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 ;流量红利;销售;运营;产品

一、概述

随着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启动,流量红利对于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加重,然而习惯了在“人口红利”阶段销售模式和产品的通信运营商,在流量红利时代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二、环境分析

流量红利阶段,运营商增量不增收。增量不增收的原因在于OTT业务的不断拓展降低了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业务收入,用户通信、交流的渠道从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和短信转换成了流量红利时代的微信、易信等OTT业务,用户无需通过运营商实现语音和文字的交流,IM应用软件取代了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运营商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不起作用,如不是存在电话号码的依赖性,考虑信息更换的繁琐,用户可以随意更换运营商,只要微信号、QQ号、易信号不改变就可以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此战略将极大的推动流量红利时代的迅猛发展,在未来一切都将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的,用户上网流量跟水、电一样将成为未来各行业以及家庭的基础需求,但当流量变成水电这种基础应用时,其对使用价值就会降低,即使通过流量产生的收入增加,运营商将会彻底地变成管道,失去了流量带来的增值价值。

三、计费模式转变,加强内容运营

在流量计费模式上,要打破现有人口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和传统受理方式,实现线上受理。现有的运营商资费模式,是延续了传统的计费模式,由不同档次套餐构成,套餐的基本组成有语音、短彩信、宽带、流量、增值产品等,主要通过线下渠道受理,如营业厅、专营店等。计费模式是基于人口红利模式来设计,也就是订购的人数越多,收入越高,它对于超出套餐外的流量,采取的是一种套餐超出资费计费方式,流量用得越多,花费就越多。而在流量红利时代,作为管道的流量不存在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流量属于移动互联网公司所架设的独特流量场景和优质的流量内容,因此,流量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应该是“1+N+Y”式的收费,1是基础的低资费基础流量+语音+短信的随意转换套餐比如乐享.家套餐,399元套餐9个G流量,可按标准转换为语音和短信;N则是若干个流量可选包(如闲时、定向等)构成,按照应用商场的TOP移动互联网应用排序打包若干个流量包,如“5元微信流量包”“3元酷我音乐包”等,用户在保持低资费的基础流量同时,可自由组合专属自己无限流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组合;而Y则是数字内容,如中国可以是基地业务的爱看4G、爱听4G、爱动漫、天翼阅读等应用,当用户在里面订购了收费的内容时,用户可以自动获赠阅读或者收听该内容的额外流量(比如订阅了一个专辑所需流量是300M,那么用户将获赠一个300M的4G流量,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应用上);用户订购的N和Y的流量包或者数字内容达到一个数值,可以减免当月月费。这种模式对于现在的收费模式而言的变革是温和的,在保持了基础流量的同时实现应用的按需订制,减少了流量溢出的浪费,而对于使用移动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时候,则实现“奖励式”的计费,订购的内容越多,获取的额外流量越多。

四、基于流量红利模式的内容产品:新疆民语库看

产品研发背景:新疆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区民族手机用户737万户,民族宽带用户110万户。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新疆人口2181万,汉族占40.1%,少数民族人口占59.9%。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007万,占新疆总人口的46.2%,维吾尔族人口88%分布在南疆地区。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传播飞速发展,境外文化快速对新疆进行冲击,而新疆传统的特色、优秀的文化却没有及时进行整合与挖掘。

目前新疆本土文化类公司规模小、数量少,而文化类的互联网产品更少。以视频类客户端为例,除了中国电信的库看视频外,仅有中国联通的依克兰、中国移动的麦西来普、中国网络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等,且用户规模均未过20万。因此依托电信固定宽带、移动宽带网络资源,建设新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研发一些适合少数民族和中西亚国家语言的互联网应用产品是符合用户需求,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将有效推进新疆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和中西亚文化的交流。

产品现状:2014年5月推出库看视频客户端,2015年3月推出库看之声客户端,2015年4月推出库看游戏,2015年11月推出库看TV高清宽带电视。以内容为主,利用移动流媒体、视频等技术为少数民族用户提供电视直播、影视剧、音乐、体育、教育、有声阅读等音、视频内容服务。截止2016年3月,库看视频用户累积超百万,用户户均流量超过500M。

产品盈利模式:库看系列产品围绕广告传媒、定向流量、会员包月服务、支付及版权出售五大领域开展业务运营。具体而言:针对前向用户,提供包括视频、音乐、游戏、民生等手机客户端应用的免费服务,同时提供VIP会员增值包月和定向流量包服务。库看高清TV提供基础收视费和各类增值业务点播服务。

针对后向用户,通过广告、电子商务、内容分发和数字发行为主要收益。广告包括栏目冠名、植入广告、贴片广告、播放暂停广告、启动画面广告、图文视频推荐等。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在库看平台上发生的交易提成、营销推广服务等。内容分发主要是第三方应用、游戏引流等。数字发行主要是对民语内容进行数字内容发行和网络版权转售等。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居家养老;困境及展望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这个板块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也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老是当前老年人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居家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心目中一种较好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如何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下养老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一、 “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居家养老和互联网产业结合起来,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使老人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事业是符合福利多元主义和普惠型福利理论的。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市场、雇员、家庭和国家都要提供福利,如果是市场、国家或者政府一方单独提供福利则会造成缺陷,不能全面满足养老需求,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而普惠型福利理论强调经济主体获得养老服务方面的公平性与适度性,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快捷一步到位的服务正是符合普惠型福利理论的内容。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需要经过特殊的技术,以有效的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在养老服务中,若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需要有许多繁杂的技术来控制,也会出现许多养老过程中所需的数据。特别是在居家养老领域,因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中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也是备受广大老年人喜爱和推崇的养老方式,如何使得居家养老能够有效进行,如何使老年人在家享受到合理和全面的养老服务,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使养老服务更有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二) 保障老年人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截至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这一比例已经高于联合国10%的老龄化传统标准,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估计会超过4亿,而且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未富先老。现在将互联网与养老结合起来,拓展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可以使一大批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在家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大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 冲破传统束缚,促进养老医疗产品“智慧化”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方式,互联网产业在养老上的应用就是突破传统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当“互联网+”渗透到了居家养老生活的方方面面,居家养老老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特色专属服务等都能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养老医疗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例如近年出现一种“百度疾病预测”的新功能,这样的产品是基于大数据积累和智能分析,将为用户提供流感、肝炎等多种传染病的预测趋势,并且能实时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提供准确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降低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如果能有效利用互联网来预测疾病,就能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健康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困境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能为居家养老提供诸多方便,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了许多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来发展居家养老毕竟只是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不足和困境。

(一)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来发展居家养老,这个重大的工程提出时间较短,实践性也较缺乏,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极大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产业链,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产品开发不够,其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①对于居家养老,它所需要到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规模应该是比较完善的,因为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兴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良好齐全的服务,对于这一块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看现如今,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的居家养老虽然在规划上是全面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链的完善上还是相当欠缺。以老年健康管理为例,用来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家用医疗器械普及率较低,没有现实数据上线汇集,健康管理的模式更多停留在通过社区门诊或医院体检获得数据。②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必然使居家养老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老年人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大打折扣。

(二)大数据使用中对个人隐私保护存在风险

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窃取,隐私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尊重。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问题主要指的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人们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被网站储存、利用,甚至泄漏,这个就是目前互联网中存在的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主要问题。而现如今,大数据让互联网隐私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大数据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很容易就发现信息中的价值,我们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那么在利用互联网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老年人的信息也会存在被泄露的风险。而且现在对于互联网侵犯隐私权这类的法律并不完善,很多时候侵犯就侵犯了,在法律上并不能有效制裁这种现象,导致情况愈演愈烈。在发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既然是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就要有一系列完善的从法律到制度的规范,才能避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三)养老产品创新不足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必然要生产出一批先进的养老产品,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比如说百度出现的一个“疾病预测”功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让老年人可以在家进行疾病诊断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有疾病而不自知,越拖越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不难发现,在养老产品创新上,我们一直步履维艰,虽然很多商家利用互联网开发了很多功能,但是适合居家养老的仍然相对较少。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享受养老服务决定了这种养老模式更具有方便性、特殊性,以及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对养老产品的选择更讲求实用和方便,而在养老产品创新这一块,现如今我们仍是做得还不到位,还需要不断加强改进。

(四) 网络惠民红利未能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具有数量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别大等特点。 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问题,还有养老问题,对养老金、福利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在这样的服务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盲目建设养老服务平台也无法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如何能利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得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享受到良好的资源,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三、“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前景展望

知识社会的创新2.0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其原动力正是来自于“互联网+”所连接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和知识,从被动迎合到主动改造,“互联网+”致力于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已经彻底洗脱了互联网工具化的旧有模式。④就目前而言,根据发展的趋势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克服困境,不断改善。

(一)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克服初级阶段不足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养老O2O模式,它是一种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新模式。互联网给居家养老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在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过程中,要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比如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家属能够随时了解老人的日常情况;通过一些定位技术,对老人的位置进行及时定位,当老人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自动报警,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再者,可以通过生产一些空气净化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动态监测老年人房间的空气质量,是老年人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环境,让老年人过得安全、舒适。当然,也可以在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周围建设一个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区。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老年人居家养老得到保障,能获得更舒适幸福的生活。

(二)加强大数据管理,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医疗大数据的建立确实给老年人居家养老带来方便,但隐私泄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医疗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也会带来一系列患者资料被泄露的隐患,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被泄露的危险不仅仅在于泄露本身,而在于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老年人居家养老有时会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传输数据到医院、社区等办理事情,如果造成数据泄露,则会对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这是极不利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防止网络黑客趁虚而入,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管理大数据,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及时监测、发现问题,并用最快的速度对漏洞进行修复,对于已经泄露的个人信息要及时注销,通知当事人做好防范,通知老年人的家属提醒老年人,以免被骗。

(三) 发展智慧养老新模式,创新智能健康产品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出更多智能健康产品,这些智能健康产品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方便。比如说,完善手机的某些功能,只要打开手机应用,子女就能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知道老人身体有无异样;设置一些传感器,将传感器安置在冰箱、洗手间及卧室,老人经过时系统就能自动记录,传感器每天采集好老人相关信息后将数据传输到健康云平台进行分析,并将最终结果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对于老人在家养老,关键是如何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软件,老人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点,软件上就会反映出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则会马上将数据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就医,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智能健康产品对于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稳定,子女在外工作,不能及时关注到老年人健康问题,有了这些智能健康产品他们就能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出现不好的后果。

(四) 与网络巨头合作,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

互联网时代,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网络惠民红利,比如说政府可以与当地网络巨头合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居家养老的效率。“互联网+”最终要“+”在老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对于居家养老来讲,这个“+”要“+”在老人关注的问题上,无论是日常娱乐,亦或是健康咨询,还是疾病自救等,这些要与居家养老中老人的需求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与互联网网络巨头合作,才能使“互联网+”成为为居家养老老人服务的“红娘”,实现经济社会和养同健康发展。当然,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我们还有待继续加强,它的效果想必会是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作用的。

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带给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将是革故鼎新的跨越式发展,政府部门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家里得到满意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养老服务融入网点中,通过挖掘老年人基础信息赢得产业链发展先机。 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老年人养老需要依靠社区或者机构的现象,使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而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一举两得。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这种模式是值得探究并不断发展的,利用好这样的模式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是极有益处的。居家养老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在国外,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推崇并且广受欢迎的,如今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居家养老的优势,新兴的方式必然还会存在的多种不足和漏洞,这些都有待我们一一去解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居家养老真的会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造福老年人。

注解:

① 陈爱国.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老年产业发展[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6月:3

② 孙文灿. 互联网+养老,未来空间无限[J]. 社会福利,2015年:10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第3篇

“网红”是最近非常热潮的互联网现象。在微博上,各种各样的网红不仅活跃了粉丝群体(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2.61亿),也为微博增添了互动热度(微博一季度微博日均视频播放量达4.7亿次,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一些影响力担当的网红,还通过粉丝群体和巨大的号召力参与各种公益、兴趣爱好等活动,积极地促进互联网事件、活动的价值最大化。

微博投射的网红现象是互联网经济价值的另一种写照,早在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网红”现象就早已有之。不过,和当前红得发紫的“网红”们相比,早期的“网红”虽然同样具备颜值与才艺,但在影响力方面却无法比肩后者,在创造互联网经济价值方面,早期的“网红”更是差了当前的“网红”十条街的距离。

造成这样的差距,其中缘由何在?

网红诞生的必备条件:才艺与颜值就够了吗?

网红并没有特别标准的入门条件,但却又颜值和才艺两个基本门槛,这是大多数网红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价值体现(曝光、媒体传播)等方式实现品牌认知,进而构建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网红才能得到市场和粉丝群体的认可,进而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这种成长方式对于目前不同领域的网红们来说,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之路。因此,当微博上各种俊男美女的网红展现他们姣好的容颜和卓绝的才艺时,请一定不要奇怪,因为这是他们的入门条件。

但是对于网红们来说,仅仅拥有颜值和才艺就够了吗?

凭心而论,早期的网红在颜值和才艺方面并不输给当今的网红,但他们在影响力和价值方面却完全无法比肩当前的网红潮流,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平台的决定性作用——在过去,网红们成长的平台大多依托于聊天室、BBS、SNS等社交工具,但这些社交产品相继消失的结局,客观上也决定了这些早期的网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他们如果生活在目前的微博时代,其所受到的待遇和市场机会必定是另一种竞相。

对于网红来说,颜值与才艺是基础,但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更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关键。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缺乏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也即意味着缺乏了大量的成长机会,即便拥有再好的颜值和再卓绝的才艺,但没有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扶持辅助,那么一个平凡的网红想要取得互联网红利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网红犹如过眼云烟、而微博时代的网红却大红大紫的主要因素,因为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承载着不同的互联网结果。

因此,对于网红们来说,拥有颜值和才艺还远远不够,一个充满机会的良性互联网平台,才是真正驱动网红们成才的关键要点。

微博何以成为“网红”制造工厂?

时尚、科技、旅游、美食、育儿……只要你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能在微博上找到一大堆专业、具备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红,一些企业家和明星级大咖,更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网红现象的互动中。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今天的微博几乎可以成为网红制造基地。

这是因为,微博较之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着多项“制造网红”的条件和能力。

首先,微博拥有丰富内容生态。

无论是手机数码还是时尚美妆、旅游娱乐、家庭育儿等等细分领域,都能在微博上找到基数巨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内容,这些潜在的海量用户创造的细分领域内容,一定程度上为网红的崛起创造了比本的土壤条件。另外,随着微博支持视频开始,大量善于使用视频方式的网红们更为视频内容增添了力量,除此之外,企业和媒体等机构相继拥抱微博的方式,更使得这个群体的内容优势变得越发庞大,比如@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就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了18场直播。

内容生态爆发的焦点还体现在阅读量方面,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月阅读量超过100亿的已经有明星、动漫、时尚、电影、财经等12个行业。

其次,微博具有惊人的互动活跃度。

由领域和兴趣催生的内容生态是微博“制造”网红的关键,根据微博最近的官方数据,目前微博“日活净增1400万,月活净增2600万,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幅。月活跃用户占比达85%,规模超过2亿;移动端日活破亿,同比增长45%,占比达到91%。今年春节峰值DAU曾达到1.34亿。”其中视频日播放量更是达到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的规模。而在垂直运营的业务中,微博已经有12个行业的月均阅读量超过100亿。

还是从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目前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年对年增长32%,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2亿,年对年增长35%,环比增长13%。除此之外,微博视频日播放量达到了4.7亿次,同比增长了489%,比上个季度增长了64%。以@papi酱为例,她在微博的69条视频,总计播放量达到2.46亿次,与其他所有视频平台的播放量总和接近。

再次,微博商业化营收效益凸显。

对网红们来说,光有用户群体和影响力但没实际收入,这就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济状况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网红们来说,影响力与收益的结合才是价值的体现,所幸微博在这方面给予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在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方面,微博实现总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29%)、盈利1.05亿元(同比增长529%)的规模,在长达6个季度连续盈利的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网红们在收益方面的创造机会。如果没有中小企业、自助广告客户等“金主”的莅临,那么这些网红自然不可能活得很滋润。

综上所述,微博之前的网红虽然具备颜值与才艺,但他们生不逢时的悲剧,也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成功地成为一个网红。

微博时代的网红:红利期刚刚开始

在与一些网友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现在网红这么热潮,不同细分领域均有了很多知名网红人物,因此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对于未知和不可预期的判断,任何直截了当的回答都是耍流氓,网红在微博还有没有机会的这个疑问更是如此,但在预见和展望方面,却也不难发现当前的各种行业数据,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一窥端倪的机会。

一是微博的内容消费更活跃,意味着网红还有机会。在微博当前颁布的财报数据中,“多媒体趋势明显,视频体验优化”的方向,已经清晰地指明了内容仍然是网红们获得红利的关键,这从“视频日播放量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增长趋势。

二是微博的垂直化战略成效正在凸显,对网红而言,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红利可挖掘。目前微博正从时效信息向兴趣信息过度,特别是将重心从内容生态的建设转向行业生态的建设,也意味着更多细分领域的微博还有待大量网红入场,这对于网红而言,也意味着巨大机会。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第4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社区!笔者不敢称先知,亦不敢称智者。但我也来凑个热闹,预测一下:移动互联网,社区为王!

一定会有人问什么是社区?论坛BBS?贴吧?天涯论坛,猫扑?豆瓣、知乎?甚至是一些法律“边缘性”的“草榴社区”。严格来讲:这些是社区,但仅是社区1.0、社区2.0。移动互联网,将把我们带入社区3.0时代。

我简单给社区3.0的定义:以特定目的、属性、人群聚合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多人参与、多人互动交流、群体表现的公众性手机应用软件。在这里,信息是多向流动的,不仅你可以向社区人群对外广播你的信息,你也可以接收到来自社区的信息、甚至是把社区的精华内容,向外去推送。并且,社区是有一定明显的边界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社区将引领移动互联网?

一、社区的本质是人群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从PC互联网的突显个性的时代,进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时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群体性动物。设计合理的人群性社区应用,将在移动互联网获得巨大的流行。围观个人心情、相册笔记,围观的力量、展示的个性是有限的。大伙们的互动与交流,群体个性与行为的展现,因众多成员的参与,变得更加丰富,而且更有持续力、更富影响力、更具传播性。

二、社区的市场规模空前

众所周知,在电脑互联网,社区是小众型产品。做得最厉害的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豆瓣,并没有获得像facebook一样巨大的成功。也不如国内的QQ空间、QQ这样的产品用户来得广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将有着根本性改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个人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将面临用户增长红利枯竭,用户使用习惯变迁的根本性难题。举个例子:QQ群在移动端的模仿者“微信群”,成为了骚扰源。玩法单一,表现能力有限。

像唱吧等社区型应用,他们表现的是人群的需求。以歌会友。每天变化不断。参与人数众多。带来的价值远高于“微信群”的水聊…

按各种维度来分析,人群分类有多少,社区就有多少,社区应用的市场就有多大。这个增长红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潜在的市场空间:地域性社区(如小区、学校、乡村、中小型城镇,2-3线城市等、旅游景点、酒店等);兴趣型社区(如百度贴吧、豆瓣、唱吧等);地方性行业型社区(如创业者、各行各业从业者社区、商会、电脑维修、租房买房);地方性媒体社区(地方性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区、传媒公司、营销公司等);地方性组织(单位、公司、机构、团体,如恒大球迷);虚拟型社区(小说、诗歌、音乐、电影、游戏、90后00后家族)等等。

最大的红利:地方性社区(有人断言:地方性社区将是O2O的最佳平台)

三、去中心化社区,无视巨头竞争

每一个社区人群,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氛围与人气,形成强大的社区人群关系链。这个关系链的稳定性,并不比QQ好友关系链差多少。做起一个社区,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稳定的人气关注。相比做个人型的博客、微博、自传媒、QQ空间,将来得更加容易。

服务特殊人群的社区,成员间互助互利式的社区氛围,解决了个人英雄式的单点风险问题(如博客);由群体互动不断产生的有影响力社区内容(如豆瓣的小说点评、唱吧的K歌),将为社区带来持续的人气关注(内容自生产、自消费);有组织的对外宣传不断的扩大目标人群用户的吸纳。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能带来极高的附加价值的运营,必定是“社区运营”。

“社区运营”是个精细活,是小而美的运营。这个领域,即便巨头有心介入,但最终胜利者也必将是运营者。

无视巨头竞争的移动社区领域,将不断的涌现成功的运营者。这是社区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移动互联网,社区为王!

四、移动互联网,也是生活互联网,社区,更是生活社区

江湖有传言,豆瓣将通过社区进入电商领域。江湖还有传言:豆瓣通过社区人群的精准把握,投放针对人群的精准广告,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移动互联网,远离了电脑互联网的喧嚣,个人随身携带,更多的贴近人自身,贴近人自身的生活(话说:手机比自己老婆、孩子、小三、知心朋友还亲,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说,有什么比手机更多的掌握人们的秘密的话,那只能是上帝了!

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IM(如QQ、微信、米聊),在电脑和或许能发挥极端的优势作用。移动互联网,通讯本来就是智能手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IM活跃度有相当的下降。

社区可以解决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与自己亲密的圈子人流,解决生活困惑与问题(电影购票、去哪吃饭、什么食品安全),获取紧密相关的地方性社区新闻资讯,社区型小说阅读、K歌等内容型娱乐,扩展地区性社会人脉…..

总结而言:社区应用匮乏的移动互联网,目前还是相当落后的。

五、做社区的,更是做人群;人群的生意永不枯竭

如果说,小米公司是一家手机公司,大家一定不会怀疑。如果说,小米公司是一家“社区电商”公司,大家必定会大吃一惊!

小米的铁人三项,以MIUI(米柚)为根基。不断的扩展包含米聊、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智能周边设备。总的来说:MIUI是根基,是米粉的来源。小米最厉害的,其实不能算是营销,而是社区运营!

通过MIUI聚高内聚的社区用户群,以免费、发烧友的ROOT打动社区用户。进而不断的扩展生产线。好的产品,不断提升的服务,必定会持续的影响到更多社区用户的加入。所以,小米的社区电商运营战略很成功,雷军在社区运营史上也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小米的社区运营,不局限于MIUI,目前扩展到了小米手机。更是扩展到了智能手机周边外设(如智能电视)。小米一路的扩充战绩,米粉的作用不言而喻,米粉是小米社区的最佳宣传推手,每个米粉,都成为了小米的义务宣传员!

这就是雷军所说的:让用户参与其中(雷军仅说到了产品设计,其实远不止如此)。社区是天然属性是什么: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能获取所需。人人参与其中的社区电商,是大家的电商。这就是社区电商的终极魅力所在。

人群的生意永不枯竭!让人万分期待:谁会是下一家重要的“社区电商”高手呢?

六、移动互联网:社区应用是领先的产品应用

有朋友跟我说,做社区,不就是做论坛吗?

严格来说,论坛是社区1.0。豆瓣等社区算是社区2.0。话说社区、唱吧、啪啪算是社区3.0。社区3.0,更多为智能手机而设计,为未来的互联网形态而设计,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实话实说:社区应用是领先的,并不意味着表现形式一定是领先的。发展几千年的纸张,依然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纸张不先进,重要的是:纸张里面包含的思想与内容,是更为先进的!纸张不过是管道,只要这个是非常好的管道,那就是时新的!适合时代的好书依然畅销,不因是使用纸张而落后多少!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第5篇

其实媒体本身虽然拥有社会公器的属性,其报道内容要求具有客观公正性的一面,这也是媒体组织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一般人的意识中,所谓的商业文章或许与这样的属性相冲突,却不去想一下媒体本身就是服务整个社会,用户受众是其用户、党派、商业三重服务对象的其中之一而已,并非其全部,而服务商业也是其基本特征。

无论是传统的大众媒体还是自媒体,其服务属性是伴随其诞生之日就已经天生具备的,因此无论其表现出如何商业属性,怎样商业信息直接服务商业对象是由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情况决定的,而是否,多少商业文章都是其属性定位决定的,每个媒体都拥有选择拒绝服务商业的自由,却并不意味着服务商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或许这才是大多数媒体的常规状态。

自媒体需要一次自我精进的历程

回望近30年来的市场化媒体的发展历程,关于媒体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诞生初期的一份媒体,在一方面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抓发行,要发行量的同时,也往往采取诸多非常规的手段进行广告业务公关,任何一个在中华大地上萌生的市场化媒体(有时亦包含党报),或许都有“野蛮生长”的那么小段的成人经历,也必然经历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成人礼,或许更可以理解为一段“原罪”的历程,一种舆论监督与商业博弈的手段都或多或少的被使用。

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媒体,通过其传播影响力和公信力,慢慢已经能够树立其自我的品牌,也使得曾经“野蛮曾长”的传统媒体有条件放弃曾经的非常规手段,一种洗白的过程不只在一个媒体出现,更带来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受到互联网新媒体冲击的今天,传统媒体的盈利能力和收入水平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行业发展表现为向下的发展路径,此时的危机时刻,被行业正规正统压制的所谓野蛮的基因又在其中潜滋暗长。

作为媒体从业者,有在体制内继续保持“兼职的专职”,也有独立于组织之外的“自媒体专职”,其群体的核心特征都是服务商业目的职业,这也是1.0时代的自媒体,也是自媒体萌生于传统媒体发展走向衰落之时,经历野蛮扩张的必经之路,或许这也是当下自媒体被誉为软文集中营的重要原因。

与传统媒体一样,当下的自媒体或许亦需要一次精进的历程,一次走向正轨的过程,一次洗白的洗礼,能否从软文集中营的安逸环境中走出来是其必须跨越的一步,是一次不得不做的升级精进的过程。

否则,靠吃传统媒体体量红利的自媒体总要面对坐吃山空的一天,当下的精进升级或许就是一次机会,无数的自组织是否具有行军蚁或者蜂群一样的协同性,向着共同的目标精进,而不需要一个有形的大脑的组织,这是横在每一个自媒体人面前的难题。

做媒体红利的坐食者还是做新生态的原著民

如果说今天自媒体群体的发展直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或许也可以说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也带来的自媒体群体享受媒体红利红利的机会,仿佛眼前浮现出非洲大草原上一头雄狮斩获牦牛饱餐一顿之后,群起围食而来的豺狗……

或许你我都不能否认,自媒体群体享受传统媒体被互联网冲击红利的现实,或许可以模糊认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冲击和实质性取代了传统媒体的某些功能,传统媒体广告主将广告费分成小份儿的营销费用花费的模式已经得到了众多企业主的确认。

享受红利的自媒体或许应该看到曾经影响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带来的所谓泛媒化,去中心化、人人的力量在深深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也将对自媒体的品牌影响和公信力产生第二轮的冲击,因为你毕竟是根植于传统媒体之上,如果没有区别于传统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之处,或许下一轮直接受到冲击的就是你。

起早享受到第一轮自媒体红利的自媒体人,或许会迎来更多的自媒体人的冲击,先发优势和早起的红利将渐渐消失,僧多粥少的局面将在不远的将来走进现实,此时自媒体的稀缺性将不复存在,并且不能持续的历史原罪或许也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被当作优势,时空红利亦将耗尽。

自媒体的本质,是个体“信”品牌维护的工具

自媒体的核心本质更应该是个体维护自我品牌的工具,自媒体产品也是每个个体的即时更新的个人电子简历,其必然是辅助于个体树立品牌形象,维护品牌形象,确立专业性的基本工具,其最终的价值实现更应该表现在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变现过程,这种变现过程不仅仅是所谓服务商业的文章,或者是流量带来的广告,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商业文章已经成为一种海量信息,而分散后的互联网巨大流量在每个个体自媒体产品前都将失去意义。

所谓的媒体,一方面完成信息传播,实现其大众传播的功能之外,支撑其商业模式正常运作的或许不简单是广告盈利模式,或者是信息传播直接收费的模式,隐藏在这种商业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信”字,这个“信”是媒体之所以为媒体,而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媒介”介质的根本标志,就如人类区分于动物的那些本质特征一样。

曾经传统媒体的发家史或许可以通过野蛮生长、变身洗白的过程完成“信”的确立,而在移动互联网当下用户体验至上,在聪明的用户群体面前,曾经传统媒体发家所用的一切方法是否在当下继续被有效使用或有变数。

就是传统的门户网站,其商业根基的核心在于游戏或者是所谓的增值服务,纷纷占据7成以上的营收比例,门户网站更多的应该被定义为游戏公司,而非所谓的门户或者是互联网公司,然而门户网站作为企业的自媒体平台,其确立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成为其重要的营收工具,也是其游戏业务实现这种平台和品牌价值变现的基本辅助工具。

自媒体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当下的发展状态描述上,都是传统媒体一种自组织形式,而真正的自媒体或许在组织根基上体现互联网泛媒化趋势的影响,回归个性化的思想和观点的表达,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信”品牌维护基本工具,而不应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确立在新闻信息的报道,或者是简单商业新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