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工程的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下铁道 铁路和公路隧道 生态环境优越性 城市地下快速路 隧道 发展前景
在如今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比拼。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发展地下工程,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
国际上已提出把“二十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但由于技术立法不够,在这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花费了许多不该花的工程费。
一、地下工程发展现状
(一)地下铁道
随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并随之扩大的趋势,市内的地面运输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内交通的需求量,而修建地下铁道则是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在世界上存在已修建或者是正在修建地下铁道的城市有80多个,而我国北京现在经修建地下铁道达1140.1km,而天津已修建了7.2km的地下铁道,同时在其他的大城市内也正在筹划中。地下铁道和其他城市运输类型相比较,其运送能力最大;由于没有平面交叉和采取自动闭塞信号,可以保证通行安全;地铁各列车间的间歇时间可以很短,给旅客以很大方便;噪声小,保护环境条件好。而地铁的缺点是:固定运营费用比重较大,只有客流密度很大时才是经济合理的。
(二)铁路和公路隧道
中国1949年以来为克服山岭障碍修建了总延长2000多公里的铁路隧道,正在修建中的大瑶山铁路隧道长达14公里。还修建了许多公路隧道。较长的有河南省辉陵公路的向阳隧道,长1400米;林石公路的太行隧道,长960米。铁路和公路常需要跨越江河港口。为此,需要修建水下的铁路或公路隧道。修建水底隧道过去多采用盾构法。但盾构法施工的断面是圆形的,内部净空不能很好利用,且埋深较大,使隧道总长度增加。采用沉管法可避免上述缺点。在荷兰已经用沉管法修建了十几条水底隧道。中国在上海用盾构法已建成黄浦江打浦路隧道,正在修建第二条越江隧道,还准备用沉管法修建第三条越江隧道。在日本,已经修建了许多铁路或公路隧道,把一些岛屿联结起来,著名者如青函海底隧道。横越英法海峡的海底隧道还在研究技术经济方案。现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隧道方案正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九龙到香港的海底隧道已修建完成。
(三)其他地下工程
水电站都修引水和泄水隧洞,有的还修有地下厂房和其他洞室。核电站有全部修建在地下的,也有为掩埋核废料的地下深层洞库。军工工程和人民防空工事,有不少修于地下。有些地下工程可利用天然洞穴,在加固修缮后使用。
二、地下工程的优越性
地下快速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地下修建快速路保护了城市的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节省城市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实现人车分流,疏导交通,增加城市绿地,减少环境污染,建设宜人和美丽的地面开敞空间,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隧道工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人类造福,无疑是保护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风貌,实现城市功能和环境和谐共生的最有效
途径。
三、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一)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的利用
现阶段关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实意义,是在于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条件。进2纪以来,城市化趋势在不断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样发展下去。城市地区土地无论怎样节约,终究要有大片土地被占,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很重视地下工程的发展,以寻求新的平衡作为一个重要解决的城市地面问题的重要方法,地下空间以尝试保留尽可能多的面积满足生活环境的需求,把道路交通、工厂和仓库安排分配许到地下空间,形成土地资源有计划性、长期性的人类 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在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隧道和地下工程及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现阶段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
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利用,实际上是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般多c维护城市的功能和优化城市间联络通道的效率相联系。如果我国现在普遍使用地下空间开发,且还缺乏相关的经济条件。然而,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每年人均GDP达到5000-8000元,作为所谓的地下工程“门槛”,一般认为已达到地下空间所需要开发的经济条件,并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利用的要求,反过来也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前我国的工作重点首先应基于这样几个基础点:从改善城市交通的效率出发;其次是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局势;创造条件为城市交通发展区域和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创造经济条件。
四、结语
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对解决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城市景观、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在加紧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研究。虽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经具备的一定的规模,但我国人口众多且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快,现有的土地资源以及地下空间已经满足不了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继续挖掘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地下工程在我国将来的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建,刘霖,樊SS等.地下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越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3).
[2]王福禄.探讨地下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3,(2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及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在计算机软、硬件等支撑环境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显示、操作、分析和管理,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为用户提供多种空间、多尺度的地理信息,从而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
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而设计的技术系统,由软件、硬件、数据、人员等部分组成,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具体包括: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快速、精确、综合的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实现地理信息的空间性和动态性;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对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产生有用信息,为用户提供有力决策支持。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规划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开发新城要征用土地,改建旧城要拆迁安置,同时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各工程之间的协调,就可能造成混乱,而采用GIS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这种错误。
2、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2.1城市空间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所以几乎所有的使用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的部门都可以应用GIS。GIS集中存储的空间数据内容有:空间分布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和拓扑空间关系信息。城市空间数据的拓展非常广泛,它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物线状数据、地籍数据、房地产数据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等。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而言,城市空间数据最主要的是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城市空间数据与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数据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有:比例尺大、分辨率高、内容丰富、信息传输效率低、信息老化速度快、数据更新的周期长、费用高等。不同城市分别使用其相对独立的平面参考系统,造成各城市的数据参考基准不一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大部分城市都完成了城市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有些城市还进行了多次修测,地形图件基本上覆盖了城市的建成区、规划市区和城市郊区。从全国范围来讲,空间数据的覆盖情况是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明显高于内地城市和边缘城市。
构建“数字中国”基础框架式测绘系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各省区都先后立项并建设“数字海南”、“数字山西”等工程,其他省区、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在进行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一般都根据应用需要和实际数据生产与提供的可能来确定框架空间数据集。通过GIS的各项空间属,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查询、检索、统计、显示、输出、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2.2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应用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地规划管理、适用性评价、道路交通规则、公共设施配置、建筑审批管理、地籍管理、城市三维可视化、数字城市、专题制图、城市空间扩张的应用等。具体的可以应用到以下工作中去。常用地图更新:包括地籍房产图、一般的测绘图和土地使用图。土地区划管理:将区划图的图层进行管理,叠加在一起显示,可以方便检查规划图的错误,便于税收部门查询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实践正以崭新的姿态进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在城市网络中,大多数线与线之间的交点是具有拓扑性的交点,但是,在城市GIS中使用的是平面图形,而这些城市网络的关系需要在三维空间中才能正确表现,这需要在应用时进行判定,区分拓扑点和非拓扑点,以防止出现错误的网络分析结果。
近年来多所高校已开始了关于城市GIS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多年前就已经成立中国第一个“虚拟制造中心”;随后,浙江大学建成国内第一套用于虚拟现实技术的CAVE系统;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功解决了城市GIS的关键技术、三维城市模型快速重建、大范围海量数据动态装载以及多种类型空间数据有效组织和管理等;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也和其他的一些重点实验室创办了关于城市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已专门组建了城市规划与区域开发模拟实验室。地理信息的迅速发展。现如今,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城市土地管理、城镇地籍管理、城市公安、交通、旅游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供水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电力电信设施管理、有线电视信息管理、地下管线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勘察和救灾等众多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后,各种图形的信息的更新工作可以明确地分配到各个部门,集中存放于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共享。
3、发展前景
3.1 GIS技术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的发展,GIS的一些新发展(GIS标准化,GIS网络化,GIS全球化,数据商业化系,GIS企业化,GIS大众化)将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实际应用。GIS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使得GIS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该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GIS与Rs的结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GIS与专家系统(ExpertSystem)的结合;GIS与GPS和CCD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带来“数字地球”的高速发展,并将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方式。
3.2 GIS技术在城市交通和城市网络发展前景
GIS 技术在我国主要的应用领域为交通和网络系统,在这两个领域中将会发挥巨大的功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我国的交通领域中,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的提高,汽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在这方面的购买力也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那么这就为城市的交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交通事故频发,在交通环境中损失的经济效益也在递增。GIS 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到汽车导航中,实现了智能交通的发展,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实现动态的交通导航功能。在交通领域中,车辆的增加和物流业的发达,都为交通的发展增加了压力,将地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业有效的融合,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网络中,GIS 技术将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广大的网络系统平台,可以将 GIS 技术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网络系统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使得这项技术的发展如鱼得水。比如说在网络中,将地理空间系统的地图功能进行拓展,可以方便了广大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获取,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GIS 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段学军,吴私.GIS在城市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数字城市.2003.
[2] 邻伦,刘瑜,张晶.地理信息系统一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橡胶 沥青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53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幅员广阔,目前正处于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期,由于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加之超载现象十分普遍,对公路路面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废胶粉用于筑路工程 ,可以在提高各种使用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建造成本和养护费用,并同时还可以降低行车噪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橡胶沥青生产可环保利用废旧轮胎,符合国家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橡胶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什么是橡胶沥青
根据美国ASTM定义,橡胶沥青橡胶沥青(AR)就是“沥青”、回收轮胎橡胶和某些添加剂混合而成的胶结料,橡胶成分最少占到总量的15%,并且与热沥青,橡胶颗粒产生融涨。根据定义,橡胶沥青是用“湿法”生产的。橡胶沥青在高温条件下和在高速剪切下生产,促进了沥青和橡胶成分间的物理反应,使橡胶颗粒悬浮在沥青中。多种石油产品和添加剂可以用来降低粘度,以方便喷洒、提高可施工性。
在公路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使用了多种路面技术。橡胶沥青技术以其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在为各国所重视。
二、橡胶沥青发展史
最早橡胶沥青的文献见于1843年的英国专利。
橡胶沥青材料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就用作接缝填缝料、补丁和薄膜。之后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和相关工作不断增长,专利申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60年三月,沥青协会在芝加哥举办了首届橡胶沥青研讨会。查尔斯麦克唐纳在60-70年代在橡胶沥青材料上做了大量工作,他开发了生产橡胶沥青的“湿法”(也称为麦克唐纳法)。从上世纪6、70年代以来,美国、瑞典、英国、比利时、法国、南非、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先后开展了橡胶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陆上综合运输经济法案(又称冰茶法),要求从1994年,凡使用联邦经费购买热拌和沥青混合料都必须将5%的经费用于废橡胶沥青混合料。以后每年递增5%,直至1997年达20%。
南非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橡胶沥青,至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理论及工艺,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据统计,目前南非60%以上的道路沥青使用橡胶沥青,而且根据他们的经验,认为对于重载交通环境,橡胶沥青路面更加有利。
法国在1900年铺筑了第一条橡胶沥青路面。同时法国也是多孔性路面的发源地。研究与应用的实践表明:采用橡胶沥青铺筑的多孔性路面,比普通多孔性路面在保持排水性能、抵抗重交通、抗剪切和不良气候影响等方面有的优势。
瑞典、日本等国还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用于防冻路面。该路面的概念是在60年代由瑞典道路研究所提出。日本从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防冻路面的研究开发。
国外技术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成熟的。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纷纷引入国内,但是针对我国非常的交通环境、复杂的自己环境和超常的建设速度,橡胶沥青应用需要本土化研究。
2001年交通部科教司、西部办在第一批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专门立项开展《废旧轮胎胶粉用于筑路的技术研究》,该研究主要以干拌工艺为主研究。2003年北京交通委《废胎胶粉改性沥青应用研究》项目立项,2006年结题,该项目以湿拌工艺为主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应用指南《北京市废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为我国今后大规模推广使用橡胶颗粒路面技术奠定了基础。2004年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套橡胶沥青加工设备、第一台橡胶沥青热洒铺设备。交通部公路院和道路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一次“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2006年交通部公路院和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分会在海南召开了“橡胶沥青在路面工程中应用技术交流会”。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9月8日发文推广橡胶沥青。同时北京市路政局于2007年3月13日《北京市废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指南(试行)》确定,从该年起北京道路大修中将推广使用橡胶改性沥青铺筑道路,橡胶沥青混凝土在首都机场南线高速、奥运工程中全面使用,第一条交通部科技示范工程 实施。2008年,编制了交通部《废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出版了《橡胶沥青及混凝土成套技术》。由国际橡胶沥青路面协会和江苏省交通厅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橡胶沥青大会在南京开幕。经过了20年的摸索,10年的发展,中国橡胶沥青技术逐渐形成。
三、橡胶沥青特点
“橡胶沥青”是指把废旧轮胎制成的胶粉,作为改性剂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在一个专门的特殊设备中,经高温、添加剂和剪切混合等一系列作用制成的黏合材料。
橡胶沥青混合料使路面能够:
1.提高耐久性。
2.提高路面对裂缝发生、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抵抗能力,因为胶结料含量高,弹性好。
3.减轻温度敏感性。
4.提高抗老化、抗氧化能力,因为胶结料含量高、油膜厚、轮胎橡胶中含有抗氧化剂。
5.提高抗车辙(永久变形)能力,因为橡胶沥青粘度高,软化点高,弹性恢复好。
6.理低的路面养护费用,因为中路面耐久性和性能得到提高。
7.减少施工时间,因为层厚较薄。
8.使用废料,节约了能源和自然资源。
9.提高安全性,因为橡胶沥青中炭黑能够使路面长期黑,与标线对比度高。
四、橡胶改性沥青的应用
橡胶沥青用在各种沥青路面结构中作为胶结料,包括表处和热拌混合料,也可用作填缝材料,而且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更好。
1. 路、桥面防水黏结层
2. 抗车辙型沥青混凝土
3. 低噪音沥青混凝土
4. 抗裂沥青混凝土
5. 排水沥青混凝土
6. 融雪沥青混凝土
7. 低造价公路
橡胶沥青不适合的地方一般都与施工有关,因为摊铺温度低或者施工各季节晚,温度就变得更为关键,橡胶沥青路面不适用于下列情况施工:雨天;寒冷天气;旧路面裂缝严重,宽度超过12.5mm,又没有交通量和弯沉数据;主要依靠手工作业的地方;拌和站距离工地过远,不能保证混合料摊铺碾压温度。
橡胶沥青很有用,但是不能解决所有路面问题,橡胶沥青必须适当地选择、设计、生产和施工,才能提高路面性能,路面结构强度要满足要求,排水设施要适。
结束语
用橡胶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在降低路面噪音、延缓反射裂缝、减薄沥青路面厚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轻行车噪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载交通、早期损坏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铺设橡胶沥青公路还可以节约建设投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橡胶改性沥青技术的推广是完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系统/优势/发展前景
一、引言
科技改变了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烙下了科技时代深深的烙印。单单从行而言,最原始的马车交通早已一去不复返,后来出现的机械动力如自行车也逐渐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变成健身工具,现在最方便、最简捷的出行方式当选公路交通,最直接、最广泛的出行工具当是汽车。而高速公路就成了汽车时代应运而生的产品,又因为造价高、易损耗,高速公路必须收取一定通行费,科技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魄力,为了改变停车缴费易造成高速拥堵的现象,使用ETC逐渐成为必然趋势。
二、优势分析
与多年来传统的停车缴费、人工收费系统相比,ETC系统不仅减少了交通监管部门的工作量,更为车主们的顺利快速通过收费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对车主的益处
对车主来说,如何能够高效、便捷的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最关心的问题,车辆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车主通过收费站的时间。
1、更高的收费站通行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收费车道的车辆通行能力,加快了收费速度。2、更好的服务水平;3、更通畅的通行环境; 一卡通行多个收费站,方便驾车者。4、更低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减少刹车时造成的机件损耗,降低油耗,减少车辆尾气污染。5、更便捷的付费服务;6、更准确的运营数据服务。7、杜绝收费工作中的贪污通行费现象。8、系统管理简单、工作安全可靠;
(二)对交通监管部门的益处
交通监管部门是收费系统的主要负责者,应用ETC系统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和耗费。
1、基础建设投入减少;有明确的数据显示,1条新型ETC车道的通行能力几乎等同于4条MTC车道的通行能力,建设ETC通道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监管部门的基础资金投入,几乎可节约40%基建费。
2、更低的运营成本;一般来说,14条MTC车道的运营成本为120万/年,2条ETC车道加上6条MTC车道的运营成本为60万/年,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通过能力条件下,使用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减少运营成本的投入。
三、发展前景
放眼国内环境,回顾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历程,10年前,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应运而生,10年间,ETC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10年后的今天,ETC真正绽放了自己的魅力,迅速升温成为炙手可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神器。
时至今日,ETC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公路行业运营管理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由前瞻产业研究院提出的《中国ET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明确指明,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国内共有28个省(市、区)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项目,共开通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车道数约1300个,ETC系统的平均覆盖率约达到15%,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50万。该分析报告权威性地表明ETC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车辆在收费站的通过效率,有效缓解收费通拥堵状况的同时,降低了车辆油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气污染。
另有科学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全国共有22个省市开通了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了ETC车道2197条,共有150.5万车主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储值卡用户达到67.1万。
近年来,国家三部委对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高速公路应用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ETC系统通行费优惠幅度原则上不少于5%,力争到“十二五”建设末期,全国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车道数达到6000条,ETC用户量达到500万个,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40%。
四、结语
时代的洪流中,所有落后的、不能有效提高效率的方式都会被淘汰和取代,而ETC就是传统高速收费系统MTC的淘汰者和替代品。目前国内高速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随之发展的还有车辆的增长率,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不停车收费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ETC的优势就会更加凸显,它将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勇,陈凯,周跃华,杨东雷. 高速公路ETC车道防邻道及跟车干扰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2(04)
[2]方青,潘晓东,喻泽文.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警方法研究[J]. 公路工程. 2012(06)
[3]李剑,刘力力,胡宾,翁剑成,荣建.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确定方法[J]. 公路. 2012(07)
[4]张为民,王梦佳,刘力力,翁剑成,荣建. 北京市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综合效益评价[J]. 公路交通科技. 2012(07)
关键词:工程机械;发展前景
1 工程机械的范畴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雷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中国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2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概况
2.1 发展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中国生产工程机械产品规模以上的企业约有1000家,其中外商独资合资企业130余家。
2.2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及增长幅度与GDP、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行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基本上呈同步正相关的关系。
2.3 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中国政府随后出台了十大投资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规划,再一次表明了政府通过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有利于工程机械的国内需求。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扩内需促工程机械发展态势回暖。
金融危机之下,工程机械行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回暖态势。总体来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进入了低速发展的阶段。
3 未来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前景
关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总的看来是乐观的,预计以 8-10%左右的增速发展,还应该持续10到15年,最终应该稳定在20000亿左右的销售水平,理由是:
3.1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拉动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拉动的,而大规模基础建设,从目前的势头看,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城镇建设、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规划看,建设规模、投资强度都很惊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仅47%左右,到2020年要提高到55%以上,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7.8亿,大约增加1亿人口进城,需要住房236亿平方米,年增刚性需求5.8亿平方米,其它新增道路、公共设施数量之大可以想象。而随着闹道理成本的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比例也必然上升,因此市场容量还是相当大的。
3.2 基础建设之后的发展空间
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在经济水平全面提高的情况下,道路养护、园林作业、小型建筑工程所需的小型功能工程机械将很快发展起来,在欧洲,小型挖掘机的销售很早就超过了大型挖掘机。所以我国即使大规模建设基本完成后,工程机械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保有量,不完全统计有450万左右,但是如果按照人均货地均计算,我国人均使用的工程机械,或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工程机械数量则不是很高,比一般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荷兰,丹麦都很低,说明我们的施工机械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