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的作用

生物学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的作用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学 课前五分钟 提高兴趣

课前训练是最近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环节,但它通常只见于英语课或语文课中。在生物课堂中极为少见,甚至没有。在本学期的生物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我作了一个尝试,即在生物学课堂中设置了“课前五分钟”。

所谓的“课前五分钟”指的是在每一堂生物课的前五分钟,让一至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为同学介绍一种生物知识,如介绍“月季”、“梧桐树”、“梅花”、“骆驼”、“恐龙”等。介绍时,要求介绍出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地区等;或者是介绍一种生命现象,如“为什么有的花是在晚上开放的”、“为什么骆驼又称‘沙漠之舟’呢”、“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等;或者借助新闻、网络等向同学介绍有关生物发展的一些最新消息,如“福州・虎狮兽存活27天”、“虎狮兽花花满月”等。虽然这个尝试进行的时间很短,但效果不错。

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其潜力的主要途径。在介绍时,老师要求学生上台介绍时,要用普通话,而且语音要准确、清晰、响亮。同时,应脱稿,最好是把收集来的有关书面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很拘束,上台时扭扭捏捏,不敢看同学,说话声音很小,拿着稿子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大方起来了,声音也大了,头也抬起来了,慢慢地,讲台那一方天地成了大多数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信心来源于成功的体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学生上台前和介绍完,台下的同学们都会给予掌声,教师对于学生的介绍也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今天某某同学的介绍真有创意”,“今天某某同学的介绍很新颖”,“某某同学的声音很美,介绍时非常清晰又响亮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某某同学今天的准备很充分,介绍也很棒”……虽然有的同学的介绍不一定很好,但老师都会尽力寻找其中一两处闪光点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予以激励。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就有了动力,有了信心。

三、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我们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增加知识积累,使学生从“课堂”的世界跨入更为广阔的周围世界,以吸收社会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而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上网或上图书馆等)。学生在大量材料的寻找过程中,就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同时,要求作为听众的学生认真听,必要时应稍作记录。这样,人人讲述,人人积累,吸收信息,储存信息,不仅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环境,爱护这种愿望,并使之早日化为行动。而在学生的介绍中,如“树与鸟的生死之交”就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人类都是息息相关的,保护每一种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责任。而“斑羚飞渡”中老斑羚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道路的感人情景更是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房,感动了每一位学生。“聋狗文尔内”、“母爱不朽”……一些生动的篇章,不仅让学生有了知识的体验,更让学生在这些篇章的熏陶下,得到了美的心灵世界的审视和培育。

五、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本 生物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24-02

生物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生物学等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实物。生物标本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生物特有的形态和结构,生物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生物标本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专业教学中往往会涉及不同的生物类群,包括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授课中,如果仅借助课本或幻灯片讲述理论知识,学生仅有抽象的概念,很难真正理解课本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缺乏真正的意义。作为一种直观教具,生物标本改变了这一状况,它们以实物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将课本知识与真实标本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可以透彻地理解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显著提高。因此,在生物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标本的作用非常重要,增加使用生物标本的频率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 直观生动,突破视觉的局限

在生物专业的教学内容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用肉眼无法清楚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内部结构和许多微小生物。这部分内容只有通过解剖或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才能看到。

1.生物的内部结构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观察到它们的外部结构,而最为复杂的往往是其内部构造。如一片树叶,在它的表面布满了可以呼吸的气孔,在它的内部包含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各种植物器官;粗糙树皮包裹下的树干,是由大量的导管和筛管组成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生长于地下,错综复杂的植物根系,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内容;动物的内脏器官,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即使是相同的器官在不同的动物类群中,其结构上的变异也很大;同样是水生生物,贝类和鱼类的呼吸系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同样都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内容,学生很难认知和理解它们内部立体复杂的构造。作为生物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生动直观的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小生物的观察

在生物教学中,还有一些在一般情况下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这些类群同样是生物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大小超出了人类视觉的极限,学生很难凭借抽象的描述和想象去了解它们。而通过玻片标本并借助于现代显微镜技术,学生可以突破视觉限制,清楚地观察到它们的结构,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二 跨越时间的限制

每一种生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周期和特定的生长季节。一些特定的形态或器官只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如多数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而荷花只出现在夏季,蜡梅只在寒冬开放;如凤蝶一生具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的形态;在浙江,星天牛的成虫只出现在每年的6~8月份。而生物学的学习需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而观察这些特定的生物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教学时间往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了避免教学时间与生物生长期的冲突,我们将各种生物材料制成标本,使学生即使不是在它们的生长期时上课,也能获得标本来学习研究。

另一些生物因地球的变化和生物物种自身的原因,其物种逐渐走向灭亡。只有将其制成标本,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能通过标本再现这些曾经存在过的生物实体。

三 突破地域的限制

生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许多生物实验材料都无法在本地采集到,比如山核桃、香榧只适宜在浙江生长;北极熊只在冰天雪地的极地生存。想要实现跨地域的实地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学习非本地生物物种时,生物标本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有效地解决了地域限制的问题,达到辅助教学的重要目的。

四 节约资源,长期保存,重复使用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各种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下,新鲜的生物体往往容易腐烂,很难做到长期保存,这样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枯死、腐烂的生物体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将新鲜的生物体进行一定的处理,并借助化学物质的作用,制成标本,即可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不仅可以保持新鲜生物体原有的结构特征,保证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加单一生物标本使用的次数,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五 结束语

总之,标本在生物类实验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

* 本文得到了中国计量学院开放实验室项目的资助

它是生物类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在使用生物标本时,要注意结合标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应避免标本的任意使用,避免造成学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标本上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违背了教学过程中使用生物标本的初衷。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平衡,进一步提升生物标本的应用效果,才能使标本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

应试的压力,使高中生物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不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也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个性的人才。将学生主体作用纳入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是建立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主体性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教材内容为参考,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教学目的,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同时,将认知需求激发起来,从而满足学生对于情感的渴望。在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有所要求。要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创设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主体性教育思想

高中生物教学的完善首先是建立在教育思想更新的基础上的。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主体性教学已经被列入到教学改革中可选择的行列。促进主体性教育,转变教育思想,使其符合时代的需求,从应试转向生存能力的培养,将极具功利性的伪教育摒除。基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力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就要建立起主体教学观,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教育。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那么在教学当中,就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提高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质量。比如,当前人们倡导低碳生活,生态保护意识有所增强,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态理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生物教学主体性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展开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而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学生回答问题所运用的知识都是自己所掌握的,教师以这种方式掌握了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力的同时,对于学生问题的回答加以延伸,将能够建立关联的答案以其内在的联系相互贯通起来,并以其为条件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引出来。只有当新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上时,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物问题的探索中来,与教师配合共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针对新的知识展开讨论。

2.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教学心理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环境的塑造,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学环境中的活动因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处于师生关系不良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学课堂就会充满消极和冷漠,在毫无情感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而教师的教学也会由于背离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难以被接受。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情感变得生动而多样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则是情感表达的形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并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

生物界充满了奥秘,等待人类去揭开。高中学生都有探奇的心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将多彩多姿的生物界以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调动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高中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学科教学内容本身,而是要将知识面无限拓展,并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要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贯通,并从生态自然界的角度来理解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觉生物学是富有情趣的学科,从而以接受的学习态度、轻松的心理状态吸收生物学知识。

3.倡导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中发挥主体性

生物学知识涵盖面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不同的研究领域理解生物学知识。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生物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差异性划分为几个交流小组,针对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中论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从理解生物知识的共性出发,对于知识进行迁移,激发学生的知识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生物遗传的时候,关于分裂知识的讲解就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小狗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动物,而小狗的容貌各有不同,遗传和突变就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可让学生也举一些类似的现象。此外,还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不可以近亲结婚,男女性别比例的社会性问题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高中知识的教学都是以应试为目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前人所总结的知识基础上,将新的成果注入其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将生物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了解。

参考文献:

[1]暴双凤.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挥[J].中华少年,2012(6).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概念讨论

生物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目的是使学生从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提倡学生不断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师生青睐。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就是教师提供生物学习平台,给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动脑、动口。例如,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内容中,我们教师可以回避传统按部就班的直接讲授方法,而是通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同学在小组内相互探讨:种子萌发一般需要怎样的外界条件;哪些条件对种子的萌发会产生影响;不同种子萌发是否一定需要不同的外界条件等。显然,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把课堂探讨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中,积极探寻和印证课堂内小组共同探讨结果的正误。

二、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意义探讨

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促使教学双方都能得到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让他们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主动从生物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提高自主能力,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真正实现了教师还课堂于学生的目的,并不断敦促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明晰自己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应该由传播生物知识转变为帮助学习接受和理解、体验和内化所学知识,真正使教师的身份由以前的演员成为现在的导演,使教师一直处于探索一条让学生有效参与生物、亲近生物,学好生物的路子,应该说正是在这种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中促使教师不断追求生物教学的新途径,不断归纳自己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生物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也使得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事项注意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呢?这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在此笔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

1.教学气氛沉闷压抑,教师授课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自己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往往无法参与到生物课堂学习中,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2.教学内容生搬硬套,教学模式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已经将知识点尽量做到细化与明确,但是由于受到地区和课时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与教材大致一致,但是不能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逐渐降低,不利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兴趣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或者对老师印象不好,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失去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1]。因此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都喜欢生物老师,喜欢生物课程。同时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

案例:一位高中生物老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没有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问了学生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立即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他为学生讲解人类的由来,从人的进化联系到生物的进化,进而讲解大自然的诞生和生物史的发展,许多的科学家为了生物研究而经历的精彩故事。最后他引入即将学习的学科――生物,他说在他的心目中,生物是最伟大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饱含热情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用他的热情、简练的语言和外在的气质征服了学生,同时在自习辅导的时候积极和学生讨论问题,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

2.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关重要,学生的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只有学生多问问题,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案例: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的教学中,教师设问:“人类是否能够在生物圈以外建立一个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生态系统呢?”同时给出一个美国“生物圈2号”的实验,美国花费两个亿建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来试验其能否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内部有微型海洋、草地、麦田、鱼塘和人的温室。8名科学家在其中放养牛羊,耕种收获,同时从事科学研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此实验从1993年开始仅一年的时间科学家就不得不离开实验室,因为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无法保持平衡。在此案例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带而过或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阅读,而有些教师则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案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生物圈2号”为什么无法继续下去?既然能够自给自足,为什么生态系统无法保持平衡了?等等。学生分组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模拟一个生物圈并设想如何保持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对本章的知识点重新整理归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创设体验情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多介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三、结语

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