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第1篇

利求同:20世纪中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利克莱德(J.C.R. Licklider)提出了“计算机功能分享”的愿景,互联网就是这愿景的实现。互联网的崛起,其实是一场信息革命。不久前,人类储存的信息已高达295EB(Exabyte,百亿亿字节),如果存入光盘,光盘会堆至月球都不止。1986年至2007年, 世界范围计算机能力的年增长率为58%。2002年,数码信息储量首次超过了各类传统载体的总和。五年后,全球约94%的信息“记忆”,已变为数码。大家都受益于这个奇迹,并为之折服。但同时,互联网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生产、管理、传播、学习、使用的方法跟习惯,都动摇了。

在个人层面上,首先是知识信息的质量变得良莠不齐,难以控制。互联网通过服务器、宽带、超文本等手段集合众多分散独立的信息源,形成两百五十多亿个可标引网页。这庞然大物信奉民主,鄙视内容审查,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实名或匿名,上载下载文献,随时更新内容。在虚拟世界里,正如苏格拉底担心的,知识信息与作者的关系变得松散模糊,文字内容同作者的行为、荣誉及品格不再关联。网上信息的内容“海量”重复,真假难辨。这就要求互联网使用者,如果审慎的话,要对所得信息仔细甄别与筛选。

其次,信息保存的难度加大了。现在我们发短信、写电邮、起草文件、分析资讯等等,一切都数码化了,必须使用阅读装置才能处理。但同时,软硬件技术迅速更新,制式标准不断换代,这些数码化记录很快就没法阅读了,除非请专业人士协助“破译”,非常费工,且不安全。这问题让公司和政府部门很头痛,数码信息维护成本高,稍不留意就丢失了。

第三,更为严峻的是,“互联网大脑”对深度阅读思维跟创新能力的威胁。面对信息轰炸,我们的大脑容易超负荷运作,无谓地损耗注意力。互联网是个链接世界,读者跟着链接到处浏览,系统而连贯的阅读,就难以延续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蜻蜓点水、跳跃式的阅读习惯,导致推论、分析、批判、洞察等高级认知行为来不及调动,阅读思考便提前结束。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会不会阻碍科学探索、知识创新呢?西方学界做了不少研究,详细的讨论,请参阅拙文《互联网大脑,能阅读思考?》(《书城》2011.4)。

在社会和历史层面,则是知识管理何去何从的问题。知识管理是知识生产链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两千三百多年前,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创立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知识管理模式,沿用至今(参见拙文《心智的圣所》和《Pinakes》,载《书城》2010.9 & 11)。图书馆收藏书卷抄本等各样文献,分类著录整理校辑,供学者、科学家和普通读者使用,达到知识传承的目的。传统图书馆是围绕着书籍这一知识载体而运作的。印刷术虽然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教育普及,但书籍的传播范围和速度还是很受限制的。印刷品一般只能在一时一地阅读使用。所以,图书馆要按照社区分布,根据读者的需求收藏复本,才能做到知识分享。而出版物一旦入藏,图书馆就永久拥有其产权,并藉此实现馆藏的管理和借阅流通,形成一个多重子系统、互为后备的分散式组织结构。这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图书馆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收藏知识,还要确保知识的公有共享。因此现代图书馆多取非营利的组织形式,无论官办私立。公立图书馆纳入国家、地方政府、学校或研究机构,给予财政预算;私立图书馆,则有专门设立的基金做后盾。这样,不以营利为目标,少受市场动机(包括知识产权)的干扰,在知识四周筑起一道围墙,保证了全社会对知识相对自由的使用,实现公有共享。历史证明这是有效的。

互联网的崛起,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数码化了,知识管理进入了一片新天地。信息的收藏、整理、传播、使用不再受地域和传统载体的限制,分享可以异地、共时、随机并大规模地实现。比如,在中国偏远地区查阅美国Westlaw的判例文献,已无技术上的障碍。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知识共享。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尽管引入了数码技术,但它代表的知识管理方式在新技术面前显得笨拙,效率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尤其是研究型图书馆的使用率普遍下滑。据(美加)研究型图书馆学会(ARL)2008年统计:与2005年相比,成员馆的使用率下降了35%-50%;研究型(参考咨询)服务的利用率,则从1996年的顶点下跌了63%。连一流大学也不能幸免,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络目录的使用率,2008-200年较前一学年下滑21%。这一趋势,跟互联网的扩张刚好同步而成反比,显示出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方式变了。图书馆的读者在减少,社会对它提供的知识信息的依赖程度在降低。图书馆作为知识管理核心机构的崇高地位,从技术上被动摇了,面临两千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这么大,您认为会取代后者吗?为什么?

利求同:互联网取代图书馆,成为信息储存管理和使用的中心,这在技术上已没有悬念,事实上也正在发生。九年前,埃及的新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开馆,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先生应邀发表演讲,论及图书馆正在“成为博物馆,保存的是印刷时代的遗产,供人参观”。这个观点有相当的代表性,但我以为不必太悲观。毕竟,知识公有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图书馆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只要我们坚持公有共享,追逐利润的互联网公司就难以取代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知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财富,不管是谁创造的,都应该而且必须为社会共享,这在全球化的时代尤其重要。

也许有人会提出:如何解释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给予作者、发明人等权利人的产权和保护,是有期限的,并受到公共利益(言论自由、学术研究、公平竞争、生物品种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等)的限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妥协,即知识伦理对私有产权的让步。虽然数码技术给知识共享带来许多便利,但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巨鳄”,是谷歌、百度那样的公司。他们日常的营运,便是在市场利润的驱动下,在信息领域圈地,将知识转化为私人财富,即商品。不过有时候,那商品化做得比较隐蔽,如搜索引擎对信息分类排序及收费的商业策略。在不知不觉之中,公共利益就让位于商品交易规则,知识共享成了附加种种条件的商业行为。更让人担心的是,互联网的技术进步使得知识管理领域开始具备自然垄断的经典要素,呈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巨鳄们利用知识产权来阻止市场竞争,假如司法或行政上的反垄断干预不力,后果便是知识共享的终结。谷歌图书计划便是一例。谷歌企图通过与美国出版商和一部分作者达成协议,扫描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藏书,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巨无霸数码图书馆。它画了一幅诱人的前景:谷歌图书馆乃是“我们的图书馆”,仿佛公司的目标不是为了赚钱――排除竞争,独家赚钱。

幸好,公共图书馆使用率的增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参见拙文《借图书馆对大萧条说“不”》,载《书城》2011.2)。公共图书馆对社区文化建设、公民教育和民主政治,都是举足轻重的。慈善家卡内基认为:“世上的民主摇篮,非免费公共图书馆莫属。在这个知识理想国里,无论等级官阶还是财富,一概无须考虑。” 正是由于这一理想,虚拟世界还无法取代公共图书馆。哈佛法学院桑斯坦(Cass Sunstein)教授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对民主具有一种极端化效应。网上的言论环境可以瞬时汇聚大量用户的意见表达,但这类虚拟“部落”的形成往往有很强的自我选择倾向,造成“人以群分”的局面,多元化视角迅速消失,会扭曲甚至压制言论自由。因此,人们需要有不加选择而相遇的机会,尤其是各种迥异想法和论题之间未必愉快的碰撞,通过理流,达成共识。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功能,便是提供这样一个真实的社群空间。

当然,这次西方的金融危机,公共图书馆的日子也不好过。在英国,政府不得不削减经费,今年年初决定关闭四百多个公共图书馆。公众大哗,2月5日举行全国抗议日,表达对知识公有共享和真实社群空间的理念的坚持。可见,民主政治也是抗衡互联网大公司劫持知识管理的主要力量。

那么,图书馆是否可以像以往入藏图书一样,通过购买数据库,继续保存、传布知识呢?

利求同:这正是图书馆的一大困境。互联网数据库正在逐步解除图书馆的基本技术功能。在美国,图书馆的收藏,数据库的比例越来越大。据ARL统计,至2007-2008学年的过去十年,成员图书馆电子文库的采购费用,已超过采购总额的50%。但是,购买的数据库并不为图书馆所有,因为商家出售的只是“时间”,即某一时段的若干户头,通常是一年内对数据库的有限使用权。到期不续,使用权作废,数据库即拒绝访问。图书馆的数据库收藏,因此不像入库的传统书籍,只是一份允许访问、查阅、下载和打印文献的使用合同。数据库完全改变了馆藏的意义。图书馆不再是知识的收藏与管理机构,变成了知识管理者和使用者间的服务中介,而这中介的地位,因为知识管理的商业化垄断,也已岌岌可危。互联网为自己制造了高度依赖的使用者,买方的需求弹性很低,卖家的价格弹性也低。比如,荷兰Elsevie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和医学期刊数据库出版商,仅购买它某些产品一年的使用权,我国几大研究型图书馆就花费了两千七百万美元。其中中科院图书馆在过去三年中,为Elsevier数据库支付的费用上涨了48%,而Elsevier未来三年的要价,还要再飙升48%。这是数据库出版商梦寐以求的市场垄断,更是图书馆、科学界和读者的噩梦。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在谷歌图书计划协议被法庭驳回之后,发表声明说:伟大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曾经收藏了巨量的人类知识信息,但这些珍贵的文献都毁于天灾人祸了。谷歌不希望悲剧重来,要让全世界的知识都得到安全妥善的保管,而谷歌图书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让一两个追逐私利的公司将知识,尤其是高端知识,转化为商品,替我们保管?这事太重大了,应当由公众通过民主程序来作出选择,而不是“被选择”。

除了对图书馆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知识的隐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利求同:隐忧是多方面的。有几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高端知识被剥离出公有领域,对科技和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公平竞争不利。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认为,互联网必须区别对待信息:娱乐、新闻和八卦信息免费开放,财经等领域的深度分析却放在收费墙(paywall)内,实行论价准入。又如,STM(科技和医学)出版物也是商家的赚钱机器,决不会跟不易垄断的低端信息,如大众娱乐、体育评论和新闻报道同一价格。这样,互联网上大家免费或花很少钱即可获得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营造出知识分享的乐园景象;而高端的科技、金融和各领域的竞争信息却日益昂贵,连研究型图书馆都在大叫买不起。对普通百姓来说,高端数据库原本就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似乎贵一点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买不起高端知识,教育科研和经济发展都会受阻。

全球化的今天,政治与经济自由的保护及文化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支撑。有数据显示,进入互联网时代,贫富差距或所谓“数码隔阂”正在扩大;尽管电脑、手机日益普及,人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而更加不平等了(见 《Science》2011.2.10综述)。按理说,高端知识的商业垄断是最不可取的选择。重大科研成果的开发,多数有政府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本身就是美国国防研发计划和经费投入的产物。本该公有的知识成果,仅仅由于出版和信息服务商家的收集与组织加工,公众乃至知识创造者群体就不得不接受高价使用,这不能说是合理的社会秩序。

至于我国的学界现实,还有另一个隐患:学术期刊出版在向电子版转移。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信誉不高,学术评价体系基本官僚化了。所以,较为优质的研究成果,作者都会争取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现在的科研奖励政策,似乎也鼓励这么做。而国外学者的论文,一般也不会向中国期刊投稿。于是,高端知识出版物的产权和管理权全部落在了发达国家,主要是英语国家手里,而电子出版使得发达国家对高端知识的控制和导向,变得更加容易。与此相关,另有一个弊病,就是科研人员为了迎合国外期刊的发表导向,必须放弃一些本土所需的研究,而致力于西方的“主流”或“前沿”学术。这就涉及国家的发展战略了。

那就需要调整一下科研政策了。

利求同:可不是嘛。再比如个人隐私的问题,如今Facebook、微博之类大行其道,用户的网络行踪、个人和家庭资料,都被网络服务商永久保存,随时取用(包括出售、泄漏)。事实上,这些大公司比我们自己、比政府更了解我们,因为掌握了我们的长期行为细节,甚至心理习惯。根据这些细节和习惯,可以量身定做商品推销的广告,当然,保险公司也可以重新计算风险,拒绝我们的商业医疗保险申请。面对互联网,我们毫无隐私可言,只能寄希望于商家的“仁慈”,没有人可以例外。当大公司掌握了政客的私密,公众就很难期待他们为自己说话,代表自己的利益了。

再一个宏观隐患,是语言优势。互联网世界是英语主导,别的语言难以匹敌。以谷歌搜索引擎为例,英语文献的搜索结果在排序上优先。所以,好些欧洲国家,包括法国、德国,对此都十分敏感,非常警惕自己的知识信息,乃至语言文化,被英语互联网收编而降格的可能。这方面中文比较特殊,不是拉丁字母,又有跟谷歌竞争的中文搜索引擎,这给汉语文化安了一条屏障。互联网时代,方块字的一个强项,在文化防卫功能。

面对这些隐忧,您觉得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利求同:互联网不会消失,将与我们同在,而大公司是进攻型的。因此,公众个人需要提高警觉,注意保护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力,及个人和家庭资料安全。全社会则需要认真考虑,决定未来的知识管理模式。无论是否由图书馆继续担当知识管理核心机构的职能,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首先,互联网“巨鳄”的财力和能量极大,只有“国家”才能与之抗衡。一个服务公众的数码图书馆应该“国有”,即由国家财政来支持。第二,争取实现学术与科技文献的“开放准入”(open access),让高端知识在互联网上免费或低价使用。开放准入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成果的公有共享。这就需要重建学术评价体系,与有力的反垄断法规齐头并进。第三,在技术、经济、立法之外,还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社会、历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索这一新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以求消除“数码隔阂”,确保高端知识留在公有领地。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 路径 优化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75-01

创业路径指的是大学生创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采取的详细路径方式,也就是其挖掘创业机遇、建立创业团队、产生创业动机、运用创业资源的过程。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大学生创业路径的核心要素及其他条件两方面入手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创业路径的核心要素优化

(一)创业机会优化

大学生自主创业时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合适的创业机会,学校和政府也应当积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创业环境。首先,学校和政府作为主导体,掌握丰富的创业资源,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建立一个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平台,增进学生之间创业经验交流,给大学生创业指明方向。除此之外,学校和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优秀创业者给予奖励,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企业接纳和帮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创业资源优化

大学生进行创业是实现自身理想、顺应社会发展的自主选择。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经验匮乏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很多大学生的创业过程都在半路夭折,极大挫败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因此政府和社会有必要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保证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学校和政府联合对大学生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在校园就能了解到社会环境以及创业形势,让大学生能正确定位自己的创业能力;其次,对那些创业成功或者积极创业并小有成就的大学生创业者给予表彰或奖励,通过宣传成功创业的事例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学校、政府、社会要联合起来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民众认可和尊重大学生创业;再者,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创业团队优化

提高大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团队合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团队必须有优秀的领导者、高效的执行者,大家在一起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优秀的领导者为团队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分析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引领着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高效的执行者必须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一般负责联系客户、市场调查等工作。一个优秀的团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创业路径相关条件的优化

(一)政府聚焦于化大学生创业者的扶持政策

新世纪是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政府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去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创业需求以及创业形势,制定符合时展的、适合大学生群体创业优惠政策,切实从大学生的创业的真实需求出发,积极努力提高政策的惠及率。政府应当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大学生创业动态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创业的动态,从而为建立大学生创业平台提供可靠依据。

(二)高校要重点优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学校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创业指导和校园教育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基础。学校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加大对大学生的校园创业教育,充实大学的知识体系并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课程或者成立校园创业组织,并指派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等,设计校园创业基金和专项奖励,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学校还应当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结合时展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三)大学生要不断优化提高创业水平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互联网思维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互联网思维包括三种内容,分别是用户体验、免费模式和大数据。用户体体验指的是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或者客户购买产品后,商家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根据客户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服务方式或改进产品,在此过程中客户间接参与了产品的设计、产品信息的传播,用户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户思维。免费模式是互联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指的是虽然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但是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这样就实现了零成本扩张,实际上就是一种流量思维。大数据指的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常规软件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从中找到新的商机。大数据的特点是量非常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等。

总而言之,优化大学生创业路径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通过优化路径为大学生提供更真实可靠的创业方向,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9-55.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 智能

“互联网+”,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词。“互联网+”计划,意在强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提升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如此富有情绪的表达,在历年来的工作政府报告中并不多见。互联网消费热潮,以及人们思维、消费行为习惯的转变,已然不可逆。就旅游业而言,互联网化的发展与变革,势不可挡。

一、“互联网+”旅游的发展背景

现在旅游业呈现出“闪客化”模式,过去以观光、追求差异化为主,现在是追求目的地、生活体验为主,为了适应这种分散的、多元的、体验性的需求,旅游业需要更多创新。 而“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创新、增效,创造出新的价值与生态。在与互联网不断融合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旅游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旅游产业链分工被打破,形成新的价值链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游客与景区的互联对接或许将成为旅游过程的主流,旅行社的传统营销模式或许将会被颠覆。消费者们纷纷涌向网上旅行社,寻找最合适的机票和酒店产品,并且阅读旅行指南来提前安排他们的行程。在出门旅游的时候拥有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神器:用“去哪儿”订机票和门票,用“12306”订火车票,用“途牛”选旅行社,用“携程”订酒店,用“百度地图”查询路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付款,用“淘宝和京东”查购物价格,用“美团和百度糯米”订餐,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等等。旅游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游客成为行业变革的受益者。

二、“互联网+”旅游的发展目标

可以概括为“实现三个需要、打造三个平台、提升三大能力”。

一是为游客打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的平台,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旅游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景点、美食、交通、住宿、购物、天气等综合性内容,在旅游过程中在线订购旅游商品、记录旅行过程,分享旅游体验等,以可视化、智能化展示方式,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服务,使游客获得智能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实现了对游客的安全监测和保护能力,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信息推送,以便实施安全疏散、引导等工作。

二是为旅游企业打造完备的运营平台,提升营销能力。包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营销、手机移动服务多功能一体化综合运营平台,实现全方位的旅游资讯和动态服务,将充分吸引游客对景区旅游产品推介、旅游生活体验的关注,促使游客由线上体验到线下消费的现实转变,特别是散客资源。电子商务功能,实现电脑和手机端电子商务系统同官方旅游网站的无缝对接,与各大旅游运营网站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线上订票,线下身份证、二维码等自动验票,同时为游客提供在线订购旅游线路、酒店、餐饮、特产等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可精确的统计游客来源地,并形成丰富的统计报表,为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门票分销直销渠道实行的不同的价格管理、营销、策划等多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是为旅游管理部门打造智能的管理平台,提升管理能力。“互联网+”旅游系统实现了同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交换及后台数据智能统计分析功能,为旅游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借助技术手段,促使景区资源的合理安排、整合协调、动态监管,发挥其对旅游信息公众化服务、行业规范性指导,通过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促进旅游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将进一步由被动处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蓬莱旅游服务水平,拓宽蓬莱旅游对外宣传途径和渠道。

三、顺应时展,蓬莱成立智慧旅游公司

2015年,蓬莱市抓住“互联网+旅游”这个发展机遇,由旅游度假区管委牵头组建蓬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以新思路、新形式服务更多的消费者,促进蓬莱旅游发展。智慧旅游有限公司顺应“互联网+旅游”及移动设备发展趋势,依托蓬莱市强大的旅游产业资源和浙江深大的技术优势,主营旅游产品投资及运营、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运营涵盖B2C与B2B端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电商平台,命名为“智游蓬莱”。平台以蓬莱阁景区和八仙过海旗下景区为中心,整合蓬莱当地及周边其他优势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单品、度假产品、线路产品、旅游攻略,打造蓬莱旅游目的地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蓬莱市旅游品质,最终实现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过程全覆盖服务。同时,通过该平台全面整合域内旅游资源,加强行业引导,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推进蓬莱旅游产业智能化水平。O2O服务系统其实是整个平台中最庞大的系统。简单地说,它就是为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游客到了景区的售票处,就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接网上订票。游客到了景区的出入口,就可以用二维码门票扫码进门。到了景点,可以用手机进行导游。所以,线上结合线下,在目的地处就为您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制定特色旅游商品,开展个性化服务

自2015年8月智慧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经采购蓬莱及周边景区门票52种,酒店产品23种,跟团游精品线路9条,设计自由行套餐18条,旅游特色商品50余种,餐饮类产品5种。同时与在线OTA分销商、平台模式分销商合作,已经开设天猫蓬莱旅游官方专营店、淘宝蓬莱旅游官方店、去哪儿网官方旗舰(门票)店、去哪儿网官方旗舰(度假)店、百度直达号和同程、携程、美团、驴妈妈直营店,并建设自建渠道,打造蓬莱旅游电子商务网pc端和手机端预订平台,加大在微博、微信的宣传力度,开设“智游蓬莱”微信服务号,架构电商预订平台,使游客轻松在线预订产品。设立客服部,负责各渠道店铺的在线服务,引导客户达成产品交易。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去哪儿网官方旗舰(门票)店完成22万元交易量,通过微信支付立减10元活动,“智游蓬莱”微信预订平成12万元交易量。可以说,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为蓬莱旅游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其实“互联网+旅游”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服务的智能化。要逐步建立智能服务体系,让游客进入景区就能体验到智能带来的方便快捷,比如随时利用无线网络,享受网上购票、购买纪念品等服务。现在蓬莱阁景区的电子导游就是一种体现。二是营销的智能化。电商可以销售有形商品,也可以销售服务。新媒体优势很明显,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覆盖面广,往往呈现一传百、百传万的爆炸式传播效应。要加强投入,招揽储备人才,不断推出旅游资讯、图片、视频,吸引注意力、聚拢人气。三是产品的智能化。要积极开发智能化旅游产品,增加现有产品的智能属性,这种属性对年轻市场很有吸引力。比如欧乐堡的4D影院,游客能够随着画面上天入海,感受震动狂风,体验新奇,吸引力强,效益也非常好。

随着蓬莱旅游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来蓬游客而言,可以让其获取旅游全域、全流程的信息服务,实现出游前的信息查询、合理线路设计、旅游预订、门票及优惠券的获取、智能导览等价值。对市民而言,可以享受交通、游憩、休闲等多种系统信息共享的价值。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可以获取旅游电子商务、营销、行为追踪、数据统计及挖掘等价值,可通过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对接,减少供应商的工作量。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获取行业市场监管、旅游信息与其他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旅游目的地营销等价值,实现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政府可以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优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形成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保伟;“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

《江苏科技信息》 2015年30期

[2]刘丽华;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务业重构问

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6期

[3]孙坚;“互联网+”时代:旅游酒店业发展的新思考[J];旅游

学刊;2015年07期

[4]江金波;梁方方;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对在线旅游预订意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地震 石油勘探 信息共享

一、互联网时代下石油地震勘探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将原本闭塞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共享给社会各界。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石油及地震勘探的应用中,也存在巨大资源浪费现象。如国家地震局花费巨资打造地震勘探及地震预警平台,因技术问题及人员素质问题,导致该系统并未做出应有的作用。在石油勘探上,因信息处理不及时,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造成石油勘探工作中,出现严重误差,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石油地震勘探的应用的作用

目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在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为了满足石油及企业。地震总局对互联网技术的要求,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先进技术迅速应用石油地震勘探中去。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通过互联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将现有的石油、地震信息从新综合,将分散的信息重新组合,形成统一信息资源网路,减少因信息闭塞、信息资源闲置导致的资源浪费,提高零散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企业相关运营成本。

(二)降低石油地震勘探资本

在以往,信息资源闲置或信息分散,不易辨认真伪,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本领域工作中,可将所有信息资源大面积的计算,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勘探的精准性。也为野外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工人提供高新技术保障,减少业务误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勘探资金,提高勘探精准性。

(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勘探的精准性

在以往实地勘探工作中,因使用多种勘探工具,得出数据后进行分析,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会占据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面对石油地震实际勘探难题,开发精准数据分析技术,提高了勘探工作的精准性。还可减少相关就似乎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误差,将精准率不断提高。

三、互联网时代下石油地震勘探的发展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我国石油行业特别是石油勘探领域紧紧抓住了“十三五”发展机遇。根据我国在攻击侧结构改革中的重大突破,主动使用先进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石油产业的快速升级。建设新平台、新资源、加强动态合作,实现全方位的产业升级。同时,依据先进科技,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利用信息资源,减少污染。[1]

(一)石油地震勘探信息更加集成化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不断演变与发展,石油地震行业也需要升级与本领域相关的技术,从而大市场行情下,要求本领域企业实现基本信息共享,将石油地震勘探信息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大规模的集成化,改变以为单个公司作业习惯。依据国内、国际市场开展更为进准的营销模式。

(二)地震勘探信息深度域处理

在深度域对地震信息进行解读,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再次将信息筛选之后解读,可增加地震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这也有利于油藏的精确寻找及处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更为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研究,从时间领域横跨到空间领域,将地震及油藏地质处理技术及信息资源提到新的高度。[2]如我公司在2016年使用了一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服务,该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本公司员工的工作质量提高5%,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不安选项的排查率,本公司已将深度区域处理及互联网技术工作深度结合,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也紧跟互联网技术,再次得到深度发展。

(三)数据处理周期不断缩短

石油勘探进程不断的加快,要求本行业要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不断膨胀化的今天,将有用数据、信息查找出来,无用信息剔除,已经成本该领域工作重点。采用数据处理技术缩短地震数据处理周期,减少处理时间,增加实际勘探成果智联,要通过大性能计算机数据处理,采用计算速度快,工作质量高的计算处理信息平台,改进软件系统,提高工作人员使用效率,减少实际处理误差,改进业务流程数据处理系统,提高信息交换版面处理,实现信息共享。

(四)地震数据处理引领潮流

从地球物理功能方面来看 ,互联网时代下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应该全面吸收近年来以及今后若干年内地球物理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满足不断发展的石油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需求。根据我们的分析研究, 我国石油地震勘探领域认为,针对性先前的我国地震石油处理系统,互联网时代下构建的系统有着明显的共能特点:第一,支持多分量地震、石油勘探数据处理,增加工作数量。第二,可延迟地震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可处理时间延迟到50年后,真是反应地质实际变化情况。[3]第三,互联网背景下建构的新系统,增加了新的处理功能,将复杂地面处理功能再次强化。第四,支持全面的数据处理深度域功能,延伸了工作环节。彻底用叠前成像代替叠加;支持各向异性处理;第五,支持叠前解释性处理。在上述技术方面 ,地球物理界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这些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形成实用的方法技术和软件功能。除了在适应新的地震勘探方法, 增加新的地球物理功能外 ,我国石油地震勘探领域还应进一步发展下列技术,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效果:第一,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技术;第二,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第三,多次波等复杂干扰波的压制技术;第四,连续速度分析技术;第五,多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联片处理技术;第六,叠前地震数据插值技术;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联片处理(三维拼接)技术。地震数据处理的目标是从地震数据中挖掘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尽可能准确可靠、精确的信息 ,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任务。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的革新,石油地震勘探行业也紧跟数据时代,不断发展。依据先进互联网技术不断研发,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技术处理平台中来,真实可靠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因互联网无国界线,我国石油地震勘探公司还可借鉴国外先进互联网技术,来解决国内实际问题,实现技术资源一体化,紧跟国际潮流,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参考文献

[1] 孟美辰,谢玮,王.互联网时代的石油地震勘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地球物理”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C]. 2016.

互联网时代的优势范文第5篇

一、“互联网+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安保系统

一院通过全方位考察公安部门和多间幼儿园的安保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多渠道收集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和家长代表对于幼儿园安保系统智能化建设的意见和需求,并将此与幼儿园安全工作实际、新时期安保形势需求与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建设了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煤气泄漏报警系统、安保消防监控系统、门禁自动识别身份系统4个智能化系统。

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互联互通;煤气泄漏报警系统和幼儿园的门卫监控系统联网;安保消防监控系统消灭了监控的盲点,确保幼儿园主要路口、路段、楼道、电梯、食堂出入口及操作间、财务室、仓库、幼儿活动室和睡室等重点部位和部门处于24小时监控中;门禁自动识别身份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出入记录、异常报警功能,有效地加强了幼儿园出入口的安全防范,减轻了安保人员的工作负担。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互联网+”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让教职工和家长真正体验和认可“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助推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适应新趋势、迈向新台阶。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

校园网和微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安全宣传教育中,实现信息资源的互享共融,将以往较为单一的宣传教育手段多样化,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1. 互融互通,资源齐共享。校园网是为提高幼儿园管理效率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目的在于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内计算机互联、资源共享,并为师生提供校园安全方面的丰富资源。如安全制度、文件通知、案例视频、活动方案、图片教具等,在校园网里应有尽有,“人人懂安全、人人守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库,结合班级现代化的一体机教学设备,激发孩子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不但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安全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2. 随时随地,沟通变顺畅。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群等平台,将安全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安全教育措施等及时出去,使教职工和家长随时随地了解掌握,做出反馈,实现沟通互动。

3. 图文并茂,宣传更贴心。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群等平台,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安全教育活动报道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推送出去,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使教职工和家长更乐于品读、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受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运用的启示,一院建设了幼儿园与教职工、家长互动的“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网站和“广东育才一幼”微信公众号,幼儿园与教职工互动的校园网,幼儿园与教职工、家长互动类别不同的微信群和Q群。这样,幼儿园的安全制度、措施、投诉、建议、咨询、点赞等的互动得以及时快捷的互动沟通和反馈,实现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具体架构功能如下――

1. 消息。消息模块提供幼儿园近期安全工作的信息或相关通知,教职工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的相关内容进行点击查看,使教职工和家长更方便、全面地了解到幼儿园安全工作。

2. 互动。留言诉求是一院建设移动网络平台的重要模块,不管是咨询还是表扬、建议和投诉,都有相关的管理员(管理员是幼儿园网络管理员或行政管理员、班主任等兼任)及时收集并一一做出反馈,管理员对教职工或家长发表的信息进行审核、下载并提交相应的部门跟进反馈。如家长在班级微信群留言提及幼儿园的某一户外场地存在安全隐患,班主任报告院总务室及时排查,并与总务主任联系,总务主任落实排除隐患的时间和措施,班主任再及时反馈家长;又如,家委会委员在家委会Q群留言,对幼儿园门禁使用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级主任将此意见反映给后勤院长,后勤院长对意见进行审阅提交正院长审核,级主任再反馈给家委会委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管理者与教职工、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3. 资讯。幼儿园定期在移动网络平台的资讯模块发送科学、安全养育孩子,幼儿意外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理,幼儿园食物中毒的应急预案,幼儿园危机公关,近阶段社会安全形势等资讯,这些资讯较好地解决教职工和家长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互联网+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启示意义

1. 坚持理念转变与推进改革相结合,确保工作顺利实施。互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新尝试,创新地将信息应用技术融合到安全管理中,用理念的转变促进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幼儿园安全管理理念。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各种平台、各项智能化系统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并取得成效,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大力推进以及技术娴熟的网络技术管理团队是关键。同时,调动职工参与平台和智能化系统功能的设计,有助于大家熟悉平台和智能化系统的相关使用流程,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