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盈利模式

建筑业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盈利模式

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建筑企业改革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quick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 and mor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rom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private enterprises need a correct path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ivate enterprise; building enterpri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F279.23

一、产权制度改革

1.改革的必要性

在一起国有建筑企业与民营建筑企业共同投标的案例中,业主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责任心不强,干好干坏无所谓,与企业负责人关系不大,民营建筑企业是在为自己干,责任心强,因此,业主相信民营企业。由于该国企尚未进行改制,从而失去了中标的机会。

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潮流,真正实现与国际建筑企业的接轨,并最终能与国际建筑企业和民营建筑企业在全方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企业在提升实力的同时,发挥最大效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改革的方式及成效

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较为成熟的方案就是对原国有建筑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并最终确定法人治理结构。在实施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人格化的是应当优先考虑的,这是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牵涉到企业的改革能否从一开始就在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可以在政府的主持下,在广泛征求企业员工及企业领导层意见的基础上,以政府派出人员为主体。组建具有兼容性的临时机构,重要事项作出过渡性安排,承担资产重组的职责。当条件成熟时,再按照法定程序来确定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而资产重组主要方式是进行股份制改革。由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置换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坚持两个持大股,不搞人人持股,是建立经营者与企业利益捆绑机制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有利于形成利益与风险一致性,经营者持大股,使资产责任主体到位,盈利大,同样风险也大,经营者的压力大了,搞好企业的动力同样也大;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经营层,在于企业家,只有经营层控股,主要经营持大股,把经营层和主要经营者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就有希望,职工的利益也就有保证;有利于形成责任与权力一致,经营层持大股,责任大,权利也大,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利于解决“大锅饭”问题,人人持股,仍然是吃大锅饭。

实践证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才能顺应人性的特点,顺应历史的潮流,才能将建筑企业在同行竞争的劣势彻底扭转,才能使建筑企业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奉献最大的力量。 二、人才管理的改革

1.建立激励机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采用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我国民营建筑企业的必要选择,也使众多的民营建筑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这一点值得国有建筑企业借鉴和学习。

调查表明,我国有56.7%的高科技私营企业将奖金作为首选的激励方式,有42.8%的公司把给予员工更大的信任和自作为主要的激励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业务骨干应给予确定性收放,如果这种收入偏低就会导致人才流失。

2.激励方式的探讨

根据调查表明,单纯的采用传统的薪酬激励,没有其他长效激励方式,缺乏长效激励,企业价值的变动与员工的激励机制几乎不存在相关性,那么这种激励机制是一种短期行为,是失败的。

根据对一些成功的运用激励人才机制使企业活力十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民营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研究表明,要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要研究人的需要,人对工作的满意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而人才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其他业务骨干及所有的普通员工,因为企业的业绩是靠所有的人通力合作而取得的。因而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应包含对普通员工在内所有人的方法措施。

导致员工对工作满意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1)报酬,因为报酬能直接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2)工作本身,工作本身的多样化和对工作方法及工作进度的自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3)提升,提升机会意味着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的积极变化;(4)管理,以员工为中心,从员工角度着想的管理,或让员工影响、参与决策管理方式无疑更受员工的欢迎;(5)工作群体,有友好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同事,对员工来说,可以得到工作以外的慰藉和依靠感;(6)工作条件,好的工作条件能带来较好生理上的舒适,工作时间长短的弹性直接影响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质量”。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量管理,建筑企业尤其如此。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办企业最重要的一条法规是资金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建筑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必须集合资金这一最基本的优势,才能有效参与竞争。

2.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财务分析

成功的民营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目前通常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参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改善投资管理,采取强化管理抑或合并、转让、终止、撤销、清理出售等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投资决策一般遵循以下要求:有阶段性,保证重点,集中力量,不平铺直叙;理性,只涉足与主业相关的领域;有人力和资本上的剩余能力,其中资金方面是指自有可动用资金加上以项目名义进行的适度负债经营,不能长时期搞流动资金长期化、固定化;对风险有充分的估计。投资要有一点冒险精神,但一定要对风险可能产生的代价进行测算并与收益进行比较;投资有前瞻性,有能产生长远利益的项目,以增强发展后劲。

国有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除了通过资产重组让专业集团来经营管理房地产业等资金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之外,还应在全系统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调研、评估、决策以及相应的制度,从源头上来减少或杜绝权力腐败及决策失误。因为市场经经济是无序的,而风险和机遇往往与生俱来。

3.建立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

完善财务处理流程。建筑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

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创新,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端正整个企业的风气。

4.抓好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加强财产控制。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学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45-01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应用型高等院校为抓好教育质量,培养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建筑学专业一线人才,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1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建筑学专业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前三年在学校内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后一年要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若想真正的将实践环节落实到位,这种模式必然导致需要大力推动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2)校企双方的需要。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双赢”模式。(3)学生成长的需要。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工作第一线,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两种环境中成长,有计划地使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协作精神、组织纪律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以培养,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 校企合作的模式

2.1 学校走进企业

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在学校或企业的双方努力下,以顶岗的形式走向真正的工作岗位,通过几个月的实习,学习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同时企业也可以择优录取,直接就业,省去了员工的培训时间。

2.2 企业走进学校

通过工作室的模式,让企业走进学校,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的工作室,真题真做,做企业正在进行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2.3 校企互动式

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指派优秀管理者或设计师到学校担任具有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课程教师,如设计类课程。企业设计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的同时,学校的教师也到企业去培养实践教学经验,通过校企双方的互动,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实践能力训练,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学校实训场地和经费匮乏的问题,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3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体质、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目前的校企合作,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或个人或工作上的接触,双方自己争取来的,是自发。这种关系没有任何的国家政策的保障,缺乏相应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3.2 不对等性

学校要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务必要将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切实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建筑学专业专门人才,可企业还是以利益和效益为主,其运行机制决定他们不能白做无用功,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这种情形下,往往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于企业,目前学校的普遍做法也是主动到对口、有实力的企业去谈合作。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是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在这对矛盾中,却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必然导致校企合作的根基不稳。

3.3 脆弱性

由于合作双方的不对等,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对于学校,即使跟企业的合作已经很稳定,也有可能一夕之间因企业更换领导或效益原因,合作破灭;对于企业,学生素质无法保证,学生安全问题更为突出。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促成的合作是很脆弱的,是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甚至会因感情的转移、人脉关系的中断而终止。这些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关系十分脆弱,缺乏稳定性,难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4 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完备的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办学这一模式在世界各国都是高等院校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他们取得成功经验很重要的条件是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我们国家也应在相应领域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来给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如明确说明企业的义务、规定相应的培训标准,以及国家职业资格和认证框架内容,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活动。充分使用国家投入和国家激励两种手段,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4.2 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家应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实施多方面的激励,承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授予荣誉,认定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对企业负责人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综合实力评估省给予倾斜或奖励,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成果突出的学校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4.3 凸显校企合作优势实现双赢

从深层次合作角度动脑筋,找出校企合作的优势。对企业而言,学校让企业优先录取实习中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特别是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中能更好的认清学生的优势,为企业能够任人唯贤;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影响,早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就学校而言,在合作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对逐步推广到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5 结论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主要能力指标的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来讲,校企合作是其能够培养出“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的必经之路,从教育的社会效益而言,校企合作是强强联手,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雅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0(3):52-53.

[2] 曹达华,朱桂龙,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2.

[3]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42.

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第二课堂;英语专I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2-02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自主性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今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现状,从第二课堂的角度探讨自主与实践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自主学习与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终生学习技能和培养独立思考者的讨论。西方教育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元认知理论,提出了“培养独立人格与创新思想,提高创造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理念。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余理论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我国现阶段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学生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的操练,以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尤其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之后,我国各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第二课堂还是有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

(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充分。有些高校认为,第二课堂有助于丰富同学们业余的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气氛,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因此部分教师对第二课堂漠不关心。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没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导致大量学生自发组织的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只能借助其他途径申请适合活动特点的场地。

(二)对第二课堂缺乏统一的规划,也不予以有效引导。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规划。加之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以后,人均教学设施不足,出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争夺时间、设备等现象。对此,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这样给第二课堂的运行带来了难度。多数高校对学生个体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更有效地引导,对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等缺乏系统引导,也没有专门的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指导。

(三)缺乏高水平教师的指导。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科技活动非常重视,并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了专门的导师,但是这类导师数量有限,且主要是来自共青团组织、学生思政队伍。仅仅靠这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来完成几万人的第二课堂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因为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开展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活动,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要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要转变教学理念。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技能与知识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模式。在保证第一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热爱英语的动力就会开始变得喜欢学习英语,这样英语学习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变成了学生喜欢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二)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英语第一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但是同样也有局限性。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照顾到,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均衡发展。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恰好能弥补这种不足,第二英语课堂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都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大学与中学的学习环境不同,大学更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堂主要给学生起引导的作用,仅靠英语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因此要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他们不再是英语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理解和正迁移,展现自己的风采。

四、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指的是在课外以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所构筑的丰富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空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开展形式:

(一)英语角。英语角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口语交际应用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英语角大声朗读、背诵课文,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进行小组交谈或是举办辩论赛,使W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口语技能。

(二)英语广播和墙报。英语广播可在各院各系征稿,广招英语口语好的学生进行播音,每周两到三次;老师也可加入其中,编写播音稿及播音。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英语。英语墙报可以先分班进行,再进行年级评比。诸如英语广播和墙报的活动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英语的舞台,并使自身英语水平得到锻炼提升。

(三)英语表演。英语表演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剧本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编写新剧本表演。学生除了编写台词,还要设计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不但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

(四)搜集设计英语广告和标语。老师先将一些喜闻乐见的英语广告展示给同学,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的用语和句子特征。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英语广告,将其制成卡片,或剪贴装订成图文并茂的英语画册,并定期流会,从而提高学生各种领域英语能力。

(五)网上英语阅读。互联网是现代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增加英语阅读量,拓展视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阅读网上英文材料正在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阅读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方便快捷及重要性。

此外,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采取英语朗诵、讲故事、唱歌、演讲、主题班会、展览和英语沙龙等形式,这些活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能够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影响着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去对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会如何创造性的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自主能力更加突出,并把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白阳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38-40.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04).

〔4〕郭永志.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6):169-170.

〔5〕娄小星.通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6〕Wenden,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7〕A.D. Cohen & S. J. Weaver. Styles-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A Teacher’s Guid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6.

〔8〕Addison, S. & Alison, L.M. (2002). The accuracy of academic self-evalua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Vol.35, No.4.370-383.

〔9〕John Sinclair (Editor-in-chief).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er[M].Happer Collins publisher Ltd,1990.

〔10〕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in Language[M].Oxford:Pergamom,1981.

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进一步的调查则显示,蒙草抗旱的主营业务事实上长期被局限在有限的地域和空间内,几乎不存在跨地域扩张的可能,这也是导致其不得不接受“垫资”、“回款慢”等恶劣经营条件的根本原因。

另外,与东方园林(002310)、棕榈园林(002431)、铁汉生态(300197)等园林类上市公司相比,蒙草抗旱有着极大的业务差距,盈利模式、投资价值相去甚远。其行业属性十分模糊,难以简单的归纳到“园林类”公司,但在招股书中公司却将自己与上述园林类公司相提并论,带有明显的“挂羊头卖狗肉”倾向。至发行公告中,公司正式的行业划分则是“其他土木工程建筑业”,发行市盈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挂羊头卖狗肉 毫无扩张潜力

蒙草抗旱招股书显示,公司超过95%以上的业务集中在内。而在内,蒙草抗旱的业务更只是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巴彦淖尔市以及乌兰察布市等地占蒙草抗旱当年业务收入的比重在80%左右。

蒙草抗旱业务地域如此集中,究竟是缺乏扩张资金,抑或是本身就缺乏扩张的潜力和可能?

记者了解到,导致蒙草抗旱业务地域如此集中的原因,正是其主营业务的“特殊性”。尽管蒙草抗旱在招股书中把自己与东方园林、棕榈园林等园林类上市公司相提并论,但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却与这些园林类公司差别很大。

蒙草抗旱近80%的业务更为专业的表述是“生态修复”,也就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蒙草(内蒙古地区的草本植物)进行节约型生态环境建设,在沙漠地区、道路边坡、盐碱地等区域种植蒙草。剩下的20%业务是在上述的三、四线城市的公园和建筑物周边区域进行绿化(也是以种草为主)。

笼统的将蒙草抗旱归入“园林类”看似没有大问题,但公司实际上不仅没有多少园林景观建设,而且也没法分享园林景观建设的巨大市场。

以东方园林为例,东方园林以北京和深圳两地的政府城市景观园林工程和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园林建设为主,并在上市后积极扩张,近期在福建和湖北均有项目拓展。由于园林建设与城市扩张、地产项目相接轨,尤其是在房地产业的景气周期内,东方园林的项目都有充足资金保障,财务上体现为良好的现金流,以及较高的毛利率。这与现金流几近断竭的蒙草抗旱有着根本的差别。

同样的,棕榈园林在今年6月份快速切入山东市场,市政园林建设业务扩张步伐也在加快。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蒙草抗旱引以为优势的“蒙草”恰也是其短板,在业务上将公司局限在降水稀少、干旱高寒、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的有限地域内。并且,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业务相比,蒙草抗旱的开工时段受到秋冬季节的明显影响,土石方工程量也更大,其业务模式的跨地域扩张潜力极低。

被地方政府牵着鼻子走

在上市融资后,蒙草抗旱将得以暂时减缓其资金压力,但却又始终无法摆脱被地方政府“牵着鼻子走”的盈利模式。

客户构成上,蒙草抗旱的业务对象多数为内的地方政府机构,其业务开展受到当地财政支出,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指出蒙草抗旱在招股书中刻意粉饰其客户风险,关于“资金回收保障高”的表述存误导投资者之嫌。因为在财务数据的表现上,蒙草抗旱至2011年末的应收账款净额高达4.5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64.38%,且绝大部分都是应收项目工程款。

客户大多数为内地方政府机构,同时应收账款又大大超过净资产、达到总资产的近7成,这充分说明蒙草抗旱一直以来的业务就是被地方政府“牵着鼻子走”。这种不得不将业务局限在内蒙有限地域的盈利模式事实上是一种劣势,但在招股书中却被蒙草抗旱描述为“竞争优势”,认为其在内蒙古市场上的优势首先是得益于公司的主力产品:蒙草多属于内蒙古本地植物,适于本地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公司高管在本地经营多年,还兼任当地风景园林学会副会长、政协委员等重要职位,具备一定的人脉优势。

成长与估值之惑

蒙草抗旱的成长性如何仍有待市场验证,在招股书中,公司仅提出“仍将主要专注于内蒙古地区的市场开拓,强化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整体抗风险能力”,但没有人知道在继续强化市场地域集中的风险后,公司如何能“提高抗风险能力”?

蒙草抗旱在发行公告中表示,其发行价格为11.8元/股,对应最近一期财报的摊薄市盈率仅22.69倍。而这一发行价格也被业界部分人士认为“偏低”,理由是诸如东方园林、棕榈园林、铁汉生态的动态市盈率集中在40倍上下。蒙草抗旱则表示,这一定价是“为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市盈率相对可比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静态市盈率水平有一定程度折价”。

但是,盈利模式和扩张潜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类公司相去甚远的蒙草抗旱,其发行市盈率低于这些园林类公司是否真的是“让利投资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市场存在极大的分歧。

建筑业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税制改革目标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国务院要求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文就在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就开发与销售房地产企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对企业盈亏影响进行测算、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企业目前主要应缴纳税款种类

(1)营业税:纳税人按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的5%计征。

(2)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按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税额的1%、5%、7%分三档计征,其中: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按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按5%、纳税人所在地乡、工矿区的按1%。。

(3)教育费附加,纳税人按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税额的3%计征。

(4)地方教育费附加,纳税人按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税额的2%计征。

(5)土地增值税,按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的30%、40%、50%、60%分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计征。其中: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税率为60%。

(6)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额的25%计征。

(7)另外,房地产业还涉及计征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费,这些税费金额较小,且一般作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中,本文不作详细说明。

二、房地产公司经营盈亏模式

设房地产业销售额为100,销售成本(含土地成本、建设成本)为A,营业税费为销售额的5.6%。

三大期间费用(含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贷款利息),依土地增值税计税扣除标准(注:税务设定的标准具有一定参考性),设期间费用为销售成本的10%。

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等于100-A-20%A-10%A-5.6。按土地增值税的累进税率界限测算,若(100-1.3A-5.6)÷(1.3A+5.6)>50%,则A<46.97,即若销售成本大于销售收入的46.97%,土地增值税按30%的税率征收。考虑到招拍挂土地成本的趋高及参照上市房地产业的有关数据,本文按A>46.97即税率为30%的土地增值税税率假设,得出土地增值税等于(100-1.3A-5.6)×30%。

税前利润为100-A-10%A-5.6-(100-1.3A-5.6)×30%=66.08-0.71A

三、房地产业5%的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后经营盈亏模式的改变

(1)假设5%的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同时土地增值税还照收,房地产公司成本盈利模式如下:

设房地产业含税销售收入为100(即假设改征前后消费者支付的现金总额不变),若按商品销售行为的17%税率计征增值税,则房地产公司不含税销售收入=100÷1.17=85.47。

设含税销售成本为A(即假设改征前后开发支出的现金总额不变),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建筑业增值税率为11%,另假设土地成本比照建筑业的增值税率为11%,则不含税销售成本为A-A÷1.11×11%=0.9009A。

设期间费用为销售成本的10%,期间费用为0.09009A。

销售税金附加(含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的12%,即等于(85.47×17%-0.9009A×11%)×12%=1.7436-0.01189A

土地增值税的增值额为85.47-0.9009A-30%×0.9009A-(1.7436 -0.01189A)=83.7264-1.15928A,土地增值税为(83.7264-1.15928A) ×30%=25.11792-0.34778A。

税前利润为85.47-0.9009A-(1.7436 -0.01189A)-0.1×0.9009A -(25.11792-0.34778A)= 58.60848-0.63132A。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的盈亏平衡点66.08-0.71A= 58.60848-0.63132A,得出A=94.96,即:若A>94.9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房地产公司有利,将增加利润;若A

注:①、66.08-0.71A>0得出A

(2)假设5%的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后,因土地增值税也属增值性税收,所以设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并停征土地增值税,则房地产公司成本盈利模式如下:

设房地产业含税销售额为100(即假设改征前后消费者支付的现金总额不变),按商品销售行为的17%税率计征增值税,所以房地产业的不含税销售收入=100÷1.17=85.47。

设含税销售成本为A(即假设改征前后开发支出的现金总额不变),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建筑业税率为11%,则不含税主营成本为A-A÷1.11×11%=0.9009A。

设期间费用为开发成本的10%,期间费用为0.09009A。

销售税金附加(含7%的城市维护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等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的12%,即等于(85.47×17%-0.9009A×11%)×12%=1.7436-0.01189A

税前利润为85.47-0.9009A-(1.7436-0.01189A)-0.1×0.9009A= 83.7264-0.9791A。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的盈亏平衡点66.08-0.71A =83.7264-0.9791A,得出A=65.576,即:若A65.576,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房地产公司不利,将减少利润。

四、房地产业5%的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后经营盈亏影响分析

(1)根据2011年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摘录部份上市房地产公司有关房地产开发销售的2011年度财务数据指标如下:

从表中得出,11家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平均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97%,

(2)根据上述数据测算以及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数据,若单纯将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其他税种不变,因行业成本率58.97%

(3)若5%的营业税改征17%的增值税并停征土地增值税,因土地增值税停征等于给予房地产公司的重大税收优惠,按行业平均成本率58.97%计算将减免土地增值税(100-1.3×58.97-5.6) ×0.3=5.32,即将减免销售收入的5.32%税额。依据上述测算数据,税改后房地产公司将综合减少税负成本等于(83.7264-0.979098×58.97)-(66.08 -0.71×58.97)=1.78,即房地产公司的税前利润将增加销售收入的1.78%。

(4)综上所述,对房地产企业实行5%的营业税改征为17%的增值税,在不考虑其他税种的情况下,将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税负,从而违背了国家逐步减轻国民(企业)税收负担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会增加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的复杂性。

五、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增值税率盈亏平衡点测算

考虑商品房销售属商品销售行为,所以上述假设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按17%的增值税率征收。如果为保持房地产业税改前后税负不发生变化,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时新设一档增值税率以保持税负不变,那么进行税改前后盈亏平衡点测算如下: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同时土地增值税还照收

按上述测算基本公式,销售成本引用11家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平均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97%,设增值税税率为X,则:66.08-0.71×58.97=100÷(1+X) -53.126-[12X÷(1+X)-0.70127] –[0.3×(100-12X)÷(1+X)-20.5088]-5.3126 ,从而0.7×(100 -12X)÷(1+X)-37.2285=24.2113,得出X=12.26%,即当增值税税率设为12.26%时,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经营盈亏基本不变。

(二)假设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因土地增值税也属增值性税收,所以设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并停征土地增值税

按上述测算基本公式,销售成本引用11家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平均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97%,设增值税税率为X,则:66.08-0.71×58.97= 100÷(1+X) -53.126-(12X÷(1+X)-0.70127)-5.3126,从而(100-12X) ÷(1+X)-57.7373=24.2113,得出X=19.21%,即当增值税税率设为19.21%时,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经营盈亏基本不变。

六、房地产公司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解决的问题

(一)进项抵扣问题

房地产业综合成本主要分四大块,即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税费、借款利息与期间费用,若房地产公司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土地成本是否可进项抵扣,抵扣税率是多少(本文按建筑类11%税率测算),因为目前招、拍、挂的土地成本占房地产业成本比重很大,土地成本的进项税率将对房地产业的税改及成本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二)土地增值税问题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土地增值税是否要停征或对该税种进行修改,因为土地增值税是为了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越多税负越高,属增值性税收,而增值税也属增值性税收,若同时征收销售商品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属重复征税行为,将加大企业负担。另外,原土地增值税有关普通住宅的免税优惠政策,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并停征土地增值税,将如何让普通住宅的免税优惠政策得到延续,从而体现国家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的目的,达到房屋居住价值回归的房地产调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