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地产;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China is aging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elderly pension proble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facing huge pension marke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ave been aggressive in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is the background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because China's aging process with elderly population base is large, growing faster, makes the elderly housing market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lderly apartment development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alyzes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profit model and the main case, hope we can thr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re and mor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society for old age pension problem and thinking.

Key words: ageing; Endowment real estate; Elderly apartment; Prof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中国的老龄化及养老方式现状

(一)我国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我国老龄人口于1999年即以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标准,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规定,一个国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 岁以上人口占10% 之上的国家称为“老龄型”国家。目前中国60 岁以上老人已达1.78 亿,占总人口的13.3%,而且正以每年3.2% 的速度递增,进入老龄化。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人口的27.8%,届时三个半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见表1-1,表1-2)如此高的老年人口率预示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格外严峻,如何安排好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切实解决好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与社会生活保障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1我国老年人口发展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表1-2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趋势单位:%

注: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二)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世界上公认的养老方式一般有三种形式:1、传统的居家养老;2、社会养老;3、个人、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养老方式。我国老年人当前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除此以外还有托老所、福利院以及老年公寓等。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结构急剧改变,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已经渐渐远去, 目前老年人大多孤身或同子女分住。按照自然规律,人进入老年后无论精神感官或肢体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或残疾,身心疾病成为影响他们自主行动的内在因素;年事越高受此影响越大,越需要更多的照顾。当代老人还是多子女的居多,儿女可以轮流照顾,而一旦进入“四二一”模式,那时子女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老人需要独自生活, 据全国老龄委抽样调查,有16.7%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且年纪较小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的比例大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显示出中国人养老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养老需求日益社会化,将形成一个体量惊人的现代养老产业。

(三)我国养老市场的供给概况

1、养老机构供给种类

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养老社区等。

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主要面向城镇“三无”老人,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养老的场所和各类生活、医疗服务。社会福利院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补助。

敬老院。敬老院主要针对城镇的各类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敬老院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敬老院通常建设费用由政府补助,运营费用向入住老人收取。私立敬老院无补助,自负盈亏。

养老社区。养老社区一般规模较大,除住宅用房外,还包括各类配套商业设施及医疗设施等,通常拥有社区医院。养老社区通常包括家庭养老、公寓养老和看护养老三种类型的养老用房。

家庭养老的养老社区通常子女与老人同住一养老社区,主要的养老服务由子女提供,但社区也提供一定的补充服务,如日间看护等。以养老公寓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此类社区一般老年人单独居住,主要服务均由社区提供,包括日常的家政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以看护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除提供养老公寓提供的各类服务以外还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如急救服务、搀扶服务、喂饭服务等。

2、养老机构供给总量

当前我国城乡公办的各类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共有39500多个,养老床位149.7万多张,但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供需严重不平衡,差额巨大,绝大部分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二、老年公寓开发的盈利模式分析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更别说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下,愈发显得艰难。在9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政策前提下,绝大多数要靠市场化来解决养老居住问题。与国外众多资本竞相进入养老产业不同的是,在目前中国,地产商是承担市场化养老的主力军。老年公寓开发的全链条由地产商独立完成,地产商成为了中国式养老的绝对主角。

养老激起了房地产企业一波又一波的热情,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大型房企纷纷试水老年公寓,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也高调插足,养老地产可谓风起云涌。大腕云集,但以盈利模式论老年公寓的开发无非三条路可走:租售结合、会员制、保险产品。

(一)风险最小的租售结合模式

就整个产业的实质来说,养老产业中的地产并不是盈利的载体,而后期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才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利润点。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加之资金回收期长,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养老是不挣钱的,或是回报很慢的,地产才是挣钱的大头。由于国内的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要靠收取养老服务费来填补前期的巨大投入基本是天方夜谭,而将大部分房源卖掉,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成为了绝大部分地产商的选择,因为这样的风险最小,而持有剩下的一部分物业用于运营,又能实践开发商当初拿地时的承诺,可谓是既下了河,又不至于鞋全湿的折中之策。

万科在北京的项目幸福汇社区中,养老地产就有两种形态,一种为2.4万平方米的“活跃长者之家”,利用万科幸福汇的商业配套用地建设,做万科全持有的老年公寓,还未开始销售或运行;另一种为12万平米“活跃长者住宅”,是加入人性化设计的散售住宅,目前正在销售。对于初尝养老地产的万科,也是选择了这种租售结合的开发模式,使得自己的投资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绿城早在2006年就涉足老年公寓的开发,其在浙江临平开发的绿城蓝庭项目中配备了老年大学、健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区门诊、护理院等公共配套,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项目中的老年公寓共十层,一二层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园区食堂及洗护中心。三四层为护理院,共计三四十个房源,可容纳60名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的老人共计四五十人。五层以上规划了86套老年公寓,面积包括60-70及120平方米。这批86套公寓销售定价在1.4-1.5万元/平方米,较普通住宅售价略高。

由于房地产开发前期沉淀的资金成本过高,而销售物业是开发商最快也是最直接的回笼资金的方式,至于租售比的确定,每个开发商对于不同的项目又都有不同的考虑,卖多持少可能是迫于资金的压力,而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持有越多的老年公寓,却是看中项目后续稳定的提供服务所产生的现金流。

(二)会员制模式

对于许多志向远大的开发商来说,光靠销售赚钱,多少有些英雄气短,养老地产的本质应该是养老服务业,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性化的提供各种服务,从后期多年的持续经营和运营来获得收益才是一条长期的赚钱之道。

持有型的养老地产,一般以押金制和会员制实现前期部分资金的回笼。而会员制相比传统的押金制,在财务、盈利性和经营灵活性方面都更加有优势。比如,押金不能算作利润,但是会员费可以比较灵活的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从经营的角度看,押金对应的房间或是床位是固定的,但会员制可以非常灵活的安排床位或房间,其在经营上的操作也更加的便捷。会员制的设计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比如捆绑价值属性的设计通常会将会员卡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通过会员卡价值属性以及会籍是否转让划分会员。再比如捆绑物业属性的设计会按照使用物业面积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会员等级。

国内养老公寓会员制的创始者就是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由于土地性质是协议出让,亲和源无法通过销售的渠道来回笼资金。而会员制是其解决经营压力、回笼资金的一条捷径。目前亲和源的老年公寓会员卡分为A卡和B卡。其中,A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一律售价89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需交付2.98万、3.98万和6.98万不等的年费;B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年费一律为2.38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售价分别为45万、55万和88万。这种收费上的不同取决于A、B卡的不同性质,A卡在亲和源老年公寓的使用期限与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相同;而B卡的有效期至老人生命终结,但有一个15年的界限,未住满15年的多余费用可以退还,超过15年部分免费。亲和源的会员卡A卡最初的售价是50万,而现在已经涨到89万。

一般来说,会员卡的销售收入可以收回房屋的建设成本,而会员每年交的服务费才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产生,服务成本的递减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亲和源的会员制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不仅与万科进行了合作,也开始了全国的扩张之路,以输出管理的模式向全国的老年公寓市场进军。

(三)与保险捆绑的模式

保险资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适合做养老地产的,相比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拮据,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充盈的资金,他们手握巨额的保费,据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有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这恰恰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匹配。由于保险产品的销售时间、给付周期等因素影响,保险资金倾向于长期的、安全的投资方式,对于回报率的要求不高,而这与养老地产的投资模式是完全匹配的。

泰康人寿2010年在北京昌平斥资40亿元购买了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土地,筹建泰康之家旗舰社区。泰康人寿也专门成立了一家叫泰康之家的管理公司,为旗舰社区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建成后的养老社区约有1.5万张养老床位。建成后不予出售,而是用于长期经营。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将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和专业护理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此,泰康将自行开发一系列的公建配套项目,提供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并以收取养老服务费用作为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想进保险公司打造的养老社区养老,手段只有一个——买保险。如泰康人寿推出的“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由泰康人寿的“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和泰康之家的“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可用来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此外,客户也可以到了保单约定的时间,不选择入住,可以拿到分红。每份保单的保费200万至300万,可选择一次缴清或者分10年期缴。由此获得养老社区的居住资格,锁定了入住成本,售价不菲。

保险资金与老年公寓的结合其实在国外早已普遍,美国保险业在养老地产中买断居住权,采取酒店式的管理,收取会员管理费用,并开发养老保险客户。目前美国的养老社区的现金回报率是8%-11%,甚至高于商业地产。保险资金通过客户购买保险的保障,保证了老年公寓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财务安全,降低了投资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养老社区运营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 2011[M].《中国人口年鉴》杂志出版社,北京,2011年12月.

[2]王崴,养老地产“三板斧”.地产,2013年第一期:80~89.

[3]周燕珉,林婧怡,综合型养老社区应当如何规划.地产,2013年第一期.

[4]王崴,老龄化红利.地产,2013年第一期:92~93.

[5]周展宏,改变对生命的态度.财富(中文版),2012年9月:54~58.

[6]刘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D].【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4月.

[7]范晓东,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九期.

[8]王波,居家养老:问题与模式创新——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泛在学习的基础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这给成人求学者带来了更均等的自主学习机会。然而,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动机适配度、约束力、认知策略等因素影响,不少人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为此,作为学习资源提供方,需要进行科学干预。激发高成就动机、培养兴趣、利用元认知监控,是心理导控的艺术;营造文化氛围、以小模块微学分促进学习惯性、以反转课堂助推知识内化,是业务导控的创新。

[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成人泛在学习行为导控

[作者简介]卢玉珑(1965-),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的成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GA155,项目负责人:卢玉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111-03

泛在学习( Ubiquitous - Learning),意指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借助任何设备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5A(Any-one, Anywhere, Anytime, Anydevice, Anything)学习模式。

一、影响成人泛在学习行为的因素

(一)宏观因素

早在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就指出,“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清晰地阐述了泛在学习的必要性。然而,直至传统教育植入现代信息化技术,5A式泛在学习才有了实现的可能。近年来,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使得教育信息消费呈“井喷”态势,乐意尝试泛在学习模式的成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另据新浪教育2013年11月的《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已经覆盖了2亿人。其中,超过一半为在职人员,占57%。2004年我国泛在学习市场规模仅约143亿元,2013年扩张至9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2%。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正浸染着大众的生活形态,尽管无人可以全景式地预览未来的景象,但一定可以预见泛在学习将势不可当。

(二)微观因素

1.动机的适配度。一是成人泛在学习的动机。数据一,周玲对成人函授学员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动机居第一位,其中,“提高自身素质”99.6%,“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93.5%;求知动机居第二位,其中,“学新知识,更新观念”94.6%,“对所学专业有兴趣或好奇心”74.6%;交往动机居第三位,其中,“丰富业余生活”70.1%,“可以多认识一些朋友”62.9%;家庭动机居第四位,其中,63.7%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37.4%是“亲人期望自己学习”;竞争动机居第五位,其中,71.9%是为了“有竞争资本”。数据二,张建伟对成人学习网络课程的调查数据显示:“提高一般能力”69.8%,“对专业非常感兴趣”23.6%,“当前工作需要”34.6%,“获得文凭”29.2%,“想换个工作或行业”10.3%。数据三,李斌对远程教育、函授及其他教育类别的成人学习者进行动机调查显示:“学习内在动因”60.3%,“学习外在诱因”24.3%,“学习意志”6.9%,“学习结果归因”4.4%,“学习自我效能”4.1%。管窥三组数据,成人学习的内在动机是主流,但外在动机也不少。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学习活动自主、自发、有效;而外部动机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学习活动被动、依赖,需要诱发。

二是学习动机实现的相关支持。学习动机并不直接左右学习效果,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中介。三者互为作用,形成四种不同的关系:动机强、行为好,则效果佳;动机弱、行为好,则效果可能好;动机强、行为差,则效果不会好;动机弱、行为差,则效果差。除动机刺激外,线上、线下课程组织、虚拟课堂指导者的帮助、师生交往互动等相关支持系统也会影响泛在学习行为。然而,现在虚拟学习环境支持系统的利用状况并不乐观。据2013年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的资讯,部分大学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究其症结是配套服务和宣传不到位。对聊城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的分析报告也反映了相似的结果:就使用频率看,“频繁和经常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学生占33.5%,“偶尔使用”62%,“从未使用”4.5%。就资源查获看,“全部查到”12 010,“大部分查到”40.1%,“经常查不到”46.7%。就遇到的问题看,“访问速度慢”53.3%,“检索能力不强”50.4%,“对某些网络学习资源的了解程度低或不了解”27.9%,“有时想使用,当时没有条件”26.35,“校外不能使用学校的网络学习资源”23.6%。即便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核心的学校,其虚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也没体现应有的价值。如某校2012年在线学习平台使用情况通报:人均浏览量约为1.95次,人均在线时间约为7分钟,人均发帖数约为0.17条。此外,有分析报告指出,影响移动学习App使用的因素里.“功能不丰富,不易用”62.83%,“内容枯燥,无吸引力”62.06%。报告还显示,在诸多的商业运作模式中,020(Online To Offline)最被看好,占67.26%,高出第二位B282C模式近24个百分点。透过一组组数据不难看出,泛在学习者渴望优质有趣的学习内容,希望接受便捷的在线学习,也珍惜线下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

2.约束力。一是自律。泛在学习,自主性是其最大的特色,尤其强调自我导向、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一个人将学习动机付诸行动后,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障碍,如工学矛盾、个人发展的压力、记忆力减退、学习瓶颈、外界诱惑,使得学习兴趣消减、放纵怠惰、决心动摇。这时就需要意志参与,帮助自己不改初衷,克服学习困难,争取学有成效。通常,意志与自律是紧密相连的,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强;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差。

二是他律。每一个学习主体的自律原则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他律”来规范学习行为。趋利避害是成年人的本能反应,适当的约束利于学习者加强注意,保持学习的上进心,避免功利意识的不良学习行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认知策略。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认知指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最基本的心理过程。通常,人脑不可能在瞬间加工多种信息,为此,学习者必须选择认知活动的方案、计划、技巧或窍门,形成认知策略。研究表明,“学习效果=10%的智商+40%的努力程度+50%的认知策略”。可见,认知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二、大数据时代成人泛在学习行为导控途径

(一)学习心理的导控

1.激发学习者的高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人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争取出色、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特殊的动机类型,其水平高低与完成学业的质与量紧密相关。通常,高水平成就动机者与低水平成就动机者相比,更注重内归因。他们自信、自尊;专心、认真;思想敏锐,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讲求效率,善于管理时间;对认准的目标全力以赴;面对挫折,有着超乎常人的韧性。因而高成就动机者更容易出色地完成学业。为此,导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如“学科竞技台”“主题演讲赛”“亮出你的绝活”等学习环节,制造无敌意的竞争,激活学习者的高成就动机。

2.引导学习者培养兴趣和自信心。泛在学习,如果过分刚性地裹挟学习者专注于预设的学习情境,势必导致学习者的逆反心理,最终使教学干预无功而返。如果通过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就可以让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人学习者具有实用导向、理解力强、学习时间碎片化等特征,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对象,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持久,思维敏锐,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果在教学组织上多引入与之息息相关的现实案例,如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时,将备受关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引入讨论;在学习评价上,采用分单元或分学习目标评价。我们来预测可能的走向:学习者可以较为轻松地学会用“艰涩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修正知识、巩固知识,还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而这种情绪,正是使兴趣稳定持久所必需的;学习者可以见缝插针、循序渐进地达成一个个小目标,好处是一方面避免了一曝十寒、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行为,锻炼了恒心;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进步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

3.鼓励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监控。大凡高效的学习者都是“会学习”的学习者,他们善于自觉监督、反省、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适宜的认知策略。泛在学习的导师应大力倡导学习者执行元认知监控,使其学会智慧地从海量的信息中高效率萃取有用知识的本领。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觉监督、控制和调节,主要包括认知目标确定、认知策略选择、认知操作控制、认知活动评价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节。通常,具备高水平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者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自觉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依据学科的特点挑选学习的步骤、方式,进行有策略的学习,并最终收获好成绩。

(二)教学业务的导控

1.营造泛在学习的文化氛围。大学教育承担着多维度使命,除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外,更要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批判精神、开放的心态。散发着大学文化韵味的学习环境、社会实践、集体活动、社团活动,既是完成教育使命所必需的,也是众多学习者所渴求的。泛在化大学教育的困难点是营造文化氛围。虽说有难度,但仍是可为的。较为快捷的途径是鼓励教师借助微信、QQ、YY等热门交互网创建有专业背景的、可以声像互动的学习社区,并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吸引学习者和社会化的教育团队进入社区,参与主题辩论、经验分享、联谊互动等,直至促成线下的有益活动。

2.以小模块、微学分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推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学生各尽其才,获得进步。然而,随着教育的“批量生产化”,同专业同课程搞“一刀切”,所有的学习者都不能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订制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变得有名无实。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实际上是反科学的。大量实验表明,压力水平与工作绩效呈倒U形关系。对于基础知识好、学习力强的学习者,当感觉学习难度过小无挑战性时,会无聊没动力,身心活动不充分,学习绩效自然不高;而对于基础知识差、学习力弱的学习者,当感觉学习难度过大不易完成时,会焦虑无信心,认知和行为失控,学习绩效肯定也不高。如果将课程知识小模块化,依据“难高易低”赋予微学分,并让学习者“量体裁衣”,在适中的学习压力下能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学习者一旦从量力而为的学习中收获高成就感,就会引发更高水平的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螺旋式上升学习的习惯。

3.以反转课堂助推学生“内化知识”。泛在学习依然坚持线上、线下的运作模式(Online to Offline),但教学模式应尝试反转课堂。“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内容。课前需要学生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在线讨论等方式获取课程知识。课堂内,教师不再占用大量时间来讲授知识,而是采用合作教学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共性问题发起讨论。通常,学习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信息接收”;第二阶段,“吸收内化”。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心在相对简单的“信息接收”阶段;而反转课堂的重心后移至相对复杂的“吸收内化”阶段。“反转课堂”的魅力在于其助推学生“内化知识”。有效的“反转课堂”需要导师彻底改革教学导控艺术。一要提供学生课前自学的微视频。对于课程微视频的制作,必须注意一些细节:短小精悍。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视频,针对性强,便于查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视频时间控制在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的范围内,一般为几分钟,最长十几分钟;网络视频,要具备回放、暂停等多种功能,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教学视频尽量避免出现教师头像、各种摆设物品等非教学信息,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每个视频后面放4~5个小问题,便于学生及时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策略;同时,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痕迹清晰可鉴,有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二要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再带着问题到课堂与导师、同学交流。同时,导师通过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归纳总结学习者共性问题,再通过实体课堂及网络实时交互平台,有针对性地发起问题讨论,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加快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

只有这种颠覆“教一学”模式为“学—导”模式的方法,导师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可能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实现按需学习、适量学习、自主学习,泛在学习才可能有量有质。

[

参考文献]

[1]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tech.gmw.cn/2014-01/16/content_10138959.htm, 2014-01-16.

[2]凤凰教育独家: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EB/OL] .edu.ifeng.com/special/book/zuixin/detaiL2013_12/20/32305224_0.shtml,2013-12-20.

[3]周玲.成人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4]李斌.成人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1( 5).

[5]张尼.部分大学图书馆重投入轻服务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