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再生资源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84-04
资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地下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等。人类生存需要大量的资源。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又叫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即不可更新资源,也叫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在合理开发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达到平衡,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包括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土壤资源、水资源、动植物(即生物资源。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动植物属于由可再生资源向不可再生资源转化或已经转化成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等。前三者是可以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资源。但土壤资源等有可能退化或被污染致使使用价值降低。换言之,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在理论上虽然是天量,但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成为资源主体还不现实的数量比较大。因此可以说,人类面临可再生资源紧缺的问题。
不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原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此类资源是地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或者几乎不能再生。因此一并归为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以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经不复存在,其形式已经发生变化。近年来,可燃冰(指天然气水合物结晶,外形象冰,是在海水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可以燃烧)开采、利用被摆上台面,但也面临巨大风险。可以说它的开采、利用是以损伤地球为代价的,与呵护地球背道而驰,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持续发展需要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多样,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秸秆是其一。地球上第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非农作物秸秆莫属。科学地处理好农作物秸秆对于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拥有农作物秸秆量居世界首位,年产约为6亿吨(估算农作物秸秆数量的方法有多种。有些估算结果:农作物秸秆数量达10亿吨。甚至有人认为,18亿亩耕地就有18亿吨秸秆)。作为一种资源,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以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材料(简称“四料”)等。“炊烟袅袅”一词形象地说明了自古以来农民是以秸秆为燃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燃料及原料用秸秆数量大幅度减少。化肥的大量使用,也降低了秸秆沤肥还田率。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现代的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农作物秸秆可以分为三种:麦秸;稻草;其他秸杆(包括:玉米秸秆、高粱秸秆、花生藤、山芋藤和棉花秸秆等)。其由宝变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也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圆满解决。
一、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的焦点及其他
中国每年通过机械化还田和堆沤腐熟还田利用农作物秸秆2亿吨左右,另外有少量用于气化和加工等,累计约有4亿吨秸秆初步实现了综合利用。约有2亿吨剩余秸秆被当成了废料。部分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造成了较多的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8年5月4日,扬州市政府针对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影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出台了《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就城区周边地带秸秆禁烧工作作了明确部署。《意见》要求:5个区14个乡镇两个街办105个村共11万亩麦田(笔者注:11万亩仅占全市麦田的1/24左右)实行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采取四项具体保障措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农机局、农业局、环保局、科技局、财政局、公安局、水利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秸秆禁烧的相关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二是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与各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要求逐级包干到乡、到村、到组、到农户、到田头。对秸秆禁烧行动领导不力的人员要及时通报批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失职、渎职责任。三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宣传、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加快秸秆还田技术实施步伐。四是加大奖惩力度,积极开展秸秆还田机械费用补贴试点工作,对每亩耕地给予10元的补贴和奖励,同时加强检查和惩罚,凡发现或举报查实乡镇有三处秸秆焚烧点的,扣除市奖励资金1万元,直至扣完。全国许多地方都采取了诸如此类的禁烧秸秆的行政措施。此类“广谱”性质的系列措施关于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理解的评判还不够全面。农民并不是没有“真正认识、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须知,“种一亩地纯收入不过百来块钱,而秸秆还田中,粉碎秸秆的费用就要几十块钱”(引自2010年11月5日《扬州广播电视报》A12版俞晖文)(笔者注:秸秆粉碎的要求不一、收费不一。此为一说,仅供参考)。
下面是某县级区领导在地级市秸秆禁烧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区地处上风口,是本市的门户城区,地理区位敏感而特殊,秸秆禁烧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是我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禁烧任务,为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区秸秆禁烧工作主要涉及5个镇农作物面积约3万亩。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坚持过去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抓住宣传的关键,重点围绕“不能烧、不烧给补助、烧了就罚款”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宣传。广泛开展面上宣传,进一步创新形式和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广播、报纸、宣传车、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通过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开设禁烧环保课、发动师生入村到户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争取在短时间内营造浓厚的禁烧氛围,做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点对点宣传,将禁烧奖补政策直接与农户承诺相挂钩……由此可见禁烧的行政成本之高,禁烧是权宜之计。以城区为中心、“禁”字当头、“罚”字随后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呢?
2009年“三夏”,江苏省秸秆禁烧工作收效明显。禁烧令的严格执行,让不少麦秸堆放在田间地头、河塘池沟。一位乡镇干部说了一句形象的话:禁烧后,“天蓝了,秆烂了,渠堵了,水臭了”。在镇江市丹徒区高资镇巫岗村,百亩耕地的田埂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麦秸堆。村民巫老汉家一根麦秸都没有焚烧,全堆在田头。接着翻田嫌秸秆碍事,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全丢到附近旱沟去了。旱沟,是村里汛期排涝所用的“救急沟”。大家都丢,旱沟很快就被填满。一些村民就直接扔进附近水沟和小河。村民小组长巫冬林说:我们知道秸秆抛河塘会污染水源,抛灌溉渠会影响农业生产用水,但我们也没办法,往下怎么处理我们也管不了。即便我们想管,也有心无力,没钱没手段。禁烧算任务,不完成处罚很重,而后期处置不在政府下达的任务范围;完成好没奖,不完成也没事。类似情况不光在镇江发生,省内许多地方都陆续曝光了秸秆“流浪”事件,乡村干部也在为处置“无主”秸秆发愁。焚烧与禁烧近年来成了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的焦点。农户焚烧带来危害,政府随之下大气力禁烧,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问题的表象是焚烧与禁烧,但其实质是还未全面步入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的轨道。
如前所说,禁烧是阶段性工作,落实时往往演变成具体时限为收割之前和之时的“名副其实”的禁烧――秸秆随便堆放并未违反阶段性禁烧的规定。风头过去以后,农民觉得碍事的时候还是偷偷地分期分批地烧了。这种风头过后的焚烧只是把对空气的污染进行了稀释。由此还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有农民把自家的秸秆转移到公用隙地上去,过了严查时再趁天黑时烧,以至乡村干部无法确认是谁家的秸秆、是谁点的火、应该罚谁等等。
二、农作物秸秆的“四料”价值及其他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有机成分,每100 公斤鲜秸秆含氮0.48 公斤、含磷0.38 公斤、含钾1.67 公斤,分别相当于2.4 公斤氮肥、3.8 公斤磷肥、3.4 公斤钾肥。如果把500 公斤农作物秸秆还田,就相当于给土壤施入标准化肥50 公斤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0.03%左右,并且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使土壤团粒结构发生变化,保持疏松状态,因而有效缓解了土壤板结的问题。利用秸秆生产的生物肥料,肥效更高。每亩土地施放250公斤秸秆生物肥,其肥效相当于100 公斤碳酸氢铵、50 公斤过磷酸钙、20 公斤硫酸钾,是无公害农业的重要肥料源,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秸秆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土地良性循环、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秸秆转化为肥料有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两种方式。前者指秸秆直接还田,就是在作物收获时将秸秆抛洒在田间,或粉碎或整株,或覆盖或深埋,也可以在作物苗期或果园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这方面主要是运用秸秆还田机械,开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后者指秸秆间接还田,如,以腐熟的秸秆为主,加入畜禽粪和多种微量元素、活性剂,粉碎加工成颗粒状生物有机肥。可用作绿色食品专用肥,也可作优质粮生产用肥,不仅增产,而且大大改善粮、果、蔬的品质。设备投资少,见效快,适合较大规模集中生产。
改革开放前,扬州地区(即今地级扬州市,人口近500万,土地面积6 638平方公里)冬春季以稻草为直接、主要的牛饲料,把稻草、山芋藤等粉碎成糠作为较为直接的猪饲料。目前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除了直接饲喂外,还有多种提高秸秆饲料价值的加工方式。利用秸秆饲料生产线,把秸秆加工成颗粒或块状干饲料,具有熟香味,可以提高采食率。这种方法把散放堆弃的秸秆加工成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的商品,实现秸秆饲料的商品化生产和异地消化利用,甚至出口创汇,使秸秆增值、农民增收。这种商品化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时兴的农作物秸秆的燃料利用主要有生产沼气和秸秆气化两种方式。可以一家一户单独生产与使用,也可以以村为单位集中生产和供气,是有前途的秸秆利用新技术。秸秆做培养基栽培食用菌可以在简易房屋内或大棚内进行,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便,经济效益非常高,与生产有机肥相比,能进一步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适合一家一户或规模化生产。利用农作物秸秆造纸,生产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餐饮具、包装材料、育苗钵等工业产品以及用秸秆制造洒精、淀粉等化工原料,都是工厂化利用秸秆的技术途径,规模可大可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农民焚烧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原因及其他
农作物秸秆及时还田能抢农时、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对抗旱保墒、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有奇效。但是,农民的态度不够积极甚至是消极。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详细账:夏收夏种时间短,秸秆过长还田不能及时腐烂。如用收割机将麦秸秆切碎,每亩要多增5元成本;再用大马力拖拉机翻耕,每亩又多付15元。每亩多了20元,多数农户不愿这样“负”出。而且,不少收割机还没有连带粉碎秸秆的功能。目前,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无外乎:秸秆气化炉、机械还田、生物肥料、板材加工、食用菌基料、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编织草绳等。这些技术虽好,但实际操作难。一是技术成熟的少,能推广的更少;二是收集处理既困难又费时,回收运输成本高;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不足,购置、运行成本高。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费时费事就等于是增加支出。5月底到6月中旬的双抢(抢收割抢插秧)时节,自古以来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这时候挂在农民嘴边上的几句话是:“季节不饶人”,“芒种到夏至,老少一起忙”,提醒自己要及时插秧。青壮年大多在城里做工,种田的主要劳动力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力图省工省力,往往选择用焚烧的方式处理麦秸。《扬州日报》载文说,江苏厚德(合资企业)花150元收购一亩田的秸杆,农民不乐意。有关人员认为农民不明事理。而实际情况是,农民认为这是给厚德打工,按特殊要求处理一亩田的秸杆,属于秸秆初加工,150元的工资太低。把秸秆粉碎颗粒4公斤放进一个四方形铁质气化炉里,点燃灶头,绿色火苗立刻窜起来。这种申请了15项国家专利的秸秆气化炉,远比液化气省钱(这里没有包括相关支出,而相关支出如果算在内农民要花更多的钱)、热量大,但每台售价980元,而且每个村还必须建一个颗粒燃料生产站。投入远大于产出,对多数村来说,推广这项技术有很大难度或者说若干年内不可行。
科学利用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意义,作为个体的农民认识有待于提高,而各级政府则要加大投入,以全量、适时科学处理秸秆为己任。
四、扬州市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及其他
扬州市是农业大市,每年小麦种植面积260多万亩,水稻栽培面积310多万亩。稻草年产量170多万吨,麦秸年产量80多万吨,其他秸秆100多万吨,合计350万吨以上。
近年来,扬州市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的数量逐年减少,还田和用于其他方面的数量也很小,秸秆“出”和“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秸秆就地焚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一是浪费资源。全市一年堆放在田头和随意烧掉的稻麦秸秆一度占到总量的50%左右,用于还田的农作物秸秆仅占到15%左右。二是污染环境。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作用,容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破坏人的神经系统。三是危害安全。农民在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和县、乡道路沿线的田块焚烧秸秆,产生大量浓烟,造成道路通行能见度降低,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扬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先后推广了沤制草塘泥、制作塘肥(这是传统的造肥方式)、秸秆生产沼气、秸秆栽培食用菌、留高茬还田、墒沟埋草、过腹还田等多种方法,也取得一定成效。由于这些做法还田秸秆数量少、效率低,费工费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省率先研究探索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和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并把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水稻机插秧技术有机集成,实现了秸秆就地、简便、大量还田。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是以大中型收割机、拖拉机、灭茬耕整机机组实现的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可一次完成稻麦秸秆切碎、灭茬、施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翻埋数量大、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而工效可比人工还田提高数十倍。经测定,每亩田块全年还草900~1 000公斤,相当于施尿素14公斤,节约投入成本45元,还草田块二至三年后有机质增加16%~20%,速效钾增加15%,种植的水稻、小麦亩增产8%~10%。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是指在麦子灌浆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收麦时超高茬留30cm左右自然竖立,多余麦秸秆就地散开或浅埋,任其自然腐烂,实现麦秆自然还田。该技术不耕地、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省工省本省秧田。据测定,采用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
扬州市近几年的示范推广实践证明,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和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既能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目前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这些有益探索对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现实意义。但全面推广这种技术也有一定难度:不少农户承包地极其有限,不十分需要大中型、集成的机械和综合性技术,他们习惯于自由地选择一种种植和耕作方式,而现在种植和耕作方式有多种。研发方、主管方在总结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和稻麦套种技术时正面地讲其利。接受、使用此类技术的农户的看法就有些不一样了。水稻旱直播发芽率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杂草多要多用除草剂,产量也低一些。德国农业科学家发现:凡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则高达80%。因此德国西部的农民选择黑夜耕地。可见适度翻耕以减少野草进而少用除草剂才是上策,秧田育秧而后移栽入大田比较受欢迎。
五、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深远意义及其他
古代五行中含有“土”。倡导的农业八字宪法中包括“土”。社会学家对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提出过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对策和建议。美国学者King写过一本题为《五千年的奇迹》的书。书中说:中国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土地耕种了五千年,活力没有遇到破坏,这是人类的奇迹。“活力没有遇到破坏”源于:千百年来农民一直使用农家肥。二十多年前,看了这本书的教授发出感慨:“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福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再给子孙后代五千年这样的环境。” 资料显示,中国十年减少耕地1.2亿亩,占6%。现有耕地中有一部分是复垦而来的,多为劣质土地,而搞建设用去的大多是优质耕地。全国一半以上耕地营养不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是耕地质量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土壤质量始终维持在良好状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根基,利在当代,福在后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八字宪法”的第二个字是“肥”。过去,庄稼所依靠的农家肥主要有三种:河塘淤泥、人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现在使用的主要肥料是化肥,三种农家宝成了农村环境污染、脏乱差的重头。城郊结合部的土地被征用的担忧时刻存在,农民不怕土地板结、土壤退化。
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对中国农业生产及其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本来应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前几年,发达国家对大米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累计达346项,德国为237项,中国只有79项。广施包括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成分的农家肥,少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对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民体质的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对包装材料需求巨大的快速消费品界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塑料制品——植物环保瓶。在几年的实际使用中,它表现卓越。这种环保瓶并不是由植物制成的瓶子,而是以植物为原料来源。
一款采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植物环保瓶,6月正式在上海、杭州、天津、沈阳等4个城市上市。植物环保瓶发明者、华裔专家黄晓燕表示,它是包装领域的一项革新突破,是全球首款含30%可再生植物原料,且100%可回收利用的聚酯塑料瓶。与传统的完全依赖石油原料的聚酯塑料瓶相比,植物环保瓶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且降低了碳排放。该环保瓶使用甘蔗榨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为原料,使用了全新的环保创新技术,并保持原有价格。
这种转向并不像把喝水时的塑料瓶换成玻璃瓶一样显而易见,而是用植物生产某一种原料,利用此原料再去生产塑料,最后加工成瓶子,送到消费者手上。
化石燃料日益告急之际,地球上永不会缺乏又十分廉价的一类资源——植物挺身而出。
甘蔗地“长”出饮料瓶
传统的塑料饮料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PET都是一种极好的材料:透明度好,有光泽,强度较大,耐酸耐碱耐油脂,耐温范围从-70℃到150℃……因此,无论是在工业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它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果提到PET的另一个ID“聚酯纤维”,你可能只是似曾相识,不过如果提到它的俗称你一定十分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涤纶”。
七十多年来,PET的两种原料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先是来自于煤炭工业,后来自于石油工业,都与不可再生的资源牢牢束缚在一起。其牺牲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代价不小。虽然PET可被回收再利用,但有数据显示,大多数的饮料瓶都没有走上这条路,就更不用提用于纺织等领域的PET了。这更促使科学家们将目光对准了植物资源。现今已经成熟商业化的一种植物环保瓶中,乙二醇来自于植物,这样植物来源成分的比例最高可达30%。
目前,乙二醇的原料来自巴西的甘蔗。巴西制糖工业发达,近来又新添生物乙醇生产,有大量的“下脚料”等待利用。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甘蔗渣与糖蜜刚好可供用来通过生物发酵法制乙二醇。一些环保人士担心甘蔗产业发展会挤占当地农田,事实上,新开辟的甘蔗田利用的是废弃的牧场,并不会影响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
在回收饮料瓶的时候,是否需要将植物环保瓶特殊分拣出来呢?不需要。无论瓶子是来自石油工业还是植物原料,它们都是PET制成的,无论是使用、储藏还是回收利用,它们性质完全相同,不需要区别对待。想亲身尝鲜植物环保瓶?目前上海、杭州、天津、沈阳四个城市的货架上已经有了它们的身影,不妨去找找看那些带有绿色三角形标识的瓶子。
植物瓶,小排放
生产植物环保瓶的公司和研究者对其现状及前景相当乐观。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开展过一项植物环保瓶的生命周期评估分析,这份分析也经过了德国海德堡能源环境研究所的审查。分析表明,按照GWP100(基于100年时间尺度的全球增温趋势)指标测算,与100%基于石油的PET相比,使用植物环保瓶后的碳排放量要比使用石油来源PET瓶少25%,从农场源头到塑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碳排放量都有降低。报告还称,在小范围应用的3年内,工厂已经生产了超过140亿个植物环保瓶包装,新包装帮助节省了30万桶石油,相当于减少了近1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当然,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植物环保瓶本身及其生产流程。目前,植物环保瓶的成本高于石油来源的PET塑料瓶。虽然植物环保瓶的使用者——快消品厂商并未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降低成本确实对生产企业有益。毕业于美国阿克伦大学的高分子科学博士黄晓燕说:“我们正在和技术伙伴一起研发升级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植物中的纤维素,用以提取乙二醇。”黄晓燕博士是世界聚酯材料领域的年轻专家,先后就职于INVISTA和可口可乐公司,曾作为研发经理带领着全球聚酯材料研发团队发展了一系列用于食品和饮料包装的高性能树脂、薄膜和纤维的应用。黄晓燕博士认为,如果能够利用柳枝稷、松树皮和玉米壳等更为廉价与普遍的原料生产乙二醇,甚至将来源扩大为食品生产所生成的有机废物,无论对企业、消费者和环境都有好处。另外,对苯二甲酸的“植物化”已经在实验室中完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大企业率先将此应用于商业生产,并最终将100%植物来源的环保瓶投放市场。
植物资源
关键词 生态 建筑学
一、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
生态建筑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自然阳光和通风,被动节能措施来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在建筑的使用过程巾.将水等资源循环利用。另外提倡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输费用。
3、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降解或做无害化处理利用,如生活用水之中的中水利用。
4、生态环境与人文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手段,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5、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1、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要保护自然,遵守节地原则,适度开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材,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室外使用透水性铺装,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坏其自然再生系统,运用环境亲和材料。
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当地建筑产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无污染化。要防御自然,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建筑方位,设置有效的遮阳设施,运用高热工性能的建筑材料做好保温隔热和隔噪音设计,在沿海地区还应考虑防空气盐害和防台风措施。
2、系统的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加强通风、采暖、照明、通风、电气等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分析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联系,有效减少系统对自然的影响;冬季建筑的热损失和夏季建筑的热吸收不仅与建筑的朝向有关,还取决于建筑的体型系数和结构形式,当建筑的细高比值越大时,建筑的热损失和热吸收也就相应的增大,因此要恰当设置建筑体型,立体型建筑高宽比最好是5:1左右;要进行多样化、科学化的建筑空间设计,加大设备的可变性空间和灵活使用的功能,为设备设施留有恰当的更新区域,确保设备的未来应用和发展;要加强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结合,努力创造室内局部稳定的气候状况;根据气候、地域条件合理进行建筑体型、朝向的设计。
关键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均超过全部工业总量的50%;同时,我国大约75%的城镇就业初会也来自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已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令人眼花缭乱、变幻莫测的经济全球化景象接踵而至,目不暇接的一波又一波推动经济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中小企业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对策非常关键。
一、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一)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其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目标
1、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1)经济需要。包括能获得足够生产及生活资料,拥有可靠经济安全保障。(2)社会和健康需要。包括在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社区中,拥有合适的住房,并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拥有对自身和社会生活的公正、平等的选择权和管理参与权。(3)文化需要。包括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的教育权利,以及对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充分选择空间。(4)政治需要。包括对人权、政治权利、法律环境与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管理参与权利的广泛尊重。
2、应有不损害后代并满足其需要的能力。(1)最低限度地使用或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将各种矿物燃料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代之以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对稀有资源的浪费,减少对包括文化、历史和自然资产在内的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2)对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城市地区以可持续的方式对淡水资源进行开采利用;对任何获得可再生资源的土地开发,应保证可持续利用。(3)工业垃圾、城市废物等应保证限制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包括可再生废物池、非再生废物池。
(三)重要性
1、中小企业是与大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随着规模扩张,管理费用会不断上升,信息传递效率会降低或失真,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企业成功应以成本优势为中心,以最少资源创造最大经济价值。产业分工论认为大企业有规模经济优势,但规模经济引起自然垄断会造成内部的,管理低效率;小企业经营灵活,决策果断,但物质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大小企业之间有必要进行合作,优势互补。
2、中小企业在现实中的贡献。繁荣市场,满足日益变化的个性及多样化需求;配合协助大企业生产,增加出口;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了技术创新。
3、企业在产品开发、污染治理等方面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小企业在保持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一致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社会、政府、企业界应高度重视。
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意识。这些中小企业大都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经营者凭借对事业和财富追逐的精神,充分尝到了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的甜头,在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爱拼才会赢”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长期以来重战术、轻战略,养成了决策靠经验和感觉的思维习惯,应付日常事务取代了长远打算,很多企业既没有核心经营理念,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2、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新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使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经验都相对过时,仍靠老眼光和经验,而不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失误就在所难免。经常表现为不考虑自身条件的盲目跟进以及缺乏系统考虑和整体谋划的投机性经营,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不确定的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决策的随意性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
3、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规模和多元化经营。中小企业经营者们为把企业迅速做大,在获取资金、寻求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寻找合作伙伴等较低的生存层面上有较多的热情,而对如何提升作为企业未来发展要素的资源和能力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具备条件的多元化和过度的多元化,只能导致资源分散、竞争力低下、内部管理困难。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没有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好处,反而被这种多元化经营拖累甚至拖垮。
(二)原因分析
1、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中小企业经营观念陈旧,常常只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利润增长缓慢;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够,资产馓严重。
2、资金短缺,负担重,自有资金少,筹资困难。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十分有限,而在自身利润率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内部积累又十分辛苦而缓慢。
3、缺乏人才、信息、技术。在“家族式”基础上创建的中小企业,人才任用多以关系为基础,管理者素质较低,技术装备水平低下。
4、产品结构不合理。分布散乱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很难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企业集中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高科技领域进入不足。
5、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目前乡村集体在自己的土地上兴办企业,缺少有效的控制占用耕地的机制,造成工业用地的空前浪费,且布点多,投入大,产出低,资金、物资浪费严重,污染恶化了生态与居民生活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主动适应环境,树立战略思维
1、在调整和发展的过程中清楚自己在产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中小企业不具备与大企业相抗衡的技术、资金和生产、营销能力,与其竞争处于劣势,应确立市场补缺者的产业地位――细化产业市场,在细化中找准市场中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一微小细节,相对集中自己手中的产业资源,精心服务于这一微小细节,集中力量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争取在某些小的领域形成相对优势,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
2、要学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中小企业在选择和网罗人才的时候首先应考虑是否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有能力对企业发展有重要贡献。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的管理、营销、技术开发等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依靠自身的人才优势把企业先做强再做大。中小企业不仅要有请人才进来的思想,还要有让员工走出去的意识,可以出钱让优秀员工走出去,学习更多知识,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同时,还要学会储备人才。
(二)注重创新,倡导学习
1、在创造中求发展,在创造中找出路。中小企业创新,就是为客户群带来更大的利益并同时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这也就是价值创新。为此,中小企业应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观念创新,将企业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发现当前和未来行业的价值所在及其转移的方向和速度,通过发现顾客潜在需求,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创造“先动”优势,成为目标市场的首入者,进而获取超额的利益。在抢占市场后,迅速利用获得的超额利益投入到产品的再创新和发掘新价值当中去,从而使企业不仅在市场中处于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地位,也可以更好更快的让企业壮大起来。
2、善于学习,不断学习。中小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即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其核心就是通过学习,培养企业不断变革的能力,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敏锐的感知外部的变化,并迅速的反映,保证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开发出适合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其建立是个系统工程,组织领导者必须从培养学习型员工,提供学习和共享的平台,进行团体学习,鼓励学习和交流的组织政策,建立和发扬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着手。
(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整体调控企业生产成本
1、企业要有节约成本的意识。企业各阶层特别是管理层应认识到成本节约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举措,应树立成本有效管理的共识,明白成本控制行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死存亡,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利用公司的一切量、一切手段降低成本,使成本控制变成企业上下的一种本能。
2、利用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若干个企业的合并,通过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当然,想让国入放弃“做老板”的机会做股东,这种可能性在我国似乎比较小,可以考虑企业业务的专业化与细分化,各个企业填补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在某个细分节点规模化,降低采购与生产经营成本。
3、稳固生产线队伍,减少人员流动的成本。新劳动法颁布以后,工厂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等因此而大幅提高,保证生产线工人稳定是控制成本的很重要的手段。企业应认识到工人是企业经营的相关利益者,必须考虑他们各方面的利益,清楚工人确实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与力量,从系统思考的高度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对工人价值与地位的认同。除了待遇保障、问寒问暖之外,一定程度的“土人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千方百计地保护工人队伍的稳定。
(四)建立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1、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把营销观念彻底灌输到企业员工的头脑。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时代商品社会,营销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好的产品没有市场存活不下来,有了市场产品没有质量保证更是不能生存。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规划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并以此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而高度差异化与个性化的信息天然具有吸引公众的眼球、获得万众瞩目的能力,以很低的成本提升销量和品牌资产。
2、必须树立创新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随时更新自己的思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面对这个竞争的时代,我们可能随时落伍,这就是要求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危机意识和发展的观念。在企业经营中,企业经营者头脑必须存在一定的风险意识,从而为变化做准备,寻找可以实现使命和品牌目标的新方法和途径去探索实践以抢占先机。
3、树立长远规划蓝图,确立企业发展目标。纵观中小企业,百年老店很少,大多昙花一现,从长远角度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领导者、经营者必须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从长远发展角度确立企业的发展规划,扎实做好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4、确立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当前工作。在西方有一句格言: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不仅适合于生活也对应于商业运作。如果要成功,你需要一个清晰的可以量化衡量的目标――你必须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柴油;优势;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各种污染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使得地球上的环境被污染的越来越厉害。地球是我们唯一家园,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地球的环境。现在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治理工厂废气的排放,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想要减少废气的排放,还是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的,比如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排放的尾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汽车燃料是石油制品。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合的燃料去替代石油制品,那就能p少污染性的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不影响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于是,生物柴油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分析生物柴油,了解生物柴油具有的优点,浅谈生物柴油具有的应用前景:
一、生物柴油相较于普通的柴油的突出优点
(一)不会污染环境
生物柴油之所以被称为生物柴油,是因为它从生产到被分解,都不会涉及到任何的化学成分。我们现在的环境被污染,也主要是各种化学成分造成的。生物柴油本身在燃烧分解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的化学气体,这当然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生物柴油在被分解之后,产品是水。水排放到大自然当中,是不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任何威胁的。排放的水可以渗入地下,还有可能会使得地下水变得更加丰富。还有,排放的水蒸发到空气中,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润程度,增加降雨量。
(二)生产的原材料比较普遍、易寻找
之前的柴油是石油裂解制成的,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地球上的石油的含量是有限的。原材料的有限导致柴油的制作成本比较高,一旦石油出现问题,柴油也会出现问题的。但是,生物柴油是使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如植物的秸秆等。这些材料都是十分常见的,而且还都是可再生的。使用这样的材料制作生物柴油,会降低柴油的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可再生和易于寻找,也使得生物柴油的使用变得更加的广泛。
(三)有利于土壤优化
一般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材料是油菜籽。油菜的生长期是有限的,当可以种植油菜的时候,种植油菜,但是,油菜的生长期过了以后,还可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这样的轮番种植,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优化土壤。
(四)副产品仍具有经济效益
对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材料来说,只是将果实用来榨取油脂,其他的部位根本不用来生产生物柴油。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部位就是没用的。其他的部分也可以被晒干,用来当做食草性动物的饲料。还有,如果不想晒干,就可以在收完果实之后,直接将其他部分翻到土壤下面。土壤里面的微生物会将植株本身进行降解,腐烂的植株对于土壤来说也是一种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五)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随着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也不只是再依靠种植粮食作物来获得收益了。因为制造生物柴油需要种植大量的油菜,这时候就可以号召一部分农民来种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的公司自然会收购油菜,这也是在给农民增加经济收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石油资源枯竭与环保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在西方国家,纷纷开始转战新能源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生物柴油成为发展重点,截止到目前,人们已经可以从大豆、棕榈油、蓖麻、油菜、废油脂中提取生物柴油。
二、生物柴油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相较于之前的柴油来说,生物柴油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生物柴油一定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取代原有的燃料。为了响应保护环境的号召,各个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会越来越大。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会使得原来的柴油被淘汰。但是,很多机器的运行还是需要燃料来提供动力,这时候生物柴油正好弥补这个空缺,成为新的提供动力的燃料。
(二)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现在很多人可能还会对生物柴油产生怀疑,可能会觉得生物柴油无法产生那么大的动力。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柴油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识,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使用的。
三、结束语
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东西,只要是对人类有好处的,人类都是愿意接受的。通过对生物柴油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环境方面,还是从经济利益方面,生物柴油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很大好处的。要相信,生物柴油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尽管现在还只是在小范围的使用,还只是小范围的人群能够接受。但是,好东西是不怕经受考验的。相信经过时间的证明,会让所有的民众都接受生物柴油,并且都使用生物柴油。
参考文献:
[1] 刘扩金,王介妮,曹磊昌,韩生.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S1).
[2] 王介妮,曹磊昌,刘扩金,韩生.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