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德法治课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近年来相关教学进行的重要改革。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对建立学生的人品与人格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鉴于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长久以来相关教育一直持续进行。但是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的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靠教师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口述,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而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和方法也得到不断的优化,一改以往教师单一的口述教学,而形成了渗透式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并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的讲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学习重点的突出完全依靠教师的口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对“学习重点”进行硬性记忆,不仅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提升学习主动性,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使其情感态度不断成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必要、正确的引导完成高效率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在个性及人格方面获得健康的成长。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分析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发挥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淘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成为新课改的重点。随着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成为自己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而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开展日常教学,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变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找到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疏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分析,从中获得更有效的帮助,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情感、素质,使学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优化教学手段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需要大段背诵的,而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死板枯燥的内容进行灵活应用,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联想提升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教师可以借助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快速进入学习角色,掌握相关知识。

3.利用真实案例,实现多角度教育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是将相关理论知识硬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因此也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兴趣缺缺,更不会主动进行学习,寻找学生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相关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在以往的很长时间内无法提高的真正原因。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相关教学开始利用真实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多角度教育,如现在在中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网络交友,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多种真实的正面及负面的真实新闻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友的利弊,并从中学会正确的交友方法,学会分辨好坏、保护自己,把握好网络交友的分寸。

4.结合现实生活,渗透德育教育

与生硬的说教相比,真实生活中的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面对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应多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更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关注社会时势,不断充实自身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将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渗透的教学价值体现出来。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的问题,在重新认识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强化高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法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55-03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专门为会计行业立法,本身就说明会计行业法治是刚性的,而且具有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违规操作、造假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恶性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与财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除了给经济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外,也会给企业组织、银行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左右毕业生进入会计职业队伍。因此,对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必须的源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对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设计有很大缺陷。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课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代替,而且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教学。从形式上看,主要承担对学校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但授课教师往往对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法》知之甚少,所选用的教材与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基本上与会计专业无关。其次,由专业课教研室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很少有学校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一部分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虽然涉及会计职业道德,但是,由于课时及课程内容所限,专业教师很难讲透。再次,一般院校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养成教育,很少把学生的日常表现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形式上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各种专业课及学生管理似乎都与职业道德教育有关,但从实质内容上看都难以让学生接受会计工作中真正需要学习的职业道德内容,会计的法制教育就更谈不到了。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一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隶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既然课程设置中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只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就能做好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感性认识,也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对于一个职业会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与教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会计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的法律意识、职业的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及责任意识。因此,当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认识不清 道德与法律关系密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涉及它们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不难认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具有同一属性而且相互联系,也不难认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也就是说,凡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倡导的行为。而在会计专业的范畴里,两者在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是相互包容、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相互作用,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违反会计法律制度时,一定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即坚守会计法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失去这个底线,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很难形成和坚持的。这种一致性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以法治教育为基础,法律基础教育一定要切合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要保证能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数量上适应办学规模要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需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增加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搜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执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时,要聘请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专家、学者定期为学生举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及人生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渗透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中。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要求,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培养会计的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打好道德和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的教学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鉴别是非能力和解决道德与法律冲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每一位会计专业教师的职责。在专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例如,在讲授“财务会计”课时,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案例设计课程。例如,讲存货计价,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符合谨慎性原则,若某一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虚增利润和资产,导致财务信息失实。又如,在“税务实务”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税收法律常识。讲到税收业务处理时,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处理业务。在讲授“税收征收管理法”时,可运用案例教学向学生表明不按期纳税、偷税、漏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通过实习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企业见习、会计模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整个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企业实习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会计的实际工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其未来将要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习岗位上,可以使学生了解坚持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必要性,促进其职业情感、道德意志及法治观念的形成。顶岗实习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岗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一线劳动者及单位负责人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法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技艺,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严谨认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顶岗实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要选择好的企业,对某些在行政管理上法治意识淡薄,会计监督制度缺位,有虚账、假账现象的企业要尽量规避。(2)要增强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消解,避免使学生产生意识上的困惑。(3)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性面对现实,强化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素质,坚定融入现实并逐渐与现实融合的信念。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培养 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园、第二课堂、体育场等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订阅一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引导学生访问一些职业道德与法制专家的博客网站,并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经常关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也就会逐步提高。会计专业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大学生创业及工作体验等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供平台。

单纯靠讲解和说教是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学校必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专业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潜移默化地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深入学生心灵深处,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力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2):33-34.

[2]王学宝.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5-107.

[3]张莉.拨云见日——新《会计法》解读[J].事业财会,2000(2):5-6.

[4]齐水忠.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36-37.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6]胡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2.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属于一门以生活作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普遍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以口述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枯燥化,哪怕是与生活相关也很难实现高质量教学。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特征,借助生活化的元素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性提升。对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考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引入案例分析生活

想要有效的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求等因素采取最佳的案例,并确保案例的教学价值[1]。在案例教学期间案例的选择会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案例的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也可能是生活当中看到的各种事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学针对性,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或调整修改,以满足教学要求为原则做好内容的优化,真实性可以适当的修改[2]。在案例教学期间应当确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例如,在《我爱我们班》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经验引出相应的案例,并借助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提出“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班级中有许多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导致周边的同学无法专心的听课,此时教师让他们坐到最后一排。但是这一位学生并没有听从,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动。”针对这一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好的借助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中,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见思路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推动。

2优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活动,同时围绕着生活化教学思路开展课堂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同时也需要引发学生对于生活化案例的思考,促使学生可以借助思考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3]。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引发学生思维探索意识,教师可以适当的改变教学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完成后让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讨论。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表达意见,并根据不同的意见进行汇总,在讨论结束后分享讨论结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秩序与讨论进度的调控,并对偏离主题的小组进行干预,确保小组讨论效果。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健康与安全这一类话题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提出车辆自燃的相关案例,并分析有灭火器与无灭火器的差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以“汽车中灭火器重要性”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后教师可以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是有灭火器及时灭火并降低损损失的视频,另一个是因为没有灭火器汽车最终报废的视频。借助对视频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教学效果。

3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普遍比较枯燥乏味,并且大多数都属于文字内容,这一些内容的教学本身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并借助案例方式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4]。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规则意识为例,因为小学生本身对于规格的认知并不成熟,但是因为自身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提高对学生可塑性的重视度,并在教学中提高重视,围绕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强化学生实际生活与环境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交通规则、游戏规则、校园规则以及班级规则等多方面的生活元素,促使学生可以围绕着规则进行思考与学习,最终达到育人教学目的。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下课的时候,教室的学生就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嗖地一下就飞出了教室,可是当上课铃一响,学生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拖沓着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问题就来了,要想让孩子们快速的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这就涉及到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行新课改理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活动,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设置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方式主要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如进行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时,对理解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这一内容,可以出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学生从这具有威慑力的案例中认识到任何公职人员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任何公职人员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规范权力的必要性。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进一步的主动思考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少有同学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下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这也与平时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离不开的。一直强调学生要死记硬背,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允许掺杂自己的半点思想。这样下来,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适得其反,学生会逐渐对学习变得厌烦,甚至会有厌学的想法。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就不得不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更多的增添一些创新的因素以及新颖的课堂模式,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的走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道路。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学生引往成功的方向。为教学课堂增添新的色彩,给整节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才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道德法治知识的掌握起到更好的作用!此外,也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其中享受欢乐的同时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提升团结互助能力,将无意间迸发的灵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就要求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团结合作,多与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教学,前后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小组,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给同学们之间作以合理的结合,不会在同一小组中出现特别优秀或者相对来说都是差生的情况。再者,我还可以把一些平时学习成绩相对来说较好,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生选为小组组长,让他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带动着整个小组进行前进,由他来负责监督小组的整体自主学习情况,并且记录每个人的点滴进步,这样一来,既兼顾了每位学生的自身情况,让学生们在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够提高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受到启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对同学们作死记硬背的要求,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与方法代替。因为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变得越来越呆板,而且还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来越依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只是对固定的知识做到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不会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基于此,更验证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掌握的重要性。生活中许多鲜明的例子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将身边存在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比如:当今社会下有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的苦心,总是嫌弃父母的爱唠叨,以及在家长看来的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进行管教,以至于过度的教育严重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轻生的想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之间进行探讨的话题,让同学们就此现象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甚至有所反思,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兴趣;学法;案例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经过我十多年的教学积淀,进行改革,进行了如下几方面探讨,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卓有成效。

一、身先学生,为生师表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对于职校学生都来自普高不要、爹妈不教、无可奈何上职校,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爱听不听,为了使学生重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总是以自己多年的言行举止,模范行为言传身教去感化学生。例如谦虚地表白自己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生活简朴等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讲授自己一些遵纪的行为,同时也毫无保留的剖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和失误:有时上班迟到,没有遵守劳动纪律,与同学交流思想不够,欠热情主动,教育、教学方法不够新,钻研业务知识欠精等,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对照课本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提出自我批评。这样做既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融合师生关系,又能把这门课程作为对学生育人教育的一个主阵地,更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兴趣当先,注重学法

如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产生兴趣,首先,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与道德、规范和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注重典型事例的讲解,从事例引新课,在事例中引结果,并且联系当前时政事例恰当进行教学。例如,讲解《珍惜生命权利》这一课。从讲述《儿子不听话,母亲杀死8岁亲生子》这一事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母亲黄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又如在讲授“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害”,引导“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让学生试举生活中发生过的或社会上乱用、冒用、盗用他人姓名的不正当行为,学生们非常活跃,积极性大大提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特别是职校的学生很懒,要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强调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到校外做法律知识宣传人,写心得体会,模范遵纪守法,终身受用。

三、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情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列举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都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案例教学法恰好能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很多学生原先认为《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于今后工作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而通过分析案例,学生明白《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任何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重视。教师在宣讲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精心准备案例,并带领学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是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写满板书,学生必然会对课堂充满厌倦和反感。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制作新颖、特色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为学生讲解案例的时候,直接放一段视频或提供一幅图片;学生觉得累的时候,为学生放一段轻音乐舒缓一下课堂气氛等等。不仅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快速的吸收所学知识,而且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不再觉得课堂枯燥乏味。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单一的卷面考试,重点在于考核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只有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不但要考查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核其综合能力。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仪容仪表、职业能力、守法情况等。评价结果主要包括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德育工作者评价、行业企业人员评价、家庭评价。评价力求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总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且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旬),2013,06.

[2]罗静.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