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我国社会已推行了三十余年,它的存在为控制我国人口激增,缓解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解决贫困问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盲目的追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性别比例失调、赡养比例升高等。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加之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进,使得平均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放开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于是,政府开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开始逐步考虑实行“单独生二胎”(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的政策。
二、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尽管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相比城市地区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却是相对缓慢的。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更表现在精神层面。从经济层面来看,尽管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小康,人均收入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仍然普遍低于城市地区,各项社会制度也仍不健全。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这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普及多年之后,我国农村地区才刚刚开始建立以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样在养老保障方面,城市地区早已建立了较为普及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地区则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
从精神层面来看,城市地区人口的思想意识大多比较现代化,很多人已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些因素作为自己选择职业所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社会养老的意识,仍然抱着过去类似于“养儿防老”之类的传统思想不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仍然在我国农村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二)计划生育养老模式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存在,极大的束缚了人们的生育自由权,这也使得过去“养儿防老”的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农村人口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通过多生孩子的方式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计划生育养老模式。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计划生育养老模式的试点,这一模式的重点是对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以奖励和扶助的方式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老人进行帮助,这一政策不仅能够缓解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压力,也体现出国家对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的鼓励。
在具体做法上各地不尽相同,但大多是将农村中的计划生育家庭纳入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对参保对象按照全省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同时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筹集资金,当参保对象年老时按时向其发放资金。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因地制宜, 根据本地集体经济状况, 按照一定标准, 每月向年满60 周岁 ( 男) 和 55 周岁 ( 女) 的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几十乃至几百元不等的养老金。这种做法一般不需要参保对象缴纳过多的费用,大多数费用由国家或是乡镇政府分担,还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因此,是一种较为适宜的养老模式。
三、“单独生二胎”政策对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影响
(一)“单独生二胎”政策将对农村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影响
“单独生二胎”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被进一步的放开,更多的人们在生育问题上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将使得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长。更多的年轻人口将改变农村地区现有的人口年龄结构。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增多,在家庭养老的模式下,家庭中将有更多的劳动人口赡养相对较少的老年人,家庭的养老压力将会大大的降低。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这一现象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后果:
1. 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尽管这些进城务工的劳动人口大多领着微薄的薪水,但是相对于农村低廉的消费水平而言,这些收入足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这就使得农村青壮年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供养自己年迈的父母,从这一意义而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助于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农村中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农村中剩余的大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甚至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弱群体,由于缺乏子女的照顾,使得他们的精神无法得到慰藉,幸福感下降。从这一方面而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家庭养老模式下,单独生二胎政策可以有效地平衡老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
(二)“单独生二胎”政策也影响着计划生育养老模式
计划生育养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养老模式,它通过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地区的养老压力。这种模式的存在,需要符合条件的家庭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而在原来的生育体制下,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严格控制为一个,这就使得一个子女要为两个老人缴费,不仅子女的压力大,也使得老人最终领取的养老金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而“单独生二胎”政策将使得符合条件的家庭有两个子女为父母缴费,这样就有效地减轻了每个子女的生活负担,同时也提升了父母所领取的养老金数量,足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单独生二胎”政策能够维持我国现有的人口红利,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从宏观上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撑
我国现存的计划生育养老模式,是一种有政府主导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下,养老资金大部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在经济运行良好时,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费用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经济形势不稳,政府财政紧张时,这些费用无疑成为政府的巨大包袱。有学者指出,中国约1/4的GDP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而近些年,随着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减少,这种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有专家预计,我国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左右消失,这意味着维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也在慢慢消退。而“单独生二胎”政策能够有效定稳定人口的协调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这也为我国养老保障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撑
四、“单独生二胎”政策下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的走向
(一)积极稳步推进以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为主体的养老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等因素的限制,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推广十分困难。很多人因为无力缴纳相关的费用而无法享受到计划生育养老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他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使得这些人群有能力支付相应的费用。因此,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推广将会变得简单起来。
(二)实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救助等模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制
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固然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这一制度不可能在段时间内得到普及,截止到2010年社会养老保障仅覆盖34.6%的农村老人。由此可见,实现普遍的社会养老离我国农村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模式仍会在很长时间内占据我国农村养老体制的主导地位。
当人们年老时,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有限的土地,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供养。在传统的计划生育体制下,其风险性是非常高的,一旦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出现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就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在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未得到全面的推广时,可以由政府或社会对这些家庭提供救济,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作用。
“单独生二胎”政策意味着家庭中的劳动力将会增加,这就使得传统的土地养老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家庭中的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时,有足够的年轻人维持土地上的劳作,维持老人的晚年生活。这将使得,家庭抗击疾病、灾害的风险得到增强。因此,实行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制,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状况,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
(三)建立统一完备的农村养老保障基金,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增值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尽管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计划生育养老体制,但是其资金积累非常少,同时缺乏统一的运营及管理,资金增值速度缓慢。据统计,2008年我国88%的农村参保老年人所领取的养老金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2010年农村月均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仅为74元,这一标准几乎只具备象征性的意义。这说明农村养老保障基金严重缺乏,同时也说明基金运营能力低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通货膨胀率达到5.4%,而农村参保人口享受的养老金却止步不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不断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筹集运营中的作用,为资金的增值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其对市场环境的整顿及在社保体制的设计与管理上也将决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命运。从这一方面来讲,就要求政府不断改进市场运行的规则,打击市场中的投机分子,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制定政策法规,为基金运营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总之,生育政策的改变将会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药老制度。
参考文献
[1] 霍志刚.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 余丽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与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9.
[3] 赵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走向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4] 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关键词】人口增长; Logistic模型;曲线拟合
【Abstract】Population change of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 direct impact.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research and population growth, population growth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of population polic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1971 to 2014 population data, Chinese population Logistic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respectively model to predict the growth trend of China's population. And predictable function curve and real data to get better results. Using the theory of curve fitting using the MATLAB software block function, and then the Logistic model predicted that China's bined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low birth rate and aging population,China decide to adjust the policy of opening a second child to make our country become better.
【Keywords】Population growth;Logistic model;Curve fitting
0 引言
人口总数的预测是人口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未来人口总数不仅对自身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其他预测的基础。人口预测的基本方法是在认识人口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人口变量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测算。研究人口问题不仅需要对人口总数进行研究,还要对人口总数的总体状况、变化趋势、发展规模以及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等进行研究。本文将以往的人口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为符合实际的人口变化情况。以往的人口预测对于增长率的研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人口阻滞增长模型的各种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没有具体的量化,只是以一种定性研究存在。本文通过改进Logistic 模型中的增长率计算方式使得于预测更加准确。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了解我国从1970年到2014的人口总数,利用以往的Logistic模型进行计算,并画图拟合出中国人口变化情况。将以往Logistic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Logistic模型进行计算,同时计算出人口增长率,作图拟合出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改进后的模型计算所得结果相比于原来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利用结合最小二乘法的改进Logistic模型进行人口总数的预测有较好的结果。人口的变动会影响到基本国策的制定,联系当今中国国情和开放二胎政策,使得对人口总量以及增长率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人口低出生率、老龄化状况明显,这种现象对于我国的年龄组成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为使我国人口可以以一种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中国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正开展逐步放开生二胎的政策,以期可以顺利调整人口状况,使我国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发展。
1 相关理论
1.1 人口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
2 人口预测模型建立
2.1 中国总人口的估计Logistic模型
通过查阅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从1970年到2014年中国总人口、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表格。由于表1.1从1949年到1969年之间数据不全,我们选取从1970年到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先计算出这40年间各类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总人口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1216032,设X(t)=x(t),其中x(t)表示第t年总人口的数量,并以1970年的人口数据X0=x0作为t=0年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公式代入(1.1),得到x(t)=82992e0.01216032t(1.5)。
为了验证预测结过的合理性,我们将1970到2014年的原始总人口数据与利用公式(1.5)中x(t)的函数图形进行比较,利用MATLAB编写程序[7]如下:
2.2 改进的Logistic 模型
在Logistic模型中,对公式(1.4)系数r、xm主要通过估计[9]或统计得到,来分析预测人口发展态势。事实上我们知道r(x)为x的线性减函数,即r(x)=r-sx,(r>0,s>0),而系数r、s不好确定。为此我们改进Logistic模型中r(x)确定方法,我们根据人口的每年的变化率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来确定r(x)=r-sx的参数r、s,对具体人口预测效果会更好。
2.2.1 中国人口增长率的拟合
我们通过利用表1.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从1970-2014年的中国人口的增长率
2.2.2 中国人口阻滞增长函数的拟合
为了得到Logistic模型的阻滞增长函数r(x)=r-sx,(r>0,s>0),的系数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来拟合增长率r(x)与人口总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表2编写MATLAB程序,来拟合增长率与人口总数之间的关系。
运行可得到中国人口阻滞增长函数r(x)=0.0678-0.0047x。同时得到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亿)的关系和拟合的阻滞增长函数对比关系。
2.2.3 应用改进的Logistic 模型方法预测中国人口
为了验证预测结过的合理性,我们将1970到2014年的原始总人口数据与利用公式(1.7)中x(t)的函数图形进行比较,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如下:
通过分析利用Logistic 模型求出的总人口数据与x(t)的函数图形比较,利用改进的Logistic 模型求出的总人口数据与x(t)的函数图形比较可以发现图4更准确,更具有实际意义[10]。
3 结束语
人口增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人口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增长的预测对人口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人口质量明显提高,但增长率却是降低的。通过人口数据的处理和图像拟合的结果不难看出这一规律。人口的增长变化主要是由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客观条件决定的。对于我国现状而言,由于出生率低,国家人口规划指出要完善生育政策在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大趋势下,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程度的变化,国家决定“开放二胎”政策。全国分步实施以期达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国人口低出生率和老龄化的现状,提高我国的人口净增长率。
【参考文献】
[1]郑小洋,罗其莉,姚蕾,宋江敏.人口阻滞增长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程序实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1:132.
[2]余惠霖.几种常微分方程解法中的数学化归思想[J].柳州师专学报,2011,02:123-126.
[3]沈小凤.几类人口预测模型的改进及实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余爱华.Logistic模型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
[5]贾小勇,徐传胜,白欣.最小二乘法的创立及其思想方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507-511.
[6]程玉民.移动最小二乘法研究进展与述评[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9,02:5-11+20.
[7]姜衍猛.基于MATLAB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山东大学,2012.
[8]杨莉.人口预测中的数学模型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6,S4:106-108.
关键词:人口结构状况 人口红利 人口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16-04
一、引言
30多年的人口生育政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0年来,我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随着不断降低的生育率,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口中的老少人口关系已经发生了彻底的逆转,坐享人口红利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将一去不复返,我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等都将伴随人口结构转变发生剧烈冲击,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面对的人口“负债”,我国必须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变化。
二、人口红利的内涵
人口红利的概念是由国外经济学家在研究东亚经济奇迹时首先提出的。199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红利一词,使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和使用。美国学者大卫·布鲁姆(David E. Bloom)和杰弗里·威廉姆森(Jeffrey G.Williamson)等在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时首次提出“demographic gift”,即人口礼物或红利。此后,David E Bloom等明确提出人口转变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即“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机会窗口 。
国内学者如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研究中指出了“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的一般特征,即“中间大,两头小”,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都比较低,有利于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人口红利”或“人口机会窗口”。同时,陈友华等学者指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是交替出现的,“人口红利”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期 。
“人口红利”是在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机会窗口”,其实质意义落脚于人口的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即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一般研究中,将50%的人口负担系数作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分界线。 。即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即是社会总抚养比,计算公式如下:
少儿人口指0-1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和劳动人口有两种算法:
一是按我国现在执行的退休制度, 15-59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59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0岁及以上人口;二是若退休延至65岁的话,15-64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6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5岁及以上人口。按劳动年龄的两种算法可以算出两种抚养比,即社会总抚养比(一)和社会总抚养比(二)。
三、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红利分析
1.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
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高速增长期,1949~1970年;快速放缓期,1971~1978年;平稳波动期,1979~1990年;稳步放缓期,1991~2010年。
1.1高速增长期。建国初期,在“人多力量大”、“伟大母亲”和“多生多光荣”等鼓励多生多育口号的号召下,我国人口出现高速增长,从1949年的54167万人增至1970年的82992万人,年均增加人口数2620万人,年均增长20.526‰。虽然这个阶段死亡率由于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的不断提高而迅速下降,但由于超高的出生率带动了我国人口的高自然增长率。
1.2快速放缓期。70年代初,我国人口专家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将暴增,我国将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好”,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从1970年的33.4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8.25‰,年均回落1.898个千分点;虽然死亡率这个阶段趋于平稳,但随着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迅速下降,从1970年的25.8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2.00‰,年均回落1.7288个千分点。
1.3平稳波动期。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后,我国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趋于稳定,但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生育年龄,所以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平稳波动状态。
1.4稳步放缓期。从1991年起,我国出生率开始呈稳步下降态势;人口死亡率在1991~2003年间继续维持稳定,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逐步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出生率的稳步回落和死亡率的回升呈逐年稳步下降。
2.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红利状况
随着实行计划生育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1949~1978年间)逐渐进入劳动年龄,我国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国的少儿人口数也随之迅速减少,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随着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随之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稳步提高。在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和少儿人口数迅速减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虽然我国老年抚养比也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稳步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抵不过我国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故我国社会总抚养比还是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也呈迅速下降趋势。
2.1若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即国际惯用算法,也是我国六普以前的算法)。从表2可以看出:在1953年,我国社会总抚养比高达68.61%,其中少儿抚养比高达61.17%;到1964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提高,高达79.37%;到1982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少儿抚养比的迅速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回落,为62.60%;之后随着少儿抚养比的稳步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稳步回落,到1990年已经降为49.83%,刚好低于50%的临界值;到2010年六普时,我国社会总抚养已降为34.28%,远远低于50%的临界值。以上分析说明:若按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199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2.2若以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2010年六普起新的算法)。劳动年龄按15~59岁来算,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五普时,我国少儿抚养比为34.36%,老年抚养比为15.70%,社会总抚养比为50.05%,比值刚好等于50%。201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为23.70%,比五普时下降10.66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9.02%,比五普时提高了3.32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五普时下降7.33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50%的临界值低7.28个百分点。以上分析说明:若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则2000年我国刚进入人口红利期,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下降,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四、未来我国人口红利的预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国现阶段获得巨大的“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红利”的对立面是“负债”,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和不断降低的出生率催生了我国“人口红利”的耗尽,以下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我国建国后历年1%人口抽样数据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红利”进行预测。
1.2011~2035年我国人口状况的预测
1.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测算。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有序波动,波动较为平稳,在2000~2010年10年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00年的14.03‰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11.90‰,年均下降0.2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0年的7.58‰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9‰,年均下降0.279个千分点。根据2000~201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波动情况,我们可以推测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将延续2000~2010年的波动规律,从而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从推算出的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表(表1)可以看出:到202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降为负数,即我国人口总量开始停止增长(见表1)。
1.2人口总量及每年出生人口的推算。从表1中2011-2035年的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及2010年六普时我国人口总量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人口总量和每年出生人口数(见表2)。
2. 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算
2.1 0~64岁人口死亡率的预测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78~2005年27年间,我国死亡率波动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6.50‰左右波动,但从2005年开始呈逐年上升态势,主要是由于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引起的,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53年的4.41%缓慢提升到1990年的5.57%,而后迅速提升至2000年的7.10%,到2010年已经高达8.92%,按照联合国的定义,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所以可以推断2005~2010年我国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是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不断提高引起的,而0~64岁人口的死亡率仍然较为稳定,从而可以假设2011~2035年我国0~64岁人口的死亡率将保持2010年六普的水平。
2.2 0~64岁人口数的推算
2.2.1第一步根据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死亡率可以推算出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推算公式为:
2.2.2第二步根据表5中的每年出生人口数、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和第一步推算出的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来推算2011~2035年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
如2011年推算公式为:
3. 2011~2035年我国人口红利的推算及预测
根据以上推算出的2011-2035年的人口总量、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一)和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二),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17年将达到50.16%,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即将在2017年消失。随后逐年继续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将高达79.01%,其中老年抚养比将高达57.52%,到时我国将肩负着沉重的老年抚养负担。
若我国把退休年龄延至65岁的话,则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32年将达到50.82%,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退。随后每年以2个以上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也将高达57.24%,老年抚养比将高达38.36%,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将很快耗尽。
五、计生政策调整迫在眉捷
30多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严峻的人口暴增形势,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超低的生育率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拥有大家庭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年轻型人口类型逐渐转向老龄化结构,再加上现有的计生政策给我国带来了男女比例失调、贫富差距加大和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诸多社会问题等,我国的计生政策已经到了必须及时调整的时候,必须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1.我国现行的计生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1.1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1.2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1.3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1.4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1.5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1.6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2.计生政策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人口总量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据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测算: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基本上能控制在14亿内,并将在2028年停止增长,随后将逐年下降。
2.2超低的生育率。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学上的人口更替水平生育率为2.1,意味着下一代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
2.3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32%,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2%。随后将逐年提高,根据推算: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高达32.13%,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高达24.40%。按照联合国的定义,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2.4人口红利即将消退。以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即以15~59岁为劳动年龄来算,我国人口红利将在2017年消失;若把退休年龄延至到65岁的话,则我国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失。而我国的大部分行业还是处于劳动密集型,距现代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依靠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消退经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据有关数据显示:在1960年代后期,日本总抚养比稳定在45%左右,这种均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是日本的辉煌时期。但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年轻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老年抚养比开始不断攀升,成为日本经济步入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5现有的计生政策已经渐渐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男女比例日渐失调:现有的计生政策让我国传统的观念承受巨大考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催生了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流产,让我国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日渐失调(见表3),将给今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二是贫富差距加大:现有的计生政策让独生子女拥有较大的财产继承,而农村的二胎特别是越穷越生的子女长大后面临与独生子女较大的经济差距,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三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溺爱,以至于长大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又将肩负沉重的养老负担;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男婚女嫁、传宗接代和姓氏传承等中国传统观念严重困惑着独生子女家庭,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失独家庭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带来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机构已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2.6生育需要一个周期。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其规律,从出生人口变成劳动人口至少需要15年,不能等人口红利已经消退了再来调整计生政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生孩子是一个周期,并不像中国缺少粮食就可以从国外进口一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国际劳工就能解决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是时候进行必要的调整了,必须及时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计生政策调整的几点建议
1.首先建议马上放开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
婚姻不象买卖商品那么简单,无法也不能提前设定条件,所以双独家庭比重相当低,其实更多的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虽然我国已经放开了双独家庭的二胎政策,杜绝了“四二一”家庭的出现,但我们不能忽视了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视:独生子女方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中国人传统的姓氏传承和回谁家过年过节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单独婚姻家庭。建议马上放开一方为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尽可能缓解现有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
2.其次建议有条件地放开其他家庭的二胎政策
到2017年,放开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但要适当加大生育间隔期,以缓解由此带来的人口增长。选择在我国人口红利开始发生转折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又适当地加大生育间隔期,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也不会带来人口总量的剧增。因为全面的二胎政策基本上接近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不会太大影响。
3.再次建议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
对现有的计生政策进行微调,采取不分地域、不分户籍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既能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也有利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为从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其实真正全面实行严格一胎化政策的只有城市户籍人口,而我国城市户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很小,2010年六普时仅为29.14%,而占总人口比重高达70.86%的大部分人口实行二胎化甚至更多胎,甚至越穷越生,最后影响孩子的户籍上报和教育,很多失学儿童特别是失学女童大都出于多胎生育家庭。而且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除户籍以外其他几乎与城市没什么区别,实施城乡无差别的人口计生政策更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最后建议严格执行和落实婚育政策
相关部门应制定严密的措施,确保婚育政策落实到位,不但能有效地把我国的人口总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还能够彰显公平。当前的婚育政策很多基层落实不到位,还存在较严重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据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64岁的育龄妇女中:存活子女数达3个及以上的占了13.39%,其中存活子女数为3个的占了9.43%,存活子女数为4个的占了2.91%,存活子女数达5个及以上的占了1.05%;在2009.11.1–2010.10.31间一年内有生育的育龄妇女中:按生育孩次算,其中生育第三孩及以上的占了6.55%,按育龄妇女年龄分,其中15-19岁的育龄妇女占了2.35%。
参考文献
[1]王颖,佟健,蒋正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34(5):28-34.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整治违法生育行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专项活动,促进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下面,根据镇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本次征收工作的认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依法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是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公民的生育行为,促使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有效举措;是保证和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坚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村要从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设和谐汤涧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与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说一家话,打一家拳,切实把本次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做实做好。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形成征收工作的合力。
本次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是对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各村包村干部,村支两委战斗力的一次检验。各村要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情况,及时解决,确保本次社会抚养征收工作顺利完成。
一要把握要求。2003年1月1日以来违规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人员凭原始相关票据进行结算,尚未征齐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按标准进行征收,原则上一次性结清标准不低于50%,对已打过一次性清条的,本次不再进行收取。
二要营造声势。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广泛宣传征收程序、缴纳时限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利用当事人的亲朋好友说服教育,努力在全镇形成一种浓厚的计划生育光荣,违法生育受惩的氛围,形成一种对违法生育人群的高压打压态势。
三要敢于碰硬。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较真,敢动真格,敢于碰硬,营造强攻猛进的征收态势。对一些重点对象,特别是对影响大、严重违反计生政策而又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计划外生育户,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达到征收一户,教育一片的效果。对在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上卖人情、讲面子,层层打折、层层缩水,导致该征征不上来,不管是对部门、还是对村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我们每个村都要选择有典型的2-3户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强大震慑作用,切实形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力突破,强势推进的良好态势。
四要明确责任。本次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村支部书记以及镇包村干部是第一责任人,计生村长是直接责任人。村组干部要明确工作责任,端正工作态度,主动落实子女和近亲属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为社会抚养费征收开好头、树好形象。
三、强化考核,严格奖惩,确保本次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取得实效。
本次征收时间从2012年12月30日开始,共10天时间。时间是刚性的,任务是刚性的,坚决按照党委、政府集体研究意见兑现奖惩。本次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期间,所有参与工作的同志必须在岗在位,不得脱岗,有特殊情况经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外出,对以上规定如有违反者将视情况给予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予以组织处理。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产妇;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多数指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者, 因出血量大, 病情进展快, 可能造成产妇发生脑垂体缺血性坏死, 还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1-3]。近年来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和二胎政策的实施, 产后出血比例也相应增多,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产后2 h内, 有效的治疗产后出血, 提高a妇妊娠结局质量成为本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米索前列醇是近年来在本院妇产科较为常用的治疗产后出血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产妇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拟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2013年1月~
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药物的不同分为米索前列醇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米索前列醇组年龄26~41岁, 平均年龄(35.2±3.8)岁, 平均体重(59.1±15.2)kg;对照组年龄28~42岁, 平均年龄(35.8±3.4)岁, 平均体重(60.2±16.3)kg。纳入标准:产妇在产前1周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证、无妊娠并发症。排除标准:排除脑、心、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10~20 U缩宫素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 ml, 国药准字H31020862)+0.9%氯化钠500 ml(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6698)混合后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米索前列醇组产妇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口服米索前列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598)或600 μg纳肛,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口服200 μg/次, 直肠放置400 μg/次, 放置深度在4 cm左右, 注意观察产妇的临床特点, 如果有需要可以重复给药, 加强子宫按摩。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面色潮红等并发症)。
1. 4 疗效评价标准[4] 有效:阴道1 h出血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产后出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作为我国产妇死亡第一位的并发症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产后出血的发生比较复杂, 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出现问题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多个因素错综复杂诱发了产后出血[5-7]。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 也是所占比例较高的一个因素。瘢痕子宫的产妇, 其子宫纤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断裂, 往往不是连续的, 同时子宫肌肉组织受到过度的拉伸, 可能诱发肌肉组织变薄, 进而引起宫缩乏力[8-10]。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发生变化, 二胎比例明显增多, 瘢痕子宫再度妊娠的比例也相应的增高,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对增多。重复的剖宫产引起的并发症, 尤其是剖宫产手术引起的副损伤给产妇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11]。产后出血一般临床处理方式是给予促进宫缩药物治疗, 同时对子宫进行规律性按摩, 严重者可能需要对宫腔进行填塞和盆腔动脉结扎等来缓解产后出血[12]。
缩宫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 其可以和子宫平滑肌受体结合, 释放钙离子, 促使产后子宫形成强直性收缩, 从而有效的压迫血窦, 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缩宫素的半衰期较短, 产妇个体差异性较强, 其在治疗产后血的疗效不是十分稳定[13, 14]。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 口服后药物达到峰值速度较快, 一般一次口服0.2 mg, 其平均血药浓度峰值可以达到0.309 μg/L。米索前列醇的作用机理是结合钙离子受体, 通过促使钙离子进入细胞, 提高子宫内压力, 从而提高子宫收缩效果, 进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加快了缝隙连接, 子宫收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15]。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 其在子宫肌细胞前列腺素受体的吸收能力较好, 转化成为具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增强了子宫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 起到软化子宫平滑肌, 促进宫颈管扩张和软化的效果, 从而有效的促进血凝块从宫腔内排出, 进而治疗产后出血[16]。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产后出血有效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德珍, 张晓静. 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对妊高症剖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 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3):268-270.
[2] 何花. 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在防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后出血中作用. 现代养生月刊, 2016(7):164-164.
[3] 唐秀萍. 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对妊高征剖宫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 辽宁医学杂志, 2015(1):11-12.
[4] 钱明, 段蒙娜, 曲进, 等. 卡贝缩宫素和D型改良缩宫素在促人MG-63细胞增殖方面与天然缩宫素活性的比较.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3473-3474.
[5] 沈菲, 刘思越, W阳丽娟. 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对妊高征剖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2):3111-3112.
[6] 石岳玲.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1):551-552.
[7] 马红秋. 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22(7):93-94.
[8] 田丽花, 赵梅芳, 何蔚莹. 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用于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0):
131-132.
[9] 吴建英.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1):68-69.
[10] 王香华, 罗小雨, 张桂丽. 妊高征剖宫产患者术后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0):2254-2256.
[11] 郑疆, 陆莹.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1):48-50.
[12] 申海健.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9):73-75.
[13] 邓小燕, 叶华萍, 邱小燕.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12):1472.
[14] 赖海丽, 张兰凤.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 2014, 36(30):2308-2309.
[15] 杨颖. 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4(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