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广场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本文分析了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有重点的探析。
关键词:城市广场 广场景观设计
广场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广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广场并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同时构筑城市防灾空间,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好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公共活动广场的定义及功能
广场是由建筑物,街道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城市个性和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供游人漫步、闲坐、进行文化活动或欣赏周围景观的场所。公共活动广场则是城市广场众多类型中的一类。这类广场常选址于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段,有较大的空间规模,周围一般分布着城市重要建筑物,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活动集会、交往、娱乐的公共场所,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风貌特色。
二、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评价城市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人是城市广场的主体,离开了人广场便成为失去其使用价值的物质构建,它包括空间领域感、舒适感、层次感、易达性等方面的塑造。创造为人提供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
1)提高大面积草坪的易达性
在进行草坪的设计时就可以选用耐践踏的品种,并采取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块,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从而把草坪的使用与维护的巧妙的统一了起来。这既养护了草坪,又增强了草坪的可接触性。
2)提高水空间的实用性
水空间的多样性和可亲近性是公共活动广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是静水还是动水,都会给人带来心灵的荡漾,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广场、庭园中的人工飞瀑、喷泉能带给人以活跃与激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他们嬉戏水中、充分地享受水所带来的乐趣。
2、适应自然原则
公共活动广场位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它是除了公园以外为城市提供绿色的场所。植物起到打破僵硬软化环境、提供遮荫、烘托氛围的作用。
1)结合功能及主题选用树种
公共活动广场应根据广场的主题及风格进行挑选。有的侧重庄重、雄伟可选用一些高耸挺拔的树种如银杏、水杉或树形规整古朴的树种如槐树、圆柏、海桐等;有的侧重简洁、闲静可选用一些树形柔美的树种如合欢、五角枫、珍珠梅、鸢尾等;有的侧重华美可选用一些高大优美、独特的树种如柿树、红枫、法青等。
2)采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
3)丰富高低层次变化
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及地被的巧妙组合形成植物群落的高低层次变化,使人们的视觉不会过于单一。
三、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1、植物景观设计
注重广场的多层次绿化,实现人与绿色植物的对话。经过细致种植规划所创造出的纹理、色彩、密度、声音和芳香效果的多样性和品质能够极大地促进广场的使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植物是绿化的主体,用生态学的观点和美学法则,营造植物景观,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也是现代城市广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场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水体景观设计
在水景的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要素。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景的形式有溪流、瀑布、池塘、喷泉、游泳池等。水景的形态又可分为静水与动水。造型还可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形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设计水景的形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来塑造水之美韵。声是指各种水体发出的声音,如溪水的潺潺水流声,泉水的喷涌声等。色也可称之为水的质感,它往往同水中的动植物和岸边的倒影结合构成动人的水景。特别是近年来的灯光艺术使水景更加灿烂妩媚。
广场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满足功能性要求。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二是满足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一个好的水景作品,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达到与整个景观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喷泉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不能只追求喷泉本身的规模和造价,应根据特定的场地、空间、建筑风格、城市风貌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特色来设计。
3、照明景观设计
现代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广场的亮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垦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广场照明是利用灯光塑造城市夜景的一种照明技术,对于美化城市,展现城市个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均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广场夜景照明设计与其他照明设计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广场照明设计的重点是突出广场雕塑、树木及建筑物,在夜晚漆黑的背景下,用灯光把被照物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另外要保证广场的照度达到规范指标,起到指示道路的作用。广场中各种元素,包括道路、建筑物、雕塑、艺术作品、标志物的照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广场的夜景,而各元素之间只有相互和谐才能共同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夜景。
因此,广场的夜景照明需要在把握整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广场的现实条件,分析各景观元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协调好相互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探讨
海绵城市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复杂工程,其在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景观设计要点极其重要。通过对温州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探析,以期提高城市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同时推动温州海绵城市的构建,进而减少诸如内涝这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1海绵城市的基本内容
1.1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海绵城市构建的背景
温州作为我国浙江省的沿海城市,在夏秋季节常常遇到台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加上城市地面主要是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进行排水,长期如此,就使得温州这一城市路面容易出现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为了避免温州一到下雨天或者遇到台风天气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海绵城市在构建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则更加注重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同时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样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2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点
2.1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也使得在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最需要考虑的是温州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所谓绿化设计,则是指在城市的道路隔离带或路侧绿化带的设计中,要设置相应的植草沟、植树沟,并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使得雨季到来的时候,截留雨水。而当雨水过于饱和的时候,则进行有效的储存,这样能在干旱季节的时候,给道路周边的植物进行灌溉。
2.2道路景观的材质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温州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对景观的绿化设计加以重视外,还要慎重选择合适材质。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道路景观最好选择可渗透的路面。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从而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了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从而有效地促进水体渗入地下。
2.3广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近几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于自由活动空间的需求加大,温州城市广场这一景观也迅速地出现在建设之中。同样作为海绵城市构建中的一大景观,其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考虑人性化。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考虑,广场在地砖的选择上最好是能够透水的,而且地砖下面还要铺装一层透水混凝土,这样才利于雨水的渗透。而从人性化的角度上考虑,城市广场本来就具有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休闲设施等项目纳入整个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并在一些配饰的选择上采用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进而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2.4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
每一座城市都是由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而所有的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是最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因此注重自然景观的调节设计是最利于温州海绵城市构建的。城市自然景观主要是由河湖、湿地等组成的,它们作为海绵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可以有效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甚至还能对局部的气候进行调节。鉴于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有效扩建城市河湖,湿地等景观建设的面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雨水比较集中的区域,更应该有意识地增加自然景观的建设项目,从而发挥自然景观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3结语
当下,我国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每当夏季雨水增多的时候,诸如温州这样的沿海城市很容易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水城”,从而对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较好地调节城市的环境问题。
作者:潘崇仁 单位: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昆明站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44-02
1 引言
火车站是城市的门户之一,它既是旅客来到城市的第一站,也是旅客临时停靠的港湾。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城市中承担着交通枢纽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和城市节点功能,不合理的设计不仅给旅客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也给旅客的出行造成不变。随着现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流量不断增加,站前广场的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2.1 总体布局
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平面布局上应注重空间功能划分。可以将广场分为“动”、“静”两个部分;“核心区域”、“休闲区域”、“交通区域”等多个层次,并对地面形态进行设计。地形指广场或街道在竖向上的变化,产生于现有的自然因素,也可以有目的地设置,对空间的品质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1]。
昆明站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每日旅客集结量达到了70000人次。北面对接人流量巨大的北京路,东面相邻汽车客运站,使得站前广场承担集散人流的作用。广场面积约14000m2。平面布局呈端正的矩形,广场中部的硬质铺装呈现规则的“中”字,地形微微抬高,是广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栽植大面积绿化植物,是相对安静的区域。广场的停车场设在地下,是由公交专用道和立体的交通组成的交通区域。广场主道路直通火车站候车室入口,形成一道主轴线。
2.2 交通组织
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是广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的交通组织使旅客达到“零距离换乘”,使旅客直接进出火车站,是交通组织的关键之处。在广场的可以组织公交车入站、高架桥等方式,大城市可以通过地铁实现地下换乘。
昆明站交通组织上实现了高架交通,在二层的高架上计程车和自驾车可以直接将旅客送至二楼候车室。一层的公交车专用道在广场形成环形,乘坐公交车的旅客可以直达一楼候车室。广场的负一层为停车场,旅客可以在此换乘计程车出行,使旅客真正体验到“零距离换乘”的方便与快捷。
2.3 植物配置
植物作为软质景观是变化最丰富和最具生命力的设计元素。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植物配置是向游客展示地域特色的最佳窗口。在植物绿化中应遵循生态性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无毒、无刺、无污染的植物,考虑植物群落的竖向设计、形状与季相的变化,做到疏密有度、简单而不单调、变化而不凌乱[2]。
昆明站站前广场植物选择以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为主,搭配高大的常绿乔木和色叶灌木,灌木多修剪成模型与乔木组合栽植,既烘托了广场的规则形态也没有对视线造成阻碍。
2.4 地面铺装
硬质铺装是站前广场中使用率最高的区域。地面不仅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而且对空间的构成有很多作用,它可以有助于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可以通过地面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地面的处理来使室内外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3]。站前广场与其他类型广场不同之处在于,每年春运时站前广场要承担人流的疏通和引导的工作,为了达到疏导人流的功能,硬质铺装需要达到一定的面积。
昆明站站前广场硬质铺装集中在广场中央呈“中”字型,从北面站前路直接火车站候车室入口,有强烈的引导功效。铺装图案为网格式图案重复使用,这种手法简单有效、造价低廉,但不适合大面积的铺装。
2.5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被定义为: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是站前广场设计中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在广场设计中园林小品指的是经过设计的坐凳、垃圾箱、雕塑、标识系统,等等。园林小品的设计把公共设施的功能与造型、色彩质感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为环境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4]。它对广场起着重要的装饰功能。
昆明站站前广场的设计中缺乏对园林小品的关注。广场的中心及绿化中没有设置供人休息的坐凳等设施,广场中也没有进行引导的标识系统,对旅客的出行带来了困扰和不便之处。雕塑上设有广场东北面的钟塔和广场中间的金牛。其中的金牛雕塑置于广场主轴的正中央,在广场上起着一个向心力的作用,它作为广场的标志吸引着人群驻足。但是小品数量上的缺乏使得广场缺少了一点趣味性。
3 不足与展望
(1)广场前交通较为混乱。站前广场因为人流湍杂,容易产生人流与车辆混行的问题。虽然昆明站站前广场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把广场四周做成立体交通,但进站车辆停靠的位置以及从北京路进站的步行人流还是容易混行于马路,站台后面的人行道也过于狭窄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应该在十字路口装置红绿灯对行人进行指示和引导。
(2)景观缺乏融入与参与。站前广场是人流聚集、休息的地方,当旅客们提着沉重的行李在站前等候时,需要的是一个休息庇荫的场地。昆明站站前广场景观被栏杆所封闭,旅客不能进入绿地中去休息,只能站在广场中央等待进站,这样的设计缺乏对旅客和行人的人性的关怀。广场应该开放部分绿地并在其中设置让旅客进入休息的园林小品。小品应该设于遮荫植物或者其他遮挡设施之下。
(3)景观缺乏本土文化元素。将本土文化融入站前广场是设计的趋势之一。本土化元素应用于设计之中可以让旅客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地域特色。设计中可以在植物、铺装和园林小品中展现。昆明站站前广场设计中本土文化的体现显得较为薄弱。布局基本以直线条为主,铺装也较为简单化。除了正中间的金牛雕塑没有其他可以展现本土文化的装饰小品,使得广场缺乏活力。为打破这种单一形象,可以在开放的绿地中结合小品来点缀,并让铺装产生变化,让整个广场体现出本土的文化以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4 结语
火车站站前广场为旅客提供停车空间和停留、集散等功能,而旅客是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最重要体验者,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为的是让旅客在短暂的停留中享受到便捷并直观地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因此设计中应该注重在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园林小品等各要素中将人性化的关怀放在首位,同时突出地域性的特色。近年来我国迎来了一个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时代,站前广场的设计也将得到不断发展,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 宇.城市广场与街道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 巍,母洪娜,孙陶泽.地域特色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以荆州火车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9):15~17.
关键词:坡地建筑,商业建筑,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坡地建筑而言,一方面由于地形的特殊,它对建筑技术的要求要比平地建筑更加严格;比如在坡地建筑的交通组织方面,为了适应坡地地形的起伏多变,人们常需要采取多个标高复杂的空间变化方法;另一方面,这些变化的空间系统又会成为建筑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能巧妙利用这些约束条件,其反过来又会成为其鲜明的个性标志,为商业建筑价值最大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针对坡地特点,进行竖向设计的任务是利用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使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同时达到土方工程量少、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综合效益佳的效果,尽可能减少对原来自然环境的损坏,建造适宜人群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
一、坡地商业建筑设计地形处理方法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想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则需要解决好以下几点:交通组织、功能布局、空间形象和灾害防护。根据场地高差的大小,我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期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当地形高差小于和接近一层的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主干道一边我们一般采用建筑主立面所临逐级下跌的平台通过缓坡、台阶和广场加以连系.可以保证对外拥有独立门面的一个个外铺顺坡从容的均匀跌落,(如图1,图2)
(图1)
(图2)
2:背街面或商业体内部可设计成可直达建筑首层和二层的平台,项目在较高一侧室内街入口广场设计一局部下沉广场,保证人流可以便捷的从一层直接进入从广场内街;这样,购物中心首层、二层都有直接对外的开口,无形中带动了二层的人气;外街可以保证对外拥有独立门脸的一个个外铺顺坡从容的均匀跌落,街得首尾和两个入口广场自然相融合。(图3)
(图3)
当地形高差达两层左右时,以重庆南坪万达广场为例,该项目位于南岸区商业核心区,用地临城市干道左右高差近六米,前后高差达十米左右。规划布局中,将室内步行街布置在建筑一层和二层,将百货、娱乐和综合楼布置在其上的三层内;远离城市主干道一侧布置住宅和城市商业街;室内步行街入口布置于背向主干道一侧,临近住宅和室外街形成一集中广场,购物中心前后人行交通通过室外大踏步和内部垂直交通相联系。顺主干道逐级下落的平台满足主力店及写字楼入口人流交通要求;通过组合变化,形成多个丰富的城市广场空间。(见下图)
重庆南坪万达广场沿主干道侧广场(3F)
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前后高差处人行梯道(1F)
重庆南坪万达广场主干道侧沿街坡道(2F)
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室外街广场(1F)
当地形高差达三层以上时,一般采用两个商业体的设计界面,首先各自满足每个各自临街方向的商业体的设计,然后再采用垂直交通,连接中庭,或形成不同高差上的商业内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设计方式将两个商业体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并合理布置各自不同的商业业态,则整体规划将会显得非常有特色和空间趣味,使得原本在三层以上的商业价值不大的商业空间发挥出了犹如底层商业门面般的商业价值。如重庆洪崖洞,星光时代广场,日月光广场等。
二、坡地商业建筑设计要点
根据地形高差的商业价值设计,我们可以得出坡地商业建筑的几个设计要点:1、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土方调整;2、商业的两个室内街入口高差保持在商业建筑标准层高的1~2倍,在高差的底层和二层均设计成平街进入,增大商业的临街面,并采用下沉广场或上行大通道等方式将两层均设计成临街商业;3、引导人流,为了增加购物人群的舒适度,在高差超过1.5米室外高差处设置自动扶梯,并采用相关措施保证设备的全天候正常使用;4:高差太大采用两个不同的临街商业界面处理方式再用中庭等有机整合来引导人流。归根及底,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尽最大可能引导商业人流,商业可达人流的最大化就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决定因素,当然,山地建筑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例如坡地地质稳定问题,城市市政配套设施问题、防洪防涝、包括山地建筑的立面造型与空间形态等等,这里笔者只是就商业价值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GBF管;空心楼板;施工控制
1 工程概况
呼和浩特“盛业城市广场”北为车站东街,西为规划道路,南为华安街,东为迎宾北路。地面以上共有四幢主要建筑,地下二层汽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1938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1058m2。地下二层楼板均采用GBF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现浇板厚300mm,采用φ140的GBF管,与我分公司去年施工的学府康都工程不同,其空心楼板采用的是φ400GRC管。
2 GBF管的组成和现浇空心楼板的优点
GBF管由特种无机复合砂浆作基材,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的无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它抗拉、抗弯、强度高,表面不龟裂,自重轻,耐冲击。薄壁管进场验收标准:薄壁管进场后应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方可使用。现浇空心楼板是在现浇楼板结构中,按设计间距放置高强复合薄壁空心管(即GBF管)。采用空心板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的楼板,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有利于管线埋设,节省模板,抗震性能好,使用功能优良,增加层高净空高度,真正实现空间灵活间隔,施工经济方便,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等优点。
3 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支设梁、楼板模板绑扎梁钢筋在楼板模板上标出预留预埋位置线、GBF管位置线、楼板底排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板底排钢筋预留、预埋水电管线盒安装GBF管绑扎楼板上排钢筋固定GBF管钢筋、GBF管隐蔽检查验收安装泵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找平抹面混凝土养护。
2、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10厚竹胶板,水平支撑为木龙骨和方钢,竖向支撑为带调节螺栓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时,先将钢管脚手架搭设,后支设梁底,梁侧模板,再安装龙骨及楼板模板。对采用不方正的竹胶板,需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安装,用木工刨刨平,方便安装的时候能够紧密接合。
模板的设计必须根据楼盖结构总重量、加劲肋管重量与平面具置作恒载取值,并充分考虑施工荷载后,对模板进行竖向和侧向的承载计算和稳定验算,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架。龙骨和支撑架的布置宜考虑兼作加劲肋管抗浮拉筋(丝)锚定的要求,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模板安装时,应从一边开始铺设,后安装的模板必须与先安装的模板顶紧,若有缝隙,用海绵条堵好,以保证振捣混凝土时不发生漏浆现象,使浇筑的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好。
3、钢筋工程及GBF管安装
3.1 楼板下排钢筋施工。
模板经验收合格后,开始对钢筋进行绑扎,为了保护预留孔洞,保证板筋和保证板筋,要先在模版上做出标记,标记出他们的位置线,在位置线上绑扎下排钢筋。
3.2 GBF管的安装
GBF管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中每块楼板的平面尺寸,预留预埋情况、施工缝位置、生产厂家生产的GBF管标准长度和GBF管的排布方向,进行排管设计,绘制出GBF管排放图。然后,根据排管图得出加工的计划,交相应的GBF生产厂家进行加工。
在GBF管运至施工现场后,不能随便堆放,需要作业人员要根据GBF管长度分别堆放,方便以后的管理和使用。为方便垂直运输,现场用钢筋焊接制作GBF管吊笼,使用塔吊将GBF管运至楼层作业面。GBF管贮存、搬运时必须水平放置,严禁立放,以免管端被损坏。立放容易使混凝土流入管内,造成浪费的材料,而且增加自重,从而改变设计构造。在GBF管运至作业楼层后,作业人员根据所在层的排放图进行排放,排管时,不要碰坏GBF管,注意轻拿轻放。
3.3 楼板上排钢筋施工
GBF管铺设完后,应先绑扎楼板分布钢筋,再绑扎楼面的负弯矩钢筋。
3.4 GBF管的调整、固定
3.4.1 安装固定加劲肋管施工过程中,应在管顶铺垫模板或脚手板作保护,不容许直接在其上踩踏。
3.4.2 调整对线,保证加劲肋管之间及其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将加劲肋管底垫至设计标高后,在每条加劲肋管距两端头约100mm处应至少各有一抗浮锚固点。抗浮锚固和防水平漂移措施应根据加劲肋管断面尺寸、长度等条件,在施工方案中作具体计算。抗浮锚固必须牢固可靠,可间接利用空心楼盖内钢筋作抗浮锚定传力件,但其最终锚定点必须是楼盖底部模板,龙骨或支模架。
3.4.3 加劲肋管下的预留水电线管盒应按划线预埋,为减少其对楼盖断面的削弱,管线盒宜尽可能布置在腹肋位置,预埋管交叉点应布置在肋内。竖向穿楼板管道宜先预埋套管。必要时预埋管线处可采用配套规格的加劲肋管,以便让出管线位置。
3.4.4 排布加劲肋管时,如设计未作要求,宜将其与最靠近的梁、柱、墙钢筋的净间距调为50mm左右,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50mm。
3.4.5 加劲肋管安装完成后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
4、混凝土浇筑
4.1 钢筋隐蔽验收及GBF管固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本工程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为160~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泵送直接浇筑。混凝土泵管支架须放置在胶合板或其他材料的垫板上,禁止直接放置在GBF管上,以免刺破GBF管。
4.2 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加劲肋管纵轴单向(即顺长度方向)进行;不宜沿垂直加劲肋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布料与振捣应同步进行,以保证加劲肋管底被混凝土充填饱满,无积存气囊、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