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节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加快在审项目进度,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围绕市审计局和区政府2013年度考核工作目标,经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突出审计重点。各项目主审要把隐蔽工程、变更签证、材料报验、现场勘察、材料单价和定额组价等内容作为审计重点,注重发现问题和案件线索,努力提高项目审计质量。
二、提高审计效率。各主审按照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节点,加强与协审人员联系和沟通,检查其审计工作底稿,督促项目审计进度。同时要求各主审积极主动转化审计成果,创新创优审计项目,将审计信息任务落实到每个在审项目之中。主审对各自负责的优秀项目要收集完善资料,同时排出优秀项目整理时间节点。
三、加强督查会办。分管局长按照审计方案要求,每周召开例会,研究会办问题,督促检查节点进度完成情况,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审计中存在的关健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管理难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不断总结探索制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及省、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促进资源利用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和全社会的共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保红线为主要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深入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效保护耕地,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按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指标标准体系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执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管理等考核标准为抓手,顺利完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3月)。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创建活动指标体系,召开创建活动动员会,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营造活动氛围。
(二)推进阶段(2012年4月一9月)。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指标标准体系,逐项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体措施,全面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用途管制,严格用地指标,重点抓批前、批中、批后监管,确保达到省、市创建活动考核指标标准要求。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一12月)。对照省、市考核指标标准,逐项进行自测自评,及时整改和完善不足之处,形成创建活动书面总结材料,上报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迎检准备和建章立制等巩固完善提高工作,并长期坚持。
四、工作任务
(一)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标准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科学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和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公益事业项目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新型产业。
(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执行规划就是执法”的高度,强化规划的法律效力,坚决贯彻执行,确保所有用地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和部、省推进节约集约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建立健全土地审批集体会审、现场勘察、预审评价、实地放样、跟踪督查、全程监控等管理制度,确保资源节约集约落到实处。
(四)强化节约集约工作措施。一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按照区、街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制止乱占耕地行为,个别重点项目确需占用部分耕地的,依法报批后坚决落实先补后占;每季度开展一次核查和通报,对耕地监护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实施问责。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容积率、投入及产出等准入评审,把好项目供地前预审关、供地环节关、批后监管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对一些闲置、濒临倒闭、产业转移等企业和用地,通过无偿收回、限期开发、异地置换、协议收购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土地,引进新的项目或调整土地用途,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集聚区内大力兴建标准厂房,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切实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落实区、街办、居委会三级日常巡查监管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报告、拆除责任制,对典型违法用地组织开展综合执法,使土地违法行为制止率达100%,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街办、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以创建活动为契机,研究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好、落实好、实践好。
(二)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创建活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建创建活动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街办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辖区的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以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为契机,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协调解决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管理难题,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不时总结探索制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依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41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国土资发〔〕5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在全区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时完善维护资源和保证科学发展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区土地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达到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目的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经研究,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区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活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日常协调工作。联系电话:
三、创建目标
进一步完善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一是通过土地集约实现经济集约,以政府为主导。制订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和多行业节约用地指标体系,以土地集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要严格执行供地政策,确定用地定额指标、土地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供地中严格以各行业定额节地规范核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门槛,把好项目入口;妥善处置保证与调控的关系,优先保证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把粗放型企业挡在门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二是制订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政策措施。对实行节约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三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估和管理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与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挂钩。
优化节约集约的土地资源配置。一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中,以市场为导向。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硬指标,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供地。同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存在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拒之市场之外。二是鼓励通过内涵增长,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鼓励企业建多层、高层厂房,对投资强度低、占地多的企业坚持“腾笼换鸟”三是以经济杠杆调节地价,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投资政策,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用地利息上促进用地单位高效用地。
促进节约用地方式的转变。一是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工业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的退出用地,由政府收购贮藏后进行集约利用。可以通过储藏、转让、改变用途、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二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向空中、地下挖掘,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三是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维护耕地,严禁毁田烧砖等现象发生。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鼓励拆村并点,建造多层和公寓式农民住宅,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凡村内有空闲地,未利用老宅基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宅基地占用耕地。四是开展节地科技研究,推广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引进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一是加强对全区各用地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以法制为保证。强化全程监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地上查,网上管”监管体系。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强化批地后监管,制止一切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二是建立节约用地统计制度和信息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土地资源漏洞。三是严格土地管理“问责”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对本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隐瞒不报、压案不追的应追究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四是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作战,强化执法合力,形成既重视用地,更重视管地的工作局面。
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社会风气。一要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和舆论媒体,五)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建议节约土地的新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建议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形成节约意识、节约观念。二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宣传,从用地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上加以总结推广,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区社会的导向和主流。三要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型社会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土地资源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城镇作为目标和载体,推动“创建活动”有效落实,务求建设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
三年内达国土资源部创优规范并授予模范区称号。通过“创建活动”力争我区在实现试点产业聚集区和节约集约模范区达标基础上。
四、阶段布置
创建活动”分为启动、推进、申请、总结4个阶段开展。年。
具体负责“创建活动”指导协调。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启动阶段(年6月上旬—7月上旬)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多途径宣传,大力营造舆论气氛,全区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同时将创建活动和“作风建设”创先争优”土地综合整治”等活动相结合,推进阶段(年7月上旬—10月下旬)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工作制度、工作顺序和相应的工作机制。不时总结、研究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新机制。推进我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全面展开。
三)申请验收(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依照“创建活动”指标规范体系和“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认真总结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机制。四)总结惩办阶段(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领导小组”召开惩办大会。
五、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各镇(办)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单位GDP能耗统计体系实施方案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青岛市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作要点》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严格控制新建能耗较高项目的通知
即墨市人民政府出台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力促节能减排
加强设备管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
“这是我们坚持不变的原则”即墨市热电厂建设节约型企业记事
对日本节能管理的学习与思考
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浅谈节能监察执法
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应用
超宽频滤波节电保护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青岛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再获新进展
我国立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
我国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的监管
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将设能源管理师
达到全国冶金企业先进水平青钢集团成功实现“负能炼钢”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山东省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节能奖励办法
青岛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锅炉增容管理办法
青岛市工业企业2005年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建设具有全球市场竞争能力的清洁生产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清洁生产企业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是提高全球化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关于表彰2006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休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青啤本埠五企业全部成为“资源节约型”新认定三家企业一年实现节约效益2069万元
我市首次能源利用报告提出从六方面加强改进节能降耗工作
全市用能企业节能监察结果显示我市企业节能降耗有五方面不足
我市首次编制有关报告指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城市环保压力增加
青岛市节能监察中心成立
青岛“资源节约型企业”扩容去年获命名的9家企业形成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每两年进行一次能源审计我市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管控
我市出台清洁生产工作指导意见今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50户以上
2006年青岛市节能宣传周开幕式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管理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建立节约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的竞争能力
以科技为先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企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
我市2006年及“十一五”节能形势分析
青岛市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和建设
我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出台
清洁生产主要技术工具简介
集中供热市场化的政策研究
十一五国家将推广1.5亿只节能灯节电290亿度
浅谈氯碱企业之节能
PID控制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的应用
影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生物脱氮除磷效率的因素
青岛市各区市及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关键词:熵值法;资源节约;综合评价;青岛市;节约发展指数;节约协调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18-06
资源节约是指在生产、建设、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管理、宣传教育等综合性措施,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的“节约”不仅指消费领域的节俭和其他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还要求在经济运行中通过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结构布局等,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和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对于资源节约评价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笔者在对节约型社会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能够综合反映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对青岛市近几年资源节约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资源节约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借鉴已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本文设计了如表1的四层次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二、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方法
(一)基于熵值法的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熵值法解决评价指标权重计算问题。熵值法是根据各项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
选取n年、m个指标,则X ij为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m)。
对于每一个子系统,我们需要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以及该系统各年度的综合评价指数。
1.数据标准化。
假定评价指标j的理想值为x*j,对于正向指标,x*j越大越好,记最大值为x*j max;对于负向指标,x*j越小越好,记最小值为x*j min。定义x′i j为x i j对于x*j的接近程度。
对于正向指标,x′i j=;对于负向指标,x′i j=;
定义其标准化值y i j =,(0≤y i j≤1)由此可得数据的标准化矩阵:Y={y i j}m×n。
2.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e j。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值X i j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X i j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
e j =-ky i j ln(y i j),其中,k>0,k=,e j ≥0
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 j。
g j =1-e j
4.求评价指标的权重。
ωj =(1≤j≤m)
5.计算三级及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数。
指标x i j的评价值为:
S i j =ωj×x′i j(i=1,2,…,n);
第i年第k个子系统的评价值为:
S i(k )=S i j。
在前面的步骤(3)中,我们已经计算了各指标的效用值,现将各子系统的效用值求和,分别记作Di(i=1,2,3,4,5)
则第k个子系统的权重为:
Wk=(k=1,2,3,4,5)。
(二)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指数
1.节约发展指数
节约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资源节约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指标,它主要评价一个社会在评价期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水平和能力。定义第i年节约发展指数为:
Vi =S k(i )Wk,式中, Sk(i )表示第i年的各子系统指数。其中Wk表示该子系统在五个系统中所占的比重。
2.节约协调指数
根据上文,定义第i年的节约协调指数为:
Ui=1-,其中,σi为第i年的资源消耗指数、经济发展指数、人均资源指数、生态支持指数、资源综合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投资指数的标准差;i为第i年的资源消耗指数、经济发展指数、人均资源指数、生态支持指数、资源综合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投资指数的平均值。
为方便起见,把节约发展指数Vi在(0,1)范围内划分为五类,按指数值由小到大依次定义为不节约、弱节约、基本节约、比较节约、高度节约(如表2所示)。对于节约协调指数Ui也有类似的划分。
三、青岛市资源节约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青岛市是山东省沿海旅游城市,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光能资源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是其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市土地资源约束突出、淡水资源匮乏、能源供应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按照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青岛市采取了大量节能降耗措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对青岛市资源节约状况的调查,本文以青岛市2003―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青岛市资源节约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价。
(一)熵值法计算结果
根据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得出计算结果,其中各子系统的权重计算结果分别(见表3),2003―2007年各子系统指标汇总(见表4),2003―2007年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发展指数与节约协调指数(见表5)。
(二)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2003―2007年青岛市资源节约型社会系统发展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 2003―2007年资源节约发展状态先后经过不节约、弱节约、基本节约三种状态,各子系统协调关系分别有三种状态:2003年处于不协调状态,2004―2005年以及2007年处于基本协调状态,2006年份处于比较协调状态(表5、图1)。
2.对节约发展指数及节约协调指数进行分析(表5、图1)。
2003―2006年节约发展指数及节约协调指数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而2006―2007年转为下降趋势。大体可以划分为这几个阶段:第Ⅰ阶段:2003年,该阶段资源节约状态为不节约状态,各子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第Ⅱ阶段:2004―2005年,该阶段节约发展指数处于弱节约状态,各子系统呈现基本协调状态。第Ⅲ阶段:2006年,节约发展指数处于基本节约的状态,各子系统的协调性为基本协调转为比较协调状态。第Ⅳ阶段:2007年,节约发展指数处于弱节约的状态,各子系统的协调性为比较协调转为基本协调状态。
3.系统指数分析(表4、图2、图3)。
2003―2007年人均资源指数、生态环境支持指数、资源综合利用指数均稳中有升,表明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保护状况均较好,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03―2007年,经济发展指数总体趋势为上升,但在2004年出现了大幅波动,2003年的非典大大地影响了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同时也为2004年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从而使该年度的经济发展指数创历史最高,同时2007年GDP增长率的减缓又使得2007年的指数比2006年弱偏低。2003―2006年资源消耗指数和环境治理投资指数逐年上升,2007年有所下降,这与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政府和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投资和生产投资有关。
4.从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来看,对资源节约水平贡献前三位的是:环境治理投资系统、经济发展支持系统、生态环境支持系统,这表明青岛市对环境治理投资比较重视,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够支持治理环境所需投资,因而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综上,经过几年的治理,青岛市资源节约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经济稳步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下降,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提高,但是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距离,今后应当注意切实保护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提升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水平的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第一,加快科技进步,创新资源节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坚持引进技术与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投入模式,使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领域;充分利用节能专项资金等激励措施。安排好节约能源项目。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二,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一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护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机制创新中的作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第四,完善法制建设,强化执法力度。优化法律内部结构机制和外部环境,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刘晓洁,沈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3):382-390.
[2]仇方道,汤茜.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4-78.
[3]张淑琴,张东光.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7,(3):53-55.
[4]青岛市统计年鉴(2003―2007各年)[K].青岛:中国统计出版社.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Saving of Qingdao City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CHEN Xin1,LIU Zhong-wen1,ZHANG Xv-ping2,WANG Cai-xia1
(1.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 China;
2.Tai’an Campu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19, China)
一、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和时间
2012年,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攻坚 全民行动”,活
动时间为6月12日至18日。
二、节能宣传周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当前我市正处于确保完成 “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非常时期,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营造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按照5月5日国务院和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坚持把节能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要紧紧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主题,把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作为宣传重点,遵循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面广、与媒体紧密结合、活动集中紧凑等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
各项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把节能与企业增效、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节能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以达到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推进节能全民行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的目的。
三、主要活动及工作要求
围绕“节能攻坚 全民行动”的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具体安排是:
1、2012年6月7日前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上报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
2、成立市2012年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组成单位由市经委、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统计局、广电局、商务局、国资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组成。并于6月13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节能宣传周专题会议,对宣传周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成员单位根据节能宣传周专题会议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3、2012年6月11日前将我市宣传周活动方案发至各县区、重点耗能企业。各县区及重点耗能企业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公
众参与度高、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5、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播出、刊登倡导节能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并以新闻、专刊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节能宣传;手机信息利用中国移动短信平台发送节能宣传信息。
6、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商务部门进行高效照明产品及节能产品展示。
7、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经委、统计、昭阳区重点耗能企业召开能源管理负责人座谈会,在六月下旬举办一期全市重点企业节能培训。
8、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宣传我市的能源形势、政策、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宣传能源资源节约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9、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开展节能知识宣传文化活动,营造崇尚节约的校园文化。
10、科技部门结合科技活动,积极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宣传,运用多种方式推广先进的节能、低碳新技术。
11、环保部门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先进典型案例,促进减排责任的落实,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减排环保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2、建设部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建筑和节能小区,积极宣传节能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和成果,积极宣传《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培训,普及建筑节能基本知识。
13、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交通节能成效,推行节能驾驶和操作,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采取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消费模式。
14、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