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文化

在“计划生育”的一孩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社区生活、社会环境等并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思想模式、行为表现方式。而近年来独生子女向“单独二孩”渐变,最后向“二胎”政策全面开放的进阶定型,犹如兴奋剂般注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行为和社会环境中,也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现有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

一、影响家庭成员行为方式

家庭是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在实施“计划生育”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各项生产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构建等相对滞后,在传统观念和落后生产制等条件制约下,全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对生存发展和物质需求等提出十分迫切的要求,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家总体发展能承载的数量,普通群众生活不断接受来自日常饮食、劳动就业、上学教育等严峻挑战,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经济基础弱,是困扰着每户家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则。在一孩政策开启后,我国家庭成员角色逐渐演变为倒三角的结构,罗杰斯等人的家庭生命周期认为,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担当着组织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生产、消费、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各项重要功能,就家庭而言,从一对夫妻结婚建立家庭生养子女(家庭形成期)、子女长大就业(家庭成长期)、子女独立和事业发展到巅峰(家庭成熟期)、夫妻退休到夫妻终老而使家庭消灭(家庭衰老期)。[1]在本阶段的家庭中,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儿童青少年成长需求增加,比如家庭玩伴的减少而带来的角色孤独感,个体成长教育出现溺爱等带来的行为偏差,角色中心论引发的个人思想和心理的自我同一感较低和集体思维较少等。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过多地将注意力、关注度等集中投入,造成家庭系统教育出现缺失,层次偏低,也成为“空巢家庭或老人”、“失独老人(目前失独家庭过百万)”、“独居老人”等名词和现象出现最直接的主体原因。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家人口(劳动力)宏观管控、老龄化趋势管控等措施的发展,家庭生活方式、人们行为方式都在一孩政策中逐渐成“常模”。伴随着制度、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优化,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有效确保,可以极大满足日常行为活动的所有需求,这个时期最大的关注点在家庭形成期和家庭成长期,对其他时期则是较大程度的放置于社会环境。在经历多年“计划生育”的偏中年夫妻和年轻夫妻组成的家庭,在有了第二个孩子后,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减少和降低了原先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压力和负担,分散父母等直系亲属的注意力,避免更多家庭问题的出现;二是有效修正“倒三角”家庭结构,总体布局和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三是在增加家庭投入的同时,更能促进家庭教育、劳动就业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实现增长。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人们的家庭观念、行为表现方式和互动模式等都会逐步变化,家庭教育成长、居家养老、家庭关系、劳动就业都在渐变,家庭有了“后盾式”多元化选择,今后家庭总体发展的关注点转向家庭成熟期和家庭衰老期,并和前两个时期处于持续均衡的状态。在家庭服务需求方面,则更多侧重在孩子的优势化培育、亲子关系疏导等,且较之前会呈现普遍性、一般性,对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的效能度会得到较大缓解和实质提高。具体来说,就是家庭综合投入增加、成长和教育方式出现可比性、社区资源投入增加、社会正向影响增加、居民归属感增加,每对家庭夫妇承担和付出的力量成双倍增加,家庭总体关系不协调现象几率减少,从而家庭外在行为表现有所改变,在原有家庭思维模式、教育模式和系统模式下不断得到修正和改善。

二、影响人们文化行为方式

文化是共同的态度、价值观、目标、精神信念、社会期待、艺术、技术和行为的综合体,表现了人们生活其中的一个较广泛社会的面貌特征。目前我国仍旧接受着来自“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挑战,与“老龄化”对等的就是服务市场劳动力短缺,对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双重标准,更多地关注在养老服务行业和文化的形成和推动上,人们对于养老观念和文化理念、价值信念等方面有了自身认识与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老化,社会活动频率和次数明显下降,进而与社会接触减少,家庭作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成员也理所当然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日常生活及活动空间也随之缩小,进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2]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则是集中在居家养老,对于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则是较为疏离。[3]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虽然有政府部门、爱心组织和企业等不断助力推动但收效甚微,养老服务所衍生的文化产业需求无法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所需要的,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兴趣、素质拓展、人际交往、情感支持等方面。社会大众对于养老的话题、价值观、文化意识则是营造舆论压力,但家庭中老年人和其他成员认为迫于现状资源和条件,他们更多地表现为承受压力大、尝试妥协和负担转介。特别是一些残疾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或是其他政府兜底老人等,所需的社会资源投入更加大,产出的价值无法预估,也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回收和产生效益。回顾“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很多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成长变得孤单,也减少了他们体会中国七大姑姨特色文化的机会,试想如果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实施,舅舅、姨妈、表姐这些富有特色的亲属称谓将成为一个又一个的伪命题,带来的家庭文化意识形态也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能够撼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除了能有效解决失独、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外,更能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另一个方面,虽然我国可能在近十来年仍然是以“老龄化”趋势为主线,但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二胎”政策开放必然推动形成儿童和青少年数量增长,所带动的不仅是人们对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澄清和认知,更带动社会在特殊人群关注方面会向未成年人大范围转移,在文化塑造、价值体现和意识形成等方面也会集中在儿童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孩子们在较为完整的家庭体系、社区教育模式和社会化体制中能得到更多正向文化的熏陶。人们更加愿意相信今后会老有所依,比如对于养老服务和物质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对养老文化和价值出现较为乐观的态度,在今后家庭发展和孩子成长的期望值也得到提高。从具体的文化领域来看,早教、幼儿教育、婴儿护理、月嫂服务、儿童玩具等都会呈现翻倍的增加,人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满足的方面更加趋于合理,学校和社区教育所占比重也会上升,所以在影响人们文化表现和行为方式上,“二胎”政策都起了显著作用。

三、影响人们的社会服务环境

在“二胎”政策实施前,普遍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调、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对于家庭在社会服务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心理疏导、素质拓展、兴趣培育、学习教育(包括社区教育)、成长规划等一系列显性需求,以及行为偏差、身心和性格缺陷等隐性需求,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系统中处于尖端位置,在家庭综合事务服务内容中更是居于顶层设置。在家庭关系需求的调试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表现在较为单调没有可比性的关系处理观念,集中体现在独生子女和家居生活的方面,矛盾冲突上升的可能性更强。其次在“倒三角”结构上层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呈现的“双层”居家养老问题,既具备一般老年人常有的陪伴照料、“六助(包括助行、助急等)”、文娱康乐、人际拓展、兴趣学习、角色适应和社区融合等普遍化需求,又具备个案老年人出现的隔代教育与互动、老年健康促进(慢性病等)、生理和心理衰退导致的抑郁、妄想、痴呆等精神问题预防和治疗、情感支持、社会网络化重构等特殊化需求,都是制约家庭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最后,社会服务需求的突出点还反映在男女比例失调导致的婚恋问题、失能和残障人士护理照顾问题、独生子女上学、就业和成家后的空巢问题、独居问题及失独家庭问题等,对于个体的心理介入、增能赋权、精神帮扶需求愈发严峻,都给社会服务的需求总量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在今后“二胎”政策推动下,不仅减少家庭需求总量,分摊个体需求维度,降低总体矛盾深度,还能促动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实现本土化落地,满足综合社会服务提出量。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国广泛试行实施,对日渐凸显的社会服务需求和社会问题都采取较为及时的应对措施,如社区日间照料、社区志愿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派驻社工站,以城区社区、农村村屯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特殊人员等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留守人员(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困境人员(社区失独、空巢、政府兜底对象等)和其他特殊人员存在的社会服务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在“二胎”政策形成长效化模式后,随之产生的便是家庭结构趋于平衡、家庭发展与成员个体期望均衡化、社会服务总量的重新优化配置,改变了很多社会服务的表现方式和实现方式,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帮扶更显得必要性和合理性。长期来看,此前置于凸出地位的社会服务需求将得到有效缓和,利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其他有利制度与措施等的大背景持续驱动下,使得服务试点推广和本土化根植实现更为符合实际的覆盖,在对服务对象实施服务取得的成效评估和检视方面也会更加具有需求的针对性、服务的具体性和影响的长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社会服务发展环境下的良好成长。综上所述,“二胎”时代,人们在家庭、生活、事业上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环境背景都发生改变,以社区为组织基层单位的服务覆盖也会慢慢成为人们享受发展成果、体验社会的重要实施载体,以社会工作为总价值的需求概念也将渗入到每个居民、每户家庭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管向梅.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8).

[2]杜洁.社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研究--以涿州市某社区调查为例[D].河北大学,2014.

[3]施巍巍,罗新录,唐德龙.福利经济学视角下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齐齐哈尔市的三个区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5(2):40-46.

[4]谢慧蓉.浅析全面二胎原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港澳经济,2016(3):78.

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职雠性;职业生涯;影响作用

女性在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女性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女性社会关注的重点,女性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对其家庭、事业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面二胎政策在表面上虽然看似单纯的关系到生育问题,但是生育与女性自身的就业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女性在生育以及教育孩子上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就业能力;同时,女性自身劳动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其自身的生育能力。

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对职场女性的职业劳动权益面临的问题

二胎政策会对女性职业生涯带来一定的影响。女性因为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怀孕生子对于女性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女性面对这些压力无法进行自我调整以及应对的时候,就会导致其心理层次上的抑郁以及恐惧等状况的形成,同时在在工作压力等作用影响之下,就会使得女性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应用各种工作状况。职业女性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以及强度都无法持续,同时,在其产后工作之后,也容易出现各种精神松懈以及工作疲惫等相关状况,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适应调整,自然就会影响其整体工作的进度以及整体的工作效率。

1.二胎政策对女性求职的影响。在“全面二胎”政策出台以及践行过程中,相关企业在招聘育龄妇女时候要求会更加严格,因为“全面二胎”政策对于女性的产假以及哺乳期休假的制度相对更多,在大部分的省份要求女性享受产假,延长了其哺乳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企业的负担加重,虽然我国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中,对于女性的其实观念还是存在遗留问题,这导致人们在思想与意识、行为与做法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问题,女性在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家庭责任,要肩负怀孕以及分娩等责任,这也就导致了企业作为雇主,为了最求其利益的最大化,是不愿意承担孕产妇的产假工资、检查费与生育费、生育补助费以及相关费用等。这也就导致了女性自身生育权利与就业之间的冲突问题,在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员工的招聘工作的时候,会对男员工、已婚已育的女性优先录取,这也就导致了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不公平状况。

2.二胎政策全面开展之后对于女性工作的影响。首先,在全面二胎政策开发之后,女性自身的生活重心就会转向家庭之中,女性自身会更加重视家庭生活,这也就导致了在全面二胎政策开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逐渐的转变自身的重心,由企业转到家庭生活之中,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女性因为在家庭耗费大量的是时间,这就会导致其无法在工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在整体上来说其职业发展呈现着停滞的状况。基于雇主的角度来说,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对于利益较为重视,但是女性因为二胎政策的影响,一定会延迟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也就使得企业不愿意雇佣育龄妇女。

3.全面二胎对于女性再就业的影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工作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为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导致女性出现工作疲劳等问题,导致女性在家庭的“柴米油盐”中丧失了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大部门女性在回归家庭之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其衣食住行都要依附于其丈夫,这也就使得其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家庭地位之中,这无疑降低了女性自身的家庭地位,没有充分的发挥内在的整体价值。在生活中,女性这种“边缘化”的家庭地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并不是女性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观念以及生育政策的出台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女性职业生涯阻滞原因分析

1.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

(1)就是因为女性缺乏自我保护以及)维权意识,导致女性在就业工作中遇到各种不公平待遇以及性别歧视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消极的态度,并且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普遍因素,单凭自身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大多数内女性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就业平等权利是其自身争取的,在整体上来说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维权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2)女性自我认知能力的偏差,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收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对于家庭较为重视,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职业发展意识。

(3)就是因为女性缺乏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念,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估,对于社会塑造的女性形象较为认同。

2.外界因素对于女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1)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对于女性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女性自身的存在感远远地低于男性,传统性别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其就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状况;同时又因为各种社会媒体对于女性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对于女性的外貌较为重视,对其内在的价值以及工作能力等相关内容鲜有报道。

(2)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影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劳动市场中占有明确的主动权以及选择权,企业在进行求职人员的选择过程中,对于女性形象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导致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地位较为弱势,同时,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过程中,因为女性自身的生育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亲雇佣成本,降低其工作能力,会提升其企业的整体生育成本,进而导致企业在人才的选择过程中对于女性较为严格。

(3)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性,对于女性平等就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定。虽然现阶段法律对于男女同工同酬以及女性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招聘权利进行了规定,对于女性在晋升以及评定职务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践的工作中,女性在工作以及工资等领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状况与问题。

法律对于女性自身的权益以及相关保护政策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缺乏全面性,虽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女职工的怀孕、生产以及哺乳期等工资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女性职工还是面临着怀孕以及生育等多方面的限制,甚至还会出现因为怀孕出现岗位调离以及辞退的等问题。

3.家庭的影响因素

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以来,女性承担着两次的生育责任,照顾两个孩子还要耗费大量的经济、人力以及精力的,女性在工作脱节之后,因为自身经济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的提升,女性在选择重返职场的时候,会考虑到孩子的照顾问题、家庭的经济问题等诸多因素,同时在其经历了较长的生育周期之后,女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又因为孩子对于女性的依赖,导致其对于工作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全而放开二胎背景下对职场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对策

要想全面的缓解我国劳动力的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就要深入践行“全面二胎”政策,要想在根本上保障全面二胎政策的顺利开展,国家就要通过各种财政补贴工作的开展,全面的提升女性自身的地位,“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就意味着女性承担着两次的生育责任,这也就导致了女性在求职过程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其面临着“拒绝录用”等状况,使得原来具有优势的已婚已育女性在职场中的优势也会消失殆尽。可以说在一胎政策的影响之下,女性自身的职业风险可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二胎”政策实行之后,女性面临的负担与问题也会更为尖锐,对此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究科学全面的解决措施与途径。

1.完善我国的相关生育保障制度与措施,促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生育保障政策对于女性自身的基本权益的主要保障政策之一,可以全面的保障女性在其生育期间的相关合法权益,有效的保障了女性的基础的生活权益。对此要基于实际的状况等相关因素对于现有的产假制度进行完善修复;同时,要提升对男性陪护产假的完善,要提升男性员工自身的家庭责任感,尽可能的分担女性因为生育造成的各种生理以及心理恐慌问题。

女性就业对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自我价值的凸显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现阶段要不断的完善优化女性自身的劳动权益,提升对女性就业保障制度的重视,基于现有状况不断的优化完善其内在职能,进而提升女性自身劳动权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在实践中要避免相关用人单位因为女性生育问题导致工作的丢失或者拒绝录用等问题。只有不断的完善就业反歧视法律,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对女性自身就业权益的保障能力,进而为女性的权益的维护奠定了基础。

2.提升对女性社会工作的重视,全面保障女性合法就业权益

女性社会工作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领域,在实践中要基于人本理念,提升对女性社会工作的重视,工作开展过程中倡导人本理念,始终秉持着“助人自助”等相关理念,基于社会性别角度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特殊性进行探究,通过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模式对其进行帮助,利用此种介入模式,全面的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全面的促进其发展,满女性在社会中应需的社会福利,进而提升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性,全面促进女性的整体发展。

在实践中要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展,构建与女性社会发展以及其自身工作发展需求的核心目标,进而全面的推动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将在决策主流中融入一定的社会性别意识思想,全面的提升在社会发展中女性工作的敏感度。同时,要不断的拓展相关社会资源、提升其整体服务内容,完善整个服务的过程,全面优化其整体服务质量,全面全面的保障女性合法权益。

3.凸显社会组织自身的效能与作用,加强对女性合法就业权益的保护能力

在实践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对整个女性合法权益的维护,就要在多个方面整合资源,使其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女性可以通过各种劳动仲裁以及诉讼的方式探究社会公众的帮助,但是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对此相关国家机关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自身的作用与优势,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对于一些女性自身的劳动权益收到侵害,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或者劳资双方具有一定的强弱差异的过程中,女性无法全面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关工会以及妇联等社会组织在实践中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中立性、专业性等特征,进而在一些女性受到相关劳动权益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内外部相关监督手段,通过协商有效开展。

4.降低二胎养育成本,倡导生育二胎

国家鼓励生育二胎,要想提升其整体实践效果,就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手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人口的整体质量,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第一,优化完善现有的公共设施与手段,通过公立托儿所以及幼儿园等教育设备的配置,在根本上降低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第二,要充分的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对于影响国家政策的家庭,要适当的提供补助,减免费用,缓解二胎家庭的负担;第三,要适当的补助女性职工,消除女性职工二胎顾忌,保障女性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

5.呼吁家庭关爱与支持女性职业发展

在我国践行全面二胎政策过程中,要对其二胎产假等相关保障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优化。我国二胎女性的整体年龄相对较大,其整体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对此在实践中其恢复时期相对较长,对此家庭与企业要给予其足够的关爱,丈夫要承担一定的照顾孩子的责任,鼓励女性参与工作,继而在根本上促进女性职业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的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开展的,可以说二胎政策对于优化家庭人口结构,提升家庭风险地域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优势,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也要正视其对于女性自身就业权益的影响,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段,不断的优化其整体效能,进而缓解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商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为我国职场女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佩雯. 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对女性就业的影响[J]. 中国市场,2016,(34):88-89.

[2]庄丽,唐茜. “全面二胎”背景下职业女性权益保障的调查与建议[J]. 经营管理者,2016,(07):152.

[3]王懿智. 浅析全面二胎背景下女性的权益保障[J]. 赤子(上中旬),2016,(03):192.

[4]. 全面二胎职场女性是“生”还是“升”?[J]. 中国就业,2015,(12):59.

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 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0-03

一 线性思维下的生育政策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1.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之辨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置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于不顾,只用一因一果式的思维去做决断①。与其相对应,系统思维强调相互联系、复杂因果、开放、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注联系和变化着的因素,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具有复杂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特征②。同时,人口过程是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线性思维去制定人口政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因此,在面对生育政策这样复杂却又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有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则,将系统思维纳入到放开二胎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中,以动态、多维和开放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现实意义。

2.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颇多

第一,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在“头痛医头”的思维定式上。这种政策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影响,认为人口增长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供给、加大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而限制人口增长是政策之必需。这种简单的一因一果式的线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变相地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列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强制性的“少生”政策由于一味追求出生率而显得用力过猛,由此给生育家庭带来的不幸不再赘述。

第二,又一种线性思维:认为只有计划生育能够降低生育率。这一种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计生界,这种思维定式忽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生育率的深层影响,而是简单认为只有计划生育才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计生管理工作力度的削弱会使社会生育率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正是由于上述误区,20多年来中国生育率的统计研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将低生育率的调查结果加以质疑和否定,而简单归因于出生漏报;然后大幅调高生育率估计并据此强调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继续严格实

行生育控制,此后的调查便再现极低生育率,如此循环往复,延续多年③。

第三,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不是处在低生育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低生育漩涡的中心。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已从2012 年拉开序幕,每年减少存量达200万~300万之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硬约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仍然高达 115,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人口生态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低生育文化,“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共同难题。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掉入了低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文化双重约束下的“超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1.3,这是一个不妙讯号。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失衡问题等诸多挑战④。

从养老的角度来讲,国际上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衰退、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是和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企图从“低生育陷阱”中解脱出来,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关键⑤。此外,从家庭幸福的角度看,累计已经有1.8亿政策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我国失独、伤独的家庭越来越多,规模目前已经数以百万计,可预见的将来将超过千万,而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将达到数以千万之众,他们将面临孤独终老、老无所依、老难所养、老难善终等诸多挑战⑥。

二 系统思维下二胎生育政策的走向

人口问题的动态性反映在,因为未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人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人口发生突变的时候,那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就是值得重视的“人口转折”。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必须要根据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结合当下制定最适合中国的生育政策。

1.学界对当下该采取怎样的二胎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不能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⑦。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种观点提倡分阶段放开二胎。原因是自2014年单独放开二胎开始实施到现在才一年时间,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申请二胎人数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此种观点主张按照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生育⑧。

第三种观点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单独二胎”实施后“遇冷”,“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政府应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⑨

第四种观点主张取消生育限制,实行自由生育。持该意见的人士认为,不仅政策限制生育的理由不复存在,而且需要大力鼓励生育来应对新人口危机。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由来已久,从2003~2013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比1983~1993年的年平均水平萎缩了30%⑩。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十年,中国22岁~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至目前的60%以下。即使生育率显著提升,也难以避免出生人口的急剧萎缩?。

2.二胎政策是对线性思维下人口危机的补救,应认清形势,迅速放开二胎

以上几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争论中第一种观点夸大了对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并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1.7已达到预期,置人口世代更替率2.3于不顾;第二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各省份二胎申请者大大低于相关部门预期申请数,我们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及时放开二胎提高生育率,而不是在“遇冷”情况下原地踏步,因此当前低生育率的形势已无“分阶段、分年龄”的必要;而第四种观点所提倡的生育自由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人们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突然“解放”出来,不仅对于单个家庭来说人口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引起的全民心理动荡将无法预测。

社会科学的研究,最基本原则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事实。在二胎政策上,必须基于中国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社会事实,主张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系统地结合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下的必要措施。

第一,从人口发展的状况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政策调整之必需。有数据显示,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即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2029年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4.01亿人。而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且生育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则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3~2025年出现,高峰时期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3.92亿人。也就是说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等带来巨大好处。

第二,从养老角度来看,全面放开二胎能够缓解当前和未来老龄化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严峻挑战,而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基数,改变现有人口格局,并且能够增加20年后劳动就业人口,从而缓解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的局面。

第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的增长是和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政策调整,使得社会生育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和适宜的水平。

三 系统思维下生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维因素

1.人口政策的转变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相当一部分人的人口意识依然表现得过于陈旧和偏颇。目前的人口规划与其说缺乏的是智慧,不如说是勇气。如果规划者忽视国内学界已经比较成熟的建言,将会因人口规划的错误和滞后,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计划生育政策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社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人口在数量上的合理性,而不关注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的话,那现有低生育率的格局则很难得到改变。

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生育背后需要配套的保障服务做支撑。为降低家庭内部的生育成本,保护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国家和政府要在怀孕生育、带薪休假、优生指导、孩子入托、上学、医疗等诸多方面全面采取生育友好、孩子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鼓励结婚和生育,优化生育关怀、福利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家庭生育减负,给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政治上地位、经济上实惠,全面营造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3.改变生育理念,从“人”的角度做决策

第一,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在中国,长期存在“计划生育”被等同于“少生少育”的理解误区。假如生育确实应该并且可以被“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双向的: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高时,这时的“计划”应该是“节制生育”;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低时,那么这时的“计划”就应该是“鼓励生育”了?。

第二,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应当关注生育质量,即“优生”政策应到位。生育政策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应当涵盖人口质量的内容。中国目前的“优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由于中国整体医学水平和民众的医疗常识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生工作在宣传、普及和应用方面还将面临很多困难。

第三,人口政策是对人的政策,不能仅以经济理性去思考,而更应该将人文关怀更多考虑在内。针对线性思维下计划生育政策对无数个家庭造成的创伤、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以及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难题,顶层设计者应该听一听民众的反响和意见,或做出应有的弥补,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改变现有政策,未来的政策调整也应如此。统计与精算是政策决定之必需,而是否注重人文关怀却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注 释

①唐钧.从计生和延迟退休看社会政策切忌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7

②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8

③陈剑.应迅速放开二胎[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52~55

④⑥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⑤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⑦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⑧太平洋亲子网.2015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EB/OL].http://.cn/qzbd/1282092. html

⑨东方早报.中国2年内全面放开二胎?[N].东方早报,2014.10.18

⑩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人口危机挑战中国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J].决策与信息,2015(2):10~61

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第4篇

而且因为“二胎制”依旧是一种生育数量管制的政策。这个政策尽管相比于独生子女政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旧难以避免两种“扭曲”效应。这两种扭曲效应一个朝向减少“女孩”的方向,另一个则朝向增加伪造“双胞胎”的方向。具体而言,由于中国社会的男孩偏好传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调整,所以即便现在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在头一胎为女孩的情况下,第二胎如果还是女孩,很大的可能会被流产掉。

尽管在中国不允许医生透露胎儿的性别,以防止这种有意识的流产,但依旧不能阻止大量“消失的女孩”。而二胎制的情况下,尽管可能头胎女孩得以保留的情况会多一点,但这种二胎管制的思路难以避免会导致第二胎的女孩被流产。因为父母可能更偏好“儿女双全”,而不是两个都是女孩。

从另一个方向的扭曲来看,生育数量管制则会持续“制造更多双胞胎”。伪造双胞胎在放开二胎之后或许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现在父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了。但对于希望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依旧有强烈的动机缓报第二胎的生育时间,将其与第三胎合并起来申报,伪造成“双胞胎”。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国策,牵一发动全身,其影响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出来,而到了长期效应显现的时候,又恐怕没有补救的办法。例如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不仅使中国的老少抚养比失调恶化,也使性别比例失衡恶化。现在回头来补,或已晚矣。

二胎政策的影响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并且,中国也仅仅花费不到30年的光阴,就几乎实现了西欧、北美等地区百年时间的人口转变历程。此时,人口基本保持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一方面来说,既保证了劳动数量的充足,另一方面却又承担着较少的儿童和老龄化负担,因此,促进了人均产出快速增长,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实现赶超式发展。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为经济的飞跃发展做了巨大贡献。而现阶段,中国人口开始逐渐呈现“三低”特点,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红利”面临消失,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面临挑战。人口发展与经济??题成为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进一步调整人口的数量与结构,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正式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1978至2015年统计数据,对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进行利弊分析,探讨现行人口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全面放开二胎的有利影响

1.1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

在实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问题逐渐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同时也带来诸如男女比例失衡、子女赡养负担重等很多社会问题,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现在中国有很多“4+2+1”结构的家庭比例,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重,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人口出生率的增长,环境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减少未来“4+2+1”这种家庭结构的比例,将赡养义务分摊到多个子女身上,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另外,放开二胎,对提高出生率有很大的帮助,低龄人口数量的不断提高,对增加我国劳动力数量有很大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年轻劳动力的成长会慢慢取代年老工作者,同时,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这对改变中国现阶段“倒三角”的人口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1.2提高劳动和经济增长率

伴随着老龄化现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频繁更替、科技飞跃进步、互联网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老年人接受和创造的能力明显慢于年轻人,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和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放开二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工作中来,对生产和创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无法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从长期看,伴随着生育政策,二胎时代即将到来,伴随着孩子出生到成长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不同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市场活力开始逐渐增强,诸如婴幼儿用品产业、教育、医疗、建筑业等行业的都会得到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提升了经济增长率。

1.3缓解社会养老问题,完善国家养老体系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家庭成员结构会不断改变,子女的增加能够分担养老义务,增强家庭养老功能,不仅从经济上分担,精神上也给予老人更多的满足,不断改善的家庭结构,能给够增强家庭的稳定性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另外,改善“失独”老人问题。失独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多,面对养老负担和生活压力,许多子女不堪重负,从而产生了“失独”老人问题,失独家庭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补助,还需精神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放开二胎政策,能够减少“失独老人”家庭,促进社会稳定。二胎的开放也有助于完善国家养老体系,新增社会人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压力,这缓解养老金制度危机有了很大帮助。

2全面放开二胎的不利影响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中国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第一,会加剧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矛盾。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基数大,资源对应人口来说,无论种类和数量再多,都相对短缺,资源也难以完全满足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需求,二胎的放开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另外,环境问题本就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一大问题,二胎时代伴随着人口的增多,会滋生出很多环境问题,将给当前不容乐观的环境带来新的负担,激化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第二,对社会公共服务等带来一定的影响。伴随着新生儿的增多,会给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给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更会使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道路变得更加艰辛。第三,加重了生存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抚养小孩的成本越来越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加重了新生儿父母的压力。当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学期间生子,这给其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二孩”时候基本都是父母事业的上升期,要大量花费时间、金钱照顾二个小孩,加重了整个家庭的工作、生活压力。

3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3.1模型设定

基于经典的C-D生产函数,研究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Yt=AKtαLtβμ;其中:Yt是第t年总产出、Kt是物质资本存量、Lt是就业人口数量;A为技术因素(假定为外生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

3.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真实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消除通货膨胀影响,以1978年基期,采用实际GDP反映产出。

据前人研究文献,采用戈德史密斯在1951年建立的永续盘存法测度物质资本存量。即Kt=Kt-1(1-δt)+GTt/PIFt;其中,对于初始物质资本存量值、物质资本折旧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采用王会宗,张凤兵(2016)的研究,设定K0=11292亿元(1978年不变价),δt=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采用前人研究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组合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3.3实证分析

为了消除异方差性,采用对数的形式,得到下式:lnYt=lnA+αlnKt+βlnLt+μ,利用Eviews8.0,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lnYt=-11.0188+0.4688lnKt+1.0715lnLt

(R2=0.9961、R2=0.9959、F=4476.291)

上述方程的F、t统计量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且拟合优度达到99.61%,回归效果显著。由回归结果可知,自1978年后,中国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就业数量每提高1%,经济增长水平大致提高1.0715%,这充分说明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影响力。

4对策与建议

4.1缓解老龄化问题

从短期来看,放开二胎政策并不能改善当前的老龄化问题,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人口就会不断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但是从短期看,社会的生育水平并不会迅速增加。所以,会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是:生育率不变或者小幅增加,但老龄化问题则会不断加重。为解决短期内面临的老龄化问题,首先,要加强相关养老产业的建设,要做好养老产品、养老配套措施、养老基础设施的建?O,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其次,适当的提高退休年龄,提高中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即将退休的中年人继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也弥补了一些岗位空缺的问题,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最后,鼓励个体经营、小企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适合中老年工作的岗位,为那些因退休但仍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中老年人提供工作机会。

4.2做好防范措施

为应对“二胎政策”开放初期带来的新生儿期,政府应该提前做好防范促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功能。首先,要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加大投资,做好即将面临的教育事业和医疗压力。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以及幼儿园的建设,缓解教育资源的压力。大量婴儿的出生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因此政府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结合二胎的相关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二胎生育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可以通过免费领取奶粉、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最后,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政府要适当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和优惠措施,减轻一些落后地区人们生育二胎、养育二胎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