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名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培育 提升 核心竞争力
自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公司纷纷陷入空前绝后的困境,最终以破产而宣告终结的公司中不乏世界著名企业。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许多民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未来谋求企业的长久发展,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浪潮。然而,在经济危机中也不乏能够逆势生存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企业。究其原因,这类公司在金融危机下采取了加快转型,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迈进,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建立了自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含义的理解千差万别。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积累性学识,是一组可以让企业为顾客带来更多价值的技能和技术。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载体,使得企业独具特色并且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其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此外,还有学者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被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行为方式和观念。概括地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使得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这些资源和能力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使企业在某一领域领先于其竞争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由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存在着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看法也不一致。根据前文所述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本文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两大构成要素:资源和能力。
1、资源类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其中有形资源指的是企业的资金和设备;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商标和专利等;而人力资源,顾名思义,则是指为企业创造价值经济利益的员工。早期企业比较注重有形资源的管理,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企业的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有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源。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应当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出发,将人的创造力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源,然后通过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的运用,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2、能力类构成要素
能力类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研发活动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研发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创造性研究,获取新的知识,使得企业不断创造和适应新的市场。组织能力是指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使得企业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只有这样,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才是有意义的。能力类构成要素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技术经济性和持久性。单纯的发明创造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只有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推动企业效益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作用应当是长远的。同时,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和性能力一旦形成,便可以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诸多技术和产品,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研发投入和创新不足
据调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5%―4%。国外知名企业如微软、IBM、松下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而我国企业却很少有做到这一点的。很明显,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相去甚远。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匮乏,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严重阻碍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程。
(二)员工流动性较大
如前文所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员工的忠诚度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合理的流动性(10%―20%)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一般高于20%,存在着员工流动性过高的问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研发和创新活动,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即使企业研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员的频繁流动也会造成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供应链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供应链产生和存在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产品创新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已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特定的绩效,管理的重心转为以核心竞争力为焦点的企业规模缩减化,同时把非核心竞争力的部分通过外部委托的形式来取得相应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构筑从供应商开始所有相关企业有效链接的网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维系现有的市场份额,并取得长足的发展,供应链的建立,主要供应商、生产商、流通业者和顾客等经济主体之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树立是必不可少的。
2、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如何链接的问题,而供应链中每一个企业的边界的确定是研究和确定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链接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企业可以被看成是一组核心竞争力和支持核心竞争力的补充性资产的整合。企业的边界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路径依赖、技术机会、环境选择和企业的补充性资产中的地位等因素来理解。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每一个企业的边界,然后使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在合理确定的边界的基础上衔接起来。而这几个因素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密切的联系。企业的边界问题就是企业经营范围的问题。企业边界和范围的确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企业的经营范围过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企业经营范围过大,企业中的某些业务可能就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所以说,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可以证明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3、供应链管理本身就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构成要素。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的一种先进模式。它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将非关键业务转由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完成,充分发挥各相关企业各自的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企业往往有很多供应厂家,为了满足某一个具体的用户目标,就必须对所有这些供应厂家的生产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所掌握的、对其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的技术,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内部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是上下游企业之间各自取长补短,整合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这就要求成员企业在竞争中要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整合。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用户需求和高质量的预测信息驱动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内部供应链的管理问题说到底就是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的问题。我国最早推行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是青岛海尔集团。海尔通过实施内部供应链管理促进了产品适销率、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三提高”,实现了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零距离的“三零经营”目标。
大企业是由许多内部企业组成的,这些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发生着交易,他们同时也与本企业之外的客户进行着交易,于是产生了内部市场。内部企业和内部市场的存在导致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出现。通过实施内部市场化把各利益主体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的整合资源,抢占相当的市场份额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出发点是高度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的价值。而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强相关流程间的供求关系,企业内部各相关流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经济实体的关系——内部供应链。
转贴于
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整合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及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都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内部的流程之间的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越来越与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相似。供应链是供应链中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具体讲,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将核心竞争力与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在一起;而企业是企业内部的各项流程的能力的整合。各项流程对企业整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贡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分别都有特殊的贡献,就是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供应链管理达到对相关流程的需求及其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控制和减少各流程的经营成本的目的,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
内部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内部流程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的问题,协调与整合的内容是各流程为企业所贡献的内部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外部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是对整个链条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其目标就是将客户所需的正确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些活动的总成本最小,实现高的客户满意度。著名的物流专家Martin Christopher认为‘在竞争日益加速的今天,市场的竞争不是企业层次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追求整个链条收益最大化,这种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改变了过去企业间‘各自为政’、‘互为对手’的格局,建立了成员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行为,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实现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共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供应链之间网络体系的搭建,信息被快速、准确的传递,有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通过供应链,与其它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中,形成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交由联盟企业完成,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互补。供应链各成员建立了信息系统,信息代替了库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建立在‘按需生产’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供应链各企业持有的库存,节约资金占用。据统计,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在分销渠道中的库存水平要比同行业不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对手低50%。
外部供应链管理中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
瑞雪纷飞,爆竹声脆,佳节将临。2006年的新年钟声即将鸣响。寒冷虽然刺透骨髓,但阳光依然明媚,寒冷与温暖交织而存,严冬孕育着春天的气息。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在2006年元旦到来之际,谨代表东方龙国际贸易集团、董事会及我个人名义向广大同仁、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祝福!向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全体员工及家属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05年,集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是重点突出、效果不错。是东方龙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拼搏,我们在东方龙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上又增添了一笔重彩。也为促进中俄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做出了努力。
回首2005年,这一年,我们完成了 ;这一年,面对整个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我们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加大自主产品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合作与国际市场开拓步伐、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速度 本文来自和可持续发展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各部门、各位付出辛劳努力的员工们,离不开中俄两国员工的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在此,向为集团的改革、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尤其是常年奋战在服务、经营一线的员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望2006年,是东方龙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一年,纵观世界产业环境,我们既有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要在管理中提高效益,要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互动,加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快国际化进程,大幅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以公司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回馈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以东方龙人积极、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打造“中国服务业第一品牌、世界一流知名企业”的宏伟目标!06年是集团发展的关键年,总结05年的工作,安排好06年的工作尤为重要。2006年集团各项工作要扬长避短,再上台阶:
——洒店服务要保持强劲势头,大力发展新客源、新服务:
——各项管理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再上水平;
——巩固中俄传统友谊 深化中俄全面合作
——企业文化将着力打造东方龙品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理念;
一、影响企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发展的有很多,但大体上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产业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行业是整个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行业,如能源、交通、农业等行业。这些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必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
除了上述基础产业外,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如科技、石化、机械、电子、建筑、汽车等,也会得到国家有关倾斜政策的扶持。这些特殊行业的优势为该行业创造了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国家出台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各个行业、地方政府出台的重点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所列产业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无疑投资这些领域的公司将得到更多的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其发展也将顺风顺水;反之,逆国家政策而行的企业,不但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将受到政策的打压,其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企业应具有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具有的自创专有技术能力、持续开发独特产品能力、产品技术领先能力等。核心管理能力则指创新管理能力、创新营销手段能力等。无论是核心技术能力还是核心管理能力,创新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但对每个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并不相同,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显著标志,也是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研究世界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它们都拥有很强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一般而言,当一个社会的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部分产业都将通过所具有的核心技术优势获得市场,从而扩大企业规模。考察国际知名企业,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的强弱与该企业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竞争、创新、规模似乎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苹果公司是典范。
(三)市场开拓力度和市场容量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也需要宣传推广。一个好的推广团队能让产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对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引导公司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公司产品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适应的群体不断增多。在产品的细分领域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公司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最根本的推动力,市场容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无论一个企业的产品多好,技术力量多雄厚,如果该领域的市场容量不大,那么,这类企业也难以做大。相反,如果一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那么有力的市场开拓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四)企业的扩张规模与速度
一个企业真正的成长必然要经历扩张的洗礼,扩张阶段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企业创立后如能生存下来,并获得相应发展,就会进入扩张阶段。但企业扩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了企业扩张并不等于实现了企业成长;在企业大扩张进程中,为数众多的企业因为扩张进程中的步伐过快、规模过大、没有与企业特性相契合,结果管理跟不上、资金跟不上、人员素质跟不上,技术没有得到升级,企业不仅没有通过扩张实现企业成长,反而是经营失败甚至倒闭。企业的扩张规模和速度应依据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和行业的发展速度而定。当行业正处于景气上升的初始阶段的时候,企业要果断地实行快速扩张,顺势而为,抢抓市场机遇,抢占市场,从而获取效益的最大化。相反,在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盲目的扩张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使企业陷入困境;尤其在选择举债经营的方式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将把企业逼入绝境。
曾经在证券市场风靡一时的新疆德隆就是因为扩张速度太快,资金链断裂,没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轰然倒塌。
二、如何通过财务指标透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行业里,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毛利率;在一个完全竞争行业里,企业要想维持较高的毛利率,往往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获得;面对同行的竞争,如果不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步下降,毛利率也将逐步降低。当一个企业处于景气上升期的时候,订单充裕,产品供不应求,议价能力较强,产品的盈利能力也较强,其毛利率也逐步提高。因此,当一个企业数年毛利率在逐步上升或能够维持较高毛利率的时候,那么,大体上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处于行业的景气上升期,并且该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则说明该企业没有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所属行业处于衰退期。
(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比较
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反映公司的扩张情况。一个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这个指标的数值通常较大。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这个指标可能较低,但是凭借其已经占领的强大的市场份额,也能够保持稳定而丰厚的利润。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这个指标甚至可能为负数。但主营业务增长率较高,并不能说明企业有较高的成长性,更不能推断企业处于行业景气期。价格战也可能换取较高的业务收入,盈利能力却大打折扣。
【关键词】 黑龙江白酒 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发现,有的企业长盛不衰,有的企业却昙花一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呢?研究发现,成功企业之所以在市场处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其成功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黑龙江白酒企业在如今全国知名白酒大量入侵的情况下,如何夯实自己的基础,提升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1. 黑龙江白酒市场现状
黑龙江面积为48万多平方千米。省会是哈尔滨。全省常住总人口3825万人。黑龙江省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64个市辖区,45个县,18个县级市,1个自治县。白酒年整体销售额有15个亿。黑龙江白酒企业目前有353家,知名企业以富裕老窖、北大仓、玉泉、为代表能有10家左右。
黑龙江白酒的地产割据现象十分明显,市场的封闭性很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主要城市均盘踞着实力雄厚的地产品牌,它们在当地有着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地缘优势,给外来品牌拓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了高端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传统的几大名酒占据外,中低档市场大多是本地区域品牌的天下。玉泉方瓶、富裕老窖、北大仓为首的地产军团,在黑龙江全省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这几家酒厂都向中高端市场挺进,相继退出了玉泉和谐清雅、富裕20年龙典原浆、北大仓君妃酒等系列产品,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现在黑龙江本地酒的度数一般在38°42°46°之间,现在黑龙江餐饮渠道一般都是以本地酒为主导,其他一些省外品牌除了五粮液,茅台,洋河,泸州等传统名酒做了一些外,其他的在餐饮表现都不是很好,流通产品也是以本地酒为主。
2. 黑龙江白酒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黑龙江素有北国粮仓的称号,这里土地肥沃,粮食饱满,淀粉含量高,适合酿造白酒,另外黑龙江水源纯净污染少,并且黑龙江有悠久酿酒历史和酒文化,远在850年前的金代,金皇室在京郊玉泉建立皇家御酒坊,取当地泉水用蒸馏法酿制御酒,中国北方最早的蒸馏酒在玉泉诞生。2006年在玉泉出土一件青铜蒸馏酒器,经专家鉴定为金代文物,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蒸馏酒器之一。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保证了黑龙江白酒的优质纯正,但是由于黑龙江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不发达,消费水平落后,企业常常满足于小作坊式的生产,导致黑龙江白酒业没有全国性知名品牌,只有为数不多的以玉泉为代表的几个地产品牌。企业常常满足于目前的状态,设备陈旧,酿造方法简单,投入陈本高、产量低,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管理落后,而其他全国品牌白酒企业大举入侵,导致黑龙江白酒企业在效益和产量上整体连年萎缩。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黑龙江白酒企业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3. 黑龙江白酒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3.1 历史文化深度挖掘不够,没有突出本企业特色
黑龙江白酒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在玉泉发现的金代酿酒器具,还是北大仓白酒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文化渊源都可以说令其他许多新酒厂望尘莫及的,但是这些白酒厂在宣传时都没有突出自己本身的历史优势,比如北大仓宣传君妃酒时用国色天香,感觉很空洞,没有突出北大仓的特点,北大仓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粮食好,真材实料。同时黑龙江水源好,无污染,比如玉泉的酿酒用水用地下泉水,玉泉酒是国家评定的兼香型代表酒,但这些特点在玉泉广告中也没有具体体现。
3.2 产品主要占据低端酒市场,发展潜力受限
目前白酒主要发展方向是走中高端市场,但是黑龙江白酒的定位主要还是低端酒市场,价位主要集中在零售价50元以下,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品牌长远发展和企业利润,最终导致企业发展潜力受到限制,逐步走向下坡路。
3.3 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偏老龄化
黑龙江白酒企业目前员工年龄普遍老龄化,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平均年龄45岁左右,这样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很难在企业中贯彻应用,这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难以扩大发展规模,阻碍了发展速度。
3.4 销售渠道过于集中
黑龙江白酒目前销售渠道主要在商超和酒店。这样各个厂家所有的产品都在这两个渠道争夺市场,竞争激烈。而在团购、专卖店、定制酒等其他销售渠道基本属于空白。另外在经销商管理中厂家偏重于发展大客户,结果导致很多客户做大后,反过来控制厂家,致使厂家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并且大客户在市场运作方面不喜欢精耕细作,产品的铺货率远远达不到厂家要求。
3.5 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黑龙江很多白酒企业,在区域市场内有政府的扶植,当地消费者的认可,经营状况良好,而如果一旦扩大生产规模,区域扩张,实现飞跃式发展时,营销观念的落后,人才的匮乏,管理的落后等瓶颈问题表现的非常明显。从产品质量稳定性,物流管理顺畅,内部管理效率,品牌延伸张力,市场推广水平,经销商管理能力等矛盾都凸现出来,缺乏战略眼光和大局观,缺乏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制约了其长期发展。
3.6 工艺落后
黑龙江白酒企业普遍酿造工艺落后,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酿酒工艺还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酿造,简单粗糙,并且质量不稳定,很难达到目前消费者对白酒的质量要求。
4. 提升黑龙江白酒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4.1 大力度宣传黑龙江白酒的独具特色
黑龙江白酒的宣传应该以粮食好、水源好、健康、纯净为主要诉求点,同时不同企业也有自己的不同特色,比如北大荒白酒是一代知青寄托情感的白酒,龙滨酒应该突出其芝麻香型的独特工艺。富裕老窖应该突出其在黑龙江地方白酒销量最高的地位。
4.2 开发多种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要多元化,尝试各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将餐饮、商超、团购、专卖店、定制等多种销售方式综合运用,将白酒的销售渠道逐步丰满起来。另外销售渠道要下沉,不在一个市或一个县设置一个客户,可以分产品、分地域将渠道增多,这样有利于提高白酒的铺货率,提升销量。
4.3 产品逐渐向中高端转移
产品走向中高端是白酒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要集中力量开发中高端产品,不断提升自己企业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从质量、口感和包装等方面实现完美统一,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保证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4.4 不断提升酿酒工艺和员工文化水平
加强设备更新改造,不断提升酿酒工艺,招聘大批年轻学历高的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总结
黑龙江白酒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扬长避短、改变思想、转变思维、紧跟市场步伐,才能守住目前的根据地市场,做大做强,使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丛文,易家斌.营销策划原理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10.
[2] 于萍.战略管理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