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毕业论文 培养模式 地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3-02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飞跃的重要过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追求目标,也对高等教育实施多样性培养模式、特色性培养目标提出了条件[1~4]。生物类专业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己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广西高等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结合我校生物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专业素质上,具体措施不仅落在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改革上,而且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空间的关注,依托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教研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研究,以期有益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达到毕业论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教学结合。

1 注重地区特色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毕业论文在选题上结合泛北部湾特色,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物专业资源,例如,广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实验研究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广西辣椒病毒病进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广西木薯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用的关键酶,有的研究广西玉米的功能启动子克隆,有的以广西甘蔗叶和桑叶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从广西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选微生物生产制备有活性的黄单胞菌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等。学生自行设计选题,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方法收集、实验内容完成诸方面是可以实现的。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学生兴趣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出成果难的局面,并与地方特色经济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前的知识积累,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结构。在指导选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改变过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教师为主导的分配式,变为通过启发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论文题目选择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成为组织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邮件、QQ及实验平台在线等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有益的建议,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按要求完成关,实施“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有所获和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

2 搭建稳定的毕业论文实验平台

依托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践平台,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直面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置身真实的资源研究情景,能寻找到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课题,目标确立和兴趣激化可以驱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也为将来学生能够投身到分布广泛的生物类相关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作为科研切入点,本科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校级和院级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过实验平台创新实验,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不少本科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还有不少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公司及相关企业里很受欢迎。

3 毕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

因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每年都面临实验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所以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和本科实验中心平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企业的技术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导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充分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使毕业论文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也可使学生真正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初步的科研经历对其今后的就业和研究生学习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缓解了教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论文以一个导师课题项目组为单位,按照项目子课题每人一个方向,既发挥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导师的单位科研项目当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运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7]。

4 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

4.1 毕业论文的题目设置

我院生物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由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和企业及科学院相关专业科研项目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由于教师和技术员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关系到论文效果的优劣,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导师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做论文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特别是有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虽然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常常脱离工程实际,因而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4.2 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教师应按照本科培养要求,规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让学生熟悉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调研,能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的进入工作状态。导师小组对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指导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对题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课题能否顺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讨论的例会制度,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

4.3 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深化提高。由于毕业论文与一般的文章有较大差异,所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论文撰写经验,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堂,给出一些具备论据充足、分析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谨、语言简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的优秀论文写作范例,加强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并对毕业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要求来指导,使毕业论文的结构层次和图表格式等更加规范统一。

4.4 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和全面考核。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由平时成绩、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在课题开始就向学生公布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进行答辩。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表现(20%)、能力水平(50%)、成果质量(30%)等方面评定。由评阅人根据选题质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质量(40%)等方面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

5 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型下,强化技能,加强能力培养,重视基础实验,突出毕业论文的特色与质量,适合现代社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从地区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化对毕业论文的改革,让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微,秦娟.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35-37.

[2] 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8):65-66.

[4] 谢培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沧桑,2007(5):190-191.

[5]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化;课程;实践;反思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各种教育课题研究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已经发展成学校教育的被广为追捧的一种时尚。然而,我们也不时地发现,许多冠冕堂皇的课题却仅仅是有些人、有些学校“素质教育”“创新课程”的一种装饰性门面罢了,对实质性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实际发展,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甚至对社会、对国家发展与建设却没有任何服务功能。同样的,在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也不乏这样追求表面的热闹、不切实际、“假大空”的教育课题研究现象。这样的课题研究不可能促进课程的真实意义上的发展,也就没有存在和推广的价值。

那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忠实实践者和探索者,我们不禁要思考:应当开发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题?又应当如何去管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题?以及如何评判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是否推动或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实验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从实验的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逐步从以长周期、大主题的研究性课题实践活动,向短周期、小主题系列性常态化实践探究活动过渡。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题研究必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服务。这是我们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题研究选题的出发点、管理和建设的落脚点、课题评价的价值取向。现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校本资源开发与研究”为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1.课题定位和研究方向

我们课题的名称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校本资源开发与研究”,它包含了课题定位的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校本研究,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常态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最后才是永安的地域人文资源与永安各中小学综合实践常态化活动相并轨链接研究。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递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论是这三者的本身,还是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都是我们为了今后实现永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态化发展上长久不衰而事先设置的课题研究内容和价值取向。即,课题定位和研究方向始终围绕“常态化”核心主题!

因此,要做好本课题,不论是我们课题的管理者、组织者,还是参与研究的教师个体,都必须掌握校本研究的内涵、特征、基本形式,学习和研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途径,深入挖掘、发现、归纳并总结源远流长的永安地域人文资源信息、素材,并熟练地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把常态校本研究、资源常态建设、课程常态化实施贯穿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努力。

2.个人定位和发展目标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名好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因此,是不是一名好士兵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仅看他最终是否成为将军。同样的,在当前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不是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能成为专家或一方名师。那么,作为新课程大背景下的最大多数群体的一般教师来说,该如何量体裁衣,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呢?我个人认为,就是一句话:要做一名合格的新课程实践者,就必须立足于最常态化的课堂,把细微处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时常的研究工作。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校本资源开发与研究”的参与者,应当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阵地,以自身综合实践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本校学生主题探究活动为研究主体,以促进教师自我、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担当起立足于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际,结合学校周边区域环境特点,收集整理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信息、课堂活动组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成功或失败的个案材料等职责的同时,积极思索符合地情、校情、生情、师情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和途径并予以总结和交流,从而为个人的发展捕捉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探究、学校的特色办学,乃至永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做出贡献。这也就是每一个课题参与者个体价值的体现。

二、理论支撑,培训是关键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都必须依借一系列强有力的、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和科学教育思想的课程观、价值观、人才观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失去了这种支撑,犹如人失去了灵魂依靠一样,形同行尸走肉,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支撑,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开题报告、经验总结、论文写作等文字形式材料上,而是作为一种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研究者的脑海,并用它以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的始终的精神支柱,推动着研究者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不论是参与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还是还未领略过综合实践活动风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思想的把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实施策略的领悟还远未出神入化,还存在许多思想误区和畏难情绪,甚至是怀疑。因此,要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念,内化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共同精神动力、领引我们日常的课题研究行为,必须借助于各种科学而有效、系统而有条理的各级各类专题培训,以此来达到“释疑解惑”、转化观念、达成共识,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目的。

对此,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批、分次、分主题;分工负责、集体协作;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专家领引与内部研讨相结合等方式,针对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课题实践与操作策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学习和研讨,以达到共性磨合、个性张扬的功效。课题培训的基本思路是:思想更新――微格演练――价值提升。至于各次培训的主题和内容,视课题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大家的共同需求情况来确定。

三、抓住特色,校校联合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袭富有感染力的春风,催生出了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课题遍布全国。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研究在众多课题中独树一帜?我想,关键在于特色创新。那么,我们的课题特色在哪?该如何去培育这些特色,使之从一棵幼苗茁壮成长成为一棵大树呢?

依据我个人的思考,我们的课题从以下几个特色上下工夫:

1.课题的定位。我们的课题是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校本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当地人文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课堂并轨的三个层面有机结合角度来开展的新兴教育科研活动,这是当前类似课题研究的主流,但在永安乃至在三明地区尚为首例。

2.建立强有力的课题领导管理常态化保障机制。在这一点上,我们永安三中已经率先出台了“教学――科研――评聘”一条龙的相关激励性政策及创立了全国首个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管理机制,使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像其它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常规化学科课程一样,步入了常态化研究、常态化管理、常态化考评的日常运作轨道,这无疑为我们课题活动实现课程常态化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3.依借三中得天独厚的丰富教学资源。以三中、七中、实小等重点参与单位为龙头,以点带面,突破中小学教学界限,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无缝常态化链接的课题研究目标。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形成以上特色,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她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创建一个校校联合的畅通渠道。

四、重点问题,集中突破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我们的课题本身就是基于这些困惑或问题而存在的,也是随着这些困惑和问题的解决才逐步实现理论创新和价值提升的。由于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的基本研究策略是“重点问题,集中突破”。为了既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又能满足绝大多数教师的实践需求,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问题累计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参与教师随时随地结合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向课题组核心成员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在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会,针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并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常态化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常规化的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研究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分科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在相当程度上理清了广大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顾虑和担忧,使我们的教育课

题研究进一步向“服务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迈进!

五、简化评价程序,促成评价常态化

建立“注重参与、重视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系统性教研课题;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下的一门新兴课程,没有既定的教育模式、教育素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指导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肩负着繁重的课题指导与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课题研究评价指导机构,设计并制定科学高效的教育评价方案,简化教师的日常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程序,及时消解教师在日常教育评价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降低教师日常教育评价的工作负荷,想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最终促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是不可能的。

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全面展开实质性课题研究工作的同时,就专门针对如何简化评价程序、提升评价效率问题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展开讨论,并积极征询国家和省级综合实践活动专家的意见,最终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简化评价对策:

1.筛选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理念和教育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公关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指导小组,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策略优化研究和日常教育评价咨询 工作。

2.分期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策略培训,并跟踪指导。目前已完成全员培训。

3.在实施实质性课题研究的第一学期末,由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名、班级无记名民主投票的方式优选学生骨干,成立班级和年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小组。该小组在接受学校相关培训后辅助指导教师采集同学们的相关评价信息与统计并接受同学的监督。

4.依据各年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步骤、分阶段制定各学期的教育评价重点和评价指标。如对于初始年级的第一学期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选题、简单活动方案设计、资料检索能力。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3篇

一、 研究课题的确立(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及研究目标等)

1、 研究对象范围要集中(小);

2、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3、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4、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

二、 研究领域及类型: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

三、 研究人员近期研究成果:(略)

四、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1、 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2、 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3、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4、 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五、 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 研究目标: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2、 研究内容:全面详细、规范周密。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情报资料的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等。

3、 研究方法:合乎规范的专业术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4、 研究过程: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5、 特色创新之处:突出重点,突出本课题与同类其它课题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七、 成果形式(分阶段写明确)

1、 准备阶段: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

2、 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托业桥 考证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落后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靠教材和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材单一,只是一般的听说读写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实用性、职业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英语教师都在积极的摸索着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我们肯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基础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落后,教材单一,教学内容偏难等等,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而本课题正是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引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托业桥考证,着力研究英语教学和托业桥考证相融合,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材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TOEIC Bridge(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ridge) 托业桥考证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研发,专门为初、中级英语学习者设计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试。它与GRE、托福等考试属于同一考试和测评机构。托业桥考证是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专家推荐的职业英语考试,考试题目是针对全球语言环境与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情境而设计的。它作为职业英语测评标准被众多企业所认可,许多企业以它作为员工聘用及内部升迁、外派、加薪的标准。

托业桥考证作为一种客观、公正、科学的语言测试,其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日常交际能力,观察判断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它测试的内容正是我们英语教学所要发展的方向,即实用,职场的方向。所以把托业桥考证融入英语教学中,即托业桥考证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这样既可以优化英语教学,革新教学模式,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实用英语,职场英语知识,突破哑巴英语,能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职场情景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既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木要求》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精神,又能使学生获得“双证书”。本课题对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2.1 研究目标

通过对托业桥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融合的研究,以教引考,以考促教推动英语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使学生获取托业桥、托业等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内容

(1)托业桥考证特点和要求的研究;(2)托业桥考证和英语课程教学关系的研究;(3)托业桥考证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4)教学实验与总结推广。

3 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对托业桥考试形式的了解和认可度和教师英语教学方面的现状;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托业桥考证的教学效果,搜集资料,了解情况。(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高职高专英语改革与托业桥考证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针对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以形成托业桥考证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理论和方法。(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与托业桥考证融合的英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教学效果,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 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创新点和要解决的问题

(1)主要的特色: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中,结合国际商务活动的流程,突出“听与读”训练,强调操练,强调速度。(2)主要的创新点:托业桥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大幅提高其“双证书”获取率。(3)要解决的问题:整合、融合“托业”系列考证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适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5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2)研究阶段:通过调查、文献等研究方法,推进托业桥考证融合于英语教学中,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制定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实验组每两周开一次阶段性总结会议,根据教学效果,总结得失;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及时总结与改进,解决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3)总结阶段:细化各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归类分析,整理材料,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完成课题。

6 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

6.1 课题研究在理论上的价值

(1)对于探索和完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实现的途径和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2)为专业英语(ESP)课程需求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提供理论基础。

6.2 课题研究在实践上的价值

(1)学生更易考取托业桥英语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拓宽了未来职业选择方向。(2)可进一步备考难度和级别更高的托业考试。(3)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实际应用能力。(4)更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5)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自信感。(6)为在更高年级学习专业英语(ESP)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郑金州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美]艾什莫尔.托业桥考试官方指南[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5篇

校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是校本实践,着力点是优化措施、创新方法,生长点是理念引领实践、驱动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如何引领教师科学选题、有效研究、充分发挥成果的驱动功能和实践作用,是学校管理者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学校应自觉担负起校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引领责任,以实践的理念引领选题、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以发展的思维激励创新,使基于实践的校本课题研究真正发挥引领创新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以实践的理念引领选题

科学选题是做实校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专业成长的自主性特点和校本研修的实践表明:只有研究来自于实践、生成于发展需求的课题,才能有效挖掘教师的研究潜能、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促进其专业成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了“从实践中生成、服务于实践”的校本课题选题指导原则,通过“强化反思制度、搭建教研平台和提供资源支持”等措施来引领教师选题,既为选题找到了有效路径,又为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是强化反思制度,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从小处着眼、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原则,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确定了问题发现的路径。要求教师将个体初备、集体研备和二次精备的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疑问记录下来,作为教研课题或话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引领教师从教学准备、课堂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等具体环节着手,在备课反思中、课堂实践感悟中、学生学习状态观察中、作业批阅的体验中,产生灵感并提出问题。

二是搭建以同学科教师为活动主体的教研承载平台,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源。相同学科教师使用的教材相同、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状态相近;虽然他们在教法上各有特色,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但相似环境下的教学体验总会产生一些共鸣,这些共性问题正是校本课题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感悟作为教研活动交流和研讨的话题,并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汇聚群体智慧,提炼并形成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建立校本课题征集和梳理制度,为教师选题提供指导。通过组织教科研骨干力量,对实践中产生的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整合,列为学校教研课题,编制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实践和研修需求科学选题;并通过专家引领,提供培训与学习机会,提供经费等方式,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二、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

科学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是做实课题的基础保障。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就是要组织和指导教师依据“重实践、重过程、重创新、重实效”的校本课题研究原则,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创造性地实施研究,力求实现突破、创新和生成等多维发展目标。

制定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引导研究与探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高效运行的保证。我们把指导教师做实课题研究方案作为推动“创新”的切入点,引导研究者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预设成果,科学设计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和步骤,形成既充分体现引领和驱动功能,又突出创新与生成作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通过方案的研制过程的引领,使研究者明白:“实践”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过程”是课题研究的载体,“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动力,“实效”是达成策略生成、措施生成、方法生成的期盼。

创造性地实施研究过程,需要研究者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实践和探究。课题研究既不是做文章,也不是课时没计,更不是常规的话题交流,而是一个融理论研修、实践和探索为一体的递进性专业认知的深化过程,更是实践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它需要不断地规划、预设,需要在理论引领下经历反复的实践验证,并在不断反思、提炼、改进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优化策略和方法。其过程既是一个策略实践与方法验证的漫长且艰苦的探索过程,又是一个内化理念、追求创新与实现突破的奋斗过程,在这个不断探索与奋斗的历程中,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困难及挫折。因此,我们坚持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指导研究,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设身处地设想他们可能的困惑和疑虑以及需求;在他们可能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在他们疲倦时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努力激发其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体验解决困惑、破解疑难问题的乐趣中,培养奋斗精神,进而生成克难攻关、超越自我的能力与智慧。

三、以发展的思维激励创新

如果说课题研究过程是引领教师实践理念、探索措施和专业研修的发展过程;那么科学归纳与总结成果、深化成果的推介与应用,则是理念转化为常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新起点。只有以发展的思维总结成果,以创新的精神运用和推广成果,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生长点,研究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题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通过三项措施,引领教研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发展、服务于质量提升。一是引领教师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化认知的成果梳理和分析过程,提炼并形成可供推广的成果报告,使成果梳理过程成为教师专业认知的深化和发展过程。二是通过组织开展融成果汇报、评价、推介为一体的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等展示活动,举办成果点评、教育论坛,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等交流活动,引领教师从活动体验与反观对比中吸纳精华、开启潜能、创新思路。三是通过不断完善“注重过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教研引领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引教师钻研业务,加强研修,提升能力;用激励措施引领教师立足于岗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