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际交往技巧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关键词】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对策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正式群体或者组织中担任工作和管理职能的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多重人际关系中,对学生干部工作、学习、生活影响最直接的、最容易产生问题困惑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结合现在自身的工作及所接触的的学生干部进行调查,重点探讨校园学生干部与同学间的关系,即他们以学生干部身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接触产生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在人们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把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构划分为三种成分,即行为的、情绪的和认识的成分。行动成分包括活动、行动的结果,活动和举止的作风,表情、手势、机体动作以及言语。情绪成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各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冲突、情绪的敏感性,对自己、他人和工作满意感的评价态度。认识成分包括与认识有关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具有协同性、等同性等特点。
二、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存在问题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因其身份双重性,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不良倾向。
(一) 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小团体利益
作为90后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带着社会的一种利益也进入了校园。在校园里特别是学生会里为了是自己的想法、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不惜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作为个人主义扩大化的小团体主义思想、行为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破坏着学生会生活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冲击着大学的公平与正义,对大学集体主义教育也是一大障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 学生干部人际交往存在利益化倾向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交换思想腐蚀了一些人的心灵,出现诸多如金钱酒桌办事等不良社会现象。90后在信息时代成为大学主角,有极强的信息敏感性,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把不良风气带入校园。一些学生干部依仗所谓的“特权”,要处处有面子,要别人恭维,甚至还要手下人请吃饭,你帮我一个忙或者给点好处才能让你加入某个组织参与某项活动,谁给我有好处我就给谁利益。这种功利化的做法容易引起普通学生的不满,人际关系必然陷入僵局。
(三)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脱离集体倾向
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学生干部要配合学生管理老师协助承担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信息沟通工作占据了学生干部大量时间,参与班级、宿舍活动时间相对较少。90后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和大局观不强,很多学生干部本身也不重视班级同学沟通、不参与班级事务的,和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疏远。由此造成部分学生干部脱离集体,被孤立的现象,班级诸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选民意支持率非常低。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干部困惑,也加大了干群矛盾,不利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三、 学生干部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自己学校的调查和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调查,结合我院的思政部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
(一)学生干部自身优势
学生干部在校园里忙于各种活动组织、信息传达,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干部自身劣势
现在学生多为90后,进入学校之前,基本上都是父母在为自己安排生活,自己意识强,在生活中,没有团体意识,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官僚化倾向,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更多地指挥做事。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其次,学生干部没有摆正关系,作为干部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
四、学生干部人际关系调整
(一)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
某些学生干部,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虽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却严重破坏了学生干部的形象,在同学们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经常这样会导致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降, 其他学生干部也可能因此失去工作热情和兴趣, 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思想受挫, 服务质量降低。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质量。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普及如何与人交往、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同他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懂得了这些道理,大学生就会清楚怎样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定期对学生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和人际交往技巧
学生干部为高校建设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学校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干部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各部门应该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建立学生干部培训机制,定期邀请学校教授、社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经验丰富的学工管理工作人员、心理咨询专家等专业人士,对学生干部从管理常识、工作方法、心理自我调适、社交知识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干部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学生干部不恰当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束语
大学校园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净土,当我们仔细来关注这个群体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对于校园学生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既要合理的配置,积极的引导,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关注这个群体的成长,只有现在关注了,采取了有效地方法来进行引导,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如虎添翼,对于他们的将来是鹏程万里。
参考文献:
就目前状况来看,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高中和高考的压力,在校时间以学习为主,缺乏人际交往的实践锻炼。因此,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不知所措。大学生交往的技巧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缺陷。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说话夹枪带棒,尖酸刻薄,或者冷言冷语,冷嘲热讽,这些言辞常会引起他人反感,从而产生冲突。其次,交往礼仪缺失。人与人之间应以礼相待。[1]“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仪应是相互的。有些同学却毫不礼貌,对礼仪而严。除此之外,大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不可能完美,那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倘若能发现他人的“美”,又怎会轻易产生冲突呢?
二、加强学校教育对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的关系一样,这是一种源于“家人”并超越于“家人”的人际交往关系。[2]因此,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学校是“家”的所在,那么,校方领导和各级教师就应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去改善校园人际关系,使其回归到精神性、向善性和去功利性[2]的轨道上来,重塑校园人际的纯洁性和友爱性。学校教育的强制性和潜移默化性也有利于其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交往技能、技巧,纠正认知偏差和归因错误,从课内到课外,从集体辅导到个别教育,从而人实现人际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人际冲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友好的交友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重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基础和救赎性意义和价值,[2]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认可,是学校给社会的一个最美好的承诺。
三、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的教育策略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佳,甚至升级为人际冲突,并不是毫无办法而言的,而是需要校方高度重视,聚各级教师的力量热忱的投入到改善人际关系的事业中去。
(一)文化课上传授技能、经验与开展人际交往课程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心理疾病和一定程度上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当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人际交往教育设置成为一门课程,重点突出冲突应对措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单一的课程说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应在日常文化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加以指导,例如,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定位;采用“同理心”教育,引导学生想别人所想,而不只是记一人之利;教师也应提高个人修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出来的方式将直接以信息的形式投射到学生心中,并加以无意识模仿。
(二)课内技能学习与课外实践锻炼相衔接一方面,学校应开展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应使学生学会技能和技巧和应对策略得到实践的论证,得到一种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升华。学校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社会,放开眼界,建立起“全方位,开放式,知行统一”的教育实践机制。[3]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宿舍是大学生在学校唯一固定的生活空间,犹如学生的第二个家。不少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过的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的好不好。如何处理好宿舍的人际关系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不断的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因此,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对河南师范大学556名学生关于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的学生感到满意,宿舍成员相处融洽;57%的认为宿舍关系基本融洽,彼此没有大的矛盾冲突;21%的学生感到不是很满意,宿舍成员只顾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他们每天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待在宿舍的时间较少。总体看来,多数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是满意的,其中,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略高于理科生;大一、大四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于大二、大三年级。
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同。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有人爱干净、爱整洁,讲究卫生;而有人则很随意,脏袜子、脏衣服乱堆乱放,甚至数日不洗。宿舍成员休息时,有人在放声歌唱或大声接打电话,全然不顾他人等。这种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通常很难改变。因此,在宿舍有限的空间里,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人彼此之间会有一些不适应,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冲突,处理不当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2、心理素质的影响。大学生一般处于18―24岁之间,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和发展,心理不成熟,自我认知能力不健全,人际关系的概念意识淡薄,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容易形成自卑、嫉妒、自私自利、孤独多疑的心理。这个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而双方都不愿冷静的沟通,拒绝主动和解,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3、个体性格的差异。同一宿舍的成员在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大学生喜欢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成员交往,也有学生喜欢独善其身。不同的性格特征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外向的人乐于交际;内向的人,少言寡语,不善交际。一旦这种需求在宿舍内不能得到满足时,成员就向外部寻求,这时宿舍内部的关系就会变的淡薄,相互之间就变得生分,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4、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缺乏。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平等相处的意识和换位思考的理念,不为他人着想。许多同学一直处在一个简单的环境里,社会阅历不足,缺乏为人处事的基本技巧,与人交往凭感觉,太过于情绪化。有些大学生想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却热心过度,结果弄巧成拙;有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想表现自己,却没把握住机会,出尽洋相。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不是沟通协调,共同解决,而是回避、冷战、结盟孤立,结果使得一些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变得更加恶化,不利宿舍人际和谐。
(二)学校方面:学校缺乏相应的教育和管理
1、学校教育中缺少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环节,人际交往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使得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人性和社会的复杂程度了解很少。他们成长的环境有比较单一,比较简单,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技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使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宿舍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为孤立、封闭、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在宿舍管理上,学校管理部门主要偏重于违纪违规事件的处理,而对于学生宿舍内部矛盾问题重视不够,缺少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宿舍人际关系涉及的事件琐碎,波及范围小,宿舍成员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因此,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学生自己协调解决。对有些问题考虑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容易累积矛盾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给予了太多的关心和爱。特别是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从没要求孩子为他们做什么,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使孩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我行我素,不懂的分享,不知道关心和体谅他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这样必然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影响宿舍关系。
三、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尊重差异,学会理解和宽容
宿舍成员之间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尽相同,在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不应妨碍他人。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宿舍成员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宽容以待。不为琐碎小事斤斤计较,,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
2、宿舍成员应多交流沟通,互帮互助
沟通交流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式,宿舍成员之间应多交流:开心的事,一起分享;烦恼的事,倾诉出来,共商对策。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真诚平等相待,互帮互助。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珍惜相信彼此间的友情,促进宿舍人际友好交往。
3、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掌握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宿舍人际交往理念,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角色转换,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在宿舍交往中,多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当别人在睡觉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在听音乐时应戴上耳机等;在交流中要言语的体,分寸把握得当,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当发生矛盾时,要头脑清醒,冷静理智,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必然减少矛盾的发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方面
1、积极的营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人格修养,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以宿舍为单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高校应注重对宿舍文化的建设,定期举办以宿舍为主题的集体活动:举办宿舍展示大赛、宿舍人员才艺展示大赛、宿舍摄影展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增强宿舍人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宿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改善着宿舍的人际关系。
2、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应开设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定期不定期开展人际关系方面的讲座和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人际认知和交往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高校应积极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年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负担,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的抗压能力。促进了宿舍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3、在高校设立心理咨询的机构
针对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提供专门的服务,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解决在宿舍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高校应依托本校的相关专业特色,比如心理学专业,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家教授和专职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各学院也应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同学们服务。
4、改善学校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
对于学校的宿舍的管理,在编排宿舍成员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尽量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大学,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能够了解宿舍人员的内心真实的动态和人际关系的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宿舍,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的发现宿舍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后勤宿舍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和对话机制。
(三)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家长要做一些辅的工作。作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与室友的人际交往状况,对孩子进行指导,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使其能正确的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是人生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从宿舍生活开始,学习与人相处,适应社会。尊重彼此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珍惜,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宿舍人际氛围,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孝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0-21.
经过仔细的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在150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认为与护士交谈是有必要,仅有18例患者认为与医生交谈有必要,没有必要与护士交谈。在治疗中是否愿意与护士进行交谈的患者,得出“否”的选项有54例,占总人数的36%,认为有必要与护士交谈,得出“是”的选项有96例,占总人数的64%;在输液时能否一次进行穿刺成功,得出是的选项有135例,占总人数的92%;是否能够提供治疗以外的健康服务,选项“是”的患者有48例占32.0%;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医护人员能否及时的来到,选项“是”,142例,占总人数的94.7%;选项“否”,8例占总人数的5.3%。
二、护患关系的实质及对策
1、从专业技术层面分析由于护理工作者处于优势地位,患者常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因为双方知识、信息与能力的不对称造成的。护理工作者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够为患者解决病痛,而患者需要被救助。所以护患关系是一种救助与求助的关系。
2、从经济与消费层面分析患者治病是一种医疗消费活动,因而护理工作者有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所以护患关系是一种服务与消费的关系。
3、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护士是人,患者也是人,所以二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平等的人际交往关系,只不过这种人际交往关系发生在医疗情境中。再从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护患关系是一种非常平等的人际交往关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是帮助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护患双方都应遵循人际交往的法则,如尊重、互谅、积极信息反馈等公共职业道德。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