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管理规范及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GMP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MP concept of the school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andardiz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cultivate students GMP awareness, and enterprise standar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to achieve "zero distance"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GMP;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tandard
2014年7月,笔者赴乳源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培训学习,了解企业GMP管理规范和知识,掌握了企业按照GMP规范进行药品生产的流程。深深地感觉到我校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的规范与管理意识与企业实际生产及检验规范有着较大的差距;也迫切地感觉到我们的实习教学必须与企业标准接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 GMP标准的价值内涵
在国际标准中,GMP指的是英文单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其具体意思指的是在药品生产行业中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行业制造规章,能够实现GMP标准的行业规范性。
同时 ,GMP标准也是一套用于药品监督、食品监督等行业的限制规范。这也要求企业广大工作人员,在GMP的发展进程中,通过资源、人力、材料、交通等环境因素,创造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章的强制性行业生产标准。这也要求相关企业要立足于产品的发展基础,从材料选购、配置上入手,再将包装运输、质量调控融合在一起,促使相关产品能够具备良好的生产过程,通过质量检测,使产品能够满足食品、药品、卫生等相关的专业要求。
1.1 GMP的发展目标
通过GMP的发展理念,要求企业人员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文件积累、质量监督、市场销售、技术发展等阶段,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预防食品药品混杂、预防交叉物品感染、预防计量信息失衡、预防产品检验遗漏、预防操作标准失衡等现象的产生。
1.2 GMP的中心指导思想
药品(食品)质量指的是在生产流程中形成的行业标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广大食品工作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的行业标准,使食品、药品行业能够保持常态化GMP中心思想。
2 我校食品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企业GMP管理,不难发现学校食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培养还存在各种问题:(1)实验室分工不明确,各实验室之间存在混合使用和管理责任不明确;易引起仪器设备间互相干扰和交叉污染。(2)实验室试剂管理不规范,试剂存放、使用都缺少相关的制度和记录。(3)仪器维护保养不规范,很多仪器因为保养不善造成不必要的误差。(4)缺少完整的、可执行的标准操作和教学文件,很多实验实训教学方法都仅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完成。(5)教学中培养学生标准化操作意识不强,学生在处理实验过程记录和数据方面随意性大。
因此,我校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亟需引入一套先进的管理规范,并且最好是要与企业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GMP是比较符合本专业的一套规范。
3 如何将GMP管理理念引入食品专业实习教学
3.1 食品专业与GMP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制定和实施GMP,能够促使更多的食品行业的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的发展能够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发展。同时,实施GMP也是政府和法律的结合体,通过法律监督和政治引导,这也成为食品、药品行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需要。
现阶段,我国对药品生产强制实施GMP,对食品生产却没有强制要求。但是,针对国内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影响深远的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巨大问题和缺陷。对此,2013年12月25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要求企业严格全面实施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亦即是说,国内婴幼儿奶粉在生产标准上走在食品行业前列,率先强制使用生产药品的标准来生产婴幼儿食品。
GMP原本是药品企业通行标准,规范要求较一般食品生产企业更加严苛,当前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食品行业中进行了深入的开拓,力求通过完善的GMP法规,依据系统化的行为流程。例如,美国已经设置立法,强制实施食品GMP。虽然我国目前没有要求食品企业强制实施GMP,但我国也在陆续制定各种食品生产的GMP标准,这也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此,笔者在食品专业实习教学中尝试引入GMP理念,用以规范学生实习过程,培养学生GMP意识,将来尽早与国际和企业标准接轨。
3.2 GMP质量控制要点
GMP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食品、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规范。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包括了一系列的材料认定、检验管理、文件存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各个方面。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是各项实验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经历了严谨的质量考核,才能使GMP发挥正确的作用,确保这项实验成果能够达到科学要求,同时也能够达到专业重点追求的发展目标。
3.3 引入GMP实施方案
3.3.1 实验室场地管理规范(环)
在GMP实验市场的管理规定中,实验室作为主要的发展条件,含盖着覆盖质量监控控制的各项要求。因此,在场地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设计的适用性,避免产生交错问题。因此,我将现有实验室按此要求进行重新划分。
(1)分析测试中心细化为:滴定分析室、天平室、药品室、高温室;(2)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室细化为:食品样品前处理区、食品化学分析检验区、食品物理参数检验区、食品微生物实验准备区;(3)无菌室细化为:一缓冲室(更衣室)、二缓冲室(风淋室)、三缓冲室(分区室)、培养室、限度室;以上功能实验室均按其场地功能和用途划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顺利实现了各实验室和实训项目之间的组织与协调,提升了实习教学效率。
3.3.2 教师及学生的GMP意识(人)
GMP中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即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对于教师和学生的GMP相关意识更是培训的重中之重。经过培训,教师基本按照GMP的要求管理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学生也对GMP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有意识地用GMP改进自己平时的实验习惯。
3.3.3 实验室设备管理规范(机)
GMP对设备的要求有:设备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在设备的存储、检验阶段,要在实验之前对各项设置设备进行调控,这样才能使实验得到的数据更加精准、科学。
因此,对于现阶段本专业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按GMP进行整改。如:建立仪器管理档案,档案中记录各仪器设备的详细信息;建立仪器使用、维护及维修记录表,每次进行相关操作都必须有相应记录;定期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内部确认(校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3.4 实验室试剂管理规范(料)
GMP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存放流程、材料顺序、包装成品、半成品进行有序的排列,这也才能防止在产品包装的过程中造成混淆,避免在一些质量调控上产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本专业实习教学就主要体现在实验室试剂的管理上,因此,制定全面的实验室试剂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对于本专业实验室试剂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如下改进:(1)建立试剂管理标准规定,对试剂摆放和分区进行规范管理;(2)引入试剂药品专业管理软件,建立试剂出入库和领用登记制度,规范试剂的使用;(3)建立实验废液回收和处理规范;(4)设立试剂管理专人负责制。
3.3.5 SOP与良好记录规范(法)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指得是一种标准的日常作业行为,就是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章,以统一的工作格式表现出来,从而指引学生的各项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GMP规定:必须配备工具书、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检验报告等相关记录;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因此在作业标准(SOP)中,要将按照具体的推进流程进行,使管理、维护等工作都存在精细的计划和记录。
因此,笔者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计划、教案、表格等按GMP的要求制定相应SOP,把原本的教学经验程序化、制度化;让每一个新老师都能很快熟悉实习教学流程;让每一个学生在操作时都有据可依,不盲目动手。并完善相关仪器维护使用和教学记录,特别是明确要求学生的原始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按SOP标准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记录规范的习惯。
3.4 GMP实施预期效果与思考
如食品专业实习教学按照上述要求顺利引入GMP管理,能使教师教学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贴近食品企业标准,甚至超过多数食品企业的要求,并且能够更快适应企业。但在实施GMP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能力,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GMP要点学习和SOP的制定中来。让他们知道GM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并灵活地按照原则来制定相应标准,而不是生搬硬套。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市药品检验所达标建设活动,要以"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省设区的市级药检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省省设区的市级药检所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和《省省设区的市级药检所达标评比标准》为依据,从该所现有人员、环境、设施和本辖区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适度超前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达标活动的开展,实现人员结构合理、质保体系完善、实验环境良好、仪器设备精良、检验水平提高的目标。
二、主要指标与实施步骤
计划通过年时间的达标创建,使市药品检验所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上一个台阶,各项指标达到省省设区的市级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各项标准。
(一)人员。
全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药学和与药学相关的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从事药品检验实验室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行政、后勤人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更趋合理。
(二)环境。
实验环境、实验室面积、各类实验室和辅助用房均达到国家和省局对市级药检所的标准要求。
(三)设施。
根据不同类别实验室的要求及有关规定,完善设施,配备设备,使实验设施完备,仪器装备达到国家和省局对市级药检所仪器装备的配置标准。完善各类设施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
(四)检测能力及水平。
全年可完成―件批次检品的检验能力。抽样全检率不低于%;本市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品种全检率不低于%;检验差错率不高于.%;事故率不高于.%;检品超期率不高于%。
(五)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坚持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使各种管理科学、规范。
(六)科研能力。
开展药品检验、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具备承担国家药品标准研究,省、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每年有―项科研项目获得市级及以上级别的评审或奖励;每年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不少于篇。
按照以上主要指标,采取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对照检查阶段(年月―月)。按照《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设区的市级药检所达标实施意见的通知》(食药监注发[]号)中所附三个附件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照、逐条梳理、找准差距、剖析原因、制定措施,为达标工作的全面开展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年月―年月)。该阶段是达标工作的关键阶段。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强化人员结构调整和素质提高,力争每年新进名药学或与药学相关的本科学历专业人员,每年有―名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提升学习,每年不少于名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学习培训。二是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根据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基建总体安排,新建"市药检大楼",按照省局关于市级药检所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力争上级支持,年上半年药检大楼建设项目能启动,年初投入使用,第四次计量认证复查在符合规范要求、实验环境优良的新建实验室中进行。三是完善实验设施,配置仪器设备,按照各类实验室的不同要求和有关规定装备设施,配置设备,力争在年月底前,实验设施完善,仪器设备达到国家和省局对市级药检所配备标准的%以上。四是不断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和约束机制,基本实现各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接受省局检验验收。
第三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年月―月)。根据第二阶段目标实现情况和年第四次计量认证复查情况,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巩固成果,积极创新,为新的更高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市药检所要认真组织学习《省省设区的市级药检所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省省设区的市级药检所达标评比标准》,特别是《省省设区(市)级药品检验所质量管理规范》。通过学习,提高全所对达标活动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方案,逐条落实。
(二)广泛动员,人人参与。
达标活动是市药检所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在整个达标活动中,集中财力、物力,进行重点支持,市药检所要做到达标与药品检验两不误、两提高,以达标工作促进药品检验质量的提高,形成全所人人为达标着想,人人为达标出力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精细化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1]是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职教育院校来讲实验室更是提高学员第一任职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任职教育院校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任职教育院校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实施要点的基础上,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精细化管理[2]源于科学管理,强调通过细节的管理,实现生产出精品、管理讲精益、员工求卓越的生气勃勃的局面。精细化管理[3]是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理念,有时又称为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者[4],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2][4]。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是强调数据化、精确性。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精确性则是数据化的应有之义,在每一个细节上均应做到数据化、精确化,这些数据化、精确性的资料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非常关注流程的简洁、集约、流畅,优化流程、减少浪费始终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是强调持续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四是强调领导力建设。强大的执行力、合适的战略性管理等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有强大的领导力,精细化管理强调对领导力的建设,为领导力的建设从制度上、措施上、方法手段上创造了平台。
五是创新。精细化管理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而创新则是自我改进的永恒主题,包含把小事做细的精细化管理则强调“非数据不精、非创新不细”。
2.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精细化管理的三大原则。一是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则指“唯精惟一”,不仅强调组织的专业化,而且强调个人岗位的专业化。二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逐渐、连续的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改进。三是造物即造人。就是把人的进步和组织当中相关人员的幸福看成这个企业、这个组织的使命之一。
(2)精细化管理的四种手段。一是规范化。规范化指给组织及其成员提供准确的流程、程序、岗位和制度。具体说流程和程序是做事的规范,岗位和制度是有关于人的规范。二是标准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再往下才是标准化。就是把反复、长期的事情,从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角度来考虑,变成非常容易的一些标准。三是数据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数据化,具体实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标准数字化,再一个是考核的量化,再一个是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尽可能做到标准的数字化、考核的量化和管理数据库建设的完备。四是信息化。信息化最主要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速度极快;二是信息化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从规则角度来说,会使流程和程序固化[2][4]。
二、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1.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眼创新、重在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新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目前已全面展开,其主体多元、分类指导、注重过程、简便易行的主要特点包含很多精细化理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提出要求为:系统配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达到总部建设标准,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管理规范,保障到位,开放运行,利用效益高。在考核指标上明确:教学装设备维修不及时,设备完好率
从评价要求来看,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2.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任务转型期实验室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全军十六次院校会议对全军院校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原有实验室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承训任务需求;为第一时间形成承训能力,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采用的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造一切条件进行实验室建设;在这种外延式建设背景下,建设效益、建设质量都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整个建设模式都属于粗放式建设。
(2)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性不够。从建设层面来讲,谁来建、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没有厘清,业务机关和建设单位在实验室建设理念上存有差异,业务机关的建设理念、思想无法有效贯彻,建设单位任务面广,无法集中全力进行实验室建设论证,为建而建、机关帮建的思想一定程度存在。从管理层面来讲,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和现场管理标准,在管理使用层面上随意性比较大;使用单位存在把实验室当做“自留地”的观点,实验室开放、共享严重不足。
(3)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建设和使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同时无法全面准确掌握实验室建设、管理状态数据。
(4)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施绩效评估,是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评估通常结合体系评估进行,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但实际按指标体系实施评估的几乎没有。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细化
1.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设与管理流程。
(1)制度先行是规范化的前提。在精细化视角下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一系列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按照从上到下的模式,明确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个人与组织的职责、建设使用流程等规范,为建设和管理提供模板,规范建设和管理过程。
(2)固化执行是标准化的基础。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精细化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制度落到实处,在制度制定之初在强领导力的保证下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以“僵化”的思想强势推进制度执行,使按规定办事(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制度固化执行下去。在固化执行的基础上,对可操作性、易执行性、能复制性比较差的制度进行优化,从而制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流程。
(3)流程再造是精细化的必然目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任务、实验技术、管理技术等都是动态更新的过程,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持续对各类流程进行更新改造,把过程管理、流程再造的理念固化入建设与管理全过程。
2.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确化。
(1)指标数据化是精细化的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各要素指标的数据化是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标准化内容上实施建设与管理目标的数据化,为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建设与管理过程精细管理奠定基础,要对所有建设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使指标能够量化评估。
(2)过程信息化是精细化的高效平台。过程信息化的前提是各类建设与管理指标的数据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过程信息化可以动态掌握各类指标动态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为流程再造提供决策依据;其二,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监控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类物资的状态,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实验室资源设备的动态管理。
3.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实现建设与管理成效持续改进。
(1)实施绩效评价是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如何,必须通过一定方法手段进行评价,评价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延伸,是对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测定,对建设和管理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目前管理领域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实施绩效评价,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域实施绩效评价主要指对照建设目标和管理流程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建设完成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常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采用不同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侧重建设目标、经费预算、建设效益等方面的评价;管理过程的评价侧重使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方面的评价。
(2)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评价的核心。对于实验室建设过程的评价重点从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等两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经费、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五个二级指标,立项论证、项目目标、物资采购、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经费执行、产出数量、产出质量、经济效益、教学效果、可持续性等十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评价重点从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等三个一级指标,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在用率、仪器设备完好率、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规划、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卫生等十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制定评价体系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明确细分评价分值和评价标准,并对评价实施明确怎么评价、结果如何量化进行明确,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3)持续改进是实施绩效评价终极目标。绩效评价的实施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实施评价的过程既包含对建设和管理内容的评价,又包含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评价。对内容的评价是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而对评价的评价是对评价有效性、科学性的验证和改进。无论是对内容还是对评价的评价,整个过程都包含持续改进的思想;持续改进既包括建设与管理内容、方法的改进,又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改进。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样没有固定的模板,持续跟踪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以“互联网+”的理念为基础持续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法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样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汤军,陈勤,王贵勤,曾晓荣.试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10.
[2]许世宏.精细化管理理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63-02
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实验室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毫无疑问,上述这种情况与培养高素质本科生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1]。本文提出了目前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普遍性问题,期望这些问题能在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中得以解决。同时,针对目前各大高校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和提升,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梳理。
一、实验室管理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低,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尽管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学中强化了实验环节,但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对实验过程的不重视,从而使实验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
2.实验室人员少,管理落后。各高校都在积极的引进教学方面的高水平教师,却忽视了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引进基本上是学历低、人员少、管理经验不足。正是由于此,导致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低、对工作不重视,最终使得实验室管理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3]。
3.经费少,实验设备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对各方面的经费分配都有相应提高。但是高校教育经费增加的同时,实验室的经费投人还是停滞不前[2]。因此,用于学生实验的仪器设备老旧,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实验中用到的设备远落后于公司生产中用到的设备,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4.开放少,设备利用率低。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投资相对较低,而同类学校相同学科所需的实验设备基本相同,各高校可以联合起来,有重点的发展实验室设备,学生的实验可以跨学校来开展,增加交流和实验室开放程度[4]。因此,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
5.战略少,缺乏长远规划。大到国家有长远规划,中到企业有长远目标,小到个人有长远打算。而作为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对实验室建设目标、发展规模、层次体系、预期效果往往缺乏充分、严谨的论证和规划,导致实验室缺少应有的“灵魂”和“主题”[5]。
二、新理念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1.“4M1E”现场管理理念。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各种要素,即对“人、机器、料、方法、环境”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和优化组合,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等的生产作业。海南师范大学吴红萍老师[6]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成因,引入现场管理五要素进行全面剖析,现场管理的“4M1E”要素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材料、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室环境”相对应。她认为,将现场管理“4M1E”要素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教学标准化和确保科研实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企业“5S”管理理念。“5S”管理即通过规范现场,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品质的一种独特管理办法。在实验室中实施“5S”管理不仅仅可以为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和实验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实验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工作素质。吉林农业大学李雨婷老师[7]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阐述了“5S”管理理念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定置管理也是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可移动物进行科学安置以及持续地开展“5S”管理活动,使人、物、场所处于最佳结合状态的科学管理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莎莎老师[8]以定置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其内容、意义以及对实验室管理的作用进行探究,对比出定置管理理念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以定置管理为基础,来达到实验室管理人、物、场所一体化的目标。
3.ISO质量体系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可借鉴IS09000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建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9]。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实验室管理引进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则能以科学化、规范化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太原理工大学刘玉海老师[10]将IS09000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阐述了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我国同济大学等高校已通过了IS09000认证,并取得明显成效。
4.资质认定推动的管理模式。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11]。它是通过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环境、人员技能和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实验室的资质。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体系包含了基础资源和管理系统两部分[12]。首先,一个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资源。其次,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分析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使各项检验工作能有效、协调地进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理体系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运用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理念,加强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对于规范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5.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的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重视,如何将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提出的[13]。为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实践中心提出了“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14]。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相结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减轻了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成本,提升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工程实践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另外,华侨大学王燕琼老师[15]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实验室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系统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将定性因素定量化,提高管理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帮助实验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同时为教学实验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是要出效益、出教学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2]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
[3]郝云忱.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新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89-194.
[4]何奥平,曾建民,胡治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214-216.
[5]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5-147.
[6]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7]李雨婷,金周雨,姜秀云,宋慧.“5S”管理理念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
[8]丁莎莎.定置理念下如何实现实验室管理人、物、场所一体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40-41.
[9]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0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刘玉海,李慧妹,宁剑.ISO质量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83-185.
[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4):12-14.
[12]刘丽葵,贺丽苹.以实验室资质认定理念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8-190.
[13]张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1(2):135-138.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语音设备
中图分类号:O41;G642.42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赵涛涛(1982-),男,河南渑池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工程
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languagelaboratory)简称LL,是一种装有录音系统和其他电化教育手段并供语言教学使用的教室。语言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训练,以提高语音独立学习的能力。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国语口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念、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在其系统设计中的运用,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具备了强大的管理和高效运用教学媒体资源并处理数据的性能以及强大的交互性能,因而其使用范围从过去单纯的听力、口语教学延伸至阅读、翻译、写作等更多课程,其功能也从单纯讲授拓展到了提问、两人对话、小组讨论、考试等多个方面。在运用现代语言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音实验室的迅速发展,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已经成为高校电化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
1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验室及其全部活动的实践,使实验室的职能以及实现职能所需要实施的各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充分发挥作用,以最合理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实验室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2]。具体而言,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规程制度及语言实验室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2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现状
2.1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不对口,没有统一的学历和业务能力要求,真正懂专业、懂技术的有工科学历背景的人员相对较少[3]。其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职称存在断层。第三,很多高校对语言实验室等文科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了解不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方面给予的关注不够。而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进修培训、业务交流,定期组织、参加研讨会和技术培训,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2.2管理规程和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现在高校中关于实验室的管理规程和制度很多,但涉及语言实验室方面的内容很少。语言实验室的相关管理规定多是管理人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持。同时,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参差不齐,由他们制定的管理规程难免存在各种不足,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随着语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层次和种类不断增多,也造成了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定的难度,随着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种难度还在不断加大。
2.3使用目的和应用范围需进一步规范
改善教学条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语言实验室作为语言学习的工具,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但设置课程的行政教学人员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对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认识不足,限制了语言实验室巨大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而授课的专业教师对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也基本停留在听、说这两个最基础的功能上,无法使语言实验室得到最优化的使用,更忽视了语言实验室在科研上的重大作用。
3建立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体系
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具有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语言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效果,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效能。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是一项比较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语言实验室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语言实验室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3.1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3.1.1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引进制度
根据语言实验室工作特点和性质,在人员选择上要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从学历层次、工作经验、专业素质等方面通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挑选出优秀人才充实到语言实验室队伍中[4]。结合本单位语音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员,做到人员结构在职称、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合理化,保证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浪费。
3.1.2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的规范化
一方面通过统一的年度业务考核来评价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进修或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给每个管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收录个人历次考核结果、培训成绩、业务方面的奖惩等信息。
3.1.3管理人员梯队建设的规范化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是语言实验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5]。语言实验室管理部门要确立本部门人员层次的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和目标对人员引进和人员培养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可以制定1~5年的短期规划、10年的中期规划和20年的长期规划,这样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既保证了人员梯队的延续性,也避免了由于骨干人员的离开而造成的人员断档。
3.1.4管理人员保障体系的规范化
根据高校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学校从职称评定、人员奖惩等一系列方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感,激发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6]。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发展方向,使管理人员能摆脱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2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当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情况,相当一部分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认为,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就是对语言实验室房间钥匙的管理,这一方面反映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对语言实验室管理内容和体系的规范认识不足。语言实验室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基本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任何管理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管理活动的主体职责分明,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7]。语言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是根据实验室的一般性特点制定的通用的、最基础的管理制度。是所有实验室管理普遍适用的基本标准。如我校制定的《河南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程》、《河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从总体上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3.2.2专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根据语言实验设备的具体特点制定的专业化管理规范,这是语言实验室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专门化的、细节化的管理规范。
3.2.3操作规程的规范化
由于语言实验室使用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为了便于规范化管理,需要给每套语言实验室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不是产品说明书的简单复制,它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的要求,结合语言设备的各项具体功能而制定的。操作规程要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同时也必须做到步骤清晰、简单明了,便于授课教师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对语音设备使用中容易引起系统异常的错误操作应明确标示在规程中,以避免授课教师对设备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故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对新安装设备的语言实验室先由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我院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技术培训,在管理人员理解、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后,将具体课程的需要各项功能总结在一起制定出一份简明操作规程,发给每一个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教师,并根据操作规程的内容对教师进行培训。我院授课教师都反映效果很好。
3.2.4设备维护保障制度的规范化
要求给每个语言实验室配备专门的有相关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对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要求上课教师认真、及时地填写实验室管理日志、故障记录表,为管理人员维护检修设备提供信息。管理人员要给语言实验室建立综合档案,汇总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实时掌握语言实验室的第一手情况。应同语言实验室使用设备的生产商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及时反馈语音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对方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我院给每一个语言实验室都建有详细的综合档案,包括设备购置合同、各种设备使用说明、光盘、每学期的使用管理日志、故障维修日志、卫生评比表、消防安全检查日志等各项内容,不但准确反映设备的使用状况还为学院领导设计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2.5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语言实验室对使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隔音、防尘、防静电等,在建设语言实验室时就要遵循特定的标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卫生和安全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要制定语言实验室卫生和安全管理办法或制度,在学期开始时依据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对使用语言实验室的师生进行课前培训,并在课前课后进行监督检查。如在卫生管理方面,我院规定在语音室上课的师生必须穿鞋套方可进教室上课并由管理员进行监督,要求每个在语音室上课的班下课后立即组织同学打扫教室卫生以保持教室的整洁。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院组织在语音室上课的班级对各班课后的卫生打扫状况相互打分并张榜公布,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对于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表扬并进行奖励。在安全管理方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8]。我院要求语音室管理人员在学期开始时就对全体上课师生进行安全培训,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指明疏散通道,强调用电安全,特别指定安全的饮水区域,还要求管理人员每次上课期间都要不定时巡视、检查以确保师生的安全。以上内容通过给每个语音室建立管理使用、故障维修、卫生安全档案、指定具体的管理人员的方法来保障语音室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以我院的201语言实验室为例,我院制定了《201语言室操作规程》、《201语音室管理办法》、《201语音室管理实施细则》、《201语音室安全管理制度》、《201语音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多项具体实施标准,并制作成展示牌悬挂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对上课的师生和管理人员进行督促。
3.3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语言实验室设备功能的不断更新,使得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听说的基本功能,在笔译、口译、写作等各个方面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使语言实验室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需要在使用上加强规范化管理。
3.3.1明确语言实验室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向
教学行政部门要在语音室管理人员的配合下充分了解语言实验室的具体性能、各项指标数据,据此结合本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计划,要做到学术和技术的有效结合。3.3.2授课教师使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对使用语言实验室的专业教师在课前进行设备使用的业务培训,要求授课教师熟练掌握语言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并对其进行考核,使其对语音设备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对设备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对系统的各种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开发性设计,对设备常见问题能具体应对。我院每个学期课前都要对本学期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模拟课堂情况对每个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方可在语言实验室授课。
3.3.3语言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人员的互动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管理人员与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9]。加强上课专业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一方面上课师生要及时反馈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设备使用的想法意见,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在每次上课时与上课的师生进行简短的交流以便第一时间掌握语言实验室的具体状况,并对突发的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师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加以改进。我院在每个语音室内都留有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师生求助,要求管理员做到随叫随到,有利的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3.3.4语言实验室使用的总结评估在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均应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对本学期语言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学行政部门为新学期的课程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4结语
语言实验室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资金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只有加强对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语言实验室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能和特点在外语教学效果中充分显示出来,使语音室在辅助外语教学中不断结出丰硕成果,更好地优化外语学习平台,使高校外语教学水平不断登上新台阶[10]。
参考文献
[1]陈建锐,何增颖.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88-191.
[2]赵丽,赵宇.浅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33(6):252-254.
[3]江建国.高校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25-26.
[4]郑宏.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466-467.
[5]陆海燕.关于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2(10):217.
[6]许书烟.浅议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1):200-201.
[7]王春生.高校多媒体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14-116.
[8]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9]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