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教育现状

生命教育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教育现状

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如何对待自我、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态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盲目,其对生命的感受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奈,导致自杀、杀人等戕害和漠视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教育观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者则被看成传授知识的中转站。中学教育以高考为核心目标,无暇顾及应试教育之外的人文关怀,不少学生将好成绩当作其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中学生的个性、品质、情感等基本上是在自我摸索中发展起来的。[3](P77)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因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人格、人性、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缺失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大学生一般都远离父母,失去了家长日夜在身旁的监督管理,而任课老师和班级辅导员在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又很难做到时刻关注学生,因此,在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极易失去人生方向,陷入迷茫,游戏人生,从而产生自杀、伤人等践踏生命的行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挫折的适应和承受能力普遍较低。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化,心理也很不成熟。由于家长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产生了过高的期望,使家庭教育的人格培育功能被异化为追求功利的手段,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发展和生活体验。另外,部分学生早期的心理创伤,如父母早亡或者离异、父母关系紧张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经济主义、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驱动下的社会文化,缺失了对人文价值的弘扬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是在商品化原则进入文化领域,文化工业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娱乐形式之后,利用现代科技,采用大规模复制的方式,创造出满足人们感官上低层次需求的文化产品。快餐式和模式化的大众文化,使得青少年的想象力被消解,判断力被扼杀,创造性被窒息,思想流于平庸,情绪陷入躁动,进而蚕食和消融了其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导致青少年生命价值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迷茫。一般意义上,家庭教育遵循由私而公的生命教育路径,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校教育则遵循由公而私的生命教育路径,即根据社会利益要求充实个体生命内涵。社会教育则处于矛盾和游离状态之中。三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大学生命教育往往陷入相互拆台的尴尬境地中。学生彷徨在三者之间,最终极有可能被不良的社会教育所同化。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加强高校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生命观,从而使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助于教育培养真正的人,并使其受到人文关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因此,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4]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把握生活,但是目前我国从事生命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单单依靠生命教育课程,根本无法实现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因此,要把生命教育专门课程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融入高校教学工作之中,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生命价值教育,赋予教学更加活泼生动新鲜的内容。高校要在开设相应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提升现有教学内容,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我国高校德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性德育,寓于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性德育,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性德育。这些看似全面,但由于其过于空洞抽象,说教分离,加上大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程,所以,高校德育活动效果并不十分明显。[3](P279)对此,要把健全人格构建作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健全人格的构建和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应强化高校心理咨询,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大学生殊人群和自杀高危人群的心理,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建立班级—系(学院)—学校多层管理体系,配备一批专业素质强,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将高校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渗透于学校管理中,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善于利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班团活动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不断增进学生的知恩、谢恩、感恩情感。[5](P235)社会实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可以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关心关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参观烈士墓、殡仪馆、医院等,可以让大学生学会欣赏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参观监狱、看守所、戒毒所等,可以让大学生增强法律观念,以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6]由于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生命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生命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中,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自身经验来指导和影响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导致生命教育在认识上重视不够,在时间上保障不足,在实施中办法不多。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生命教育体制,必须深化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探寻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郑婷婷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自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提出并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以来,受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推广。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

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比较晚,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很难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15岁左右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近两年,且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所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2005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工作,并于2005年1月成立生命教育项目研究组。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活动体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形成特色,甚至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那这么多年中,农村小学的生命教育到底开展得怎样呢?

一、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现状

1、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笔者所在的新北区共有22所小学,其中从2007年至今申报成功成为市生命教育项目学校的有10所,占全区小学的45%。有8所学校虽然不是生命教育项目学校,但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有4所学校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开设了健康与环境教育以及校本短课。

2、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

全区22所小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的学校大多数以《生命教育读本》为教育内容,同时结合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和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等开展生命教育。而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的学校除了没有让学生学习《生命教育读本》之外,也都在专题教育、综合实践、班队等活动中开展了生命教育。所以两者在根本上没有太大区别。

二、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没有提高到应有层面,生命教育依然停留在德育层面,停留在学生活动的层面,简单化、说教化、阶段性痕迹较为明显。

二是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不够,目前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制度层面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操作模式的研究,缺乏对生命教育真正渗透课堂教学和其他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缺乏对生命教育进行科学评估的研究。

三是缺乏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

三、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1、树立生命教育理念。

我们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师资队伍是搞好生命教育的关键,要对任教《生命教育》的科任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搜集、研读、分析、讨论交流,积累理论知识。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和提高。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读书感悟等,让教师在积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3、建立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

从学校实际出发,将生命教育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精心规划,建立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成效。

4、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督导考核

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文明礼仪;现状;教育策略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礼仪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

2016年12月,一北京家长爆料,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儿子斌斌(化名)被同学扔厕所垃圾筐,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孩子一身。这一新闻瞬间刷爆了屏,“校园霸凌”一词成为热语,各种关于校园霸凌的事件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提醒我们思考,是什么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就如此暴力?深究其原因,文明礼仪的缺失难逃其咎。

暴力产生的源头往往是礼仪的缺失。虽然学校一直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但以下“不拘小节”的现象我们却常能见到:学生见到老师低头装作看不见,未经允许私自碰他人物品,公共场合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同学间互取绰号,“开玩笑”捉弄同学等,如此种种,极易引发小矛盾。更有甚者,矛盾产生后马上粗言秽语,拳脚相向,让矛盾升级到暴力状态。细想,以礼待之,矛盾不会产生,以礼待之,矛盾更不会升级为暴力。

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礼仪观念的淡薄 现今社会,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礼仪教育严重缺失。我们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餐桌上,第一口饭得喂孩子先吃,怕孩子饿着了;最好的食物,都留给孩子吃,怕孩子营养不够。长此以往,孩子不懂得长幼尊卑,孝敬老人,更不懂分享,不懂感恩,何来“礼仪”?

学校教育重视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有句话说得好:“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现在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表面上检查监督学生,以评价的方式体现文明礼仪教育,而忽略了文明礼仪养成细则系列教育的过程。还有的学校则是注重抓教学,虽说重视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只是教师口头上说说而已,简单说教,教育效果不理想。

社会上还没形成讲文明礼仪的氛围 文明礼仪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大气候,一些有悖于文明礼仪的行为,如插队、随手扔垃圾、出口成“脏”等时时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而小学生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礼仪表现也具有时好时坏的反复性特点。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自觉性弱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有时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还是要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甚至对不文明的行为觉得好玩,想去尝试,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损害自己的形象,对自己行为举止没有要求,缺乏约束力。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策略

舆论导向,加大宣传 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到底,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要系统化、规范化。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开展主题班队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宣传公民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评选出“文明礼仪小天使”,发挥榜样作用;结合各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等。

持之以恒,强化意识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大,发展还不稳定,又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教育比较容易取得效果。我们可以小到从坐、立、行、礼貌用语、体态语等方面进行礼仪训练,大到在律己、待人、接物方面提出要求。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我们可以在楼梯间、走廊、厕所等地方贴上一些“文明小标语”;通过黑板报开辟“文明小天地”,表彰文明事迹;通过垃圾分类等活动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教师时刻以己为范,如对于学生的问好,微笑点头回应,对于学生的帮助,亲切道谢;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往往能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家校沟通,整合力量 学校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同时,也要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让家庭、学校的教育站在一线,莫让教育变成“5+2=0”。

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问题;大学生群体;环保责任认知1.前言

现阶段,人们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他们也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以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概念为契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当下环境教育的问题。众所周知,环境治理的关键和难点之一,就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责任认知,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当代青年中层次与素质较高的公民群体,理应成为绿色消费的楷模、环保的先锋[1]。然而,令我们失望的是,现阶段许多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环保知识缺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探讨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现状与教育策略。

2.当前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问题和成因

一直以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极其重视,并且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实施,一方面,“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的呼声在社会上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作为当代青年的佼佼者的大学生已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3%左右,他们对环保责任的认知将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有责任顺应时代的呼声,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而当前情况大学生环保责任意识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生态知识相当匮乏,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知识欠缺、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等[2]。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也有以下三点:首先,整个社会和大众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足,乃至于大学生在潜意识里没有足够的环保观念;其次,由于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未接受过专门有效的环保训练,大学生环保教育往往处于失衡的状态;再次,大学生的环保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嘴上,行动力远远不够。

3.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教育策略

根据笔者对当前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问题和成因的调查走访,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教育策略。

3.1善用媒体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利用手机、电脑、阅览室等途径来获取课外知识是许多大学生不二选择,并且媒体一直是对他们进行号召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但目前我们社会媒体的绿色报道较少,因此笔者认为,一是有关媒体有必要效仿《南方周末》,通过每期推出的“绿色”刊面等一些固定版面和节目来全面介绍环境保护的知识;二是媒体有意识对学生减少某些时尚生活方式的宣传,尤其是那些以奢侈浪费和资源消耗为主题的话题,避免他们一方面喊着“环保”的口号,另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地进行浪费行为。

3.2 善用课堂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如果高校能够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现在高校教育中,除了一些与环境相关的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的高校很少。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来普及环保是很有必要的:一是高校可适当把环保列为必修的课程,规定学分、配备师资力量,像思想政治课程那样在高校中普及开来,让“环保进课堂”落到实处;二是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把环保课程列入教育计划,制定措施,增加投入,加强监督反馈;三是教师要首先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善于发现和结合,把环保知识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教学中。总之,环保教育进课堂,可作为高校提高当代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的最主要的途径。

3.3善用社团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高校里的社团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并且一些环保社团正在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组织,并通过各类宣传和活动来推动环保事业。高校可充分利用这些社团来提高大学生的环保责任认知[2]。首先,可对这些环保社团进行较为专业化的指导,避免他们在成长期遭遇枯萎;其次,鼓励环保社团利用自己小、巧、智、精等特点展开操作性强、容易成功的活动,如办黑板报、建立环保网站、开通环保微博,在校园里组织绿植领养等活动;另外,要特别加强高校环保社团与民间环保社团的沟通,学习,与交流,逐步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

3.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环保责任认知

高校环保队伍建设还体现在志愿者组织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让更多的人民看到了80后,90后志愿者们的笑容,“利他、自愿、不为报酬”的志愿者逐渐成为了一流行的团体,而在全国8000万的环保志愿者中,青年大学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我们有必要要加快在大学校园里建设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队伍的步伐。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因势引导地加强对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们的培训;另一方面,可利用激励机制吸引大学生们热情投入,具体可借鉴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将一定的回报作为志愿服务的奖励,形成类似的奖励机制。

4.结语

青年学生的思维活跃,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层次与素质较高的公民群体,加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尤为重要。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环保教育策略,能为培养大学生成为我国甚至全人类环保事业的中间和骨干力量建言献策。(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生命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为骨干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平台。

    湖北省武汉市长期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通过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人室学习,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近期参加武汉市关于名师建设的项目研究,为了解和把握武汉市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骨干教师培养,我们课题组对其中推荐参加名师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份调查,对他们目前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做了一个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培养工作方案和实施效果考评提供了基础。

    一、骨千教师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1.骨干教师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对62名骨干教师所做的调查中,男教师46人,女教师16人。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49岁之间,占被调查对象的98%0(如表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

    在对职称状况的调查研究中,62名受调教师高级职称占到了79%0(如表2)

    从对目前所取得的荣誉称号中调查所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项调查说明这是一支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发展的潜力很大,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正处在专业发展关键时期。

    2.关注各学科骨干教师协调发展。从所调研的对象看,语文学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学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骨干教师相对集中,而在美术、政治、体育、历史学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学骨干教师颁调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师培养问题上,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发展不均衡值得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从农村选派进人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的已占到60%,这对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但进一步具体分析还是存在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城区和重点学校,对偏远农村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关注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过的各类研修学习情况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62人中多数人参加过市级半月以上的高级研修班,一部分人参加过大型学术交流或考察的,但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参加过。制订分类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调查2008年以来骨干教师展示教学及研究成果情况时,有}8%只在区内交流,少数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师要走出学校、走出武汉、走出湖北,成为名师还有一段路程。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时,只有少数人主持了省级课题,多数人参加省级或主持和参加市、区级课题,也有相当部分人还没参加任何课题研究。在调查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有27人没有发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能物化为成果的能力还显得不足。

    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骨干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成员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探讨骨干教师发展规律,为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术能力的提升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组建名师工作室,有效引领骨千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看法时,十分渴望和感到荣幸的超过100%。虽然有人是从服从组织安排角度上来考量,他们没有去考量事实上的大,但希望参加学习则是共同的愿望。通过调查,不少骨干教师认为,骨干教师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引领。

    在目前工学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依托名师工作室无疑是解决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可以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向名师学习,这种直接的学习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名师工作室独特优势;能向同行学习,也是他们的渴望之一。总之,对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是深得骨干教师欢迎的。

    1.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各个成员学习计划,通过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名师工作室活动时间表,使人室弟子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和地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能面对面向名师学习,还可以在名师指导下向理论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将读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名师工作室内向同行学习,通过学习内化成果,丰富理论,提高专业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