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第1篇

1.1严格遵守建筑材料进场三证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材料

进入施工现场所有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测验收。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建筑材料,都提前要进行审批,才能应用到施工现场。在日常材料质量检查工作中,质监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建筑材料进场的复验上来,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型号、品种、规格、编号进行检查,看是否与要求的一致。必须要求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批号、不同品种的建筑材料分类堆放,不能混淆。还要安排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无关人员不能随意接触建筑材料。

1.2规范检测取样环节,必须建立起规范严格的材料送检体系

要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还应该组织相关检测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能熟练规范地操作各项检测设备,掌握科学的建筑材料取样方法,并能熟知各种因素对建筑材料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还有要让所有的检测人员树立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各项检测工作都精益求精,认真完成好每项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规范准确。

1.3建立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并根据其对材料进行检测

建筑材料所有的检测项目在完成检测之后,要根据相关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严格遵守程序文件和指导书进行材料检测。此外,在进行检测时,还要注意样品因素、人为因素和设备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出现误差。同时,检测单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程序,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如:对检测仪器进行改进,使检测过程实现流水化和自动化;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自动采集处理系统,及时地对数据进行处理。检测单位还要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出具检测结果时,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的实际结果,不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1.4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对于某些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要及时地进行强制性的项目检测,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达到施工要求,这样才能避免材料的一些主要指标不出现问题。强制性质量检测的项目包括:成品、半成品检测,钢筋的数量检测,瓷砖的性能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水泥的质量检测以及有机污染物含量检测等。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要坚持不定期的抽查,每次检测都选取不同部位的样品。

2总结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创新实施办法

将细节性与技术性的实施手段呈现出来,把握重点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标准提升上来,一边建设,一边监督,使自身的施工与检测的技术能够提升上来,帮助建筑工程能够在安全标准的协调管理下,不断前进,为建筑建设的强化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建筑材料基础事项探析

对建筑材料的基础事项研究清楚,就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加强基础性与整体性之间的关系,技术性的供应联系、安全实施标准等重视事项,才能使自身的建设目标提升上来。

(一)建筑材料分类与关注事项

建筑材料,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装饰材料、结构材料、与专用材料。当然,建筑材料的基础事项就是结构材料,结构材料的好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基础安全事项,所以在进行全面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钢筋、混凝土等结构性较强的基础材料重视起来,使自己能够强化起来;对于装饰材料来说,它是在结构材料实施完毕之后,进行装饰、装修的过程中,就应该将其科学性的标准呈现出来,才能保证装饰材料的不断完善;各种专用性的建筑材料是辅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巩固建筑工程各项事项的安全技术供应提供了建设基础。

(二)建筑材料技术供应研究

进行建筑材料的稳固建设,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环境重视起来,才能将自身的标准强化起来。

首先,对于结构材料的技术供应来说,一般将最关键的技术信息进行相应调整,因为结构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一定要最高,所以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将建筑工程的建设内容与实际情况认识清楚,把握地基建设、钢筋混凝土使用等事项的完善建设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其中,对地基的夯实、钢筋混凝土的架设与延伸巩固事项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重点的技术事项;再次,装饰材料主要就是对色彩、装饰技巧、生态技术体现等事项上进行研究,才能体现出装饰材料创新延伸技术来;将辅的专用材料进行大规模应用时,一定要将基础性与全面性的渗透融合技术呈现出来,因为当辅的材料在延伸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原有遗留问题,所以一定要将电气、消防、供配电系统等设备,在隐蔽性与深层性的建筑延伸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与安全关。

(三)建筑材料安全实施标准研究

将建筑材料的全面安全事项重视起来,就要将是公共的前、中、后期的建筑材料的完善监督检查技术重视起来,使内外结合、技术实施与管理技巧的建设标准能够提升上来,才能保证整体的建筑工程的完善实施。

对相应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就要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相应建设技术渗透进来,使自主创新技术与完善的建设内容协调一致起来,把握结构材料、装饰材料、专用材料等进行相应配合调整,使更多的建设实施标准能够呈现出来,保证自身建设标准的完善呈现标准,为建筑工程的技术实施安全建设标准提升打好基础。

二、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探析

把握重要的基础建设事项,对建筑材料的安全指标、技术供应标准、全面质量调查等事项进行先进研究,为建筑材料的正常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将建筑材料的质量提升上来,就要将整体的建设标准关注起来,找到相关的基础供应标准,使细节性的检测内容能够强化起来。

首先,应该将建筑基础材料的原始部分进行相关的监督研究,对其中的材料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了解清楚,对其基础性的材料进行现场实验,找到相应的技术供应手段,如果发现这些材料在技术实施或者在整体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缺失现象,就应该及时进行更换或修复,才能保证基础材料的完善实施下去;再次,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弥补性与建设性建设的技术进行渗透,把握重要的建设技术的渗透标准,一边施工,一边检测,对隐蔽性的钢筋混凝土、电气设备的支架功效与技术渗透事项掌握起来,把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运行中的科学依据重视起来,使建材工业的建设协调环境能够被关注起来,对生态环境、混凝土环境转化重视起来,使改善性的建设指标能够呈现出来;同时也要注意对专用性材料实施建设事项重视起来,发挥创新延伸的建设手段,才能将基础性的建筑事项呈现出来。

(二)技术性指标对应提升

施工检测过程中,应该将技术融合性的建设技术提升上来,对相应性的建设调整计划重视起来,找到相关的建设实施手段,才能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技术性的指标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技术性的事项扩展中,就应该将细节性的问题掌控起来,找到原有技术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所在,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调和性与钢筋架设的技术缺陷,因为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结构性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将结构性的建筑材料重视起来,真正找到相应的假设范围与供应点在哪里,并且运用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行实施;打好地基,将高层建筑中的材料架设提升融合进来,使坚固的材料能够呈现出坚固的状态,将自身的建设范围延伸,按照设计图纸,对相应的材料运用事项进行相应的调控,尤其是对薄弱环节进行相应调整,把握重点的环节实施标准,打好基础建设,才能找到相应的关键技术实施的切合点。

检测中,将遗漏的隐蔽环节凸显出来,一层层观察,尤其是对基础性与关键性的建设环节,更应该关注起来,为创新技术的完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安全控制事项探析

将安全建设的技术重视起来,对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应该将材料的安全质量进行相应检测,并且融合先进的实施技术,将创新建设手段呈现出来,保证技术的融合完善性进行,把握建筑材料的特性,将检测中的数据进行相应关注,尤其是对施工温度、高度等重点事项关注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

进行大面积的建筑材料搅拌过程中,检测工程温度,把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去除掉,并且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大环境重视起来,才能在新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技术。在没有创新技术的渗透的情况下,要找到自身的检测手段渗透标准,对相应的技术、过程管理手段与技术供应机制提升上来,为每一步的建设打好基础;了解各种材料的基本属性,找到相应的调整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出发,将延伸行的检测技术融合到每一个环节中,一步步地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标准提升上来,才能解决掉更多的问题。

(四)检测技术的适时提升研究

在进行长期的建设总结中,一定要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调整、检测设备的实施手段调整事项重视起来,找到更好的建设办法,为将来更多的实施创新技术打好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将自主创新研发的融合技术延伸下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材料实施建设的技术手段,从小处入手,把握技术延伸的标准,适时发展检测技术的创新供应力度,对材料的安全应用、实施建设重视起来,为将来更好的得到技术融合与创新延伸做好准备。

总结:

把握重点的检测技术,从小处入手,不断融合更加创新的实施办法,对材料的实施标准提升上来,保证安全建设的基础实施建设施行下去,把握基础性与关键性技术融合建设的力度,使检测技术的渗透能够在每一点的渗透过程中,不断提升,在长期的总结中,使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探究[J].农家科技,2011(9)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

中图分类号:S2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工程使用材料质量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即检测项目、环境温度控制、取样、试验误差、加荷速度、数据处理等,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一、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内容

1.检验项目。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一般都存放着大量品种繁多的建筑材料,每种材料使用前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编制检测项目,确定各项试验指标。如现场使用的水泥,要进行批次检测,重点开展对水泥安定性、强度、细度、凝结时间的检测;配制混凝土使用的粗骨料按照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并重点开展对含泥量、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检测。也就是说,每一种材料的试验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2.取样。检测一种材料时,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应被检测材料的质量,一旦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必然会影响工程质量。具体来说,取样时,一般是在一批材料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样品的数量和取样部位、方法对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取样部位,制定取样方法,确定样品数量。

3.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些建筑材料的性能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较大影响,为此,工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材料养护、测试的环境条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就明确规定,试体成型时,相对湿度应超过50%,且温度应维持在20℃±2℃范围内;试体拆模前,相对湿度应超过90%,且养护温度控制在20℃±2℃范围内;在水中进行试体的养护时,温度保持在20℃±1℃的范围内。又比如环境温度对弹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对这些材料做拉伸试验时,必须维持室内温度在23℃±2℃的范围内。

4.加荷速度。进行常温下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时,加荷速度不能太快,这是因为对材料施加荷载时,其变形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因此,如果加荷速度过快,会引起试件的变形落后于对其施加的载荷,这样测出的强度值就不准确了,会比材料的固有强度高。如在测定混凝土、水泥、砖等试件的抗压、抗弯性能时,加荷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测试结果会不准确;又比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过快,测出的屈服点值会比实际值高。因此,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时,荷载的施加要连续均匀,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材料标准操作试验机,试件开始快速变形并即将发生破坏时,逐渐减小试验机的油门,避免试件发生突然断裂,直至准确地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5.试验误差。为尽量的减小试验误差,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制定试验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操作错误的现象,比如测试钢筋的拉伸性能时,试验人员在钢筋出现颈缩现象时就停止试验,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将钢筋拉至断裂。这种人为的操作不当引起的试验结果的误差不属于试验误差的范畴,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6.数据处理。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测时,由于人为的操作失误等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也会出现较大的离散型,这时候就要求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舍弃一些不准确的试验数据,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进行水泥胶砂强度的抗折试验时,三个试验数据中有一个的强度值与平均值出现了±10%的误差,那么这个数据必须舍弃,再以另外两个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的试验结果。此外,计算砂浆和混凝土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时,不能采用简单的相加后求平均值的方法,而应该严格按照各自的规定进行数据的取舍。按照《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中的规定对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修约,并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确定尾数,有效数字的保留也要执行相关标准。

有时候会发现试验结果数据比预期的数据高太多或者低太多,或者同一试件各项性能的测试结果相互矛盾,或者同一组试件的测试结果相差很大,这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复试和复检。

二、建筑材料常用的试验检测方法

1.水泥、砂石的检测方法。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就是砂石、水泥和外加剂。以前对这些建筑材料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时,主要是检测产品的强度和与强度关系较大的一些常规技术指标,而现在则加入了对这些材料放射性能的检测,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水泥的检测:对进场的水泥要检验其包装、级别、品种、出厂日期、散装仓号,并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标准检测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和相应指标,不合格的坚决弃用。水泥出厂3个月后(快硬性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可能因为受潮出现质量问题,这时应该进行复检,按照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砂石的检测取样方法:砂石一般都是堆放在施工现场的,取样时要在料堆的各个位置进行取样,确保取样点的均匀分布。具体来说,应在料堆的底部、中部、顶部各选取5个分布均匀的取样部位,进行石子的取样时,在每一个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15份样品;进行砂子的取样时,在每一个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样品。在将砂石、水泥送检后,同时检测砂浆配比、混凝土配合比,其检测结果与砂石、水泥的检测报告同时产生。第一次按照配合比的要求砌筑砂浆或者搅拌混凝土时,为了能够对配合比进行验证,应该预留一组标准标养试件。此外,对按照砂浆配比要求进行搅拌的砌筑砂浆还要检测搅拌时间、用砂粒径、水泥用量以及砂浆的和易性等各项性能指标。

2.钢筋的检测方法。进场的钢筋必须具备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的抽样检查,质量不合格者坚决弃用。

对冷拉钢筋进行批量验收检查时,严格按照相同的等级、直径进行组批,以20t作为一个检测批次,不足20t的也作为一个检测批次,并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建筑施工中钢筋的焊接分为: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电渣压力焊、钢筋气压焊。具体介绍如下:

(1)闪光对焊:需要做的力学性能试验有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拉伸试件的长度宜控制在500mm—650mm,冷弯试件长度宜控制在250mm—350mm,最好为250mm。

(2)电阻点焊:需要做热轧钢筋点的抗剪性能试验,试件长度宜超过600mm,且需要测试较小钢丝的拉伸性能,长度在500mm—650mm。

(3)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需要做拉伸性能的力学试验,试件长度控制在500mm—650mm。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问题;措施

1 房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内容及常用检测方法分析

1.1材料检测质量内容和检测

(1)材料的质量标准: 材料的质量标准是判断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的尺度, 也是作为验收检测材料质量的标准和依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

(2)书面检测, 通过对被检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生产许可证、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进行审核, 取得认可方能使用。

(3)外观检测, 对材料从品种、标志、规格、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 看其是否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4)理化检测, 借助试验设备和仪器对材料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科学的鉴定。

(5)无损检测, 在不破坏材料样品的前提下, 利用X射线、超声波、表面探伤仪等进行检测。

1.2 房屋建筑工程常用材料性质和检测项目分析

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率、堆积密度、密实度、抗渗性、抗冻性等)、力学性质(如抗拉、抗压、抗剪强度等)和工艺性质。

(1)水泥: 标准稠度、细度、体积安定性、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

(2)钢筋原材料: 拉力试验、冷弯试验.

(3)钢筋焊接接头: 抗拉试验。

(4)混凝土: 抗压强度、坍落度、含气量、表观密度、抗冻性能、抗渗性能; 制作混凝土的砂、石料: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石粉含量, 粗骨料的强度、超径与逊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水: PH 值、总含盐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

(5)回填土: 含水率、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房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现状分析

2.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建筑单位对材料质量检测不重视,在材料进场之后,没有聘请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而是随意检测试验检测,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2.2检测人员的素质偏低

一些检测机构忽视检测队伍建设工作,检测人员素质偏低,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资格证书,对仪器的使用不熟练,数据处理、误差控制工作不到位。或者在检测过程中缺乏严谨的作风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低,出现数据造假现象, 影响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送检过程不规范

目前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主要是由施工单位根据材料送检批次和取样要求进行取样再送检。这种送检方式具有其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材料堆放时间,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主要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检测,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由检测单位在检测现场完成,它们只对送检样品负责,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送检不规范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取样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各项试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并不是十分熟悉,有的施工单位以次充好, 在建筑材料取样时只对合格的材料进行取样, 往往出现漏取、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等现象。因此材料试验的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使某些本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给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3 如何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措施分析

3.1合理确定材料试验检测项目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出现不断增加的情况,需要试验检测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材料进场之前,必须做好检测工作,并合理确定试验检测项目。例如,混凝土配比检测时,主原料水泥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其强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全性等;粗骨料检测项目包括其密度、含沙量等,如果运用到高分子防水材料,则需要检测其延伸长度、不透水性、低温弯折率。

3.2掌握正确的取样数量和方法

保证取样质量,取样应该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常用方法是在同一批次材料当中,按照不同数量、不同部位随机取样,既要保证取样数量,也要合理确定取样部位。在钢材取样的时候,一般在固定部位进行截取。在袋装水泥取样的时候,应确保取样数量和总质量符合要求,不能提取半袋作为试验检测样本,这样难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掌握正确的取样数量,按照正确的方法取样,为确保检测质量做好准备。

3.3重视对检测环境的控制工作

由于不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会 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必须重视对检测环境的控制工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环境温度应稳定在 20±2℃,相对湿度大于 50%,拆模前养护温度 20±1 ℃,相对湿度大于90%,试体在水中养护温度控制在 20±1℃。由于环境的温度湿度会影响检测结果,因而必须控制好环境温度,同时妥善保存试件材料特性,确保检测质量。

3.4减少试验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检测中每一项操作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由于受到操作者素质、试验检测环境、材料本身等的影响,试验检测会出现相应的误差。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将其作为试验检测结果,如果误差过大,则需要进行再次试验检测,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确保检测质量。

3.5 合理取舍试验检测中的数据

在试验检测的过程中,对于同一试件进行的不同批次试验所得的数据,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时候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取舍。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离散性较大的数据进行取舍,有利于增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时,获得三组强度超过±10%的平均值时,有必要对其中数据进行剔除,然后获得较为居中的平均值,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数据处理的时候,也可以按照 GB8170-2008 的规定,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剔除。

3.6严格审核建筑材料各类证书

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来说,要想提高检测质量,首先就应该确保检测材料质量合格,这是前提和基础,要把握好材料质量关。对于送检的材料,应该确保其质量合格,其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都要齐全,材料验收的时候,需对材料的各类质量证书进行审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7 加强建筑材料的强制性检测

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于需要进行强制性检测的项目应该严格进行强制性检测,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确保材料质量,防止不合格材料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强制性检测的项目包括钢筋数量、混凝土试块检测等,应严格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3.8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素质

检测机构需要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加强检测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检测人员胜任检测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做好考核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道德素质,为提高检测质量做好准备。

结 语

总而言之, 房屋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房屋工程检测人员要积累平常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我国建筑材料的质量及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检测总结范文第5篇

合格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有的甚至对人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检部门必须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予以充分重视,坚决杜绝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劣质建材而造成的“豆腐渣工程”。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监控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在日益膨胀的经济社会基础下,我们怎样对材料质量有个很好的界定的时候,自然产生了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这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顾名思义是利用仪器和设备的检查和建筑材料的评估,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一、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1、根据项目计划和要求,组织各种建筑材料,建设工作,根据整个平面层的合理安排,建立区域识别。首先要做好材料的防雨工作,因为这个项目的周期是一个过程,主要是在外堆积,时间往往将取决于项目的时间限制,所以水泥是确保建材第一位的。防止水泥受潮变质,腐蚀等。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材料被允许进入工程应用。

2、根据检查要求的评估,见证取样检测顾名思义是有第三方的证人证言工程材料样品进行了测试,它是公正,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威环节。2005年9月18 日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三取样试样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建筑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抽样。见证取样检测试验报告应在单位表示,证人姓名。在建设单位必须负责检查部门的无缝对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见证取样工作流行的指导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见证取样检测系统的实现,使建筑材料,实现全流程的控制与检测。

3、建筑材料试验的提交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必须完全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坚持科学,公正的检测工作,不参加对试验结果的公平性的任何损害,实事求是,让检测数据来说话,证人材料测试结果抽样检查能反映工程材料的真实质量。

二、控制措施中的建筑工程所用材料

1、质量控制材料进场。建筑工程本身的好坏是由众多的建筑材料决定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产品检验中,全数检验的应用场合不多,大多数采用抽样检验。许多实验是破坏性的,且有些是连续性物体,比如散粒状水泥黄沙等,所以只能采取抽样检测。建筑材料的方法必须通过后有事先批准,可以进入施工现场,在日常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检验,进入原材料领域,所提交的信息必须在规格和模型上一致,应仔细检查施工记录和材料复验报告每次检查后,检查存在的使用等。不同的物种、品种、生产厂家、型号、批料应分别堆放,边界清楚,与一个特殊的管理。

2、控制试验误差的方法。测试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法规和相关文件。例如:在钢筋拉伸试验,如果只试样出现缩颈、不拉断裂,是不正确的,从而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这是员工可以控制,不属于试验误差,因此完全可以避免,当然这也跟操作人员的整体综合技能素质有关。钢筋不拉断,测得的伸长比规定的试样伸长率低,相反的标准,这是不允许的(焊接钢件无测量伸长,需要的可以出现在试样缩颈)。测试必须准确,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

三、工程建筑材料面临的质量检测问题

1、目前从事质量检验人员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房屋建筑材料的测试工作需要依靠精密仪器的操作,因此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员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由于实际经验,教育,个人能力等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区别,使偏差检测过程,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检测,它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

2、家居建材市场,产品品种多类型的混合,虽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但仍有很大的差异,如材料,加工,因此,服务是不同的,同类产品质量之间是不一样的。应该多加比较进行招标议价以及选用著名品牌并进行检测。

3、同时在检测方法,检测程序和标准不同的是不均匀的,与测试仪器和测试管理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程材料管理质量的检测。所以必须符合国家执行机构统一的检测。

4、今天的消费者维权难。建筑装饰材料,消费者缺乏歧视,即使消费者权利意识,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获得索赔。

5、现在检测手段简单。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建筑材料测试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仍采用落后的手工归档,人工统计方法,增加工作的复杂性,但也因为技术水平低,造成大量数据出现人为操作误差,大量的数据失真、损失、材料试验不及时、不严格、错误作为合格的材料不合格的物料,由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

四、加强建筑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原材料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求每一位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方可让其从事检测工作。 引导检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做基础扎实、操作熟练。同时要教育检测工作人员树立以数据说话的观念,避免人为因素和习惯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另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非技术因素干扰检测结果。

2、加强对试验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要按标准规范的要求配置齐备检测工作所需的试验设备和有关器具,并建立统一的计量设备台帐和设备检定周期表,严抓设备检修和检定核准工作, 务必使在检测所需的设备运转状态良好并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不可麻痹大意。

3、严格按照检测规范和检测程序予以操作

对于建筑原材料检测,国家对于大部分的建筑原材料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于具体检测流程也有较为清晰的规定。特别是为了实现最终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是保证这一结果实现的前提。

4、建立健全房屋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制度

首先,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材料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

其次,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制度。 建立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及保密制度、检测样品及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等。 要明确试验检测的责任人,建立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各种措施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增强建设相关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结语:

综上,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建筑单位提升建筑质量的关键措施。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尽量提升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松潮.建筑材料检验问题的分析[J].科学之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