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票的盈利方法

股票的盈利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股票的盈利方法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第1篇

上海股市的“潘磕嫦”终于得到全球市场的注目。从技术超买的水平来看,目前沪股飙升的速度为有史以来之二,这种情况自2000年以来只有2006-2007年的牛市中才出现过。

市值/M2比率已经超过15%,历史上,这个比率是市场见顶的信号。如果市场要继续上行,投资的资产配置模式必须发生转变,而市场也需要一个新的估值方法。根据看涨-看跌期权平价的等式,我们得出上证指数新的目标估值水平为3400点左右。但由于市场杠杆水平上升,市场将出现数倍于历史经验值的波动。沪港通和即将到来的期权交易的推出、期货保证金要求的下降,以及QFII及RQFII的扩容,均有助于推动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模式的转换。

我们曾根据中国居民过往资产配置习惯的研究,用15%的比例来设定目标价。这个比率来自于对基本面的分析,也是过往投资的经验之谈。因此,假如市场要打破这个历史关系,中国居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资产配置方式。沪港通的开通,期货保证金水平的下调,QFII和RQFII额度的扩大和房地产市场的萎靡都在促使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模式发生改变。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的这个15%的经验比率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经济学是一门在众多的限制条件中使回报最大化的学问。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有限资源的分配。比如说,15%是我们的流动资产分配到股票市场的上限。而现在融资融券总余额已经在过去几个月中翻倍并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在现存的券商总资本金基础上这个规模还能扩张多少呢?之前有传闻说,一些券商以额度用完的理由停止保证金交易的审批。近来一些券商交易系统的“塞车”是否意味着融资额度已经到顶?那么,对于市场来说新的限制到底在哪里?市场上各派高人对市场肆意定价,就好像杠杆可以无限量增加,市场可以无风险上涨一般。我们对此并不同意。

金融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关系是看涨-看跌期权的平价关系─看涨(C)和看空(P)期权组合的价格应该同于买入股票现货(S)同时沽售债券(B),或以公式表示为C-P=S-B。换言之,我们可以借着了解看涨和看跌期权组合的价格及债券收益率以厘定股价。利率下跌表示融资成本下降,融资交易会大行其道。另外,金融加杠杆将成为市场走势的放大器。目前股市的市盈率为13.8倍,也就是说股票的盈利收益率为7.3%左右。假如基准利率在将来数月再下调1%,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应为6.3%左右或16倍。如是,除非股票盈利有任何急剧变动,上证指数的潜在估价应该为3400点左右,较目前3000点上升13%。顺便说一下,格雷厄姆亦认为,投资者对于股票应支付的最高估值倍数为16倍。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第2篇

杨奇原,李礼(2006)本文采用资本市场实证研究法,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未来投资机会”、“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再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股票价格”均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张文龙 (2009)发现了大股东通过增加现金股利淘空上市公司的证据。

严太华,龚春霞(2012)以沪深两市2005~2010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主要受股利政策的连续性、盈利能力、债务约束以及股权结构的影响;股利政策连续性是影响股利分配行为的突出因素。

张跃文(2012)研究了 2000-2010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股利支付水平已趋近于发达国家,但股利支付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亟待提升;刘堂(2012)对上市银行2008-2011年现金股利分配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相关的因素有: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货币政策和股利点性。

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股利政策的决策以及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方式包括现金股利、红股、转增股本三种方式。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变量定义

(一)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摘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股本大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分红、股利分红,然后用分别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的方法,文章分析与论证之间具有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结合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具体情况,给出定性的解释;本文以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研究,然后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分析,股利分配政策受哪些因素影响。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哪些公司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哪些公司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

(三)变量定义和说明

本文选取了3个自变量,分别为股本大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因变量分别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股本大小:是经公司章程授权、代表公司所有权的全部股份。

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

现金股利:上市公司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股东的股息红利。

股票股利:上市公司用股票的形式向股东分派的股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送红股。

三、实证分析

设股本大小为X1,资产负债率为X2,?糇什?收益率为X3,现金股利为Y1,股票股利为Y2。

第一,先做现金股利Y1与股本大小为X1,资产负债率为X2,净资产收益率为X3的回归。

数据分析结果:Y1=0.19X1―910002732X2

+30498832X3+79746573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调整R^2是0.93,几乎接近于1,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较好,而且X1,X3的重要性水平都小于0.05,X2的重要性水平小于0.1,说明发放现金股利与股本大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有关。发放现金股利与股本大小呈正比,发放现金股利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发放现金股利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

第二,因为Y1,X1数值较大,所以对Y1,X1取对数进行分析。做现金股利LnY1与股本大小为LnX1,资产负债率为X2,净资产收益率为X3的回归。

数据分析结果:LnY1=0.717LnX1-42.87X2+18.67X3+39.6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调整R^2是0.94,几乎接近于1,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较好,而且LNX1,X3的重要性水平都小于0.05,X2的重要性水平接近0.1,说明发放现金股利与股本大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有关。发放现金股利与股本大小呈正比,发放现金股利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发放现金股利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

第三,股票股利Y2与股本大小为X1,资产负债率为X2,净资产收益率为X3的回归。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R^2是0.129,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不好,而且X1,X2,X3的重要性水平都小于0.05,说明这个设定的方程模型不能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另外设定模型。

第四,对股本大小取对数,做股票股利LnY2与股本大小为LnX1,资产负债率为X2,净资产收益率为X3的回归。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R^2是0.126,说明该方程拟合程度不好,而且X1,X2,X3的重要性水平都小于0.05,说明这个设定的方程模型不能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另外设定模型。

第五,对股本大小取(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对数,设X4为x3/lnx1做股票股利LnY2与股本大小为LnX1,资产负债率为X2,净资产收益率为X3和X4的回归。

数据分析结果:Y2=-2.49LnX1-0.29X2

+180.437X3-2796.254X4+39.53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调整R^2是0.3414,而且LnX1的重要性水平都小于0.1,X3的重要性水平接近0.1,X4的重要性水平小于0.1,说明发放股票股利与股本大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有关。发放股票股利与股本大小呈反比,发放股票股利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上市商业银行不同分红的方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现金股利和股本大小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类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发放现金股利的概率越大。据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大型的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不仅远远高于国内普通的金融机构,而且国际排名也很靠前。另一方面,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信誉,庞大的营销渠道,相对更加容易取得资金来源。

第二,现金股利和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每股现金股利为负相关。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当企业负债较多时,上市公司会倾向于发放较少的现金股利,当企业负债率较小时,会倾向于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

第三,现金股利和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据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好时,上市公司会比较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说明盈利能力是金融类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基础。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得知,上市公司发放股利的基础是盈利,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影响上市公司能否发放股利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就是盈利能力。

第四,股票股利与股本呈反比。一般来说,规模越小的公司,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因?楣婺=闲〉钠笠荡τ诜⒄蛊冢?需要大量的现金来进对公司进行经营扩大。

第五,股票股利与净资产收益率呈增正比。当企业盈利能力越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就会越多。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时,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较少。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在价值;资金供求;投资策略

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跌宕起伏,金融、地产、钢铁等权重板块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从年初3277点到年末的2808点,沪指下跌14.31%,然而中小板、创业板等小市值股票表现活跃。在货币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上证指数的波动区间在2400点―3500点之间宽幅震荡。

一、股票价值的估值和分析方法

证券投资要将股票内在价值和成长价值分析相结合,投资者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一)股票内在价值分析

股票价格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预期,市场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波动。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为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于股票来说,预期现金流是预期未来支付的股息。假定所有时期贴现率不变,

V=,NPV=VP=P

V表示为股票的期初内在价值;Dt为时期t末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息;k为现金流合适贴现率,是必要收益率。

NPV为净现值,V表示内在价值,P表示在t=0时成本。

若NPV>0,预期现金流现值之和大于预期成本,股票价值被低估,可以买进;NPV

(二)上市公司成长价值分析

在股票的价值分析中,现金分红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只有良好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红利,投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利益。价值选股要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进行分析,可以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分析,重点分析上市公司行业前景、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方面。

二、中国股市的投资环境分析

股价的变化最根本因素是市场资金供求,其次是政策变化。下面从宏观经济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股市投资环境做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货币政策转向,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货币供应量减少

从上表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控制货币流动性以保持物价的稳定。2011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1.5%,PPI同比上涨7.2%。截止2011年5月11日,本年度央行进行了两次加息,四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控制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股市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发展,预计央行会进一步紧缩货币流动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货币流动性的管理,这使大盘难以走出大的行情。

2.股票发行量供大于求,股价上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证券市场的需求方是指各种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证券保险公司、QFII等)。

货币政策趋紧情况下,新股IPO、股指期货、创业板、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都在和主板市场争夺资金。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不足,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规模不断扩大的股票。股票供大于求,造成股价下跌。

3.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调控的力度将影响沪深两市相关板块发展

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十条,在7月2日,大盘达到了最低点2319.74点;2010年9月底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市场解读“利空出尽”,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2011年2月,政府调控重点是扩大“限购”城市范围,楼市炒作资金向股市回流,股价上涨。房地产和相关产业关系密切,地产、银行、钢铁、建材权重板块对大盘中长期走势产生决定性影响。2011年,要注意关注调控政策变化和各主要城市房价走势。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规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振兴。

(二)外部环境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1.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美元持续贬值来刺激出口。资源、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预期增加,使得国外热钱游资进入中国市场。

2.区域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

利比亚等中东国家的内乱局面,日本国内爆发的大地震,朝鲜半岛可能引发的战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正在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些事件对沪深股市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三、2011年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选择

股指期货推出,证券市场实现了双向交易,单边做多不再是获利的唯一手段,做空依然可以获利,投资者获利方式逐渐多元。中国股市和政策密切相关,投资者要学会正确的投资理念,发掘新时期经济特点、政策方向。

(一)学会正确投资理念,准确把握投资时机

1.学会证券的理念投资,理性投资、稳健理财

炒股要克服人性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制胜。盲目追高并非是明智之举,当天忽视价值规律盲目追高,次日庄家拉高抛盘,损失巨大;看股市,要看大盘读懂当前的市场走势,注重市场多空力量对比;把握基本面和宏观政策,股价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

2.波段思维操作理念,关注量价变化

波浪理论是以周期为基础,上升阶段的8浪全过程。0~1为第一浪,1~2是第二浪,2~3是第三浪,3~4第四浪,4~5第五浪。第一三五浪是上升主浪。上升主浪紧跟着三波的调整浪。不论趋势规模如何,8浪的基本形态不会改变。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处于上升还是调整阶段,根据K线结构、移动平均线等指标加以判断,进行波段思维操作,要注意量价周期性变化,把握“高抛低吸”的节奏。

3.买入和卖出时机选择

在股票实践中,技术性分析注重时空、量价变化,移动平均线和K线法是最为常用、有效的方法。MACD、均线指标出现买入或卖出指标,伴随成交量的放大或缩小,投资者要果断进行买卖操作。要和基本面紧密结合,设好止损点以防套牢。

(二)投资对象选择

2011年的股票市场将以震荡为主,要从“十二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扩内需保民生、区域规划等角度对各板块进行重点分析,要密关注宏观政策的调整。

1.“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和资产重组预期的股票

低估值、业绩优的大盘蓝筹股处于低估值阶段。蓝筹股公司稳定的盈利水平,为股价上涨提供支撑。钢铁板块受节能减排影响持续低迷,关注宝钢股份、包钢股份等高端钢铁制造企业;房地产板块、银行券商,处于历史低估值区域,可以逢低布局;煤炭有色关注重大宗商品价格变化。

重组预期股操作上切忌盲目追高,提防庄家拉高出货陷阱。在今年上半年,重组预期股受到市场追捧,济南钢铁、华阳科技、豫能控股等涨幅较大。

2.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新兴战略产业要从研发和产品生命周看公司的成长价值。研究与开发(R&D),公司的发展取决于公司产品的延伸和创新,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兴战略产业符合产业升级趋势,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的产品周期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成长期和成熟期公司的盈利水平是最高的,新型战略产业产品大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价值较大。

3.扩内需、保民生,大消费板块成为新的投资亮点

2011年作为“十二五”期间产业转型第一年,要扩内需、保民生成为政府的施政理念,“以旧换新”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继续,3600万套保障房政策的实施,大消费概念股因此具备了政策倾斜优势.预计白色家电业、商业零售、白酒会有稳定的业绩预期。

4.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板块获得发展机会

在西部地区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发展在建设的进程中将不断涌现出阶段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区域开发中受益板块表现。城投、发展、西部矿业、友好集团等个股会获得好的发展机遇。

四、结语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从调结构,促转型中寻找股市的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重要的课题。新格局的产生会在资本市场得到充分的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会获得巨大发展,A股相关板块将会长期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受资金面趋紧影响将以震荡行情为主,个股机会很多,板块轮动效应明显。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股市大幅度下跌的系统性风险很小。把握住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热点的转换,相信投资者会有很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

[2]杨怀定.要做股市赢家―杨百万股经奉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上市;观念;融资

一、民营企业上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在其背后除了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巨大贡献之外,众多的民营企业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随着1991年,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资本市场由场外交易为主变为场内交易为主,由分散交易为主变为集中交易为主,同时两市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凭借着股票市场的正式形成,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正式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优质的国企通过上市聚集了大量资金,利用这些资金不断地做大做强,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一个发展的窘境,缺乏资金支持的民企与因上市融资而资金充裕的国企之间的发展速度差距越拉越大,慢慢的那些原本优质的民企由于没有资金支持,发展减速,渐渐被排挤出了市场。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足,条件不够,不能上市,一部分企业自身满足上市的条件,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无法上市。所以,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惠及到民营企业。就目前来讲,民营企业上市数量明显偏少。截止到2009年7月底的1 628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上市公司共有633家,明显少于国企,同时我国大部分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在30亿元以下,共有508家,占总数的80.3%。其中有270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在0~10亿元之间,占总数的42.6%。这说明,民企上市的数量偏少,而且规模较小。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期,诚然,如果没有大型的国有企业起龙头示范作用的话,产业转型是很难成功的,但同样的,如果没有民营企业这些充满活力的生力军的配合,产业转型虽然也能成功,却必然困难重重。所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民营企业上市问题的核心部分在于上市。分析民营企业上市问题,可以把民营企业区分成两类来分析:够资格上市和不够资格上市。

二、符合上市资格的民企

对于够资格上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够资格上市的民营企业都上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上市,这些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首先,主观上,有部分的民营企业自身并不想上市。很多的私人和家族企业不愿接受上市后对企业所有权和经验权的必要稀释和变动,所有权的稀释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在他们的观念中,企业是自己一手打拼下来的,如果上市了,企业就不是自己的了,变成了大家的。自己的东西变成大家的东西,民营企业家们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对于上市融资来说,这部分的民营企业家们也抱着可有可无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并不一定要靠上市融资,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也能够融到资金,这也是地下钱庄盛行的原因之一。而且上市的高额成本也让民企家门望而却步。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希望让那些够资格上市的民营企业上市,目的是为了帮助这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担心上市的严格监管和信息披露等观念上的原因,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还是拒绝上市。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的普及,这样的民企管理者会越来越少。因为,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民企开始渐渐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新一代掌门人所执掌的时代。这部分人也就是目前社会上所称之为的富二代。目前,老一辈的民企家门由于年龄的原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的接班人,大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二代,这些年轻的掌权者不仅具备了必要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还具有年轻人特有的抱负。一脉相承的家族背景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了解家族管理的局限性,同时,本科甚至更高的学历背景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活力。所以经由这些新兴掌权者接受的民营企业将会热衷于上市,上述观念上的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客观上,民企想上市但是上不了。原因主要是政策大环境。关于中国股市对国企明显的倾向性,吴敬琏曾在2001年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把股市变成寻租场,由于管理层把股票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一个巨大的寻租场,因此必须否定股市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但是中国股市的本质目前来说还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点可以从中国平安,石化双雄的圈钱中窥得一斑。政策上向国有企业倾斜和地方上每年上市名额上的限制都制约了民企上市。所以由于中国股市的政策性关系,够资格上市的民企却苦于无法上市。

三、不符合上市资格的民企

对于不够资格上市的民企,简单来说,他们是因为企业的规模不够,资产和盈利方面不符合上市规定。证监会的创业板上市条件在资产以及盈利方面规定如下: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一期末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要把企业做大做强,除了人力资源要具备外,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民企不能做大做强,甚至在金融危机下,民企不能生存,原因都是资金的缺乏。资金缺乏是因为融资难,对于不够资格上市的民企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问题。众所周知,民企的特点就是有活力,有创新力,而且刚起步的民企规模不可避免的是小的。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就特别大,民营企业不像国企,国企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由于政治体制的关系,国家作为“家长”在关键时刻也会扮演救火员的角色。民企是不具有这个优势的,所以民企的风险目前来说,除了风险投资外,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这就造成了民企融资的死结。解开这个死结的方法就是放宽条件让民企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经验。纳斯达克始建于1971年,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所有新技术行业,包括软件和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世人瞩目的微软公司便是通过纳斯达克上市并获得成功的。类似于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运作方式可以很好地化解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其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上市前。企业上市前的风险是很大的,其不仅要包括系统性风险的威胁,还有非系统性的风险,其中,非系统性的风险尤其巨大。银行出于坏账的考虑不愿给民企贷款,由此造成了“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贷到款,越小的企业越不容易贷到款”的现象。所以向银行借贷对于民企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企业能轻松地在市场上上市,那么这部分的风险将会由买蛋卖鸡的资本家来承担。这部分买蛋卖鸡的资本家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企业初期对企业进行投资然后在企业成熟后获取回报。一旦企业上市,资本家就可以依靠二级市场轻松的抽出投资资金,并且通过溢价获取丰厚的收益。所以企业上市为资本家提供了一条安全且方便的退路。而放宽企业上市则向资本家释放了这一安全信号,基于此,优质的民企将会得到投资者的支持,上市前的风险自然就被吸收了。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上市后,企业上市后的风险同样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只是相比第一阶段的非系统性风险来说,第二阶段的非系统风险要小得多。这部分的风险由前赴后继的市场投资者们化解,这是市场投资者的职能。

所以,不够上市资格民企的两阶段风险问题可以由管理层放宽上市条件而得到妥善的解决,这两阶段的风险都能被很好的吸收。

四、管理层的难处

当然管理层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却迟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说明了管理层有其他的顾虑。

首先,是资金面的关系。管理层担心大规模的民企上市会稀释资金面,从而影响到主板企业的融资。大盘的走势和资金面的波动息息相关。2010年2季度的几波股指上扬都是基于管理层出台打压楼市政策背景下发生的,因为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资金被挤出楼市后,只能涌向股市。同理,2011年宏观政策基调基本落定为防通胀保增长,致使2011年资金面必然紧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管理层必然不会让民企大规模上市。

其次,股民对民企信心不足。民企不像国企有国家做后盾,破产风险远远高于国企,民企一旦破产,股民做为股权人受害最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股民的最佳策略就是短线操作,用以规避风险。短线操作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民众投资理念不成熟,致使短线操作演变为短线炒作。这点在创业板上尤为严重。创业板的新股发行首日获得200%~300%的溢价,第二日却马上变脸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又反向的加重了股民对民企的不信任感。

最后,大规模的民企上市会使市场风险加大。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为例,1971年2月8日纳斯达克股市建立,最初的指数为100点,十年后突破200点。而后股指一路上扬,直到2000年3月10日创造5 048.62点的最高记录。2000年由于科技股泡沫的破裂,纳斯达克股指迅速回落,2002年10月10日探底至1 108点。如此的大起大落正是由于放宽入场条件之后,使得大量并非优质的公司进入市场,市场风险迅速积累,并于2000年爆发。管理层也考虑到这一点,使得对放宽入市标准犹豫不决。

【参考文献】

[1] 等.资本市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戴国强.融资方式与融资政策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房西苑.资本的游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贾广军,赵莹.宏观调控下企业融资行为个案分析[J].金融研究,2005(8).

股票的盈利方法范文第5篇

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与之伴随的是盈余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盈余管理,使得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失灵。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也产生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不能有效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通过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以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和对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的方法的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1 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经济学者和会计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课题。目前有两个对盈余管理最具权威的定义。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中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他们会很自然地选取使自身效用或者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另外,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谋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准则自身的弊端为上市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来谋取利益提供空间。首先是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得企业可以灵活运用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下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企业拥有会计政策有自主选择权,就可以运用会计手段实行盈余管理。另外,会计准则自身的弊端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生存土壤,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去,企业一些事项的处理就根据会计的主观判断,存在主观性,另外规定存在漏洞、灰色地带等企业可以钻的空子。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动机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鱼目混珠,投机过度的市场,许多企业上市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公司的品牌做大做强,只是为了从股市上捞钱。我国要求申请上市的公司在申请前连续三年的营业业绩为盈利。很多企业的营业业绩可能一直亏损,想通过上市在股市上圈钱,于是就通过盈余管理调节公司的账目。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在股市上捞到更多的钱,在股票发行价格上做文章。虽然证监会多次对股票发行定价的方法进行调整,但是仍有很多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教企业的营业业绩,为了获得较高的股票发行价格,企业管理者高估盈余,将前一年的财务报表经过修饰之后披露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2.2 避免处罚的动机

企业上市之后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企业没有达到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会被进行处罚,很多采用盈余管理避开处罚。如果企业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期数,或者是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差会被停牌或者特殊处理;另外,公司连续两年的营业业绩为亏损,那么公司也会被进行特殊处理,公司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将被暂停上市;如果企业一直不能盈利,将面临终止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如果被特别处理,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投资者,债权人等一系列有关人员的利益都将收到损失。管理者为了逃脱惩罚,如果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管理者采取盈余管理的办法,粉饰财务报表,逃脱惩罚。

2.3 提高公司形象的动机

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股价处于上升趋势时,外界对公司的评价就会上升,公司的形象也会提高,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愿意为企业融资,增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股价处于上升趋势时受益的不仅是公司的管理层,公司的职工和持有公司股票的相关人员也会享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很多企业为了炒作股票,提升企业形象,对企业年报和中报的盈余进行调整。

2.4 避税的动机

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企业如果能交更少的税可以节约企业成本。避税是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比较明显的动机。企业缴纳所得税的额度,是根据企业的利润进行计算,然后依据税法规定的调整税收。企业为了逃避税赋,节约企业成本,企业管理者自行选择会计政策,选择产生最少利润的会计政策,降低企业的净利润,再加上我国税法体系不完善,各个地方为了提高当地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多,企业管理者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3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3.1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计量模式,并被应用到17个具体的准则中。公允价值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很多需要人为主观的判断,在实际判定中主观定性因素远大于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另外,我国目前企业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很难形成公允价值。我国交易双方因存在特定关系,交易价格有失公平,资产评估作假,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若采用公允价值,公司有更大的操作盈余的空间。上市公司运用资产未来收益估计认为调整盈余,或者与评估机构合伙确定自己的公允价值。

3.2 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调控研发支出的费用和调整摊销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是两类主要的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为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内研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而在实际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很难区分。公司采取一些措施按自己有利方向调整研究和开发阶段。

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限制,因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和使用寿命都有选择性,企业如果可以证明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寿命需要进行改变,就可以利用会计评估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的实施增加了人为评估无形资产的空间,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提供土壤。

3.3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新的准则列举了发生资产减值的迹象,例如,只要企业有证据证明资产已经被闲置,终止使用;有证据证明资产已经过旧或者损坏等。还有一些影响股市下跌,企业经营环境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等。在实际中企业判断资产减值,还需要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为企业进行盈余提供空间,只要公司对资产减值或者未减值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

3.4 利用企业合并进行盈余管理

新的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根据实际并入资产的原账面的价值入账;非同一控制依据公允价值的记录购入的净资产。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可以先操控企业合并的类型,然后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调节盈余。

4 盈余管理治理对策和建议

4.1 完善公司管理机制

治理公司主要包括三方面:激励约束机制、外部监控机、内部监控机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可以让企业管理者自觉的通过改善企业业绩提高公司的长期利益,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获取短期的利益。

另外,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可以遏制盈余管理的发生。建立员工管理参与制,公司的员工有权参加公司发展目标的决策,并对企业的管理层实施监督,可以有效监督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加强了企业管理人的约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盈余管理的行为。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经理的经营业绩要实施严格的审核机制。

4.2 完善股市机制,减少盈余管理动机

完善股市制度,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完善配股政策,完善退市制度。

我国现有的股票发行制度,存在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首先,需要将原有的连续3年盈利的条件改成累计3年盈利的条件。其实,对于一些经营业绩比较低,但是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的公司,可以通过创立创业板市场,解决这些企业上市问题。最后,需要逐步完善现有的股票发行方式,真正做到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定价方式。

将配股政策由单一固定的控制变成多条件变动控制来完善配股政策。例如,增加盈余、现金流量、营业利润等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配股政策。避免了因制度问题促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目前证监会对退股的条件比较单一,应该通过增加指标,多方面审核来完善退股制度。例如可以将连续三年亏损改为三年内累计亏损超过税后盈利。还可以结合一些其他非会计政策进行判断。

4.3 加强公允值计量的监控

加强公允值计量监控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二是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决策体系。

为了挺高评估的公正性,需要提高评估机构的门槛和市场准入难度。对机构的评估师的质量、数量以及职业道德都要有较高的要求。另外,评估机构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整合评估行业,解决评估行业人员不足、分散的问题。对注册评估师的诚信度要进行建档,对于那些严重的诚信缺失的行为吊销其从业资格证,并且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因为企业内部结构和决策体系不完整,公允价值计量已经成为盈余管理最常用的工具。应该建立一套完整,协调的内部结构,建立合理科学的计量方法,提高公允计量的公正性。

4.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要保证充分透明,包括计算方法、过程和原理等都需要向投资者披露。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现在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披露提供了很好的电子平台,我国可以建立信息披露系统,通过对上市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建立控制体系,综合评价公司的经营状况,实现对企业的实时动态监控。

5 结束语

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剧烈影响,也给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土壤。如何识别盈余管理并且对其进行防范,投资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监管部门、审计部门需要熟悉新的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完善相关规定,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防范于未然,杜绝过度的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俊.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浅探[J].中国外资,2010,(4):150-151.

[2]陈敏.浅析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