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消费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本文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消费方式的选择入手,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的消费方式。经验与实践反映出与经济发展模式不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用科学发展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方式的积极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1、 农业经济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生存消费为主要的消费方式。生存消费可分为简单的生存消费和扩大的生存消费。前者是指家庭已有人口生命再生产的消费,后者则是指满足家庭新增人口生命的需要和生命生产与再生产质量提升的需要1。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要,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经济。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2、 市场经济下消费方式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社会,消费方式主要是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它与农业社会单纯的生存型的消费方式不同。即由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到发展与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这一方面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步入了新的增长时期,物质消费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日益巨大的浪费和过度的物质消费导致各种生态问题。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方式的转变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3、 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选择的关系
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选择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其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这种辩证关系实际上阐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影响消费方式选择的因素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具体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具体分析。第一,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所偏好,从而消费者就会选择这种消费对象。第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关于收入变化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吉芬商品。就吉芬商品来说,在消费者收入水平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偏好程度低;反之就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其生理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第三,各种商品的价格。由于各种商品的物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所支出的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平均效用水平的评价,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是影响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选取与否的另一直接因素。
三、 我国消费方式的转变及问题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消费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首先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方式。第二,由基层型的生存消费为主转变为发展及享受型消费等多种消费方式并存。第三,由国内消费为主转为国际消费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扩大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影响。
2、我国当前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消费方式日益适应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低层次方式。经济发展总体上没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局面。根据《2012中国能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比前一年增加7%2。我国能源消费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人们在消费方式上选择的空间日益增大,但是这也带来了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的社会问题。中国奢侈品协会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 18365亿元,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消费总和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25%3。因此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方式的变革,没有科学的消费观的支持,科学的发展观也不可能彻底和牢固树立起来,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消费方式的转变。
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
1、当前转变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当前积极推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对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宏观环境所影响。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紧制定和落实消费发展战略,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转变消费方式的建议
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不过度的消费。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要坚持四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我国寻求的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经济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做好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影响能源、原材料消费的转变,因此会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充分发挥政府对消费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政府要加快建立保障合理消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产业政策、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研究制定有关的立法计划、方案和措施,促进法律法规、消费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保持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顺利实现。在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政策中,必须尊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护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和社会上易受损害群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立4。
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合理消费倾向。我国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对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形成了较大约束。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着力于通过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工薪阶层税负,强化对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税收监控5。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消费层次,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引导人们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五、结论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大力推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既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汤跃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的转变”,《商业时代》,2006.(26)
[2]《201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能源研究会,2012
[3]《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国奢侈品协会,2012
一、绿色营销的含义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和出发点,并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环境利益共同结合起来,促进和谐共存发展的一种营销理念。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各种活动中体现绿色思想,生产方式要符合环保标准、经营方式满足绿色要求、企业管理也应该高效、绿色。企业在生产、营销、管理等工作中都应该注重绿色营销理念的体现。在生产中节约生产原料、加强回收利用;在营销中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降低营销污染;在管理中建立绿色管理体系,采用绿色高效的管理办法,施行绿色节能、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二、绿色营销的特点
绿色营销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得益于绿色营销的特点,其特点符合当代消费对于绿色环保概念的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绿色营销概念与企业发展并不冲突,其特点符合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兼顾性。兼顾性是说绿色营销能够做到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环境保护三种看似矛盾的因素结合起来,即指企业运用绿色营销理念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目标,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这是绿色营销得以发展应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法律性。绿色营销办法在近年来也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从法律角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有法可依,也能更好地进行管理体系的构建。第三,相互性。绿色营销并不只针对企业本身,对于消费者也能产生影响,促进消费者自觉保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企业管理方面,也能够促进员工自身的绿色环保思想的发展,更积极地配合企业管理工作,这种相互影响也能够促进相互进步,加快发展效率。
三、绿色营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转变员工管理理念,建立绿色管理体系
绿色营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就体现在对于管理理念的影响方面。在以前的传统管理理念中,许多管理者都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只是一味采取看似高效的压榨型管理方式,但事实上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发展,长期发展之后会严重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因此首先就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在绿色营销理念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应该建立更加和谐的管理方式,通过一些更加有效的方法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发挥,用绿色管理方式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加强企业管理效率。通过对管理方式的逐渐改善形成绿色管理体系,在对员工、对生产经营的管理方面都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促进绿色发展。
(二)树立绿色营销管理,制定绿色营销策略
产品的生产营销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管理者的决策影响着实际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效率,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绿色营销管理的理念,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以绿色营销思想为指导,实现绿色营销目标。管理者在应用过程中,首先应该理清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环境保护之间的共同联系,分清利弊。首先,企业应该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分析市场绿色营销的现状以及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其次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产品生产计划,对于产品原料、生产过程、生产数量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选择绿色环保的生产原料,采用更加科学高效、降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生产,不要产生过多的滞销浪费情况;除此之外,企业在实际营销过程中也应该把握绿色营销理念,不要造成浪费和污染,用一些小技巧减少污染,例如许多食品企业在一些干果类食品袋中装入垃圾袋和餐巾纸,看似是没必要的细节,实际上却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消费者乱扔垃圾的现象;最后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绿色促销手段,选择一些绿色媒体进行宣传工作,例如网络、报纸等,避免造成噪声污染、光污染等。企业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绿色营销体制,能够很好地体现绿色营销的应用,有效地进行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促进对营销部门的高效管理。
(三)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绿色营销在企业文化培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企业通过建立绿色人员管理体制、绿色营销体制,能够让员工更深入地体会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在绿色营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是企业管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将这些管理理念、管理成果以及公司的管理发展结合起来,就能逐渐在企业中形成绿色管理文化,这种文化内容能够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路标。企业绿色管理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现,更能够对员工造成深入的影响,加强员工对企业的理解,增强归属感,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方向的形成,坚定企业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绿色管理发展。
四、绿色营销对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意义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直视一些企业管理问题,明确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传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漏洞,尽管短时间内能够节约企业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长时间发展只会让企业自取灭亡。因此绿色营销的应用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营销理念的转变,更是一种企业发展道路的改变。如果企业能够非常深入、有效地利用绿色营销理念,就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存,通过这种和谐发展关系的建立,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企业销售方面,消费者对于企业和产品的选择是处于多方面考虑的,例如价格、外观、实用性、环保性等,在价格、工艺都相近的许多同行业企业中,环保性能就成为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运用了绿色营销理念之后,就在环保性方面为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并且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性能指标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绿色营销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竞争力,通过这种营销方式的应用,将企业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进行区分,能够更多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了绿色营销理念的企业管理体系必然更有效率、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树立企业正面形象
企业的形象来源于企业的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在消费者方面,对于一个企业的形象来源主要就在于企业的产品营销方式和宣传,企业如果采用非常环保绿色的营销方式,会给更多的消费者留下良好的正面形象,从一些细节之处能够极大地增加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好感度,企业的宣传工作是否对消费者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采用大张旗鼓、铺张浪费的宣传手段反而会引起很多的消费者的反感,适当的绿色宣传才能够树立更良好的形象;在企业管理方面,采用绿色高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的企业能够受到更多员工的正面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更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形成一种正面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人才选择进入该企业。通过应用绿色营销方式,企业可以在多个层面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也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企业人才资源,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13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郑政〔〕22号)要求。坚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我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拉动农村消费
一、健全农村流通网络。
推进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建设。
(一)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增强农产品市场交易能力,1.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互动机制。支持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冷链系统、质量平安可追溯系统、废弃物处置系统以及仓储、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农产品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凡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并经核准的享受市财政给予项目实施企业20万元的奖励。
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比例,2.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超对接”扩大农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品种数量。建立农产品顺畅流通的新渠道,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运营,降低流通本钱,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家电消费。
(二)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
积极扩大我区的农村家电消费,1.认真落实国家、省“家电下乡”有关政策。合理增加销售网点,完善兑付机制,简化补贴手续,方便群众消费。
及时、足额拨付“家电下乡”工作经费,2.依照省、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要求。保证我区“家电下乡”工作顺利开展。
扩大乡村消费
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一)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
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1.以“便利消费进社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有针对性地根据入驻社区居民的需求特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求,2.建、新建社区要根据规划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空间。合理配置各种业态的商业网点。尚未开发的居住区,要依照商住分离原则和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社区商业网点规划。
社区内开办便利店、日用生活品超市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业网点,3.引导企业特别是品牌连锁企业。形成便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逐步做到居民各项需求均能在社区内实现。
(二)促进乡村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
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1.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
推行回收经营企业备案制度,2.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依法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改造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提高主要品种回收率。
降低消费本钱
三、促进流通企业发展。
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一)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迅速做大做强。1.支持和鼓励外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收购、托管、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向外市场扩张。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2.鼓励流通企业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全面提升企业流通现代化水平。重点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进行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推进重点商贸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扩大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
针对我区商贸流通领域单薄环节,1.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市政策。加大商贸流通服务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企业,投资发展高档酒店、精品百货、大型电子商务等商贸流通服务业项目,以此促进和带动全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制度,2.筛选确定规模和影响大、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明确相关部门领导专人负责,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协调、督查和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的落地和组织实施。
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
(三)通过金融创新。
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稳定市场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扶持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发展。
促进消费升级
四、发展新型消费模式。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培育和发展高端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夜间消费以及定制类消费。1.拓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休闲旅游等新领域消费。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2.发展特色商业街。鼓励参与评选命名市级特色商业街活动。对达到规范的商业街每条街奖励50万元,依照受益财政市、区各担50%。积极引导特色商业街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突出特色,提升档次和品位,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区打造一条在省市有影响的特色名街。
培育夜间文化娱乐、夜间旅游等夜间消费市场,3.鼓励大型商场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繁荣和发展夜间经济。
规范发展家装、家具、家纺、家饰等商品市场,4.配合国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安居工程建设有关政策。促进热点消费。
开展各类营销促销活动。
(二)努力繁荣市场。
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引导企业结合市场特点。扩大消费需求。组织供需对接,促进流通企业形成稳定的供需伙伴关系。积极组织企业围绕重要节假日和销售旺季,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营销、商品促销活动,营造消费氛围,促进商品销售。
发展信用销售。
(三)促进银行卡使用。
提升电子结算水平,1.加强银商合作。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引导经营者采用银行卡结算,方便消费者使用银行卡支付。
改善电子支付环境,2.鼓励竞争。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国内贸易信用平安业务发展,促进和规范商业信用服务发展,支持建立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销售发展,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促进平安消费
五、加强市场调控。
增强市场监测能力。
(一)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贮藏机制。
提高预测预警水平,1.建立完善生活必需品贮藏机制和市场供应应急预案。保证各类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动摇和重大节日市场供应。完善贮藏肉制度,确保全区7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建立废品粮油(含小包装粮油)应急贮藏制度,确保全区10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
扩大监测范围,2.继续完善市场监测机制。分析市场消费热点,改善监测样本企业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促进效果转化,增强监测信息的公共服务功能。
促进平安消费。
(二)切实改善市场环境。
[关键词]内需 经济增长 增长转型
一引言
当前,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需衰退,积极实施扩大投资从而拉动内需的策略,成为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措施,也是确保经济平稳快速成长的举措。一般来说,为实现内需的扩大,近期来看,依靠的是短期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必须依靠消费的拉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意义,从而提升内需对增长的拉动幅度。他同时提出了对投资结构实施优化,重点在于,“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因此,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得到转变,相应的产业结构也应当得到调整,通过结构优化的引导,实现投资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获得以投资带动消费进而拉动增长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将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部门的效益,同时加强能耗降低、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以说,内需拉动型的增长方式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也能够促进国内的消费需求,带动经济的较快增长,本文试图对该主题展开阐述。
二、市场供需均衡和影响经济增长转型的因素
对于市场供需的动态均衡问题,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这种均衡的状态,和经济增长以及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密切相关。
根据系统学的观点,国民经济是一个系统,该系统中存在诸多地区、部门和再生产环节。在开放系统中,国民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区域间生产力的布局,以及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包括上、下游产业的比例和产业升级,国民经济内部的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紧密相关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链条,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对供需均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具体而言,供给和需求一般受生产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品牌、效益、方式、布局、管理、创新、环保、制度等和消费的数量、结构、层次、方式、预期、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财政、金融、价格、财务、内贸、外贸等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考虑到供求动态均衡和经济增长属于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量,其影响因素非常广泛,非常的综合化和系统化,并非简单的单一政策、单一措施能够对之产生效果。所以,必须从经济社会的全方面入手,实施综合化、系统化的全套措施,促进市场供需的动态均衡与经济增长的加快转型。
三、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方式
1. 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以消费领域拓宽和消费档次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其中,消费领域的拓宽基本上通过文教、旅游、娱乐、体育为主,一般是非商品性消费,此类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但居民的收入层次超越一定数量的阈值,该类产品的需求会体现出迅猛增长的形势。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已接近消费结构升级的阈值,近年可能会在汽车、住房等消费需求上出现迅速上升局面。就中低收入阶层而言,可通过收入的提高,促进其收入增长从而使其能够尽快跨过升级的阈值;对于高收入阶层,应当就购买特定消费品的收入,实施所得税减免、遗产税征收等措施来刺激消费。
2.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在近年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方向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之间比例一直处于不合理的水平,这一情况甚至一度出现逆转的现象。耗能和污染水平都比较高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导致增长缺乏长期保证。所以说,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项目选择时,应当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为导向,避免重复建设。国家应加大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和检查力度,指导投资的合理方向。同时,为保持较高的投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本轮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市场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行业准入严加控制,严防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卷土重来。国家应把此次金融危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次机遇,增加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的投入。
3. 促进现代商业和房地产市场成长。在该领域,首要工作是促进城市商业的开发,加强社区相关配套的改造和建设;另一方面,完善金融服务并实现信用消费的扩大,加强城市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工作等等。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调整房地产投资,加大对居民购买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信贷的支持,同时辅以税收和其他政策,提高普通商品房消费和供给水平,完善发展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促进住房市场分类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目的都是围绕消费增长的促进。
4.促进公平和效率关系的维护。为了避免在经济低速状态下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就要努力解决目前事实上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当这种事实上的分配不公同一些腐败现象并存,同时会导致信贷危机的发生,进而引发经济衰退,产生经济危机。所以必须在改革过程中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份额,构建收入增长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当前,最关键的问题还存在于职能部门的改革上,通过适当政策的制定,提高制度执行的能力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以政府行政过程为基础,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秩序。
参考文献:
[1]卢万青,张伦军,. 我国的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2]郑良芳,. 城乡合作经济:拉动内需增长的引擎[J]. 红旗文稿,2009,(23).
关键词:消费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国民消费
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消费演变以及演变过程中的矛盾
(一)粗放的增长方式导致国民消费的层次无法提高。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依旧处于粗放式发展,因此,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发展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逐渐扩大的消费需求和提高消费层次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产品被积压。从上面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由于粗放的格局导致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无效的状态,这个过程中,矛盾十分尖锐,阻碍着国民消费的质量和层次的进一步发展。
(二)消费品市场的二元性严重限制了国民消费的选择。消费品市场的二元性严重限制国民消费的选择空间,实际上是处于粗放型经济格局下的更深层次的一种矛盾。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转换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过程中显得有点滞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所使用的长期实施的各种福利补贴依旧在经济体制中运行,以及对于定额分配也依旧存在,人民不得不面对两种性质不同的市场,也就是所说的商品性消费市场和非商品性消费市场。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于福利补贴和配给实际上就是对低收入者的某种补偿,但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将这样的非货币化福利补贴形式分配消费品的方法就会将国民消费的市场空间大大缩小,从而导致溢出,最终就会导致国民消费购买力的实现程度和需求结构的调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三)通货膨胀导致国民入不敷出。根据对1994年的城镇居民的收入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994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月家庭约占调查总人口的25%,收入比去年减少的家庭大约有20%,因此至少有45%的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严重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也基本处于下降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导致的。在1994年,很多地区为了保护低收入者正常生活,不得不再次选择票证供给制度。但是,这样的矛盾假如一直延续,国民消费质量、消费层次就不能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而提高,这样就会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然就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如何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益和国民消费的质量
(一)加强体制变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用现代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对企业的主导作用。加快对我国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造,将企业经营体制改造为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对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进行不同方位的鼓励和优化。市场经济应该给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所有权的企业一个良好的环境去竞争,从而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市场规律来进行有效配置,完善和健全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消费质量的提高。(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和政策保护,支持第三产业的有效发展,通过对产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的引导作用,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提高。
(二)完善消费政策和法制的消费的健全,提高国民消费的质量。(1)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在对国民收入来源的拓宽和收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的福利补贴应该改转变为明补,加快住房制度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不完全消费品市场向完全消费品的转化,来不断拓展对于国民消费的选择空间,使得消费更加合理。(2)鼓励信用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对适度消费进行倡导,但是,也应该采用适当的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这样的消费可以缩短消费品的市场周转和市场的供给等,有利于引导企业生产。(3)强化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来对消费进行一定的规范,利用不同的法律使得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的提高进行保障,为经济增长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一个条件。
(三)提高国民消费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国民素质培养,提升国民的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培养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进行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进而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促进我国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发展。
结束语: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是一个相互辅助的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之间寻求平衡,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和消费之间的对立,强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