化程度较高,一家药店足以覆盖到常见疾病的药品。除了要充分激发药店的产能,高越更多考虑的是对整个零售药店行业的优化整合。现阶段,零售药店呈饱和状态,还在延续着坐商的老旧传统,如果不加选择地把订单导给多家药店,对行业来说没有任何改变。相反,如果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一家门店,使其在一定范围内赢者通吃,经营不好的药店就会被淘汰出局,加速行业的洗牌。
从接单到送达,快方送药把整个过程分解为5个环节,相对应地开发出了订单接收、订单分拣、订单复核、自动分单和订单跟踪等5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力主解决市面通用系统照顾不到的痛点,尽可能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快方送药COO刘恒睿举例说,过去药店在拣选环节,更多依靠店员对药品位置的记忆程度,随着订单量的增加,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快方送药在对药店改造时,将药品与所在货架绑定,并确定唯一的ID标识。接到订单时,系统可以告诉拣药员准确的位置。过去每一订单完成拣货需要3分钟,F在这个时间已缩短至15秒。
当然,合法合规是速度的前提。如何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曾经是高越和团队最为头疼的问题。例如,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送到消费者手上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信息,要与系统里的出货信息必须完全一致,一旦出错就是严重的违规行为。最开始,快方送药通过人工复核解决问题,但随着订单量和药品数量的增多,人工复核颇耗时费力。快方为此专门开发了订单复核系统,将每单的复核时间从过去的53秒降到了3秒。
据称,现在快方送药的库存准确率为99.5%,准时送达率为96.7%,自有平台的用户好评率为98.2%。医药自营O2O模式已基本跑通。
2017年4月,快方送药获得上市公司步长制药6000万元投资。6月,快方送药宣布新战略:再度与传统药店合作,在全国50个城市选择500家药店,开放快方送药的系统,帮助其接收来自快方送药、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医院及医院外流处方的订单,为传统药店赋能。
“我们经历了实体药店线上业务从0到1的过程,所有该遇到的问题都已经遇到了,而且还解决了这些问题。”高越表示,快方送药有十足的把握将一家普通的药店转变成为可以提供送药上门服务的O2O药店。“上一次合作是我们求着药店,这一次是我们赋能给他们。”
对于合作药店,快方送药的标准依然是在一定区域内只选择一家,只是将范围从自营时期的50平方公里缩小至25平方公里,以便更稳定地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
这一战略决定与当前市场行情相关。2017年年初,国家取消了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审批,放宽了市场的准入,让更多药店有机会从线上销售。另外,处方外流释放的巨大市场增量也是快方送药瞄准的机遇。有消息称,国家卫计委、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正在联手打造处方云平台,试水处方外流。
“现在时机已经到了,如果还是以自营体系来获得市场的话,速度就会慢下来,很可能错过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高越透露,现在与药店合作,可以节省出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快方只需要承担配送成本,总投入仅相当于过去的30%。
政策利好对竞争对手来说同样有效。2016年5月,阿里健康联合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等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数据技术,打通上下游医疗医药服务产业。2017年6月,叮当快药宣布与中美史克、同仁堂等国内外近200家药企达成合作。目前在叮当快药的大医药生态圈里,除送药服务“叮当快药O2O”和线下服务“叮当智慧药房”之外,另有“叮当医药B2B”以及服务医药工业企业采购环节的“和力物联网平台”。
在高越看来,无论是连锁药店做O2O,还是叮当快药,都要兼顾线下业务,而快方送药所有的顶层设计都是从线上业务出发。以网点为例,连锁药店的布局是不均匀的,有些区域过于密集,有些区域却没有覆盖到。“但对于送药上门来说,服务的标准就是全覆盖,而平均每25平方公里一个网点,才是最高效合理的布局。”
本文整理了10个O2O创业的切入点,供关注O2O机会的创业者参考。
一丶做垂直,不做挡巨头路的综合型平台
要做好一个综合型的O2O平台,肯定不会还像团购花几百块钱买个模板然后谈几个商家就能上线那样简单,它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基础。有足够的钱和技术实力那是不用说了,除此之外还可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丶用户基础:要想做一个综合型O2O平台,若本身没有用户基础,那肯定就要做好烧很多钱的准备了;
2丶商家资源或地推力量:商家资源若是没有现成的,虽然可以通过建立庞大的BD队伍来实现,但同样也要烧不少钱;
3丶支付工具:对于大型平台来说拥有自身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尤为重要,一是或将超过淘宝的现金流若不为己所掌控自然是风险不小,另外很多人所幻想的O2O大数据这座金矿,要想更深入的挖掘,这基本上是一个前提条件;
4丶地图:关于这一点倒是不一定必备,不过具备的话自然会更有竞争力,因为,地图是O2O入口之一。
从这几点来看,要做一个综合型的O2O平台,基本上只有腾讯丶淘宝等巨头才能有一些希望。而对一般的创业者来说,暂且不说其它的条件,就用户和商家这两个方面,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会足够让你头疼。
所以,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尽量不要试图去挡巨头的路,选择一个垂直行业,做出巨头们不能达到的深度。
二丶少碰餐饮,做小行业
2012年全国餐饮市场规模超过了2万亿,算是生活服务业里面规模最大的一块,这也导致了餐饮O2O无疑是目前竞争最白热化的一个领域,包括众多巨头在内大家都主要在盯着餐饮,但对于资金丶资源实力一般的创业团队我建议尽量避开餐饮O2O。
首先,竞争激烈就不用说了,大众点评的主业是餐饮,腾讯(QQ美食丶微信)丶阿里(聚划算丶支付宝丶淘宝本地生活)丶新浪微博(微美食)等巨头以及很多团购网站,目前都在餐饮这块厮杀中;
其次,餐饮商家数量众多,BD压力非常大;
第三,餐饮行业目前呈现“四高一低”的局面(房租价格高丶人工费用高丶能源价格高丶原材料成本高以及利润越来越低),已经没多少空间给线上了;
最后,餐饮信息化的问题也很麻烦,倒不是李开复之前所说信息化水平低,毕竟目前餐饮信息化经过十多年发展也越来越普及,但凡有点知名度的餐厅基本上都已经信息化了,但是由于餐饮信息化企业和餐饮企业一样,即使是行业龙头,在整个行业里面的占比也是非常低的,导致了各个餐饮企业信息化很不标准丶不规范,和线上对接起来很费劲。
而有很多服务行业,相对餐饮行业来说要“简单”不少,有的行业可能一个城市BD几十个商家基本上就能玩得转了,而这种小行业,目前的竞争也相对更少,有些利润空间也比餐饮行业要高。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小行业应该才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其实并不要小看这些小行业,做好了也完全不比餐饮这些大行业差,像专注于便民服务O2O这块的19e,2012年营收已经超过100亿了。
三丶大行业细分
如果实在要考虑餐饮等竞争激烈的大行业,那么我想也最好尽量是去挖掘细分的机会,切忌一味的模仿大众点评丶优惠券丶团购丶淘宝等模式,尝试挖掘一些小众丶个性化等需求,或者融入社会化等元素来进行一些创新,像到家美食会主要对那些不送外卖的餐厅提供跑腿服务,飞宴网从送礼的角度来做在线订餐等。细分需求找准了不仅可以不用一味的依靠优惠,甚至有溢价用户也是愿意买单的。
四丶二三线城市本地化
在短时间内,或者说较长一段时间内,巨头们基本上无暇顾及一些小点的城市,目前它们基本上都把火力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所以二三线城市的O2O对创业者来说会有一定的窗口期,若能利用这个机会发展起来,即使日后巨头们的手伸到了二三线城市,本地的创业团队也是有实力与其抗衡的,像很多大型的全国性的团购网站,在很多城市就是一败涂地的。
五丶整合闲置资源
关于这一点,我不确定用“整合闲置资源”来形容是否严谨。不过主要的意思是类似短租丶易到用车丶e代驾这种项目,他们的切入点有一个共同点,即所面向的服务基本上没有线下实体门店,所以这种服务提供者对线上营销的需求会更为强烈,另外,这些服务也确实存在一定的资源闲置,而且大部分是个人资源,这其实有些类似淘宝的C2C模式了,只不过它们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淘宝之所以先C2C,再发展天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小C更好整合一些,刚开始的时候要撬动那些大B是很难的。
六丶位置+轻决策
O2O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移动互联网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因为O2O是目前大家所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少有的几个主要盈利模式之一。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O2O,目前基本上只有“位置”这一条路稍微靠谱一些,但是,它也不是全能的。
哪些服务用户会通过手机来选择丶购买?基本上会是一些比较轻的决策,吃个饭丶唱个歌丶做个spa或者美甲等等,而很多时候用户就在外面,比较急于找到合适的可提供服务的商家,这样对位置的要求自然比较苛刻。而对那些比较大的决策,比如拍婚纱照丶找装修等服务,我想可能就很少有人通过手机来决策了,而且用户对这类服务的位置要求也并不高,西城的用户完全有可能选择东城的商家去拍婚纱照。
七丶痛点较大的行业
虽然很多服务行业都存在一些痛点,但是有的痛点会稍微小一点,而不少行业的痛点还是比较大的。像餐饮行业,整体上来说因为大众点评等平台对商家的约束,已经把消费体验比以前提升了不少,痛点相对也就小一点了。
哪些服务行业痛点较大较多呢?简单一点来说,至少58同城等分类信息网站上的那些服务行业基本上都是属于痛点较大的,因为目前这些服务,即使是非真实交易的点评也没有,只是一些又杂又劣质的信息罗列而已,对这类服务的O2O,用户体验的提升空间是比较大的,这也就意味着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甚至改变用户的原有习惯。
八丶少拼优惠多拼其它价值
目前很多人做O2O都还是团购的思维,似乎只知道用优惠来吸引用户,动不动就让商家优惠丶打折丶再让利。而单纯的靠优惠来吸引用户,对商家来说并没有太长远的价值,所以团购因为超低折扣,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用户因超低折扣而购买——商家没有利润也没有回头客——商家服务没有积极性——用户体验很差——用户不买了丶商家不玩了丶团购网站倒闭了。
除了优惠,难道真就没有其它的可吸引用户的价值?肯定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价值点可以去挖掘,比如贴心的体验;快捷——让用户用尽量短的时间选择丶购买服务;社交;服务质量有约束有保障;交易安全;享受特权等等,当然适当的优惠驱动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考虑,只是应该尽量少的去拼优惠,尽可能的维持合理的丶不以牺牲商家服务质量为代价的优惠。
九丶小而美
假设一下要是团购网站一直坚持一日一团或者一日几团,而不是目前的一日千团,认真把关每一个套餐的质量的同时控制好数量,一般卖个几百份就不卖了,多花些精力督促商家好好把服务做好,保障用户消费体验,这样一个团队十来个人,是不是也会活得挺滋润的?只可惜很多人当初都是奔着融资丶被收购的目标而来,自然也就禁不住规模的诱惑了。
而O2O创业,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做小一点,做好一点,慢慢形成口碑,不靠优惠也能吸引来用户,这样利润空间起来了,对商家的价值也更大了,最后不靠融资也能活得不错。
十丶卖水
继续说团购,在团购这一波淘金潮中真正赚到钱的有哪些?截至目前这个答案肯定不会是团购网站,而是媒体丶分众丶团购导航丶SP公司丶呼叫系统提供商等“卖水”的人。在接下来的O2O行情里面,卖水同样也会有不少的机会。O2O卖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
1丶卖给线上公司:这个方向可以参考目前给众多电商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的机会。随着O2O方面的项目越来越多,这方面卖水的条件也已经越来越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