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构建家校合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的必要性
由于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作为现代最先进技术的综合载体,集成了计算机、液压、机械、电子等科技成果,对汽修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汽车人才培养的任务了。因此,如何建设汽修专业,使之满足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能学到一线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保证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汽修人才。笔者学校汽修专业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体会到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工学结合实践平台面临的问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在德国,是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由各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法宝,德国有一整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对此进行支持和约束,从而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局面。我国目前还缺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只是从宏观上进行了劝告性的规定,难以进行具体操作,职业教育法缺乏对工学结合的明确规定,工学结合难以按照当前的法律制度实施。所以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时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智慧地解决。
1.如何处理好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关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必须是学生,“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的核心目标。企业和学校在这里应该是付出为主,得到的回报是社会效益而不应该是经济效益。学生作为“工学结合”培养的主体,如果在整个“工学结合”过程中没有体会到自己是受益人,那么这个“工学结合”实践就会有问题,当学生对“工学结合”实践有抵触情绪后,“工学结合”实践就不会有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2.如何保证“工学结合”实践的效果
学校作为“工学结合”实践的组织者,必须对整个“工学结合”阶段的实践内容、实践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从而保证“工学结合”的效果。所以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时,学校要有话语权,可以对企业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如果做不到这点,学校把学生往企业一送就不参与具体管理了,学生往往会成为企业的免费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简单工作,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学生对这样的“工学结合”也不可能认可。
三、汽修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合作平台
笔者学校汽修专业是2006年组建的新专业,汽修实训基地经过了多年的投入发展,特别是2008年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常熟市政府拨付2000万元建设了汽修实训大楼,汽修实训基地现已通过了江苏省实训基地验收。在规划实训基地时,笔者学校就考虑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意建设了高标准的汽车维修车间,包括1000多平方米的维修车间、400平方米的商务区、800平方米的汽车美容区,车间配套设备都采用目前汽修先进设备。经过多方认证,学校选择和BOSCH东港公司合作,把支持学校学生“工学结合”实践作为合作的前提条件,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BOSCH公司提供管理和技术人员,合作建设一个对外服务的BOSCH维修BCS中心站。由于BOSCH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着正规的员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他们认真对待我们进车间实习的学生,安排专人负责各个岗位的培训。学校提供学生练习的车辆和材料,尽可能不给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目前学校已有2个汽修班学生分批进入BOSCH维修站,完成了每批15人、为期1周的初级培训,学生每天在不同的岗位学习不同的技能,了解机修、钣金、喷涂、前台等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事实证明,“工学结合”实践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2.构建校外企业“工学结合”合作平台
在不断完善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合作基础上,我们还分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动态,发现目前汽车装潢和美容市场前景巨大,BOSCH的强项是汽车维修,可以满足我们学生机修方面的“工学结合”要求,但此外还有必要再找一个合作伙伴,来提供汽车装潢和美容方面的“工学结合”实践平台。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找到了在当地做汽车装潢和美容最好的企业――平安车务会所。平安车务会所主要面向高端汽车美容市场,现已发展成拥有5家子公司的大集团,拥有自己的员工培训机构,专门负责新员工培训和技术升级培训,在汽车装潢和美容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和总经理沟通后,总经理认为我们的学生可以作为其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资源,愿意让我们的学生进入他们企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事先提供给我们审核,他们对学生工作技能和态度进行考核后发相关的证书,并选拔优秀学生达成就业意向。目前,笔者学校已有汽修班级学生分批进行了为期3周的“工学结合”实践,学生对该企业的培训效果非常满意,感觉可以真正学到汽车美容装潢技术,对安排这样的“工学结合”实践非常欢迎。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构建可持续的中英基础教育伙伴关系”,基于校际连线项目的一些思路和反思与大家进行分享,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在开始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几张照片,2013年12月4号英国首相访华,到访了武侯区龙江路小学分校,在筹备过程中,龙江分校及外校老师,都问到我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所小学?学校设施、设备来说,龙江路小学分校仅是一所普通平凡的学校,可其在通过国际化,通过与英国友校的合作,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方面却大不简单。校际连线一直倡导的就是: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和价值取向,各类学校都应该也能够将国际视野融入学校管理和教学,让世界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世界。
我今天围绕四个方面,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伙伴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建立这样的伙伴关系?以及它的构建路线和我们在项目开展当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与大家分享。
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构建中英基础教育伙伴关系:即国家、地区和学校层面。
我们构建伙伴关系的愿景目标是培养年轻人成为积极向上的世界公民,使其更好地投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并服务于社会。
校际连线是一个全球项目,在全球我们都倡导“世界公民”的培养,而其具体内涵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来理解,比如说在中国,我们认为下面这条描述可以很好地诠释“世界公民”,相信这句话是我们教育同仁非常熟悉的,来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们相信所有国际交流的活动都应服务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说到“世界公民”,或者说是国际化人才,或者说是21世纪人才,我们相信他们的内涵是相通的,我从今天上午陶老的分享当中听到的当今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素养正如我们校际连线项目希望培养的方向。
我们是通过这三个圈来进一步诠释“世界公民”的。第一个蓝色的圈就是关于他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橘色的圈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绿色的圈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在谈到培养世界公民的时候,包含了这三个纬度的内容。
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层次六大领域来推进中英基础教育伙伴关系。三个层面就是刚刚已经提到的: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层面;五大领域包括:政策对话、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地区/校际伙伴关系、世界公民培养主题课程项目以及评估与激励。
首先在国家层面,中英校际连线服务于中英教育改革与发展,每隔几年,中国教育部部长和英国教育大臣都会坐在一起商谈合作,比如2010年签订的框架协议与2011年签订了行动计划。在协议当中,首先明确指出中英交流合作的目的。即旨在确保两国拥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与培训、能够应对全球化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人才,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一步加强两国现有教育合作关系。这个框架协议当中也特别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具体合作的一些领域。我想特别强调的就是,伙伴关系的建立必须是互惠双赢的,英国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数学与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是非常感兴趣的。中国希望学习英国的领域包括:英国基础教育政策、课堂实践及学校管理,学生技能包含创新、创造能力以及领导力的才能培养。
同时,语言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也是校际连线项目工作的重要领域,每年两国之间会互派语言助教来支持英语在中国和汉语在英国的教授。
我们还希望能够支持到区域的教育国际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会与区域来商讨并签订1-3年的合作框架。教育国际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不可能一次交流活动就可以实现一些目标,因此我们希望有一个1-3年的长期的合作框架。
第二,搭建中英友好区域伙伴关系。通过与国家汉办合作,每年或隔年组织英国校长访华,然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初步建立友好关系,签订区域合作的备忘录。
第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我们现在面临教育国际化的一些困境,我们也是在开展项目中听到了很多来自学校最基层的,包括教师的声音,他们认同培养学生各种素养非常重要,可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如何组织和利用国际资源来帮助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实战性的培训和研讨。
第四,关于引进以世界公民价值观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主题课程项目。以社区参与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社区点亮生活”和以团队合作和青年领导力为导向的“梦想与团体”项目主要目的是支持国际视野下的区域课程改革,我们分享更多的是方法论和课程资源,至于学校如何内化和如何发挥学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我们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第五,支持区域参照国际化的标准,完善本地的评估体系。我们目前正在与武汉、重庆等地探讨合作,不仅涉及教育国际化评估,它更多的是关于整体教育质量的评估。
第六,最后就是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区域间最佳实践的分享平台。通过举办工作研讨会或者是每年校际连线项目年会,为我们的项目区域搭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在学校层面,我们希望能够支持到学校层面的教育国际化。我们在学校层面的国际化关注以下三个纬度,。
第一个纬度是培养国际视野。培养国际视野包括把国际视野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整个文化建设当中,它应该是一个学校整体参与的一种倡导。同时也希望让国际视野融入到课程设置、课程活动的开展当中,能够使国际视野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活动,或者是说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
第二个纬度是丰富教育的内涵。我们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地来推广校际连线项目,当时有很多地区和学校常常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没有友好学校怎么来开展国际化?我们没有批文不能出国,怎么去访问友好学校?我们每年只能跟我的友好学校见一次?我们如何能够开展深入的可持续的合作?其实短期的或者是说仅仅局限于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你来我往,往往流于形式,收益面也是非常窄的。因此我们希望国际交流合作能够根植于课程,着力于学生,希望更多地思考教育国际化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学校的长远内涵发展?
最后一个纬度是发展平等的、可持续的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学校开展教育国际化不是说一定要从有了伙伴关系开始,其实在没有伙伴关系之前也可以开展前面两个纬度的活动和交流。
我简单罗列了一些学校层面参与校际连线的一些方式,包括申请种子基金,使用在线教学资源,这些都是免费的,都可以在网上去进行下载的,当然也欢迎大家能够参与到我们的主题课程项目,参与相关的国际会议、公开培训课等。
/网站是我们搭建的全球学校在线平台,如果仅仅是从学校个体的层面,希望能够寻找英国的友好学校,就可以登录这个网站,注册学校信息,比如学校的优势特色,办学理念,希望能够找到怎样的英国友好学校等等,我们在英国总部的同事会在后台来做友好学校的配对。
关于平等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我们认为“伙伴关系之旅”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从关系建立之前的筹备到发展,到内化,再到扩展。在不同的阶段,就根据刚刚我提到的国际视野、教育内涵和伙伴关系这三个纬度,对应不同阶段给予了解释。英国的“国际学校交流奖”在中国的运作也是由校际连线项目在运作,这个奖项的设置也是基于这个框架来进行评价的。如果是伙伴关系达到内化和扩展的阶段,那么欢迎学校前来申请我们的交流奖。
最后我想分享两点启示,一个启示来自麦肯锡的一个研究;另一个启示来自大会东道主,成都武侯。
关于第一个启示,麦肯锡于2007年出版的报告《世界表现最佳的学校系统如何成为最优?》,里面是把学校系统分为了四个层次,对每个层次分别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从一般到好,从好到更好,从更好到卓越的不同层次分别可以采用的一些措施。在其中也特别谈到持续进步的学校系统会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确保改革的持续性: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第一,在学校内部及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使教师成为同行的指导;第二,在学校与中央管理层之间建立“缓冲层”,在学校与中央政府之间起缓冲作用;同时对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在所有学校之间建立分享及整合进步的管道;第三是培养未来领导。我们认为对校际连线的启示可以有以下三点:第一,更多地来搭建项目学校和项目地区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大家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分享与交流的常态机制。关于“缓冲层”也提示我们,其实在教育国际化当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专业机构的角色,我们知道在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有成立,可能名字有不同的提法,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工作推进办,或者是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室等等,我想也特别倡议充分发挥这类专业机构的作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协调沟通,不仅仅是传达翻译。更重要的是让它能够扮演起专业指导的角色,特别是整合教研机构,指导教育国际化的学术研究探索。最后,关于国际化队伍的建设,并确保领导能力的顺利传承以及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延续性。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后形成的概念,是指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校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利用其学识(办学理念)逐渐积累起来的比较性优势,包括其专业团队和相应的组织文化,它同样表现为学校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对星海实验中学来说,它以打造“研究型”学校为抓手,将园区中西融合的文化品质贯通在学校文化的发展中,将创新与创造作为学校文化的特质。创造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和超越困境。星海实验中学不怕问题,就怕看不到问题。他们将办学的一切行为指向“人的学习和成长”,从而形成了“发现―研究―创造―实践―再发现―再研究―再创造―再实践”的基本行为方式,形成了星海实验中学的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团队,这正是一所新校能够快速崛起的基础。
英国著名教育家、剑桥大学教授戴维・哈格里夫斯(David. H. Hargreaves)曾经指出,优质学校依赖于三种不同形式资本的相互作用: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智力资本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本等,它延伸到学校系统中每个个体的知识、技能、能力、竞争力、专长、实践和日常活动;社会资本包括学校成员间及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充分信任,也反映了各种伙伴网络的合作范围与质量;组织资本涉及到关于如何更好利用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改进学校,尤其是如何提升教学和学习质量的知识与技能。(Hargreaves,D.H,(2003). Education Epidemic, London,Demos.)一所学校的校长领导力会集中体现在充分动员学校的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发展学校文化上。同样,观察星海实验中学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是充分动员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并将其用于应对外在及内在的各种挑战的结果。它发现问题并应对问题,克服困难并创造辉煌,形成其变革和发展的动力,从而勾勒一个问题――挑战――应战――成长的学校文化演进的历史脉络。
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星海实验中学紧紧盯住关乎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三大难题:即德育、有效教学和文化品牌建设。它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引领,促进完善德育体系。德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创造学生的生命自觉,要求每个老师学会读懂孩子、学会激励孩子、学会关注细节、学会构建文化。这些要求将德育由悬空引向对孩子生命自觉的观照,引向由文化充实的孩子的道德心灵。在有效教学的探索中,星海实验中学以实施“一二三齐步走”整体教学策略为依托,强调“问题策略与激励策略”的双线并行,强调教育发挥好点拨、点化与唤醒的功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它借鉴园区的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和国际理解为突破,着力构建特色品牌,包括建设全国首个政企校合作的校园生态科技长廊――“绿洲国际”校园生态科技长廊。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高效教育好孩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势必要求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校需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给出一致的准则、目标和信念。”但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重要教育者。笔者就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便捷的网络手段建立良好家校关系。
一、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
全面的教育应至少有孩子、教师、家庭的参与。教师了解孩子和孩子的家庭,教师要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互为伙伴;家长理解教师,懂得孩子,教师与孩子亦师亦友。
(一)良好家校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保障
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大至《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至校规、班规。孩子每天除了在校的6-8小时,剩余在家中的时间最多,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家长充分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才能让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故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保障。
(二)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利于为孩子创建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变得日益多元化。在学校不仅有课堂教学,主要学习书本知识,还会经常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良好的家校关系正好能整合家长与学校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孩子创建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用“微”手段构建良好家校关系
(一)“微”手段——“微信”与“微博”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亦可通过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二)“微”手段与传统家校沟通手段的比较
家访是传统建立家校关系的手段之一,其缺点是不可能长期及时地反馈情况。假设为每个学生预留半小时的家访时间,一个晚上的时间教师最多只能家访4-5位学生,以一个带两个班100个学生的英语老师为例,至少要连续不停家访一个月,才能把所有学生访完;其次是家长会,学校一般每个学期最多召开1-2次家长会,单靠短短的1-2次家长会很难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学校网站也是传统家校沟通的方式,近年来很多学校有了自己的校园网,但是校园网往往只能单方面让家长知道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家长无法做反馈和参与;另外还有电话与短信,电话与短信是与家长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了,但是无论电话与短信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而“微”手段——微信与微博都是依靠网络产生的,能直接在手机上使用,即使不开电脑,也能收发信息。只要有网络就能使用,也不存在电话费与信息费用的问题。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微”手段构建家校关系
以“微博”做“叙事体验”的公布栏面向全体家长,以“微信”作为个人双向沟通的桥梁。由教师建立班级微博,坚持140字以内的叙事短文,最好配上照片。鼓励多班上的好人好事,甚至为有进步的孩子、有突破的孩子小表扬短文,让孩子与家长对班级微博有归属感。发动家长关注班级微博,并就班级的新闻、动态发表评论,鼓励家长参与到班级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甚至可采纳家长中一些好的建议,让家长与孩子对班级建设有存在感和主人翁感。
关键词:家校合作;重要性;策略
人心齐,泰山移。对学生的教育,单打独斗只能是事倍功半,集体合力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单靠学校教育是严重不够的,只有密切联系家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发挥各方职能,形成合力,才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就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让老师和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教育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才能对症下药,形成有效的教育。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言一行;而对于家长而言,更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形成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格局,让家长和老师学校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才能使双方随时掌控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共同研讨教育学生的策略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立体化体系。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的终生导师,家庭氛围的好坏和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固然占据主导,但缺失家庭教育的配合,无疑是单打独斗,力不足量不够,甚至与社会要求脱轨。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将自己或社会上的一些意见建议带到学校,同时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调整教育思路、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理念,这样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宽和延伸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使教育更完整、效果更好。
(三)有利于家校教育互补,促成学生全面成长。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教育方式相异,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在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实现互补,这样才能不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断层脱节,不间断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的主要策略
有力推进家校合作,形成立体共育机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下面谈几点主要的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渠道功能。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形成教育合力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者主角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扮演好这个重要的角色,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经常与家长沟通,给家长适当的指导,予以热心帮助,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让家长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二)创新家校沟通渠道。家校合作需要借助于各种渠道才能落实,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平台和形式进行,这些方式在沟通家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方式内容单调,缺少互动,效果欠佳,家校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平等的、单向的。因此学校和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建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网络、微信、QQ等,实现家校互动,建立家长和老师学校的平等依赖关系,深层次专业化地推动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