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教育课程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理念指引着办学思路,指导着课程建设,制约着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教育发展的思想,是指明教育前进方向、引导和鼓舞人们为之长期奋斗的教育理想。近年来,紫薇在传承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结合区域特点,逐渐探索出一条大教育观的办园理念,以此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紫薇的大教育观,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在时间维度上,探索0~6岁学前儿童的全时程教育。在空间维度上,探索园所、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在主体维度上,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发展、教师持续发展和家长共同发展的多主体教育。在发展维度上,探索幼儿在认知、情意、人格、品格和体格方面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
二、生命教育特色课程开发
课程是贯彻落实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在大教育观的办园理念的指导下,紫薇从办园之初,便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0~6岁婴幼儿综合性教育机构的设想。构建了0~3岁启始生命教育课程和3~6岁多彩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从家园合作的生命教育到园、家、社三位一体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课程理念、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探索等多个层面,逐渐树立起生命教育特色课程品牌。
(一)生命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
“生命教育”意指有关生命的教育,也指回归生命的教育。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其核心是“全人教育”,帮助幼儿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4个维度出发,从“生命的养成”、“生命的自主”、“生命的构建”教育价值出发。紫薇的生命教育课程目标有四大方面,分别是:认识生命:帮助婴幼儿唤醒生命意识,了解生命体的存在和生命体基本需要。保护生命:帮助婴幼儿学习初步的生命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热爱生命:帮助婴幼儿感受生命的多元、快乐和精彩,学习关爱、学习感恩,激感。尊重生命:帮助幼儿发现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各种形态。紫薇的生命教育涵盖了0岁~6岁生命起步全阶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幼儿、家长、教师、全面成长的园本课程体系。让紫薇的生命教育成为社会关注早期教育的源点,成为孩子人生起步的摇篮,成为年轻父母完成人生蜕变的起点以及教师成长发展的舞台。
(二)0~3岁启始生命课程体系
脑科学研究,婴儿出生后2年内,神经细胞迅速发育并相互联结。而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婴幼儿生活的经历决定的。这说明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关键期。这个时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它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但是,相对于3~6岁幼儿教育而言,0~3岁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政策规划还是实践素材都少之又少,社会机构开展的早期教育指导总的来讲存在碎片化、浅表化、机动化和多变化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课程支持,不利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养观。自1997年开始,紫薇幼儿园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历经十多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形成了突破性的成果,分别是发展水平提要研制、养育课程开发、起始课程开发以及发展课程开发,前两类课程为父母与婴儿共同参与的课程,最后一类课程则是幼儿独立在园课程。伴随三类课程的开发,分别形成了父母育儿学校、送教上门、在园教养等实施模式本班制创建。
1.开发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提要。
紫薇自1997年开始进行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提要的制定,依据婴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阅读梳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聆听专家的意见,结合本园大量0~3岁婴幼儿教养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记录汇编了《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提要》。
2.养育课程开发与父母育儿学校的开办。
1997年针对0~3岁幼儿教养我们开发了养育课程,分营养与保健、大动作等六个模块。课程实施要求亲子共同参加,我们开设0~3岁父母育儿学校,围绕育儿指导做了大量探索。1998年,为了能使父母育儿学校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过渡与衔接,紫薇实验幼儿园首创了小小班(2~3岁),为托幼一体化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施。在父母育儿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幼儿园小小班课程体系。
3.0~3个月乳婴儿起始课程开发与实施。
2000年紫薇实验幼儿园在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基础上,拓展性地将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拓展至社区散居0~3个月的婴儿父母,形成了0~3个月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开辟0~3个月婴儿教养电话热线,辐射了300多个康健社区0~3个月的婴儿家庭。《0~3个月婴儿家庭教养模式的研究》被列入了2005年徐汇区重点课题;建立了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新型模式填补了0~3岁婴儿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空白月龄段。
4.婴儿独立在园集体教养的发展课程研发。
自2007年开始,幼儿园开始探索发展课程的开发与班制创建。2007年开办了19~23个月机构内全日制宝宝班,首次进行2岁前婴幼儿机构内集体教养活动的实验和研究。期间积累了近千份观察记录;形成2岁前机构内教养学制的研究;积累了2岁前婴幼儿机构内教养活动方案。2009年首创16~18个月机构内半日制囡囡班。2009年,在《2岁前婴幼儿入园适应性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开创了16~18个月半日制囡囡班,形成了适应该年龄阶段的作息制度;形成了大量的集体教养活动方案;创新形成了家长志愿者配班制,让家长参与小年龄幼儿的幼儿园教养中,以帮助婴幼儿能顺利过渡分离焦虑,效果非常明显。
(三)3~6岁多彩生命课程体系
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多彩生命教育,是对3~6岁幼儿共同性课程的有效整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特殊需要。通过十个单元的构建与设计,家园合作、多方位、多途径地实施课程,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认识生命,进而学会保护、珍惜生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最终落实到幼儿对所有生命形态及生存形式的尊重。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小中大三个年龄、融合国家课程四大板块、突显学校生命教育特色,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并采取不同的组织实施方法。CLC课程,从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艺术教育等三方面来设计与实施;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互动和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命、认识生命,进而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四)实践“大教育观”的课程实施的创新模式
1.联动社区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紫薇实验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中始终关注对社区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运用。让社区资源充分为孩子成长服务、为丰富课程服务、为提升家长服务、为教师培养服务。同时,作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服务社区,共享建设成果,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与社区“共建、共享、共赢”从而践行社区、学校、家庭的大教育观。
2.家园合作丰富课程内涵
紫薇的生命教育课程中充分关注课程中全人发展的精神,让家长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获益者,最终提升整个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家长的成熟和孩子的终生发展。如:在保护生命教育过程中,由家长牵头,家庭参与,形成了指向家庭安全教育的“亲子安全七互动”系列活动。如:形成每月一报、每月一讲座、每月一论坛、每月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每月一推亲子游戏等家园合作的生命教育系列特色活动。如:组建了由校级家委会家长组成的课程研究部、家长参与课程保障部、形成家长安全护校队、家长课程志愿者队伍、家长讲师团系列、还建立了家长监督委员会。随着课程实施中家长的多纬度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也不断发展创新,形成家园合作十种新模式:亲子游戏法,电话访谈法,专家咨询法,网络媒体沟通法,资源共享法,辨析反思法,管理监督法,成长记录法,展示分享法,社会实践法。紫薇生命教育课程,还形成了面对0~6岁婴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系列,并将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规范课程中家长的参与和合作,形成工作日常化,管理化、细致化。
3.专设特色活动夯实个性化发展基础
围绕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紫微探索了多种特色的课程活动,如多彩星期五社团活动:紫薇“多彩的星期五”作为紫薇实验幼儿园园本化生命教育课程的一部分,通过混龄户外区域性体育运动、世界风情自助餐、紫薇星期音乐会和社团活动等从各个方向出发围绕着紫薇生命教育“感受生命、认识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使每一个孩子根据自身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其生命今后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比如强调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紫薇实验幼儿园围绕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创设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现场操作,真实场景的体验学习。
4.师资建设保驾课程深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较多地关注生命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问题,却很少关注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双方契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笔者探讨的主题。
一、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将重点放在道德与社会层面上,强调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的个体,而是重视个人价值支持个性化理论教育,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帮助学生适应环境,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方法,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测试总结其德育规律,以系统的科学理论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生命教育是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对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命教育,使人更好地感悟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表达对生命情调的追求和对生命状态的关怀,生命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出生命情感氛围,对于培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因此,生命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若能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将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
1.生命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也包含了生命教育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生命教育包括了生物与生理两个层面的内容,它不但从生理上和伦理上解决了个人生命与社会、自然及他人的关系,而且也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可以看出,生命教育对心理方面的重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从个体教育的心理机能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发挥个体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也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优势,让学生通过个体的体验来感受生命的真实与活力、人生的快乐与价值,从而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如大学生由于感情、就业、贫困等压力产生对生命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两方面双管齐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感悟生命意义,这样的任务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也有生命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容相互包含为它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契合创造了条件。
2.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深层的人文关怀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生命关怀意识。”人文关怀是生命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上相遇后因为都强调深层的人文关怀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理顺人与其他对象的关系、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首先,人文关怀不仅意味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健康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态度,生命教育恰好是运用生命资源来培养人的道德与修养,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因此,生命教育中包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
其次,人文关怀必然是以尊重生命及个人尊严为起点,遵循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最终是以实现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它可以为个体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人的生命活动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获得发展。“关怀生命,关注生命发展,提升生命品质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教育力量的共同任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它不但注重从心理体验中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更加重视生命的现实关怀与生命的终极关怀,肯定生命存在的价值及其个体生命价值对社会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也包含了人文关怀的意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深层的人文关怀意识成为他们的一个契合点。
3.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都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中。生命教育强调个体存在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从生命的体验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握着生命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使生命个体在实现生命意义的同时提升生命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立足于个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担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强调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在生命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的途径
1.在生命教育形式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学、医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担负着直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生命教育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重视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通过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帮助学生消除来自高校生存环境的心理困扰,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贫困压力、交往压力等,使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健康的人格。因此在生命教育形式下应该着力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之中去,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如课程内容应该能够解决学生心理需求,课程目标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课程方法以学生全面发展规律灵活设置。
总之,生命利益是学生的根本利益,生命教育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构建一种重视生命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发挥生命的巨大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以心理素质教育推进生命教育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为主要目标的,将生命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举措即是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心理素质之中去,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推进生命教育发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蔑视生命,存在自杀现象;二是学习生活中经受不起挫折,自暴自弃,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及其意义;三是面临就业、学业、情感这三大压力时,不能充分发挥生命的潜力,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而是一味地颓废。这三大难题不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心理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压力,开展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专题心理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生活经受不起挫折、自暴自弃、蔑视生命等问题,可以组织坚持自信、珍爱生命、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等专题心理教育活动,借用心理教育的技术手段来唤醒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命,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实现生命教育的发展。
3.用个体生命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创造是人的生命力量,生命个体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态,个体的创造水平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生命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从人的自我发展和本性出发,强调人的创造能使社会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进步中才体现生命的意义。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效果不佳,主要是以教师讲座与辅导的形式进行的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学生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但压抑了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也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它所造成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影响则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排斥,也使学生的生命变得单一、僵化,让生命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搁浅,无法发挥学生生命自身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从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使他们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与把握,通过个体内在的体验、自我认知的方法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意识。如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生命困惑,不能单靠心理教育方式,要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的功能,从心理上进行辅导,并配以行为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种方法的体验,使他们回归现实生活。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情境教育,注重现实生活中生命的存在,以生命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进行整合,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创造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改进教育方法与时俱进,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实现双方的契合也需要改进教育方法,而实践活动可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创造条件。
首先,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转变。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少关注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也缺乏在实践中的体验,因此,学校不但要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而且要优化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专门设计生命教育实践课程的单元教育内容与目标,组织实施拓展训练类实践课程。
其次,要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进行拓展实践类训练,而且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类与参观类活动,如引导大学生进入社会服务,关心孤儿、老人,进行扶贫助困活动,还可参观烈士陵园、戒毒所、预防艾滋病的展览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推向课外,拓展了学生视野,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深刻体验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决定了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契合的可能性,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是从社会与精神层面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创新双方契合的途径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质量。
一、小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传统文化中避谈死亡的旧习惯而形成生命教育的缺失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将爱惜身体确立为孝的基础,这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却隐含着对死亡的忌讳。由于这样其影响,尽管身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21世纪,人们依然认为谈论死亡是不吉利的,以致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死亡教育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更多以“生”为主题。这种生命意识的教育过分强调物质身体的重要性,而对于“死亡”,则对学生缺乏正确、客观、积极的认知引导,教师更多的是回避、淡化甚至于异化“死亡”的概念。这使得多数小学生对“死亡”的概念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小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偏差,有的过于害怕死亡,有的过于轻视死亡,这都已经严重地影响甚至降低了生命教育开展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二)应试教育对生命教育的严重干扰
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必须要有一个轻松、宽裕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孩子才有可能自我发现、独立思考,才有可能得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自然生活的体验,从而培养创造能力。就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而言,虽然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旧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在这种“以分定教”的教育评价机制下,学校必然注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而在题海战术中疲于奔命,久而久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渐淡化,生命教育被日益边缘化。这还何谈培养生命意识、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可见,应试教育也是干扰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够科学准确
学校是小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依靠学校教育而展开的,学校应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但长期以来,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与理解,而普遍将安全教育等同于生命教育,并没有真正地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生命教育与生命安全、生命健康教育是不能等同的: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而生命教育更注重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引导、促使学生建立实现生命价值的意识并努力实现生命价值。可见,两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就小学生群体而言,虽然他们已经对生命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意志和行为等均处于模糊状态,此时,如果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再存在偏差,必将导致其人格无法获得完整发展,以致小学生有生命认识却无生命意志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过于单调刻板
目前,的确有不少学校也开始重视生命教育了,但其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实施途径比较单一,甚至僵化、刻板。例如,当前小学的生命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科学课、思想品德课等显性课程教学来实施;二是在其他学科中渗透;三是生命教育专题活动。以上途径均将生命教育的实施局限于校内,很少请外界人士参与到学校生命教育中。与此相对的是,西方国家往往会邀请各类人士如银行家、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大学教授等走进小学,给小学生讲各种有关生命的见闻和真实体验,并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或模拟或实际感知、体验真正的生命教育,在实践中培养生命素质。二是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多游离于学生的社会、家庭生活实际,缺乏实用性。这显然无法促进小学生对生命的深入了解,也不易激起小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内化,致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存在认识和行为偏差。因此,生命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学生只能分辨行为、思想等的正确与否,而当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却往往意志不坚定。
二、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观
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是无可避免的自然发展规律,我们要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能盲目、迷信。我们应该站在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坦然面对,客观而科学地理解“生存”与“死亡”,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克服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及其带给生命教育的消极影响。由于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念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就更要以身作则,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才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科学理性的生命教育。当然,由于长期形成的对于死亡的避讳等不良习惯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逐渐转变人的生死观念,树立起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就学校而言,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首先正确认识生命教育。即,认识到生命教育不仅是有关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的教育,更是促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发展并逐步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教育。
(二)重视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
为减少、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体现生命教育的以人为本,一方面,教育领导部门、学校、教师等应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积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还应将生命教育真正纳入教育体系,注重为了学生生命完整发展的生命教育。
1.应丰富并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构建促进生命发展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尽快转变评价观念,改变以分定教的现状,在教育评价中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课堂上的即时表现、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诸如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素质表现。对学生的评价应实行考试评价、活动表现评价以及学生档案袋评价三种方式相结合,还可以辅之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学校的管理制度应体现人文关怀。一是教育理念要体现生命关怀,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生命自由,关注他们的潜力发展,把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而改变、废除权威性、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二是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应以学生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依靠师生的共同参与来进行管理。
3.围绕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例如,以生命为主题的演讲等学习活动和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以调动小学生参与生命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要利用校园内的每个角落,使学校充满生命的气息,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内建设小型的种植、养殖基地,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内的墙壁、板报等媒介,彰显生命教育理念,制作并张贴科学家、劳动模范等杰出人物的格言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命情感。
(三)生命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有学者认为,小学的课程是以综合课程为主,没有必要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否则会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与其他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交叉、重复。我们认为,虽然很多课程中都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但这和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实现生命教育途径的多样化。这是因为,不同学科中的生命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自然科学课侧重于生命的生长发育方面的内容,语文则是侧重通过课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启发。而生命教育课程则更侧重于生命的过程和实际,在模拟或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行为意志等,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健康发展。
1.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事实上,生命教育作为大陆地区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内容,全国范围内尚未大规模地实施生命教育。要使生命教育真正进入课程并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导向和人力、财力支持,积极号召专家对生命教育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使之适应小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
2.在其他学科中融入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较为简单易行的一种形式,应当贯穿始终。生命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远非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所能包括。像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同样渗透着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自觉树立生命教育观念,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来挖掘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认真渗透生命教育。
3.将生命教育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例如,可以在课外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题教学和角色扮演,并配合编写有关生命教育的教材供学生课外阅读与学习。学习国外的生命教育先进经验,例如,英国老师的做法:以角色替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境,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困境和生活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保护自己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这种仿真方法,能够让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尽可能地体验生命,一定程度地弥补我国小学生实践时间和经验的不足。此外,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还应为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制生命教育教材,邀请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或有能力的教师编写有关生命教育的书籍,制作生命教育的小短片等,辅助生命教育的主题教学。编写有困难的学校也可以从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中筛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相关作品作为或补充生命教育教材。
“十二五”期间,学校核心文化建设聚焦于“生命教育”,并确立终极目标,即:引领学生建构健康的生命观;培养学生道德思考能力;统整其知情意行,提升其生命境界。
学校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打造生命课堂。2012年6月至今,学校围绕“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生命”“人与环境”四大主题,从“自我角色认同、心智成长与情绪处理、两性平等教育、人际关系处理、人文与生命关怀、品德教育创造正确人生观、家庭和谐促进、养成良好环保概念,建立关怀大自然胸襟”维度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对生命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提出“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打造生命化的课堂,让学生从课堂中学有所获,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学习的乐趣。各学科紧密围绕四大主题、维度,对生命化的课堂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与生命关怀特征,因此是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重点探究领域。语言文字更深层次的魅力恰恰在于其蕴藏的浓郁的爱的气息,这也是语文学科最大的魅力所在。以《喂,出来》为例,文章题目意为一种呐喊之声,结合生命教育“养成良好环保概念,建立关怀大自然胸襟”这一维度,教师呼吁学生不要破坏与漠视自然,应对其包容与保护。
数学学科是具有数理性、逻辑性特征的学科,但这并不与其表现出的人文特征相冲突、相矛盾。数学知识既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必定充满丰富的人文特征与内涵。在《水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一章节,教师不再是枯燥地向学生讲授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知识,而是融合了“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等人文理念,向学生普及水源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水的组成以及我国缺水的程度,可谓“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了水资源宝贵的意识。
在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探索过程中,学校全体教师全员参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不仅传授乐理与绘画常识,更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加强了学生对于美的欣赏以及创造美的欲望;体育学科则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与体魄健康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应有迎头赶上的决心;品德教育作为与生命教育特质最为贴近的学科,更赋予了生命教育新的内涵;而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也同样实现了生命教育理念的融入。
为使学生通过浅显的故事和主题活动体悟生命的美好,三、四年级进行了“绘本生命教育课程”实验教学,通过《人―己》《人―人》《人―环境》《人―生命》四大单元的系列课程,有序、有机地建构学生正向良好的自我形像,引导学生学习建立爱的人际关系,发展面对环境挑战的应变能力等。
“绘本生命教育课程”实验教学团队每次都要经过单元课前的集体备课、说课、讨论、总结与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每个学期,学校都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观摩。课后,生命教育专家针对授课情况进行现场答疑并分享授课、备课经验。
实验研究证明:在生命教育课改中责任教育研究成果突出,教师本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也得以提高,小课程发挥了大作用。
一、生命最宝贵,感恩要牢记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这个严肃课题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曾设计这样一堂学习讨论课:通过自学有关资料,首先就让我们的小学生对孕育人类、生我养育我的母亲肃然起敬,对伟大母亲要感恩终身。
在小学中年级课堂讨论中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女孩说孝顺父母就是要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干活,扫地、摘菜、刷碗;有的还说要自己叠被、洗衣服,少让大人操心;还有的说学习好、不让妈妈操心就是最大孝心;一位男孩鼓足勇气说:“我和爷爷在一起过日子,家里很穷,我从来不乱花零钱,上下学还帮爷爷捡塑料瓶卖钱,我不怕别人看不起。”这使我也深受感染,我含着泪花坚定鼓励同学们:“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终身地无私奉献。爱父母就要心疼父母、感恩父母,终身敬孝父母,我们要毫无怨言地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入手;同时,我们也要对一切关心、帮助、支持我们的人有感恩之心、感恩之行。感恩也是子女践行孝顺父母的初始与终身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这就找到生命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对接点,画龙点睛,使责任教育寓于生命教育之中。”
在生命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敬畏并尊重生命,这是我们生命课教师的职责。例如,针对许多小学生关心还经常诉说某某明星以及各地大中小学生自杀的轻生事件,为此我设计一节生命课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讨论的课。记得当孩子发言后,自己十分激动地讲: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有人都应当格外珍惜她,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我们幼小、年轻的生命承载着父母与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殷切希望,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权利虐待自己的生命、轻视生命,应当重视她、保护好她,使之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迸发出闪亮的火花。
小学生命读本告诉孩子:宇宙与地球在亿万年的运动中,十分神奇地造就了万物与人的生命;人类经历百万年艰苦卓绝地生存与发展,使人的生命成为世界上最美好、最鲜亮的事物。因此,我们说生命最宝贵,生命值得我们每一位拥有生命的人引以为无比自豪与骄傲。我在小学生命课程教育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使敬畏尊重生命的观念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深深扎根,使之成为他们在毕生成长过程中认识外部世界的起点与基础。
我们教育孩子敬畏生命是每个生命个体的责任,因此,必须让他们从小牢记:人的生命集结着崇高的父母之爱;保护幼小生命体现高尚的人类文明;今天珍爱生命,为的是让你的未来更加美好。
二、身边小常识,责任大道理
在生命课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平时深入学习读本、研究读本,不断挖掘生命读本中实施责任教育结合点、衔接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法,将教材中所隐含或显露的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联系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讲清讲透,达到思想性、科学性与学生自我完善三者有机统一。
因地制宜,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豆角是一年四季最爱吃的蔬菜之一,但是没有煮熟的豆角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这个沉痛教训往往被我们忘记或忽视。我在结合生命读本《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一节的“安全案例”――没有煮熟的豆角可引起食物中毒组织教学活动。
我先在学生与家长中调查,对此情况不知晓者分别占100%与72%。接下来我交给学生一些资料结合读本,让大家阅读。豆角中含有有毒成分溶血素与皂苷,如果豆角没有煮熟,皂苷进入胃肠刺激肠胃粘膜产生炎症反应,豆角中还含有溶血素它容易进入血液中破坏红细胞而出现溶血,豆角中毒可能危及人的生命。依此让小学生逐步悟出自己身边日常生活小常识却孕育着生命责任的大道理,我也提倡孩子们把其中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提醒全家关注生命安全。
最后,我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根据经验总结自己所了解的生活中不安全因素。五年级的学习讨论组交一份集体作业,总结如下:
1. 家庭:安全用电、煤气、防止食物中毒。
2. 学校:注意校园安全与体育运动、课余活动安全。
3. 社会:遵守交通规则,预防火灾,避免人多踩踏,坏人教唆上当。
4. 自然界:躲避地震、防止雷击、预防冻伤等。
“身边小常识,责任大道理”,注意引导孩子们自觉地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小事情,便可以总结出安全小常识,却能够阐述人生与生命教育的大道理,从小就尽心关注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三、我在群体中,担当记心中
从个体的自然人过渡到群体的社会人,便构成了人类社会,每个生命个体便打上社会属性印记,在社会生活与发展过程中,就必然要相互依存与相互协助,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的生存与发展的集体。人们之间爱的相互传递,世代的责任担当与传承,才使人类发展到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就是我国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法律条文。初等教育是国家法定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公民这也是他们成长良好的开端。因此,小学生的刻苦学习与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发展,就是对自己负责最好的责任担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小学生进步与发展树立了标杆。
在实施责任教育课题研究中,我把生命教育作为责任教育最好教材与载体,把责任担当贯穿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始终,让他们从小在心灵中深扎责任担当的意识并初步见诸于行动。教育学生为他人负责,在学校首先要提倡为同学服务,当好值日生、当好班级小干部、学会关心别人;然后,要为班级、为学校着想,学会关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