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77-02
一、建筑业的特点
建筑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特别是劳动力方面的投入巨大,因而它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建筑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因而建筑业的发展给很多例如运输、采矿、材料业的蓬勃发展。正因为建筑业的特殊存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将建筑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建筑业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
对于我国来说,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建筑业更具积极意义。首先,建筑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大批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直接降低了人民的就业压力。再者,建筑业对拉动国内消费、扩大内需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业的产值在国内GDP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巨大,这样直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纵观历史,建筑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有制企业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私营企业。将国有资金撤出建筑业,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驻其中,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对市场进行从新洗牌,加大了市场竞争,同时对建筑企业的要求逐步提高,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二、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新世纪,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要想挟制世纪之势,凭借开放之风,要实现振兴建筑企业的目标,就必须面对市场、迎难而上,实施战略创新,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保持健康、快速、可持续地成长。
(一)信息战略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高效率和高收益。建筑企业要重视信息工作,全面推广计算机管理,成立信息调研组织机构,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全方位、开放性信息管理体系,多渠道、多角度收集于工程建设、工程投标、施工动态、施工管理等有关的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政策、法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强化工程招投标工作,从而为企业获取建筑市场信息,提高工程投标中标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结盟战略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建筑企业要想弥补目前环境与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建筑企业存在的差距,只有实施“联盟”战略,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应与其他建筑企业、开发商、供销商、教学机构组成联合体,促进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形成大企业的规模优势。通过关键技术、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协作,使优势内部化,减少成本和风险,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进一步拓宽外部信息渠道,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机会。
(三)人才战略
当今的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把人才放到相应高度来认识,制定适应本市建筑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的工作氛围。靠环境吸引人、靠机制感染人、靠政策留住人,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一心一意地去工作,为企业创造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政策吸引、高薪聘请等激励手段,网罗各地优秀的高层技术管理人才,为全市建筑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企业发展就有了重要的保障。
(四)精品战略
“精品”就是企业的形象,推行“精品”战略有助于推进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建筑企业必须按“精品”要求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当前应全面组织开展IS0 9000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参与“金马奖”、“鲁班奖”等竞赛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与产品质量,实现企业整体进步,塑造既有企业特征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精品。
(五)形象战略
企业形象是经营理念、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者的综合统一体。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建筑产品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对产品的质量、服务更加百般挑剔。建筑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取信于民,必须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围绕用户所想,捕捉用户的心理,靠优质的产品、诚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在用户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
(六)服务战略
服务已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工作,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在国内外建筑市场中的知名度、信誉度,必须树立用户永远是对的经营理念,靠服务争创品牌,靠服务拓宽市场,靠服务推动创新。服务永无止境,服务是一种竞争优势,努力发掘顾客需求,绝对尊重顾客,针对用户需求的各个环节,确立终身服务的服务原则,并严守承诺,为用户提供最优、最佳的服务,使建筑企业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通过向用户提供多方位优质的服务,在感动中得到用户资源,从而赢得整个建筑市场。
三、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改革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对于非常多的国有建筑企业来讲,还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市场条形分割的旧有思维,企业缺乏开拓思维,只考虑在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排斥进入新的行业和市场。因此,国有建筑企业若要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首先需要从自身出发,为企业树立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多元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如对培养和引进人才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行业以保持人才的多样化。此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财务、市场营销等制度体系,使企业建立起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国有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才有基本保障。
(二)以技术为先导,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当前已有不少国有建筑企业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但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对企业主营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总的来看,许多建筑企业往往存在着过度依附主业发展的思路,造成了多元化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终又回归单一产业经营体制。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对企业本身进行可观详细的分析,以市场为先导,基于企业自身良好的技术条件,选择具有良好发展远景的领域发展。只有这样,多元化经营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真正提供支持。
(三)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元化和主业协调发展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成长中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国有建筑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主业为核心、多元化发展与主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因为多元化经营也带来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资源的大量分散,这也是许多规模一般的建筑企业贸然投入到其他行业而遭遇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多元化经营的核心仍然是主营产业,只有主业在本行业具备了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拥有多元化经营所要求的资源。而保证企业在行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依托自身的核心能力向上、下游及横向产业渗透发展,等待时机成熟后,最终跨行业产业发展。海尔就是著名的例子,海尔集团首先在白色家电行业具备了其他公司无法抗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行业内建立起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集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继而向黑色家电、信息产业等行业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现在的全球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总之,在市场日益国际化的情况下,面对建筑市场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建筑企业应认清形势,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迈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光灿.绿色建筑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J].建筑经济.2007(9)14-17.
关键词:建筑施工 高支模技术 应用
21世纪,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高支模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节省施工成本。本文通过对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为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既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建筑质量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住房个性化的追求,加速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安全进行严格把控,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发挥高支模的作用,促进高支模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满足当下建筑理念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概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吃穿住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由最初对住房舒适度的基本追求,转变为对住房美观、个性的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模式随之出现,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核心。高支模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现在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高支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高度较高的地方搭设模板的支撑结构和施工方式。高支模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难度较大,它需要在高度5米以上的地方搭建模板。相关负责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把控好施工的各个环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监控,使建筑工程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施工标准,降低高支模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难度[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高支模技术,尤其是在主体建筑的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核查,还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要经过多方验证核查后进行。
二、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求
高支模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注重高支模的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对高支模技术的应用也应该符合一定的应用标准。
首先,在施工中对高支模进行拆除时,在周围设置围栏、树立标语,提醒正在施工,以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并从上往下对模板进行拆除。
其次,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相互配合,随时拆除施工配件,并在模板拆除后迅速掩盖混凝板上的洞。
再者,在拆除过程中随时注意安全。对施工模板的拆除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严禁盲目拆除。一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拆除顺序执行。支撑架的拆除要做到对称,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延伸拆除;对水平杆的拆除,要从上向下,按照顺序依次进行。
最后,重视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混凝土的浇注也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先浇柱墙,再浇梁板,以保证高支架的平衡;先浇芯筒,再浇框架;对梁板进行封层浇注。对模板进行拆除时,确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要求。防止施工意外发生。
三、高支模事故发生原因
高支模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复杂,某个小环节的出错就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首先,由于各个设计环节紧密相连,局部的坍塌容易造成整体事故的发生;其次,在高支模设计过程中,具体的承载数据很难把控,造成安全隐患。目前,高支模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很多缺陷,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建筑数据的重要性,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
四、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工程简介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对施工的要求比较高。工程长度为330米,宽度为60米,高度为33米。由六层框架组成,地下室的设计高度6米。在该项目中,中间设计为地下车库,东西两面自由设置。其中的支撑点是10个柱子,柱子的高度为33米。针对高支模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2]。
2.高支模设计规划
高支模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应该确定梁线、轴线、水平控制线的位置,在梁底用钢管进行铺设,然后安装模板;其次,对楼面进行模板安装中,捆绑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进行加固。达到一定标准后,按顺序依次进行拆除,并对模板进行清理。
3.高支模技术在施工中的把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建筑工程的施工要建立在准确严谨的数据基础上,防止盲目施工。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案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也要明确标明各个施工细节和建筑尺寸,确保施工数据的完善和严谨,并合理应用施工材料。只有严格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才能够使高支模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更加合理、完善。
4.高支模技术的应用
高支模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搭设。首先在立杆的搭设上,每根的底部都要设置底座和垫板,各立杆的间距相等或成一定的倍数。水平杆的设计也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并对其进行固定。其次,可调顶托伸出长度必须小于18厘米,木枋、剪刀撑等也要进行稳定的连接,保证整个高支模的稳定坚固。
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严格核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标准,并对其进行检验。相关技术部门进行验收后,确定符合工程标准,才能对施工模板进行拆除。同时,工程模板的拆除也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来进行,以保证总体建筑质量。
五、结语
随着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施工中各种事故和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在不断变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重视对施工细节的严格监管,提高建筑质量,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高支模技术的应用不仅反应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实施阶段;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业却出现了三超现象严重,即:估算、预算和结算成递进状态的超额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企业对工程施工的控制,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效益和价值。企业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项目工程成本控制概述
项目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一般指的是,在项目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资金开支的总和,具体来说包括工程使用的原材料的买入、各级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开销、机械设备的投入及使用、土地的租赁或买卖的预算等等。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的是,项目工程无论是在人力,还是在物力方面,规模一般都是空前的,所消耗的资金也是巨大的。资金是与投资者利益息息相关的一种经济活动,每个工程项目都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项目工程成本的控制总目标实际上就是对资金的最优组合,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造价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对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就必须在建设整个过程,对不同阶段项目按照它自身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也就是按照建设程序合理性确定不同阶段的成本精度,以充分体现成本的合理性,进而保证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成本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成本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随时纠正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
1、工程投标阶段成本的合理控制
招投标阶段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建设项目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应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即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工程量由统一的计算规则计算出来;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招投标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资格的严格审查,加强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竟标以及暗箱操作等现象招标文件向未来的投标人提供与工程有关的情况、投标应注意的一切事项和评标的具体标准,须内容明确周到、合理合法、文字严密规范。评标时应遵循“公正、公平、合理、竞争”的原则,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施工资质、设计能力、工程设备、既往业绩等进行多方面综合评定,以便合理选择可信的中标单位,为控制成本奠定基础。
2、做好施工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工程环境、工程安全都是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严重问题都将会大大增加施工项目的成本,甚至可能会颠覆整个工程的盈利状况,因此,对于各项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落实,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另外,还要确保各项资源的供应及时到位,对于一些比较紧缺的资源要做好适当的储备工作。做好人员的调度指挥工作,尽量避免返工、停工、怠工事件发生,保证施工过程合理有序进行。
项目成本管理人员要按月将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计算出整个工程月度成本消耗,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分项比较,掌握成本的变动情况,并且将所得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如果实际的成本超出了预算成本,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对可控制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不可控制项的赢利或亏损可做为施工企业对本工程或后续工程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防止差距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
3、控制设备、材料采购的费用
在设备采购模块跟材料采购模块里面建立起对应的设备、材料清单,对所有采购合同建立合同台帐,在每个采购合同里面添加设备部件内容、备品备件、支付计划跟相关的信息,通过合同的建立对每期的支付申请单直接形成,在项目记录模块里面对采购到货、设备出入库、材料领用等工作环节用表单的功能对其进行全程的审批跟踪记录。通过进度计划的管理,使项目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深度交叉协同管理。
4、合理控制施工的进度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进度不仅仅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更会影响到直接成本的多少在建筑项目工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尽可能的保持平稳流畅的施工强度,尽力减少各种施工高峰的出现,降低各种机械设备人员的投入程度,减少设备人员的闲置,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候,一般可以采用关键路线法,平稳施工强度,避免高峰期设备高峰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各个施工程序和施工部门之间出现工作平面的重合,避免部门之间互相干扰提高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
5、加强安全、质量成本控制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项内容,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工序施工,加强质量自检和自控工作,制定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消除质量通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的成本浪费。
6、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木控制
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技术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已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因此,要精心安排,争取把竣工阶段的扫尾时间最大限度的缩短,从而降低竣工阶段的成本。尤其是要注重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在验收工程之前,要准备好所整理的方方面面的资料并送给甲方备查,对于甲方提出的意见要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交付。项目完工之后,要考核项目责任成本。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前一个工程还没完工,部分人员就会转入另一个项目。完工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账目不清、责任不清等,甚至发生巨大的经济亏损。所以,一定要将项目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位,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工程能够按期完工。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工程造价的变化始终掌握在合理范围,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兵.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3
关键词:建筑工程;不足;招投标管理
1.引言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它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为了在建筑业中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中标单位,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建设成本,合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在我国建筑领域内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和发展的。在我国实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20余年里,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特别是在2000年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这是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建立的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概念
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有发包与承包,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项目法人即招标方,依据特定的程序,如招标公告,邀请投标人依据招标要求参与投标竞争。经招标方对各投标者的报价及其他的条件进行审查比较后,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并与其签订合同的经济法律行为。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根据招标单位是否具有招标资格分为自行招标和招标两种。根据招标是否公开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1]。
3.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程序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基本程序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和签订书面合同六部分。
3.1招标
招标是指招标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手续、落实资金来源后,依法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编制并发售招标文件等具体环节。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招标项目还要委托招标机构,组织资格预审、组织现场踏勘、进行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等。由于这是招标投标活动的起始程序,投标人资格、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条款等各项实质性条件和要求都要在招标环节得以确定,因此,对于整个招标投标过程是否合法、科学,能否实现招标目的,具有基础性影响。
3.2投标
投标是指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并提交投标文件,响应招标的活动。投标人参与竞争并进行一次性投标报价是在投标环节完成的,在投标截止时间结束后,不能接受新的投标,投标人也不得更改投标报价及其他实质性内容。因此,投标情况确定了竞争格局,是决定投标人能否中标、招标人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3.3开标
即招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和地点,邀请所有投标人到场,当众开启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宣布投标人的名称、投标报价及投标文件中的其他重要内容。开标的最基本要求和特点是公开,保障所有投标人的知情权,这也是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条件。
3.4评标
招标人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审和比较,确定中标候选人。评标是审查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中标人必须按照评标委员会的推荐名单和顺序确定,因此,评标是否合法、规范、公平、公正,对于招标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
3.5中标
中标,也称为定标,即招标人从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按照法律规定,部分招标项目在确定中标候选人和中标人之后还应当依法进行公示。中标既是竞争结果的确定环节,也是发生异议、投诉、举报的环节,有关方面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3.6签订书面合同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人应当从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4. 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存在问题和管理办法探析
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的经济活动,秉承“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2]。
4.1 存在的问题
(1)对投标单位资质审查不严。在招投标过程中, 有些施工单位并不具备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资质及能力,但却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资质参加投标。若招标单位对其资质审查控制不严,构成虚假中标、违规分包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顽症。(2)规避招标,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按国家规定,建筑工程项目应当采取对工程效益有利的方式来进行。但有的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或是便利,采取规避招标的方式自行选定施工单位。这种行为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控制,失去了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3)盲目压价。一些招标单位评标方法极为不合理,只图降低成本,基本采用价低中标的评标方法。受此影响,许多投标单位投其所好,盲目压低报价,为了中标恶意竞争。有的施工企业为了揽到工程,报价明显不合理,进行虚假的承诺,压价抢标。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是一些豆腐渣工程出现的原因。(4)管理混乱。由于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业主不明确,许多政府部门职能重叠以致管理职责不明,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最终导致我国许多公共工程质量低下,投资效益不高[3]。
4.2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探析
(1)积极宣传,增强招标意识。政府应广泛宣传,增加公众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认识。通过宣传,增强和推动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全社会的认可。(2)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完善招投标制度,首先必须加强招投标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只有他们熟悉并且严格执行业务流程,才能不给投机分子可乘之机。其次是要加大相关的法制建设。对于敢于破坏招投标规则违反招投标法律的要对其实施严厉的制裁。最后招投标过程的每一程序都要公开透明无障碍的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监督,从而得到公众的认可。(3)完善资格审查方法,治理招投标顽疾。资格审查一直是招投标的顽疾。存在资格不清,审查不严的问题。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治理这一顽疾,必须完善资格审查方法,严把资格审查关。(4)综合考虑,科学公正评标。评标是招投标程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些不正当现象发生的环节。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地公正地评标,保持良好的形象。(5)加强管理监督,规范招投标市场。为促进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同时要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加强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通力协作,互通信息,共同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的运作机制。对于任何胆敢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追究其责任,并对其实行实施严厉处罚,维护法律的权威[4]。
关键词:境内增加值;境外增加值;重复计算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各行业合作朝着愈加密切的方向发展。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由1979年的0.4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403.5亿美元,增长约800倍。事实上,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可以归功于两岸中间品贸易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逐渐转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上游原料的生产上,而将加工组装等生产环节转移到了祖国大陆。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大量中间产品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到台湾地区,其出口额的日益增长实际上并不能确切反映出其中大陆自身的出口份额,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增加值核算统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数据来自于为了计算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中包含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使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本文使用了1995-2011年WIOD数据库中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1 大陆对台出口结构的演变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大陆各行业对台湾地区出口的特征,本文测算了1995和2011两个年份各行业的出口结构组成,以帮助我们详细分析大陆各行业对台湾地区出口的内部构成和演变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原因,这里没有列出建筑业和服务业,以及出口后又进口回的境内增加值(p4+p5)部分的数据。
首先,境内增加值(p1+p2+p3)是大陆对台出口中真正由大陆生产的部分,它分为最终产品中的境内增加值(p1)和中间品中的境内增加值(p2+p3)。第一,从表中数据可知,在1995和2011年,除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农林牧渔业外,大陆各行业境内增加值普遍较低,很多行业不超过50%。最为突出的是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14),2011年占大陆对台出口总额的56%左右,但是国内增加值仅占约20%,这意味着该行业对台出口额中有80%左右时被高估了。
其次,境外增加值是大陆对台出口中其它国家(地区)生产的部分。在全球价值分工体系下,产品内分工需要多个国家(地区)对不同工序进行协同生产,这样一件产品中就包含了多个国家(地区)的增加值,而传统关境统计方法无法体现出这部分的价值。如2011年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14)的出口中的境外增加值份额高达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也高达45%。
最后,重复计算则体现了大陆对台出口中被多次计算的出口额。一些行业出口重复计算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如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14)。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为例,其在2011年里,重复计算比例高达17.8%。其他行业虽然也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但是比例相当偏小。如农林牧渔业(1)的重复计算比例一直在1%左右徘徊。
2 大陆对台出口结构调整的路径探析
根据前文分析,这里提出大陆对台出口结构调整路径的几点举措。
第一,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并由“一枝独大”转向“多点支撑”。大陆对台出口中,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占据了56%以上份额,并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是其在2011年仅有20%是境内增加值,剩余部分绝大部分是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行业核心竞争力极低,之前依靠低廉人工成本等优势如今已不复存在,2015年珠三角大量电子制造业代工企业的经受不住经济下行压力,因订单不足纷纷倒闭便是前车之鉴。因此需要积极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同时将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一枝独大”的出口结构逐渐转向“多点支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医药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把代表先进产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起来,培育新的对台出口增长点。
第二,加速中间零部件本土化生产,提升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尽管大陆对台总出口逐年增长,但是其中境内增加值比例逐年递减,而境外增加值和重复计算比例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大陆很多出口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热衷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业务,既没有将研发创新纳入到生产实践中,也没积极吸收这些产品价值精髓在生产过程中快速提升自己,长此以往不实施变革,只能被牢牢锁定在价值链的最低端,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无情淘汰。因此加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不能空喊口号。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应当着力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税费减免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企业进行适当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认识研发创新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工生产中不断积累核心技术实现“干中学”,增强自身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